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晚年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贡献——科学社会主义方面
Engels’ New Contribution to Marxist Theory in His Later Years—In Terms of Scientific Socialism
DOI: 10.12677/acpp.2024.136190, PDF, HTML, XML, 下载: 20  浏览: 44 
作者: 向皓禹:广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 南宁
关键词: 恩格斯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Engels Marxism Scientific Socialism
摘要: 恩格斯是马克思亲密的战友,恩格斯和马克思共同创立了唯物史观、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共同创建了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并起草了党纲《共产党宣言》,共同领导了19世纪欧洲工人运动。1883年马克思逝世后,晚年的恩格斯独自肩负起指导国际工人运动的重任。恩格斯在晚年时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在科学社会主义方面做出了何种新贡献?本文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恩格斯晚年的科学社会主义思想为研究对象,在资本主义产生新变化的背景下,分析恩格斯晚年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发展,最后阐明恩格斯晚年对科学社会主义新贡献的当代启示。
Abstract: Engels was a close comrade-in-arms of Marx, who co-founded historical materialism and the theory of scientific socialism, co-founded the first proletarian party, drafted the party program “The Communist Manifesto”, and jointly led the European workers’ movement in the 19th century. After Marx’s death in 1883, Engels in his later years took on the responsibility of guiding the international workers’ movement on his own. What new contributions did Engels make to Marxist theory in the field of scientific socialism in his later years? This paper insists on being problem-oriented, takes Engels’ thought on scientific socialism in his later years as the object of study, analyzes the new development of Marxist theory in Engels’ later years against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changes in capitalism, and finally expounds the contemporary enlightenment of Engels’ new contributions to scientific socialism in his later years.
文章引用:向皓禹. 恩格斯晚年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贡献——科学社会主义方面[J]. 哲学进展, 2024, 13(6): 1269-1274. https://doi.org/10.12677/acpp.2024.136190

1. 引言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是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实现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马克思逝世后,随着第二次科技革命的爆发,世界发生巨大变化,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垄断资本主义的兴起,这导致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加深,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意识不断加强,工人运动与议会斗争此起彼伏。面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新变化,恩格斯虽已处于晚年,但出于对理论发展的使命,不得不继续开展对资本主义新变化和工人阶级运动的研究。恩格斯在这个阶段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新探索和新认识,逐渐形成了恩格斯晚年科学社会主义思想,主要包括资本主义社会新变化、无产阶级革命学说、社会主义过渡问题、未来社会主义特征四个部分,恩格斯晚期的科学社会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的进一步发展,实践上对指导国际工人运动具有重要意义,理论上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完善和发展,体现了马克思主义随时代变化丰富和发展的理论品质。坚持在不断发展和变化的实践中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是无产阶级革命的要求,也是推动社会主义实践深入发展的要求。

2. 恩格斯晚年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新贡献

每一种思想产生都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都是根据特定的社会特征作出的理论阐述。恩格斯晚年形成的对科学社会主义的阐述也是在对当时资本主义社会考察分析的基础上形成的,主要涉及了对资本主义新变化的阐明、对无产阶级组织和战略的讨论、对社会主义过渡问题的思考、对共产主义社会的描绘四个方面的内容,反映了恩格斯晚年对科学社会主义和革命运动的关注,可以说,恩格斯晚年的科学社会主义既是对马克思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继承,也是结合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作出了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新贡献。

2.1. 阐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马克思指出,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资本主义的经济结构入手,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最终得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结论。恩格斯晚年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亦然如此,看到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变化,并将其归纳如下。

第一,资本主义经济已经出现了新的特点。19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得以普遍使用,由于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比较稳固,从而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社会资本积累量不断扩大,经济迅速发展[2]。然而,这些国家内部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在资源和市场分配上出现了严重的利益冲突和激烈的竞争,恩格斯高度关注资本主义新变化,认为随着新技术的出现,必然会引发一场广泛而深远的革命,这场革命也将印证马克思提出的“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矛盾”和印证“两个必然”理论,资产阶级的金融危机将表现为出现周期性经济危机,生产严重过剩,大量企业倒闭,社会生产力遭受严重打击,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恩格斯认识到资本主义经济存在周期性的繁荣和衰退,在繁荣期间,经济增长迅速,生产和就业增加,市场活跃,而在衰退期间,经济增速放缓甚至出现负增长,生产活动减少,失业率上升,市场需求不足。同时,资本主义经济中的金融市场波动频繁,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和过度投机导致了信用风险的增加,一旦信用链条断裂,就会引发金融危机,相应的,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周期性的危机也会引起投资周期的波动。这些表现说明了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固有的不稳定性和周期性。

第二,垄断资本主义的兴起。19世纪后期资本主义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随着生产社会化的加强,阶级矛盾不断激化,企业对市场的适应能力和调节能力逐渐失灵,市场开始出现早期垄断组织[3]。晚年恩格斯在整理出版《资本论》时,在一封书信中写道:“目前某些经济现象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因而需要重新加以研究。”恩格斯指出,资本主义的发展导致了生产资料和市场的垄断集中在少数大资本家手中,这些大资本家通过形成卡特尔、联合企业和其他垄断形式,控制了市场,竞争受到压制,从而形成了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结构。同时,一些资本家为了攫取更多利润,将自己的企业扩张到国外市场,干预其他国家的经济,并通过建立国际垄断集团,在经济意义上对世界进行进一步的瓜分。恩格斯面对资本主义社会由自由竞争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变化,不得不完善其理论的表述。

第三,国家干预的加强。工人运动的兴起,工人阶级将越来越意识到自身利益的团结和斗争的重要性,资本主义为了维护其统治而调整了统治手段。一方面,通过军队暴力镇压工人运动,另一方面,对统治阶级内部利用普选制、完善社会立法制度、部分改善工人待遇等措施来对内调整统治手段。措施的调整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矛盾,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恩格斯认为,这些调整是资产阶级为了维护自身统治而做出的,没有改变资本主义残酷剥削的性质。

2.2. 指出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新策略

马克思和恩格斯非常关注实现社会主义的道路和策略问题,这个问题关乎无产阶级革命的成败。1890年,德国无产阶级经过长期的艰苦斗争,迫使德国议会废除了反动的《反社会党人法》。在这种情况下,工人运动与议会斗争纠缠不清,鼓吹和平长入社会主义的机会主义思潮涌动。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调整无产阶级革命策略,如何找到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成为恩格斯需要迫切解决的重大问题。

资本主义社会从自由竞争阶段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越演越烈,工人运动频发。恩格斯在指导工人运动的时候,始终坚定无产阶级革命立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1892年3月,在《法兰西内战导言》中,恩格斯旗帜鲜明的重申了无产阶级革命立场,并对巴黎公社以来工人运动的斗争经验进行了总结。首先,恩格斯在总结经验的过程中深刻认识到无产阶级科学理论的指导及其政党的坚强领导的重要性。其次,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必须采取社会主义革命的措施,掌握国家经济命脉,用崭新的无产阶级国家代替资产阶级国家,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再次,恩格斯高度肯定了德国工人运用普选权的策略,为争取合法权益提供了巨大力量,其他国家的工人运动看到德国工人利用普选权取得的成就后,思考转变斗争方式的利弊,起到缓和阶级矛盾的作用,但这并不代表恩格斯放弃革命的斗争方式,强调保留革命权的必要性。

恩格斯晚年在为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制定新策略时的唯一目标就是使无产阶级能够最快、最有把握地实现社会制度的彻底变革,呼吁工人阶级积极组织和实现自我解放,恩格斯的这一思想对制定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策略具有重大指导意义,而且对我们今天制定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也有极大的启发意义。

2.3. 提出社会主义过渡问题的新见解

如何向世界解释社会主义的过渡问题是社会主义者的难题之一。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资产阶级统治的政治形式是“一个阶级对其他阶级实行无限制的专制统治”。无产阶级必须通过暴力革命打碎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机器,这样才能建立起牢固的社会主义制度[4]。马克思逝世后,随着资本主义社会民主制度的发展和各国无产阶级政党的不断实践中,在马克思的过渡理论上恩格斯提出了社会主义过渡问题的新见解,指出了过渡期的必要性和过渡期间应采取的措施,讨论了无产阶级夺得革命胜利后国家政权组织形式的问题和过渡时期经济变革方式的问题等。

第一,转变对跨越“卡夫丁峡谷”可能性的认识。1881年马克思与俄国女革命家查苏利奇探讨了俄国革命的前景问题,当时马克思支持的是“同时胜利论”,认为只有资本主义强国同时参与战斗,无产阶级才有可能在战役中取得革命的胜利。但随着形势的变化,马克思转向支持跨越“卡夫丁峡谷”,认为落后国家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的道路来实现工业化。对此,恩格斯晚年看到了俄国的革命潜力,认为俄国资本主义虽然发展速度快,但发展方式存在不可避免的问题,这容易导致阶级矛盾激化,工人的革命意识高涨,并且俄国工人阶级相对集中,更容易组织起来,恩格斯指出:“革命一定会在某一时刻爆发,所差的就是点导火线了。”[5]

第二,完善关于无产阶级夺得革命胜利后国家政权组织形式的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这一问题的认识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从马克思1848年提出“摧毁”资产阶级全部国家机器,到19世纪70年代马克思在总结巴黎公社经验时认识到资本主义国家中也有合理的可能,再到19世纪90年代恩格斯提出“民主共和国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特殊形式”,无产阶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合理利用。恩格斯晚年提出的这个论断是建立在深刻分析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实践基础上,对马克思总结巴黎公社经验的深化和具体化,并使之更加适应革命形式的发展要求,从而为无产阶级进行新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

第三,探讨关于过渡时期经济变革方式的问题。无产阶级是否能顺利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在于是否可以争取农民阶级的支持和帮助。恩格斯强调到,“被我们争取过来的农民人数越多,社会改造的实现也就会越迅速和越容易。”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在继续指导国际工人运动的过程中,认真总结了处理各国农民和农业问题的经验,阐明了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农业合作社的基本原则和具体对策。首先,实行社会主义农业合作社必须坚持土地公有的原则,恩格斯明确指出,“唏嘘以无产阶级所拥有的一切手段来为生产资料转归公共占有而斗争。”其次,在推行合作社的过程中,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不能人为剥夺小农的土地,也不能哄骗小农,要让农民明白实行农业合作社是为了维护农民的利益,也是他们唯一可以实现自我解放的方式。最后,要坚持尊重农民意愿的原则,推行合作社的出发点是为农民谋利益,需要遵循农民自身的意愿,引导示范,帮助农民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恩格斯在《法德农民问题》中提出了实行社会主义农业合作社的具体对策,其一是典型示范农业合作社,利用示范和提供社会帮助的方式,逐步打消农民的诸多疑虑,促使农民顺利加入合作社。其二是农业经营规模化,在土地公有的基础上实现农业经营规模化。其三是帮助农民广泛就业,传统小农生产方式因人口数量增加和需求的增大会出现劳动力剩余的现象,要引导农业劳动力向非农化转移。其四是国家支持合作社发展,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为了维护农民的利益,必须加大对农业合作社的支持和帮助。其五是对农民耐心宣传教育,用细致的讲解,耐心的解释,增强农民对合作社的信任和认同。

2.4. 论证共产主义社会的新特征

实现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根本目标,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一生都在为这个根本目标奋斗。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晚年也继续探索科学社会主义的道路。随着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壮大,无产阶级取得政权的可能性不断增加,各国工人阶级及其政党不断提出未来社会主义究竟是怎样的问题,一些空想社会主义者开始向众人描述所谓的科学社会主义,这样的理想蓝图在工人阶级中传播甚广。为适应无产阶级革命的需要,恩格斯对未来社会主义的社会特征做了必要的原则性论述。

恩格斯描述的未来社会发展目标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消除旧式分工,建立促进人的个性解放和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新式分工,人民彻底消除劳动异化,劳动是建立在自由个性的基础上的自由自觉的活动。具体来看,未来社会应该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生产力极大发展,未来社会是生产力高度发达的社会,消除资本主义社会异化是以“生产力的巨大增长和高度发展为前提的”,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生产资料归全社会所有,社会中的每个人都享有获得生产条件和生产成果的权力。其次,未来社会以满足全体社会成员的合理需要为目的。计划调节是未来社会分配的前提条件,“社会的生产无政府状态就让位与按照社会总体和每个成员的需要对生产进行社会的有计划的调节。”按需分配是未来社会的分配方式,在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实行按劳分配,在真正实现共产主义之时,“各尽所能,按需分配。”这是未来社会的理想蓝图。这和之前的表述不一样,是恩格斯提出的独特见解。最后,未来社会是自由人联合体,恩格斯指出,无产阶级取得国家政权后,实现对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未来社会是一个没有阶级差别,人人平等的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人人都有充足的时间和条件发展个人兴趣爱好,从而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实现自由人的联合体。

这样的描述是趋势性的,恩格斯对于未来社会主义的社会特征只做了原则性的预测,而避免了对具体细节的描绘,世界是变化的,发展的,资本主义社会自身的变化迅速,不断出现新特点,由此,社会主义也要随之变化。恩格斯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指出“对于社会主义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他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另一方面,恩格斯的这种预测是基于实践得出的科学假设,还必须接受社会主义实践的不断检验。因此恩格斯强调科学社会主义没有固定的目标,用历史辩证法来判断,科学社会主义必然随社会条件发展进步而不断改变。

3. 恩格斯晚年对科学社会主义新贡献的当代启示

恩格斯晚年的书信中探讨的科学社会主义思想和观点,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并对当时各国无产阶级运动进行了科学指导,特别是在他的书信中透露的关于社会主义的新认识和构想,为各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引,特别是对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建立,恩格斯的理论起到重大的理论指导作用。到了今天,我们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期,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恩格斯晚年书信中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对我们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3.1. 认清资本主义发展趋势,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这是马克思和恩格斯运用唯物史观对资本主义发展的预言,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结果,结果是必然的,过程是曲折的。共产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这一伟大目标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我们必须认识到中国社会主义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共产主义需要经历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那样:“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6]这不仅是对党员的要求,也是对每个中国人的要求。我们胸怀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只有在这种信仰和实践的引领下,我们才能不断进步,不断探索,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美好愿景。

3.2. 把握世界发展态势,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恩格斯晚年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为无产阶级革命和落后国家发展道路的问题提供了理论指导,但不代表能简单模仿或者照搬模式,恩格斯也强调:“各国应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自主地选择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启示我们必须从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与我国的具体情况和时代特征紧密结合,才能使其在中国的实践中焕发出思想的光辉。在实践中,必须深刻理解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不断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不断创新和发展。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亿万中国人民实践的结果[7],我们必须坚定道路自信,充分认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必然性和曲折性,既要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又要做好长期探索的准备,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最终实现共产主义最高理想。

3.3. 立足中国实际,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恩格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探索坚持了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一方面对马克思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中不合理的结论进行了批判和补充,另一方面恩格斯从实践出发,根据变化了的新形势不断完善理论,得出了很多新结论。这启示我们在寻找革命道路的同时要时刻保持创新精神,根据实践不断完善理论体系。其实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也就是一部理论创新史,毛泽东思想代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实现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实现的新的飞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实现的新的飞跃。如今,我们正处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实现发展必须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继续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焕发光芒。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 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56.
[2] 徐凤琴. 恩格斯晚年书信对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及当代启示[J]. 湖湘论坛, 2022, 35(5): 24-32.
[3] 陶富源. 世界历史视角∙当代资本主义与和谐世界建构[J].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12, 30(1): 31-39.
[4] 王爽. 恩格斯晚年对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的新发展[D]: [硕士学位论文]. 兰州: 兰州大学, 2023.
[5] 俞良早. 恩格斯晚年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贡献[J]. 理论与改革, 2020(3): 13-24.
[6] 张亚琴.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研究[D]: [博士学位论文]. 长春: 东北师范大学, 2023.
[7] 李百灵. 恩格斯晚年关于社会主义过渡问题的思考及启示[D]: [硕士学位论文]. 重庆: 西南大学,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