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校史文化建设的价值意蕴、现实困境及实践路径研究
Research on the Value Implications, Practical Dilemmas and Practical Paths of Red School History and Culture Construction
DOI: 10.12677/ass.2024.136502, PDF, HTML, XML, 下载: 14  浏览: 25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王培佳:重庆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
关键词: 校史文化价值意蕴实践路径School History Culture Value Implication Practice Paths
摘要: 红色校史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鲜明的时代价值。本文首先阐述了红色校史文化建设的价值意蕴,包括促进教师队伍素质建设和培育青年大学生的使命担当等方面的深远意义。随后,文章分析了当前红色校史文化建设面临的现实困境,如红色校史文化资源整合力度不足、红色校史文化资源的管理机制匮乏、教学主体的相关意识不足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红色校史文化建设的实践路径,包括推动红色校史文化资源整合、完善红色校史文化资源管理机制和加强教学主体的传承意识等具体举措。通过这些路径的探索与实践,旨在推动红色校史文化建设与学校教育教学、德育工作的深度融合,为培养具有历史责任感、使命感和爱国情怀的新时代青年贡献力量。
Abstract: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red school history culture has a profound historical background and distinctive contemporary value. This article firstly explains the value and implic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red school history culture, including the far-reaching significance of promoting the quality construction of the teaching team and cultivating the mission and responsibility of young college students. Subsequently, the article analyses the practical difficulties faced by the construction of red school history culture, such as the insufficient integration of red school history cultural resources, the lack of management mechanism of red school history cultural resources, and the insufficient awareness of the main body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etc. On this basis, the article puts forward a proposal for the development of red school history culture. On this basis, the article puts forward the practical path of red school history culture construction, including promoting the integration of red school history cultural resources, improving the resource management mechanism of red school history culture, and strengthening the inheritance consciousness of teaching subjects and other specific initiatives. Through th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these paths, it aims to promote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red school history culture with school education teaching and moral education and to contribute to the cultivation of new-age youth with a sense of historical responsibility, mission and patriotism.
文章引用:王培佳. 红色校史文化建设的价值意蕴、现实困境及实践路径研究[J]. 社会科学前沿, 2024, 13(6): 312-317. https://doi.org/10.12677/ass.2024.136502

1. 引言

校史是校园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载体,红色校史文化则是一所学校经过历史积淀所留下来的具有强大感召力的特殊的文化形态。习近平总书记于2022年4月25日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要加强校史资料的挖掘、整理和研究,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讲好党创办人民大学的故事,激励广大师生继承优良传统,赓续红色血脉。”[1]因此,红色校史文化建设对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应不断加强红色校史文化建设,传承红色基因,使其发挥应有的价值。

2. 红色校史文化建设的价值意蕴

红色校史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每个学校都有其变迁发展的历史,通过历史演进所凝练出的红色校史文化对学校发展更是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实践证明,红色校史文化既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又有着丰富的思想内涵。本研究主要从红色校史文化建设对教师素质建设和学生成长的重要作用展开论述。

2.1. 有利于促进教师队伍素质建设

红色校史文化建设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是一个学校发展的动力与灵魂。环境对人的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红色校史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其建设发展对学校教师队伍的素质建设具有重大影响。一方面,底蕴深厚的红色校史文化能够吸引优秀的教师并组建起高质量的教学队伍,提高整个学校的教学质量。另一方面,积极正向的红色校史文化能够形成强大的文化合力,从而规范教师教育行为、凝聚教师力量、激发教师的内动力,并成为引领教师成长的巨大推动力。除此之外,在长期发展中形成的红色校史文化是学校历史的见证,这有助于广大教师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观,培育他们的职业追求,进而达到对教职工价值的引导和精神层面的升华,为教职工打造一个精神的家园文化,使他们的心灵找到归宿,怀有远大的志向。同时通过对红色校史的学习,教师队伍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党的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从而增强他们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这种使命感将激励教师更加积极地投身于国家教育事业的建设和发展,努力培养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教师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2]因此教师队伍素质建设对一个学校的整体发展至关重要,其职业素养的高低影响着整个学校的教学水平,甚至当代青年的个人素质。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广大青年的积极作为,广大青年的奋发向上离不开教师的谆谆教诲。事实告诉我们,在新征程上,我们应大力开展红色校史文化建设,积极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建设。师德师风建设是教师素质建设的重要内容,因此要以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为抓手,充分发挥红色校史文化的正向隐性功能,将对教师的规范性要求转化成润物细无声的行为自觉,从而形成教育文化的力量,确保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实效。此外,良好的红色校史文化资源可以形成一种核心力量,凝聚和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产生积极持久的精神动力,激发教师素质的提高。总之,培育红色校史文化建设是提高教师素质不可或缺的手段。

2.2. 有利于培育青年大学生的使命担当

红色校史文化建设首先意味着对学校历史中蕴含的红色文化传统的深入挖掘和继承。红色基因代表了党和人民的奋斗精神,是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通过红色校史文化的建设,可以引导学生深刻理解红色基因的内涵,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的使命担当。

教育总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进行的,和水涨船高的道理一样,人们的教育需求与社会向前发展是正相关的提升关系,我们把这种关系放在学校中,即学校的红色历史文化越深厚,氛围越浓厚,学生就越会有一种自豪感、成就感和使命感,这种红色校史文化传承下来的红色血脉能够赋予学生强大的精神动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自我控制、自我学习、自我完善的能力。由此可见,红色的校史文化为学校注入了宝贵的课程和教育资源,其对于培养青年学子的使命担当有着深远的影响。这种使命担当既包含青年大学生对学校文化认同的爱校情怀,包含青年大学生为社会建设挺身而出的集体主义热忱,以及青年大学生为国家建设奉献力量的爱国主义精神。哲学家贺麟认为,做人有了做人的使命,人生就有目的、意义和价值[3]。由此可见,青年大学生只有积极承担自身责任,才能使自身生命更加有意义、有价值,并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事实证明,红色校史文化中蕴含着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和一个学校最重要的精神内涵。加强对红色校史文化的赓续传承,对于学生来说是十分有助益的,不仅可以使他们深入了解自己学校的优质习俗、独特文化以及前沿的规章制度和价值观,同时也能加强他们对于国家和社会的归属感和自豪感,进而为他们塑造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奠定坚实的基础。

3. 红色校史文化建设的现实困境

红色校史文化是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对于促进教师队伍建设、培养青年学生的使命担当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当前的教育实践中,红色校史文化建设面临着诸多困境,制约了其作用的发挥。本文将从红色校史文化资源的挖掘力度、管理机制以及教学主体的相关意识等方面,分析红色校史文化建设的现实困境。

3.1. 红色校史文化资源整合力度不足

红色文化就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由中国共产党人、一切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4]。红色校史文化作为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学校特有的先进文化资源,具有重要的教学意义和导向意义,但是目前很多学校都存在对红色校史文化资源整合力度不足的问题。红色校史文化资源整合包括对学校历史中的红色资源进行系统的挖掘、整理和研究,以及将这些资源有效地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同时对红色校史文化的自身内涵认识不够深刻,对红色校史中体现出来的红色精神内涵的认识停留在表面,主要表现在史料挖掘整理不够深入,未对红色校史文化的资料进行系统归纳整理。除此之外,在红色校史文化建设中,需要具备一定的历史、文化和教育等方面知识的专业人才来推动其建设发展。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往往缺乏相关领域的专业人才支持。这导致在红色校史文化建设中难以深入挖掘红色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影响了其传承和弘扬的效果。总之,由于缺乏有效的资源整合,红色校史文化的传承和弘扬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3.2. 红色校史文化资源的管理机制匮乏

现阶段,各个学校在红色校史文化的管理和实施方面仍显不足,对于红色校史文化的管理机制尚存缺失,很难形成工作合力。红色校史文化资源保护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管理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未设立专门的部门来统一管理红色校史文化,导致红色校史文化宣传模式缺乏创新、宣传方式单一。众多学校利用传统的纸媒,如报纸、书籍,以及电子广播、电视和电视资源,以及参观历史展馆和校园的红色文化教育作为推广红色校史文化的主要途径。在宣传方面,纸质的媒介往往在内容与手法上缺失活泼,而电子媒介的展现时间也相对较浅且途径有限,因此让校史馆的展览活动过于模式化。同时在红色校史文化建设中,文化创新是推动其发展的重要动力。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受到各种限制和约束,如传统观念的束缚、制度规范的限制等。这些限制和约束限制了文化创新的空间和可能性,影响了红色校史文化建设的活力和创新性。红色校史文化建设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包括对历史资源的挖掘和整理、相关活动的开展、宣传教育等。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往往面临着资金短缺的问题。这限制了红色校史文化建设的规模和效果,使其难以得到全面推进。以上问题均是红色校史文化管理机制层面的问题,只有不断整改,才能有效促进红色校史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3.3. 教学主体的相关意识不足

红色校史文化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是目前存在教师运用红色校史文化育人意识不强的现状,这将导致红色校史文化的育人功能淡化,同时也不能充分发挥红色校史文化的感染力。教师作为教学主体中的关键一环,其在教学过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教师教学内容的变化对学生是否入脑入心具有关键作用。红色校史文化作为一种宝贵的教育资源,但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对其的利用往往不足。这可能与教育内容和方法的创新不足、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够充分等因素有关。缺乏对红色校史文化的有效利用,影响了其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发挥。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具有顺序性的重要特点,如不能对其进行正确引导,将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正确形成,也会造成学生群体对红色校史文化认同感低,对其中蕴含的深层价值也不能深刻认识和思考。由此可见,在当前社会背景下,一些师生对红色文化的认知和认同度不高,文化传承意识相对薄弱。这导致在红色校史文化建设过程中,难以形成广泛的参与和支持,影响了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4. 红色校史文化建设的实践路径

建设红色校史文化是一个持久且充满挑战性的工作,它需要来自学校、教师和学生等各方共同参与和共同努力。通过推动红色校史文化资源整合、完善红色校史文化资源管理机制和加强教学主体的传承意识等有效路径的探索和实践,来推动红色校史文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为培养具有爱国情怀和历史文化意识的优秀人才作出积极贡献。

4.1. 推动红色校史文化资源整合

高校红色校史文化资源丰富、教师队伍强大,是研究“红色校史”、培养“红色接班人”的重要载体。习近平同志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5]因此要充分推动红色校史文化资源整合,把理想信念的火种接续相传。根据红色校史文化的表现属性可划分为显性红色校史文化资源和隐性红色校史文化资源,针对其不同的表现形式应采取不同的整合措施。针对显性红色校史文化资源,学校应组织建设一支专门研究本校红色校史的专家队伍,深入挖掘显性红色校史文化资源,如革命遗址、红色故事、英雄人物等,并通过实地考察、采访老校友等方式,收集第一手资料,为红色校史文化建设提供丰富的素材,助推学校文化建设。针对隐性红色校史文化资源,要明确红色校史文化的内涵,包括学校的革命传统、英雄事迹、革命精神等。通过深入研究校史,挖掘学校的红色基因,形成对红色校史文化的准确理解和定位,并通过将红色精神、红色价值观等内容融入思政教学的途径,发挥好红色校史文化隐性资源的重要作用。习近平强调:“一个没有精神力量的民族难以自立自强,一项没有文化支撑的事业难以持续长久。”[6]因此,通过利用高校平台对红色校史文化资源进行充分整合,从而推动红色校史文化建设。

4.2. 完善红色校史文化资源管理机制

红色校史文化建设是指在学校内部开展红色文化传承、弘扬革命传统、培养爱国主义精神等方面的工作,对学校发展和师生进步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完善红色校史文化资源管理机制,是红色校史文化走向深入的必由之路。

首先,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加强对红色校史的宣传力度,如制作宣传栏、悬挂标语、举办展览等。利用新闻媒体、社交平台等渠道扩大宣传范围,提升红色校史文化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同时,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构建红色教育平台,如校园网站、微信公众号等。通过在线展览、视频资料、互动问答等方式,为学生提供便捷、高效的红色学习资源,拓宽红色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其次,建立健全红色校史体系,包括校史编写、校史教育、校史研究等方面。通过完善校史资料收集、整理和保存工作,为红色校史文化建设提供坚实的基础支撑。并加强校史研究和教育成果的转化应用,推动红色校史文化在学校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最后,高校应加大资金投入,并在校内建设红色教育基地,如红色革命历史陈列馆、红色革命纪念馆等,展示学校的革命历史和英烈事迹,激发师生的爱国情怀。只有通过以上途径,高校才有可能将其理想信仰的火种和红色传统的基因代代相传,确保革命事业的火种和血脉得以延续。

4.3. 加强教学主体的传承意识

教师与学生是红色校史文化建设的重要主体,针对其相关意识不足的现状,要加强其传承意识,不断推进红色校史文化的赓续传承。一方面,教师队伍应注重教学方式的创新,通过采用情境模拟、角色模拟和小组讨论等富有活力和趣味性的教学手段,成功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参与意愿。同时,结合学校特色和学科优势,开发具有针对性的红色教育课程和活动,形成独具特色的红色校史文化教育体系。除此之外,还要将红色文化融入学校课程体系中,通过课堂教学主渠道传承红色基因。在课程设置上,增加与红色校史相关的课程内容,如革命历史、英雄人物传记等。同时,鼓励教师将红色文化元素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接受红色教育的熏陶。另一方面,可通过开展主题班会、红色讲座、主题演讲等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红色校史,增强他们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组织学生参观革命遗址、纪念馆等场所,亲身感受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面对当前竞争异常激烈的社会环境,红色校史文化中隐含的精神价值逐渐被置于忽视之中。鉴于这种情况,高校有必要增强学生对党的历史和红色传统的理解,通过强化理想信念教育来帮助学生坚定信仰,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加他们对于红色校史文化的认同感,从而进一步推动红色校史文化的建设发展。

基金项目

重庆理工大学研究生创新项目“高校校史文化的育人价值及其路径研究”(编号:gzlcx2023357)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坚持党的领导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 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N]. 人民日报, 2022-04-26(001).
[2] 习近平向全国广大教师致慰问信[N]. 人民日报, 2013-09-10(01).
[3] 贺麟. 哲学与文化[M].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1.
[4] 张爱芹, 王以第, 潘庆忠. 弘扬“红色文化”促进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J].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09, 32(3): 24-27.
[5] 贯彻全军政治工作会议精神 扎实推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N]. 人民日报, 2014-12-16(1).
[6] 习近平.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 北京: 外文出版社, 2014: 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