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导向的知行融合式教学在医学心理学课程中的探索与实践
Teaching Practice of Medical Psychology Course under the Concept of Case-Oriented Integration of Knowledge and Practice
DOI: 10.12677/ap.2024.146400, PDF, HTML, XML, 下载: 27  浏览: 59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姜能志, 王佳丽, 王 帅, 王宏超, 韩文浩, 孙 琳, 田桂香, 王艳郁*:山东第二医科大学心理学院,山东 潍坊
关键词: 医学心理学教学问题教学改革Medical Psychology Teaching Problems Teaching Reform
摘要: 医学心理学课程对新医科背景下医学生人文精神培养、医患沟通能力提升及心身整合医疗观的建立有着重要作用。针对现有的教学问题,从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式创新、思政育人创新和教学评价体系完善四个方面开展课程教学改革的组织与实施措施,旨在实现医学生在“知识–技能–素养”三方面的有机融合与提升,为高等医学院校的医学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Abstract: The course of medical psycholog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ultivating the humanistic spirit, improving doctor-patient communication skills, and establishing an integrated view of mind-body medicine of medical students in the new medical background. In response to current teaching problems, efforts are being made from four aspects: optimizing teaching content, innovating teaching methods, innova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improving the teaching evaluation system. The aim is to achieve the organic integration and enhancement of medical students’ knowledge, skills, and qualities, providing a reference for the teaching reform of medical psychology courses in higher medical schools.
文章引用:姜能志, 王佳丽, 王帅, 王宏超, 韩文浩, 孙琳, 田桂香, 王艳郁 (2024). 案例导向的知行融合式教学在医学心理学课程中的探索与实践. 心理学进展, 14(6), 215-219. https://doi.org/10.12677/ap.2024.146400

1. 引言

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对医学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杜治政,2015)。医学心理学是心理学和医学相结合而形成的一门交叉学科,它将心理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应用于医学实践,研究解决医学领域中有关健康和疾病的心理行为问题,阐述心理社会因素在健康与疾病过程中的作用,为人们提供更为全面的医学观、疾病观和健康观(孙宏伟,冯正直,2020)。该课程对新医科背景下医学生人文精神培养、医患沟通能力提升及心身整合医疗观的建立有着重要作用(陈清江,2020;胡佩诚等,2000;郑亚楠,胡蝶,尹梅,2023)。因此,提升医学心理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对于医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在此就我校国家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医学心理学的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进行探讨。

2. 教学问题剖析

医学心理学课程所面向的医学生对心理科普知识及基础医学课程均有一定掌握,但对心理学在健康和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心身交互机制相关专业知识储备较少。学生能对日常生活中的心理现象进行一定程度解释,但对医学临床异常心理识别及干预技能还存在不足。医学生富有热情,但共情理解与运用能力尚有不足;人生观价值观不稳定,情绪易受挫折而波动,知情意行难以协调统一。

基于新医科背景下的人才培养目标需求及课程和学生特点(胡梅生等,2023;张俊杰等,2022),课程所面临的教学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医学与心理知识交融不紧。由于医学与心理学学科的相对独立性,课程授课对象的专业心理知识及临床医学知识储备均不足,对心身交互机制不清晰,知识结构关联性弱、融合度低。

2) 思维与技能训练交融不足。临床心理问题的诊断、评估和干预环环相扣,加之躯体疾病交叉,心理工作更具复杂性,对学生逻辑思维及技能整合要求较高。传统课堂临床思维与技能交融性训练不足,学生临床思路不清晰、技能僵化、实战效果差。

3) 思政与心理育人融合不深。学生价值塑造融入心理学教学及实践不深,未能充分发挥心理育人与思政育人的协同效应,学生在践行核心价值观上知情意行尚存在分离。

3. 教学改革的组织与实施

3.1. 教学内容优化

为了解决医学与心理知识交融不紧问题,提高医心知识结构关联度,帮助学生构建医心交融的知识体系,根据教学目标及培养需求,将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模块化、整合化重构,对教学资源进行文本及视频案例、虚拟软件及思维导图“四库”建设。

1) 内容模块化。根据布鲁纳认知–结构学习论及课程教学目标(武霞,2011),通过减、融、合、加,对课程内容进行调整和模块化重组。减去护理心理、康复心理等内容变为自学;将神经心理学脑机制部分融入心理学基础章节,神经心理评估部分融入心理评估章节;将病人心理与心理障碍融为一章,医患关系与心理咨询与治疗融为一章。最后,根据章节逻辑关系,将概论、心理学基础和心理学理论流组合为心理学基础模块;心理健康、心理应激和心身疾病组合为心身交互模块,心理障碍、心理评估、心理咨询与治疗组合为心理学与临床模块。另外,加入4学时理论整合与技能提升线上线下课,从而将庞杂的内容重点突出、逻辑条理,清晰化、模块化,便于网格化知识体系构建。

2) 理论整合化。通过案例介导,从该问题的心理学理论基础,到心身交互作用机制,再到问题的识别、评估和干预,实现三个模块间的块–块链接;模块内,通过环环相扣的教学设置及系统逻辑的作业布置,实现章–章串联;最后,通过理论整合与技能提升专项训练,实现理论体系的纵深整合。

3) 重点立体化。为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重难点知识,建设视频资源内容,完善延伸阅读、互动训练和在线测试等内容,实现重难点知识的立体化,促进学生沉浸式在线深度学习。

4) 教学资源建设。根据新医科要求及学科进展,建设涵盖三大模块的文本案例及视频案例,形成教学案例库;开发多种主题的心理咨询与治疗、心理危机干预等虚拟仿真软件;制作各章节的思维导图,为学生学习及训练提供丰富资源。

3.2. 教学方式创新

1) 案例导向的知行融合教学。相比传统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张殿君等,2011)。为了促进知识到能力的转化,基于近年来医学心理学教材修订过程中所体现的人文医学内容不断增加、临床医学实践导向明显、注重心理干预技术运用的趋势(郑亚楠,2022),教学团队以案例导向的线上线下(Case-oriented Online to Offline, COTO)知行融合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改革,这种知行融合的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医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医学心理学知识与临床实践体系的关联,让学生将具体的心理问题识别、评估、干预等实践技能在案例分析中加以运用,进而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医学心理学的教学效果(李踔然等,2021;聂光辉等,2022)。具体做法是:各章教学均以“聚焦临床、问题导向、任务驱动、知行合一”这一主线贯穿,以生动的医学临床案例为导向,线上学习以案例问题解决为任务驱动,学生进行重难点知识及教学资源深度学习,小组合作完成案例分析及角色扮演任务。线下课堂则强调案例背后心理学理论和机制的深度解析,系统逻辑的临床思维训练以及虚实结合的技能实操练习。课后通过形式多样的作业布置、竞赛类项目及社会志愿服务等实现知识技能到应用能力的转化。该教学方式旨在实现线上线下、实时交互、纵深可控、反馈闭环的合作研讨式教与学,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以心理咨询与治疗章节为例:在上一次课结束前,布置小组共同完成心理干预方案设计文本作业及角色扮演视频作业。课前,发布平台任务,结合课程群的实时互动。学生完成在线资源学习、单元测验,小组提交文本及视频作业。线下课堂,在我校国家级虚拟仿真教学中心进行案例角色扮演、教师督导与点评、示范视频分析及小组练习,强化思路与技能训练。课后,完善文本及视频作业,提交平台;参加方案设计及咨询技能大赛,参加心理热线公益志愿服务等,从而实现知识到能力的转化。

2) “两练”交融的实践能力培养。为有效解决临床思维训练不足、心理助人技能僵化问题,课程团队以案例问题解决为主线,遵循“关系建立–心理诊断–心理评估–个案概念化–心理干预”临床心理工作思路,进行“案例撰写–角色扮演–虚拟仿真训练–朋辈互助辅导–公益服务实践”渐进式技能提升训练。通过虚实结合、系统逻辑的线上线下教学设计及任务布置,实现临床思维训练和技能提升训练的有机融合。

例如,在心理学与临床模块,学生带着问题,通过线上平台学习,完成案例撰写、评估工具选择、诊断分析、理论解释、干预方案设计等任务;小组合作进行角色扮演,完成文本及视频作业提交(初阶模拟练习);借助线上教学软件,进行虚拟仿真训练(进阶线上仿真);课中,通过虚拟仿真实验中心案例扮演和教师分析点评实时交互训练,将临床思维和技能提升有机融合(进阶线下仿真)。课后,通过朋辈心理互助任务及心理热线电话接听、心灵关爱志愿服务等实践训练,促进学用结合、学以致用(高阶实践应用)。

3.3. 思政育人创新

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挖思政元素,精选思政案例,充分发挥心理育人与思政育人的协同作用,实现思政育人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根据共情理论(刘聪慧等,2009),按照SEED (See-Experience-Evoke-Devote)思路进行全过程线上线下思政育人无痕融入。

具体做法是:课上,通过临床案例呈现、角色扮演、深度解析及教师点评,让学生“看到(See)”疾病给患者带来的影响,“体验(Experience)”患者痛苦,“激发(Evoke)”学习动力与助人热情,提升专业能力,“投身(Devote)”病人心身健康维护与健康中国建设。课下,通过实践作业,将思政育人与心理志愿服务紧密融合。依托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省级科普教育基地及心灵关爱志愿服务基地,引领学生参加朋辈互助与心理志愿服务,实现认知–情感–意志–行动的升华和转化。学生撰写的思想感悟及志愿服务心得体会上传在线平台,通过优秀作业展示、社区交流分享,实现实施与效果的反馈闭环。另外,平台定期发布志愿服务招募信息,从而实现线上线下、知行合一的全过程思政育人。

3.4. 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课程考核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同时加入心理素养评估及思政考核。心理素养评估采用量表,对职业价值观、岗位胜任力及心理健康三方面进行测评,结果供教师总体掌握课程效果,不计入总分。思政考核重在考察学生参与心理志愿服务认识上的重视性、情感上的投入度及行动上的积极性,评价方式由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次数及撰写的心得体会报告的质量两部分组成。最终,课程总成绩 = 线上成绩(45%) + 平时作业(15%) + 期末成绩(35%) + 思政考核(5%)。

4. 结语

通过从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式创新、思政育人创新和教学评价体系完善四个方面开展教学改革的组织与实施措施,实现了教学内容更新,丰富了教学资源,转变了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有效实现了从“教师、讲授为主体”到“学生、学习为主体”的转变,提升了教学效果,实现了医学生在“知识–技能–素养”三方面的有机融合与提升,为我国高等医学院校的医学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参考。

基金项目

山东省教育教学研究项目(编号:2023JXY018);山东省本科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M2022333 & Z2023069);山东省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计划项目(编号:SDYKC20147);山东第二医科大学教育教学研究项目(编号:2022YB047 & 2023YJS002 & 2022SZ01 & 2023DJ22)。

NOTES

*通讯作者。

参考文献

[1] 陈清江(2020). 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医学教育管理, 6(5), 461-465.
[2] 胡梅生, 王艺莱, 刘权辉, 等(2023). 当前医学心理学本科教育现状分析及启示.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44(1), 66-70.
[3] 李踔然, 郑悦, 张宗凤, 等(2021). 在医学心理学研究生课程中应用情境案例教学法的质性研究. 心理学通讯, 4(4), 232-237.
[4] 刘聪慧, 王永梅, 俞国良, 等(2009). 共情的相关理论评述及动态模型探新. 心理科学进展, 17(5), 964-972.
[5] 聂光辉, 侯茜骅, 苏婧, 等(2022). 心理情景剧教学模式在医学心理学CBL教学中的探索. 现代职业教育, (34), 66-69.
[6] 孙宏伟, 冯正直(2020). 医学心理学(第3版). 科学出版社.
[7] 武霞(2011). 浅谈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文学教育, (3), 25-26.
[8] 张殿君, 王俊刚, 冯修猛, 等(2011). 在《医学心理学》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的实验性研究. 卫生职业教育, 19(5), 616-617.
[9] 张俊杰, 刘婷, 陈艳玲, 等(2022). “医学心理学”课程教学研究现状及热点分析. 科技风, (14), 149-151.
[10] 郑亚楠(2022). 基于《医学心理学》教材演变浅谈医学心理学的发展方向. 卫生职业教育, 40(20), 63-66.
[11] 郑亚楠, 胡蝶, 尹梅(2023). 浅谈医患沟通课程存在的问题与发展方向. 医学与哲学, 44(14), 70-73.
[12] 杜治政(2015). 医学生的培养目标与人文医学教学. 医学与哲学, 36(11), 1-6.
[13] 胡佩诚, 李心天, 邓云青, 等(2000). 医学心理学教学二十年的回顾与展望. 医学教育, (3),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