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动绿茵——淄博蹴鞠小镇规划设计
Dancing Green Fields—Planning and Design of Zibo Cuju Town
DOI: 10.12677/design.2024.93389, PDF, HTML, XML, 下载: 7  浏览: 10 
作者: 许鑫泽, 王晓蓉:山东建筑大学艺术学院,山东 济南
关键词: 蹴鞠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传承体验规划设计Cuju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Development Inheritance Experience Planning and Design
摘要: 蹴鞠文化源远流长,从春秋战国时期起便有渊源。本文提及蹴鞠与齐国故都的关联,指出在社会变迁影响下,文化遗产传承面临挑战。方案旨在基于当地传统规划新设施,突出体验蹴鞠并创设传承载体,强调以人文融合为基础,提倡现代生态设计理念,完成从功能到形式的空间演变。突出独特环境氛围和整体感,利用空间设计加强蹴鞠文化印象以促进保护与传承。尊重当地文化基础,遵循功能完善、经济推动、文化保存、布局合理、便捷使用的设计理念,综合利用自然资源和空间潜力,创造高价值、高审美的环境氛围,形塑特色小镇风貌。综合传统与现代设计,为历史文化保留、城市风貌提升提供新视角的设计方案。
Abstract: The culture of Cuju has a long history, with origins dating back to the Spring and Autumn and Warring States periods. This article mentions the connection between Cuju and the ancient capital of Qi, pointing out that under the influence of social changes, the inheritance of cultural heritage faces challenges. The proposed plan aims to plan new facilities based on local traditions, highlighting the experience of Cuju and creating a carrier for inheritance. It emphasizes a foundation of humanistic integration, advocates modern ecological design concepts, and accomplishes the spatial evolution from function to form. It highlights a unique environmental atmosphere and a sense of integrity, utilizes spatial design to enhance the impression of Cuju culture in order to promote its protection and inheritance. Respecting the local cultural foundation, it follows the design concepts of functional perfection, economic promotion, cultural preservation, rational layout, and convenient use. It comprehensively utilizes natural resources and spatial potential to create a high-value, high-aesthetic environment, shaping the unique character of the town. By integrating traditional and modern design, it provides a new perspective for the preservation of historical culture and the enhancement of urban style.
文章引用:许鑫泽, 王晓蓉. 舞动绿茵——淄博蹴鞠小镇规划设计[J]. 设计, 2024, 9(3): 827-833. https://doi.org/10.12677/design.2024.93389

1. 引言

舞动绿茵——淄博蹴鞠小镇规划设计专注打造一个集文化教育和旅游休闲为一体的文旅小镇。蹴鞠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也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对现代足球的产生具有重要意义。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把蹴鞠一直认为是当时最流行的娱乐活动,进而到了汉代,蹴鞠开始成为兵家练兵之法,宋代时期则开始出现蹴鞠组织和蹴鞠艺人[1]

现代社会发展迅速,中国的传统文化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现在的社会发展迅速,传统文化在当代的发展的空间越来越小,其中受很多因素的影响。现在不仅要保护传统文化,还要对文化的进行不断的创新,这样才能把国家的传统文化更好地宣扬和传承。传统文化本身的不灵活是一个很重要的自身原因,丰富的文化底蕴没有得到更好的挖掘。在本方案中重新规划了建筑群体,在当地基础资源下,进行新的创新设计,给游客带来更好的体验感受,在游客了解蹴鞠文化的基础下,尽可能地体验蹴鞠活动,进而对蹴鞠产生兴趣。

蹴鞠文化作为民间传统文化,要从现代社会生活中找到自己应有的地位;从现实社会中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从现代精神中激发属于自己独特的情感;从文化需求上找寻自己的发展方向;从文化碰撞中开拓自己前所未有的创意,这样才能使文化绵延不绝,生生不息。

现在社会休息时间碎片化,文旅小镇成为现在的出名景点,成为很多人旅游目的地的首选。传承蹴鞠文化特色,建筑群体采用春秋时期建筑特点,将蹴鞠元素融入整个小镇之中;优化小镇供给结构,积极做好小镇的产品创新和体制的改革,推动观光游玩到休闲旅游的转型,面对不同游客的需求给予不同的服务方式,使得游客体验更加丰富;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形成全面且多元化的经济链。小镇不仅要有自己的经济发展,还要对当地的经济发展产生可观的影响,实现小镇与社会经济的同步发展[2]

在古代流行了数千年的蹴鞠,符合人类社会发展需求,时间的消逝,蹴鞠给现代人们的印象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现代足球。消亡的古代蹴鞠又在兴盛的现代足球中获得新生。

2. 现状分析

2.1. 淄博实地调研与分析

本方案是对现有蹴鞠小镇的规划改造设计,题目采用进行蹴鞠活动时人物的形态特征和所需场地给其命名。蹴鞠流传了两千三百多年,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起源于齐国故都临淄,但在20世纪以来,由于受到社会的转型和西方文化的影响,蹴鞠文化已被人们渐渐遗忘,蹴鞠活动也已经越来越少见。当地政府发现这个现象,在早年建立蹴鞠小镇加尝试改变这一局势,但现在看来并未有很大的改观。实地调研发现,关于蹴鞠文化在齐国故都临淄的人们普遍了解程度进行了走访调查,发现当地人们对于蹴鞠比赛的了解普遍较高,但对于蹴鞠文化方面的了解却少之又少,这一现象的发生主要原因是因为当地组织表演力度大于文化宣传力度,文化认知的缺失等原因导致的。

蹴鞠在不同时期由不同的材料所制成,在最早的春秋战国时期,蹴鞠多是使用旧衣物或破布包裹形成的球形物;到了汉代,人们用皮革作为蹴鞠外衣,用米糠填入其中,但因当时皮革制作成本较高,使得普通百姓并不适应,且因为其中有米糠作为填充物,蹴鞠的重量相对之前的重量更重,且皮革表面坚硬,这很容易导致踢球者的脚踝造成损伤,坚硬又沉重的蹴鞠使踢球者在活动中想完成高难度动作的时候给其带来不便,从而观看者在观赛时的观感;发展到唐代时期是,人们对蹴鞠的制造原材料上有了彻底的改变,用猪尿囊来代替皮革,里面则是填充空气,空气代替了米糠,不论是重量还是硬度上相对于之前的皮革蹴鞠都有了巨大的进步,也为现代足球的产生留下伏笔。

2.2. 淄博临淄环境优势和问题分析

随着数字化的到来,各地都在大力发展科技,济南智慧科技发展也随之推进。近几年,济南市加大财政投入,制定科技发展政策,落实对于科技的发展项目的税收优惠,大力引进人才与资源……积极推进科技发展,对于济西湿地的发展有了一个良好的前景[3]

临淄位于淄博市东北部,全年平均气温在12℃,区内温度变化基本反映了大陆性气候特征。临淄境内交通发达,胶济铁路横贯东西,济青高速公路和309国道在临淄中部交汇。临淄的历史极为悠久,是灿烂辉煌的中国齐文化的发祥地,悠久的历史为临淄留下了大量的文物古迹,有“地下博物馆”的美誉,也因此被政府定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此地已有蹴鞠小镇的存在,但小镇内文化建筑不足,功能缺失,使用不便,空间未充分利用(如图1)。从小镇表面上看,仅存在光鲜的外表和实物堆砌,严重缺乏文化底蕴,难以长期生存,更加无法带动经济,基础设施和服务配套不足;内在原因上,小镇简单粗暴的安排,没有挖掘自身拥有的文化内涵。重新规划蹴鞠小镇,重视蹴鞠文化,充分挖掘当地的丰厚文化底蕴,利用当地有利的自然资源,与当地经济发展相结合,在蹴鞠小镇得到好的发展以后,可以带动当地整个经济发展。用传统文化与现代思想相结合,向人们展示悠久丰富的蹴鞠历史文化,同时展示从古代蹴鞠到现代足球的发展历程,也宣扬了足球起源地的灿烂蹴鞠文化。

Figure 1. Photo of on-site investigation in Cuju town

1. 蹴鞠小镇实地调研照片

3. 设计定位

3.1. 小镇的人群和功能分析

本方案打造文化传承和旅游体验为一体的文旅小镇,文旅小镇的兴起应该给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人们外出旅游的目的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观光型,以吃、喝、玩、乐、购为主;另一种是度假型。

观光型有几个特点:停留时间短,以当地周边为主,利用周末或当天的时间来进行,到达目的地以后进行短暂的浏览,进行简单的消费,就奔向下一个目的地;以家庭为单位,带着家人一起观看游玩,亲近自然,呼吸新鲜空气,转换心情,了解文化,远离日常生活;游玩内容,以玩和看为主。所说的走马观花是对观光游最好的形容。

本方案在形式上将追求独特的环境氛围设立为主要目标,主题鲜明,强调整体性,在空间形态上,利用空间的重复与在线的形式,加强人们对蹴鞠小镇的印象,从而更好地了解传统蹴鞠文化,以便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在设计手法上,以蹴鞠传统文化为主题[4]。小镇内大致分为两大部分,一是设立建筑群体,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内设有蹴鞠展示馆、生活馆、蹴鞠剧场、蹴鞠VR体验馆等可以供人们体验的场地;二是以“绿茵”为元素,设立大体量的草坪面积,设有户外蹴鞠场、足球场、儿童娱乐、意境生态等供人们游玩休闲的场地。

3.2. 小镇的设计元素

为了更好地表达蹴鞠的主题思想,从设计定位出发,根据蹴鞠的发源时期和地点,突出小镇的主体,小镇入口广场打造蹴鞠变形后的现代雕塑[5]。将当地周围的环境更好地融入到小镇规划设计之中,小镇内的建筑材料采用同一种风格,保持小镇整体形象的一致。重视进入小镇后的视觉效果,通过采用春秋战国时期的建筑特色贯穿整个小镇内部,增强了主入口建筑的视觉效果。用“齐”字的变形演变为小镇的入口指示牌。种植有层次的绿植,强化景观效果,运用水元素,增强设计动感。强化总体布局,考虑交通,人流,车流等因素,把大门建筑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

4. 设计思路

4.1. 设计理念

本方案以蹴鞠文化为主题,文化是小镇的内核,宣扬蹴鞠文化,让人们对自己国家传统有更深的了解。小镇有属于自己的文化特色,这样可以具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辨识度,形成了“一镇一风貌”的区域特征。在本方案的设计中,大部分空间为公共空间,公共空间是文旅小镇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一个良好的公共空间就要具有相应的文化展示区域,促进文化交流、交往活动等多种功能活动,同时还要给来往的游客们提供一个放松、愉悦、休闲的环境氛围。“舞动绿茵”是小镇的名称,“舞”一字可看作人们在蹴鞠活动中的动态,本案借其义,以舞和绿茵为载体来体现整个空间,舞动可以让人觉得活泼好动,绿茵是草场的代名词,可联想到蹴鞠,蹴鞠在社会迅速发展的情况下逐渐演变为现代足球。“舞动绿茵”成为了本方案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根据蹴鞠的发展历史,依据当时的建筑特点,引用的本方案中,增强本方案的历史时代感,传统的设计手法与现代的科技感相结合,既有传统的设计理念,又不缺失社会时代感。

4.2. 小镇环境设计分析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文旅小镇建设的重要性越来越大,既要充分体现小镇特色,又要同时坚持公共空间景观设计的原则及理念,进而促进小镇进一步发展。在设计前要重新考虑居民和游客的心理需求和行为需求等各个方面。小镇内的建筑要与周边环境相互协调,进行空间规划时排列要井然有序不死板单一,建筑群呈现高密度分布,布局不仅巧妙且条条道路相通,建筑与建筑之间相互联系。整体建筑材料、模式等建筑要素保持统一,尽量避免出现装饰过度却无设计感的单独空间出现,还有过度丰富的色彩颜色并非没有突出建筑特色反而使实际更加复杂突兀[6]

公共空间的建设的尺度要符合人体所需、功能要尽量齐全、气氛要更为温馨。本方案在考虑实地情况之下,设计初稿在不断地深化完善。在了解更多当地现实情况和指导教师一步一步地指导下,将设计初稿做了进一步的完善和重新规划,使得本方案的设计更加符合当地实际情况和更加突出主题。

道路设施,小镇内所有的道路都相通,实现路面平整,路灯设施完善,道路连通着一个个景点,来往方便。主入口的道路是小镇的主要道路,指引游客进入小镇内部,满足了交通需求,还同时通往停车场,停车场所在位置与小镇公共空间相通。小镇内的休憩小路居多,这种道路一般是最窄的,但数量是最多的。这种道路贯穿着整个小镇,把整个小镇联系在一起,体现了小镇的互通性。本方案不仅在功能规划中坚持以人为本,在道路规划上把人作为设计的主要因素,更好地体现人性化设计。

4.3. 小镇历史文化传承

淄博是一个历史悠久、环境良好的城市,本方案的规划设计要充分挖掘当地的蹴鞠历史文化,还要充分利用当地良好的自然资源。注重传承和延续传统文化,构建具有文化特色的公共空间,推进人文景观建设。如我国江西赣州市的和君教育小镇[7]。小镇宣扬“教育小镇,教育为本”。提倡建设一个以教育为本、教产双荣的生态文明小镇。同时配套的幼儿园、小学等,建设相应的教育基地,最终成为“中国好教育”的小镇。和君教育小镇在当地有效推动了当时的文化产业、服务产业、旅游产业等进一步发展,是推动当地社会经济健康的一个强大动力[8]

4.4. 小镇空间功能分析

小镇内以公共空间为主,而这公共空间基本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以文化展示为主,让游客沉浸在传统蹴鞠文化之中;另一部分则以体验休闲为主,在真正的蹴鞠场内实际体验古代蹴鞠活动。从主入口进入小镇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小镇的中心广场,在这里有代表蹴鞠的镂空雕塑,四周有具有春秋时期建筑特色的立柱,使小镇更具风味。在广场西部的空地可以组织演出等活动,而东侧就是商贩聚集地,想要小镇内有固定的经济来源,必然要有商贩的存在,他们主要为小镇提供专门的服务,售卖食物、饮品还有很多有关蹴鞠的纪念物品,周围的休息区供人坐下休息。首先经过的是文化展示区域,蹴鞠展示馆面向中心广场,从正门进入后,两侧分别有古代蹴鞠人物雕塑和现代足球雕塑,进门眼前是一个小水景。在这里有一个建筑群,建筑的风格采用蹴鞠发展当时时期的风格,而不是现代风格。采用这样的风格建设,使小镇区别于现代普通建筑,更具特色。为了建筑与小镇内其他公共空间相区别,使这里更有私密性,用围墙相隔,在东西南北分别设立入口,方便游客从各个方向进入院内,在北入口外有小镇停车场。从南门进入院内,看到的是蹴鞠展示馆、蹴鞠VR体验馆、小剧场、生活馆等室内活动,游客在这里可以了解更多的蹴鞠文化,体验蹴鞠活动带来的快乐,还可以租买古代服饰在整个园区内体验拍照。从西门出来后可以在水景周围的休息区稍作休息[9]

进入体验活动区,这里可以进行想要的体验的所有活动,蹴鞠、足球、羽毛球、散步、野餐等活动。这里有标准的蹴鞠场,可以蹴鞠比赛,蹴鞠演出等,还有小型的蹴鞠场,儿童可以在大人的陪护下在这里游玩,同时设有儿童娱乐区,有足球主题滑梯,攀爬等游乐设施。这里拥有多处的草坪、山丘和密林,游客可以在这里进行野餐,聚会、春游等活动。

5. 设计表达与展示

经过对本方案设计表现图的汇集整理,完成了展板展示,并根据设计的展示空间场所进行了漫游动画,最终达到设计内容与设计表达并特效展示的和谐统一(如图2~5)。

Figure 2. Plan of Cuju town

2. 地蹴鞠小镇平面图

Figure 3. Architectural renderings

3. 建筑效果图

Figure 4. Landscape rendering

4. 景观效果图

Figure 5. Indoor and outdoor detailed renderings

5. 室内外细节效果图

6. 结论

论文探讨了以蹴鞠为核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包括蹴鞠文化的历史演变,其在现代社会中的挑战与转化,以及规划设计的核心理念和目标。强调传承与创新的平衡,文旅小镇的重要性,以及蹴鞠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持续传承和发展。同时,突出小镇经济发展与社会融合的关系,以及蹴鞠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和影响。提出了淄博蹴鞠小镇规划设计的构想。规划设计旨在打造结合文化教育和旅游休闲的文旅小镇,将蹴鞠元素融入春秋时期建筑特色,为游客提供丰富的体验和感受。通过对蹴鞠文化的重新规划与宣传,淄博蹴鞠小镇规划设计将为当地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带来新的活力和机遇,为游客提供独特且丰富的体验,同时将传统文化永续传承至未来。

注 释

①图1来源:作者自摄

②图2~5来源:作者自绘

参考文献

[1] 蔡永洁. 城市广场[M]. 南京: 东南大学出版社, 2012.
[2] 卢丹梅. 城市生态设计的后现代思想[J]. 规划师, 2004, 20(7): 68-70.
[3] 张燕来. 可持续城市设计的生态观念[J]. 福建建筑, 2007(3): 32-33.
[4] 克莱尔·库珀·马库斯. 人性场所[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1.
[5] 廖建平. 城市广场建设六忌[J]. 城市问题, 2002(5): 56-58.
[6] 雅各布斯. 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纪念版) [M]. 南京: 译林出版社, 2010
[7] 刘飞. 广场的生态性设计[J]. 科技资讯, 2006(4): 84-85.
[8] 沈清基. 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M]. 上海: 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9.
[9] 王建国. 城市设计生态理念初探[J]. 规划师, 2002(4): 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