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产业兴旺助推乡村振兴的路径研究
Research on the Path of Boost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with Industrial Prosperity
摘要: 农业、农村、农民的“三农”问题是关乎我国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党中央始终将处理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乡村振兴是我国“三农”工作中心的历史性转移,是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重要战略。解决好“三农”问题的前提和重要基础是实现产业兴旺。产业兴旺凭借其自身独有的农业现代化、生产产业链化、经济组织科学化等优势,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现代化经营体系、优化农业经营组织;延长农业产业链、增值农民收益;同时拓展社会化服务业,创新农业农村发展新业态,以产业兴旺助推乡村振兴。
Abstract: The “agriculture, rural areas and farmers” issues are fundamental to the national economy and people’s livelihood in China. The Party Central Committee has always made dealing with “agriculture, rural areas and farmers” issues as the priority among priorities of the whole Party’s work. Rural revitalization is the historic shift of the work center of “agriculture, rural areas and farmers” and an important strategy to cope with the unseen great changes in a century.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agriculture, rural areas and farmers”, the premise and important foundation is to realize industrial prosperity. With its unique advantages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production industrial chain and scientific economic organization, it achieves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the primary, secondary and tertiary industries in rural areas. Construct modern management system, optimize agricultural management organization; Extend the agricultural industry chain and increase farmers’ income; At the same time, we will expand social services, innovate new forms of agricultural and rural development, and promote rural revitalization through industrial prosperity.
文章引用:严洁, 杨封瑶. 以产业兴旺助推乡村振兴的路径研究[J]. 农业科学, 2024, 14(6): 702-708. https://doi.org/10.12677/hjas.2024.146087

1. 引言

自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我国“三农”问题,并把“三农”问题视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1]。党的十九大指出,“三农”问题是事关我国长治久安、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2],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畅通城乡之间要素流动,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农乡融合发展[3]。2022年末,党中央在农村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我国“三农”工作仍然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点,全党人民不可松懈,务必要牢牢做实。产业兴旺为实现乡村整体振兴,建设美丽新农村,实现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3]

2. 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

2.1. 乡村振兴是“三农”工作中心的历史性转移

建设什么样的乡村?怎样建设乡村?这是我党必须面临和回答的重要问题。全面建设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四化同步发展的短板和弱项在农村,因此党中央始终将“三农”工作的重点放在农村,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让农村农业发展紧跟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步伐。我国“三农”工作发展进程中,打好脱贫攻坚战、实现全面脱贫是上一阶段工作重心。脱贫攻坚胜利后,工作重心从巩固脱贫攻坚转向巩固脱贫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望从“有没有”变成了“好不好”。新时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巩固拓展脱贫成果,防止返贫现象发生,守住粮食和农产品安全,牢牢将中国人的饭碗抓在自己手中[4]。始终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协同推进产业、文化、组织、生态、文化振兴,将促进脱贫群众、中低收入群体的增收作为“三农”工作的战略重点,实现“三农”工作历史性的转移。

2.2. 乡村振兴是应对百年变局的重要战略

当前我国正经历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应对此局势党中央提出了“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战略部署[5],农村在双循环发展战略中具有特殊的地位。三农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压舱石,粮稳才能民心稳,粮强才能国家强。新时代要重点关注农业和工业发展,提高农产品质量,发展农业高端供应链,保证乡村振兴成为国内大循环的重要引擎。二是提高农民消费需求和消费能力是当前双循环的重要内容。农村不仅是粮食油料的生产地,也是我国国内消费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截止到2021年底,中国居住在乡村人口总量约5.09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89万元,而同期全国居民人均收入为3.51万元。通过数据可清晰发现,农村居民收入与全民居民收入相差甚远。若想提升农民居民收入,可通过乡村振兴实现产业兴旺、农村富裕,使农村居民收入进一步提升至全国居民水平,极大促进国内大循环市场。

3.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内驱动力

乡村振兴战略要大力解决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三大问题,解决好这三大问题要从“业、人、地、村、治”五个方面入手。“业”即产业,没有“产”就没有“出”、农民就无法“富裕”、农村面貌就无法“美丽”。因此实现农民富裕,建设美丽乡村最基础、最核心的问题就是“业”,最主要的问题实现农业现代化、生产产业链化、经济组织科学化。

3.1. 选产择业、三产融合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产业兴旺是核心[6]。实施产业兴旺,首先要选“产”举“业”。在经济发展较好地区,选产时应选择产业基础较好、发展规模较大、有地方特色、有优势市场等显著特点的重点产业,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强。同时考虑各种自然资源配置,达到因地制宜协同发展。例如创办旅游特色小镇等;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地区,可选择农业、手工业作为当地发展产业。例如四川省罗江县慧觉镇,通过技术手段、借助当地自然环境等因素,将桔子改良为丑橘,改良农产品品种、提高产品质量、增加经济作物种植、提升农产品收益,实现全镇脱贫。在实现产业选择时还应实现三产融合,延长产业链,使农民尽可能在生产的各个阶段分享自身利益。过去农业以粮食油料的农业、林业、养殖业、副业的一产为主。现在主要发展二产产业,将过去一产产品加工融合为更好更精准的产物,例如从向日葵花盘中提取治疗痛风的有效成分,制成口含速溶颗粒或食品添加剂等;新时代将二产产业价值叠加形成三产产业,大力发展旅游、餐饮、文化娱乐等。三产融合发展形成新六产,从初级农产品加工成高级产品,通过物流手段出售,最终通过旅游、餐饮等渠道消费产品,延长农产品产业链,实现农民高收入。

3.2. 农业现代化

实现产业兴旺,农业现代化是重点。农业现代化包括经营规模化、产品优质化、生产社会化、全程数字化等四个方面。

首先,实现产业兴旺要实现经营规模化。经营规模化并非一家一户小农经济,是大规模经济生产。一家一户承包方式经济效益低,很难提升农民收入水平,这也成为绝大部分青壮年出走原因之一。经济学研究证明,只要适度规模经营才能产生效果。如何适度发展?怎样组织才能适度发展?这与各地地理环境、气候条件、人文生活生产条件都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经济学中边际效应能很好解释这一问题,在进行经营规模化时把握边际点,以点为界限划分经营规模,结合当地外界环境因素、准确落实国家相关政策做到动态调整,实现适度发展。

其次,实现产业兴旺要实现产品优质化。提高产品质量、提升生产效率是提高农业生产收益的关键。提高效益除通过技术创新增加产量外,将农业生产从低水平粗狂经营转向精细绿色、高品质高质量生产水平发展,通过加工手段提高农产品价值链地位,以此实现农业产品质量优质化。

再次,实现产业兴旺要实现生产社会化。现代化农业是开放性农业。农业由原本孤立、自给自足的经济转为分工细腻、协同合作的社会化生产,这是农业生产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一趋势主要通过农业专业化、农业经营过程专业化、区域农业专业化和农产品专业化实现。多种专业化的结合意味着农业生产的前期、中期和后期生产与外部因素密不可分,包括农业作用区外技术、设备、人才等相关要素。同时要具备明确分工,例如:前期种子、肥料、农业供应;中期翻地、播种、灌溉、管理、农耕;后期收储、物流、加工、贸易等服务都应有专业明确的分工合作。

最后,实现产业兴旺要实现全程数字化。全程数字化又称农业生产过程智能化,指现代科学技术与农村生产相结合,从而实现自动化、数字化、职能化、无人化的管理,是农业现代化的高级阶段。通过集成运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物联网技术、传感技术等技术手段,实现农业生产信息收集、农业生产经营决策、可视化远程诊断农业发展气候等。例如江西高安田园综合体大棚实现数字化,通过各种传感器检测农作物养分、水分,实现自动灌溉、精准施肥等无人化、智能化操作,最终实现农作物高质量生产。因此,全程数字化成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

3.3. 生产产业链化

农业全产业链是农业研发、生产、加工、储运、销售、品牌、服务等环节的主体紧密关联、有效衔接、耦合配套、协同发展的有机整体[7]。实现农业现代化,就要进行农业生产的全产业链化。近年来,我国农业全产业链发展迅速,但大部分落后农村地区依旧有短板和薄弱之处。要想实现农村现代化,就要以完善的利益链接机制为纽带,加快农业发展进程,严格推进产业链进程、强化产业链质量、优化产业链体系、壮大产业链范围。通过转变产业链生产和销售方式,贯通融合农业、文化和旅游业,拓展农村多种功能,拓宽产业增值增销售。另外,尽可能让农民参与其中,联系农民一同发展,带动农民享受全产业链带来的收益,使农民能从全产业链发展中打造一批具有强大创新能力、完整产业链、安全可控的整个农业产业链,加快实施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战略。设计农业全产业链,要根据地方选择农村聚集度高的地区,以典型带动全面,全方位实现农业现代化,以此满足人民多样性需求。例如,我国苍南县金山村一家闲置多年的茶厂,在县里扶持下联合成立集体股份有限公司。除盘活闲置资金外,将股份分给各村贫困户,使生产产业链规模不断扩大,最终实现了村、镇两级脱贫。

3.4. 经济组织科学化

农业现代化、农业链专业化通过科学化的经济组织实现。经济组织的科学化要根据生产品种、当地实际情况、农民意愿来决定。农村经济组织种类繁多,包括承包家庭、农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产业链的巨型合作社等多种形势。其中,承包家庭、互助组、专业大户以个体或小范围群体为主,无法形成规模化经营;农业公司、农业合作社等组织借助自身特色,采取“公司+基地”或“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形成科学化规模化经营组织,鼓励股份合作发展方式,使农民参与经营收益,提升农民收益保障。家庭农场作为最常见的农业经营组织,其介于单个农业户和农业企业之间,具有家庭经营、规模适度、一业为主、集约生产的特征。农业农村部官网发布《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3477号建议的答复》中提到,截止2020年,我国家庭农场名录系统填报数量超过390万,耕地面积4.7亿亩,占全国耕地面积10.7%,平均经营规模120.5亩,场均劳动力6~7人,平均每亩纯收益1000元。家庭农场凭借其生产规模化、专业化生产、易于使用农业机械、引进优良品种和使用先进技术的突出优势,成为带动农业增效、农民收入增收的重要力量。我国山东省在农业经济组织规划方面有许多经验总结。山东省有其独特的生产形式,农民通过入股经营模式加入土地合作社,对土地进行整合和规模化经营;将单个村落的土地合作社进行联合,形成各镇的合作社联社,各镇合作社联社与各县级单位进一步结合,采用“入股方式”成立农业服务中心。农业服务中心有收益时,对土地合作社经营的土、肥、耕种、收储、加售进行分红,促进农业发展。农民以“资本合作”与“劳动合作”的形式作为分享产业链收入的重要渠道,成为经济组织的成员和股东,更多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提高自身收入。合理化科学化的经济组织,在极大程度上助力农业生产,改变农村农业现状,提升农民经济收入,对实现现代化农业起重大作用。

4. 以产业兴旺助推乡村振兴的现实路径

4.1. 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8]。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做到以下三点。

首先,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和实施方案制定工作,加强科技政府支撑。通过相关政策约束和政府支持,对存在资金短缺的群体和其他人群,在不违背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出台各种财政补贴政策,给予相应的物质补贴;完善农村发展配套设施,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缺人才、缺经济、缺科技知识等问题,确保“三农”工作有序推进、有序开展。其次,建立引进高素质科技人才的相应优秀人才保障机制。产业兴旺需要先进的技术设备支撑,还需要高质量人才引领。打造专业农业产业队伍,对农民群众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同时通过机制保障激发爱农爱乡优秀人才反乡的热情和积极性,使其有更多决心留在乡村、更多放心工作在农村。最后,因地制宜,打造具有特色的多元化农业产业。各地区尤其独特的自然环境、气候、风俗民情等,因此在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时,应充分考察其区域地理优势、资源条件[9],因地制宜打造具有其独有特色的多元化农业产业,使得广大农户能够更好地参与到当地农业发展的经济建设中来。借助因地制宜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既能保证农民群体不过分依赖耕地,又能在面对残酷市场竞争、让农民在新产业新业态中扩大就业、稳定增收的同时,让更多务农的人从农业中解放出来。

4.2. 构建现代化经营体系,优化农业经营组织

首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构建农业经营体系,充分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强势引领作用。发展以新市场为导向的业务结构,探索多种组合模式的联动,提高现代农业的组织化水平,积极培育龙头企业按市场导向实现集约规模经营[10],提高其市场地位。其次,加大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力度。鼓励各类高校毕业生积极返乡,从事现代农业创业工作,同时在各大高校举办毕业生农业、创业专场招聘会,给予相应毕业生返乡优惠政策,提升返乡工作的积极性。对已在农工作人员,实行统一考试、单独录取、函授教育,通过再教育将其培育成现代农业领军人才。各类高校继续办好农业学院,改革职业农民培养方式,将职业农民分为农业经营者和使用技能人才,更好提升培训效果。最后,大力支持农业合作社发展,充分发挥农民合作社的多种职能。党和政府应积极支持农民合作社的发展,引导农民群众主动加入农民合作社中,规范农民合作社管理制度,实现生产标准化和经营工业化,促进普通务农人员融入农村产业发展,做到为民服务,促进农民增收。

4.3. 延长农产品价值链,增值农民收益

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当前全球区域实力的竞争已从最初的企业和产品竞争转向产业链竞争。首先,扩大农业产业链。拓展农业生产所有环节和产品功能,创新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产品集约化加工比例。务农人员充分利用全农业生产、加工和流通链的附加值效益,使其成为提高农业效率和农民收入的推动者。着重解决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一体化问题,发展有序农业,确保在农产品加工时能够获取数量稳定、高质量的原材料。促进农业和服务业的综合发展,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增加产业链厚度,扩大农业产业链规模,为农产品建立优质原材料基础,实现农产品的附加值。其次,鼓励农民进入产业链全过程中。建设农业产业链的目标之一是使农民不仅能够从生产中获益,并且能获得加工和流通中的利益,从而使农民真正提升收益。企业必须不断创新组织和实施产业管理,使农民不仅能够开发自产初级产品,而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农产品深度加工和广泛流通的要求,真正进入市场。最后,打造特色强产业链。借助各乡村地区其独有特色,因地制宜打造农家乐、园林体验区等促进乡村旅游发展行业,满足消费者体验农家之乐并吸进消费者前来游玩。与此同时地方政府加强对乡村旅游业扶持政策,共同开发旅游资源。借助直播带货、农产品电商等平台发挥农产品品牌效应,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形成生产、加工、销售、售后等一体化服务新模式。延长农产品产业链和价值链,促进企业分工协作,提升农民参与度,增值农民收益。

4.4. 拓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农村新业态

社会服务行业必定会在一个行业发展甚好时引进推出。这是一种商业经济模式,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方面也不例外。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大力发展可以准确解决谁种植、如何种植、如何盈利等问题。首先,建立农业社会化的服务。依靠政府部门、大学和科研部门,建立公益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推广农业技术、农业防灾减灾等相关问题;在国有银行、保险公司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供应和销售合作社的帮助下,成立准公共服务组织,为农民提供保险服务和农业政策支持服务;整合集体经济组织和专业合作社以创建共同服务组织,整合各类专业企业和服务专业人员以创建运营服务组织,在“产前 + 产中 + 产后”农业生产的整个产业链中发挥作用,服务农民实现精准引进,预防控制、技术、保险、物流等农产品鼓励各类服务业发展,促进综合发展。其次,拓展农业社会化服务领域。新时代应始终坚持需求导向,推动农业服务从粮、棉、油等作物向果菜、茶叶等经济类产业延伸。从种植园延伸至畜牧业,不断提升全农业产业链,以及农林牧渔社会服务覆盖面和支撑作用。此外在服务机制上要有所创新。鼓励服务机构积极创新服务模式,形成利益和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推动农业企业、涉农组织、农技公司、互联网平台等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发展服务规模经营模式。最后,促进资源整合。围绕现有设施、设备、技术、人才和各类实体,提供综合农业生产和经营解决方案,整合农业资本采购、技术整合、农业机械运营、农产品营销等服务,解决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共同问题,实现服务资源的更广泛整合,加快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平台等功能,提供便捷服务,创新农业发展新形式。

5. 结语

国内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区域视角、子系统视角和藕合关系三个方面,在乡村振兴发展水平的影响机理方面尚存在分维度及空间研究视角的不足。本文从产业兴旺维度出发,分析产业兴旺对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作用,并提出大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构建现代化经营体系、延长农产品价值链、拓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农村新业态等多条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现实路径。希望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弥补以往的乡村振兴研究仅限于整体分析上的不足,为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发展水平提供有力的依据。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 人民日报, 2017-10-28(001).
[2] 习近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 人民日报, 2022-10-17(001).
[3] 沈艳. 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绿色发展研究[J]. 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22(3): 17-19.
[4] 刘焕鑫. 深化东西部协作促进乡村振兴[J]. 中国果业信息, 2022, 39(8): 1-2.
[5] 尹俊. 必须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主题[J]. 支部建设, 2022(5): 12-13.
[6] 李雨婷, 徐继增.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乡村治理思想创新与发展[J]. 社科纵横, 2019, 34(10): 66-70.
[7] 云南省农业农村厅. 农业农村部关于加快农业全产业链培育发展的指导意见[J]. 云南农业, 2021(7): 10-12.
[8] 习近平.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 人民日报, 2017-10-27(001).
[9] 石天赐, 戚振宇.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利益联结机制研究[J]. 商业经济, 2023(2): 122-124.
[10] 王磊, 何峰. 新疆伊宁县一二三产业融合现状及发展建议[J].农 村经济与科技, 2022, 33(11): 7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