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策略
Strategies for Cultivating Cultural Awareness in Middle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s
DOI: 10.12677/ae.2024.146966, PDF, HTML, XML, 下载: 5  浏览: 19 
作者: 程新燕:重庆三峡学院外国语学院,重庆
关键词: 文化意识文化自信培养策略Cultural Awareness Cultural Confidence Cultivation Strategies
摘要: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文化意识视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一环,对新时代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英语课程要突显学科的育人价值,帮助学生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引导学生分析和鉴别不同文化现象,对比文化差异,鉴赏优秀文化,加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增强文化自信。鉴于此,本文旨在探讨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文化意识的重要性,分析当前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文化意识的问题,基于新课标,从学校和教师两个层面提出培养文化意识的策略,为初中英语教师提供参考。
Abstract: The English Curriculum Standards for Compulsory Education (2022 Edition) regards cultural awareness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ore literacy of the English subject, and puts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teachers in the new era. The English curriculum should highlight the educational value of the subject, help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s behind the language, guide students to analyze and identify different cultural phenomena, compare cultural differences, appreciate excellent culture, deepen their understanding of Chinese culture, and enhance cultural confidence. In view of this, this article aims to explore the importance of cultivating cultural awareness in ju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analyze the current issues of cultivating cultural awareness in ju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and based on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s, propose strategies for cultivating cultural awareness from both the school and teacher levels, providing reference for ju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teachers.
文章引用:程新燕. 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策略[J]. 教育进展, 2024, 14(6): 516-521. https://doi.org/10.12677/ae.2024.146966

1. 引言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英语课程要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突显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1]。而文化意识作为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当代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时代的教师需在课堂中进行文化教学,让学生了解中外优秀文化,培养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同时增强文化自信。然而研究者通过实习发现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目前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仍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本研究根据这些问题,并基于新课标,提出了培养文化意识的策略,使学生加深对中外优秀文化的理解,并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同时增强文化自信,最终促进学生文化意识的提升。

2. 文化意识的内涵

Tylor第一次将文化意识概念化,指出文化意识是人们对于文化的一种自觉地能动的认识活动,强调文化意识是人们进行认识活动的内在价值观念,会影响到其外在行为活动[2]。程晓堂与赵思琪从英语教学的角度,通过探究英语核心素养的实质与内涵,强调文化意识的培养需要学生了解中外文化现象、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并对具体语篇中的文化现象进行评价,比较文化异同,最终明确文化立场与态度[3]。章策文则进一步细化了文化意识的内涵,将其划分为四个部分:文化知识、文化技能、文化情感和文化行为[4]。《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揭示文化意识是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鉴赏,是学生在新时代表现出的跨文化认知、态度和行为选择[1]

不同学者对文化意识的定义各有其侧重点,而本论文基于新课标,结合专家的探究,将文化意识界定为四方面:文化知识、文化技能、文化行为和文化情感。文化知识是指学生对中外文化知识的获取与认知;文化技能指的是学生具备分析和识别不同文化现象的能力,能够比较不同文化的差异,并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文化行为是指学生能尊重文化差异,站在目标语的文化角度恰当使用该语言、形成跨文化交流和沟通的能力;文化情感是指学生能鉴赏中外优秀文化,树立国际视野,认同和探索本民族文化价值,加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坚定本民族文化自信。

3. 培养文化意识的重要性

3.1.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中华民族拥有百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和五千年的文明史,文化对于国家建设至关重要。建设文化强国需要传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基[5]。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了“文化自信自强”这一概念,并明确了我国文化建设的发展目标。党和国家对文化强国战略的地位愈发重视,传播中国文化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英语课程有责任将中华文化融入英语课堂中,引导学生认识、理解、认同和传播中华文化[6]。所以,在新时代,教师应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在英语教学中注重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引导他们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和传播中华文化,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使学生更加坚定本民族文化自信。

3.2. 落实英语课程改革,发展核心素养

在2001年的《英语课程标准》中,语言技能被置于了重要地位;而在2011年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中,英语课程的人文性和工具性被赋予了同等重要的地位,该标准强调,英语课程在培养学生语言技能的同时,还特别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因此,英语教学不仅是语言教学,更是感知人文情怀的教学,英语课程不仅关注语言知识,更注重发挥其育人功能。到了2022年,《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将文化意识视为英语核心素养的重要一环,突出强调了英语课程的育人价值,该变化对当代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时代的教师需要肩负起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使命,课堂教学需要注重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践行《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

4. 初中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的问题

4.1. 学校方面

1. 学校缺乏教师文化教学的培训渠道

受到升学压力的制约,学校的主要工作焦点集中在提高学生的升学率上,而相对忽视了对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在进行教学成果的评估时,学校未将文化意识的培养纳入评价体系,而是更倾向于重视语言教学的实际效果。在教师的培训过程中,缺少提高教师的文化教学技能和文化素养的途径,而更多地侧重于语言知识的培训,这导致了教师在文化教学方面的能力和文化修养相对较低,教师很难有效地引导学生去理解和认识文化的深层含义和价值,这也限制了学生的思考和视野。学生缺乏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在全球化的社会中很难适应和融入,这样的情况不只是妨碍了学生的全方位成长,同时也对学校的整体教育质量产生了负面影响。

2. 校园文化氛围欠佳

学校的文化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文化观念和意识的形成,对于学生的文化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实习观察发现,学校的校园文化氛围不够浓厚,并且缺乏营造文化氛围的重要基础设施。在教室中,英语角等用于语言和文化交流的场地几乎是稀缺的,这不能满足学生对多元文化的探索和交流的需求。图书馆里关于文化方面的书籍数量较少,种类相对单一,无法提供学生深入了解世界各地文化的窗口。学生活动中心也很少组织文化活动,学生无法亲身参与到各种文化活动中去体验文化的魅力。这些基础设施的缺乏,无疑会影响到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和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

4.2. 教师方面

1. 教师培养文化意识的教学方式单一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教师开始在课堂中融入与文化相关的教学内容。然而,当前的文化教学方法仍然相对单一和枯燥,教师往往只是简略地介绍教材中的文化内容,而没有对这些文化知识进行深入地分析和探讨。这一传统的文化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对文化只有一知半解,没有深入掌握文化知识,进而不利于他们文化意识的培养。

2. 教师对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重视程度不够

语言和文化是紧密相连的,文化的传播依赖于语言的发展,而要真正精通一门语言,需要深入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然而,在传统应试教育压力下,许多英语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在课堂教学中过于注重语言知识的讲解,而忽视了课本中的文化元素,未能深挖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教师不够重视培养学生文化意识可能导致学生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出现偏差,甚至在跨文化交流中遇到诸多障碍。

3. 教师培养文化意识的教学活动单调

课堂文化教学活动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现代技术,比如使用多媒体播放关于文化的纪录片,这些纪录片生动地展示了不同民族的文化风貌,学生在观看过程中能够深刻体会到不同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然而,在目前的文化教学实践中,教师通常只专注于通过介绍相关的文化背景和知识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化,而很少采用多样化和生动有趣的文化教学活动,学生缺乏多元化的文化体验和感知。

5. 培养文化意识的策略

5.1. 学校层面

1. 拓宽教师培训渠道

教师的文化素养不仅体现其自身的修养和素质,更直接地对学生的文化理解和认识产生影响。然而,文化知识并非与生俱来,而是通过持续的后天学习来提升。因此,学校应为教师提供多元化的培训渠道,促进他们文化素养的提升。比如举办教师技能大赛、文化节以及各类读书活动,鼓励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学习优秀教师所采用的文化教学方法,提升他们自身的文化教学水平。这些活动不仅有助于教师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还能让他们相互学习、交流心得,进一步增强了他们的文化修养。此外,学校可利用寒暑假为教师提供培训机会,派遣教师海外交流学习,教育工作者通过亲身体验异国文化,深入了解多元文化的内涵和价值。这种经历有助于拓宽教育工作者的视野,提高其对多元文化的敏感度和认知水平,让教师接触到更广泛的文化背景和教学方法,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和文化教学能力,更好地适应全球化时代的教育需求。

2. 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学校作为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其文化氛围对于学生的文化修养至关重要。在学校的文化氛围中,学生在潜移默化的文化熏陶中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学校应当致力于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文化的魅力。学校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比如举办读书分享会、故事会、英语角等活动,让学生学习和了解各种文化,特别是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次,学校图书馆多采购一些关于文化方面的书籍,为学生提供了解不同文化的机会。此外,学生活动中心多组织一些文化活动,比如英语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等,学生通过参与活动来感受文化的魅力。最后,学校设立具有积极向上价值观的标语和告示牌,塑造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种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将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

5.2. 教师层面

1. 提高自身文化修养,注重文化意识的培养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引领者和参与者,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文化修养不仅体现了自身的形象和素质,更能够深刻影响学生成长和发展,只有具备良好文化修养的教师才能为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需坚持不懈地学习文化知识,不断提升自身文化素质,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和认识文化去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具体来看,首先,教师需要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深入理解文化意识的内涵;其次,需要广泛阅读各类文化书籍及相关论文,了解各民族的文化,不断积累更多的文化知识;再次,积极参加校本培训和文化活动,学习创新的文化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自身文化教学能力;最后,教师需重视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同时兼顾语言教学,合理安排教学活动去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2. 创新文化教学方式,丰富文化教学活动

(1) 以词汇为基础,让学生了解文化

学习一门语言,首先需要从词汇开始,词汇是学习英语的基础,学生掌握了词汇,才能进行下一步的教学。在词汇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教授学生词汇的发音和相关知识点,为后续英语学习奠定坚实基础。然而,最关键的是要带领学生探索词汇背后蕴含的文化知识,让学生既能学习语言知识,又能了解词汇背后的文化内涵。以人教版七年级上册Starter Unit 3为例,学生会学到“red”这一词汇,在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引导学生学习“red”的发音和中文释义,接着引导他们对比研究“red”在各种文化背景下的差异。“red”的中文含义是“红色(的)”,在中国,红色被视为吉祥的象征,在春节或结婚等喜庆场合,人们更倾向于选择红色的服装,因为它象征着好运和吉祥。但在西方的文化背景下,红色往往被看作是一个带有贬义的词语,象征着暴力和牺牲。通过中西文化的对比,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词汇的内涵,同时还能了解到不同的文化,这有助于引导学生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欣赏外国的优秀文化,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树立国际视野。

(2) 以阅读文本为依托,探究文化内涵,提高文化自信。

英语阅读是提高学生语言素养和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阅读本身具有丰富的文本知识,教师应以阅读文本为依托,带领学生理解文本所蕴含的文化知识,还可引导学生阅读课外文本,为学生提供多样的阅读途径,带领他们阅读有关中国文化的文章,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帮助学生探索本民族文化价值。例如,在解读人教版八年级下册Unit 6的阅读文章3a时,教师通过借助文章的主题语境——美猴王,引导学生学习美猴王身上的勇敢与坚韧的品质。教师可进一步拓展我国的四大名著的相关知识,安排学生在课后阅读这些名著,在课堂互动中,学生用英语分享自己的读后感,同时教师带领学生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学生在理解阅读文本的同时,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而更加坚定本民族文化自信。

(3) 在特定的语境中,开展丰富多样的文化教学活动

文化不是孤立存在的,文化离不开语境,需在具体的语境中展现文化的独特魅力。为了让学生感受文化的魅力,教师需要在课堂中构建具体的语境,并组织各种富有趣味性的文化活动。以人教版九年级Unit 2为例,该单元主题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而其子主题则是月饼等具有代表性的节日文化元素。在Section A部分的3a这篇课文中,描述了中秋节背后的民间传说—嫦娥奔月,以及人们会在中秋节欣赏月亮和品尝月饼的缘由。学习完这篇课文后,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一个小组讨论如何制作月饼,另一个小组讨论赏月的话题。通过在特定的语境下进行口语练习,学生不仅可以提升他们的语言技能,还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秋节的文化和习俗,这使学生在具体语境和活动中切身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4) 利用现代技术,丰富文化教学方式

当今是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现代技术应用十分广泛,人们足不出户,便能洞察到世界各地文化的丰富多样性,学习各民族优秀文明成果。身为新时代的教师,要发挥时代的优势,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带领学生了解各民族和各个地区的文化,学习世界优秀文明成果。以人教版八年级上册Unit 8 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为例,该单元的主题语境是烹饪,在Section A部分详细描述了各类奶昔的制作流程,而在Section B部分的课文2b中,描述了外国人是如何庆祝感恩节,并特别提及了火鸡的制作方法,3a部分则探讨了云南的过桥米线。在这一单元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对中西饮食文化进行对比分析,学生可以深入了解中西饮食文化差异。此外,教师还可进一步拓展,引导学生观看《舌尖上的中国》这部大型纪录片,进一步了解中国各个地区的饮食文化,体验中国各民族的独特风土人情,并探索具有特色的饮食文化,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6. 结语

培养文化意识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历程,并非一蹴而就的,教师需将文化意识贯穿到每节课中去,并采用多样化的文化教学方法和活动,积极引导学生对比中西文化的差异,增进他们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包容能力。英语教师需深度解读新课标中的文化意识,秉持育人目标,并始终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和鉴赏各国优秀文化成果,深入学习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并体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感悟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精神内涵,进一步加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自信。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 [S].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2.
[2] 爱德华·泰勒, 著. 原始文化[M]. 蔡江浓, 编, 译. 杭州: 浙江人民出版社, 1988: 19.
[3] 程晓堂, 赵思奇.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J]. 课程·教材·教法, 2016(5): 79-82.
[4] 章策文.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之文化意识: 实质内涵与实践路径[J]. 基础教育课程, 2019(Z1): 49-53.
[5] 习近平. 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J]. 上海艺术评论, 2023(5): 8-10.
[6] 赵志英. 新课标背景下学生“文化意识”的培育策略——以译林版英语教材为例[J]. 小学教学研究, 2023(4): 5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