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历下文化广场无障碍设施的更新设计
Update Design of Accessibility Facilities for Lixia Cultural Square in Jinan City
DOI: 10.12677/design.2024.93375, PDF, HTML, XML, 下载: 8  浏览: 13 
作者: 贾如诗, 杨文新, 蒲欣月:山东建筑大学艺术学院,山东 济南
关键词: 城市文化广场无障碍设施更新设计Urban Cultural Plaza Accessible Facilities Updated Design
摘要: 我国对无障碍设施具有很高的需求,且这一需求将在可见的未来持续增加,无障碍设施的更新设计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从无障碍设施的类别具体展开研究,通过分析当地的现状问题,遵从人性化设计、可持续性设计等原则,旨在能够设计出满足各类人群需求的无障碍设施。
Abstract: There is a high demand for accessible facilities in our country, and this demand will continue to increase in the foreseeable future. The updated design of accessible facilities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his article will conduct specific research on the categories of accessible facilities, analyze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in the local area, follow principles such as humanized design and sustainable design, and aim to design accessible facilities that can meet the needs of various groups of people.
文章引用:贾如诗, 杨文新, 蒲欣月. 济南市历下文化广场无障碍设施的更新设计[J]. 设计, 2024, 9(3): 719-723. https://doi.org/10.12677/design.2024.93375

1. 引言

根据世界银行和世卫组织2011年出版的《世界残障报告》的数据显示,每个人一生中平均约11%左右的时间处于“残障”状态[1]。济南市历下文化广场作为城市中心的一个重要公共空间,是市民休闲、娱乐和集会的场所。然而,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广场现有的无障碍设施已无法满足部分市民的需求,特别是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和残疾人。本文以济南市历下文化广场中的设施为例,融入无障碍设计理念,通过对设施现状的调研和分析,指出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更新设计策略,使广场中的服务设施可以满足各类残障人士的使用需求,更好地适应现代城市的发展需要。

2. 相关概念界定

2.1. 无障碍设计

无障碍设计是一种旨在消除障碍,为人们生活提供便利的设计理念[2]。最初,无障碍设计仅仅关注残障人士的特殊需求。21世纪以后,无障碍设计的服务对象不只局限于残疾人,还包括老年人、儿童、孕妇病人等一些由于有生理障碍以及自身身体状况不佳而导致使用各种设施不方便的有需求的人群[2]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明显增加,以及为了更好地满足人们对城市公共空间的需求,无障碍设计成为一项重要且必要的工作[3]。无障碍设计涉及建筑设计领域、产品设计领域以及服务领域等多个方面。在建筑设计领域中,无障碍设计应考虑到行动不便人士的通行需求,强调空间整体的可达性,设置无障碍电梯、坡道、扶手等设施,确保人们的进出的自由和安全性。在产品设计领域中,无障碍设计注重产品的普适性和简易性,确保产品符合人体工程学,将使用方法化繁为简。无论是室内空间还是室外公共空间,都应当提供无障碍的服务,满足不同人群得需求。例如,设置盲道、无障碍通行等。

2.2. 无障碍设施

无障碍设施是指方便残疾人、老年人等行动不便或有视力障碍者使用的安全设施。无障碍设施是为了保障残疾人、老年人、儿童及其他行动不便者在居住、出行、工作、休闲娱乐和参加其他社会活动时,能够自主、安全、方便地通行和使用所建设的物质环境。在我国,无障碍设施的建设是从无障碍设计规范的提出与制定开始的,其目的是创造一个对所有人开放的环境,使所有人都能够参与社会生活[4]。无障碍设施的建设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人文关怀的具体体现。

3. 无障碍设施的设计类别

3.1. 针对移动障碍人士

移动障碍是老年人常见行动障碍类型,通常包括两类人群,一是用轮椅代步者,二是使用拐杖帮助行走的人群。针对这些人群设置的无障碍设施在设计时要考虑到实际使用的细节问题,如在进行公共电话的无障碍设计时,要注意电话的高度要符合轮椅使用者的实际位置。再如在公共空间入口的坡道设计要注意配备扶手,方便使用拐杖的人群抓、扶,同时,坡道设计要注意防滑,避免轮椅使用者滑落[5]

3.2. 针对视觉障碍人士

视觉障碍者人群主要包括两类,一是弱视者,二是全盲者。弱视者的视力并没有完全丧失,但在实际生活当中视物能力较弱,因此,设计者可以有效地运用光和色,让其能准确地找到需要的内容,在设计时还要注意不要选用过强的光源,避免对其视力造成更进一步的伤害。对于全盲者,设计者要运用声音、触觉等方式帮助其解决障碍,比如,在公共厕所当中,就可以用声音来帮助其找到使用设施,在地铁里,要设计合适的盲道便于其使用。

3.3. 针对听觉障碍人士

听觉障碍者人群主要包括两类,一是助听器使用者,二是全聋者。对于前者,需要注意减少公共空间当中的杂音,方便其辨别信息声,对于后者,则要强化视觉信息的传递,例如,多运用字幕、手语等。

4. 历下文化广场设置无障碍设施的必要性

4.1. 历下文化广场无障碍设施的现状及问题

经调研发现,历下文化广场的服务人群大多为场地附近老旧居民楼的老年人以及由大人看护的儿童。历下文化广场有各种文化设施和娱乐设施,周边基础设施完善,周边居民区众多,历下文化广场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一个休憩、娱乐、科普的场所。但设计者并没有完全站在周边居民的角度下考虑设施问题,广场内的无障碍设施少之又少,且部分无障碍设施设计不合理,无法满足老年人及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的需求。设计师应基于老人交往和心理需求,针对健康状况不佳的特殊群体进行设计,为他们提供具有可达性和舒适性的户外环境。

交通无障碍问题:广场入口处的无障碍通道尺寸不规范且缺少盲道,不利于残障人士通行;设施无障碍问题:座椅、卫生间和照明设施未考虑残疾人的特殊需求,广场内的座椅均未设置扶手,未考虑到使用者的安全性;信息无障碍问题:指示标志不够清晰,缺少盲文信息;景观无障碍问题:部分景观和绿地存在轮椅无法通行的状况(见表1)。

4.2. 历下文化广场设置无障碍设施的必要性

4.2.1. 残障人士的需求

历下文化广场周边道路状况不佳,缺乏安全的行人通道,为避免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风险,并考虑到残障人士在出行方面会有极大的困难,独立生活的能力较弱,在历下文化广场设置无障碍设施是非常必要的。对于这类人群来说,增加一些无障碍设施,可以为他们的出行提供便利[6]。例如,设置斜坡和升降平台,可以极大地减少他们遭受意外伤害的风险,为残障人士提供心理上的安慰和支持。

4.2.2. 老年人的需求

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不断加快,老年人在户外出行方面面临着安全隐患问题。尤其是历下文化广场这类老旧社区广场中,部分设施并未考虑到使用者的需求,缺乏无障碍设计理念。例如,广场中缺乏坡道无障碍,电梯,扶手等设施,这对于老年人的出行问题造成了极大的安全隐患[7]。对于身体机能不断下降的老年人群体来说,户外活动是保持身心健康的重要方式,因此考虑到老年人的特殊需求,在广场中设置斜坡、扶手等无障碍设施可以保障这类群体的安全问题,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

4.2.3. 社会责任

无论是残障人士还是老年人,他们都是社会的一部分。我们应该理解并尊重特殊群体的需求和权利,设置无障碍设施不仅是对残障人士和老年人的关怀,更是对全体市民的福祉投资。就像维克多·帕帕纳克在《为真实世界设计》一书中的提到的设计原则那样:设计师应该关注弱势群体,营造公平的社会公共环境。因此,在历下文化广场中设置无障碍设施是非常必要的。同时,无障碍设施的设计应考虑到不同群体的需求,做到为所有人提供便利。

Table 1. Current status of accessible facilities in Lixia Cultural Square

1. 历下文化广场无障碍设施现状

图片

说明

广场内的座椅均未设置扶手,
未考虑到使用者的安全性。

广场入口处的无障碍通道尺寸
不规范且缺少盲道。

5. 历下文化广场无障碍设施的更新设计理念

5.1. 可接近性

可接近性是指一些特殊群体,能够在不需要他人帮助的情况下正常使用公共设施。如果没有做到独立使用,那么这个无障碍设施便是不成功的。在无障碍设计中要注意空间中的高差。若实在避免不了高差,也尽量不要采用多台阶的方式进行设计,而是采用坡道、斜坡的设计。同时,要注意在坡道两边设置扶手,以便特殊群体安全进入,并且在材质上应使用防滑材料。

5.2. 安全性

据实地调研发现,历下文化广场中的座椅均无扶手,部分座椅无靠背,这对于公共设施的大多数使用者来说,安全问题得不到保障。在任何设计领域中,安全性应位于前列,是设计中非常重要的原则。例如,在公共场所应设置安全标识,提醒使用者注意安全;在公共座椅的两侧应设置扶手或栏杆;在坡道或楼梯等入口位置的扶手以及地面铺装材质上,应使用防滑材料;无障碍座椅旁应设置陪护空间等。

5.3. 通用性

在无障碍设施的设计中,我们应最先考虑设施能否达到通用性和实用性。通用性的理念不只是针对无障碍设施,而要考虑到整个空间的设计,强调设计必须要照顾到每个人的需求。具有通用性的无障碍设施是可以满足不同人的特殊需求,例如在公共设施的设计创造中,设计不仅要关注健康人群的需求,还必须考虑到残疾人的需求,为他们提供便利,为广大民众服务。通用性设计还需要注意在信息表达方面的灵活性和清晰易懂,无论使用者是否为普通人或是残障人士,都能够确保接收到正确的信息。通过无障碍设施的通用性设计,公共设施能够更好地满足不同人群的特殊需求,提高设施的利用率和便捷性。

5.4. 人性化

在无障碍设施的设计中要做到以人为本的原则,就要深入了解使用者的需求和习惯,确保公共设施能够满足不同人群的实际需求。例如,对于视障人士来说,应设置盲道和触觉标识等设施;对于行动不便人士来说,则应设置坡道、无障碍电梯、扶手等设施,同时还要注意坡道的坡度、宽度和防滑性。在无障碍设施的设计中,只有做到以人为本,才能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需求。因此,作为设计师必须要提高自身的设计能力,博学多识,掌握更多的设计科学原理,以便为人民大众提供便利、舒适、安全的人居环境。

6. 结语

残障人士是社会组成的重要部分,是一个独特的群体,由于身体或其他方面的缺陷,导致他们面临着各种挑战。而我们应该最大程度上满足他们的各种生活需求、康复需求以及精神方面的需求,致力于为残障人士提供一个平等自由的人居社会环境。残障人士与正常人相比,更依赖于外界设施的帮助。因此,这类群体对于无障碍设施的需求和要求是极高的。

在无障碍设施的更新设计中,我们不仅要遵循安全性、通用性的设计原则,更要遵循可持续性设计理念,采用环保且耐久性强的材料,不仅能够降低消耗保护环境,还对一些特殊群体的身心健康起到了一定的保障作用。同时,我们还要注重与智能化设施的结合,提升无障碍设施的智能化水平。相信无障碍设施的建设能够为全社会人员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注 释

表1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参考文献

[1] 刘姝珍. 老龄化背景下城市公共设施无障碍设计探究[J]. 黑河学院学报, 2023, 14(10): 76-78.
[2] 段玥, 刘彬, 程佳敏. 城市公园休憩服务设施景观无障碍研究——以呼和浩特草原丝绸之路文化公园为例[J]. 福建建筑, 2023(11): 23-26.
[3] 厉才茂. 无障碍概念辨析[J]. 残疾人研究, 2019(4): 64-72.
[4] 孙至喆, 沈瑶, 孙莹, 等. 针对空间锢定效应的北京中心城区无障碍公共服务设施优化策略[J]. 建筑与文化, 2023(11): 112-115.
[5] 魏亚军. 城市休闲空间中的无障碍设计创新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济南: 山东建筑大学, 2019.
[6] 任娜娜. 无障碍设计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探析[J]. 鞋类工艺与设计, 2023, 3(24): 142-144.
[7] 姜雪, 陈曦. 探究北海市养老无障碍公共设施的设计[J]. 鞋类工艺与设计, 2023, 3(23): 109-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