归化异化视角下《边城》英译文四字格词语翻译的比较分析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Translation of Four-Character Phrases in English Versions of Border Tow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omestication and Foreignization
DOI: 10.12677/ml.2024.126485, PDF, HTML, XML, 下载: 21  浏览: 42 
作者: 陈秀妃:上海海事大学外国语学院,上海
关键词: 《边城》四字格词语比较分析Border Town Four-Character Phrases Comparative Analysis
摘要: 《边城》是中国著名文学家沈从文的杰出作品,以其独树一帜的文学语言,生动地刻画了20世纪30年代川湘边境小镇的风土人情。这部小说不仅为读者呈现了一幅具有浓厚乡土风情的人文画卷,引人入胜,而且使读者充分体会到当时地方的风貌,了解到湘西文化一隅。而文中丰富的四字格词语,例如自由词组、成语等负有文化负载的词语如何在译文文本中体现,也是值得引起关注的点。本文基于归化异化视角下,就杨宪益和戴乃迭(杨译本)、Jeffrey C. Kinkley(金译本)的英译文对文中四字格词语进行比较分析,为翻译学习者提供更多翻译策略与启示。
Abstract: Border Town is an outstanding work by Shen Congwen, which, with its unique literary language, vividly portrays the local customs and human sentiments of a small town at the Sichuan-Hunan border in the 1930s. This novel not only presents readers with a rich tapestry of rural life that is captivating but also allows them to fully experience the local style of the time and gain insight into a part of Western Hunan culture. The representation of the rich four-character phrases in the text, such as free phrases, idioms and other culturally loaded words, is also a point that deserves attention. This pap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omestication and foreignization, conducts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translation of four-character phrases in the English versions by Yang Xianyi and Gladys Yang (Yang’s translation) and Jeffrey C. Kinkley (Kinkley’s translation), providing more translation strategies and inspirations for translation learners.
文章引用:陈秀妃. 归化异化视角下《边城》英译文四字格词语翻译的比较分析[J]. 现代语言学, 2024, 12(6): 438-445. https://doi.org/10.12677/ml.2024.126485

1. 引言

本文旨在对《边城》的两个英文译本中四字格词语的翻译策略进行深入比较与分析。文章首先概述了《边城》的基本内容及其独特的语言风格,随后详细介绍了汉语中四字格词语的分类和功能。在核心章节中,本文聚焦于四字格词语的英译研究,探讨了成语等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技巧,以及如何翻译表达转折和重复意义的自由词组四字格词语。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对文化关键词和文化负载词的翻译进行了深入分析。例如,童秋红和曾霞在《也谈边城中文化关键词的英译》[1]一文中,集中探讨了中国文化核心术语、范畴、概念及命题的英译问题,分析了在跨文化交流中如何保持文化特性。祁琦在其研究《戴乃迭、杨宪益边城译文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及启示》[2]中,探讨了文化负载词的多种翻译方法,以期达到真实反映原文的翻译效果。王道佳认为想要让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就不能忽视对文学作品的对外翻译,尤其是对作为经典著作中的瑰宝,即文化负载词的翻译[3]。官霞的研究则从《边城》出发,深入探讨了文化负载词的英译问题[4]

在英汉文化对比的背景下,本文进一步分析了不同译本的翻译策略。连艳的《边城两种译文翻译策略的对比研究》[5]和曹杰的《翻译美学论视角下边城三个英译文片段的比较研究》[6]均基于不同译本,对其整体翻译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

本文采用的理论框架是归化与异化理论,该理论由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劳伦斯·韦努蒂(Lawrence Venuti)提出。归化策略旨在使源语言内容适应目标语言文化,提高译文的可读性;而异化策略则强调译者应尽可能贴近作者的原始表达,保留原文的语言风格。在翻译实践中,归化与异化并非对立,而是相辅相成的两种策略。译者需要根据文本的特点灵活运用这两种策略,以达到最佳的翻译效果。薛福平在《中国文化特色词语的英译策略与方法》[7]中提出,采用异化原则翻译中国文化负载词,有助于促进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融合。蔡国华在《中国文化特色词语的异化翻译》[8]中也强调,为了更好地传播中国文化,应采用异化原则,尽可能保留源语的异国情调。

2. 《边城》简介

《边城》是沈从文众多杰出作品中的佼佼者,沈从文不仅以其卓越的文学成就闻名,他那充满传奇色彩的个人经历同样令人称道。在20世纪20至30年代,正值青年时期的沈从文便已经创作了众多文学作品,这些作品不仅丰富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宝库,也为他赢得了极高的声誉。凭借将湘西原生态的生活民族嫁接到小说创作中,沈从文在上世纪20年代中叶迅速“走红”北京文坛,并逐渐成为中国乡土文学的重要代表。他运用自己的想象力,把自己对充满异域情调、富于乡土情感的湘西的民俗风物、人情世故的种种经历和经验转化为文字,勾画出一幅幅至纯至美的湘西民俗风情画[9]。因此,《边城》作为一部享有盛名的乡土文学小说,其译文更具影响力,也更具研究价值。

《边城》寄托着沈从文“美”与“爱”的美学理想,借船家少女翠翠的爱情故事展现人性的美好,是他的作品中最能表现人性美的一部小说。《边城》描写的湘西,自然风光秀丽、民风纯朴,人们不讲等级,不谈功利,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待,相互友爱,代表着未受污染的农业文明的传统美德……都隐含着对现实生活中古老的美德、价值观失落的痛心,以及对现代文明物欲泛滥的批判[10]

3. 归化异化理论

在1813年,施莱尔马赫在《论翻译的方法》一文中谈及翻译的途径,施莱尔马赫认为翻译的途径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尽可能让作者安居不动,而引导读者去接近作者;另一种是尽可能让读者安居不动,而引导作者去接近读者。”据此,美国翻译理论家劳伦斯·韦努蒂将前者概括为异化,后者概括为归化[11]。在翻译过程中,归化与异化是译者最常用的翻译手段之一,前者是要求使目标语符合本民族文化价值观,使得读者能够最大程度通过译文欣赏到源语语言反映的文化价值,最大程度地冲破两国文化等方面的限制,达到对等目的。而异化则是要求译者最大程度保留源语的文化价值观,使读者能够原汁原味地欣赏到源语文本的魅力,达到文化交流的目的。通过异化翻译,读者不仅能够接触到异国文化,还能够深入理解源语言文化背后的深层含义和价值观,从而实现文化的传播和交流。不管是异化还是归化,受源语与目标语的历史文化、经济社会等因素限制,两者都不能够单一使用在翻译中,因此学习翻译者必须要灵活针对不同语境、不同文化交流目的及想要达到的效果对译文进行处理。例如归化异化翻译策略在《红楼梦》的应用,《红楼梦》作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其文化底蕴根植在遣词造句中,如何翻译出其中的文化精髓更是重中之重。例如杨宪益夫妇的译文采用的是异化原则,力求使古代中国的社会习俗文化能够在译文中保留,使读者领略到中国文化的风采。而英国学者Hawkes的译文则采用了归化翻译策略。如“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杨先生的翻译是“Truly, ‘Storms gather without warning in nature, and bad luck befalls over night’”,Hawkes的译文则是“I know ‘the weather and human life are both unpredictable’”[7]。两则译文所采取的翻译策略不一样,所达到的效果也就不同。

4. 汉语四字格词语

4.1. 四字格词语的分类

四字格词语的使用不管在中文小说、新闻报道还是日常交际使用中都非常广泛,四字格词语也属于我国一种独特的词汇现象。使用四字格词语,或使得小说行文更加朗朗上口,表达更符合中国人言语习惯,或使得诗歌朗诵更加押韵更具美学含义,或使得人们的日常对话通过精简的四字格词语变得更加简洁,以简单的四个字表达出更丰富的对话含义。唐根金在《也谈如何翻译汉语的四字格词语》[12]中将四字格词语分为两大类:即自由词组与成语,前者形式更加自由,如我们经常使用的叠词“花花绿绿”、“一石二鸟”及“一网打尽”等,自由词组不具文化典籍内涵意义,也就与成语类区别开来。后者指的是在中国诗歌、古文典籍、神话传说等中能有迹可循的、带有文化内涵意义的成语[13]。如“顺手牵羊”讲述了一位古人在路过别人家时顺手偷走了哪家主人的养。现如今人们使用“顺手牵羊”这个成语来指代那些非法偷盗的强盗行为。

4.2. 四字格词语的功能

汉语四字词的功能是多种多样的,根据成语等固定搭配和自由词组两大类,它可以用来表达对事物的态度、对事物的描述、揭示人们内心深处的感情等。成语作为人们最常用的简单、简洁的短语,有其独到的故事。因此,它能够在特定的场合下表达特定含义。而自由词组的创造则是人们在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过程中为满足表达多元化的需要,如政府工作报告中常用的“稳重有为,稳中提质,稳中有进”等并列自由词组,用以表达经济发展的特点现状。

四字格词语在语音上以一定的音调与长度体现其音律美,自古时起古人就重视汉字的形式美、声调美,例如古诗文中的“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再如我们形容刻薄的人会提到“无情无义!冷酷无情!”,以此类押韵的四字词形式来表达内心的情感。其次,四字格词语也具有丰富的意象,例如“风驰电擎”一词,形容速度快足以赶上风与电,虽然只用了短短四个字,却完整、统一地表达出速度快这一中心意象,使读者能够切实体会到这一模糊笼统的概念。再次,四字格词语能够将较长的意群精简为短短四个字,高度的凝练概括也是它能够被普通运用的原因之一。例如“深居简出”一词,形容人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外出频率低。“弹尽粮绝”形容子弹用尽,粮食耗空,战斗的情势非常紧急。

就古诗词中的中译英文本而言,对于四字格词语要能够充分体现古文的押韵,比如许渊冲先生翻译的“把酒问青天”一句:“Wine cup in hand, I ask the sky”,虽不能和古言文做到字词数量完全对仗一致,但其译文读之朗朗上口,也还原了古诗的韵律美。但就小说等中译英翻译过程中,对于源语言中有与之匹配的目的语习语,采用目的语习语用法—即归化,能达到使行文更通顺,易理解的效果。但就两国有文化不相匹配的习语、词语等,基于源语言有的特殊“文化关键词”与“文化成语”等,应采用异化策略,达到传播中国文化的目的。

5. 《边城》译文中四字格词语的英译对比

5.1. 成语

例1:但不成,凡事求个心安理得…… [14]

杨译文:...unable to look on with an easy conscience while... [14]

金译文:One likes to feel one’s done the right thing... [15]

此处是说过渡人因为不必另外出钱给管理渡船的伙计,心里不安,因此会多抓一把钱掷到船板上,而管渡船的拒绝接收,但过渡人内心不安,因此此处使用了成语“心安理得”,表达自认为做的事情要合乎道理才能心中坦然。此处杨译文翻译成“an easy conscience”采用了归化的策略,直接译出文中所要表达的直接含义—过渡人心中的“良心”要安稳,使得文本简洁可读。而金译文则翻译为“one likes to feel...”则是异化策略,直接将“做的事情自认为合乎道理才能坦然”译出,虽然较之杨译文字数较多,但也能使读者领会其含义。

例2:卖船上用物的,百物罗列,无所不备……

杨译文:The ship-chandlers have everything a junk can need down...

金译文:The ship chandler had just about everything in its trade...

此处指的是在小城中的商业交易接头处,商铺生意火热,小城显得活力热闹之景。尤其商铺中卖的东西琳琅满目,吃穿用度配备都非常齐全。而“无所不备”指的是“没有什么不具备的,没有什么在这里是不售卖的”,也从侧面体现出了小城商业活动的发达兴旺,原文此处用的“无所不备”有些许夸张成分,但也能生动形象描写出小城情况。杨译文译为“have everything”就能很好体现出这种夸张效果,而金译文译为“had just about everything”,使用了“just”体现了西方人的思维逻辑,即不可能所有的东西都被囊括其中。因此使用程度副词表明“委婉”。但相较之下,杨译文更能体现出原文对小城描写的情感色彩。

例3:……却又和气亲人,不骄惰,不浮华,不倚势凌人……

杨译文:...with nothing in them of the loafer, braggart or bully.

金译文:...never lazy and arrogant, ostentatious, or bullying.

倚势凌人指的是“凭借权势,欺侮别人”,原文此处指的是“顺顺”父子三人,虽事业顺手,且名誉也极好,但不凭借自己的势力去欺压别人。杨译文与金译文都翻译成了“bully”以表达“对弱小方的欺压”,翻译出了文中的情感色彩。

例4:……我们应当说一是一,不许三心二意……

杨译文:...A Chatong girl should stick to her word. None of this shilly-shallying!

金译文:We stick to our promises, we don’t give in to second thoughts.

此处为翠翠与祖父约好,祖父守船,翠翠就与黄狗同别人约好去吊脚楼看热闹。但过一天后翠翠又放心不下祖父,要守船要一起守,看热闹也应当两个人一起去看。祖父才对她说答应了的事不应反悔犹豫。“三心二意”在这里指的是祖父让翠翠不能犹豫不决。杨译文与金译文都用了英语中的俚语对应中文成语,杨译文使用的是“shilly-shallying”即“犹豫不决”,金译文则是“second thoughts”即“再思虑,深思熟虑,疑虑”,比起金译文,杨译文很明显翻出了翠翠内心的犹豫与挣扎,因此杨译文在此处的翻译更贴切原文。

例5:前几天顺顺家天保大老……这心直口快的青年人……

杨译文:...A few days previously, when Tianbao took the ferry, the frank, impetuous youngster’s first...

金译文:A few days before, when the frank and outspoken Tianbao...

此处为祖父一直为翠翠考虑婚嫁之事,而天保又是个性情直爽,有话直说的人,直接将心中对翠翠的好感说给祖父听了,没有任何顾虑。这里所表现的任务形象应该是天保直率却没考虑到说出的话能否为祖父接受—若他真的要娶来了翠翠的话。杨译文用词为“Impetuous—acting or done quickly and without thinking carefully about the results”,金译文用词为“Outspoken—an outspoken people states their opinion honestly, even if other people do not like it”,比起金译文,杨译文更凸显出了天保做事说话的坦率,不顾“后果”,因此此处杨译文更加贴切原文人物性格。

例6:祖父慢条斯理把船掉了头,让船尾傍岸……

杨译文:Slowly the old man manoeuvred the boat round till its stem was level with the bank...

金译文:Grandpa unhurriedly turned the boat around, putting the stern in to shore...

此处写的是祖父在一边与天保交谈时一边将船撑靠岸,虽不提及祖父撑船的技术,但就从“慢条斯理”一词我们也可体会到祖父技术的娴熟。杨译文将其翻译为“slowly”,指其动作的缓慢。而金译文翻译为“unhurriedly”——即不急不慢地,更能体现出一个老船夫的得心应手,比起杨译文译的意思更为贴切。

例7:翠翠眼看到多少人皆进了城,正在船上急得莫可奈何……

杨译文:So many people have gone into town, she has grown desperately impatient...

金译文:Having seen so many people getting to go to town, Cuicui there in the boat was beside herself with impatience... [1]

“莫可奈何”也即无可奈何,指事已至此,想挽回也无能为力,没有办法了。原文此处指祖父上城买东西,翠翠便在早在渡船上焦急地等待祖父回来。此处杨译文写为“desperately impatient”较之金译文的“impatient”带有夸张意味,更能体现翠翠的心急如焚。

5.2. 自由词组

5.2.1. 表重复意义

例8:……却依旧清澈透明

杨译文:……yet so clear that you can……

金译文:...they were so clear you could....

“清澈透明”一词通常表示水质透彻明亮,不含杂质,透明见底。“清澈”与“透明”表意相同,组合在一起更具音韵美。在两个译文中,都采取了直译的方法,译为“so clear”。

例9:过渡的谁需要这东西必慷慨奉赠……

杨译文:...to offer cheerfully to all and sundry.

金译文:...he would offer them freely and generously to anyone in need. [1]

慷慨奉赠一词表达出赠送方大方解囊赠送,从而能体现出他秉性的善良,与“慷慨解囊”一词相近似。此处表达的意思为管船人不好意思再推却过渡人给的“小费”,收下后用这些钱买些草烟茶叶,如果有任何过渡人需要必将免费赠予,此处也体现出了湘西地方管船人性情的豪爽,为人处世的落落大方。因此译文要能体现出管船人的性格中的豪爽大方。杨译文中翻译为“offer cheerfully”,可以体现出管船人赠送时的状态。但相比之下,金译文在翻译时侧重了“freely and generously”从侧面体现出了管船人的豪爽直率,赠送时非常慷慨,且“免费”赠送。

例10:……为了住处两山多篁竹,翠色逼人而来……

杨译文:Because their home was among bamboos and hills of a glorious emerald green...

金译文:Because of the compelling deep, emerald green of bamboo stands covering the mountains on either side by the stream where they lived...

原文此处表明了女主角“翠翠”名字一词的由来,因为他们住的地方周围一片青翠篁竹,那老船夫才以翠绿之色为她取名。“逼人而来”此处为抽象概念,说的是篁竹之多,映衬地周围都是翠色,映入眼帘的也都是一片翠绿。杨译文在此处直接翻译出“住处周围都是翠竹”之意,金译文补充翻译了“compelling deep”以凸显翠绿色的“深度”,对于颜色之浓杨译文用了“glorious”表现。杨译文更加简洁明了,金译文补译了“逼人而来”中的地理位置信息,更加符合目标语读者的行文逻辑。

例11:……但明白了面前的人无机心后,就又从从容容的在水边玩耍了。

杨译文:...she finishes her task calmly.

金译文:...as if nothing had happened.

此处指的是翠翠在渡船上若是看见有陌生人将眼光投向她时,她便有所警觉,但只要发现此人没有恶意后,便又自由自在,从容地在渡船边玩耍了。这和翠翠的个性有关,因她在山林里长大,自然也养育着她,性格天真活泼,又机敏开朗。杨译文此处译出翠翠在放下警惕后又恢复“calmly”,但金译文译为“就好像无事发生”,较之杨译文没有体现出“在警觉后的放松”。此处杨译文翻译得更为妥当。

例12:常有……的船主与毛手毛脚的水手进出……

杨译文:...in and out troop jolly boatmen or boat-owners...

金译文:...and fidgeting boatmen went in and out of...

原文此处指的是在一处河街的家中,有许多船主与水手到此处谈船只买卖,却又不只谈船只买卖,“他们来到此处大多数是在‘狂欢’”,因此笔者在此处推测“毛手毛脚”指的并不是水手做事笨手笨脚、毛躁。而是如杨译文所译“jolly”,水手是怀有开心兴奋的情绪过来的。金译文中译为“fidgeting”—该词在牛津双语词典中表意为“a feeling of agitation expressed in continual motion; move restlessly”,意为烦躁、坐立不安,也许与原文意境稍有出入,因此此处杨译文显得更为妥当。

5.2.2. 表比喻意义

例13:“……这劲儿是一个黄花姑娘给他的!”

杨译文:“...He knew the eyes of a pretty girl were on him.”

金译文:“...He got it from a young maiden watching him from on-shore!”

古时汉族未婚女子在梳妆打扮时,喜爱“贴黄花”,因此未出嫁的女子贴黄花既是一种身份的表明,同时也能保持贞洁。因此“黄花”一词具有“未出嫁的女子”的含义,也就拥有了一种比喻含义。在杨译文中用了“pretty girl”,金译文中使用了“a young maiden”,两者都表达出了“还未婚配”的女子身份的含义,使得目标语读者能够理解原文所要表达的中心含义,且此处金译文还使用英语国家中对未婚少女的常用称呼“maiden”,比起“girl”来说使用“maiden”使译文更加贴切于目的语,二者都使用了归化的翻译策略。

例14:……作出如雷如虎惊人的声音,白光向上空冲去……

杨译文:...Then sizzling white streaks of light shot up two hundred feet with a roar like thunder...

金译文:...the sizzle changed into a great howl, like a frightening clap of thunder and the roar of a tiger...

原文此处指的是鞭炮点燃后,先是引线处引燃的白光流泻,尔后鞭炮便发出虎啸与惊雷似的响动,一飞冲天。此处的“如雷如虎”可以理解为虎啸如雷鸣般,也可以理解为雷鸣如虎啸般,亦可以是分开做解。但就翻译层面而言,缩合翻译能使其更为简洁,也能让该词的比喻意义赋予“虎啸”或“雷鸣”的意象,使得译文更加生动。杨译文就做了缩合翻译的处理,译为“a roar like thunder”,而金译文则是将雷鸣与虎啸分开翻译,虽也译出原文鞭炮的气势,但不如杨译文的翻译更为精妙。

例15:“……你不开槽坊,如何这样子!你要作仁义大哥哥梁山好汉……”

杨译文:“...You’re not a brewer! If you want to live up to the heroes of Liangshan, give me...”

金译文:“...How can you go on like this? If you have to be a philanthropist, a real sport like the heroes of Mount Liang...”

原文中祖父上城去在河岸边在哪儿请人喝酒,被顺顺家老大天保看见了,天保看见他请人喝酒自然也要向他讨酒喝,于是让他做个仁义汉子直接把酒壶留下。梁山好汉指的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中最为典型的起义英雄形象——揭竿起义,替天行道,在文中比喻为“乐善好施的好汉”。杨译文中直接译为“梁山的英雄”,金译文则补译了“慈善家”这一意象,比起杨译文的直译,完善了乐保的隐含意——“请人喝酒的行为—像个慈善家”。

6. 总结

本文基于归化异化理论对《边城》两个译文中的四字格词语进行对比分析,从四字格词语的功能分类阐释四字格词语现象的普遍性,与使用四字格词语达到的不同效果。其次对比了两个译文四字格词语翻译的异同之处:在表现人物性格上的不同、在体现四字格词语隐含意的不同、在行文用词情感色彩上的不同等。笔者发现,基于归化异化所达到的效果不同,两个译文所使用的方法也有所不同。异化主要目的为最大程度保留源语文化色彩,在做到译文通顺不失真的情况下,可以让目的语读者了解到中国文化。如在《边城》中,杨译文在对顺顺家老二被人称为“岳云”——古中国民族英雄的隐喻时,在书页下方进行注释翻译;如翻译“梁山好汉”时,杨译文也直接翻译为“梁山的英雄”,并未对其进行内涵核心的解释,也充分体现了在翻译含有中国特色文化等词语时采用异化方法的频繁。其余的自由词组或是成语,两个译文都采用了归化手法,或直接使用对应目的语中的习语说法,让行文更加流畅可读,易于理解。在中国与国际化接轨的道路上,我们要注意对于中国特色词汇应采取异化策略,而对于其他四字格词语的翻译应灵活结合异化归化。

参考文献

[1] 童秋红, 曾霞. 也谈《边城》文化关键词的英译[J]. 新乡学院学报, 2019, 36(4): 52-55.
[2] 祁琦. 戴乃迭、杨宪益《边城》译文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及启示[J]. 海外英语, 2020(9): 163-164.
[3] 王道佳. 目的论视角下的中国文化负载词英译研究——以《边城》为例[J]. 英语广场, 2020(12): 41-44.
[4] 官霞. 试论《边城》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兼议《边城》两英译文[J]. 海外英语, 2014(17): 139-141.
[5] 连艳. 《边城》两种译文翻译策略的对比研究[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2(4): 277, 279.
[6] 曹杰. 翻译美学论视角下《边城》三个英译文片段的比较研究[J]. 海外英语, 2017(12): 129-130.
[7] 薛福平. 中国文化特色词语的英译策略与方法[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1, 31(27): 61-62.
[8] 蔡国华. 中国文化特色词语的异化翻译[D]: [硕士学位论文]. 西安: 西北大学, 2010.
[9] 宋小蒙. 沈从文乡土文学的民俗审美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深圳: 华东师范大学, 2006.
[10] 赵连文. 淳朴的人性美——浅谈《边城》的思想倾向[J]. 学术交流, 1996(1): 109-110.
[11] 龚红. 归化与异化理论下《边城》三种英译文的对比研究[J]. 海外英语, 2017(18): 156-158.
[12] 唐根金. 也谈如何翻译汉语的四字格词语——基于MTI课堂教学的观察所得[J]. 上海翻译, 2020(1): 71-75, 95.
[13] 刘子楗. 汉语四字格的构式功能研究[D]: [博士学位论文]. 哈尔滨: 黑龙江大学, 2017.
[14] 沈从文. 边城(汉英对照) [M]. 杨宪益, 戴乃迭, 译. 南京: 译林出版社, 2011.
[15] Shen, C.W. (2009) Border Town. Modern Chinese Class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