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养老志愿服务的实践困境与优化路径
Practical Dilemma and Optimization Path of Rural Elderly Volunteer Service
DOI: 10.12677/ar.2024.113132, PDF, HTML, XML, 下载: 17  浏览: 38 
作者: 闫文慧: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江苏 南京
关键词: 农村养老志愿服务可持续发展Rural Pension Volunteer Servic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摘要: 我国老龄化趋势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严峻,面对不断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在养老服务供给中引入志愿服务的形式和内容,是我国养老服务继续发展的必然趋势之一,在农村地区更是如此。志愿行动不仅能够弥补农村养老服务供给不足的问题,还在很大程度上与农村老年人的需求相契合,充分说明了养老志愿服务的必要性。然而,在该养老模式发展的进程中还存在一些困境,包括缺乏与农村志愿服务相应的法律法规、农村志愿养老服务可持续性不高以及农村养老志愿服务管理水平不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系列解决措施,即通过健全养老志愿服务相关法律,加强养老志愿服务的宣传力度,并搭建养老志愿服务网络平台,进而培养社会服务精神,提升养老志愿服务管理水平。
Abstract: The trend of population aging in China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serious, and in the face of the ever-increasing demand for elderly care services,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form and content of volunteerism in the supply of elderly care services is one of the inevitable trends in the continued development of elderly care services in China, and this is especially true in the rural areas. Voluntary action can not only make up for the problem of insufficient supply of rural old-age services, but also to a large extent match the needs of the rural elderly, which fully illustrates the necessity of old-age volunteer services.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some dilemmas in the proces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is elderly care model, including the lack of laws and regulations corresponding to rural volunteering, the low sustainability of rural volunteer elderly care services, and the low level of management of rural elderly care volunteering. In response to these problems, a series of measures are proposed to solve them, i.e., by improving the laws related to pension volunteering, strengthening the publicity of pension volunteering, and building a network platform for pension volunteering, which will in turn cultivate the spirit of social service and improve the management level of pension volunteering.
文章引用:闫文慧. 农村养老志愿服务的实践困境与优化路径[J]. 老龄化研究, 2024, 11(3): 974-978. https://doi.org/10.12677/ar.2024.113132

1. 引言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2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8.7%,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064万人,占比为13.50%,相较于2010年比重分别上升5.44个百分比和4.63个百分比。不难看出,我国人口老龄化严重且其趋势在不断扩大。面对数量庞大的老年人群体,如何保障他们的养老生活成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必须面对和解决的关键问题。而在农村地区,由于青壮年人口大量外流,空巢老人数量急剧上升,他们的养老问题更加突出。我国政府为此提供了大量相关的养老服务措施,包括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医疗保障制度等。但随着老年人需求日益个性化和多样化,政府作为农村养老服务供给体系的核心,出现责任的缺位,需要市场、社会组织、家庭等各主体的广泛参与,以更好地服务农村老年人口。其中,志愿服务作为政府服务、市场服务相衔接的社会服务的重要环节,若将其与养老服务结合,可为低成本、高效率地补充养老需求提供新途径[1]。2019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中指出:“要以社区为平台、养老服务类社会组织为载体、社会工作者为支撑,大力支持志愿养老服务,大力培育养老志愿者队伍,加快建立志愿服务记录制度”不难看出,志愿服务作为一种非正式资源已然引起国家和政府的重视。那么在多方供给养老服务的背景下,为什么需要志愿服务参与到农村养老体系当中?也就是说这类服务与当前农村养老需求的契合点究竟在哪?以及志愿服务在农村面临哪些问题?如何能够更好地介入到老年人生活当中?本文将尝试对以上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并作出进一步讨论。

2. 农村养老志愿服务的必要性

面对如此严峻的人口老龄化趋势,如何为老年人提供高质量养老生活是我国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而志愿服务作为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在农村养老服务存在供需错位的情况下,将其引入农村养老体系具有一定的必要性[2]

2.1. 弥补农村养老服务供给不足

在拥有足够的经济基础可以保证温饱和居住的情况下,身体机能不断退化的老年人对于日常生活的需求更多在于有人照料。一方面,由于国家政策、社会结构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城乡老年人获得的养老资源存在差异,具体表现在城市拥有更多的养老机构、相关从业人员以及福利政策等,能够保障城市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照料需求,而对于农村老年人来说,相关服务资源比较稀缺。另一方面,随着经济水平迅速发展,打工经济在广大农村地区兴起,大量中青年劳动人口向外流动,家庭养老的功能不断弱化,村庄空心化严重,导致家庭缺乏充足的人手以满足日常生活需求,如修理水电、更换灯管、看病就医等,而对于失能、半失能以及行动不便的老人而言,甚至难以完成日常生活的基本事务,如打扫卫生、洗衣做饭等。此外,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的全方位侵入,诸如缴纳水电费、申请福利政策等事务不断电子化,对于不了解电子产品的老年人来说很难独立完成。针对这些不同需求,具有极大灵活性的志愿服务则能很好地补充养老服务供给不足的问题,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该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综上所述,可以发现在国家资源有限、养老机构与相关人员缺乏的情况下,需要志愿服务参与到农村养老体系以弥补农村养老服务供给不足的问题。

2.2. 契合农村老年人的日常需求

农村老年人的具体需求多以生活照料、医疗健康以及精神抚慰为主,由于国家和政府下放的农村养老服务资源多是从公共性角度出发,其重点主要以农村公共服务为主,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农村老年人的私人性需求,但满足这一需求是提高农村养老服务质量的关键。基于这一背景,志愿服务作为低成本的一种服务供给模式,是任何人自愿贡献个人时间和精力,在不为物质报酬的前提下,为推动人类发展、社会进步和社会福利事业而提供服务的活动。将这种以利他主义为主的服务引入到农村养老当中,能够动员多数社会成员,尤其是生活面向农村的群体,他们不仅在传统乡土文化的熏陶下,依然遵守着尊老爱老的礼节,而且这一群体还比较熟悉村庄情况,拥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为农村老年人服务,且农村老年人的需求多是简单性的小事,这时候志愿者在很多时候顺手就能够帮助本村老人处理完毕,并陪空巢老人聊天、下棋等,为他们提供精神慰藉。由于其服务的对象和目标可以私人化,能够满足农村老年人真正的、迫切的需求,弥补农村养老服务供需错位的缺陷,因此,将志愿服务引入农村养老体系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3. 农村养老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

我国志愿服务体系相较于外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将志愿服务引入农村养老服务体系的发展历程也不长,总体上,这一养老服务模式目前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在立法、组织和激励等方面都有待改进。

3.1. 缺乏农村志愿服务相应的法律法规

虽然我国部分地区出台了与志愿服务相关的政策,但目前还没有一部全国性的法律法规以管理志愿服务体系,仅某些地方出台了相关的地方法规。首先,由于养老志愿服务法制体系的缺位,一方面导致志愿组织的性质难以界定,无法保证志愿者的劳动成果得到尊重和保护,难以维护志愿者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志愿者与被服务对象的权利和义务关系难以厘清,志愿服务对象的需求难以被重视,存在服务质量和数量都有缺陷的情况。其次,志愿者的招募流程、培训、考核以及激励机制有所欠缺。例如,在招募环节上,其招募流程简单且随意,存在一定的风险,难以保证志愿者持续性在岗;在培训环节上,农村缺乏专门的培训机构,志愿者整体的护理专业技能水平不高,且服务方式比较笼统,无法按照不同的老年需求群体进行不同的服务模式,包括健康群体、半失能老人以及失能老人等。也没有按照预防保健、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不同的需求对志愿者进行分类化培训。

3.2. 农村养老志愿服务可持续性不高

从外生性志愿者的角度来说,由于农村社会的环境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是枯燥无味甚至难以忍受,因此难以吸引外来志愿者进入农村志愿服务体系,及时吸纳了部分相关人员,其持续在村的意愿不高,导致志愿服务体系的人员流失较为严重,缺乏对农村老年人的持续性服务。从内生性志愿者的角度来说,这一群体的生活是面向农村的,对于村庄的具体情况比较熟悉,能够抓住农村老年人的需求痛点,及时为他们提供日常性服务。但在不断服务的过程中,由于熟人社会的特殊性,志愿者会经常性地遇到被服务的对象把服务当作理所当然的事情而缺少对于服务的感激,使得志愿者受到一定的负面情绪影响,导致他们难以持续性地获得进行志愿服务的心理能量和情感支持。此外,在被服务老年人群体当中可能会出现负面反馈,往往会让那些承担着比较重要与核心工作的志愿者面临心理能量与情感上的伤害,当这种负面的情感劳动越来越多之后,核心志愿者的效能持续性也会成为问题,进而导致农村志愿养老服务存在难以长久发展的困境。

3.3. 农村养老志愿服务管理水平不高

我国养老志愿服务管理存在体系分散和志愿者常规化管理不足的问题,包括在农村地区也是如此。因为部分社区和养老机构的服务管理都是由行政官员兼任的,这就使得志愿者群体丧失了独立性和自主性,可能使志愿者们陷于大量的行政事务之中,而忽略了农村老人的真实需要。在志愿者的管理方面,因为有些临时的、具体的志愿养老服务项目,时间短,目标明确,在项目完成之后,就需要将相应的志愿者团队解散,所以在训练过程中,他们的训练主要是单纯地学习技术,忽略了培养志愿者的使命感和归属感,也忽略了他们的日常管理,导致了志愿者的流失率很高,也造成了大量的志愿者资源的浪费。此外,具体到养老服务供给环节,现阶段大多数志愿者组织仅能向老年人提供诸如打扫卫生、买菜做饭等体力劳动为主的服务,难以满足老年人的专业型需求[3]

4. 农村养老志愿服务可持续发展的优化路径

面对农村养老志愿服务存在的各种问题,如何保障志愿服务更好地为农村老年人提供帮助,进一步提升农村养老生活水平?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4.1. 健全养老志愿服务相关法律,建立相关激励机制

应尽快制定出一部具有权威性、合理性、规范性和稳定性的特殊法律,以解决由于地方立法层级较低和共识度不够所造成的各类志愿者组织隶属关系不清、体制不一、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的相关经验,对养老服务系统中的志愿服务制度进行完善,重点是要对志愿者、被服务对象和有关机构的合法权益给予充分的尊重和保障,明确各方的法律权利和义务。另外,要健全老年人志愿服务的内部体制机制,既要对志愿者的招收要求进行规范化,根据不同的需要,吸收具有各种技能的志愿者,健全农村养老服务供给体系,逐步扩大志愿者队伍。也需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4],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对志愿者的服务水平进行评估,对优秀志愿者在物质上给予一定的报酬。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有资格、有意愿和有能力长期参加养老服务。例如,让优秀的志愿者有机会参与社区的养老政策制订,或负责对老人进行的专项训练等。

4.2. 加强养老志愿服务的宣传力度,培养社会服务精神

志愿理念和志愿精神能够通过渗透到个人的心灵深处,内化成人们的认同、信念,甚至是信仰,从而促使人们作出自觉的行动[5]。这对于实现志愿活动的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需要普及老年人的志愿服务观念,培育老年人的志愿精神,增强公众参与志愿活动的积极性。对于民众在养老志愿服务方面的参与程度较低的现状,政府及有关部门可以以社区为基础,利用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将养老帮扶政策进行广泛的宣传。并利用广大农村地区真实的养老志愿服务事件,讲好属于我们自己的志愿服务故事,塑造先进模范榜样,进而唤醒人们的道德情感,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和乐于参与的志愿养老服务社会氛围。此外,对于已经具备胜任能力的志愿者应该鼓励其积极投身于养老服务事业,并通过多层次交流沟通的方式,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到养老志愿服务当中,尤其在农村地区,可以专注于吸引本村人参与进来,降低志愿者流失率的同时形成互帮互助、关爱老人的良好氛围。

4.3. 搭建养老志愿服务网络平台,提升服务管理水平

服务是管理的本质特性,养老志愿服务管理的实质从根本上来说就是要利用志愿组织及其成员赋予的权力,为老年人提供优质的服务。要实现这一目标不能忽视科学信息技术的重要性。要知道,在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任何一个组织,包括志愿者在内,都需要有相应的技术支持,才能健康地发展。为使志愿养老服务资源得到高效的整合与利用,需要加快推进乡村社区养老服务志愿者的建设,并将每个志愿者的性别、年龄等个人基本资料和专业技能都纳入其中,同时运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对志愿养老服务的供需信息进行动态对接、传递、追踪和监督,保证对志愿养老服务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分配,防止出现闲置或重复派遣造成的浪费。因此,各地区可以因地制宜地搭建志愿服务网络平台,将多个农村的资源整合起来,及时弥补某一地方缺乏志愿者的问题,进一步提升对于志愿者的管理水平,为农村老年人提供高质量的晚年生活。

5. 结论

虽然我国志愿服务发展时间不长,但随着社会文明不断进步,加之我国自古以来便有着“尊老爱幼”“好善乐施”的传统美德,这与志愿服务的精神在根本上是一致的,说明志愿服务在我国拥有根深蒂固的思想文化基础。现如今,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不断扩大,城乡养老服务需求不断膨胀,尤其在资源匮乏的农村地区,更加需要全社会通过多条途径参与养老服务供给,充分发挥多方力量包括志愿者组织,为提高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水平而努力。总而言之,志愿服务介入养老服务不仅是国际发展规律,也是我国在新农村建设时期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 李文琦. 志愿养老服务可持续发展内涵与实现路径[J]. 社科纵横, 2021, 36(1): 82-88.
[2] 韩琳. 养老志愿服务发展组织化进程[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7, 37(4): 1025-1027.
[3] 李颖. 养老机构志愿服务的现状、问题及对策——以浙江省绍兴市为例[J]. 社会福利(理论版), 2016(2): 49-54.
[4] 李乐乐, 房莉杰, 卫小将. 农村社区养老服务中的志愿者激励:以北京X村为例[J]. 中国志愿服务研究, 2021, 2(1): 149-166+205.
[5] 赵洁. 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助力养老服务发展[J]. 中国社会工作, 2019(32): 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