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基本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策略研究——以三下《鹿角和鹿腿》为例
Research on Teaching Strategies of Primary School Language under the Basic Concept of the New Curriculum—The Antlers and the Legs of the Deer in the Third Period as an Example
摘要: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当紧密围绕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从课程组织形式、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以及课程评价等多个维度深入落实新课标课程理念。基于此,本文以寓言故事《鹿角和鹿腿》的阅读教学为例,分析小学语文课堂如何立足于核心素养发展,结合教学实际,从深挖文本内涵、创设学习情境、实施多元评价出发来探讨小学语文教学策略,以期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充分发挥小学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
Abstract: The Language Curriculum Standards for Compulsory Education (2022 Edition) clearly states that the language curriculum should closely focus on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core literacy, and deeply implement the curriculum concepts of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s in multiple dimensions, such as the form of curriculum organization, curriculum content,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and curriculum evaluation.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takes the reading teaching of the fable “Antlers and Deer Legs” as an example to analyze how the elementary school language curriculum is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of core literacy, combining with the actual teaching and learning, and exploring the teaching strategies of elementary school language from digging into the connotation of the text, creating learning situations, and implementing multiple evaluation, with a view to enhancing the quality of reading teaching in elementary school language and bringing into full play the nurturing function of the elementary school language curriculum.
文章引用:段学宇. 新课程基本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策略研究——以三下《鹿角和鹿腿》为例[J]. 教育进展, 2024, 14(6): 751-756. https://doi.org/10.12677/ae.2024.1461001

1. 引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提出了对教师的新要求,即教师需要深入领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核心思想,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融入其中。新课标中指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1]因此,基于新课程理念的小学语文教学,教师要以组织实践活动、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真实的语言运用为导向,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独特的育人功能。

2. 语文新课程基本理念的内涵

课程理念是学科课程的建设方向[2]。与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相比,新课标秉持着素养本位的导向,在以往的课程理念基础上不断完善,扩充为五个方面来深入解析新课程基本理念,并呈现出显著特点。

一是立足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育人功能。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它契合了我国全面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价值旨归[3]。义务教育语文课程要继续贯彻落实“生本”理念,面向全体学生,以“基础性”为主要特点,要以语文实践活动为基本路径,以构建素养型的课程目标体系。此理念强调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是以“文化”为载体,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深入落实文化育人理念。

二是构建语文学习任务群,学习任务群是指语文课程内容的组织与呈现方式,是由相互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组成,以学习任务群的组织形式把握课程的阶段性和发展性。窦桂梅认为,学习任务群纵向结构所彰显的阶段性与整体性的衔接、基础性与发展性的统一,隐含着学科、认知和生活等多种内在逻辑,是复杂性思维和复合结构的外显[4]。这一理念要求在全局观视角下,根据学段特点以及不同学段学生的核心发展需求进行学习任务群的整体规划。因此,学习任务群不仅有明确的任务主题,还体现出对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评价和学习资源等融汇与整合的特点[5]

三是要加强课程内容的整合,新课标围绕“三大文化”等统整的学习主题,以六个语文学习任务群的形式重组了课程内容。六个学习任务群均围绕其内涵、学习内容及教学提示三大部分进行阐释,规避了知识和能力点的简单线性排列[6]。同时要求语文课程内容需要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点,强调课程内容的思想性,重视课程内容对学生的价值引领,旨在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与道德修养,进而引导学生文化自信。

四是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创设关联学生既有经验、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课程情境,以具体生动、贴近生活的场景来构建激发学生的学习期待与参与动机[5],以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教师开展情境式教学,优化教学过程,改变以往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模式以及单一授受性的学习模式,由此进一步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五是倡导课程评价的过程性和整体性,要求改变传统课程评价过于强调甄别、选拔而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成长与进步。高度重视课程评价的导向作用,评价直接指向促进学生学习以及改进教师教学。同时要从多个评价主体、多元评价方式、多样评价手段、分层建构评价内容的整体性体系。

3. 新课程基本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新课程基本理念提出了“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的要求,其中寓言故事就是不可或缺的题材之一。《鹿角与鹿腿》是一则典型的寓言故事,寓意明确且易于理解。故事中的鹿过于注重美丽的鹿角而忽视了实用的鹿腿,最后却凭借被忽视的鹿腿狮口逃生,其故事情节一波三折,文中鹿的心情起伏大起大落,教师借此可以组织丰富的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此外,故事中蕴藏的启示与新课程基本理念所强调的要重视课程内容对学生思想情感的熏陶感染作用、重视价值取向高度契合。因此本文以三年级下册中的寓言故事《鹿角与鹿腿》为例,立足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从深挖文本内涵、创设学习情境、实施多元评价来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寓言故事的教与学如何落实新课程基本理念。

3.1. 深挖文本内涵,促进素养发展

深挖小学寓言故事的文本内涵,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背后的深层意义,进而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和思想维度。著名儿童文学家严文井这样说寓言:“寓言是一个魔袋,袋子很小,却能从里面取出很多东西来。”要深入挖掘寓言故事的内涵,才能够体味寓言背后藏着的深刻的道理,树立学生正确价值观。

1) 导读激趣,联系新旧知识

在导读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回顾学生之前所学习的知识,引导他们带着期待进入新的学习内容。认知结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产生的,个人的学习是通过把新得到的信息和原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去积极地建构新的认知结构。对于寓言故事的学习,学生在一、二年级阶段已经有所接触,如熟知的《揠苗助长》和《坐井观天》等经典故事。导读中我们可以提问学生如:“还记得《坐井观天》中小鸟对青蛙说了什么?你得到了什么启示?”“《揠苗助长》故事里,农夫为了让秧苗长高用了什么方法?结果怎样?你从中学到了什么道理?”等问题,引导学生将新旧知识串联在一起,调动起学生以往学习寓言故事的经验,使学生快速参与到课堂当中。

2) 辨析字词,初感故事之形

结合新课标提出的以“识字与写字”等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注重听说读写的整合,我们在帮助学生学习生字词以及多音字时,可以将字与词、读与写结合进行识记,通过字词读写和辨析完善故事梗概,初感《鹿角与鹿腿》的故事之形,掌握本文故事精髓。在初读故事后,教师可以设置这样的学习任务单:

一只(鹿)来到(池塘)边喝水,看到自己(倒映)在水中的影子,就开始(欣赏)自己(匀称)的身段和精美(别致)的角。当它看到自己细细的腿,(不禁)撅起嘴,(皱起)眉头,开始(抱怨)自己的腿来。忽然,鹿发现一头(狮子)正向自己(逼近),于是(撒开)长腿就跑。美丽的角差点让自己送了命,难看的腿却让它(狮口逃生) [7]

通过梳理故事,学生联系上下文读写并理解生字词,这样既能加强学生对字词的运用,还能够理清故事脉络。

3) 挖掘主旨,丰富审美经验

语文核心素养强调学生要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提升自身的审美素养。我认为《鹿角与鹿腿》这个故事想要表达的寓意有两层:一是事物各有自己的价值,不能仅凭外表去判断事物的好坏,进而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第二层内涵:我们要全面地看待人或物。

而引导学生挖掘文本背后的寓意可以从“抓关键词”入手,语言学中的词汇学理论指出,词汇是语言的基本构成单位,而关键词则是文本中最重要的词汇,它们能直接反映文本的主题、核心内容和作者的情感态度。本文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抓形容鹿角的词“精美别致”、“美丽”,以及形容鹿腿的“难看”一词,这样的形容可以让学生直接体会到鹿对于看起来美或丑的事物的不同感情,知道一开始时鹿是通过外表来判断事物好坏的;二是抓出文中描述鹿的心情的词,进而梳理故事的发展脉络:鹿因为欣赏自己“美丽”的鹿角而感到陶醉不已,但看到自己“难看”的鹿腿时就不断抱怨,但最后却凭着看起来难看的鹿腿逃脱了狮子的追赶,这时的鹿开始感到懊悔。学生感知文中鹿的心情变化便能自己体味出寓言背后的道理,不能仅凭人或事物外表的美丑便轻易下定义,来判断人或物的好坏,进而树立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

3.2. 创设学习情境,深化故事育人

关于“情境式教学”,Brown等学者认为:“知识只有在它们产生及应用的情境中才能产生意义。知识绝不能从它本身所处的环境中孤立出来,学习知识最好的方法就是在情境中进行。”[8]因此教师要结合现实进行学习情境创设,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得以实践来促进知识转化。而对于寓言故事的教学关键点是在让学生自己“讲故事、悟道理”,这里的“讲”和“悟”都需要建立在感知理解的基础之上的,所以对于寓言故事的学习,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搭建“情境”进行教学。

1) 设计活动,落实语用训练

通过一、二、三年级的学习,学生对“寓言”这一文学体裁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寓言的体裁特点为短小精悍,背后往往蕴藏着一定道理与启示。情境学习理论认为,知识的意义连同学习者自身的意识与角色都是在学习者和学习情境的互动、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互动过程生成的。因此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富有创意和互动性的阅读活动,如“故事续写”活动,读完《鹿角与鹿腿》的故事,让学生猜一猜故事的最后鹿对脚和腿又有怎样的态度和评价?要求学生发挥想象力创造新的情节和结局。此外,还可以设计“情境式”的阅读活动,如策划“角色扮演”与“情景剧”,学生分角色将寓言情境重现,着重呈现出文中鹿的“陶醉–抱怨–懊悔”的心情变化,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切身体会故事隐藏中的人生哲理。设计丰富多样的活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积极性,还能够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

2) 借助支架,提升思维能力

为了深化育人目标,教师可以结合新课标中“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的组织要求,将本文《鹿角与鹿腿》的出处——世界文学史上出现的最早的寓言故事集《伊索寓言》引入到课堂中,像《鹿角与鹿腿》的上一课《陶罐与铁罐》的课后阅读《北风和太阳》,我们耳熟能详的《龟兔赛跑》《狼来了》《农夫与蛇》等寓言故事都蕴藏着丰富的育人价值。借助这些故事,我们可以结合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来促进学生知识内化。在中国,“启发”一词,源于古代教育家孔丘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愤与悱是内在心理状态在外部容色言辞上的表现。《学记》中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进一步阐释了启发式教学的思想。基于此,教师可以设计“伊索寓言我会说”这类活动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最喜爱的故事,与大家交流从这个故事中获得了什么启示,学习寓言故事中的人生智慧。还可以设计思辨活动,如《农夫与蛇》中,教师可以抓住“农夫救助蛇是出于人性和道德,值得提倡”以及“农夫救助蛇是愚蠢的行为,不应该被提倡”两个观点组织辩论赛,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尝试运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在交流与思辨中体味寓言故事背后的道理,促进学生认知、情感、价值观等多方面发展。

3) 结合时代,打造认知情境

学生应是课程研制考虑的第一要素,无论哪门课程,都是为了学生学习而开发、组织起来的。自觉而有意识地在课程研制中关注学生学习经验,将课程内容与学生建立关联,让学生进入课程[9]。泰勒论及课程目标三来源的第一来源便是“学生”,泰勒提及的“选择经验”,不是从知识库中去选取知识,而是指提供适宜的环境和条件,引发学生有意义的主动活动即“经验”。而在如今数字化时代背景下,教师可以借机创设认知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经验,引导学生把故事中所蕴藏的启示迁移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学生在挖掘文本内涵时知道了鹿角虽然看起来美丽,但在逃生的关键时刻却是难看的鹿角使鹿狮口逃生,这意味着我们不能仅凭人或事物外表的美丑便轻易下定义,来判断人或物的价值。而如今数字化时代下,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我们随时可以获取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这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便利。但网络信息具有一定的虚拟性,比如如今盛行的“网红文化”,一些网络红人通常会通过展示自己的外貌、才华以及奢华的生活方式来吸引粉丝,而心智尚未发育成熟的学生们可能会争相模仿并向往,不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这时就需要我们像那只鹿那样,不要只看重华丽的外表,应该更注重实际价值和内在品质,进一步引发学生对当下自己所处的时代背景产生思考。静态的课程内容,经由“学生经验”(学生的主动活动),才能活化;而原本外在、现成的学科的知识、技能、价值观,也才能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技能、能力、品格、价值观。

3.3. 实施多元评价,引领学生成长

与2011年版课程标准相比,显著变化之一就是新课标中新增了对学生学业质量的具体描述。语文课程学业质量标准以学生核心素养为主要维度,课程评价要从多个评价主体、多种评价方式等多方面来构建素养导向的评价理念。

1) 关注过程,优化学习方式

钟启泉教授指出:“(课程评价)不仅关注最终的结果,而且关注导致最终结果的学习与思维的过程本身。”[10]传统的课程评价强调选拔、甄别,更加关注总结性评价,新课程理念提出了课程评价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进步。这意味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展现出的学习态度以及参与程度是教师对学生进行考察的重要标准。在《鹿角与鹿腿》这一课的课程评价中,教师可以从学生在课堂中的举手情况、作业完成情况、课堂专注力以及与同伴的合作情况等方面出发,善用多样的评价语言等过程性评价帮助学生明确自己每一步的学习目标,改善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优化学习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2) 多个主体,共促学生成长

新课标指出,课程评价须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应当做课程的主要评价主体之一外,引导学生自评也是促进学生成长的有效措施之一,如在学生依据提示复述《鹿角与鹿腿》故事时,可以设置“是否讲清故事主要情节”“是否完整、流畅地讲清故事情节”“是否依据鹿的心情变化,完整、流畅地讲清故事情节”三维度评价表,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来不断改善自己的学习方法。同时,通过课堂活动组织学生之间相互评价、结合课外学习情况组织家长评价也能够帮助老师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学习过程的变化轨迹,进而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多个主体的评价设计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及时改进学习方式,还能为教师的教学改进和个性化指导提供有效证据。

4. 结论

新课程基本理念为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也对语文教师发出了新的挑战。在新课程基本理念的引领下,小学语文教学正逐步摆脱传统模式的束缚,向着更加注重学生主体性、创新实践能力的方向迈进。教师要将静态的语文知识变为动态的语文实践,需要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素质、业务能力以及课程整合能力,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同时教师应积极探索和实践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方法和策略,深刻把握新课程基本理念,不断优化创新自己的教学模式,做语文教育革新的思想者和实践者,为祖国培育一代又一代符合发展要求的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 [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2: 4, 2.
[2] 郑桂华. 寻找课程建设引领与现实问题解决的结合点: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程理念浅谈[J]. 语文建设, 2022(9): 4-8.
[3] 姚刚, 徐学福.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 基本理念、主要变化及教学建议[J]. 中小学班主任, 2022(16): 10-15.
[4] 窦桂梅. 学习主题引领下的学习任务设计与实施——依据新课程标准, 用好现行统编小学语文教材[J]. 课程∙教材∙教法, 2023, 43(10): 74-81.
[5] 李耀伟, 李永佳, 孙嘉欣.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程性质与课程理念解读[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3, 36(6): 82-87.
[6] 郑国民. 以文化人, 建设素养型语文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J]. 基础教育课程, 2022(9): 30-36.
[7] 毕党程. 让寓言有故事味和思辨味——三下《鹿角和鹿腿》教学[J]. 小学教学设计, 2022(Z1): 97-98+105.
[8] Brown, J.S., Collins, A. and Duguid, P. (1989) Situated Cognition and the Culture of Learning. Educational Researcher, 18, 32-42.
[9] 郭华. 落实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突显学生主体地位——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解读[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49(4): 107-115.
[10] 钟启泉. 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发展: 挑战与课题[J]. 全球教育展望, 2016(1): 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