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深度学习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模式研究
Research on Teaching Model in College English Listening Targeting Deep Learning
DOI: 10.12677/ae.2024.146987, PDF, HTML, XML, 下载: 9  浏览: 31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顾 芳: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大学外语部,浙江 绍兴
关键词: 深度学习深度学习路线听力教学模式实证研究Deep Learning Deeper Learning Cycle Teaching Model in College English Listening Empirical Research
摘要: 本研究以深度学习理论为指导,基于深度学习路线,构建指向深度学习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模式,重构教学内容,融入思政元素,设定基于产出的教学目标,设计以知识的迁移和应用为目标的教学活动,实施多元评价,以促成学生的深度学习。研究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并结合问卷和访谈调查,重点围绕两个问题展开:(1) 指向深度学习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模式是否能够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成绩? (2) 学生对英语听力水平提升的自我感知度是否有所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基于该理论建构的听力教学模式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听力成效;学生听力水平提高的自我感知度有所提升。本文所建构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模式为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提供了一种创新性的方法和思路,可为同类学科的研究和教学提供实践参考。
Abstract: Guided by the theory of deep learning and based on Deeper Learning Cycle, the research constructs college English listening teaching model targeting deep learning by reconstructing teaching content, integra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setting output-based teaching objectives, designing teaching activities aimed at knowledge transfer and application, and implementing diverse evaluations to stimulate students’ deep learning. A combined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pproach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whether this teaching model could improve students’ listening ability and how students perceived their own improvement in English listening proficiency. The research findings indicate that the teaching model plays an effective role in improving students’ listening scores. And the further survey and interview reveal a noticeable increase in students’ self-perceived improvement in English listening proficiency under this teaching model. Based on the construc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eaching model in college English listening targeting deep learning, the paper provides innovative methods and insights for college English listening teaching, aiming to offer valuable references for research and teaching practices in similar disciplines.
文章引用:顾芳. 指向深度学习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模式研究[J]. 教育进展, 2024, 14(6): 659-667. https://doi.org/10.12677/ae.2024.146987

1. 引言

美国学者Marton.F.和Saljo R.在1976年提出了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的概念,是教育学领域首次对深度学习所做的明确阐述[1],区分了浅层学习和深层学习,阐释了深层学习的主题和内涵。随后深度学习理论得到不断发展[2]-[4]。Huberman (2014)强调深度学习是学习者对知识的深度理解,以及应用这种理解能力解决真实的问题[5]。Hinton (2006)提出了计算机深度学习模型,引领了教育技术学领域的深度学习研究[6]。Egan (2010)组建“深度学习”项目(Learning in depth,简称LID),将深度学习聚焦于课堂教学。该项目对深度学习的基本原则与方法进行了探讨,并倡导了新的学习观和知识观,为教学活动与学习过程提供了全新的解释[7]。国内学者对深度学习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黎加厚(2005)首先指出深度学习需将先期知识迁移到真实情境,以解决真实情境问题[8]。更多研究者逐渐将深度学习应用于课堂教学[9] [10]。在此基础上涌现出一批深度学习教学模式的构建者,关注新旧知识的双向建构,强调知识的运用能力[11]-[14]。深度学习研究从单一的学习技术研究,逐渐聚焦教学过程,注重深度学习与深度教学之间的关联性和一致性,呈现出两者相结合的新趋势[15],为教育领域提供了一个新的、不同的视角和方法。

而近年来,国内关于听力教学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听力教学的学理和内在逻辑,包括教师的听力性质认知研究、听力认知策略使用、听力理解障碍分析,以及互联网听力资源和多模态听力材料的开发与利用等[16]-[22]。诸如基于CBI主题、多模态翻转等的听力教学模式构建零星出现[23] [24],但实践性案例研究相对较少;也鲜有将深度学习理论运用于听力教学模式构建的。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听力教学领域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有必要探索将深度学习理论应用于听力教学模式构建的可能性和有效性。

听力是语言学习的一项重要技能,也是有效交流的基础[25]。多年来,听力教学一直以“听懂”、“理解”等较低的认知层次为目标,被Field (2008)称为理解法[26]。在该教学法指导下,听力课的主要模式是让学生聆听材料,然后用练习来检验理解是否正确,在资讯尚不发达的年代有其合理性[27]。然而,随着网络和移动端口的普及,听力资源极度丰富,如何有效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实现教学模式的变化,使学生从理解层次的掌握发展为运用、产出层次的创造性应用[28],是当前听力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综上所述,本文旨在以深度学习理论为指导,借助课程平台,打造一种融合线上线下的混合式大学英语听力深度教学模式。该模式设定基于产出的应用型教学目标,旨在提升学生的语言产出能力。同时,通过重构教学内容,融入思政元素,设计促进知识迁移和应用的教学活动,实施多元评价,以促成学生的深度学习,为构建更智能、个性化的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提供更为全面的支持,使听力教学更好地适应数字化时代教学的需求。

2. 问题陈述

听力教学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传统的听力课堂,教学形式单一、学生对听力课的重视程度不高、缺乏真实情境的听力材料、听力课堂个性化指导欠缺,导致教学效果不佳[29]。本文基于深度学习理论的指导,构建指向深度学习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模式,重构教学内容,融入思政元素,实施多元评价,本文将围绕两个问题展开:

(1) 开展指向深度学习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模式能否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成绩?

(2) 学生对英语听力水平提高的自我感知是否有所变化?

3. 研究过程

本项研究以笔者所在学校2020级朝鲜语专业的2个班级为研究对象。根据研究者的任教班级,随机确定朝鲜语2004班作为教学实验组,朝鲜语2003班作为对照组,这两个班学生人数相近,男女生比例接近。实验组在英语听力课上实施指向深度学习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模式,对照组按照课程大纲、教学计划实施常规听力教学。在研究该听力教学模式有效性时,选取了两个班入学后的第一次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听力成绩和之后三次六级考试的听力成绩,作为前测、后测对比分析研究,原因如下:① 连续性评估:选择大学英语四级、六级考试作为评估指标,可以提供一个连续性的评估框架,更好地跟踪学生在听力能力上的较长期发展。② 标准化测试: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是国内较为权威和广泛认可的英语水平测试之一,具有一定的标准化程度,增强研究的客观性和可比性,使研究结果更具有说服力。

3.1. 深度学习路线

深度学习路线DELC (Deeper Learning Cycle)由美国学者Eric Jensen与LeAnn Nickelsen在《深度学习的7种有力策略》一书中提出[30],旨在促进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深度学习过程的获得。DELC包括六个关键环节:设定课程教学目标、预测评估、创造具有认知冲突的学习环境、激活先前知识、提出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深度加工、以及强调自主性、真实性、过程性和反馈性的学习评价。这些环节相互依存,形成了完整的深度学习过程。

首先,设定课程教学目标是为了确立教学的方向和目标,强调学生通过课程学习来发展高阶思维能力;其次,预测评估意味着在教学开始前,教师需要对学生的现有知识和能力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来设计教学方案和策略;第三,创造具有认知冲突的学习环境,教师需要在教学中注重引入挑战性的问题和任务,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促进他们的深度学习;第四,激活先前知识,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将新知识与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联系,帮助他们建立起知识体系,并提高新知识的吸收和理解能力;第五,提出探究性问题并引导学生深度加工,教师需要设计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通过深度思考和探究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最后,强调自主性、真实性、过程性和反馈性的学习评价是指教师需要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控和评价,为他们提供及时有效的反馈,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自主性[31]

综上所述,DELC为教师提供了一个系统的教学指南,帮助其设计和实施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发生的教学。通过合理应用DELC,教师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提高教学效果。

3.2. 基于DELC的听力教学模式构建

本研究以深度学习理论为指导,基于深度学习路线,践行以学生为中心,提出聚焦产出的英语听力教学设计,构建指向深度学习的听力教学模式。该模式充分融合深度学习路线DELC的核心理念,并在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学环节中贯穿预测评估、思政元素融入、先期知识激活、新知识获取、深度加工和输出任务等关键步骤,以三个阶段(教学准备阶段、教学实施阶段和教学评价阶段)、九个环节(即课前学情分析、建立知识关联、预评估、驱动认知、表层认知、深层认知、价值塑造、讲述中国故事、撰写反思日志)组织教学(如图1所示)。树立问题意识,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知识迁移、应用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知识、技能的同时,重视文化背景知识的补充和思政元素的融入,增强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Figure 1. Teaching model in college English listening targeting deep learning

1. 指向深度学习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模式

教学实施由教学准备、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三个阶段组成。1) 教学准备阶段完成教学分析、教学设计和教学开发,从教学内容入手,充分挖掘听力材料中的思政元素,重构教学内容。教师通过数字化教学平台发布课程任务,并根据学生完成的反馈设计线下课堂的教学活动。2) 教学实施阶段聚焦学生听力技能的建构,精准设计教学活动,通过课前问题精准解决学生的知识痛点,引导学生对听力知识进行迁移运用,同时通过思政元素的渗入,对学生进行价值塑造。3) 教学评价阶段完成教学评价,教师通过平台提供的数据对学生成绩进行分析,了解学生在英语听力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作出相应的调整。

通过以上环节的有机组合和紧密衔接,该教学模式在提高学生听力技能和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同时,有效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和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这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学业发展,也对其未来社会实践能力的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撑。

3.3. 指向深度学习的听力教学内容重构

提供具有挑战性的教学内容是促使深度学习发生的条件之一[32]。本研究构建指向深度学习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模式,在保证学生掌握英语语言知识和听、说语言技能等知识外,对听力内容深入挖掘,具体包括:选择教学内容、选择教学传递方式、安排教学模块。

1) 选择教学内容。根据教学分析和教学设计得出对应于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价值目标的教学内容,确保这些内容能够将知识和素养有机融合。2) 选择教学传递方式。这一步主要决定媒体和其他资源,如本课程选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并使用移动终端辅助听力提升。3) 安排教学模块。比如在听力教学中设计四大板块:跨文化交际、多学科交叉、应用创新和思政育人。① 跨文化交际,主要为“背景知识”模块,介绍国外文化,融合中国文化,且对比差异,鼓励学生用英语讲中国故事,提升传播中华文明的能力;② 多学科交叉,主要为“知识拓展”模块,介绍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文学、社会学、历史学、哲学”等领域的成果,扩大知识面,提升课堂学术氛围;③ 应用创新,即“迁移应用”模块,多为听说技能的讲解。引导学生运用所学,迁移应用于实际情境,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④ 思政育人。思政元素无形融入教学,润物无声。学生增加文化自信、感悟家国情怀、认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经过两年的研究,开发了系列教学资源,如:系列教学授课视频、教学设计和教学案例、听/表中国观点训练素材库、精听泛听训练素材库等。

3.4. 指向深度学习的多元评价创建

创建指向深度学习的多元评价体系是教育评价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它需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表现、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多方面因素,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更好地反映学生的深度学习情况[33]

首先,评价手段应该多样化。除了传统的听力测试评价外,还可以采用访谈评价、问卷评价、学习日志评价等特色化手段。通过访谈评价,可以深入了解学生对听力材料的理解和反思;问卷评价可以收集学生对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看法;学习日志评价则帮助学生记录学习过程中的思考和感悟[10]。其次,评价标准应该多元化。可以采用等级制的评价方式,以更全面、客观的视角评价学生的听力学习表现。同时,考虑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态度、团队合作等方面的能力评价。最后,评价主体多元化。除教师评价,还可引入学生自评和同学互评。教师评价,及时了解学习情况,为后续教学提供针对性的反馈;学生自评,促进学生的学习反思和自我完善;同学互评则让学生获得更为客观公正的评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合作精神。

因此,该教学模式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多元评价体系”,由线上评价(40%,包括视频学习、精听泛听、音频作业、讨论、测试和笔记)和线下评价(60%,主题报告、思维导图和期末测试)构成。针对不同内容,评价采用多元化方式,包括在线评价、教师评价和同伴评价等。

4. 研究结果与讨论

4.1. 指向深度学习的听力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听力成绩

本研究以两组学生入学之后的第一次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听力成绩为前测成绩,之后三次的大学英语六级考试听力成绩为后测成绩加以分析,观测该教学模式的持续效果。

根据表1,对照组和实验组入学后的第一次大学英语四级听力平均成绩分别为157.54和158.38,两者相差0.84,此差距微小,可以忽略。教学实践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三次听力后测平均成绩分别为132.47和119、148.13和124.71、135.07和127.29,实验组的后测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后测成绩,三次后测平均成绩分别高出13.47分、23.42分、和7.78分。截至到2024年2月的数据,对照组的大学英语六级通过率为37.04%,而实验组的六级通过率达70.83%。实验组的六级通过率远远高出常规教学模式的对照组。因此,实验数据反映出:此教学模式下的实验班,对比常规教学班,听力成绩有明显的优势,同时该听力教学模式也有助于学生整体英语水平的提升,说明指向深度学习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模式的有效性。

Table 1. Comparison of pre-test and post-test scores between control and experimental groups (data sourced from CET 4/6 scores released by the Academic Affairs Office)

1.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前测后测对比(数据来源于教务处发布的等级考成绩)

实验班(N = 29)、对照班(N = 28)

应试
人数

总分

听力

总分差

(实验班–对照班)

听力差

(实验班–对照班)

前测

第1次四级总分/听力(平均分) (2020.12)

对照组

28

450.71

157.54

6.15

0.84

实验组

29

456.86

158.38

后测1

第1次六级总分/听力(平均分) (2021.6)

对照组

20

355.05

119

44.32

13.47

实验组

19

399.37

132.47

后测2

第2次六级总分/听力(平均分) (2021.12)

对照组

21

355.81

124.71

60.32

23.42

实验组

16

416.13

148.13

后测3

第3次六级总分/听力(平均分) (2022.6)

对照组

14

372.07

127.29

47.73

7.78

实验组

15

417.8

135.07

4.2. 学生听力水平提升的自我感知

(1) 问卷调查:实验组参加指向深度学习的大学英语听力的教学和实践,对照组按照常规大学英语课程的课程大纲、教学计划进行教学。问卷旨在比较两组学生在不同教学模式下对自身听力能力提高的感知程度,测量题目共5个,按照Likert式编制,答案共分为5个等级(1至5,分别表示不同程度的同意度,从完全不同意、基本不同意、无意见、基本同意和完全同意,数字越大,代表认同度越高)。问卷于2022年6月底在课程结束后向实验组和对照组的57名受试进行发放,发出问卷57份,回收问卷57份,有效57份,有效率100%。

Table 2. Feedback from self-perceived improvement in listening proficiency questionnaire (experimental group n = 29, control group n = 28)

2. 对听力水平提高的自我感知度问卷调查反馈(实验组n = 29,对照组n = 28)

问题

实验组评价

对照组评价

1. 你重视英语听力的学习。

4.724

4.714

2. 通过英语听力课程的学习和实践,你的听力成绩提高了。

3.897

3.000

3. 通过英语听力课程的学习和实践,你的听力目标达成感更明确了。

4.000

2.821

4. 通过英语听力课程的学习和实践,你的听力技巧运用更熟练了。

3.759

2.893

5. 通过英语听力课程的学习和实践,你的听力学习行为控制更好了。

4.034

2.500

表2可知,两组学生对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重要性认同感都很高。关于是否有效促进听力成绩的提高,实验组的认同感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均值达3.897,而对照组为3.000。就听力目标达成感而言,实验组的认同感均值为4.000,而对照组仅为2.821,说明指向深度学习的听力教学模式中,设定输出的教学目标的,使得学生对学习目标的把握更为清晰。就对听力技巧的熟练程度的看法而言,实验组认同感的均值为3.759,对照组为2.893,表明实验组的大部分学生认为该教学模式对提高他们的听力技巧起到了更积极的作用。关于对听力学习行为控制能力是否提高的问题,实验组的均值是4.034,对照组均值为2.500,说明该听力教学模式能帮助学生改善他们的听力学习行为控制,从学习时间的有效管理、学习计划的制定,到平台学习资源的使用等,这些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自我控制能力。根据问卷反馈,实验组的听力能力提升自我感知高于对照组。

(2) 访谈调查:作为对问卷调查的补充,笔者在实验组用等距抽样的方式随机选择8位同学开展了半结构化访谈,访谈内容围绕学生在指向深度学习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模式下学习体验展开。

通过对学生的深入访谈了解到,学生对指向深度学习的英语听力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持肯定态度。首先,在教学内容上,学生认为,在英语听力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丰富了课程的内容。所补充的内容具有时效性,弥补了教材内容落伍的不足,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包含思政元素的内容与英语听力材料相融合,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中西不同的文化,在英语听力教学的过程中弘扬中华文化,利于加强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激发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能实现掌握语言知识、提升听说技能,树立正确价值观三者的有效统一。其次,指向深度学习的听力教学模式的实施,改变了传统听力课重视输入的教学模式,基于单元项目进行产出,以问题为导向,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对于指向深度学习的英语听力教学模式的体验是满意的,期末学评教对执教教师的教学评价均为优秀。

访谈语录(例1):

问:指向深度学习的英语听力课采用“课前–课中–课后”模式,重视产出,指导学生在听练的基础上运用所学,进而输入,你如何评价这种教学模式?

答:这种上课模式比传统的听力训练要有趣得多。以往的听力课就是听,听不懂就是一遍又一边地硬听,听懂听力材料的意思、做对练习就大功告成。现在的听力课,听懂只是其中的一个必要环节,每个单元都有一个任务,有的是以个人的形式,有的是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这个任务的过程,也是继续学习和探索的过程。有些小组任务还很有乐趣,比如环保主题单元,要求做一个废品再利用的手工,以及讲解制作理念和过程。在做的过程中,成员之间的思想碰撞,擦出火花、成员间平时不为他人知的才艺都值得期待。(朝鲜语2004班 张盼)

访谈语录(例2):

问:你如何评价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听力课程模式?

答:优慕课平台上的课程资源非常丰富,好好地利用平台的话,基本能满足听练的需求。听力材料结合时事,结合当下发生的热点事件,能培养我们的时政敏锐度和关心国家的情怀。在解决听力的问题之后,老师又会运用平台沙龙模块,针对听力材料的热点问题与我们展开讨论,进行价值观层面的交流,如有一个单元结合了疫情相关的听力材料,让我们发表对该事件的看法,有些同学认为看到了中华民族不屈的精神,有些同学看到的是齐心协力的集体精神,有些同学看到的是舍小家、为大家的大义,老师从教育的角度点出了国家创新停课不停学的教育理念,不同的头脑,有不同的火花,碰撞中加强了我们的民族自信心。

5. 结语

深度学习是新时期教育的要求,为外语课程的教学提供了教学理论指导。本研究聚焦深度学习理念与具体教学步骤的融合,基于深度学习路线模型,构建三个阶段和九个环节的指向深度学习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模式,并加以教学实践,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等进行反思和评价,根据实际情况和反馈意见,对原教学方法框架的内容进行适当修正、调整,以期不断完善优化。

研究发现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未来的研究还可以探索更多关于如何有效融合课程思政和深度学习理念的方法,以进一步提高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此外,还可以考虑在教学实践中结合学生的反馈意见,持续改进和调整教学模式,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学习需求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总的来说,本研究为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希望能够在未来的教育实践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基金项目

本文系2021年浙江省线上线下一流本科课程“英语听力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研究基地2023年度委托课题”(2023WGYYWH01)阶段性研究成果;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2022年度校级虚拟教研室“大学英语课程群虚拟教研室”建设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Marton, F. and Saljo, R. (19756) On Qualitative Difference in Learning: Outcome and Process. 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46, 4-11. https: //doi.org/10.1111/j.2044-8279.1976.tb02980.x
[2] Ramsden, P. (1988) Context and Strategy: Situational Influences on Learning. In: Schmeck, R.R., Ed., Learning Strategies and Learning Styles, Springer, 159-184. https: //doi.org/10.1007/978-1-4899-2118-5_7
[3] Evans, B. and Sunderland, U. (1997) Getting inside Knowledge: The Application of Entwistle’s Model of Surface/Deep Processing in Producing Open Learning Materials. Educational Psychology, 17, 127-139. https: //doi.org/10.1080/0144341970170109
[4] Biggs, J.B. and Collins, K.F. (2009) Evaluation the Quality of Learning: The SOLO Taxonomy. Academic Press.
[5] Huberman, M., Bitter, C., Anthony, J. and O’Day, J. (2014) The Shape of Deeper Learning: Strategies, Structures, and Cultures in Deeper Learning Network High Schools. American Institutes for Research.
[6] Hinton, G.E. and Salakhutdinov, R.R. (2006) Reducing the Dimensionality of Data with Neural Networks. Science, 313, 504-507. https: //doi.org/10.1126/science.1127647
[7] Egan, K. (2010) Learning in Depth: A Simple Innovation That Can Transform Schooling. The Althouse Press. https: //doi.org/10.7208/chicago/9780226190457.001.0001
[8] 何玲, 黎加厚. 促进学生深度学习[J]. 计算机教与学, 2005(5): 29-30.
[9] 郭华. 深度学习及其意义[J]. 课程∙教材∙教法, 2016(11): 25-32.
[10] 崔允漷. 指向深度学习的学历案[J]. 人民教育, 2017(20): 43-48.
[11] 闫开伦, 王宏俐, 李名城. 高校学生外语在线学习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外语界, 2021(5): 23-32.
[12] 罗慧芳, 王洪林, 陈倩. “学用问创”式深度外语学习模式构建研究[J].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21(3): 59-62.
[13] 刘建军. 深度教学理念下的外语课程思政教学探索[J]. 教育学术月刊, 2022(11): 99-105.
[14] 陈延潼. 深度学习视域下SPOC外语教学模式应用研究[J]. 外语界, 2023(4): 91-96.
[15] 郭元祥. 论深度学习: 源起、基础与理念[J]. 教育研究与实验, 2017(3): 1-11.
[16] 高行珍, Lawrence Jun Zhang, 秦利民. 探寻听力教学的内涵: 高校英语教师听力性质认知探究[J]. 外语界, 2023(5): 64-72.
[17] 申云化, 张军. 基于回归分析的非英语专业研究生元认知与外语听力关系研究[J]. 外语研究, 2016(3): 45-52, 63.
[18] 王晓静. 基于认知策略理论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模式研究[J]. 外语教学, 2016, 37(2): 65-68.
[19] 徐璐. 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注意策略有效性探究[J]. 外语界, 2016(5): 89-96.
[20] 冯桂芳, 陈锦. 基于语言理解理论的英语听力理解障碍研究[J]. 外语界, 2022(4): 49-56.
[21] Kılıçkaya, F., Kic-Drgas, J. and Krawiec, M. (2022) Tertiary Language Lecturers’ Preferences and Views on the Use of Internet Resources for EFL Listening. Teaching English with Technology, 22, 27-50.
[22] 张丽明. 文本视听多模态材料在听力理解中的作用[J].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20, 28(4): 73-76.
[23] 廖根福, 邹晓萍. CBI理念下的6-T主题模式对大学生英语听力理解能力发展的影响研究[J]. 中国外语, 2016, 13(5): 66-74.
[24] 田苗, 王萌, 周子航. 多模态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大学生英语听力培养效果的实证研究[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9(11): 152-156.
[25] 邓巧玲. 中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听力元认知意识、听力焦虑和听力水平的相关性研究[J]. 外语教学, 2015, 36(5): 59-64.
[26] Field, J. (2008) Listening in the Language Classroo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7] 王艳. 以语言能力、思辨能力和跨文化能力为目标构建外语听力教学新模式[J]. 外语教学, 2018, 39(6): 69-73.
[28] Gao, L.X., Zhang, L.J. and Tesar, M. (2020) Teacher Cognition about Sources of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 (EFL) Listening Anxiety: A Qualitative Study. Linguistic and Philosophical Investigations, 19, 64-85. https: //doi.org/10.22381/LPI1920203
[29] 王艳艳, 王勇. 循环模式视角下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行动研究探析[J].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2013(1): 49-54.
[30] Eric Jensen, LeAnn Nickelsen. 深度学习的七种有力策略[M]. 温暖, 译.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11.
[31] 李祁, 杨玫. 基于DELC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深度学习实践与研究[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7(6): 78-80, 86.
[32] 郭元祥. 课堂教学改革的基础与方向——兼论深度教学[J]. 教育研究与实验, 2016, 35(2): 50-52.
[33] 张浩, 吴秀娟, 王静. 深度学习的目标与评价体系构建[J]. 中国电化教育, 2014(7): 5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