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本位心态对生育意愿影响的质性研究
A Qualitative Study of the Effect of Individual-Based Mentality on Fertility Intentions
DOI: 10.12677/ap.2024.146405, PDF, HTML, XML, 下载: 13  浏览: 39 
作者: 刘玲欣, 熊韦锐:重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重庆
关键词: 当代青年个人本位心态生育意愿质性研究Contemporary Youth Individual-Oriented Mentality Fertility Intentions Qualitative Research
摘要: 受个人主义思潮影响,当代青年的心态经历了由家本位到个人本位的重构,也引发了对生育的观念变革和生育意愿的抉择。通过对青年的个案质性研究,深入挖掘引导生育选择的个人因素,结果显示:当代青年面临生育抉择时,更优先考虑到个人的发展和利益,生育应给自己带来更美好的生活而不是降低现有生活质量。青年的生育问题是社会传承和发展的重要问题,为提高其生育水平,应从以下3方面入手:1) 引导青年正确看待家本位文化,理解家庭之义;2) 加强青年责任意识与大局意识,积极承担社会责任;3) 鼓励青年提高自我认可度,勇敢面对生育选择。
Abstract: Influenced by the trend of individualism, the mentality of contemporary youth has undergone a reconstruction from family-oriented to individual-oriented, which has also triggered a change in the conception of childbearing and the choice of childbearing intention. Through a qualitative study of youth cases, we have explored in-depth the personal factors guiding fertility choices, and the results show that contemporary youth, when faced with fertility choices, prioritizes their personal development and interests, and that fertility should bring them a better life rather than lowering the existing quality of life.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fertility level of young people, which is an important issue for social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we should start from the following three aspects: 1) guiding young people to correctly view the family-oriented culture and understand the meaning of the family; 2) strengthening young people’s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and the overall situation, and actively undertaking social responsibility; 3) encouraging young people to improve their self-acceptance and bravely face their fertility choices.
文章引用:刘玲欣, 熊韦锐 (2024). 个人本位心态对生育意愿影响的质性研究. 心理学进展, 14(6), 247-257. https://doi.org/10.12677/ap.2024.146405

1. 引言

生育意愿是个人或家庭考虑对子女的偏好、经济水平、社会环境等各种限制条件后理想的生育水平(王晶,李潇雅,2023),它直接关联到生育行为的开展与否,是生育文化的核心内容,它与社会发展状况和个人思想状况紧密联系(孔星星,2009)。生育意愿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最关键最主要的就是作为实施生育行为主体的个人的态度和认知,而个体关于生育的态度最主要受到价值观的支配。近年来人们普遍认为,由于社会的迅速发展推动和西方价值观念的传入影响,人们的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产生了根本性的变革,受此影响最大的人群当属青年群体。不同于上世纪中叶年代左右的老一辈群体,当代青年经历了社会从农业过渡到工业的形态转变,社会物质条件的变革引发了心态的冲突,传统意义上的家本位框架不再能完美解决工业城市中的个人问题(李银河,陈俊杰,1993),个体需求同家庭责任发生冲突,加之渐行传入的西方个人主义思想在某些层次上契合了青年群体的发展需要,一种名为个人本位心态的价值观概念在青年群体中流行起来。个人本位心态就是把个人当作看待一切问题和事物的核心和出发点(方朝晖,1991)。个人本位强调个人对自己的命运负责,要求把个人的成长发展置于优先水平,在权衡利弊的情况下选择对个人最有利的决定,相较之于中国传统的家本位文化,个人本位在看待生育问题时认为生育不应看作是延续生命的必须选择,也不应视作个人对社会负责任的表现(陈翔,2008),而应是一种个体为了追求自我成长、满足自我发展需要而自愿采取的行为。个人本位心态与生育意愿的关系主要体现在前者对后者有一个引导、支配作用,青年群体从家本位的教育下逐渐脱离偏向个人本位,意识到自我的生命价值追求和绝对自由,这对某种意义上作为家本位逻辑产物的生育行为有直接打击影响(李银河,陈俊杰,1993),因此青年群体的个人本位取向与生育意愿有着不可磨灭的联系。

针对目前青年群体中存在的低生育率现象,其背后原因与个人本位心态的观念影响纠缠颇深,因此通过采取个案访谈对青年群体的生育意愿同个人本位心态进行细致深入的描述与分析,探究当代青年的个人本位心态究竟是怎样一种价值观念,这种观念又是如何影响到其生育意愿的,从而才有助于国家采取精准措施为青年群体生育之路提供推力,解决社会人口问题。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采取随机抽样,2023年3~9月通过线上招募的方式选取重庆师范大学学生20人,其中包括10名男生(编码为M,Male),10名女生(编码为F,Female)。访谈对象个人资料如表1所示。

Table 1. Personal data sheet of interview subjects

1. 访谈对象个人资料

人员编码

性别

访谈形式

访谈时间

年龄

学历

恋爱婚姻状况

父母子女情况

M1

线下

2023.5.14

20

本科在读

单身

3

F1

线下

2023.5.15

22

本科在读

恋爱

3

M2

线下

2023.5.20

19

本科在读

单身

2

F2

线下

2023.5.20

18

本科在读

单身

3

M3

线下

2023.5.20

24

本科在读

单身

2

F3

线上

2023.5.25

24

硕士在读

恋爱

2

M4

线下

2023.5.13

26

本科毕业

单身

1

F4

线下

2023.5.22

27

硕士在读

已婚

2

M5

线上

2023.5.13

24

硕士在读

单身

4

F5

线下

2023.5.13

19

本科在读

单身

4

M6

线上

2023.9.9

25

硕士在读

单身

2

F6

线上

2023.9.8

24

硕士在读

单身

1

M7

线上

2023.9.8

24

硕士在读

恋爱

2

F7

线上

2023.9.10

24

硕士在读

恋爱

2

M8

线上

2023.9.19

24

硕士在读

单身

1

F8

线上

2023.9.11

23

硕士在读

单身

2

M9

线上

2023.9.25

23

硕士在读

恋爱

1

F9

线上

2023.9.9

22

硕士在读

单身

2

M10

线上

2023.9.25

24

硕士在读

单身

1

F10

线上

2023.9.9

22

硕士在读

单身

2

2.2. 资料收集

采用一对一半结构式深度访谈,访谈人员为心理学硕士研究生,每次访谈时间约20~30分钟,访谈方式为网络语音、调查或线下访谈。获被访者同意后,对访谈过程录音。访谈完成后对被访者提供心理支持资源和相关学习资料。

2.3. 资料分析

运用Colaizzi七步分析法(陈莉等,2020)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最后借鉴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进行自下而上的三级编码,分别为:开放式登入、关联式登入、核心式登入。寻找范畴对象之间的逻辑关系,归纳个人本位心态与青年生育意愿之间的联结,最终构建出个人本位心态影响青年生育意愿的结构模型(周浩波,李凌霄,2019)。

2.3.1. 词语云图谱

从访谈资料的词语云图谱显示来看,访谈资料的关键词中,个人、生育、家庭、本位等词出现频率最高,同时意愿、心态、观念、婚姻、年龄等词汇出现频率较高。具体结果如图1所示。

Figure 1. Word cloud mapping of interview data

1. 访谈资料词云图谱

2.3.2. 编码结果

通过整理分析,最终归纳出初始概念56条,再通过关联式登入归纳初始概念得到范畴6个,对这些范畴再进行分析归纳获得2个主范畴,分别为个人本位、生育意愿。具体范畴条目如表2表3所示。

Table 2. Coding of fertility intentions categories

2. 生育意愿范畴编码情况表

核心类属

选择性编码

主轴编码

开放式编码

参考点

生育意愿

理想子女数
量及原因

数量

1个或没有、2个

20

原因

个人对小孩的喜爱情况;个人人生规划;孩子的成长;家庭氛围;教养压力;经济状况;偏心问题;社会环境(思想的影响);社会责任承担;身体状况;自身家庭和成长经历

51

子女性别偏
好及原因

性别偏好

男孩;女孩;无

20

原因

对父母的回馈;对性别的认知;孩子的成长;社会环境;养育压力

22

对生育目
的理解

个人层面

个人成长、收获快乐;个人喜爱小孩;继承自己未完成的意愿;情感支持;人类基因的影响;人生必经阶段;体验人生角色;养老;重新体验童年

28

家庭社会层面

传承;丰富家庭;夫妻感情的延续;回报父母;来自父母的压力;社会责任的承担;维系婚姻

19

影响生育意
愿的原因

个人因素

对小孩的喜爱情况;教养能力;经济状况;人生规划;身体状况;身心损伤;生育带来的变化

77

家庭社会因素

夫妻感情;家人意见;家人支持;家庭教养;教养压力;年龄;社会环境

53

Table 3. Individual local area codes

3. 个人本位范畴编码情况表

核心类属

选择性编码

主轴编码

参考点

个人本位

对个人本位心态的理解

具体表现

16

评价

14

形成原因

12

对家本位和个人本位冲突的看法

冲突原因

17

冲突选择

15

3. 结果

3.1. 生育意愿

理想子女数量及原因范畴里,从访谈结果来看,受访的男性中80%理想子女数量为2个,受访的女性中60%倾向于不生或只生1个。关于影响理想子女数量选择的原因上,编码最多的是孩子的成长发展(13)、自身家庭和成长经历影响(10),其次是教养压力(7)、经济状况(6),最少的是社会环境/思想的影响(1)、社会责任承担(1)。

子女性别偏好及原因范畴里,从访谈结果来看,65%的受访者没有明显的性别偏好,25%的受访者偏爱女孩,10%的受访者偏爱男孩。原因集中分布在对性别的认知(10)。其次编码较多的是孩子的成长(5)和社会环境(5),主要是受到社会风气(喜爱女孩、大环境对女性不友好等)的影响。

对生育目的的理解范畴里,受访的男性中50%认为生育是为了养老(5),作为对比女性无一有此想法。此外,受访男性中对生育目的的理解范畴编码较多的是传承(4)、夫妻感情延续(3),这鲜明体现了家本位的价值引导;女性则编码较多的是个人成长、收获快乐(4)和体验人生角色(3),更多考虑的是个人的成长发展需求。

个案F4:自己认为生育是特定年龄阶段的选择,是不一样的人生体验,只是在这个阶段选择了家庭,是一种个人选择,是可以随时调整的。

个案M5:生育是和爱人有一个爱情结晶,我个人也很喜欢小孩,我认为对自己的小孩好是刻在基因里面的,这是人类一种刻在基因里面对自己后代的无条件付出。

个案F5:生育目的一方面可能是迫于父母的压力吧,同时也要考虑自己对小孩的喜恶情况,我自己是向往亲子关系的,希望通过生育和孩子建立这样的关系。

个案M10:生育在我看来是传递我们家族香火的唯一途径,也是对上一代人,甚至上上代人的一种交代,家族没有在我这一辈断了根,也算是我尽到了自己的孝道。如果就我目前而言,我是没有生育意愿的,第一,我自己心智也不太成熟,想多经历一些事情,磨练一下自己的性子。第二,现在工作事业暂未稳定,生了孩子可能会没有时间照看,这是对自己行为的不负责。

个案F6:社会男女的背景不同因而生育目的也不尽相同。对于男方而言,生育更多的是为了延续家族的血脉,因此他们的生育欲望也比女方要强一些。而对于女方而言,生育需要承担的后果更多,在怀孕到产子期间,女方不仅在情绪、身材、身心健康方面面临着挑战,且其也需要面临职场竞争的风险,因此她们生育的欲望会更低。大部分女性生育的目的更多是出于顺从于男方家庭,维系婚姻的稳定性。大部分人选择在22~26岁生育多是社会习俗的强迫,缺乏对自我的认知和对未来生活的考虑,盲目的选择步入婚姻,生儿育女。我个人而言是不认可这样的生活方式的,如果有一天我选择走进婚姻开启人生的新阶段,那么一定是我对自身有了更加清晰的认知之后的事情。

个案M6:对生育的话,传统观念可能倾向于传宗接代,但个人认为,生育是对二人婚姻的见证,是人生到某个阶段的经历,在这个阶段可能不再是一个人的旅途,而是与另一半、下一代产生新的羁绊。基于这种想法,对恋爱、婚姻、生育等其实都比较谨慎。

个案F10:生育的目的不是单纯的为了繁衍,也不是因为年龄到了就应该生养孩子。我认为健康的生育观念是基于对当下生活感到舒适和幸福的状态下产生的,在每一个感受到生活美好的瞬间,希望能够有自己的小孩可以共同分享,共同感受和成长。

个案F8:是出于个人的意愿,虽然是两个家庭的结合,但是否选择生育决定权在于自己,不是迫于外界压力或者所谓的延续血脉,生育目的是为了实现自我生命发展的全过程,生命的延续不在于传宗接代,而是从子女到父母的一种角色的转换下引发的对于个体与家庭的新的思考与感受

个案M8:生儿育女的最大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养老,而是为了在人到中年后,可以有对抗人生孤独感的精神寄托。约翰·邓恩说:“没有人是一座孤岛。”陪伴子女长大付出的时间与精力,子女每次回家带来的热闹与新鲜见闻,这些都能够成为宝贵的人生经历。

对影响生育意愿的原因范畴里,提及最多的是人生规划(25)、经济状况(21)、家人意见(14)、社会环境(13)。原因在性别方面对比较大的是身心损伤(7)、生育带来的变化(6)和家人支持(4),女性受访者会比男性受访者更关注生育对身体和心灵带来的损害和代价,男性则更关注生育带来的变化。

个案F2:自己生育意愿一般,现在没到年龄阶段,还没有面对亲戚的催促,加上生育整个过程会很痛苦,也会影响我以后的工作,我会考虑男方家庭对我的态度再决定是否生育,而且我觉得读书多了视野开阔了见到的世界更广阔后,生育也不是唯一的选择,加上现在网上普及的生育知识,让我会更逃避生育。

个案M1:生育是正常人必经过程,结了婚一定会生小孩,不生小孩很奇怪,我自己也很喜欢小孩,国家的政策以及我的经济实力、夫妻感情状况会影响我的选择,我一定要给孩子提供最好的环境。

个案F1:我的生育意愿很低,我很害怕生育的痛苦以及生育会给自己的身体带来损伤,生育会影响我的事业,我的钱财都要分给孩子,自己的生活也会围着孩子转、没有自我,这份责任会影响到我个人的发展,本来女性在职场中就处于劣势,现在的社会环境太不公平了。

个案M3:比较抗拒生育,孩子是负担、很难教育,养育成本很高,生育对女性伤害很大、不愿让自己的伴侣受这个苦。

个案F3:暂时没有生育意愿,一方面是不喜欢小孩,生育小孩太费时费力费情绪了,女性在生育方面承担和承受的太多,另一方面更享受成人的世界,目前还是以自我发展和自我享受为主吧,觉得小孩会成为负担。

个案F7:对我来说,生育只是一个选择,可以决定做或者不做。我的生育意愿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我的经济和精神独立程度,独立程度越高,生育意愿越大。在我和伴侣都有孕育新生命打算的前提下,如果我自察到能独立托举新生命的人生,我才会去考虑生育,而不是在社会和家庭威逼利诱下作出的无法撤回的决定。

个案F9:不愿意。身体不太好不愿意承担生育风险。对未来想法悲观生育意愿底下。个人不喜欢小孩,认为小会给自己带来过重负担,阻碍自己实现自我价值,可能影响家庭和睦,消耗夫妻感情,对夫妻双方乃至整个家庭都是一个未知的挑战,于是不愿意。

个案M7:如果可以不生就不生,如果要生就生两个。想到自己对于这个世界有一定的理解,有一套自己的看法的时候再生,当然这个事情要尊重配偶的意愿,是可以商量沟通的,不是一定要怎样。原因:自己到一定的年龄可能会体会到养育儿女的乐趣;家长的意愿。

从上述分析来看,当代青年的生育意愿体现出鲜明的个人特色、充分展示了自己的个性化需求。受访的男性在考虑生育问题时较多展现了家本位文化的影响,他们认为生育除了出于个人喜好和发展需要以外,也需承担传承人类文明和担负社会延续责任的义务。在谈及理想子女数量时,几乎都是2个孩子,认为这是一个比较好的家庭模式,两个孩子可以避免独生子女性格上的缺陷、同时起到一个互相陪伴和成长的作用,并且认为血缘的关系牵绊能让孩子之间有更好的照应和帮助(陈盈羽,蔡恋,2015)。同时,男性受访者大多表现出自己会愿意为家庭付出牺牲自己,自己的努力是为了维护家人的更好生活,自己不只是为自己而存在,是为了家庭、他人、社会而存在(陈翔,2008)。且男性受访者对生育目的几乎都提到了养老的考虑,这与当前老龄化社会现状有很大的关联。受访的女性在谈及生育意愿问题时则较明显的展现了个人本位心态的影响,认为生育更多的应该是出于个人的成长规划考虑,是服从于个人的发展的,在做生育决定时会考虑是否对个人的身体、学业、工作、时间精力等方面产生消耗和不良影响,自己是独立的个体,并不依附于家庭而存在,生育只是自己个人的选择,而不应该被捆绑到家庭和社会责任上(陈翔,2008)。

3.2. 个人本位心态

在对个人本位心态的理解范畴里,受访者表示个人本位是一种很自然的想法,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个人本位意味着从自身的需求出发,去考虑什么才是更有利于自我发展的,但同时要注意不能影响别人,这是一种顺应人本性的心态,但在实际情况下也要注意综合利弊。

个案F10:个人本位是相对合理的,是个人独特性的体现,是可以理解的,应该要更加考虑自身利益和个人的发展,特别是对自己影响很大的。

个案F1:很多自己的事情要做,自己也有压力,会更考虑自己的想法和爱好,可能不像父母那样为了家庭去付出自己,但到了特定的人生阶段心态可能会变。我是女权、不喜传统封建观念,会选择去提升自己、跳出环境的压迫,家庭精神上的压迫让自己更明晰自己的想法。自己成长中父母比较缺席,没有过多的管束(传统观念的教导比较少),加上自己比较内向,不太喜欢与外界交往,喜欢在书中学习思想,同时受到西方思想的影响(看美剧),可能比较偏向个人本位。

个案M4:性格特质、成长经历可能是导致个人本位形成的原因,先天——家庭和个人特质、后天——成长经历两者形成一个人系统的价值观等认知,由于年龄、阅历受限(个人经历局限于学校,未经历社会),受西方个人主义影响、可能没有老一辈那么强的责任感,在考虑决定时要综合考虑、抓大(自己认为最重要的)放小(相对而言不重要的),个人本位并不意味着完全考虑个人的需求,而是要视问题的重要性和方案的优劣程度。能影响别人,这是一种顺应人本性的心态,但在实际情况下也要注意综合利弊。

个案F9:是个人的人生底色。把自己放到第一位,将自己的体会、见解作为决定的首要因素。有的人为人处世原则可能较有弹性,有时出于本心、有时出于道德、有时出于别人的压力。而个人本位心态则是聆听自己本心,关注自己,从而避免压抑自己产生不了情绪。

个案M9:个人本位心态是一种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的特点就是个体在考虑问题的时候辉将自己放在本来的位置上进行考虑,通过利弊权衡最后找到一种对自己最有利的问题处理模式。个人本位心态在每个人的身上都会存在,只是多少的问题。

对家本位和个人本位冲突的看法范畴里,不同性别的受访者对此看法差异较大,男性普遍寻求的是在两者中取一个平衡点、更偏向于家本位;而女性更加强调自我,认为家本位更多的是牺牲女性的权益,更希望寻求自我的实现和发展。

个案M1:感觉两种观念不是冲突,一种观念的消长在另一方面会给另一观念支持,自己比较服从家本位的观念,要分情境看待。

个案F1:由于成长生存环境不同,肯定会产生这种观念碰撞,自己不会去改变,因为是改变不了的,以前可能会因为这种差异而痛苦,现在能更加轻松地去面对,在矛盾中共存。自己因为成长改变了自己的观念,学会客体分离,尊重父母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

个案M2:个人本位并不意味着自私,只是自己考虑事情的一个标准,家本位应该只是自己考虑事情的一个因素、一部分,这种冲突与个人规划有关,每个人的观念不一致可能导致不同的本位倾向,两种观念碰撞是由于各自的成长机遇和环境不同,导致产生了不同的价值观,我们通常会以自己的思考角度去揣摩子女的想法。我自己会更加注重考虑自己的个人需求、伴侣和孩子的发展。

个案M6: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有很多强调“家本位”的观念,在做决策时从“家”出发或者将“家”纳入考虑,与“个人本位”有很大的区别。在将“家”的相关因素纳入考虑后,会影响个人决策,可能会限制个人发展的一些可能性。我认为当前不应该单独强调“家”或者“个人”本位,应该将二者结合。

针对上述内容,可以看出对个人本位的理解不同性别的受访者展现出比较明显的差异。女性受访者鲜明的偏向个人本位心态,认为家本位文化的盛行是基于对女性利益的剥夺,作为女性应该从家庭中独立出来,寻求个人的发展,更加强调自我的独立性,跳出环境的压迫(何治江,2010)。男性受访者对此的理解则是个人本位的出现可能是由于经济的发展导致家族势力的联系被削弱,同时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独生子女更加偏向满足个人需求,受家本位影响较少。在面临两种冲突时,男性受访者更加趋向服从家本位,把自己与社会置于一个共同体中(沈晓阳,刘力永,2000),而女性受访者则更倾向保持个人的意愿,以实现自我的更好发展为目标。

3.3. 个人本位心态与生育意愿的关联

在对访谈结果进行整理的过程中,在影响青年人群生育意愿的原因中,相当一部分因素体现了个人本位心态的作用。个人人生规划这一观点编码参考节点25个,是原因里编码节点最多的,受访者对此的解释是生育是基于个人意愿的选择,如果生育和自我的职业发展和人生目标起冲突,自己会优先考虑个人提升比较突出的表现是,部分青年认为小孩会成为自我的负担,一旦生育自己的钱财、精力都会从专注自我提升和享受上转移到小孩,养育小孩的责任会导致忽略自己的个人发展,生活失去自我,对此一些受访者表示尚未做好准备将生活重心转移到小孩身上。其次身心损伤、生育带来的变化这两个因素的编码节点共计13个,主要是考虑到生育会给个人带来的影响,部分受访者表示,自己考虑生育是因为生育会给自己带来一些好处比如美好的家庭生活、自己能享受到不一样的温情,而阻碍生育(主要是女性)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因为生育对自己身体和精神带来的创伤和考验极大,而且自己会因此承担更多的责任和损失,相比之下自己不愿意选择这样的牺牲和付出。此外个人对小孩的喜爱情况、家人支持两项编码节点共计11个,这也是基于青年自身需求出发,对生育的决定是出于个人意愿,同时要考虑家人是否能给予自己充足的支持,让自己在没有后顾之忧的情况下才会选择生育,这意味着生育不能让自己的既有利益受损。

由此可以发现,当代青年在考虑生育问题时,更多的是从自我需求出发,企图从生育中获得个人成长、满足自我情感需要、提供人生助力,区别于家本位逻辑下的生育选择,基于个人本位出发的生育决定则更能体现当代青年的性格特色和自我底色(洪明等,2023)。

4. 讨论

关于生育意愿,所有的受访者都体现出要考虑到个人发展,不再是过往家本位心态完全影响下的趋向生育的外在体现,青年们有了更多的考量,生育是一件不仅关乎社会传承发展、更是关乎自我成长的重要选择。在面临是否生育及其具体倾向时,女性受访者与男性受访者态度则不太一致。传统的家本位对于女性来说是一种束缚,一些传统的观念就会认为女性到了一定的年龄就一定要结婚、生孩子,履行传宗接代的“义务”。现在的社会价值观似乎会倾向以家本位的心态去看待生育这件事,但职场对于女性的要求又特别苛刻,甚至存在性别歧视,就是说这个社会既要求女性出于家本位的心态去结婚生子,又要女性去承担这种结婚生子对自己的发展产生阻碍的后果,这对女性是极大的不公平。因此,家本位和个人本位的思想冲突可能更多的存在于女性方面,在这样的环境下,想要追求个人发展的女性只能承受来自家本位心态的一些声音,做出一些妥协。出于此种考量,女性在面临生育抉择时,会比男性表现出较为明显的排斥,这是由于社会分工和群体心态导致的结果。

访谈中还有一个共性问题值得注意,受访的20位青年在面对生育问题时都提及到养育压力,这里所谈到的养育压力不只是外界的经济情况等,更多的是指青年自身所具备的能力素质。担心自己教育不好孩子、不能让孩子得到充分完全的发展、对自身能力的不认可都让青年担忧自己不能扮演好父母的角色。这种情况出现可能是由于受教育水平的提升,青年对个人认知更完善,对个人要求更高,希望自己选择生育的时候能有更好的状态去迎接新的挑战。然而这种心态极易导致青年不敢去做选择,在今后的实践中应该合理引导青年接纳自我、理性面对自己的不完善。之所以会出现这种问题,是因为这20个受访者均是在我国社会经济水平发生极大转变的时期中成长起来的,所接受的教育、接触的社会面貌和之前有很大区别,他们表现出更强烈的自我认知,也具有更清晰细致的自我责任感分配意识。

其次,由于受访者几乎都是在校学生,年龄在18~27岁之间,思考问题更偏向于理想层次,受现实因素影响可能较小,表现出的想法可能不一定符合实际会采取的措施,但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青年群体的思想新风貌,对国家生育措施的改进也有一定参考价值。

基于此,为了提高青年的生育意愿,挽救日益下跌的生育率,为社会发展注入新鲜活力,特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1) 首先是在今后的青年教育和引导上,要更加注重传统文化的宣传和价值观的引领,让青年认识到家庭对个人成长的支撑作用,大力弘扬中国传统的“家文化”,提升青年对家庭价值的正确认知。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相当重视家庭、重视亲情,家和万事兴、天伦之乐都体现了中国人对家庭、亲情的渴求与追寻(洪明等,2023)。一个人的生命由父母给予,其所习得的技能、思维观念、情感感知能力很大程度上也依赖于家庭环境的塑造和培养,家庭对个人的发展有很大的支持及引导作用。家庭是社会的子细胞,教导个体学会融入社会的技能与方法,是个体成长的主阵地,生命的起源、价值实现、延续传承无一不是通过家庭的载体实现。青年群体应该正确认知家庭对于个人成长发展所起到的作用与价值,明白“家文化”在民族精神世界中的地位,明晰生育在“家文化”中的地位,自愿投入到“家文化”的建设中去。

2) 其次是要培养青年的责任意识,在强调自由的同时也要承担责任,理性看待生育对个体、对社会的利弊,选择个人利益的同时也要保证社会利益的实现。诚然,随着个体教育水平的提高、对自我认知的加深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青年会回归本我更加注重自我需求实现与成长拔高,但是个体始终不是单独存在的,青年终归是生活在群体聚居的社会体系中,其个人需要的实现也依靠于社会的供给。青年群体应该认识到个人利益的狭隘性,个人利益的实现赖于社会利益的基础,应该超越个人利益的限制而注重社会整体利益(沈晓阳,刘力永,2000)。青年在追寻个人的理想实现的同时也应承担起社会赋予的责任,认识到生育对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性,不能因为一己之利而忽视了社会整体的利益,而应该主动担负起文明火种传递的重担,让人类社会得以持续发展。

3) 最后要加强青年的自信心,引导青年悦纳自我、理性认识自己的所有方面,鼓舞青年生育动机。当代青年基于个人的成长经历和视野认知层面,对于自我能否胜任父母角色的认知处于较低水平,认为自己在没有达到能抚养孩子的能力标准之前不能进行生育。这些心态和想法本质是基于青年追求完美和对自己的不自信,但是没有任何一个人是完美的,个体的思想认知水平随着阅历和年龄增长在不断发生变化,当下所做的选择可能在后续发展中不尽完美,但这也是个人成长必经之路,不能因噎废食。生育是人类繁衍的自然行为,在个体成长的过程中占据极其重要的位置,没有天生的好父母,都是在探索与学习中不断完善而来。因此青年群体应该合理看待自己的优缺点,接受并悦纳自己的不足之处,勇敢做出生育的选择。

5. 结论

当代青年普遍存在的个人本位心态促使青年更强调自我的独立、追寻自我的发展,认为自己与家庭是独立的,考虑问题时优先把个人的发展利益置于第一位,基于此种心态在面对生育这一付出性、牺牲性较强的行为选择时,青年倾向于选择回避,更愿意把精力花费在自身提升上。虽然由于研究方法的限制性,只能对极少数青年的价值观和思想进行探讨,不能推及到广大青年群体,但此结论仍能对相关问题的解决起到指引作用。

致 谢

感谢参与本文研究的所有被试。

附 录

访谈提纲

基本资料

1、性别

2、年龄

3、专业

4、恋爱婚姻状况

5、父母子女情况

个人本位

1、对个人本位心态的理解

2、对传统的家本位与当今个人本位两种思想观念碰撞的看法

3、在做一些决策的时候会考虑哪些因素,比如是否生育子女、生育几个子女

生育意愿

1、理想生育子女的数量及原因

2、子女性别偏好及原因

3、对生育目的的理解及个人想法

4、个人生育意愿及原因

参考文献

[1] 陈莉, 郭浩乾, 宁艳花, 姜婷, 陈可心(2020). 护理学硕士研究生专业课程线上教学满意度影响因素的质性研究. 医学教育管理, 6(6), 532-535, 559.
[2] 陈翔(2008). 群体认同与个人本位——中西传统文化的人格理想比较.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5(1), 94-98.
[3] 陈盈羽, 蔡恋(2015). “单独家庭”生育意愿及行为的调查与思考——基于重庆地区的个案访谈. , (24), 62.
[4] 方朝晖(1991). 个人本位概念的历史变迁与现实困境. 探索与争鸣, (4), 28-34.
[5] 何治江(2010). 中国之“家本位”与西方之“个人本位”之比较研究. 法制与社会, (26), 279-280.
https://doi.org/10.19387/j.cnki.1009-0592.2010.26.154
[6] 洪明, 石佳欢, 杨鑫(2023). 从婚恋观到家庭观:提升生育意愿的视角转换. 青年探索, (2), 49-63.
https://doi.org/10.13583/j.cnki.issn1004-3780.2023.02.005
[7] 孔星星(2009). 农村已育妇女生育意愿及生育行为的调查与思考——基于山东省滕州市农村已育妇女的个案访谈. 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5(5), 13-16.
[8] 李银河, 陈俊杰(1993). 个人本位、家本位与生育观念. 社会学研究, (2), 87-96.
https://doi.org/10.19934/j.cnki.shxyj.1993.02.013
[9] 沈晓阳, 刘力永(2000). 个人本位与社会价值取向.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8(1), 27-31.
https://doi.org/10.14182/j.cnki.j.anu.2000.01.004
[10] 王晶, 李潇雅(2023). 中国居民生育意愿的世代变迁——基于年龄-时期-世代效应的分解. 统计理论与实践, (3), 36-43.
https://doi.org/10.13999/j.cnki.tjllysj.2023.03.005
[11] 周浩波, 李凌霄(2019). 高校教师工作满意度影响因素结构模型的构建——基于18位高校教师访谈的质性分析. 教育科学, 35(4), 6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