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混合痔术后水肿进展研究
Research on the Progress of TCM Treatment of Postoperative Edema of Mixed Hemorrhoids
DOI: 10.12677/tcm.2024.136204, PDF, HTML, XML, 下载: 30  浏览: 73 
作者: 李 祥:成都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四川 成都;付 皓: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肛肠科,四川 成都
关键词: 中医药混合痔水肿内治法外治法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ixed Hemorrhoids Edema Internal Treatment External Treatment
摘要: 混合痔术后水肿是混合痔手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术后水肿的病因涉及术前预防、术中操作、术后恢复等多方面因素,其中与术中操作及术后护理的关系更为密切,同时也与患者自身体质相关,一旦发生水肿则会明显影响患者的恢复。中医治疗疾病多分为内治和外治两种方式,两种方式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本文就中医内外治法治疗疾病的方式,以混合痔术后水肿的治疗为要点,总结近年来中医对混合痔术后水肿的治疗进展,为混合痔术后水肿的治疗提供经验。
Abstract: Postoperative edema of mixed hemorrhoids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complications of mixed hemorrhoids surgery. The etiology of postoperative edema involves many factors such as preoperative prevention, intraoperative operation, postoperative recovery, etc. Among them, it is more closely related to intraoperative operation and postoperative nursing, and is also related to the patient’s own constitution. Once edema occurs, it will significantly affect the recovery of patients. The treatment of disease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s divided into two ways: internal treatment and external treatment, both of which have achieved good curative effect. In this paper, the treatment of edema after mixed hemorrhoids was summarized in recent years based on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trea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provides experience for the treatment of postoperative edema after mixed hemorrhoids.
文章引用:李祥, 付皓. 中医治疗混合痔术后水肿进展研究[J]. 中医学, 2024, 13(6): 1356-1363. https://doi.org/10.12677/tcm.2024.136204

1. 引言

痔疮是肛肠科的常见疾病,据统计我国18岁以上常住居民中50%以上患有肛肠疾病,而其中患有痔疮且有肛门肿物脱出、便血等症状的居民高达98.08% [1];一般而言I~II期的痔疮只需药物保守治疗即可,手术治疗适用于III~IV期痔疮及保守治疗无效的I~II期的痔疮[2],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无法完全避免,已有研究表明,混合痔术后伤口水肿发生率在3%以上,最高可达39% [3] [4]。术后切口发生水肿会延长患者的愈合周期,增加患者的痛苦,因此采取一定措施缓解已发生的术后水肿对减轻患者的疼痛等不适有重要意义。中医药治疗已经被证明对痔疮术后水肿等术后并发症的缓解有较好的疗效,现就对5年来中医药治疗痔疮术后水肿的进展,综述如下。

2. 发生机制

中医理论认为手术切口乃金刃损伤脉络所致,《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提出“气伤痛,形伤肿”,手术损伤肛门组织,切口津液气血运行不畅,导致气滞血瘀,淤血与水液滞留而成水肿[5];同时,术后患者因脏腑功能紊乱、情绪因素、伤口疼痛、体质虚弱等原因导致机体功能失调、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增加水肿发生的几率;此外,痔病的致病病邪中又以湿热之邪居多,湿性趋下,下注肛门,阻碍肛门气机,加剧肛门脉络不通,致使水肿发生[6]

3. 中医内治法

中医治疗疾病多从整体出发,采取辩证论治,对不同的证型采取不同的理法方药针对治疗;中医内治法以中药汤剂为治疗媒介,具有起效快,认可度高,安全可靠的特点,在混合痔术后水肿的缓解中也有不可忽视的疗效[7],既往研究表明,中医内治法在治疗术后伤口水肿的有效率可达94.23% [8]。混合痔的典型中医辩证分型有湿热下注型、脾虚气陷型、气滞血瘀型等几种分型。

3.1. 湿热下注型

张传举[9]等将87例辩证为湿热下注型的混合痔术后患者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感染治疗和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予以止痛如神汤加减治疗,术后第一天开始使用,每日早晚各一次,术后创面平均消肿时间观察组(7.15 ± 2.16天)小于对照组(9.04 ± 2.96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表明止痛如神汤可减轻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术后创缘水肿,增强治疗效果。刘迹[10]等应用龙胆泻肝汤联合麻子仁丸充分发挥了两方清热利湿,润肠通便的功效也明显改善了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术后水肿的疗效。

3.2. 脾虚气陷型

针对脾虚气陷型混合痔术后水肿患者,杜媛芳[11]等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4例,两组患者术后均口服聚乙二醇4000散通便、熊珍栓换药,治疗组在常规处理的基础上采用益气升提法自拟益气升提汤联合有益气升提成分的苦参汤坐浴,对照组仅使用苦参汤坐浴,术后第3、7、10天治疗组水肿率及严重程度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表明益气升提法脾虚气陷型混合痔术后水肿患者有疗效。

3.3. 气滞血瘀型

王东宏[12]等将辩证为气滞血瘀型的160例重度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80例,术后两组均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院内制剂消痔栓纳肛;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凉血地黄汤口服,早晚分服。术后第7 d,观察组水肿评分明显低于第2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对照组与第2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第7 、14天治疗组水肿评分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 < 0.05),故而说明凉血地黄汤对气滞血瘀型混合痔术后水肿的治疗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虽然中医药内治法被证明对混合痔术后水肿的缓解有疗效,往往肛门局部的水肿单纯用中药内服很难到达病灶起到最佳治疗效果,因此中医内治法常与其他治疗方式相结合以减轻术后水肿等并发症,且取得了更满意的疗效[6]

4. 中医外治法

4.1. 冷冻疗法

混合痔术后肛门的水肿多为因局部损伤导致周围血管渗透压上升以及局部的炎症反应而出现的充血性水肿和炎症性水肿[13]。冷冻疗法是一种利用热胀冷缩原理,通过降低局部皮温,使毛细血管收缩,从而降低血管通透性缓解局部炎症反应以达到降低水肿目的的治疗方法[14]

李彦娜[15]等人经筛选后将196例环状混合痔术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均在术后采用马应龙麝香痔疮膏涂抹于水肿肛周,并使用无菌敷料固定,每日操作两次。研究组在外涂马应龙痔疮膏之前,将冷冻5小时以上的医用冰帽作用于水肿处,保持7分钟左右,间断冰敷30分钟后再涂抹马应龙痔疮膏,每日操作两次。两组患者均按照上述方式治疗7天后观察效果。术后第3、7天对照组肛门水肿评分均高于研究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表明冷冻疗法在常规应用中药外治的基础上可以降低肛周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改善局部循环,减少炎性渗出,促进肛周术后水肿的消退,且具有较好的疗效。此外,兰长安[16]等研究表明冰疗可以减少局部组织血液流量、降低炎症反应,从而改善局部组织水肿程度。刘丽平[17]等人利用冷冻疗法联合复方黄柏液涂剂熏洗治疗混合痔术后水肿显示术后第1、3、6天治疗组水肿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也证实了冷冻疗法对缓解混合痔术后肛门水肿的疗效。

4.2. 中药外敷法

中药外敷治疗疾病的方法源自于先秦时期,在中医外治的医疗体系中有不可或缺的地位。中药外敷法是直接将药物作用于患处的治疗方法,具有操作简便,起效迅速,价格低廉,同时避免了内服药物对肝肾等代谢吸收脏器的损伤,安全可靠的优点[18],在治疗肛肠疾病中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陈震宇[19]在治疗110例混合痔术后水肿的患者过程中对照组采用高锰酸钾溶液坐浴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复方黄柏液湿敷于患处,其湿敷方法为在坐浴结束后将无菌纱布完全浸透于药液之中后再外敷于创面,每次湿敷15分钟,每日两次,连续治疗7天;治疗后发现研究组水肿消退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谢沐初[20]等把桃红四物汤作为基础治疗方剂,以100例混合痔术后水肿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桃红四物汤坐浴15分钟,研究组采用桃红四物汤热敷15分钟,两组均持续干预治疗14天。治疗过程中于同治疗天数时观察肛缘水肿情况发现研究组水肿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此外,有研究者以膏剂[21] [22]、散剂[23] [24]外用于痔术后水肿处,也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故而,中药外敷能够明显缩短痔术后水肿消退时间,减轻患者的痛苦,促进患者的恢复。

4.3. 中药超声雾化治疗

中药超声雾化治疗是在常规中药熏洗坐浴治疗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治疗方式;它利用超声波把中药药液均匀雾化成极细微的颗粒弥散于患处,再利用热渗透力促进药物于局部发挥治疗作用,避免了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起效迅速。此外,中药超声雾化治疗除了拥有常规熏洗治疗的优势外,它还可以将熏洗药液温度持续恒定,弥补了常规熏洗治疗过程中药液温度下降的不足,同时还能有效减轻术区炎症反应,促进药物有效成分吸收,加速水肿消退[25]

彭军良[26]等人以100例环状混合痔术后水肿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患者,以自拟中药熏洗方剂为两组治疗基础方。对照组采用常规熏洗坐浴方法,每次熏洗坐浴共20分钟,每日1次。治疗组用中药超声雾化熏洗治疗;治疗前先以臭氧水冲洗2分钟后再雾化熏洗15分钟,最后烘干3分钟,每天进行1次。治疗后第1、2天两组水肿情况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第3、7天治疗组肛缘水肿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此外,也有研究者利用解毒生肌汤[27]、康复新液[28]进行超声雾化治疗混合痔术后水肿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4.4. 针灸疗法

4.4.1. 针刺疗法

针刺疗法具有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的功效,可以调节身体阴阳平衡,改善气滞血瘀、经络不畅等症状,同时还具有缓解疼痛的作用[29] [30] [31]。因此针刺疗法应用于混合痔术后水肿可以缓解肛门括约肌痉挛,降低回流障碍,促进水肿的吸收,加快手术切口的愈合。

1) 揿针疗法

揿针是一种微型针刺疗法,以中医腧穴理论和皮部理论为基础,是传统针刺疗法应用的发展[32],属于皮内针或皮下针,埋针于特定腧穴后产生持久微弱的刺激而达到治疗效果[33],具有促进人体经络气血规律运行的作用。与传统针刺治疗相比,揿针治疗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可操作性、更持久性等优点,更能被患者接受[32]

李子峰[34]将58例混合痔术后水肿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29例患者。对照组予自拟祛毒汤坐浴,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揿针二白穴。术后第3、7天观察组水肿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在治疗的过程中发现单一以祛毒汤坐浴虽也可减轻水中程度,但明显无法与联合揿针二白穴之后的治疗效果相比,由此表明揿针持续刺激特定腧穴发挥疗效可有效配合坐浴促进水肿的吸收,产生较好的疗效。

2) 电针疗法

将传统针刺与电刺激相结合是电针治疗最具特色的特点[35]。它通过对腧穴予以微弱的电刺激来激发经气,增强针刺得气,使得气血得以流通,从而将肛门术后因金刃所伤之经络腠理恢复正常功能,达到消除水肿的目的。

汉晓云[36]等人认为针刺双侧足三里、大肠腧、承山穴可以起到清热利湿,畅通肛门积滞气血,活络解痉舒筋之效,同时电刺激又可增加针刺治疗的疗效,故而据此将92例痔术后水肿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电针组。对照组常规口服血管活性药物,电针组以疏密波,50Hz频率,取双侧足三里、大肠腧、承山穴行电针治疗,每次30分钟,每日1次,两组各治疗5天。研究结果表明电针组水肿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此外,也有研究者利用电针承山穴配合长强穴埋线与太乙真人熏脐法治疗痔术后水肿取得了较好的疗效[37]

3) 腕踝针疗法

腕踝针是基于中医经络“十二皮部”理论的治疗方式[38],因其针刺部位只在四肢腕踝部而命名,具有其操作简便,起效迅速,可以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症状缓解或消失[39]。也有学者认为认为,腕踝部血管、淋巴神经组织较为丰富,采用腕踝针刺激相应区域可以调节所支配区域的血管、淋巴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目的[40]

据李翊[41]等人的研究显示,腕踝针联合中药激光坐浴对混合痔术后水肿的吸收有明显的疗效。他们将120例混合痔术后水肿患者分为激光治疗组、腕踝针组和激光治疗联合腕踝针组,每组各40例患者;术后第1、2天3组之间水肿评分无明显差异,术后第3、5天激光治疗组和腕踝针组患者的水肿均有所减轻,但水肿程度明显高于激光治疗联合腕踝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由此表明腕踝针和激光治疗均对缓解痔术后水肿有效果,但若将二者联合使用则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同时也肯定了腕踝针在促进水肿吸收方面的作用。

金晓彤[42]等研究者利用眼针疗法针刺双眼下焦区、大肠区对痔术后水肿的患者也取得了较好的疗效。针刺疗法以中医经络理论为基础,将不同的针刺方式作为治疗手段,具有百花齐放,殊途同归的特点,充分体现了中医治疗疾病的特色。

4.4.2. 灸法

据《黄帝内经》记载“针所不为,灸之所宜”,亦有《医学入门》所载“凡病,……,必须灸之”,可见艾灸历史悠久,并受到了古代医家的认可。艾灸治疗疾病的机制主要是通过热效应、光效应和艾烟的作用实现的[43]。现代艾灸治疗为提高治疗的舒适度、安全性,多以热效应和光效应为治疗作用发挥的主要方式,两者相互配合,共同发挥作用,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44]

1) 艾条坐灸法

坐灸法是将艾条置于坐灸器中,患者坐于坐灸器上,每次治疗约20分钟的治疗方式[45]。该方式操作简便,安全性高,节约了人力资源,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46]

尤敏[47]等为验证坐灸对缓解混合痔术后水肿的疗效将90例混合痔术后水肿患者分为常规组、有烟组和无烟组,每组各30例患者。有烟组和无烟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分别采用有烟艾条和无烟艾条坐灸,两周为一个治疗周期。治疗后于第1、3、7、15天观察评估水肿程度,两个坐灸组水肿评分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同时无烟组水肿评分也低于有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但也有研究者的研究结果显示无烟艾条坐灸与有烟艾条坐灸在缓解痔术后水肿的疗效上无明显差异(P > 0.05) [46],出现上述差异可能是因为艾条的治疗或坐灸方式等因素的影响,由于缺乏更多的文献资料及科学试验的支持,故而尚未有明确的定论,仍需要进一步验证有烟艾条坐灸与无烟艾条坐灸对于痔术后肛缘水肿疗效的高低。

2) 雷火灸法

雷火灸是艾灸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实按灸的范畴,具有温经通络,活血化瘀等作用[48]。此外,也有学者[49] [50]从西医的角度来研究雷火灸的效果发现雷火灸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

温丽辉[50]等研究者将144例混合痔术后水肿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祛毒消肿汤坐浴,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每日于早晨5~7点选取长强、会阴穴行雷火灸治疗20 min,两组均治疗两周。术后第7、14天观察发现研究组水肿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表明雷火灸对混合痔术后水肿的吸收有确切疗效。混合痔术后的水肿主要是充血性水肿和炎性水肿[51],雷火灸缓解肛缘水肿的机制可能与雷火灸的抗炎作用有关。

5. 小结与展望

综上所述,在缓解混合痔术后水肿的方面,无论是内治还是外治都有着较好的疗效。同时,随着现代医疗新技术的发展,中医药也有了新的发展平台和机遇。传统中医药与现代医疗技术相结合能大大拓宽中医药在当下缓解痔术后水肿疗效的道路,属于老树开新花。在上述多为研究者的研究成果中我们不难发现,中医医药在处理混合痔术后水肿的问题上与现代医疗技术相结合具有更好的疗效和稳定性,也证明了两者结合的可行性。此外,中医药的不良反应相对较少,若是在现代技术之上再将内外治法充分联系起来,相信一定能够取得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但是在上述的研究结果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因为某些尚未探知的原因导致同种中医治疗方式在缓解混合痔术后水肿疗效的差异,这些原因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究。

参考文献

[1] 最新全国肛肠疾病流调结果发布[J].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11): 1489.
[2]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大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 中国痔病诊疗指南(2020) [J]. 结直肠肛门外科, 2020, 26(5): 519-533.
[3] 阳忠, 刘瑶, 谢纯. 云南白药胶囊对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患者术后创面愈合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J]. 药品评价, 2023, 20(9): 1142-1144.
[4] 董文双, 师文霞, 轩晶晶. 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患者肛缘水肿发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J]. 中国肛肠病杂志, 2021, 41(1): 30-32.
[5] 张红娟, 王军省. 中医对混合痔术后肛缘水肿的认识及治疗探究[J]. 新疆中医药, 2018, 36(2): 148-151.
[6] 周浩忠, 史月凡, 张如洁, 等. 中西医治疗混合痔术后肛缘水肿的研究进展[J].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2023, 29(3): 393-397.
[7] 郭龙龙, 黄雅慧, 何丹, 等. 从中医理论与治法的角度探讨心身疾病[J]. 世界中医药, 2020, 15(20): 3069-3073.
[8] 蒋荣伟. 促愈汤内服联合消肿止痛方熏洗坐浴对混合痔术后康复的影响[J]. 吉林中医药, 2018, 38(9): 1053-1056.
[9] 张传举. 止痛如神汤加减对混合痔术后疼痛及创面愈合的影响[J]. 新中医, 2022, 54(9): 34-36.
[10] 刘迹. 龙胆泻肝汤合麻子仁丸加减治疗混合痔湿热下注型术后患者的临床效果[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2, 15(1): 87-89.
[11] 杜媛芳, 颜桂林, 陈敏, 董雨浩. 益气升提法治疗脾虚气陷型混合痔术后并发症患者的临床观察[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 19(99): 1-2+4.
[12] 王东宏, 胡响当, 刘洁. 凉血地黄汤联合消痔栓治疗混合痔术后并发症疗效观察及对创面愈合、炎症因子的影响[J].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 42 (3): 465-470.
[13] 宋鑫磊, 丁玉宝, 孙彤晖, 等. 改良根尖冷冻疗法对根管预备术后疼痛影响的研究[J]. 西南国防医药, 2021, 31(3): 188-192.
[14] Vera, J., Ochoa, J., Romero, M., Vazquez-Carcaño, M., Ramos-Gregorio, C.O., Aguilar, R.R., Cruz, A., Sleiman, P. and Arias, A. (2018) Intracanal Cryotherapy Reduces Postoperative Pain in Teeth with Symptomatic Apical Periodontitis: A Randomized Multicenter Clinical Trial. Journal of Endodontics, 44, 4-8.
https://doi.org/10.1016/j.joen.2017.08.038
[15] 李彦娜, 杨阳, 刘晓娜, 等. 冷冻疗法联合马应龙麝香痔疮膏对混合痔术后水肿及疼痛程度的影响[J].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3, 20(16): 2452-2455.
[16] 兰长安. 手法按摩配合中药冰疗护理对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影响[J]. 河北中医, 2016, 38(7): 1093-1096.
[17] 刘丽平, 何贵芝. 冰疗联合复方黄柏液涂剂熏洗对混合痔术后肛缘水肿的效果分析[J]. 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 2021, 30(7): 145-147.
[18] 张意侗, 谢秋芳, 梁晖, 等. 中药外敷法在骨伤科疾病中的应用现状[J]. 中医外治杂志, 2021, 30(5): 67-70.
[19] 陈震宇. 复方黄柏液湿敷应用于混合痔术后患者对其创面水肿及疼痛的临床影响[J]. 内蒙古中医药, 2022, 41(10): 102-104.
[20] 谢沐初, 王莹, 刘歆, 等. 中药热敷与中药坐浴治疗混合痔术后肛缘水肿对比研究[J].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3, 39(8): 1671-1673.
[21] 梁红, 李春生, 郭金彦, 余剑波, 李赟文, 张劲. 痔炎宁洗剂联合天芷金黄膏治疗混合痔术后肛门水肿的临床效果研究[J]. 中国实用医药, 2022, 17(11): 165-167.
[22] 钟腾芳, 吴强, 马辉, 匡碧艳. 六味痔消膏治疗混合痔术后气滞血瘀型创缘水肿41例[J]. 湖南中医杂志, 2022, 38(5): 15-18.
[23] 樊瑛瑛, 祝愿, 陈娜, 徐东香, 范芬. 如意金黄散不同调配方法对混合痔术后肛缘水肿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临床医药实践, 2022, 31(7): 487-489+497.
[24] 焦浩, 袁春静, 王海红. 冰硝散外敷联合针刺八髎穴对混合痔术后水肿的改善作用和抗炎因子、疼痛应激及新生血管形成的影响[J].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2023, 31(4): 293-298.
[25] 黄璇, 林娜. 肛周脓肿术后中药超声雾化熏洗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中西医结合研究, 2015, 7(6): 307-308.
[26] 彭军良, 张华, 罗正高, 等. 中药超声雾化熏洗用于环状混合痔术后疗效观察[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1, 30(7): 700-704.
[27] 黄洋, 刘伟志. 解毒生肌汤超声雾化熏洗联合复方地龙胶囊对Ⅲ~Ⅳ度环状混合痔PPH术后新生血管形成、肛门功能及临床结局的影响[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9, 28(9): 945-950+964.
[28] 姚永良, 余凤, 杨珮, 等. 康复新液超声雾疗联合普济痔疮栓对混合痔术后创面愈合、肛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8, 27(4): 418-421.
[29] 罗丽, 刘锋伟, 马丹丹, 等. 靳三针联合感觉统合训练治疗儿童语言障碍对语言功能及适应行为的影响[J].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4, 40(4): 749-751.
[30] 张桐, 李继安. 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经验[J].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24, 30 (1): 34-37.
[31] 石宇晴, 孙忠人, 尹洪娜, 李全. 针刺治疗坐骨神经痛的选穴原则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 针灸临床杂志, 2024, 40(3): 103-107.
[32] 杨安, 张志芳, 杨永升, 张明明, 李佳豪, 任孟伟, 李红梅, 李怡. 揿针在眼科的临床应用[J].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22, 32(3): 233-236.
[33] 柴建芳, 齐鹏, 孟令浩, 等. 揿针埋于不同穴位对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剖宫产产妇不良反应的改善效果对比分析[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1, 20(6): 670-673.
[34] 李子锋, 席祖洋, 易文等. 揿针二白穴联合祛毒汤坐浴用于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术后患者[J]. 护理学杂志, 2023, 38(5): 58-61.
[35] 龙庆, 李艳, 李俊, 闻永, 何彬, 李远志, 岳朝驰, 杜位良, 万川. 不同频率电针预处理对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肛门疼痛的影响[J]. 中国针灸, 2019, 39(5): 477-481.
[36] 汉晓云, 卢跃, 焦浩, 梅宁宁, 王娇. 电针足三里对混合痔术后疼痛和炎症应激反应的影响[J]. 上海针灸杂志, 2021, 40(12): 1418-1423.
[37] 刘丽红, 李艳春, 王海芹, 等. 二鱼穴埋线、电针配合太乙真人熏脐法治疗痔术后水肿疼痛的随机对照研究[J]. 针灸临床杂志, 2015, 31(11): 22-24.
[38] 陈林, 徐玉峰, 范永强, 等. 基于“十二皮部”理论的腕踝针对痔术后即时镇痛的临床研究[J]. 四川中医, 2023, 41(9): 206-208.
[39] 徐美君, 周庆辉. 腕踝针创立以来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J]. 上海针灸杂志, 2015, 34(3): 277-280.
[40] 贯平, 陈德兴, 陶忠敏. 腕踝针刺镇痛56例疗效观察[J]. 吉林医学, 1994, 15(2): 109.
[41] 李翊, 刘巧莲, 朱方亿, 黄佳, 刘清, 方茜. 腕踝针联合中药激光坐浴对混合痔术后镇痛及水肿的效果观察[J]. 护士进修杂志, 2020, 35(23): 2185-2188.
[42] 金晓彤, 王荣. 眼针与体针治疗混合痔术后疼痛和创面水肿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0, 32(12): 2329-2331.
[43] 吕鹏, 张承舜, 尹海燕, 吴巧凤, 罗玲, 陈莎莎, 周薇, 左川弋, 雷茹雪, 岳运青, 唐勇, 余曙光. 艾灸温热刺激的研究现状[J].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 40(1): 95-98.
[44] 王中钰, 双爽, 韩丽, 等. 现代艾灸治疗仪器的研发现状[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3, 38(2): 705-709.
[45] 孙丹丹. 肛周水肿患者艾条坐灸在混合痔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8, 6(23): 138-139.
[46] 吕品. 无烟艾条坐灸防治混合痔术后肛周水肿的临床研究[J]. 中国肛肠病杂志, 2022, 42(5): 57-58.
[47] 尤敏, 程丽. 无烟与有烟艾条坐灸在混合痔术后肛周水肿病人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 护理研究, 2017, 31(24): 3046-3048.
[48] 冯群星, 庙春颖, 陈萍. 雷火灸的临床应用机理研究进展[J]. 浙江中医杂志, 2017, 52(7): 544-545.
[49] 赵颜俐, 张丽. 雷火灸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临床研究[J]. 中国中医急症, 2007, 16(4): 422+429.
[50] 温丽辉, 冯江雪, 陈雪清, 等. 卯时雷火灸联合祛毒消肿汤熏洗对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术后疼痛、水肿及创面愈合的干预作用[J]. 河北中医, 2022, 44(12): 1973-1978.
[51] 向广阳, 欧昌柏, 张晓威, 周运添. 混合痔行外剥内扎术后肛缘水肿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 2020, 18(14): 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