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淳安方言俗语中的民俗文化现象
Folk Culture Phenomenon in Zhejiang Chun’an Dialect
DOI: 10.12677/ml.2024.126450, PDF, HTML, XML, 下载: 17  浏览: 37 
作者: 程雅婷, 陶绍清:浙江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浙江 杭州
关键词: 浙江淳安方言俗语民俗文化现象Chun’an Zhejiang Dialect Saying Folk Cultural Phenomena
摘要: 口口相传、结构固定以及通俗易懂的方言俗语,烙印着浓厚的地域文化印记。历代人民利用智慧,进行对其传承、发展与创新。浙江淳安方言别具特色,语音多样,含有丰富语汇,这些方言俗语折射出地域的民俗文化。淳安地区传统的农业生产民俗、物质生活民俗以及礼仪民俗中暗含着多样的方言俗语,与人们的生活方式、生活经验以及思想意识都密切相关,反映出当地特有的文化,发挥着化育世风的功能。
Abstract: Dialectical sayings are widely circulated in the general publicity of the masses and relatively fixed structures. It has a strong regional cultural color and continues to inherit, develop and innovate in the daily communication of the people. Zhejiang Chun’an dialect is unique and has a variety of voice, which is rich in vocabulary. These dialects reflect local folk culture. The traditional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folk customs, material life folk customs, and etiquette folk customs in Chun’an area secretly include a variety of dialects, which are closely related to people’s lifestyle, life experience and ideological consciousness, reflecting the unique local culture, exerting the educating world style Function.
文章引用:程雅婷, 陶绍清. 浙江淳安方言俗语中的民俗文化现象[J]. 现代语言学, 2024, 12(6): 179-183. https://doi.org/10.12677/ml.2024.126450

1. 引言

淳安县,以拥有1078座岛屿的千岛湖而闻名,地处于浙江省西部。1958年,淳安、遂安两县合并为淳安县。淳安虽位于杭州市,但其方言属于徽语严州片,使用人口少,内部差异大,被称为“严州方言中最为特殊的方言”。

淳安方言词汇丰富多样,语汇精彩多样,保留了较多的具有典型特点的方言俗语。1996年,曹志耘教授在《严州方言研究》(含淳安方言) [1]中对454条词语项目、对四个调查点的方言词语进行了整理罗列。吴众《严州方言地理语言学专题研究》(2016) [2]运用地理语言学的方法对严州方言(包含淳安方言)的词汇、语法进行了调查研究。《淳安县志》(1990) [3]收录了两百五十多条淳安方言的词汇,其中大多数俗语与普通话有差别。其中,《浙江方词》(1992) [4]也有关于淳安、建德、寿昌的材料,可查询到一些淳安方言俗语。但关于淳安方言的研究论著非常少,多见于严州方言的相关论述中,对于淳安方言词汇的记录与编排的专业论著几乎没有,值得引起注意。

不同的民俗文化,能催生出不同的方言词。方言俗语本身带有浓厚的地域文化色彩,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不断变更和发展。结构固定、通俗易懂是方言俗语的特点。方言俗语包括歇后语、格言、惯用语、谜语、绕口令、口头禅以及俚语。丰富的方言俗语承载着淳安当地的风土人情,以古观今,是一面历史的镜子。笔者主要通过搜集淳安方言俗语,并对其进行解读,挖掘出方言俗语所蕴含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信息。

2. 农业生产民俗中的方言俗语

淳安位于浙西山地丘陵区,主要以种粮为主。大部分地区以苞芦(玉米)、大米为主粮,番薯、麦类为副食。以拥有1078座岛屿的千岛湖而闻名的淳安县,水资源丰富。淳安境内溪河纵横、渔类养殖占据比重较大。劳动人民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中总结了大量的“地方性知识”,以方言俗语的形式记载保存下来,主要体现在农事耕作和气象时令方面。

(一) 农事耕作

农事耕作除了需要经历“犁地、播种、灌溉、施肥、收获”等复杂的过程,还有一定的周期,每个环节要因地制宜、因时而异,遵循其生长规律。在长期的农作劳动中,没有高深文化造诣的劳动人民通过对农作物的耕作、管理等经验的总结,形成了一套完整且通俗易懂的农业生产指南,以方言俗语形式为载体保存并进行传播。

“插秧要抢先,割稻要抢天”“麦割青黄、稻割金黄”“稻倒满仓谷,麦倒一堆壳”“青蛙呱呱叫,稻苗长得好”,劳动者在反复的种植中总结出淳安主要作物稻谷种植经验,在最佳时期进行播种和收割,可提高农作物产量。除了稻谷,番薯也是淳安广泛种植的产物。据上一辈的老人回忆,他们所处的时代,稻谷很少,番薯也是主食之一,并且能吃得起番薯的家庭代表他们生活得还行。“五月插番薯十斤,六月插薯一把根”,在最适合的五月播下番薯的种子,劳动者便可在冬天收获番薯。番薯也常被淳安人用来制作番薯干,软软糯糯香甜可口。现如今,番薯更多成了猪的粮食,相比较猪草含有更丰富的营养,猪也因此长得更好、更快。

除了顺应自然规律,劳动者们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出更好的农作条件,收获更多的成果。“种子换一换,多收好几担”,与收成好的人家换一换种子,寓意着来年也能跟这户人家一样大丰收。“豆叶撒上灰,豆子一堆堆”,灶头里烧尽的灰,劳动者们会铺在豆子上,相当于豆子的保护膜。不仅可抵挡寒冷,提供温暖,还能赋予它更多的养分(灰中含有钾、磷等元素),长得更快更好。

在淳安,“打早作”是劳动者必不可少的活动。在天刚亮时,他们便去田地除草,干完在回来吃早饭。还有“如要虫病少,除尽田边草”意味着要多清除田边的杂草,这样土地才有更多的养料供给作物。可见,除草在农作中的重要性。

(二) 气象时令

淳安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淳安人民通过对气象规律的掌握,每个阴历节日以及二十四节气都是一个个标志性的点,安排合理的耕作方式。

“吃了清明粿,就到田里过”,清明过后,意味着劳动者的农忙要开始。古时,出嫁女儿要在节气前后给娘家送“清明节”,就是新鲜的猪肉和清明粿,以表心意。

“立夏晴,柴草抽两层;立夏落,大麦小麦炒破镬”,意思是如果立夏这天天气晴好,但肯定有倒春寒袭击;如果这天下雨,接下来以阴雨天气为主。根据预测,劳动者会采取措施。

“惊蛰种瓜,不开空花”“惊蛰已过,种豆不错”表明惊蛰这个节气,适合种各种瓜类。要想种的豆子饱满,则需在惊蛰过后。

“朝头薄薄云,午后晒煞侬”中的“煞”相当于“死”,“侬”即“人”。夏天早上只有薄薄的云,意味着中午会很热,晒死人。在冬天“现落雪后落霜,一粒大麦两侬扛”,冬天的雪若比霜早到,“一麦需要两人抗”,运用夸张说明来年收成肯定好,这与“瑞雪兆丰年”相似。

3. 物质生活民俗中的方言俗语

物质生活民俗是饮食、居住、建筑、服饰、器用等习俗的总括,其中以“饮食”为主。饮食方言俗语蕴含着当地特有的文化,反映当地独特的饮食制作方法与饮食习惯。

“多吃苞芦粿,干活不会饿”,是指出门干活之前多吃苞芦粿,干活不会感到饿。苞芦在淳安方言就是指玉米。苞芦粿,将成熟的苞芦磨成粉,再加入米粉混合成面团制成的粿。这样可以增加热量更抗饿,是深受劳动者喜爱的食物。“立夏吃荚不生疖”、“立夏吃肉不生疮”。“疖”和“疮”在方言中指一种皮肤病。立夏天吃豆荚和炒肉能避病。炒面也必不可少,一般用于晚餐以示长寿。

在淳安当地,虽然很多村民没有很全面的医疗知识,但是他们在生活中总结出一些养生的经验,躲避灾病。“凉场吃饭,暖场困觉”,其中的“困觉”相当于普通话中的“睡觉”。在老一辈念叨下,我深深记住了这句话。夏天晚上,老一辈都不太喜欢开电扇或者开空调睡觉,因为他们觉得寒气太多会感冒。即使是刚出生的婴儿也是不能吹电扇和空调,需要在较凉爽的房间进行居住。当然,现在的育婴方式认为婴儿是可以生活在空调房中。那为何要在“凉场吃饭”呢?据老人们解释道,在阴凉的地方吃饭,人们的胃口会好,有利于进食。“风寒从脚起,睡觉要注意”“睡前洗洗脚,胜过吃补药”,这两句方言俗语在论脚易受凉的道理,这在中医中也是得到佐证的。因此,每天睡觉泡脚不仅有助于睡眠,还有助于身体健康。淳安当地的民众以方言俗语来传授经验,保护身体,求得健康。

4. 人生礼仪民俗中的方言俗语

淳安地区人生仪礼民俗中方言俗语多数是围绕“婚嫁”“哭嫁”“出生”“寿庆”“丧葬”“建房”,虽然很多习俗虽然已经不存在了,但反映这些习俗的方言俗语仍出现在人们生活中,口耳相传,可以管窥当地消失的习俗。在淳安,人生礼仪方言俗语被称为“利市话”。

(一) 新婚传袋利市话

“花轿抬进门,合时合利好团圆”,新婚传袋的风俗在淳安流传已久:在以前,新娘花轿临门时,由两名嫔娘搀扶出轿,用袋铺在地上让新娘踏着走。新娘前面有一对善讲利市话的“利市人”,手执两只系在一起的青布袋上,里面装着五谷,两人互传,边传边讲利市话。传袋,谐音“传袋”,表示夫妻百年好合,子孙代代相传。随着科技发展,汽车代替了轿子,说利市话、传袋的习俗没有了,但还保留着新娘吃“鸡子茶”习俗。“鸡子茶,甜又甜,进门就买田”,新娘进屋后,利市人或者家中的长辈会拿一碗茶装3个剥壳鸡蛋给新娘,意味着两人财富日增。

下午,新娘坐在婚房中,村中的小朋友们蜂拥而至进入婚房,向新娘讨要一些喜糖,在淳安被称为“讨果子”,意味着讨个好彩头,接下来好运连连。

听长辈们说,婚礼最热闹的便是“闹新房”,用淳安方言说“炒果子”。由三个青年搭档,一人当老板讲利市话,两人拿蜡烛台作伙计,讲完一段,“双脚踏闺房,一心想来可看新娘,不问新娘好不好,总要得子得的早。双手拎起红烛台,伙计伙计快点来。先拜土地后拜爹娘,三拜新娘站起来”就好像做生意一样讲价钱,要新娘回礼。“新娘五送到门口,果子到握手,新娘往里走,明年再来吃喜酒”,新娘以五送作为回礼,五送后,炒果子的三人拿了果盒到堂前与众人,每样子果子留一点(要成双)送回新房,新娘要到房门边来接,退回床前。接着说“天长有地配,日晕有月配,夫妻是正配,喜事糖果各一对,恭喜新娘早生贵子,四季发财”,这也预示着婚礼的结束。现如今在农村也不曾见过此习俗。

(二) 丧葬利市话

在淳安,老人亡故俗称“过辈”、“去了”、“老了”或者“上山了”。老人逝世时,家中小辈要给死者揩身、更衣。水是从溪里买来(丢1元硬币于水中),而打水途中不能停歇。家人会及时将死者的衣物即用品打包好,送至村口烧掉,现如今修筑了统一的公墓,焚烧更加方便。家里人要及时报丧。以前报丧者大白天必须手拿黑伞,报完后马上回家,各亲属即派人奔丧,现如今电话报丧更加便捷。

墓地的选址和建造也是极为重要的。“葬坟封金”是淳安新坟做好后的一种“安土”仪式。安土之后,劳作者要说“丁财两旺,富贵双全,全家大小男女人人清洁,户户平安。安葬以后,步步高升,万事吉祥!”

除了下葬,在农村坟墓迁移也是一件极其重大的事情,各家各户都相当重视,其过程也是极其讲究的。“踏地”是新坟动工前的一种仪式,家里要准备好祭品。会请有经验的村民或者风水先生说一些利市话“伏羲吉日良辰,天地开就炎黄子孙,新迁破土安坟”,说完再开工。

(三) 建房利市话

农村建房是农民一生中的大事,在淳安俗称“做逝世”。选地基、定朝向、动土砌基、上梁及归屋等风俗都十分讲究。一家建房全村乐助工夫,称“做助工”。亲戚朋友,隔壁领居要赠送烟酒蔬菜以表心意。

以前房子在“上梁”这一天,东家要做一桌酒席犒劳工匠们,利市话在上梁之前也是必不可少的,“左边多财富,右边多贵人,请问东家要富还是要贵”?东家和众人答:“富贵都要!”“好!富贵双全万万年”。工匠话语中表达对东家的祝福,希望以后财富满满,生活渐好。现如今,利市话不说了,更多是用鞭炮来庆祝。

“起屋”即房子建成。“起屋”那晚,木匠要把度杆送出村外烧掉,并说道“度杆在前,火炮在后,作马朝天,水火无边,恶煞凶神,掏出本境!”以示赶走凶神恶煞,保护东家平安。

5. 修养事理民俗中的方言俗语

淳安地区还流传很多说理俗语,体现当地人的人生哲学。

关于个人修养,“鸡搜搜吃,人做做吃”表示鸡要自己去觅食,用嘴巴不停找,人也要勤勤恳恳做事情才能填饱肚子。“猪困生肉,人困卖屋”、“不怕事难,只怕人懒”也是强调勤奋才能养活自己的重要性。“没有三年陈油酱,不敢动用泥木匠”,在做房子的时候,要请很多的木匠、工匠等等,所以需要备有较多的粮食,强调做人做事得有一定的准备;关于社交,“好马主人多,好人朋友多”、“只有千年领居,没有千年冤家”在论朋友尤其是邻居之间要和谐相处,“远亲不可断,近邻不可疏”、“亲戚像把锯,有来又有去”,这些都是表明如何与亲戚进行交往;关于生活类,“六月不晒背,冬天要后悔”,六月应该在田地里辛苦劳作,这样冬天才会有较多的粮食,强调做人要能吃苦。“钢要用在刀口上,钱要用在正路上”“用了算无底洞,算了用补漏洞”表示人们要学会精打细算,不随便花钱,这样生活才会更美好。“一餐吃伤,十餐喝药汤”“少吃多滋味,多吃坏肚皮”,少吃多餐,饮食要合理。

6. 总结

方言常常列在“风俗”之下,对方言词的研究也将对当地民俗文化的研究大有裨益。总之,方言俗语是地方民众话语表达的方式之一,是记录特定地域人民所特有的民俗活动、人民智慧的文化载体,蕴含丰富的地方文化信息,具有地方性与一定的时代性。

淳安民众在生活实践中,一步步发现、创造、发展、总结、积累、完善,进而形成一套相对完整的、有体系的淳安方言俗语系统,囊括了无数的经验和智慧,记录了过往的生活印记,影响着当地一代代的人们,传承当地一代代的文化。很多民间习俗虽然已经退出历史舞台,但通过现有的方言俗语可见一斑。就像淳安方言俗语中的利市话,在不同的场合讲不同的利市话,都体现对人民、对生活的美好祝愿,这样使得方言俗语的价值得以彰显。

参考文献

[1] 曹志耘. 徽语严州方言研究[M]. 北京: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2017.
[2] 淳安县志编纂委员会. 淳安县志1986-2005 [M]. 杭州: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4.
[3] 孙学虎, 武振宇, 王晓黎. 民俗文化视域下山西忻州方言俗语解读[J]. 长春大学学报, 2022, 32(7): 53-56.
[4] 第九届西北方言与民俗学术研讨会召开[J]. 方言, 2021, 43(4): 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