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学过程的文科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模式——以《法律经济学》课程为例
Research on Cultivation Mode of Scientific Research Innovation Ability of Liberal Arts Graduate Students Based on Teaching Process—Taking the Course of Law and Economics as an Example
DOI: 10.12677/ae.2024.146977, PDF, HTML, XML, 下载: 32  浏览: 58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王 淼:北京物资学院法学院,北京
关键词: 研究生课程科研创新能力教学过程Graduate Courses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Ability Teaching Process
摘要: 文科类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着课程教学与科研创新能力培养割裂的现象。将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融入课程教学过程,既具有合理性,也有其明显的优势。需要将教学过程中的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明确划分为科研入门与习惯养成、科研基础能力培养、科研创新思维培养、科研创新实际操作四个阶段,明确各阶段的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目标与任务,实现教学内容与科研创新能力培养各阶段目标的融合。此模式已经在研究生《法律经济学》课程的教学中得到适用,循序渐进地实现了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提升。
Abstract: In the process of cultivating liberal arts graduate students, there exists a separation between course teach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innovation ability training. It is reasonable and advantageous to integrate the cultivation of research innovation ability of graduate students into the course teaching process. It is necessary to clearly divide the cultivation process into four stages: the introduction to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the cultivation of habits, the cultivation of basic ability, the cultiva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innovation thinking, and the actual opera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so as to clarify the objectives and tasks of scientific research innovation ability cultivation in each stage, and to integrate teaching content and the objectives of scientific research innovation ability cultivation in each stage. This model has been applied in the teaching of Law and Economics for graduate students, and has gradually improved the students’ ability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文章引用:王淼. 基于教学过程的文科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模式——以《法律经济学》课程为例[J]. 教育进展, 2024, 14(6): 591-596. https://doi.org/10.12677/ae.2024.146977

1. 引言

高校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主阵地,研究生则是高层次创新人才中的主力军[1]。然而,当前文科类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还存在着课程教学和科研创新能力培养割裂的现象,往往体现为专业教师负责授课、研究生导师在课下负责科研能力培养。这使得研究生的科研创新成长面临阻碍,造成研究生科研意识不强、科研基础薄弱、创新思维培养不够的情况仍然突出。

实际上,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应被视为仅由导师负责的独立行为。课程教师应负起培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责任,将科研创新能力培养融入教学过程[2],这将能够起到润物无声、为研究生科研创新提供持续动力的效果。我国目前对于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研究多以医学类、理工类学科为主,对于文科类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尚处于初级与探索阶段,更缺乏如何将科研能力培养融入教学过程的探究。本文将以笔者任教的研究生一年级专业课《法律经济学》课程为例,探讨发挥任课教师主体作用、实现在教学过程中循序渐进提升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具体路径。本文的研究成果也对其他文科类研究生培养具有广泛适用性。

2. 文科类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从本科阶段进入研究生阶段后,学生往往需要一段时间适应身份与学习、研究方式的转变,在此过程中,一些研究生自身科研能力基础薄弱的问题也被暴露出来:一是研究生前期缺乏科研训练,对于学术研究的路径与规范还缺乏了解,有时甚至存在畏难情绪,科研进展缓慢。二是研究生发现问题的能力不强。很多学生缺乏问题意识,仍然保持着本科阶段被动接受教师讲授知识的习惯,缺乏独立思考,无法准确发现、界定和凝练学术问题。三是研究生创新思维能力不够、思考问题的逻辑性有待提升,难以从学科视角系统化地思考学术问题,更无法在此基础上提出合适的研究方案和解决对策。

造成上述问题的重要原因是研究生培养中的“教学”与“科研”过程相互割裂,未能将研究生授课过程视为培养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未能使授课教师与研究生导师在课上、课下对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形成有效互动。

2.1. 科研能力培养多由研究生导师引领在课下完成

在已有的研究与实践中,教师与学者对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问题已经给予了充分重视,探索了基于科研平台和科研项目提升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3],以科研竞赛为引领、丰富科研训练形式[1],发挥科研团队作用[4],通过开展沙龙与读书会、文献报告会、小型研讨会等方式激发研究生科研动力、提升科研水平等多种具体路径[5]。以上研究与实践各自呈现出了有效性。

但上述模式大多由研究生导师或其他教师主导,在课下完成。这造成了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课程教学”与“科研能力培养”过程相互割裂。现有的研究和实践并没有将对研究生的课程教学与科研能力培养视为可以相互融合的环节,没有将教学过程视为有效提升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主场”。这一方面使得研究生导师或主导教师在课下需要花费更多时间精力了解学生科研基础、调整培养方式,另一方面也使研究生难以有效提出问题、获得针对性指导。

2.2. 授课教师教学过程中未有效融入科研能力培养

将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有机融入课程教学过程,既具有合理性,也有其明显的优势。一方面,对于研究生来说,课程学习仍具有基础性作用。研究生课程建设的内在逻辑是坚持教育性与研究性相结合,这符合教育规律,也是政府和经济社会需求的反映[6]。正是由于这种内在需求的存在,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十分合理且必要。另一方面,由于课程教学内容由易到难、有一至二学期的较长周期、有明确知识点支撑等特点,使得将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各个环节嵌入到教学进程可行、高效。

但在实践中,授课教师还未能将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有效融入教学过程,难以发挥该模式的优势。文科类研究生的课程教学常以专题形式进行,在课程教学中能够通过案例研讨、读书分享、研究汇报等方式发挥研究生的主动性。但通过这些方式尚不能达到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与教学过程的有效融合。这是因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求研究生完成的任务主要为授课专题服务。从科研创新能力培养角度看,这些任务往往较为零散,未能契合循序渐进的科研能力培养规律,难以使教学内容满足科研入门与习惯养成、科研基础能力培养、科研创新思维培养、科研创新实际操作等不同阶段的培养要求。

3. 科研创新能力培养融入课程教学过程的思路

笔者通过《法律经济学》课程教学与学生培养的过程总结发现,若想将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有效融入课程教学过程,就要避免以往实践中主线缺失、任务零散、教学科研互动不足的问题。应遵循“划分阶段–确定目标与任务–科研与教学内容融合”的思路,明确课程每一阶段需要实现的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目标,以教学内容支撑科研能力培养任务、以科研能力培养提升教学效果,进而实现课程教学与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互动融合。

3.1. 明确划分科研创新能力培养阶段

明确划分科研创新能力培养阶段是实现将课程教学与科研创新能力培养融合的前提。将一门完整的课程划分为四个科研创新能力培养阶段,是较为可行的方式。具体来说:第一阶段为科研入门与习惯养成阶段,第二阶段为科研创新基础培养阶段,第三阶段为科研创新思维培养阶段,第四阶段为科研创新实际操作阶段。这四个阶段在实际操作中会存在部分交叉的情况,但不影响各阶段目标的整体推进。

3.2. 明确各阶段的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目标与任务

对于上述已划分的四个阶段,需要明确每一个阶段培养科研创新能力的目标与任务,以实现循序渐进培养科研创新能力的目的。

3.2.1. 科研入门与习惯养成阶段的目标与任务

此阶段,研究生要完成学术表达习惯的建立和心态上的“破冰”。学生需要开始关注课程领域的学术前沿,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有逻辑的口头回答和符合学术规范的书面表达,逐步实现从“一段文字”到“一篇文章”的进步。

3.2.2. 科研基础能力培养阶段的目标与任务

此阶段初步培养研究生把握学术脉络、理解学科前沿和发现问题的能力。研究生需要形成关注学术前沿的习惯、确定一个自己关注的前沿领域,凝练亟待解决的学术问题;搜集和整理课程领域的经典和代表性文献,其成果可以由学术史梳理、文献分析报告、文献综述等方式呈现。

3.2.3. 科研创新思维培养阶段的目标与任务

此阶段重点培养研究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研究生需要按专题内容在教师引导下阅读分析大量经典文献和前沿材料,分别完成研究问题挖掘、研究框架梳理、研究方法分析等不同任务,锻炼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3.2.4. 科研创新实际操作阶段的目标与任务

此阶段重点培养研究生自主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生需要在前三阶段准备基础上,继续凝练优化前期确定的研究问题,并按框架–段落–篇章的顺序,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篇完整的前沿性学术论文写作,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框架进行研究成果汇报。

3.3. 教学内容与科研创新能力培养各阶段目标的融合

研究生课程教学内容往往分为基本理论、研究方法、研究方法具体应用等部分,能够基本实现与科研创新能力培养阶段的对应。第一,在科研入门与习惯养成阶段,结合本课程的基本概念与基础理论,可以要求学生关注现实问题,并进行大量的口头与书面表达,实现科研的入门与“破冰”。第二,在科研基础能力培养阶段,可以结合本课程领域的学术发展史,要求学生进行经典文献的梳理与分析,同时督促学生养成关注学术前沿的习惯。第三,在科研创新思维培养阶段,结合“研究方法”部分的课程内容,进一步提升课程内容的高阶性,将经典文献、前沿材料、典型案例等贯穿教学与研讨,按知识点的不同特点,以学生为主体完成研究问题挖掘、研究思路梳理、研究方法应用分析等不同任务,切实提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四,在科研创新实际操作阶段,结合“研究方法应用”部分的内容,循序渐进完成结课论文并汇报成果。

4. 科研创新能力培养融入课程教学过程的具体实施方案——以《法律经济学》课程为例

基于上文探讨的思路,笔者已经在任教的研究生一年级专业课程《法律经济学》中完成了各阶段的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目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通过多轮次的建设、优化,已经明确划分了依托该课程培养科研创新能力的不同阶段,明确了每一阶段的具体目标,选择适合每一阶段能力的学习材料、研究任务,形成了在《法律经济学》教学过程中培养科研创新能力的完整方案。

4.1. 实施方案思路阐释

法律经济学课程教学可以分为法律经济学基本理论、法律经济学分析方法、部门法经济分析几大部分。在科研入门与习惯养成阶段,教师主要依托法律经济学的基本理论部分,在每节课针对相关内容要求学生运用法律经济学思维分析社会现象,以口头或书面方式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法律经济学基本理论是学生接触本学科的开始,“法律与市场的关系”、“法律对不完全理性的回应”等众多问题带有很强的思辨性,适合用来进行科研表达的入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科研基础能力培养阶段,教师主要以法律经济学基本理论部分的“法律经济学发展历史”为依托,引导学生从纵向、横向两个视角挖掘和梳理文献,并向学生传授文献阅读与梳理的方法。同时督促学生养成关注学术前沿的习惯,以社会中的真实案例引导学生凝练学术问题。在科研创新思维培养阶段,主要以课程中的“法律经济学分析方法”为依托。将经典文献和前沿材料贯穿整部分的教学,按知识点的不同特点,以学生为主体完成研究问题挖掘、研究思路梳理、研究方法应用分析等不同任务,切实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科研创新实际操作阶段,教师主要以“部门法的经济分析”部分为依托。在完成各部分知识讲授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同时与授课教师和导师沟通,结合学位论文研究方向确定研究领域和研究问题,循序渐进完成法律经济学研究论文的写作并向班级汇报成果。

4.2. 实施方案的具体内容

《法律经济学》课程“科研创新能力培养融入课程教学过程”的具体实施方案内容如表1所示。该

Table 1. Implementation plan of “cultivating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ability into course teaching process” of Law and Economics

1.《法律经济学》课程“科研创新能力培养融入课程教学过程”实施方案

阶段划分

阶段目标

对应教学内容

代表性任务

代表性材料

第一阶段

科研入门习惯养成

法律经济学基本理论和基本假设

1. 分析法学与经济学的差异与交叉点,进行具有逻辑的分析,形成几个段落的小短文

2. 分析立法者对法律经济学基本假设的回应,并从理论、实践两个方面进行有条理的书面阐释

1. 国内外经典著作与论文

2.《民法典》等法律的立法实践

第二阶段

科研创新基础培养

法律经济学代表学说及发展

1. 完成1990年–今法律经济学中文文献的学术史梳理文章

2. 选定自身研究领域,找出本领域亟待解决的学术问题

1. 经典法律经学著作,如《事故的成本》《法律的经济分析》《社会成本问题》等

2. 国内外相关论文

3. 优秀文献综述示例

第三阶段

科研创新思维培养

法律经济学分析框架与基本分析方法

结合代表性文献分析以下问题,形成文字材料或思维导图:

1. 代表性法律经济分析方法在学术研究中的应用路径

2. 代表性法律经济分析方法在学术研究中的应用障碍及优化

3. 法律经济学研究中法学进路与经济学进路的不同

4. 如何将法律经济学分析路径运用到本人的研究中

1. 采用经济学进路展开研究的代 表论文

2. 采用法学路径展开研究的代表性论文

第四阶段

科研创新实际操作

部门法的经济分析

1. 在课程专题范围内选定研究领域、确定研究问题,按框架–段落–篇章的顺序,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篇完整的前沿性学术论文写作

2. 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框架进行研究成果汇报

1. 前阶段学生汇总的学科前沿问题

2. 经学生搜集、教师筛选,在全班范围内共享的论文资料包

3. 法律经济学研究方法应用、法学论文写作相关参考书

方案也能够为经济学、法学、其他人文学科学术型、专业型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参考。

5. 结论

课程教学可以成为培养文科类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任课教师应思考并实践在教学中融入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具体路径。考虑到学生的基础与发展规律,本文提出了划分科研创新能力培养四阶段,并实现教学内容与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手段相匹配的具体方案。此方案将能够循序渐进地系统提升学生科研创新中所需的各种能力,也具有向其他文科类研究生培养推广的可能性。未来,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如何优化此种模式下的过程性考核,细化考核指标,增加挑战度,更加充分激励全体学生有效参与培养过程。

基金项目

本文是北京物资学院2022年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科研创新能力培养导向的《法律经济学》教学方法改革实践与探索”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鲁祖亮, 左小小, 黎俊宏. 强化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探索[J]. 湘南学院学报, 2021(1): 111-115.
[2] 郑瑞强, 胡军华. 培养研究生科研能力的行为逻辑与机制创新[J]. 高教发展与评估, 2022(1): 73-81.
[3] 苏俊宏, 等. 科研赋能教学模式下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21(2): 36-39.
[4] 刘志, 沈国江, 刘端阳. 基于科研团队的研究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探索[J]. 计算机时代, 2021(1): 76-79.
[5] 黄思扬, 等. 浅析Seminar制度在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中的成效[J]. 科技视界, 2020(34): 52-53.
[6] 胡莉芳. 教育性与研究性——一流大学研究生课程建设的内在逻辑[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22(1): 6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