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高校《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基于“以赛促教,赛教融合”
Teaching Reform of “International Trade Practice” in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y—Based on “Promoting Teaching by Competition and Integrating Competition with Teaching”
摘要: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国际贸易也经历着由传统外贸到跨境电商再到数字贸易的变革。这就要求应用型本科国贸专业教师在教授国际贸易基本知识之外,增加学生对数字贸易技能的掌握,而通过学科竞赛培养学生这项技能成为关键。文章在分析《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以安徽省国贸综合技能大赛为出发点,从三个方面改进授课方式:理论课程模块化教学,实验课程软件模拟,技能竞赛巩固实践教学。在整个学期融合三种授课方式,旨在通过学科竞赛优化考核方案,科学推动教学改革实施。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technology, international trade is also undergoing changes from traditional foreign trade to cross-border e-commerce and then to digital trade. This requires international trade teachers in application-oriented colleges to increase students’ mastery of digital trade skills in addition to teaching basic knowledge of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the key is to cultivate students’ skills through discipline competitions. This article first analyzes the problems in the teaching reform of the course “International Trade Practice”. Based on the Anhui Comprehensive Competi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 Capacity, this paper improves the teaching method from three aspects: modular teaching of theoretical courses, experimental course software simulation and consolidating practical teaching through skill competition. Three teaching methods are integrated throughout the semester, aiming to optimize the assessment plan through discipline competitions and scientifically promot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eaching reform.
文章引用:顾玲玲. 应用型本科高校《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基于“以赛促教,赛教融合”[J]. 创新教育研究, 2024, 12(6): 375-380. https://doi.org/10.12677/ces.2024.126401

1. 引言

应用型本科高校在课程教学中应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而传统国贸课程关注的却是学生外贸理论的学习,整个培养方案也是理论学时多于实践学时,为培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并存的新时代数字贸易人才,从2016年开始,以安徽省教育厅牵头的联合省内多家高校共同举办的“安徽省大学生国贸综合技能大赛”将“以赛促教,赛教融合”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随着跨境电商和数字贸易的发展,该比赛考查的内容也从国际商务谈判能力、外语沟通交流能力和外贸业务处理能力,慢慢转向跨境电商平台操作能力,数据收集处理能力、视频制作能力以及英语直播能力等综合性能力。

高校团队想要在该项比赛中获得荣誉,“以赛促教,赛教融合”的教学理念必须贯彻在国贸课程整个教学实践中,尤其是《国际贸易实务》课程。通过参加学科竞赛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内驱力,就能够在竞赛实践中拓宽学生行业视野,提高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对数字技术的运用能力。此外,实施“以赛促教,赛教融合”的教学改革也能够让教师在学科竞赛中不断优化教学方法,了解社会需求,进而提高教学实践能力。

2. 《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改革的现状

大多应用型本科高校对《国际贸易实务》课程采取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作为专业核心课程,一般在64个学时(通常全部为理论课时,或者内含16个实验学时),课程设计上理论学时原则上多于实验学时。

2.1. 《国际贸易实务》理论教学改革的发展现状

通过项目式改革推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与时俱进,对国际贸易术语、运输、保险、结算四个项目的进行多元化考核评价,同时为了培养数字贸易人才跨境电商模式,以求学以致用[1]。从数字贸易需求出发,需构建有效的教师教学改革动力和激励机制;应建立产教融合和协同育人的培养模式[2],培养国际贸易人才应重视实践教学,在课程教学改革上加强师资建设,注重教师实践教学技能,完善教学机制,提供教师教学实践平台[3]。因为数字贸易带来了贸易便利化,冲击了传统的贸易人才的培养,就需要从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以及校企合作模式等方面进行改革,以寻求数字贸易背景下能够满足数字贸易业务要求的国际贸易人才的培养路径。

2.2. 《国际贸易实务》实践教学改革的发展现状

国贸专业实践教学通常分为实验教学、学科竞赛教学以及实习教学。实验教学利用学校购买的外贸实训软件,如外贸实习平台和进出口模拟操作等相关软件,学生模拟进出口商角色,在交易过程中的填写单据,模拟交易流程。学科竞赛教学中,通过学科竞赛提升学生的理论理解能力以及实践能力,使其在竞赛训练中成长为企业需要的创新型、高素质技术人才。以竞赛标准与教学标准融合为参考,能够引领课程教学改革[4]。如“互联网 + 国贸综合技能大赛”能够引领国贸专业核心课程改革,在基础课程方面通过减少传统理论课程,增加基础技能训练课程提高学生外贸商务工作的处理能力,重点精简核心课程,避免交叉重复,更多进行技能培训[5]。实习教学为期8周,一般安排在学生大四年级进行,主要是专业相关外贸企业进行实习。

3. 《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

3.1. 课程体系设计交叉且与目前的国际贸易实际脱节

在学生培养模式上,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理论课程是远远多于实验课程的,其中实验课程包括《国际贸易实务》《外贸单证实务》《国际结算》等,这些课程属于传统国际贸易方式下重点课程,课程内容相互交叉重复,增加了实验学时,比如《国际货款收付》这一节在上述课程中都有体现,实验时要求学生会核算填写货款数据,熟悉传统外贸业务流程,生动性不强,这只能在设定的情境下进行单方向的模拟,难以提高学生对外贸的整体认知,无法锻炼学生的综合贸易技能,尤其是难以与数字贸易发展的环境相适应。但是在数字贸易时代,跨境电商主导国际贸易,更看重的是选址、直播营销、视频制作与大数据分析环节。这使得学生能力与社会需求相脱节。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上,教学方法简单陈旧,理论教材多于实践,更偏向学术性教学,与应用型高校办学理念不相符合。

3.2. 学科竞赛与日常教学相脱节,没有真正实现“赛教融合”

“以赛促教,赛教融合”的初衷是通过学科竞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主动性,在竞赛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与水平,走出去与其他学校同学一起交流,开阔眼界提高自己。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发现以下问题:一是学科竞赛考查的内容与专业课程相似性不强,无法发挥学生的专业优势,以《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对应的学科竞赛——国贸综合技能大赛为例,比赛偏向数字贸易和跨境电商方向发展,考查学生的市场选品、营销推广、店铺经营和数据分析,而本门课程主要考查的是国际贸易术语、运输、保险以及合同签订的相关业务。这就难以在教学和比赛中实现“赛教融合”,比赛时学生需要自主学习相关内容,增加了学习难度,同时也降低了学生参赛的兴趣。再加上多数应用型高校教师自己本身也缺乏实践经验,学校对竞赛的激励程度不够,就会导致比赛结果往往不令人满意。

4. “以赛促教,赛教融合”的《国际贸易实务》改革方案

4.1. 《国际贸易实务》理论课程模块化教学

基于传统国际贸易流程,以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为中心将课程分为四个模块。模块一:交易磋商。主要涉及合同的商定和履行,学会用谈判的思维和技巧进行询盘、发盘、还盘和接受。模块二:合同条款。在签订合同时对产品的品名、品质、数量和包装条款的确定;通过贸易术语以及定价方法的学习,会独立订立进出口商品的价格;对于运输合同和保险合同也需要学会选择和计算;作为卖方在货物发出后会利用汇付、托收或信用证的方式进行结算,作为买方要学会审核单据和产品检验;一起商定索赔条款、不可抗力条款和仲裁条款。模块三:合同履行。对于CIF信用证项下的合同,出口方学会申领出口许可证,备货,崔证、审证和改证,托运、报关和投保,制单和结汇。对于FOB信用证项下的合同,进口方要会开证、改证,租船订舱、投保,审单付款、报检、提货和索赔。模块四:数字贸易。根据社会对外贸人才的需求标准增加商业参展策划方案的撰写教学以及数字营销相关内容。

各个模块按照任务分解,课前教师将任务布置在雨课堂中,学生通过预习完成作业达到自学的目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6]。利用翻转课堂,采用基于体验的连接、呈现、体验、反思和应用的五步教学法,以四个模块为单元进行基于雨课堂软件的线上课程平台搭建及线下课堂教学设计[7]。通过课上呈现和体验,让学生在接近真实的情景中感受教学目标的教学实践。模块式教学重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学生通过在课堂中尝试角色扮演,参与业务处理,加深对国际贸易知识的理解,提高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2. 实验教学与学科竞赛相融合

利用外贸实习平台采取全真的国际贸易模拟实践,以交易的基本过程为主线,以具体的出口商品交易为背景,利用现有的国际贸易软件创造一个模拟的国际贸易环境,模拟较真实的国际贸易各个环节。实验环节同学们通过角色扮演完成不同主体的操作流程,通过生动的案例、详尽的操作指南、案例评析和具体的图表实例以及大量的操作练习,为学生提供了相互连贯的案例分析,是了解和掌握交易基本程序和主要操作技能的有效途径。如:采用FOB + L/C项下的出口业务这项模拟题,第一环节学生首先模拟进出口商进行建立业务关系、询盘、发盘、还盘和接受五个环节成交,并通过签署合同达成协议。第二环节是填写开证申请书、开立信用证、传递、审核、修改等环节,学生分别扮演进口商、出口商、银行等不同角色完成对应单据或操作。第三环节是订货、生产、检验、发货、装运、保险等环节,学生分别扮演出口商、工厂、检验检疫部门、船公司以及保险公司角色完成单据填制或审核。第四环节是单据的制作与交付,货款的支付以及关税核算等环节,学生分别扮演进出口商、银行以及海关角色完成操作。

利用实验室现有设施,结合数字贸易与学科竞赛内容要求,在传统模拟交易的基础上增加相关实验内容(见表1)。

Table 1. Schedule of laboratory assignments

1. 相关实验项目安排

实验项目

实验内容

数据分析

利用平台内置的亚马逊网站数据进行分析,确定经营方向

BI工具使用

利用BI工具生成图表,做出经营决策

TIKTOK广告平台

测品分析,广告数据分析

4.3. “国际贸易综合技能大赛”的竞赛教学设计

以2024年的国贸综合技能大赛为例,初赛启动时间在2024年2月,报名时间在3月1日到4月20日之间,分为三个赛道,团队(不超过5人)选择其中一个赛道进行报名。3月30日起平台提供为期20天的初赛相关课程与练习。需完成《跨境电商实训》课程的练习,要求小组在课件或者视频的辅助下完成四章12个任务。初赛当天(4月20日9点到17点)课程中的练习题库重新更新,需要小组在8个小时的时间内写作完成16个任务,这就需要团队默契协作。按照系统评分选取前60%的团队进入决赛。决赛分为3个赛道,在5月中旬举行。6月中旬参赛队伍需要进行现场作品展示。

为更好地“以赛促学”和“以赛促教”,促进“赛教融合”课程体系的改革创新,传统理论课需增加数字贸易相关内容,实验学时需增加竞赛培训学时。鼓励本学期学习《国际贸易实务》的所有学生报名参赛,在培养方案中增加竞赛学分,根据参赛获得不同的名次设定分数档次。在该门课程实验课时中增加竞赛指导课时,教师根据竞赛需求,指导学生学习竞赛知识。竞赛指导环节分为8周(16学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指导(见表2)。

Table 2. Preliminary training arrangement

2. 初赛培训安排

时间

培训内容

第一周

讲解比赛内容,需要的专业知识;组队(提倡不同专业组队,与英语专业以及电子商务专业同学共同组队);观看历年精彩作品

第二周到第五周

跨境电商实训理论知识讲解,商务英语的学习

第六周到第七周

在实验室完成数据分析,数据挖掘的训练,提高处理数据的能力;培训视频制作视频剪辑,以及直播等技能

第八周

进行校内比赛,选出优秀参赛队伍

通过8周的训练能培养锻炼学生英语听说能力、营销能力,谈判能力,在数字贸易时代,学科竞赛更加重视数据分析,数据挖掘以及直播视频制作等内容,要求学生能通过网络搜索外贸行业资讯,并运用Word、Excel等办公软件的基础功能加以运算[8],能够在不同的国际贸易平台、社交平台、论坛社区中分析平台数据,获取电子信息,通过用户浏览痕迹,分析其消费偏好,习惯以及需求状况,在大数据中寻找和发现商机和潜在客户。

Table 3. Final training arrangement

3. 决赛培训安排

赛道

比赛内容

培训内容

跨境电商直播

模拟整场直播流程

商品管理与推广、直播策划、直播管理和
直播复盘等跨境直播全流程业务模拟

跨境数字营销短视频创作

完成短视频创作

短视频内容的创意与策划、AI数字人开发过程、短视频
脚本创作过程、短视频音频和背景等素材生成过程等

跨境电商大数据运营分析

提交分析报告

利用数据分析工具,完成数据处理和商业策划报告

决赛中一些内容在校内赛培训时已经练习过,进入决赛的团队,课程组教师会根据不同的赛道另外安排培训内容(见表3),按照往年比赛经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生选择跨境电商大数据运营分析赛道的概率大一些,电子商务专业学生选择短视频制作和直播这两个赛道的较多。

4.4. 考核方式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考核包含三个方面:第一部分是传统的期末考试,考查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第二部分是实验课程的考查,基于实验课程完成情况得分;第三部分是参赛过程的评价。按照考试成绩40%,实验成绩20%,竞赛成绩40%的比例划分(见表4)。

Table 4. Course assessment requirements

4. 课程考核要求

类别

考核细分目录

占比

理论课

(项目任务教学)

理论知识习得,案例讨论

40%

英语应用能力,英语交流

项目参与度,项目完成度

项目完成准确率

平台实验课程

模拟业务操作数量

20%

实务操作准确率

竞赛得分

参加国贸综合贸技能大赛初赛

10%

省赛获得三等奖名次

10%

省赛获得二等奖名次

10%

省赛获得一等奖名次

10%

5. 结语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推动货物贸易优化升级,创新服务贸易发展机制,发展数字贸易,加快建设贸易强国”。应用型本科国贸专业在课程改革方面应更加注重实践,学科竞赛促进了教材内容与实践应用之间的协同,尤其是竞赛中涉及到的数据分析、直播视频的制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了平台。专业教育与学科竞赛的融合,能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培养能力较强的学生发挥带头和示范作用,调动了学生参与积极性,提高社会应用型人才的综合素质。

基金项目

2023年安徽新华学院校级质量工程“以赛促教,赛教融合:数字贸易视域下《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改革”(2023jy017)。2023年安徽新华学院校级科研“数字贸易赋能安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研究”(2023rw015)。

参考文献

[1] 孙晓敏. 产教融合视域下《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改革探索[J]. 北方经贸, 2022(5): 130-132.
[2] 陈奇.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基于专业能力和核心素养辩证关系的视角[J]. 市场论坛, 2016(11): 91-93.
[3] 曹美星. 跨境电商背景下国际贸易实务教学改革探析[J]. 国际商务财会, 2022(2): 95-97.
[4] 刘玉英, 蔺文刚. “赛教融合、以赛促教”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的研究[J]. 时代汽车, 2022(1): 60-61.
[5] 许彦斌. “以赛促教”机制下的课程体系改革探索——基于互联网+技能大赛重构高职国贸专业核心课程体系[J].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20, 22(4): 25-27.
[6] 孙华军, 于海春, 戴金桥, 景绍学. 以项目教学为载体的《EDA技术》教学改革探索与研究[J]. 科技视界, 2019, 5(5): 89-91.
[7] 严美姬. 数字贸易背景下职业院校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实践[J]. 国际商务财会, 2022(7): 92-96.
[8] 曹婷婷, 胡颖, 稽文康, 李严俊. 学科竞赛视角下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研究——以国际贸易综合技能大赛为例[J]. 科技风, 2021(12): 175-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