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美育视域下的展陈设计策略研究——以“贵阳天才大师达利艺术特展”为例
Research on Exhibition Design Strategies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Aesthetic Education—Taking “Guiyang Genius Master Dali Art Exhibition” as an Example
摘要: 随着公众文化消费需求的转型升级,美术馆、博物馆、艺术中心以及各种艺术节已成为公共美术教育活动的重要场所,观看展览作为提高公众审美素养和文化品位的有效途径,其社会美育功能逐渐凸显。在这样的背景下,展陈设计作为各大文化场所践行传播艺术文化使命的重要环节,显得尤为重要,策展理念与实施不仅关系到展览本身的效果,更对社会美育目标的实现产生深远影响。本文从社会美育的视角出发,以“贵阳天才大师达利艺术特展”为例,深入剖析该展览设计的理念。通过分析该展览设计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如展览内容、展示手法、空间布局及观众互动等,探讨如何更有效地通过创新展览设计实现社会公众美育的目标,以期为推动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Abstract: With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the public’s cultural consumption demand, art galleries, museums, art centres and various art festivals have become important venues for public art education activities, and the function of social aesthetics education has gradually come to the fore as an effective way to improve the public’s aesthetic literacy and cultural taste by watching exhibitions. In such a context, exhibition design,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mission of spreading art and culture in major cultural venues,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and the curatorial concept and implementation are not only related to the effect of the exhibition itself, but also have a far-reaching impact on the realisation of the goal of social aesthetic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ocial aesthetic education, this paper takes “Guiyang Genius Master Dali Art Exhibition” as an example to deeply analyse the concept of the exhibition design. By analysing the key aspects of the exhibition design process, such as the exhibition content, display methods, spatial layout and audience interaction, this paper explores how to achieve the goal of social aesthetic education more effectively through innovative exhibition design, with a view to contributing more to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spiritu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in the new era.
文章引用:刘欢歌. 社会美育视域下的展陈设计策略研究——以“贵阳天才大师达利艺术特展”为例[J]. 设计, 2024, 9(3): 1063-1069. https://doi.org/10.12677/design.2024.93418

1.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物质财富要极大丰富,精神财富也要极大丰富。”[1]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了未来五年我国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是其中重要内容。社会美育作为提升全民审美素养、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关键力量,正日益受到重视。展览作为美育实践的重要载体,开始从博物馆、美术馆走向公共空间,发挥其以美育人、以美化人的功能。为了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各地的博物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博机构纷纷致力于展览的开放性、多元性、互动性等多方面的创新,同时不断优化公共教育的内容和方式,以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展陈设计不仅是艺术作品的展示方式,更是一项集创意、功能性和技术于一体的综合性工作,策展设计师将艺术作品以特定的形式呈现给公众,不仅要精准地传达出展览的主题和理念,还要引导观众进行审美体验与思考,从而实现社会美育。中国和西班牙建交50周年官方系列活动“天才大师达利艺术特展”通过展出高品质的艺术内容、构建多元多维的展示空间、打造沉浸式体验等方式为社会公共美育赋能,该展览的成功举办对提高公众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促进文化交流和艺术创作具有重要意义。以“贵阳天才大师达利艺术特展”为例,研究社会美育视域下的展陈设计策略,在引导个人审美取向以及提升社会整体审美层次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从而为推动社会美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贡献力量。

2. 社会美育与展览设计的耦合性

美育(aesthetic education)是最重要、最基础的人生观教育,对人格的陶冶塑造、对人的全面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是培养整体人格的教育,感性发展有利于整体人格的健康成长[2]。蔡元培先生作为中国近代美育奠基人,在1912年的《对于新教育之意见》中,首次被定为基本教育方针,他认为:“美育者,应用美学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3]艺术是民族文化和美学精神的载体,人们在欣赏艺术作品的同时,美育的教化作用自然渗透其中。社会美育的核心目标是提升公众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培养创新精神,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通过展览设计来推动社会美育的发展,同时社会美育的理念和需求又能够影响和指导展览设计,而展陈作为艺术和文化展示的重要呈现形式,通过策展团队精心设计和布局,将展品以最佳的方式呈现给观众,为公众提供了近距离感受和理解美的机会,从而达到社会美育的目的。二者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良性互动关系,共同构成了促进社会文化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2.1. 有助于提升公众的审美素养

通过观赏艺术作品,观众可以接触到不同的艺术风格、形式和内涵,从而拓宽视野,提升审美品味。艺术展览中的作品凝结着着艺术家们的思想创新和探索,不同艺术风格所呈现出的独特美感和艺术价值,能够拓宽公众的视野,激发观众的审美情感,提升公众的审美素养。此外,展陈设计本身种是一项集创意、功能性和技术于一体的综合性工作,它融合了艺术、设计、科技等多个领域的元素,通过创新的展示手法和独特的视觉语言,将艺术品的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这种艺术创造的过程,不仅提升了展览本身的艺术价值,也丰富了社会美育的内容和形式,使得观众在欣赏展览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艺术的力量和美的魅力。

2.2. 共同推动社会文化的进步和发展

通过展览设计,社会美育得以更加广泛和深入地传播,影响了更多人的审美观念和文化素养。同时,展览设计也在不断地创新和发展中,为社会美育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和空间。这种相互促进的关系,使得社会美育与展览设计在推动社会文化进步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次,艺术展览能够传播精神文明和弘扬优秀的文化价值观,展览中的艺术作品往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通过艺术展览,这些作品得以向公众展示,传递出积极向上的文化精神。这有助于引导公众形成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提升整个社会的文化品质。

2.3. 推动艺术教育和文化普及

艺术家们通常会与观众进行互动和交流,分享他们的创作经验和艺术思考。这对于激发公众对艺术的兴趣和热爱,推动艺术教育的普及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艺术展览也是文化普及的重要途径,通过展览,公众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和认识不同地域、不同时期的艺术文化,增进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尊重。展览设计还需要考虑观众的需求和体验。一个成功的展览设计,应该能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引导他们深入地了解展品背后的故事和文化内涵。通过巧妙的空间布局、互动体验以及多媒体展示等手段,展览设计可以为观众营造一个沉浸式的艺术氛围,让他们在参与和体验中感受到艺术的魅力和文化的底蕴。这种注重观众体验的设计思路,正是社会美育所倡导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体现。

2.4. 促进文化产业发展

艺术展览还能够促进艺术产业的发展和创新。艺术展览是艺术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展览,艺术作品得以进入市场流通,为艺术家们创造更多的创作机会和经济收益。同时,艺术展览也是艺术产业创新和发展的重要平台,它能够促进不同艺术领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推动艺术产业的繁荣和发展。

综上所述,艺术展览在社会美育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通过提升公众审美素养、传播优秀文化价值观、推动艺术教育和文化普及以及促进艺术产业发展等方面的作用,艺术展览为公众提供了一个接触和了解艺术的重要渠道,也为社会文化的发展和创新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3. 贵阳天才大师达利艺术特展设计策略分析

展览作为连接艺术作品与公众的桥梁,其策展理念与实施策略直接影响着展览的呈现效果和观众的观展体验。2023年4月27日~8月31日,中国和西班牙建交50周年官方系列活动“天才大师达利艺术特展”在贵阳国际时尚发布中心成功举办,此次展览由西班牙卡拉–萨尔瓦多·达利基金会(La Fundació Gala-Salvador Dalí)、西班牙驻华大使馆、中国铁建地产贵州公司、贵州省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主办、西班牙奇艺文创(chizhi, s.l.)策展,展览期间吸引了4万余人次观展,该展览的成功举办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将策展设计与社会美育结合起来的优秀案例。通过分析该展览的设计策略和实施效果,可以发现其成功的关键在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展品选择的精准性和代表性;二是展示手法的创新性和多样性;三是空间布局的合理性和流线设计的流畅性;四是观众互动环节的丰富性和有效性。这些策略共同构成了一个成功的展览设计,实现了良好的社会美育效果。

3.1. 主题——展览的内驱生命力

在展览内容上,艺术展览承担着公共美育的职能,有内容、有意义的展览主题是保持展览能够长久生存的原动力,好的展览不应该一味地追求绚丽的视觉效果与场景的堆砌,而且应该在某种意义上传达出艺术作品表达的思想。此次贵阳天才大师达利艺术特展共展出132件达利的作品,包括121件达利各个时期的原创作品、3件复制品、2件装置艺术、4件哈哈镜视觉装置艺术以及2部达利主题的电影。无论是在藏品的价值还是数量上,都达到了历次达利艺术展的最高水平,这次特展也成为中国境内达利真迹展出数量最多的一次展览。真迹包含了达利创作生涯的所有阶段,从印象派的创作风格演化,到从古典技法入手的超现实主义表达,通过观看达利不同时期的作品以及生平介绍,哪怕是再不了解达利的人,也可以看出被载入艺术史册的这位二十世纪西班牙最伟大的超现实主义艺术家独特丰富的想象力与奇异怪诞的形象。展厅旁免费获取的导览手册、入口处显眼的展览前言,每一幅作品前详尽的注释,专业的志愿讲解团队,都能帮助观众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整场展览,此次达利特展内容丰富且价值浓度极高,在达到内容专业性和学术性的基础上,还在形式上兼顾了趣味性与互动性。

3.2. 形式——沉浸式“体会”与“参与”

基于数字信息化的互动设计策略,采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技术等,为观众提供更加丰富和多元的观展体验。于所有艺术展览而言,艺术展览本身的知识含量、艺术价值永远是第一位的,运用各种展览技术手段为公众提供更多的展览服务是艺术展览实施公共艺术教育职能中重要的一环。在展览设计中开始注重引导观众对艺术作品的“体会”与“参与”。一场好的展览,不仅是艺术家的作品展,也是观众和艺术家的对话首先,观众对内容的思考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观众的“参与”并不仅仅是观众对着作品拍照和简单的视觉冲击,观众与作品的对话性更加重要。其次,还应该有艺术家的“参与”,若缺少了艺术家的参与,艺术家的思想理念和反思美育注入到展品之中,没有让观众的思想情感有收获,那再精彩、再高人气的爆款展览,也将毫无意义。例如此次达利特展为了突破传统观展模式的局限性,主办方和达利基金会在形式上进行了创新,本次展览运用了装置艺术、全息影像技术打造沉浸式观展氛围,例如在一楼展厅将西班牙达利剧院博物馆、卡拉–达利城堡和达利李家港美术馆的建筑外观加以还原,并模拟各博物馆的场景。负一楼将达利《梅·韦斯特的面孔打造成公寓》、《空间体验:视觉错觉》、《原子的达利》等经典的装置艺术进行1:1复原,供观众拍照打卡天才艺术家同款的照片,身临其境感受达利文化及超现实艺术。在《神曲》展厅内通过呈现飞禽猛兽的雕塑装置,让观众身临其境沉浸式跟随达利游走在现实与幻梦之间,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达利作品的含义。展览还以高科技全息影像的形式还原达利经典珠宝作品《跳动的心脏》,可以看到心脏跳动的频率跟我们脉搏是一致的,让观众与作品之间产生连接点,丰富了展览的趣味性和互动性,用艺术作品营造的氛围和环境,启发观众融入作品。

3.3. 空间——连接公众和展示内容的媒介

主题展览空间设计是基于以人为动线化主导下的综合性展陈空间规划与设计。博物馆、美术馆等相关文化机构作为知识文化载体,是传播文化的重要阵地。艺术展览本身的目的是让观众能够通过一个集中的空间,感受艺术的魅力、了解艺术的价值,从而产生对艺术的兴趣,并以此回馈于自身的生活当中。舒适的观展空间、有感染力的氛围营造、富有层次的空间节奏、诱导性的动线带动,以及场景和互动参与的沉浸体验,这些多层次多维度的渗透方式,能使观众获得更好的理解展览,增强展览信息被吸收转化的效果,让观众获取不一样的启发和感悟[4]

达利作品被誉为西班牙的“国宝”,为了充分保护这些展品,同时达到最佳展出效果与观众观展体验,所以展厅在空间上进行了详细设计,对湿度、温度、紫外线的辐射要求都非常严格,恒温恒湿的空间与专业的灯光布置不仅充分保护了展品,同时也为观众提供一个舒适的观展体验。此次策展团队通过在展览空间通过串联式的观展动线,空间节奏明确。引导观众进行有秩序、有逻辑的观展,避免因动线不明造成的人流拥堵和重复参观。

3.4. 活动——公共美育融入日常

进入新时代,博物馆、美术馆等文化机构的公共美育作为社会美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美育的普及和国民艺术素养的提升承载着重要的责任[5]。随着大众参观艺术展、博物馆的主动性、参与性大大提高,观众已不再满足于在展厅中走马观花式地欣赏,而是更加重视个体体验,渴望更多的交流和互动。此次达利艺术特展的策展团队则选择以举办与展览紧密配合的相关扩展活动的方式有助于引导观众积极欣赏艺术作品,从而更好地理解作品。例如策划了“大咖带你看达利”活动,共邀请了16组艺术、文化、时尚和文学等领域的大咖带领观众看展,举行“大咖带你看达利”VIP专场活动。现场从不同角度深入解读达利作品,带领观众沉浸式看展,让公众真正自觉地进入公共教育情境,帮助参观者在与大咖交流中欣赏、理解达利的作品以及艺术相关的经验与知识。此外,还通过举办对话青年艺术家,7种全新方式打开达利特展,开设了“画说达利”“六一说达利”等系列专栏、带领观众深度剖析达利、解读达利。有学者评价达利特展,“作为一个展览,达利特展对达利、超现实主义的解读的深度和广度,带来的知识性、趣味性,在贵阳是前所未有的。”

通过该展览的举办,不仅使观众对达利艺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也提升了他们的审美素养和文化品位。同时,该展览还促进了文化传承与交流,使观众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和认识人类文化的多样性。此外,该展览还激发了观众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培养了他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这些成效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在未来的展览设计中,应更加注重观众的参与和互动体验,创新展示手法和互动环节等。

4. 社会美育视域下的展陈设计策略

未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精神文化需求的提高,艺术展览将会逐渐改变人们以往对其的印象,观看展览、参加公共美育活动目的是让观众了解展览、艺术家、艺术作品、艺术史,最终从美术馆的艺术活动中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和提升,带动整个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通过打造有内涵有意义的主题内容、多元多维的展示空间、创新展示方法打造沉浸式体验等方式,为公共美术教育赋能,满足公众对美的需求、提升公众的审美水平。

4.1. 强化主题策划与内容选择

社会美育的目标是提高全民审美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展陈设计略应围绕这一目标展开,紧密围绕主题进行策划具有针对性、吸引力的展览主题,选择具有代表性、教育性和艺术性的展品,引导公众关注和思考相关美育问题。利用叙事性设计吸引观众,提升主题展览的传播准确性和有效性,将美育理念融入其中,引导观众在欣赏展品的同时,进行与主题相对应的文化思考与精神觉知,通过深入挖掘展品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传达文化观念,体现人文情怀,从而促进其全面发展,让观展彰显价值引领与文化浸润。

4.2. 五感激发为中心的设计策略

人体“五感”在狭义上主要是指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是人们了解这个世界是的“传感器”。在进行展陈设计时,空间规划与布局对于观众的观展体验具有重要影响,设计师应充分考虑观众的视觉和心理需求,合理规划空间布局,使展品得以有序、美观地呈现。在策展时不仅要考虑视觉效果,同时,强化建筑空间、展品与参与者的互动,充分调动人的体验感知维度是展陈设计的重点[6],这种以“五感”激发为中心的设计策略,可以为观众提供更加丰富和深刻的体验,从而更好地实现美育的目的。

4.3. 创新展示方式与手段

为了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并提升他们的参与感,展陈设计需要,积极探索新的技术手段和展示方式,技术方面,采用多媒体、虚拟现实等技术手段等,将传统的静态展示转变为动态、互动的展示形式,使观众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展品背后的故事和文化内涵,为观众带来更加丰富的观展体验。随着科技数字技术同艺术展览的深度融合以及媒体影音设备的飞速更新迭代,基于“体验感”的沉浸式艺术展逐渐受到了Z世代年轻人的追捧。相较于传统艺术展的“静观”体验,沉浸式艺术展通过一系列的数字技术赋予了艺术作品较强的互动性,科技辅助下的艺术能给人的感官带来更强烈的刺激,充分调动观众的探索欲和新鲜感,观众的角色也由被动的旁观者转变为主动的参与者,从中获得身临其境的体验。这样的“体验模式”代替了以往的“观看模式”,观众的感受和体验被放在了一个核心的位置,强调他们和艺术家、作品之间的互动。

4.4. 注重公众需求与反馈

公众是社会美育和展览设计的服务对象,他们的需求和反馈对于框架的实现至关重要。因此,需要密切关注公众的需求变化,及时调整展览主题、内容和形式,以满足公众的审美需求。例如,通过设置互动环节、举办讲座、工作坊等活动,鼓励观众积极参与其中,与展品进行近距离的接触和交流,从而增强他们的审美体验和认知深度。同时,日常还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观众反馈等方式了解公众的需求和意见,通过收集和分析这些反馈意见,以便及时调整和优化设计方案,不断优化展览设计和社会美育实践,提高二者的耦合效果。

4.5. 促进跨学科的合作与交流

社会美育与展览设计涉及多个领域的知识和技能,为了提升这一领域的整体水平,还需加强对展览设计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设计团队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与跨领域的合作交流能力。组织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研讨和交流,形成多学科、多视角的团队合作模式,有效地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和优势,共同探讨如何实现社会美育与展览设计的耦合性,共同打造具有创新性和影响力的展览项目。

5. 结论与展望

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发达的当下,公众对文化艺术的需求更加多样化、个性化,展陈设计在社会美育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策展过程中要注重艺术与社会生活的结合,利用现代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段,创造富有教育意义和审美价值的展览空间。展陈设计应更加注重创新性和实效性,不断探索新的展示手法和互动方式,更好地平衡艺术性与教育性、更有效地吸引不同层次的观众,为公众提供更加优质、多元的文化艺术享受,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从而更好地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同时,应关注公众的多元感知需求,加强跨学科的研究与合作,不仅有助于丰富中国策展学的构建,对实现美育的目标,促进社会文化的繁荣与发展也有所裨益。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 [M]. 北京: 外文出版社, 2022: 142.
[2] 杜卫. 美育三义[J]. 文艺研究, 2016(11): 9-21.
[3] 蔡元培. 中国现代美学名家文丛: 蔡元培卷[M]. 北京: 中国文联出版社, 2017: 125.
[4] 周欣. 博物馆如何通过展陈设计有效表达展览主题信息[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 3(24): 129-133.
[5] 韩璐. 西欧美术馆的美育及其对吉林省的借鉴研究[J]. 中国教育学刊, 2020(3): 151.
[6] 王祖远. “五感”激发为中心的展陈设计策略——以日本感觉博物馆为例[J]. 中国博物馆, 2020(1): 6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