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ampo布置的定日镜场分布应用研究
Application Research of Heliostat Field Distribution Based on Campo Arrangement
DOI: 10.12677/se.2024.142002, PDF, HTML, XML, 下载: 44  浏览: 104 
作者: 阮泽宇, 刘雅澜:重庆交通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重庆;赵乃樵*:重庆交通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重庆;杨 萍:重庆交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重庆
关键词: Campo布置定日镜场光线追迹法网格化算法 Campo Arrangement Heliostatic Field Ray Tracing Method Meshing Algorithm
摘要: 定日镜场子系统与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的综合性能紧密相连,它是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站中的核心子系统之一。由于定日镜场包含大量的定日镜,并且在电站建设完成后,定日镜的安置位置无法更改,所以对定日镜场的初始布局规划显得格外关键。传统的定日镜布局方式未能有效地控制发生定日镜场的能量损失。本文运用Campo布置模型,建立了基于动态规划、Camop布置和光学追迹的定日镜布置模型,计算单位镜面面积年平均输出热功率,并与传统的放射状栅格法布置下单位镜面面积年平均输出热功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当定日镜场在年平均输出热功率固定的情况下,Campo布置相较于传统的放射状栅格法布置,单位镜面面积年平均输出热功率提升了20.52%,并且极大优化了土地的使用效率。
Abstract: The heliostat field subsystem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comprehensive performance of the tower solar thermal power system, and it is one of the core subsystems in the tower solar thermal power station. Since the heliostat field contains a large number of heliostats, and the position of the heliostat cannot be changed after the completion of the power plant construction, the initial layout planning of the heliostat field is particularly critical. The traditional heliostat layout cannot control the energy loss of heliostat field effectively. In this paper, Campo arrangement model is used to establish a heliostatic arrangement model based on dynamic programming, Camop arrangement and optical tracking, and the annual average output thermal power per unit mirror area is calculated, and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radial grid arrangement. 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 when the heliostatic field is fixed at the average annual thermal output power, the average annual thermal output power per unit mirror area is increased by 20.52%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radial grid arrangement, and the land use efficiency is greatly optimized.
文章引用:阮泽宇, 赵乃樵, 刘雅澜, 杨萍. 基于Campo布置的定日镜场分布应用研究[J]. 可持续能源, 2024, 14(2): 21-39. https://doi.org/10.12677/se.2024.142002

1. 引言

我国是能源生成和消费的大国,几十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的能源消费量在不断增加,其中电力在能源中的占比已经由2005年的50%上升至2019年的62% [1],而其它能源消费形式则主要集中于钢铁、有色、炼油、化工等工业领域以及供暖、燃气等公用工程领域。而在电力结构方面,我国电力发电方式主要以煤炭发电为主[2],但随着国家发展新能源战略的不断推进,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的比重也在不断增加。对于光伏发电而言,塔式太阳能光热电站是发电主力。

塔式太阳能光热电站是通过大量的定日镜聚集太阳光能,使低密度的太阳光能量反射到位于高塔顶部的吸热器上聚集成为高密度的太阳光能量,并由吸热器将光能转换成工质热能,再经汽轮发电机组将热能转换成电能的过程。驱动汽轮机发电具有聚光比高、易于大规模发电等优势因此受到国内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一个定日镜场通常需要通过大量定日镜才能实现能量聚集,衡量一个定日镜场布置是否合理,最主要的指标就是定日镜场光学效率的高低,同时它也关乎定日镜场热功率输出的效度。

Lipps和Vant-Hull [3]于1978年提出放射状栅格法布置方法,这种布置方法一度成为定日镜场布置定日镜的主流方法。该方法将定日镜围绕吸热塔呈放射状排列,通过等角度的径向线划分扇形区域,并在其中布置定日镜,以优化光学效率和减少遮挡损失。定日镜间距依据太阳入射角和反射特性计算,确保太阳光有效集中至集热器。此法考虑了土地利用和经济性,对太阳能热发电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站的定日镜场设计中,避免定日镜之间的阴影遮挡对确保电站效率至关重要,因为阴影遮挡可能导致显著的能量损失。为了解决这一问题,Pylkkanen [4]等研究者提出了一种旨在实现全年无遮挡的镜场布局策略。这种方法是基于放射状栅格布置的进一步发展,其核心在于通过精确计算和几何设计,确保在一年四季中的任何时候,定日镜之间都不会发生相互遮挡。

近年来,由于在搜索过程中展现出的适应性、鲁棒性和无需中心控制等特性,群智能优化算法在学术研究和工程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5]。在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站的定日镜场设计中,由于需要对众多参数进行优化选择,并对定日镜群在三维空间中的分布进行精确规划,这类问题特别适合应用智能优化算法来处理。许多研究者已经开始探索将智能优化算法应用于定日镜场的优化布置,提出了多种创新且高效的布局方案。例如,Atif [6]等研究者利用差分进化算法优化了径向交错布置的定日镜场,以提高全年的能效。Toufik [7]等研究者则采用了人工蜂群算法来寻找定日镜场的最优布置方案。另外,李超[8]等研究者结合了遗传算法和粒子群算法,提出了一种混合优化策略,并在拉萨地区的定日镜场优化中证实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通过上述综述可以看出,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定日镜场的布置方案一直在不断地优化和改进。Campo布置是Collado [9]等人在2017年提出的一种新定日镜场布置方案,用于优化定日镜场的光学效率和减少由于遮挡造成的能量损失。

2. 基于Campo布置的定日镜场分布应用研究

2.1. 基于地平坐标系的建立太阳高度角模型

地平坐标系是一种以观测者所在位置为原点,并以观测者所在地的地平线为基础平面的坐标系统。基础平面将天球分为可见的上半球和不可见的下半球。天顶是上半球的最高点,天底是下半球的最低点。在基础平面上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其中X轴指向正东,Y轴指向正北,Z轴指向天顶。在地平坐标系中,太阳的位置可以由太阳高度角和太阳方位角来描述。太阳高度角是太阳与坐标系原点之间的连线与地平面之间的夹角,用 α s 表示。太阳方位角是太阳与坐标系原点之间的连线在基础平面上的投影与Y轴正向之间的夹角,用 γ s 表示。太阳的视运动轨迹可以通过太阳高度角和太阳方位角这两个参数来描述。地平坐标系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

Figure 1. Floor coordinate system diagram

1. 地坪坐标系示意图

由于太阳的直射点一年之内在 [ 23 26',+ 23 26' ] 之间变化,导致地球上的任意一个位置的太阳高度角在一年的时间内会呈现规律性的变化。传统地理上对太阳高度角有一个通俗的计算方式:

H H =| W W | (1)

式(1)中,H为正午太阳高度,W为纬度,直是直射点。为了提升模型的精确度,本研究使用修正后的太阳高度角的计算方式:

sin α s =cosδcosφcosω+sinδsinω (2)

式(2)中 δ 为太阳赤纬角, ω 为太阳时角, φ 为当地纬度。本次研究选取位于东经98.5˚,北纬39.4˚的某定日镜场作为研究对象(以下简称该地),绘制该地的绘制该地的太阳高度角和太阳轨迹图(图2)。

Figure 2. Solar altitude angle and solar trajectory diagram

2. 太阳高度角和太阳轨迹图

由于地球自转轴相对于轨道平面有约23.5˚角的倾斜,这导致不同位置接收到的太阳辐射角度不同,太阳赤纬角是指太阳与地球赤道面之间的夹角,它是由于地球的轴倾斜和公转运动而引起的。随着时间的变化,太阳赤纬角会周期性地在 [ 23 26',+ 23 26' ] 之间变化。这意味着在一年的时间内,太阳的位置相对于地球赤道会有周期性的变化。地球的公转和自转导致太阳高度角随时间地点而变化,形成四季。北半球夏至时太阳高度角最大,冬至时最小。地球自转产生时区差异,纬度差异导致同一时间各地太阳高度角不同,两极变化最显著。图3分别绘制了该地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种特殊情况的太阳高度角变化曲线。

Figure 3. Solar elevation angle variation chart

3. 太阳高度角变化图

2.2. 定日镜场的参数指标

2.2.1. 余弦效率

对于定日镜,其重要的一个指标是平面内各点的余弦效率[10]。余弦效率取决于入射光线与该点镜面法向量的夹角 θ 。根据光反射定律,此夹角必须满足: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向量共处一个平面内,法向量垂直于镜面。当定日镜、集热器和太阳恰在一条直线上时,这三个向量能完全重合, θ 为0。这时入射光线与法向量的夹角 θ 最小,余弦效率 cosθ 取最大值1。所以,为了让每个反射点的余弦效率都达到最大,定日镜镜面结构必须设计成:任何入射光线在反射后,均能指向集热器中心,使三者共线。只有这样,定日镜每点的余弦效率才能达到理论最大值(图4)。

Figure 4. Cosine efficiency diagram

4. 余弦效率示意图

对于一个理想平面镜来说,镜面上的每一个反射点都拥有相同的镜面法向量,因此,镜面的余弦效率可以通过入射光线的单位法向量与反射光线的单位点积计算,计算公式如下:

η cos =cosθ=in (3)

式子中由太阳在地平坐标系中的相对位置确定,表达方式为:

i=[ cos( α s )sin( γ s ),cos( α s )( γ s ),sin( α s ) ] (4)

2.2.2. 阴影遮挡效率模型

阴影挡光损失包括三部分[11]:① 塔对镜场造成的阴影损失。② 后排定日镜接收的太阳光被前方定日镜所阻挡被称为阴影损失。③ 后排定日镜在反射太阳光时被前方定日镜阻挡而未到达吸热器上被称为挡光损失。

1) 塔对镜场造成的阴影损失

由2.1分析得出,该地的太阳高度角一年之间在[27.1˚, 74.1˚]范围之间变换,吸收塔影子的方位和长度会随着时间的变换而发生改变,具体情况可以见下面3张图(图5)。

(a) 影子在空地内

(b) 影子在空地边界

(c) 影子有部分在空地外

Figure 5. There are three cases of shadow loss caused by the tower on the mirror field

5. 塔对镜场造成的阴影损失三种情况

这三张图片说明了吸收塔的影子长度对遮挡面积的影响,为了简化计算,本文假设塔的阴影面积定位一个规则的矩形,其宽和长分别为 L x L y 阴影,当影子长度小于等于集热塔到最近的定日镜的距离 d towerheliostat 时,塔的阴影对定日镜无影响,长度大于 d towerheliostat 时,可利用阴影面积计算公式可以求出塔的阴影面积进而求出塔的有效阴影面积。

S ={ 0, l y d towerheliostat l x l y d towerheliostat l y , l y > d towerheliostat l x = High t tan α s cos γ s l y = High t tan α s sin γ s High t =High t +High t (5)

2) 后排定日镜接收的太阳光被前方定日镜所阻挡的阴影损失

图6所示,对于射向定日镜的平行光线,ab均为入射光线,b光线直接到达定日镜平面,但a光线由于受到相邻定日镜的遮挡导致产生了阴影损失。对于这部分阴影损失的计算,本文基于光线追迹法的原理,设计了求出阴影损失的算法。

Figure 6. Shading schematics

6. 遮光阴影原理图

算法的基本原理是在给定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的前提下,通过追迹数量足够多的光线在经过平面边界的各个点落入的位置,计算各个点的光线与当前定日镜有限区域相交的坐标进而求出此时的阴影面积。

为了计算方便,本文将介绍一种网点化算法并用于求出后文的定日镜平面内各个点的坐标表示(图7),在计算之前本文将提出以下假设:

1) 假设太阳光为平行光束。

2) 假设镜面中心与镜面支撑点重合。

3) 假设阴影和遮挡只发生在目标定日镜周围的一定范围之内。

4) 假设定日镜矩形与地面最近的边与地面平行。

5) 已知所求定日镜平面的法向量 n

Figure 7. Grid algorithm diagram

7. 网格化算法示意图

其具体的计算步骤如下:

1) 对于一个已知定日镜中心H0坐标的定日镜,利用 n ,求出定日镜平面方程,定日镜平面中与地面平行的向量 l x ,并求出与 l x n 垂直的向量 l y

2) 结合H0的坐标,求出两条过定日镜中心的直线abcd;并利用两点之间的距离公式和定日镜的尺寸数据求出这四个点abcd的坐标;

4) 利用求出的四个交点的坐标和向量 l x l y ,通过两点之间的距离方式求出四个顶点(a1b1c1d1)的坐标;

5) 对直线a1b1b1c1等分并求出每个等分点的坐标,接着同时向 n 平移n次,每次移动距离为6/n,在此过程中对平移后的每条直线进行n等分并求出每个等分点的坐标,最终就可以得到定日镜平面内的 n×n 个点的坐标。

接着,计算任取两个相邻的定日镜AB的遮挡阴影面积(图8):

Figure 8. Shading model diagram

8. 阴影遮光模型示意图

首先利用网点化算法求出A四条边上的4n个等分点的坐标,并利用此时入射光线的法线向量求出每个点对应的入射光线的直线,接着我们求出与B平面相交的交点,若这些交点落入边abcd直线上,利用数值仿真求出离顶点bd最近的点的距离,此时定日镜 S 的遮挡阴影面积:

S =6( 6e ) (6)

3) 后排定日镜在反射太阳光时被前方定日镜阻挡的挡光损失

图9,对于射向定日镜的平行光线,mn均为入射光线,反射b1光线直接到达相邻定日镜平面,此时产生了挡光损失。对于这部分挡光损失的计算,本文基于光线追迹法的原理,设计了求出挡光损失的算法。

Figure 9. Schematic diagram of light blocking principle

9. 挡光原理示意图

对于任取两个相邻的定日镜AB:首先利用网点化算法求出A四条边上的 n×n 个等分点的坐标,并利用此时入射光线的法线向量和平面的法向量求出每个点对应的反射光线的直线,接着求出直线与B平面相交的交点,若这些交点落入边abcd直线上,则我们求出离顶点bd最远的点的距离f,此时定日镜的遮挡阴影面积:

S =6f (7)

最后,可以通过三个部分的结果求出:

η sb =1 ( S + S + S )/ S (8)

2.2.3. 截断效率模型

定日镜场的截断效率[12]是指集热器接收到的太阳辐射能量与定日镜反射的太阳辐射能量之间的比例。它是一个衡量集热器接收能量效率的指标,反映了定日镜场设计中集热器的接收面积与定日镜反射面积之间的关系。

计算截断效率或者计算吸热器上的能留密度,即是累积计算许多光线在经过定日镜的反射后到达吸热器上时的落点坐标。统计追踪统计追迹反射光线和吸热器表面的交点数目 N j ,吸热器表面的能流密度 F lux 的计算公式如下:

F lux = N j I( t ) S mir η S j N tr (9)

在式(9)中, S j 为吸热器表面计算区域的面积(其余参数均为常数):

S j =2π r h (10)

N tr 为总的光线追迹数(其余参数均为常数,具体值在后面给出),对于这个参数,基于前面提到的网点化算法和光线追踪法进行求解(图10)。

Figure 10. Schematic diagram of truncation efficiency model

10. 截断效率模型示意图

对于任意一个定目镜A,利用网点化算法求出 n×n 个点的坐标(此时 N tr =n×n ),并结合入射光线向量和平面A的法向量求出每个点的反射直线,此时将直线方程和集热器表面方程进行联立求解,统计交点个数得到 N j ,最终带入方程计算 F lux

2.2.4. 大气透射率

在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站中,定日镜将太阳光聚焦并反射至吸热器的过程中,大气条件会对光束传播产生影响。大气中的分子和微粒可能会吸收或散射部分太阳光,导致能量损失,这一现象称为大气衰减效应。大气衰减率的计算较为复杂,它不仅与光束在大气中传播的距离有关,还受到当地环境因素如空气质量、气压和温湿度等的影响。Schmitz [13]等等研究者针对大气能见度为40公里的情况,提出了一种计算效率的方法。

η at ={ 0.993210.0001176 d HR +1.97× 10 8 × d HR 2 e 1.106× 10 4 d HR (11)

式(11)中 d HR 表示镜面中心到集热器中心的距离,即反射距离。

2.3. Campo布置模型

2.3.1. 基于Campo布置方法建立定日镜位置的计算

Campo布置方法是一种圆形定日镜场的布置方式,通过该方法可以生成灵活且规则的径向交错的密集型定日镜场。基于Campo布置方法规则[14],第一行的半径R1由第一行的定日镜数量 Nhe l 1 计算得出,可设计镜场的布置。首先从第一布置区域第一行开始,将首环第一个定日镜放置在镜场正北方向,其余定日镜遵循不发生相互机械碰撞原则及水平旋转不触及地面原则进行周向均匀布置,第二行定日镜数目同第一行但与第一行定日镜交错放置,同时保证相邻两行定日镜的特征圆相切,依次类推遵循上述定日镜位置设计原则,最终呈现密集型圆形定日镜场。在该原则及Campo规则下,设定定日镜坐标为 ( x,y ) ,定日镜特征圆直径为DM则定日镜坐标的计算如公式

{ ( x 1 x 2 ) 2 + ( y 1 y 2 ) 2 L H 2 R 1 = ( DMNhe l 1 )/ 2π Δα z 1 =2arcsin[ DM/ ( 2 R 1 ) ] (12)

式(12)中的LH为定日镜的宽,或者为定日镜短的边(图11)。

Figure 11. Schematic diagram of geometric relation between azimuth angle between heliostats

11. 定日镜之间方位夹角几何关系示意图

2.3.2. 考虑定日镜之间的安全距离

定日镜场的清洁车通常用于定期清洁太阳能反射镜或光伏板,以保持其表面清洁,最大限度地提高光吸收效率(图12)。

Figure 12. Heliostat safe distance demonstration

12. 定日镜安全距离演示

定日镜每相邻两行之间的距离desp是清洗车辆工作行驶路径,该距离的大小决定了清洗车辆行驶的安全性和进行定日镜清洗工作效率的最大化。因为出于清洗车辆自身维护和其行驶的安全性的考量和相邻定日镜不发生相互机械碰撞及水平旋转不触及地面的客观要求,致使定日镜的对角线长度的变化约束着定日镜安全距离,即意味着定日镜安全距离的数值变化会影响定日镜坐标的变化。故定日镜的安全距离计算公式如下。

DM=DH+desp (13)

2.3.3. DH三角函数效率模型的建立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接收能量与接收面积成正比,所以定日镜面积越大,接收的太阳光能量就越多。因此对于定日镜,其重要的一项参数是定日镜的尺寸。定日镜的尺寸大小取决于定日镜的镜面长LW、镜面宽LH及定日镜对角线与定日镜宽的夹角。所以为了使定日镜接收能量尽量大,实现在达到镜场额定功率60 MW下单位镜面面积年平均输出热功率尽量大,该镜面面型必须为矩形且无误差。为满足该镜场能量要求,建立DH三角函数效率模型。

{ LW=DHcosβ LH=DHsinβ (14)

2.3.4. 基于LHHmir的约束关系建立定日镜高度的计算

因为定日镜镜面最大化的同时必须保证其水平轴旋转不触及地面以及定日镜制作惯例要求:镜宽不小于镜高,所以定日镜高度的确立时必须保证通过LH与两大约束条件范围内达到实现定日镜面最大化,接受太阳光能量最大化,即基于LH与的约束关系利用动态规划建立定日镜高度的计算:

H mir LH2 H mir (15)

利用动态规划建立定日镜高度的计算:

1) 划分:按照问题的特征,把问题分为若干阶段。注意:划分后的阶段一定是有序的或可排序的。

2) 确定状态和状态变量:将问题发展到各个阶段时所处的各种不同的客观情况表现出来。状态的选择要满足无后续性。

3) 确定决策并写出状态转移方程:状态转移就是根据上一阶段的决策和状态来导出本阶段的状态。根据相邻两个阶段状态之间的联系来确定决策方法和状态转移方程。

4) 边界条件:状态转移方程是一个递推式,因此需要找到递推终止的条件。

2.3.5. 基于同区域邻行定量径向间距建立极限Nrowsn模型

最小增量 Δ R min :基于同区域邻行定量径向间距,同一区域内各行上定日镜数量相同,同时奇偶数行交错布置前连续行之间径向间距保持不变,则在当相邻行定日镜之间以最密集的方式排列时,每相邻行半径的增量在合理范围内变动,为达到定日镜场额定功率,该增量的最小增量 Δ R min 必须小于满足相邻行定日镜特征圆相切的直径DM在合理范围内变动,保证其在合理范围内变动的为首行以吸收塔为中心,半径为R1的圆弧与两相切特征圆中心连接的直径距离h,故最小增量 Δ R min 计算公式如下

{ h= R 1 R 1 2 ( D M 2 /4 ) Δ R min =DMcos 30 h (16)

由于上一部分最小增量 Δ R min 定义可知同一区域相邻两行之间的径向间距保持不变以及同一区域内各行上定日镜数量相同,这导致同一行上相邻定日镜之间的方位间距会随着行半径的增加逐渐增大,因此基于该径向间距定量和方位间距的特殊布置关系,推出在第n区域内所能允许布置的最大行数 Nrow s n 计算如公式。

Nrow s n = 2 n1 R 1 Δ R min round[ 2 n1 DMNhe l 1 2π( DMcos 30 h ) ] (17)

2.3.6. 定日镜数目

首先在Campo布置方法中就已限定下一区域行半径相比上一区域行半径呈2倍指数增长:

R n = R 1 2 n1 (18)

因此在同区域各行上的定日镜数量保持不变的同时同一行相邻定日镜之间的方位间距会随着行半径的增加而增大直至布置区域最后一行上两个相邻定日镜之间允许放置一个额外定日镜时开始依据第一个区域排布原理进行下一区域的布置,这也间接导致了下一区域内各行定日镜数量为上一区域内各行定日镜数量的两倍,故各区域每行定日镜数量 Nhe l n 数量的计算如公式:

Nhe l n =Nhe l n 2 n1 (19)

3. 案例应用分析

3.1. 数据说明

本次数据位于东经98.5˚,北纬39.4˚的某定日镜场作为研究对象,该地海拔3000 m,规划的吸收塔高度为80 m,集热器采用高8 m、直径7 m的圆柱形外表受光式集热器。吸收塔周围100 m范围内不安装定日镜,留出空地建造厂房,用于安装发电、储能、控制等设备。定日镜的形状为平面矩形,其上下两条边始终平行于地面,这两条边之间的距离称为镜面高度,镜面左右两条边之间的距离称为镜面宽度,通常镜面宽度不小于镜面高度。镜面边长在2 m至8 m之间,安装高度在2 m至6 m之间,安装高度必须保证镜面在绕水平转轴旋转时不会触及地面。由于维护及清洗车辆行驶的需要,要求相邻定日镜底座中心之间的距离比镜面宽度多5 m以上。

3.2. 评价准则

在实际的工程应用中,一个定日镜场的年发电量(或者称额定年平均输出热功率)是一定的。因此,本文选取“额定年平均输出热功率下单位镜面面积年平均输出热功率”作为评判的指标。在定日镜场同等输出热功率的情况下,单位镜面面积年平均输出热功率越高,则该定日镜的发电效率越高。本文在仿真时,具体定日镜场年发电量选取的数值为200,000度,即2,000,000 kW∙h。

3.3. 案例应用

3.3.1. 基于Campo布置

吸收塔建于该圆形定日镜场中心,以吸收塔所在圆形区域中心为原点的镜场排布中,镜场位置的确立遵循不发生相互机械碰撞原则及水平旋转不触及地面原则,则定日镜位置坐标 ( x,y ) 的计算受如下条件约束:

{ 100 2 x 2 + y 2 300 2 ( x 1 x 2 ) 2 + ( y 1 y 2 ) 2 ( LH+5 ) 2 (20)

在此约束条件下利用动态规划计算出各区域各行定日镜位置坐标 ( x,y ) 。定日镜面面型统一为矩形,根据前文所述的定日镜特征圆直径与安全距离的约束关系,求出定日镜的对角线长度,由计算公式求出

DH=despDM (21)

根据定日镜的对角线长度,利用在镜场设计需求要求:

2LH8 (22)

利用正余弦函数建立定日镜镜面镜长镜宽与夹角等式关系求出定日镜镜长与镜宽,以此求出定日镜尺寸。因为镜场设计排布要求镜面宽度在2到8 m之间同时定日镜的制作惯例要求镜宽不小于镜高以及遵循相邻定日镜不相互机械碰撞和其水平轴旋转不触地原则,建立定日镜镜高约束条件结合动态规划求得定日镜镜高最优解

{ H mir LH2 H mir 2LH8 (23)

在定日镜场奇数偶数行交错布置定日镜且连续行之间径向间距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定日镜的数目与每一区域定日镜的行数密切相关。在基于定日镜最密集排布方式下的几何关系,每一区域各行定日镜的数量相同以及同一区域内相邻行之间的径向间距保持不变,依据这种特殊布置关系结合前文所提到的最小增量 Δ R min 求出第n区域内所能允许布置的最大行数 Nrow s n 。计算公式为(图13)

Nrows=round[ 2 n1 DMNhe l 1 2π( DMcos 30 h ) ] (24)

根据求得区域内所能允许布置的定日镜最大行数,利用前文所提及的Campo布置规则限定下一区域行半径相比上一区域行半径呈2倍指数增长,计算出各区域内每行定日镜数量,故定日镜镜场定日镜数目得以求出,计算公式如下:

Figure 13. The geometric relationship of heliostats in the densest arrangement

13. 定日镜最密集排布方式下的几何关系

Nhe l n =Nhe l 1 Nrow s n Δ R min R 1 (25)

结合各式子:

{ 100 2 x 2 + y 2 300 2 ( x 1 x 2 ) 2 + ( y 1 y 2 ) 2 ( LH+5 ) 2 DM=DH+desp 2LH8 LW=DHcosβ LH=DHsinβ H mir LH2 H mir Nrow s n =round[ 2 n1 DMNhe l 1 2π( DMcos 30 h ) ] Nhe l n =Nhe l 1 Nrow s n Δ R min R 1 (26)

仿真得到的定日镜布置的结果如图14

仿真得到的“单位镜面面积年平均输出热功率”为117.9788 kWh/m2。从图14定日镜布局仿真结果可以发现,在确保定日镜之间距离安全以及定日镜维护需求的前提下,Campo布置下的定日镜密集度较高,不同半径下的土地利用率是相同的。

(a) Campo布置——放大局部1 (b) Campo布置——放大局部2

Figure 14. The effect of Campo layout

14. Campo布置的效果

3.3.2. 基于放射状栅格法布置

设置其他参数与Campo布置相同的参数,布置方法采用传统的放射状栅格法布置,绘制得到的定日镜布置结果如图15所示。

仿真得到的“单位镜面面积年平均输出热功率”为97.8883 kWh/m2。从图15定日镜布局仿真结果可以发现,同样在确保定日镜之间距离安全以及定日镜维护需求的前提下,放射状栅格法布置下的定日镜会随着布局半径的增大而明显分散,土地利用率随着半径的增大而显著下降。

(a) 放射状栅格法布置——局部效果1

(b) 放射状栅格法布置——局部效果2

Figure 15. The effect of radial grid arrangement

15. 放射状栅格法布置的效果

3.4. 结果分析

由前面的仿真结果可以得到,在同等条件下,Campo布局相较于放射状栅格法提升了约20.09 kWh/m2的单位镜面面积年平均输出热功率,性能提升单位镜面面积年平均输出热功率提升了20.52% (图16)。

Figure 16. A columnar comparison of thermal power output between the two methods

16. 两种方法输出热功率的柱状对比图

对比两种布置方法的局部图,可以发现,Campo布局通过其更紧凑的镜面排列,有效减少了镜面间的遮挡和光损失,从而提高了系统的总体能量捕获效率(表1)。

Table 1. Comparison of Campo layout and radial grid method

1. Campo布置与放射状栅格法的对比

对比维度

Campo布置

放射状栅格法

布局效率

较高,镜面紧凑排列,减少了遮挡

较低,因为镜面径向排列,可能导致部分镜面被遮挡

土地使用效率

较高,紧凑的布局可以在较小的土地上
实现更高的能量收集效率

较低,需要更多的土地来避免镜面间的遮挡

成本

综合递归策略和直接策略克服

单个策略的局限性

较高,需要精确计算各镜面的角度和位置
以最大化捕获太阳能

维护

较易维护,因为镜面布局规则,

更容易访问和更换

较难维护,特别是位于中心区域的镜面
可能难以到达

4. 结论

本文提出的Campo布置模型,通过整合动态规划、光学追迹和Campo布置方法,为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CSP)的定日镜场设计提供了一种先进的优化方案。与传统的放射状栅格法相比,Campo模型在维持相同年平均输出热功率的前提下,实现了单位镜面面积年平均输出热功率的显著提升,增幅达到20.52%。这一结果表明Campo布置在提高能量收集效率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此外,Campo模型通过优化定日镜的布局,有效改善了土地利用效率,这对于降低太阳能发电项目的土地成本和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价值具有重要意义。该模型的精确光学追迹和动态规划算法,为实现定日镜场的精确控制和优化提供了技术支撑,从而进一步提升了系统的整体性能和经济性。

综上所述,Campo布置模型为集中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的设计和优化提供了一种创新的方法论,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和广泛的应用前景。未来的研究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模型的适用性和优化潜力,以及在不同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下的适应性,以推动太阳能热发电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附 录

文章中使用到的数学符号说明如附表1

Table S1. Mathematical symbol specification

附表1. 数学符号说明

符号

符号含义

符号单位

α s

太阳高度角

度(˚)

γ s

太阳方位角

度(˚)

δ

太阳赤纬角

度(˚)

φ

当地纬度

度(˚)

NDI

法向直接辐射辐照度

kW/m2

E field

定日镜场的输出热功率

kW

η

定日镜的光学效率

/

η sb

阴影遮挡效率

/

η cos

余弦效率

/

η at

大气投射率

/

η trunc

集热器截断效率

/

η ref

镜面反射率

/

η i

i面镜子的光学效率

/

A i

i面镜子的采光面积

m2

N

平面镜的数量

LW

定日镜的镜面长度

m

LH

定日镜的镜面宽度

m

d HR

镜面中心到集热器中心的距离

m

x,y

定日镜的横坐标和纵坐标

/

ST

当地时间

小时

NOTES

*通讯作者。

参考文献

[1] 李冰. 碳达峰目标下我国能源结构转型路径研究[J]. 北方经济, 2022(10): 49-52.
[2] 陈水国. 我国电力能源发展探析[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4(11): 10-12.
https://doi.org/10.13665/j.cnki.hzjjykj.2024.11.069
[3] Laurence, C.L. and Lipps, F.W. (1980) User’s Manual for the University of Houston Computer Code-RC: Cellwise Optimization for the Solar Receiver Project. Houston Univ., TX (USA). Energy Lab.
https://doi.org/10.2172/6510082
[4] Siala, F.M.F. and Elayeb, M.E. (2001) Mathematical Formulation of a Graphical Method for a No-Blocking Heliostat Field Layout. Renewable Energy, 23, 77-92.
https://doi.org/10.1016/S0960-1481(00)00159-2
[5] 柏智会. 基于改进的引力搜索算法的传感器优化布置[D]: [硕士学位论文]. 兰州: 兰州交通大学, 2021.
[6] Atif, M. and Al-Sulaiman, F.A. (2015) Optimization of Heliostat Field Layout in Solar Central Receiver Systems on Annual Basis Using Differential Evolution Algorithm. Energy Conversion & Management, 95, 1-9.
https://doi.org/10.1016/j.enconman.2015.01.089
[7] Arrif, T., Benchabane, A., Germoui, M., et al. (2018) Optimization of Heliostat Field Layout for Solar Power Tower Systems Using Iterative Artificial Bee Colony Algorithm: A Review and Case Stud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mbient Energy, 42, 65-80.
https://doi.org/10.1080/01430750.2018.1525581
[8] Li, C., Zhai, R.R., Liu, H.T., et al. (2018) Optimization of a Heliostat Field Layout Using Hybrid PSO-GA Algorithm. Applied Thermal Engineering, 128, 33-41.
https://doi.org/10.1016/j.applthermaleng.2017.08.164
[9] Collado, F.J. and Guallar, J. (2012) Campo: Generation of Regular Heliostat Fields. Renewable Energy, 46, 49-59.
https://doi.org/10.1016/j.renene.2012.03.011
[10] 张宏丽, 王志峰. 塔式电站定日镜场布置范围的理论分析[J]. 太阳能学报, 2011, 32(1): 89-94.
[11] 张平, 奚正稳, 华文瀚, 等. 太阳能塔式光热镜场光学效率计算方法[J]. 技术与市场, 2021, 28(6): 5-8.
[12] 孙立鹏, 陈斌豪, 舒建豪, 等. 定日镜场光学效率的计算模型[J]. 数学建模及其应用, 2024, 13(1): 61-66.
https://doi.org/10.19943/j.2095-3070.jmmia.2024.01.07
[13] Schmitz, M., Schwarzbzl, P., Buck, R., et al. (2006) Assessment of the Potential Improvement Due to Multiple Apertures in Central Receiver Systems with Secondary Concentrators. Solar Energy, 80, 111-120.
https://doi.org/10.1016/j.solener.2005.02.012
[14] 刘建兴. 塔式光热电站光学效率建模仿真及定日镜场优化布置[D]: [硕士学位论文]. 兰州: 兰州交通大学,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