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料库的跨文化语义探究:汉语“心”与韩语“??”
Corpus-Based Cross-Cultural Semantic Inquiry: Chinese “心” and Korean “??”
DOI: 10.12677/ml.2024.126483, PDF, HTML, XML, 下载: 39  浏览: 66 
作者: 杨东宇:延边大学外国语学院,吉林 延吉
关键词: 语料库“心”??对比分析Corpus “心” ?? Comparative Analysis
摘要: 本研究以语料库为基础,对汉语的“心”与韩语的“마음”进行了对比分析。通过中韩报纸语料库的对照分析,本文详细描绘了这两个词汇在各自语言环境中的语义特征和表达习惯。研究发现,尽管两者在语义上存在共通之处,但在具体语境和文化内涵上展现出了显著的差异。本文进一步探讨了这些差异产生的成因,期待这些发现对第二语言学习者和跨文化交流提供帮助。
Abstract: This study conducts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Chinese character “心” and the Korean word “마음” based on a corpus. Through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Chinese and Korean newspaper corpora, this paper provides a detailed depiction of the semantic features and expression habits of these two words in their respective linguistic environments. The research reveals that although there are commonalities in semantics between the tw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re displayed in specific contexts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s. The paper further explores the reasons behind these differences, hoping that these findings will assist in the learning of second-language learners and facilitate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文章引用:杨东宇. 基于语料库的跨文化语义探究:汉语“心”与韩语“??”[J]. 现代语言学, 2024, 12(6): 424-430. https://doi.org/10.12677/ml.2024.126483

1. 引言

“心/마음”是中韩两国人民都非常熟悉的词汇,它所包含的概念和意义十分丰富。因此,本论文旨在利用语料库对汉语的“心”和韩国语的“마음”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两者在情感表达方式上的异同,这些异同反映了两国文化的差异。

汉语中存在大量与“心”相关的成语和习语,如“心旷神怡”、“心灵手巧”等。这些成语和习语中的“心”字含义丰富多样,涵盖了情感、认知、意愿等多个方面。然而,一些研究仅关注了“心”字的某一方面,未能全面涵盖其表达。后来,孙丽萍和崔顺姬(2022)为了探索中韩民族情感表达的异同,全面掌握两族人民具体的认知途径,以两国共同使用的汉字“心”为起点,研究了韩语“마음”的概念与汉字词“심”以及汉语的“心”之间的对应关系[1]。因此,为理解韩语中汉语“心”的对应形式和中韩两国语言表达方式的差异,本文将利用中韩两国的语料库进行分析。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语料库语言学已成为应用语言学的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利用语料库进行聚焦检索,可以将不同语言的相似性转化为直观、可视化的数据进而比较分析。语料库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为语言学习与研究提供了较严格准确的数据,为词汇对比分析提供了有力支撑[2]

为了比较两种语言词汇的差异,应选择具有相同句子类型、主题或功能的语料作为分析对象。因此,本文中使用的语料库主要来源于中韩两国的报纸或期刊[3]1。由于提取的语料是随机出现的,因此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可靠性2。本文使用的汉语语料库由北京语言大学开发,韩国语语料库来自21世纪世宗计划。本次研究共搜集了54万8335个中文句子和1万4232个韩语句子。

2. 中韩“心/마음”的对比分析

汉语词典中“心”的解释包括以下几个义项。① [名词]促进人和高等动物体内血液循环的器官。② [名词]通常也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感情等。③ 中心,中间部分。④ 二十八星宿之一。⑤ (Xin) 姓[4]

韩语词典中对“마음”的解释如下:① 사람이 본래부터 지닌 품성. ② 사람이나 사물에 대하여 느끼거나 가지는 태도. ③ 사람의 생각, 감정, 기억 따위가 생기는 곳. ④ 사람이 어떤 일에 대하여 가지는 관심3

通过对中韩两本词典中“心/마음”的解释进行对比,我们可以发现汉语的“心”既指人或动物的身体器官,也涉及心理和情感层面。而在韩语的“마음”则主要指代人的内心世界、情感和思想,没有涉及身体器官的含义。

首先,在现代汉语BCC4语料库中输入汉字“心”,检索结果显示共有2,272,745个包含“心”的例句。其中,从新闻、报刊中提取的句子共有548,335个。为了进行更准确的分析,利用excel按比例提取了744,777个包含“心”的字符,并随机抽取了1000个句子。然后,将这1000个汉语例句翻译成韩语,以确认相应的意义是否被翻译成韩语“마음”。同样地,在21世纪世宗语料库中输入韩语“마음”,检索到包含“마음”的例句共有14,232个,随机选择了1000个例句作为研究对象,将例句同样翻译成汉语,以确认相应的意义是否被翻译成汉语“心”。

这种基于语料库的研究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对比和分析中韩两种语言中“心”和“마음”的使用情况,从而更好地理解这两个词在各自语言中的意义和用法。

2.1. 促进人体和高等动物体内血液循环的器官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心”的原义是指人体和高等动物体内促进血液循环的器官,即“心脏”。在此基础上,“心”这个词进一步引申出其他含义。以下是一些例子。

(1) 味甘、辛,性温;归肝、、脾经,具有补血活血、祛淤生新之功效,因此对于因血虚所致的面色不荣有较好的疗效。(심장)

(2) 而传统的除颤器由于操作复杂,对操作者专业知识要求很高,而且笨重,一般安装在医院的急诊室和内科。(심장 내과)

(3) 狗的动电流图是利用装在动物体内的电极纪录的。(개의 심장 전류 그래프)

通过上面的例句可以看出,在汉语中,表示人和高等动物体内促进血液循环器官的“心”,在韩语中通常被翻译为“심장”,即“心脏”。这种翻译对应关系体现了中韩两种语言在特定词汇上的直接对应性,即在描述同一个具体物体或概念时,两种语言使用了相似的词汇。

2.2. 人的意识形态或主观想法

在现代汉语和韩语中,“心/마음”这个词汇不仅指代生理上的心脏,还指思考的器官或对人和事物的态度、感情等,即人的想法、感情、记忆等产生的地方。在语料库中,我们发现了共计36,974个含有这类义项的例句,请看下列例句。

(1) 在周国荣的中,这位住在北京的阿姨是圣洁的天使。(주국영의 마음속에)

(2) 这次访问给我留下的美好印象和罗马尼亚人民对中国人民的深情厚谊,都将永远留在我的中。(제 마음속에 남을 것입니다)

(3) 国旗是战士们中永恒的路标和不灭的希望。(마음속의 영원한 이정표)

(4) 听到这话时,侯少奎尚年轻,中大不以为然。(마음속으로 크게 못마땅하게 여겼다)

(5) 죽음이란 항시 슬프고 장엄하며 산 사람들의 마음속에 회억과 감동으로살아 남게 하는 것이 동서간의 관습이요, 의례이다. (在活人的中)

(6) 우리는 마음속의 ‘비린내’를 멸진시켜야 한다. (中的“腥味”)

(7) 마음속의 생각을 낙서하듯 수첩에 적어 보거나 시험이 끝나면 하고 싶은 신나는 일을 계획한다. (中的想法)

(8) 아무런 소리도 들을 수 없었지만 그는 마음속의 악보를 따라 지휘를 했다. (中的乐谱)

由此可知,在表达人的心理状态、情感、思想时,汉语的“心”和韩语的“마음”是相互对应的。这种对应不仅体现了词汇的直译性,也说明了中韩两国在文化理解和情感表达上有一定的共通性。

2.3. 物体的中心部分

汉语的“心”,其原始意义指代“心脏”,即位于胸部的中央位置,负责运输血液到全身的器官,在人体器官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由于其生理上的核心作用,“心”在演变过程中也被赋予了象征意义,用来形容物体或行为中至关重要且根本的部分。以下是一些具体的例句。

(1) 首次参加世界大赛、身材小巧的赖晓莉今天发挥得很出色,在七、八、九3轮中均踩中靶心。(과녁을 맞췄다)

(2) 县委决定在湖心修一条五里长的引水渠,湖心的稀泥软得像棉花团,人踩上去就往下陷,稀泥齐胸。(호심의 흙탕물)

(3) 书长14.5厘米、宽9厘米,刚好可放一掌心。(손바닥을 놓기 딱 좋다)

(4) 机灵的李仕成左一滚,右一滚,手榴弹在近处爆炸,只有一小块弹片嵌进他的眉心。(그의 미간에 박혔다)

(5) 另一种饲料,是将棉桃壳、玉米心、花生皮、红薯秧碾成细末,综合起来,每九斤掺一斤大豆的细末(把大豆炒黄碾碎),搅拌均匀就可以了。(옥수수 속대)

在上述例句中,汉语的“心”被用来指代物体的中心部分,类似的还有“地心”、“球心”等表达。这种用法体现了“心”一词在汉语中的语义扩展,它不仅局限于生理上的心脏,更是涵盖了物体的中央或核心位置,强调其核心性和根本性。这种语义的扩展展现了汉语词汇的丰富性和多变性,同一个词汇能够根据不同的语境表达多样的意思。

另外,韩国语的“마음”并不意味着事物的中心,所以翻译时,需要选择适当的韩国语固有词形式来代替。值得注意的是,在例(2)中,韩国语用汉字词“심”来表示事物的中心位置[5]。尽管这种用法在韩国语中并不常见,但这反映了韩国语在特定情况下会采用汉字词来指代物理中心,再次体现了汉字文化圈对韩国语的影响。

2.4. 人的本性

人们在面对不同事物的刺激时,无论是通过视觉、听觉、嗅觉、触觉还是想象,都会在人的内心产生相应的感知与反馈,从而引发情绪上的波动,如喜悦、厌恶、困惑或遗憾等。人类这种对事物细腻而复杂的感觉,以及对心情的微妙影响,便是“心”在抽象意义上的体现。在下面的例句中,韩国语中的“마음”就用来表达一个抽象的概念。

(1) 학교나 부모로부터 요구와 주문은 쇄도하나 마음을 나누고 의지할 수 있는 대상이 없다는 생각에서 거친 행동이 유발된다는 것이다. (分享心意)

(2) 어떤 소설가는 ‘현대의 神은 일상이다.’라고 하고도 있지만, 이렇게 작은 일상의 한 사건도 놓치지 않는 ‘마음의 눈’. (“灵之眼”)

(3) 하지만 똑같은 슬픔과 기쁨을 느끼기엔 우리들 마음의 벽이 너무 두텁기만 합니다. (我们的心墙)

(4) 새해가오면 새로운 빛을 모을 수 있도록 마음의 문을 여는데 소홀하지말아야겠다. (敞开心扉)

(5) 사회 구성원 모두가 가족간, 이웃간, 사제간에 마음의 문을 열어 희노애락을 서로 얘기하고 정신적으로 여유를 갖는 삶의 터전으로 바꿔야만 지금과 같은 청소년의 탈선 행위와 그에 따른 처참한 피해를 줄일 수 있을 것이다. (打开门)

(6) 요즘처럼 마음의 샘이 막혀버린 목마른 사람들에게는 바로, 우물을 파는 정신이 필요하다. (心坎被堵住)

在这里,韩国语的“마음”被翻译为“心灵”,而非“心”,因为相较于“心”,“心灵”的含义更加明确,更贴合文中的语境。正如在例(2)、(3)、(4)、(5)、(6)中,韩语中的“마음”与后续的格助词相结合,充当修饰成分修饰其后的名词,形成了如“心墙”、“心扉”、“心门”、“心坎”等表达。值得注意的是,“마음의눈”并没有被译作“心眼”,而是被译为“心灵之眼”,更符合文学的语言特征。

2.5. 双音节“V/Adj + 心”

先前所搜索的中韩“心/마음”均为名词成分,在句子中充当主语或补语的角色。除此之外,在语料库中,还发现了大量的“心”与动词或形容词结合,形成“V/Adj + 心”结构的复合词,在句子中发挥谓语功能,用以描述行为或状态[6]。以下是一些具体的例句。

(1) 每天来看病的平均不过三四个人,我还真担心失业哩!(걱정된다)

(2) 我不敢想象他们分别的场面,那让人多么揪心。(마음을 졸이다)

(3) 可是我知道,父母们挣几个血汗钱实在不容易,我怎么忍心再去向他们伸手呢?(차마用于疑问句或否定句,不忍心)

(4) 看到这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暖心一幕,被堵在路上的司机们非但不着急,反而自发鼓起了掌。(따뜻하다)

(5) 对教育上的事,许进文就是这么痴心热心。(심취하다、열심이다)

(6) 研究中遇到难题,他虚心向农民请教,拜农民为师;虚心与同志们共同研磋,向权威人士求教。(겸손하다)

以例句中的(1)和(2)例,两者均表达关切之情,但情感色彩和强度有所不同。“担心”指对某事或某人或某物放心不下,心中有顾虑,通常指对未来状况的忧虑和不安;“揪心”指不放心,焦虑,令人悲痛,极度痛苦的,这种感觉通常源于对人或事的极度关心。

在韩语中,“걱정하다”是表达“担心”的常用词汇,直接对应汉语中“担心”的含义。相对地,“마음을졸이다”则更贴近“揪心”的情感表达,形象地描绘了内心的痛苦感觉,与汉语的“揪心”所表达的情感深度更为契合。因此,在翻译时,应综合考虑原文的语境、情感和中韩两国语言表达的习惯,选择最合适的对应表达。

3. 中韩“心/마음”的共同点和差异点

中韩两国人民对“心/마음”这一词汇非常熟悉,其所承载的概念与内涵也十分丰富。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尽管韩国在语言上借鉴了大量的汉语词汇,但中韩两国在使用“心/마음”一词时仍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本文接下来将探讨中韩“心/마음”在用法上的共通之处及其差异,以揭示两种语言之间的相互联系与区别。

3.1. 共同点

本研究通过对比中韩报纸语料库中的汉语“心”与韩语的“마음”,并结合具体例句,发现了以下共同特征。

首先,汉语中的“心”与韩语中的“마음”均为名词,因而在语义层面存在共通之处。众所周知,名词用以表示人或事物的名称,这些事物可以是具体的,例如“手机、桌子”等,也可以是抽象的,例如“思想、友情”等。本文所探讨的“心”,既可视为具体名词,也可视为抽象名词。

其次,名词在句中通常担任主语和宾语的角色,但不能直接作为谓语或叙述语。名词可以被形容词、代词、量词以及其他名词直接修饰,形成名词短语。总之,不论何种修饰成分,其形态都是固定的,名词无需变化即可独立作为句子成分使用[7]。因此,“心/마음”这一词汇的用法上,中韩两种语言表现出高度的一致性。

3.2. 差异点

如前所述,尽管中韩的“心/마음”均为名词,但它们在语言中的使用方法和句法功能存在显著差异。首先,韩语的名词通过与不同助词结合,可以在句子中担任主语、宾语、补语、定语、状语和谓语等多种成分。这些助词通常附加在名词之后,以实现其语法功能。例如,韩语中的“마음”可以通过添加格助词来构成“마음에”或“마음으로”等表达。因此,中韩两国语言特性的不同导致了词汇翻译上的非完全对应性。

其次,汉语中的“心”为单音节词,而韩语中的“마음”为双音节词。单音节词在汉语中的使用较为受限,在充当句子成分或修饰其他词时,往往需要扩展为双音节或多音节结构。尽管如此,汉语“心”的含义相对自由且灵活,使用范围广泛,一词多义的现象十分常见。相比之下,韩语中的“心”会根据不同的语境,选择使用“가슴”,“심장”,“심”等不同的表达方式。

最后,搭配习惯也会影响汉语“心”和韩语“마음”的对应关系。由于中韩两国的社会文化和风俗习惯存在差异,韩语中常使用固定搭配和惯用语来表示汉语“心”的概念。

4. 结论

本文通过对中韩语料库的搜集和对比,发现了汉语的“心”在作为特定名词和专业术语时,其含义不仅包括“心脏”,还扩展到情感、思想和能力等方面,但以词典的释义为基础,并没有在汉语的语料库中,找到有关“心”的姓氏和二十八宿的用法或例句。因此,大多数情况下,韩语的“마음”都可以与汉语“心”相对应。尤其作为抽象名词,表达主观感受和情感时,韩语“마음”可以通过改变句子结构,结合前置词和形容词以及与其他词语的搭配,来实现与汉语“心”的对应意义。

此外,对韩语“마음”的使用频率进行调查,统计发现“마음”在语料库中有5997个例句,相比之下“심”仅有1721个例句,表明在韩语中“마음”的使用范围比“가슴”和“심”更加广泛。

中韩“心/마음”的对应形式不同,其原因在于汉语和韩语的修辞手法、表达习惯和词汇搭配的影响,以及中韩文化背景和民族思维习惯的差异。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人倾向于从整体和联系的角度来看待问题,而韩国人更倾向于对事物进行更为细致地区分和分类。因此,在这种不同文化环境下形成的思维模式导致了汉语“心”和韩语“마음”在隐喻表达及意义上存在差异。

NOTES

1报纸语言的特征:真实、准确、简洁、精炼,生动形象。

2本文的中文报纸语料库主要取自《人民日报》,韩文报纸语料库主要取自《朝鲜日报》。

3『한국어교육을 위한 한국어 연어 사전』대한민국, 서울, 커뮤니케이션북스, 2007.

4BCC (BLCU Corpus Center)是同时使用英语和法语的汉语在线语料库,是支持语言本体研究和语言应用研究的在线大数据系统。BCC语料库总单词数约150亿,涵盖报纸(20亿)、文学(30亿)、微博(30亿)、科技(30亿)、综合(10亿)、古汉语(20亿)等多个领域的语料库,是能够全面反映现代社会语言生活的大型语料库。

参考文献

[1] 孙丽萍, 崔顺姬. 基于汉字“心”概念的汉韩情感表达认知路径探析[J]. 东北亚外语研究, 2022, 10(4): 64-75.
https://doi.org/10.16838/j.cnki.21-1587/h.2022.04.012
[2] 杨艳. 基于语料库的汉语“心”和英语“heart”的对比分析[J].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07, 158(6): 49-53.
[3] 毕玉德, 赵岩. 基于新闻语料库的朝韩词汇对比研究[J]. 东北亚外语研究, 2016, 4(3): 35-41.
https://doi.org/10.16838/j.cnki.21-1587/h.2016.03.008
[4] 艾红娟, 李仕春. 基于平衡语料库的现代汉语“心”字义项分布研究[J].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 2020, 37(3): 81-83.
https://doi.org/10.13450/j.cnki.jzknu.2020.03.15
[5] 고륙양, 조나 (2018) 한국어 ‘마음’과 중국어 ‘심(心)’의 개념 은유적 대조연구. 중한언어문화연구, 15, 251-275.
https://kiss.kstudy.com/Detail/Ar?key=3659566
[6] 金美艳. 英日汉朝“心”构成的复合词对比分析[D]: [硕士学位论文]. 延吉: 延边大学, 2013.
[7] 동월 (2013) 중국인 학습자를 위한 한국어 “마음”과 중국어 “心”의 개념 은유적 대조 연구. 학위논문(석사), 경희대학교.
http://www.riss.kr/link?id=T13255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