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前教育中的路径研究
Research on the Path of Integrating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into Preschool Education
DOI: 10.12677/ae.2024.146989, PDF, HTML, XML, 下载: 15  浏览: 32 
作者: 刘 文:湖南三一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国际经贸学院,湖南 长沙
关键词: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学前教育路径研究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Preschool Education Path Research
摘要: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几千年文化的智慧结晶,是时代性、民族性、历史性的集中体现,是形成正确世界观、价值观、荣辱观的基础。当前我国学前教育受学校、教师、家庭和社会等多方面影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较为欠缺。本文试图通过以学校为主场,教师为引线,家庭为辅助,社会为监管的模式,四力合一,形成闭环,有效助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前教育中。
Abstract: China’s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is the crystallization of the wisdom of thousands of years of Chinese culture. It is a concentrated expression of the nature of the times, the nature of the nation, and the nature of history. It is the basis for the formation of a correct world outlook, values, and concepts of honor and disgrace. At present, our country’s preschool education is affected by many aspects such as school, teacher, family and society, and China’s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al education is relatively lacking. 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integrate the four forces into one to form a closed loop, with the school as the main field, the teacher as the leading line, the family as the auxiliary, and the society as the supervision, to effectively integrate China’s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into preschool education.
文章引用:刘文.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前教育中的路径研究[J]. 教育进展, 2024, 14(6): 677-681. https://doi.org/10.12677/ae.2024.146989

1. 引言

当今时代,利己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盛行,无私奉献、淡泊名利、艰苦奋斗等蕴涵人生哲学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影响力正不断削弱。2014年教育部关于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强对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弘扬者,推动文化传承创新”[1]。从年龄角度而言,根据皮亚杰(Jean Piaget)认知发展论,2岁到7岁的儿童处于前运算阶段,开始脱离现实世界束缚,运用符号对客观事物进行象征化,出现象征性思维,由感知动作思维向运算思维转化,表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是道德形成的主要阶段,为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学前教育奠定了基础。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从小培养,从小事感悟,从儿童的教育着手。

2. 当前学前教育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缺失的主要原因

通过对相关文献考察,结合实际,影响当前我国学前教育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缺失原因大体可归类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层面:学校层面上,学校管理偏重儿童生活保障工作,弱化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同时教师自身精力有限,难以平衡“护人”与“育人”工作;家庭层面上,家长受传统思想影响,“让孩子赢在起跑线”的智育观已根深蒂固;社会层面上,地方教育部门并未将其作为监督重点,监管力度欠佳。

2.1. 学校管理偏重儿童生活保障工作,弱化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

当前学前教育主要体现在保育工作上,一方面要为儿童校园生活做好生活保障,另一方面又要立德树人。学前教育的儿童本身生活自立能力较弱,尤其是刚入幼儿园的儿童,面对陌生环境,难以适应,多半哭闹不断,情绪上会有较大波动,且持续时间长,这使得学校不得不花大量精力维稳儿童情绪[2]。随之儿童年龄增长,对校园环境的不断熟悉,好玩打闹的天性不断释放,学校管理难度随之提升,加上现代网络上不断有虐童事件曝光,学校担心出现类似事件,从而制度上更加注重生活保障工作,保障儿童在校期间不出现各类安全事故,而忽略立德树人的根本。

2.2. 教师自身精力有限,难以平衡“护人”与“育人”工作

教师是学前教学实施的主导者,是照顾儿童生活起居和传授儿童知识智慧的主力军,承担着“护人”和“育人”的双重身份[3]。目前大多数幼儿园每班配备3名左右教师,一个班大概40多名儿童,一名教师需要照顾大概10多位儿童的饮食、睡眠、如厕等日常生活,难度较大,再有个别儿童存在不良饮食和睡眠习惯,或因害怕等原因不敢上厕所,而出现尿裤子等突发情况,可能教师从儿童入园到离园整个阶段,都得马不停蹄做好后勤工作,无暇顾及儿童品德塑造,尤其是农村幼儿园,师资力量有限,可能一个班只能配备1名教师,教师更难以做到“护人”与“育人”的平衡,导致学前教育的教师职业倦怠感高,职业成就感底,离职率较高,不利于学前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2.3. 家长“让孩子赢在起跑线”的智育观愈演愈烈

尽管我国明令禁止幼儿园“小学化”,但长期以来秉持传统思想的家长,加之当前社会各行各业唯学历观较重,家长越来越想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被社会淘汰,在家庭教育中注重数学等智育方面的培养,通过自身或网络视频等方式,拔苗助长,让孩子提前掌握部分小学知识,甚至有家长不惜花巨资报一对一的外教课,让孩子学习外语[4],相反对于孩子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塑造不太重视,也不顾及传续无私奉献、淡泊名利、艰苦奋斗等蕴涵人生哲学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从而较大程度上从小塑造了孩子利己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各类不良品行。

2.4. 地方教育部门监管力度不够

尽管教育部有颁布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文件,但地方教育部门,尤其是农村地方教育部门,未能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管制度,大多关注于学前教育开展的传统文化节活动[5],单方面认为如果在学前教育中开展了传统文化的相关活动,例如端午节包粽子,就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将开展类似活动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画等号,注重优秀传统文化外在表现,较少关注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价值,即儿童思想内化的外在行为表现。

3.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前教育的路径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主要包括传统思想、传统手艺、传统文艺、传统节日,结合上述学前教育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缺失原因,构建以学校为主导,从课堂内外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形成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主导的校园文化场,塑造儿童的传统文化根基;以教师为引线,激发儿童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播撒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肥料;以家庭为辅助,帮助儿童进一步内化优秀传统文化,形成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养分;以地方教育部门为主的社会为监督,实时监管学前教育优秀传统文化目标的达成情况,形成其护栏,有效闭环(见图1)。

Figure 1. Path diagram of integrating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into preschool education

1.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前教育路径图

3.1. 以学校为主导,形成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基

课堂内主要以传统思想和传统手艺为主导。在传统思想方面,结合儿童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试图将中国传统思想充分融入教学任务当中,以人物为代表划分,分为以孔子为代表的仁爱篇、以老子为代表的万物篇、以墨子为代表的节约篇,将其细分后融入课程设置当中,规定每天一节课循序渐进地学习优秀传统人物思想的名言警句。教师要尊重儿童的个体差异,在日常工作中融入自身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观念,渗透德育教育。例如在学习孔子家庭仁爱思想时,首先带领儿童传颂“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再播放贞观二年唐太宗为战死沙场的士兵亲自祭祀哭灵故事,在教师举例总结下帮助儿童深刻理解名言警句内涵,再由教师带领下儿童尝试背诵后,教师播放一些仁爱和不仁爱的儿童漫画图片,让儿童选择对错,帮助儿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在传统手艺方面,每学期幼儿园开设剪纸、年画、制灯笼等传统手艺课,帮助儿童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手艺,例如在剪纸课时,首先教师播放相关视频,引发儿童对剪纸文化的兴趣,然后教师当场展示剪纸,并讲解相关步骤,提高儿童制作信心,再由教师带领儿童一步步剪纸,最后儿童展示剪纸成果。课堂外主要以传统文艺和传统节日为主导。在传统文艺方面,试图与当地政府部门联合,充分调用当地有影响力的非遗人员,定期邀请当地非遗传承人来幼儿园给儿童带来戏曲、皮影、二胡等传统文艺表演,让儿童从感官上对优秀传统文化形成感知,提高对传统手艺的兴趣,促进传统非遗手艺的传承与发展[6]。在传统节日方面,试图举行相应的文化比赛活动,例如中秋节做月饼,首先活动当天,整个幼儿园需要营造中秋节氛围,场外布置需结合中秋节传统进行整体规划,再以班级为单位分区域进行月饼制作,制作后统一由学校进行烘烤,最后放置各班,由各个儿童选择最佳作品,以此帮助儿童形成传统节日观,感受传统节日背后的意义。通过课堂内与课堂外相结合,使传统思想、传统手艺、传统文艺、传统节日为代表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充分融入学校教育当中,使学校形成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主导的校园文化场,塑造儿童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根基,潜移默化地培育儿童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推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奠定了基础。

3.2. 以教师为引线,播撒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肥料

处于学前教育阶段的儿童,开始依靠运算思维和抽象思维来诠释身边事物,有较强的学习和模仿心理,极易受到教师影响,因此教师的一举一动都可能会成为儿童的“风向标”。校园中,教师应该时刻以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动力,将其融入儿童校园生活和学习中,身体力行地感染儿童,引领儿童理解和热爱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其提高有效肥料。在校园生活方面,在教室内设置各类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意故事画或传统文化人物代表模型,在儿童出现不良日常行为规范,可迅速借助创意故事画或传统文化人物代表模型生动塑造儿童良好的行为规范,激发儿童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7]。在学习中,教师可以本班儿童在学校中的优秀表现为引导,如小胡同学吃饭时采用光盘行动等,引发儿童对其所思,然后播放相关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视频,以视听说等多角度诠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潜移默化地感染儿童,使其愿意主动吸收和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3.3. 以家庭为辅助,形成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养分

家庭作为儿童学习的第二主要场所,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儿童的价值观,在儿童身心成长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儿童接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又一重要基地。家长自身要摒弃幼儿“小学化”的思想,不要拔苗助长,凡事要以德育为主。每日可根据学校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再引导儿童在家庭内进行展示[8],同时在日常生活当中,对不良行为要即刻制止,切勿纵容,运用学校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给儿童讲解道理,树立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每逢学校进行传统节日和传统手艺前期,家长可首先给儿童讲解相关知识,并身体力行地展示相关手艺,帮助儿童初步形成相关认知,为学校传统文化教育发挥辅助作用。同时可配备一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书籍和电子产品[9],并可陪同儿童一起阅读,同时对儿童在学校内完成的各类传统手工艺品给予一定的鼓励,培养儿童自信心,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塑造提供养分。

3.4. 以地方教育部门为主的社会为监督,形成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护栏

地方教育部门作为学前教育主要监管方,一方面可以根据相关政策,指定有关监督细则,将幼儿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课堂内外融入情况作为评价地方幼儿园学前教育水平的一个系数,同时在监督中,将注重考虑儿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内化情况,通过不同有效手段检测内化水平,作为幼儿园等级评定的一个考量标准,以此帮助各类幼儿园形成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导向的学前教育[10],同时另一方面,地方教育部门整合有关资源,为各级幼儿园提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培训,帮助教师充分认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根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素养,再且定期组织地方内各幼儿园对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宣传案例进行评选,对优秀案例在地方上进行推广,偏于其他幼儿园进行学习借鉴,同时可适当通过媒体进行宣传,扩大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学前教育阶段的影响力,为其茁壮成长提供护栏。

4. 结语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蕴涵着积极向上的人生哲理,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要根基。作为拥有独立思维能力的儿童,是有能力在学前教育阶段领会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可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夯实基础。在考量学校、教师、家庭、社会等层面造成学前教育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缺失后,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整合为传统思想、传统手艺、传统文艺、传统节日,在学校、教师、家庭、社会四方面进行融合,构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基、肥料、养分和护栏,形成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塑造的闭环,有效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前教育当中,帮助儿童形成良好的品德人格,注重学校以德育人的根本,推动文化传承创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幼儿园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博伦. 立德树人教育思想指导下的幼儿德育思考[J]. 基础教育论坛, 2021(19): 77-80.
[2] 李萍. 新时期幼儿园科学实施德育的途径探讨[J]. 基础教育论坛, 2023(11): 93-94.
[3] 李彦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幼儿道德教育变革研究[D]: [博士学位论文]. 重庆: 西南大学, 2012: 129-132.
[4] 彭凤. “立德树人”教育思想指导下的幼儿园德育[J]. 学前教育研究, 2020(7): 89-92.
[5] 潘婷. 传统文化在幼儿学前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J]. 中国会议, 2020(2): 265-266.
[6] 沈光银, 尹弘飚. 从“离身”到“具身”: 道德教育的应然转向[J]. 全球教育展望, 2022(4): 25-38.
[7] 伍春虹. 以劳育德: 幼儿园德育的新要求与新方法[J]. 学前教育研究, 2023(8): 87-90.
[8] 杨洁. 育人为本, 德育为先——幼儿园德育策略探究[J]. 亚太教育, 2022(23): 57-59.
[9] 杨子怡, 陈玉莹. 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融入学前教育教学设计的分析与研究[J]. 山西青年, 2019(16): 294.
[10] 周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对策与建议[J]. 求学, 2020(40): 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