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防火科普视频设计与革新研究
Research on the Design and Innovation of Forest Fire Prevention Popular Science Videos
DOI: 10.12677/jc.2024.123123, PDF, HTML, XML, 下载: 30  浏览: 47 
作者: 王 晗: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江苏 南京
关键词: 森林防火科学传播科普视频设计Forest Fire Prevention Science Communication Science Popularization Video Design
摘要: 普及环境保护知识,树立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成了科普视频传播的题中的应有之意。分析新媒体语境下科普微视频创作的视觉元素调配、动态元素呈现、多元化表现手法,探讨科普视频设计理念、制作形式、整体风格,以期助力科学传播的发展。当今森林防火科普视频的设计创作特征及其表达所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之上为其创作革新建言献策。
Abstract: Populariz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knowledge and establishing the concept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has become a necessary part of the dissemination of science popularization videos. We analyze the visual element allocation, dynamic element presentation, and diversified expression methods of science popularization micro video creation in the context of new media, explore the design concept, production form, and overall style of science popularization videos, in order to help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communication. Based on the design and creative characteristics of forest fire prevention popular science videos today, as well as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ir expression, suggestions are provided for their creative innovation.
文章引用:王晗. 森林防火科普视频设计与革新研究[J]. 新闻传播科学, 2024, 12(3): 785-791. https://doi.org/10.12677/jc.2024.123123

1. 研究背景

森林生态系统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增进民生福祉的意义重大。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每年平均发生森林火灾1.4万余起,灾害既破坏了生态环境更是威胁到民众的生命安全。保护森林、保护环境成为当下共识。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公众对林业科学传播的需求也逐渐扩大,森林防火科普视频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现阶段,相关科普视频的传播力与影响力并不显著,研究如何对森林防火科普视频设计与革新,成为提高科普效果的必然选择。

2. 科普视频发展概况

2.1. 科普视频1.0时代——科教电影与科教节目

早在1918年,商务印刷馆就制作了一些适用于社会的教育片,由于涉及内容包含科学知识,固被当做科学片的前身。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教育电影协会创立了一批科教影片,其目的便是研究利用电影辅助教育,宣扬文化,并协助教育电影事业的发展。从1958年开始,我国的电视事业才正式进入公民的视野,早期的科教节目常直接搬用传统科普电影进行放映。例如在北京卫视的首映中就播放了前苏联科教电影《电视》,在试播期间就曾放映过《科技卫生和实用知识》等一系列科教影片。与科教电影相比,讲授类科教节目传授方式更为平易近人,加之低廉的制作成本使得此类节目风靡一时[1]

2.2. 科普视频 2.0 时代——科普电视节目

进入九十年代以后,而国内逐渐步入到“公众理解科学”的范式阶段。随着改革开放与市场经济的深入,“科教兴国”战略地正式提出,极大促进了科普节目的发展与其体制改革。60年代建成的北京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并入中央电视台,实行“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的运行机制,该部门也成为央视科学传播的主要阵地;1997年中央电视台成立“科教节目部”取代原本的“教育节目部”,同年开始《科技博览》与《走进科学》相继在央视播出。武汉电视台的《科技之光》,福州电视台的《科海漫游》,辽宁电视台的《新科技时代》等地方台也相继开办了一系列科普节目[2]

2.3. 科普视频3.0时代——科普微视频

短视频应用的快速发展,科普视频的研究也越来越聚焦于科普短视频,短视频与微视频只是说法不同,本质是相同的。“微时代”的来临,也为科普事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景观。关于科普微视频,此前学界将其视为传播科学知识,普及科学文化的内容的微视频。聚焦点或集中于科学传播内容之上,并未从整体上对于科普微视频进行把握。直到2014年7月由中国科协组织主办,中国科普期刊研究会协办的“公众最喜爱的科普作品”推荐活动中正式提出了科普微视频的概念,并将其定义为:“由机构或个人制作、版权清晰、无知识产权纠纷的,普及科学技术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弘扬科学精神为主要内容的、时长为30秒至20分钟的小电影、动画片、纪录短片等视频作品”。

3. 森林防火科普视频化现状

长期以来,国家一直高度重视林业建设,把发展林业列为建设生态文明的重之重。森林防火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性工程,必须充分的认识到森林防火工作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作用。

视频作品在传播方面有着天然的优越性。视频是一种声音和图像相融合的产品,它以其极强的感染力和表现力,给观众在视觉和听觉上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在网络媒介发展的大背景下,视频正充分地与网络进行融合。根据2024年度《第5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发展状况统计报道》[3]表明,“截至2023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92亿人,较2022年12月新增网民2480万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7.5%。”《中国科普市场现状及网民科普使用行为研究报告》[4]显示“我国狭义的网络科普用户占网民总数比例为 30.9%,其中61.1%的网络科普用户会下载或收看科普内容的视频。”由此可见,网友在获取科学知识的途径上“视频化”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在我国科普事业蓬勃发展的良好趋势之下,科普内容的视频化传播所显示的发展态势呈现出高歌猛进的状态,视频科普的媒介形式更符合当今社会科学传播的主流之势。

2023年,全国共发生森林火灾328起,我国森林火灾给生态环境带来的破坏存在较大隐患,引起火灾的因素有自然,人为,政策,引发火灾的90%是人为,科普工作是我们国家一项基础性工程,因此森林防火科普视频宣传具有必要性。

广大传媒工作者应当以践行森林防火科学知识的绿色传播为己任。在“景观规制”之下,设计好、制作好、传播好森林防火科普视频。

4. 森林防火科普视频设计特征及存在问题

4.1. 森林防火科普视频的设计特征

4.1.1. 说教型科普视频为主

森林防火科普视频应该使受众可以立即将林火防范的科学知识运用于生活之中,科学知识的实践效果转化更为明显。当前众多森林防火科普视频多数是以效果转化作为直接导向,在行文上以说明型为主,以重大林火灾难的影像资料为画面亦在用“敲警钟”的恐怖诉求方式最大程度的唤起观众学习森林防火科学知识,提升火灾的危机意识。

Figure 1. Virtual police officer explaining forest fire knowledge

1. 虚拟警员讲解森林火灾知识

例如,应急中心社交账号发布科普内容(如图1),以及社交平台上某老师课堂讲解森林火灾相关知识(如图2),都是“人物 + 背景”形式进行科普知识传播,对森林防火科普知识进行“硬科普化”解读。

Figure 2. Teacher’s virtual classroom science popularization forest fire

2. 老师虚拟课堂科普森林火灾

4.1.2. 科普视频以“微”见长

“森林防火科普”、“森林防火科学知识”相关视频时长会分为“10分钟以下”、“10~30分钟”、“30~60分钟”以及“60分钟以上”,且在30分钟以内的数量最多。可以判断出当今森林防火科普影像大多以科普微视频的形式呈现在观众的面前。抖音、快手、火山等短视频App的爆红,微视频形式更加贴近当今年轻用户的娱乐化与信息化需求,“短”而“精”的视频形式,“高产高出”与“高迭代”性的传播速度为体验者营造出沉浸式的媒介环境,牢牢抓住受众的视觉注意力。

4.1.3. 表现形式相互交融

当前,森林防火科普视频的表现形式常以动画形式呈现。动画艺术形式所具有的超越时空束缚的特征,其中以“虎威威”系列动画最具有代表性。自2007年4月4日起,“虎威威”承担着中国森林防火吉祥物的使命,见图3

Figure 3. China’s forest fire mascot “Tiger Weiwei”

3. 中国森林防火吉祥物“虎威威”

中国科协组织,林业局,消防部门,防震减灾部门,以及其他有关机构也创作了众多的森林防火科普动画。纪实性影像在森林防火科普视频的创作过程中也占有一席之地。林火纪实影像因其真实性、震撼性的特点,常用真实发生的森林大火影像资料作为视频画面直接冲击着观众的视觉神经,加之林火灾害数据的合理引用可唤起观众防范于未“燃”的生态保护意识。

除此以外,还有其他艺术形式借助影像的外衣加入到森林防火科普视频的创作中来。例如,2019年7月由甘肃省森林消防总队政治部创作的基于“四大名著”森林防火科普系列视频,在故事情节上巧妙化的将《红楼梦》中的刘姥姥进大观园、《西游记》中孙悟空灭火焰山、《三国演义》中的火烧赤壁以及《水浒传》中的鲁智深火烧瓦罐寺进行改编,让受众在了解到森林防火的过程中,无形中也提高了他们对生态保护的认识。

4.1.4. 视觉聚焦于“大景别”呈现

森林防火科普视频以传授科学知识为最终导向,因此尽量的“简化”成为此类视频创作的题中应有之意。表现为视觉层面上的简洁明了。但是,由于视频的呈现方式是不可逆的,所以在观看者获取有效信息时,会产生多余的信息。为了保证受众更容易、更准确地接受,此类视频的剪辑节奏通常较慢,目的是给予观众“缓冲”的体现。森林防火的主题属性使得此类视频与其他科普视频相比,大景别所占据的篇幅时间更长。另外为了便于观众的视觉捕捉,镜头以固定镜头、长镜头及其移动频率较慢的镜头的为主,避免观众注意力“失焦”。

4.2. 森林防火科普视频设计面临的问题

4.2.1. 受众对“硬科普”形式接受度低

网络中的森林防火科普视频很多是以说教形式进行“硬科普”。这些视频往往采取了一种直接、严肃甚至略显呆板的传播方式,试图通过强调森林火灾的严重性和防火知识的必要性来警醒观众。然而,这种一味说教的方式却往往难以达到预期的科普效果。森林防火科普视频的影像化创作并非只有教化的一种方式,正如《走进科学》的制片人张国飞所言:“科学不是冷冰冰的独立的学问,它在生活中[2]。只要是生活当中的事,就应该是有科学内容的,所以我们就想,科学发现是到处都有,故事也是到处都有,但是捏一块儿的,就看谁的本事大。”

4.2.2. 科普视频渗透力微弱

森林防火科普视频在有限的视频时长内所打造出来的内容也是有限的,科普视频希望给受众传递大量的森林科学知识点,但在有限的时间中对科学知识的谈论又只能浅尝辄止,无法把科普知识很好的包装与传播,很难形成森林防火完整的科学知识矩阵。这种情况下,受众对科普知识的把握会模棱两可,无法在他们心中产生深刻印象,更无法激发他们对森林防火科普知识的兴趣与学习,甚至公众会对森林防火科普内容产生怀疑,造成权威媒体的公信力,影响力缺失[5]

4.2.3. 科普视频创新性缺失

正如上文所言,动画呈现方式成为此类视频制作的首选艺术形式,画在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影像表征的障碍,其表现形式较为单一,缺乏镜头的灵动性。受制作水准与科学传播的目的性影响,当下森林防火科普动画的创作基本都使用线性叙事的方式,缺少艺术性的设计与处理,动画的镜头运动很难在推、拉、摇、移之间灵活切换,更不能充分使用蒙太奇的手法。加之科普动画的定位面向的是广大青少年群体,对于成人的科普呈现出疲惫态势。同样,森林防火纪实类影像也因缺乏故事性而缺少镜头与运动的创造性使用,景别集中于中景以上,对于细节的描述微乎其微,容易造成观众的视觉疲劳感[6]

5. 森林防火科普视频革新

5.1. 森林防火科普视频叙事设计

当下“说教型”的森林防火科普视频无法吸引受众,这种叙述形式令人望而却步。因此森林防火科普视频应当兼顾传者的“知识本位”与受众的“娱乐倾向”。在叙事结构上可以进一步的探讨[7]

首先,调整叙事内容。森林防火科普视频可以用“故事”串联视频内容。“娱乐性”和“科学性”的科普视频很难抓住观众的注意力。视听艺术的叙事引力正是来源于对故事的讲述,“好故事”的存在才是好的“故事片”与“好叙事”的前提。在满足“科学知识来源之科学”的基础条件之上,合理化的运用故事化叙事,是提升森林防火科普视频可看性与观赏性的关键。

其次,改善叙事结构。森林防火科普视频所能传达的科学知识是介于林火防患为核心的“知识矩阵”。涉及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两大门类,涉及的科学内容较多。创作者可以将广而杂的同一主题知识分为每个小板块,每个小板块有固定的小主题,在同一主题的调动之下,每个故事独立服务于各自的科学知识,知识内容具体针对也不失整体性。在传播的过程中,各平台可发挥“微视频”的优势,将各个板块所对应的“科普微视频”分批量的进行传播,观众也可按照每个板块所对应的不同科学知识凭自我的兴趣而进行“选择性接触”。

最后,丰富叙事视角。森林消防员、护林员及专家学者是森林防火科普视频关键人妇。林业、地质、气象专家的参与,也对树种植被、可燃物分类、地形气候影响等进行科学解释。一线工作人员如消防员、护林员等的体验与表述,能真实还原林火事故,并增强视频看点与丰富性,提升真实感与权威性。而林火消防员、护林员、景区管理员等一线工作人员往往是林火事故的体验者,对于森林防火这一科普主题的表达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林火亲聆者也是一个鲜明的叙事视角,以其个人特性以及叙述方式能够一定程度上增强视频的看点与丰富性。不同叙事主体从不同视角宣传森林防火科普内容,提高观众的参与度以及真实感,进一步增强森林防火科普视频的权威性说服力。

5.2. 森林防火科普视频视听语言设计

首先,对解说词的设计。对于科普视频作品来说,解说词是实现科学知识与理念同步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解说词可以阐述画面又丰富视听语言,对于一些抽象科学知识和科学理念,或是对环境背景的进行解释说明时,单凭视频画面很难进行详细解释。因此,解说词的介入就能够更好的延伸影像内容,助力创作者的表达自己的意图,且对解说词的使用,要专业权威又不能失情感,只有这样才能打造设计者与受众在森林防火科普视频共通的意义空间。

其次,音乐的设计也是强化科普视频表现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元素的出现可以渲染气氛,强化影片的表现力。主题升华在森林防火科普视频之中有着点题与拔高创作目的的作用,通常出现在各段落结尾或整个视频的收场阶段。对于不同的科普视频,不同的视频背景环境,选择契合的背景音乐非常重要,更能提升科普视频的感染力。且可以对解说词背后的故事与情感丰富补充,减少枯燥冷场的情况出现。

最后,在森林防火科普视频中镜头语言的处理方式并非是某一视觉要素的单一化呈现,若想用画面表现出浩瀚无边的林海与成片焚烧的林火之景,远景乃至大远景的使用是不可或缺的。而与全景不同,中景的景别更小,主要捕捉被拍摄对象的部分身体部位所组成的画面,来表现被拍摄主体的状态,二者都常用于人物日常的画面捕捉,在运动镜头之中两种景别有时也会相互转化。森林防火科普视频的呈现对象以“林海”和“人”为主,小景别的使用与其他动植物类科普视频相比,应然更少的存在。然而在适当的情节片段中恰如其分的使用某些“小景别”的镜头画面,以微知著,可以聚焦到更多细节,提高传播科普视频说服力与影响力[8]

6. 结语

森林防火是保护林业资源的首要任务,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森林防火现下也产出了众多品质优良的科普视频,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森林防火科普知识的普及,但现阶段仍不够成熟,更需要从内容形式上做出改变、去实践以及探讨,以期为科普设计者提供有益的借鉴,共同促进科普工作不断发展,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

注 释

①图1来源:【森林防火小知识②丨引起林火发生的火源有哪几大类?–哔哩哔哩】https://b23.tv/BbVZGpo

②图2来源:8.79复制打开抖音,看看【应急管理部的作品】【森林防火知识】森林火灾是突发性强,破坏性大,处置……https://v.douyin.com/i2KNvfgT/h@o.dn reb:/06/23

③图3来源:https://baike.baidu.com/item/%E8%99%8E%E5%A8%81%E5%A8%81/56441301?fr=ge_ala

参考文献

[1] 刘新芳. 当代中国科普史研究[D]: [博士学位论文]. 合肥: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0.
[2] 张驰. 科教节目的创作手法研究[J]. 影视制作, 2012, 18(8): 91-94.
[3] CNNIC: 第5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
https://www.cnnic.cn/n4/2024/0322/c88-10964.html, 2024-05-22.
[4] CNNIC发布《2011年中国科普市场现状及网民科普使用行为研究报告》[EB/OL].
https://www.cnnic.cn/n4/2022/0401/c146-4460.html, 2024-05-22.
[5] 罗子欣. 新媒体时代对科普传播的新思考[J]. 编辑之友, 2012(10): 77-79.
[6] 孙佳玥. 科普类短视频内容生产困境及对策研究[J]. 声屏世界, 2023(4): 101-104.
[7] 房鸣骏. 新形势下增强森林防火工作的有效措施分析[J]. 决策探索(中), 2020(1): 70-71.
[8] 李露娟. 自媒体平台的科普动画短视频设计与创作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北京: 北京邮电大学,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