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愉悦情绪对中学生课堂行为参与度的影响
The Impact of L2 Enjoyment on Classroom Behavior Engagement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DOI: 10.12677/ae.2024.146967, PDF, HTML, XML, 下载: 8  浏览: 24 
作者: 钟光耀:重庆三峡学院外国语学院,重庆
关键词: 外语愉悦课堂行为参与外语学习L2 Enjoyment Classroom Behavior Engagement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摘要: 在积极心理学的影响下,学界和一线外语教师也越来越关注外语愉悦情绪对学生外语学习的影响。本研究基于课堂观察法和访谈法对某所中学的15名学生就外语愉悦情绪对中学生课堂行为参与度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得出中学生外语愉悦水平总体较高,且较高外语愉悦水平会正向影响学生的课堂行为参与度,并结合人本主义心理学和拓展–建构理论的观点给出几条教学建议。
Abstract: Under the influence of positive psychology, academia and frontline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s are paying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the impact of L2 enjoyment on students’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This study conducted empirical research on the impact of L2 enjoyment on students’ classroom behavior engagement in a middle school, based on classroom observation and interviews with 15 students. It was found that the overall level of L2 enjoyment among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s relatively high, and high levels of L2 enjoyment have a positive impact on students’ classroom behavior engagement. Drawing on humanistic psychology and the expanded constructivist theory, several teaching suggestions are provided.
文章引用:钟光耀. 外语愉悦情绪对中学生课堂行为参与度的影响[J]. 教育进展, 2024, 14(6): 522-527. https://doi.org/10.12677/ae.2024.146967

1. 概念界定

1.1. 外语愉悦

Dewaele & MacIntyre (2014)首次对外语愉悦做了界定[1],认为外语愉悦能够激发外语学习者的学习潜能,为他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减轻消极情绪对外语学习的影响。Dewaele & Greiff (2020)从满足心理需要的视角提出外语愉悦在外语学习者的心理需求获得满足后而随之产生[2]。国内也有学者基于国内英语课堂环境,从教师角度出发研究外语愉悦。姜艳(2020)提出外语愉悦是学生在外语课堂中感受到情感支持后所产生的一种幸福感[3]

综上,不同的学者对外语愉悦的概念界定不尽相同,本研究采用Dewaele & MacIntyre (2014)对外语愉悦的定义[1],即外语愉悦能激发学习者潜能,促使学习者克服外语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并最终体会到外语学习的快乐,它可以划分为外语学习愉悦、教师支持愉悦和同伴支持愉悦三个纬度。

1.2. 学生课堂行为参与度

有不少学者都对学生参与做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并做了概念界定。Newmann (1993)从心理活动的视角提出学习参与是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内化新知识的行为和心理投入[4]。孔企平(2003)教授基于行为、认知和情感三个纬度相结合的视角提出学生参与应包含行为参与、认知参与和情感参与,三者之间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5]

本研究主要研究外语愉悦情绪对课堂行为参与度的影响,因此采用孔企平(2003)教授对学生参与概念界定中的行为参与,即行为参与包括专心、专研和时间参与[5],课堂行为参与度即学生上课时的专心程度、专研程度和时间参与程度。学生课堂行为参与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老师教和学生学的效果,本研究通过研究课堂行为参与度强调课堂行为参与度对促进教学的重要性,并呼吁广大一线教师关注学生上课时的专心程度、专研程度和时间参与程度,提升学生课堂行为参与度,一定程度把课堂“还”给学生,而不是一直老师主导课堂,学生被动接收。

2. 理论基础

2.1. 人本主义心理学学习观

人本主义心理学学习观认为学习过程对于学习者来说是一个愉快的过程。Rogers (1982)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认为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6]。他强调教师要能够不断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即为学生创设理想的课堂氛围,发挥学生学习意识的主动性,并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能力。本研究将通过访谈了解学生的愉悦情绪水平及其影响因素,并根据访谈结果给到相应教师就提升学生愉悦情绪方面的相关建议。

2.2. 拓展–建构理论

拓展建构理论最早由积极心理学家Fredrickson在1998年的时候提出,该理论指出积极情绪对个体的思维、智力、心理等方面的发展都有促进作用[7]。Fredrickson (2014)之后由改进了拓展–建构理论的主要观点[7]:(1) 积极情绪能够扩展个人的认知与行动范畴;(2) 能够帮助消除负面情绪带来的持续不断影响;(3) 能够激发心理弹性;(4) 能够建构个人资源;(5) 能够促进个体身心健康,拥有积极情绪体验的人会更有创造力、更知识渊博、更有韧性和更能融入社会。基于该理论提出的积极情绪对个体身心健康和发展的诸多好处,外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外语愉悦情绪,以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本研究将基于访谈和课堂观察挖掘外语愉悦对于学生课堂行为参与的影响,从而凸显外语愉悦在外语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

3. 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本研究对来自于重庆市万州区的某所学校的15名学生进行课堂观察和访谈。其中男生8名,女生7名;优等生(期中成绩高于130分) 6名,中等生(期中成绩位于90~130之间) 4名,学困生(期中成绩低于90分) 5名。

3.2. 研究工具

1、课堂观察量表,参考孔企平教授团队设计的课堂行为记录表而制定,涉及课堂倾听,课堂答问,阅读资料,完成练习,参与讨论和记录笔记6个方面的课堂行为参与。对40分钟的课堂进行观察,每2分钟记录一次,因此各纬度课堂行为参与的最高值是20次。

2、访谈提纲,对观察对象进行访谈,主要了解其外语愉悦水平,课堂行为参与度以及外语愉悦对其课堂行为参与的影响程度。

3.3. 数据收集

将15份观察量表所记录的数据汇总到excel表格进行分析比较,将15份和访谈对象的录音转换成文本进行汇总和分析。

3.4. 数据分析

1、访谈分析

问题1:你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多数时候是什么感受?

有14位同学表示有外语愉悦情绪,其中8名同学表示愉悦水平较高,6位表示处于中等愉悦水平。

问题2:在你的外语学习经历中,有没有哪些特别愉悦的时刻?是哪些因素使你感到愉悦呢?

有10位同学提到教师支持愉悦,包括问题回答对了给予肯定和鼓励,不会做的题目给予帮助,教师耐心和话语幽默,不放弃后进生等;如幸同学表示,她做习题的时候,老师在旁边指导,感觉老师是关注自己的,是会比较开心的;有10位同学提到外语学习愉悦,包括攻克了难题,听写或考试取得好成绩,本来就喜欢英语等等;如张同学表示,做一个听力题,做听力的时候老师说什么很难,但是我做出来的话就会很开心;A同学表示短文填空有难度,自己做出了很有成就感。有4位同学提到同伴支持愉悦,包括师傅帮助,课堂氛围,同学扩展的有趣知识等。如张同学提到师傅的鼓励会让她愉悦和开心。

问题3:这些愉快的情绪是如何影响你在课堂上的参与度的?

有7位同学提到会影响上课与老师和同学的互动,有5位同学提到会影响上课认真听讲,有3位同学提到会影响认真做笔记,有2位同学提到会影响作业完成质量。

问题4:你认为愉悦情绪是否可以激励你在课堂上更加积极地参与学习?

有10位同学明确表示会影响,如方同学说会更积极的回答问题,把作业完成得更好;有3位同学表示会有影响但是影响不大,如魏同学表示有一定影响,但影响不大,因为自己就算心情不好也会努力调整自己,使自己认真听讲,积极参与到课堂之中。有1位同学明确表示不会,张同学表示,无论处于什么样的情绪,她都会积极参与课堂之中,即使老师抽问题她没有回答上,她也不会感到不开心或则不积极参与后续的学习,反而她觉得答错了才更容易把知识记住。

2、观察量表分析

Table 1. Classroom behavior engagement of students with high L2 enjoyment

1. 高愉悦水平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均值课堂行为

1、教师讲解时
认真倾听

2、教师提出问题时
开口或举手回答

3、阅读
相关资料

4、认真思考和
完成课堂练习

5、参与小组
讨论

6、认真记录
笔记

整体平均值(次)

14.5

6.9

3.5

1.9

0.0

7.2

8位高愉悦水平同学
平均值(次)

16.1

10

4.1

2.6

0.0

8.1

表1,从愉悦水平角度看:(1) 教师讲解时学生认真倾听的整体平均值是14.5次,8名高外语愉悦水平同学的平均值是16.1次,比整体平均值高出1.6次。(2)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开口或举手回答的整体平均值是6.9次,8名高外语愉悦水平同学的平均值是10次,比整体平均值高出3.1次。(3) 阅读相关资料的整体平均值是3.5次,8名高外语愉悦水平同学的平均值是4.1次,比整体平均值高出0.6次。(4) 认真思考和完成课堂练习的整体平均值是1.9次,8名高外语愉悦水平同学的平均值是2.6次,比整体平均值高出0.7次。(5) 参与小组讨论的值都是0,是因为老师没有给学生小组讨论的机会。(6) 认真记录笔记的次数平均值是7.2次,8名高外语愉悦水平同学的平均值是8.1次,比整体平均值高出0.9次。此项数据表明愉悦水平高的学生各个纬度课堂行为参与度比中等和低愉悦水平的学生更高。

Table 2. Classroom behavior engagement of students with different grades

2. 不同学业等级同学的课堂行为参与度

学生类别

课堂行为

1、教师讲解时认真倾听

2、教师提出问题时开口或
举手回答

3、阅读相关资料

4、认真思考和完成课堂练习

5、参与小组讨论

6、认真记录笔记

课堂行为参与总次数

优秀生平均值(次)

15.2

11.0

4.3

1.7

0.0

5.3

37.3

中等生平均值(次)

13.8

6.5

4.3

3.3

0.0

8.3

36.0

学困生平均值(次)

14.4

2.0

2.0

1.2

0.0

9.4

29.0

表2,从学生学业等级角度看,优秀生、中等生、学困生的课堂行为参与总值的平均数依次是37.3次、36次、29次,说明成绩越优秀的同学课堂行为参与度更高。优秀生在认真倾听和回答问题纬度的课堂行为参与远远高于中等生以及学困生。

表3,从课型角度看,学生在词汇课上的课堂行为参与平均值是25.5,听力课上是31.7次,习题

Table 3. Classroom behavior engagement of students in different types of lesson

3. 各课型的学生课堂行为参与度

课型

课堂行为

1、教师讲解时认真倾听

2、教师提出问题时开口或
举手回答

3、阅读相关资料

4、认真思考和完成课堂练习

5、参与小组讨论

6、认真记录笔记

课堂行为
参与总次数

词汇课平均值(次)

10

0

3

1.5

0

11

25.5

听力课平均值(次)

11.3

8.3

7.3

2.3

0

2.3

31.7

习题课平均值(次)

19

16

1

0

0

7.5

43.5

写作课平均值(次)

17

2

1

2

0

2

24

语法课平均值(次)

13.8

4.8

1.3

1

0

8

30

阅读课平均值(次)

17.7

8.3

4

4.3

0

10

44.3

课上是43.5,写作课上是24次,语法课上是30次,阅读课上是44.3次。说明在阅读课和习题课上,学生的课堂行为参与度较高,在写作课和词汇课上,学生的参与度较低。认真倾听和回答问题纬度的行为参与度在习题课上最高,认真思考完成课堂练习和认真记录笔记纬度的行为参与度在阅读课上最高。

4. 总结与结论

4.1. 中学生外语学习愉悦水平

从本研究看,中学生整体外语愉悦水平中偏高。在访谈的15个人中,有14位同学表示有外语愉悦情绪,其中有8位同学表示愉悦水平较高。

在外语愉悦分纬度上,教师支持和外语学习愉悦分别有10名同学提及,说明两者最能影响学生的外语愉悦感;也说明老师的肯定、鼓励、帮助、耐心、幽默,不放弃后进生等非常影响学生的外语愉悦感;还说明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有所突破,获得好的成绩和取得成就感等同样非常影响学生的外语愉悦感。同伴支持纬度有4名同学提及,影响次之。

4.2. 中学生课堂行为参与度

从课堂参与纬度看:学生认真倾听纬度的课堂行为参与度最高,其次是记笔记和回单问题纬度;小组讨论的值几乎为零,是因为老师没有设计小组讨论活动。阅读相关资料的平均值较低,只有3.5次,是因为通常只有在听力和阅读课时,学生才会被给予时间专门阅读相关资料。

从学生学业等级角度看,成绩越好的学生课堂行为参与度更高。

从课型角度看,在阅读课和习题课上,学生的课堂行为参与度较高,在写作课和词汇课上,学生的参与度较低。

4.3. 外语愉悦对学生课堂行为参与度的影响

从访谈结果看,有10位同学明确表示会影响,有3位同学表示会有影响但是影响不大,只有1位同学明确表示不会。

结合访谈和课堂观察来看,愉悦度高的8位同学在教师讲解认真倾听、教师提问时积极回答、阅读相关资料、认真思考和完成课堂练习、认真记录笔记这五个纬度的均值(分别是16.1次、10次、4.1次、2.6次、8.1次),均大于15名同学的总体平均值(分别是14.5次、6.9次、3.5次、1.9次、7.2次),说明外语愉悦程度更高的同学课堂行为参与度也更高。

综上,外语愉悦情绪会影响学生课堂行为参与度且是正向影响。

5. 教学建议

(1) 打造融洽的师生关系,创造愉悦的课堂氛围。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要为学生创设理想的课堂氛围,发挥学生学习意识的主动性,并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能力。从课堂观察以及和老师交流得知中学外语教师很少关注学生的外语愉悦情绪,主要还是关注学生的成绩变化。所以老师要树立情绪意识,及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情绪变化,还要给予学生适当的肯定、鼓励和支持。融洽的师生关系和愉悦的课堂氛围可以激发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课堂。

(2) 关注学生课堂参与度,组织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促进学生参与。从本研究的课堂观察量表数据看,教师几乎没有给予学生小组讨论的机会,主要的互动形式就是老师问学生答,课堂活动单一。外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学习活动,如小组讨论,英语知识竞赛等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形成师生、生生友好交流的课堂。

(3) 注重学生情绪态度,帮助学生运用情感策略进行学习。拓展–建构理论认为积极情绪能够扩展个人的认知与行动范畴,能够帮助消除负面情绪带来的持续不断影响以及能够激发心理弹性等。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与学生多交流,关注学生的情绪情感,尤其是学困生,明确他们的需求和困难,帮助他们解决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激发他们学习外语的愉悦情绪。

参考文献

[1] Dewaele, J.M. and MacIntyre, P.D. (2014) The Two Faces of Janus? Anxiety and Enjoyment in the 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 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2, 237-274.
https://doi.org/10.14746/ssllt.2014.4.2.5
[2] Dewaele, J.M. and Greiff, S. (2020) The Power to Improve: Effects of Multilingualism and Perceived Proficiency on Enjoyment and Anxiety in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European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 8, 279-306.
https://doi.org/10.1515/eujal-2020-0003
[3] 姜艳. 影响中国大学生外语愉悦的教师因素研究[J]. 外语界, 2020(1): 60-68.
[4] Newmann, F.M. and Wehlage, G.G. (1993) Five Standards of Authentic Instructional. Educational Leadership, 50, 8-12.
[5] 孔企平. 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学生参与[M].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6] 方展画. 罗杰斯“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论评述[M].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0.
[7] Fredrickson Barbara, L., Cohn Michael, A., Coffey Kimberly, A., et al. (2008) Open Hearts Build Liver: Positive Emotions, Induced Through Loving: Kindness Meditation, Build Consequential Personal Resource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 Social Psychology, 95, 1045-1062.
https://doi.org/10.1037/a0013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