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文教育线上汉语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Case Study of Online Chinese Classroom Teaching in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DOI: 10.12677/ass.2024.136484, PDF, HTML, XML, 下载: 51  浏览: 233 
作者: 李春丽, 钟舟海*:江西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西 赣州
关键词: 华文教育线上教学文化冲突案例分析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Online Teaching Culture Clash Case Study
摘要: 华文教育是国际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线上教学在国际中文教育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海外华文教育汉语课堂中的线上教学也呈现活跃态势。作者结合自己多年线上华文教学课堂实践,选取一个与“文化冲突”相关的比较有代表性的教学案例进行描述和分析,从中归纳经验教训并提出指导性意见,以期对同行们的线上华文教学课堂有所启发。
Abstract: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international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In recent years, online teaching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international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and online teaching in Chinese language classrooms in overseas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has also become active. The author describes and analyzes a representative teaching case related to “culture clash” in the light of his many years of online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classroom practice, summarizes the lessons learned from the case, and puts forward some guiding opinions in order to inspire his peers in their online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classrooms.
文章引用:李春丽, 钟舟海. 华文教育线上汉语课堂教学案例分析[J]. 社会科学前沿, 2024, 13(6): 175-181. https://doi.org/10.12677/ass.2024.136484

1. 引言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叠加前些年“世纪疫情”的影响,线上中文教学获得了蓬勃发展的契机,尤其是在华文教育方面,兴起了线上华文教育的热潮。当前,探讨线上华文教学的论文有一定数量,但其中“案例分析型”的论文则相对较少。通过典型的真实案例,探究线上华文教育教学的普遍问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较好的参考性[1]

2. 线上华文教育与线下华文教育

2.1. 线上、线下华文教育的概念

线上华文教育就是利用网络设备、依托线上教学软件,如ClassIn,Zoom等开展的华文教育活动。线上汉语教学改变了传统的面对面教学方式,使用多媒体技术,以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中文学习效果。线上华文教育具备的多模态、融媒体等技术特点和节约资源的低成本优势,为其发展提供了巨大动力。线下的华文教育主要依托当地华人组织建立的华文学校或者机构,以及在中国依托高校或者企业、机构在实地进行的教学。线下华文教育由于师生面对面授课交流,可以提高学生上课的专注程度,便于师生和生生口头交流,其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较佳[2]

2.2. 线上华文教育的优点

1) 节约时间,成本较低。线上教育只要拥有电脑或者平板加上网络就可以在随时随地进行,并且学生报名的课时费比在线下教学要低不少,所以大大节约了成本。

2) 资源丰富,效率较高。线上教学便于使用网络资源,例如当学生不理解“田埂”这一词语的时候,可以直接屏幕共享,然后在浏览器里搜索田埂的图片,这样学生立马就理解了,比用中文解释或者用媒介语翻译的效率更高。

3) 时间自由,灵活性强。在线上上课,如果老师和同学有一方甚至双方在提前约定好的时间不能来上课,那么就可以立即调整上课时间,这样可以满足双方的需求。但是在线下就很难随时调整时间。

4) 小班授课,针对性强。比如一对一、一对二、一对三、最多就是一对四,所以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汉语水平、学习目标、性格特点、上课时间等订制私人教学计划,更具有针对性,更能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

5) 内容灵活,机动性强。可以给学生讲解他们学校中文课的作业,也可以根据家长的要求,找朗诵的文章,带领学生朗诵,来帮助学生参加中文朗读比赛等活动。

2.3. 线上华文教育的缺点

1) 时差原因导致上课时间很难协商一致,经常出现教师在深夜十一点,甚至凌晨两点给学生上课的情况,这种情况会严重影响教师的作息时间。

2) 上课随意性较强,学生可能出现缺席、迟到、随意退出课堂等情况,所以很难保证每节课都正常顺利完成。

3) 对网络环境依赖性大,经常出现由于网络不好而导致卡顿、慢放、回音、麦克风变音等情况,导致上课质量差甚至无法进行。

4) 线下教学可以实现的“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在线上课堂上难以实现,仅凭一个摄像头和麦克风很难掌握学生状态和学习进度,并且在有的情况下,学生不开摄像头和麦克风,让上课质量得不到保证。

5) 体演法、动作演示法、直接法、团体语言学习法、交际法等教学方法在线上课程中较难实现,影响教学效果。线上教学多用语法翻译法、听说法、视听法等。在使用语法翻译法时,如果学生的母语不是英语,而教师的媒介语是英语,双方的沟通不一定顺畅[3]

3. 线上汉语教学现状及线上汉语课堂教学的社会重要性

3.1. 线上汉语教学现状

1) 线上汉语教学主要依托机构和网络平台进行教学。比如,目前大家比较熟知的机构有:小鹿中文、辰星中文、悟空中文、领格、成都学语、可莉中文等等,数量高达上百家。依托的网络平台有微信、谷歌、Preply、ClassIn、Zoom、腾讯会议、钉钉等几十家平台。学生通过在机构购买课程,老师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授课。以本人所在的机构为例,我们教学对象大多是华裔,所以授课教材多为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暨大中文课、HSK、YCT等等。

2) 汉语学习者的国籍多为美国、巴西、俄罗斯、日本、德国、英国、加拿大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汉语学习者的年龄多为青少年,年龄在6岁至12岁之间。汉语水平多为初级水平。针对华裔学生来说,学习中文的目标多为了解中国文化,掌握中文听说读写全面的技能,就像家长所说“不能忘本”。针对非华裔学习者来说,学习目标多样,比如说为了考级,比如考HSK为了来中国留学,美国的SATLL中文考试。一部分工作者学习中文,是为了能和中国进行商业贸易、还有一部分学习者是为了兴趣而学习中文。

3) 线上汉语教学存在的困境:第一,教师使用网络平台的技术不高,在当前全面开展线上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们需要运用一些网络平台实现与学生的互动和教学。但是对于部分教师来说,他们接触网络的时间较少,难以操作各种技术性的软件,这就导致线上语文课堂的开展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学生听不到教师的声音、教师难以将教学内容有效地整合等。第二,课堂中很难实现师生有效互动在开展线上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够像以往的课堂一样通过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与学生积极互动,学生们只能自顾自地学习,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下降,并且学习效果不佳。所以,在线上语文课堂的开展中,如何实现师生的有效互动是一个很大的困惑。第三,大部分机构招聘老师进行线上汉语教学的岗位多为兼职性质,所以老师就业稳定性不强。可能存在该课程上完,老师需要重新接课,并且期间不能保证就能立马等到学生报名课程。就本人来看,已在三家机构进行线上汉语教学兼职工作以来应对兼职工作稳定性不强的问题[4]

3.2. 线上汉语课堂教学的社会重要性

1) 线上汉语教学是传播汉语和中华文化的重要场域。在线下汉语教学的基础上,兴起了线上汉语教学的方式,通过两种方式可以全方位地传播中文到世界各地,提高中文传播的广度和深度。比如在远离中国的美洲、非洲、澳洲地区,由于路程遥远,出行成本高,进行线下教育难度高。但是有了线上汉语教学,可以引领更多世界人民学习中国汉字,领悟中国文化,为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贡献力量。所以线上汉语课堂教学有利于中文的传播,由此提高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和文化软实力。

2) 线上汉语教学是扩大灵活就业、缓解的就业压力的有效手段。兴起的线上课堂教学模式,有大量的线上教育机构随之应运而生,由此产生了大量的工作岗位,以本人在的机构为例,一个机构总共的在职教师有103人。在更大型的机构,在职教师甚至有上千人。并且作为汉语国际教育本专业的本科生和硕士生如果想从事相关的对外汉语教学工作,就可以选择线上教学机构来进行线上汉语课堂教学。由此线上汉语课堂可以缓解中国目前的就业压力,有利于社会稳定。

3) 线上汉语教学是丰富教学模式的有效手段。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师生在教室进行上课,现在多了线上教学的模式,给教材、教师、教学方法等方面带来了新变化。在教材方面,除了传统用于线下汉语教学的教材外,现在还需要编写利于线上教学的教材,比如,各大机构会有自己的自编教材,比如在本人所在机构的自编教材有《暨大中文》《幼儿汉语》等。在教师方面,需要培养出适合线上教学的教师,比如可以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查找丰富的网络资源,在备课时需要整合线上教学资源。并且在授课时,学生只露出头部和发出声音的情况下,怎样控制课堂,带领学生完成课堂任务。在教学方法方面,传统的教学方法比如体演法、全身反应法、语法翻译法等不适合于线上教学,所以要挖掘适合于线上教学的教学方法。由此可见,在进行线上汉语课堂的教学时,有助于丰富教学模式。

4. 案例叙述

4.1. 研究者从事线上华文教学的有关背景

近两年间,本人通过某线上平台注册成为一名国际汉语教师,并主要面向华裔青少年开展汉语教学。以教授综合课为主,使用的教材有《阳光同学》《部编版小学语文》1~6年级、《暨大中文》《幼儿汉语》《HSK》《YCT》等。教学对象的年龄为4到14岁,国籍有巴西、美国、丹麦,汉语水平为零基础、初级、中级水平。通过两年多的华文教学实践,本人积累了一定的实践教学经验,加深了对华文教育和国际中文教育的理解[5]

4.2. 线上华文课堂《小狗学叫》案例叙述

在本案例中,教学班是一对一教学,课时50分钟,教学对象为巴西华裔,母语为葡萄牙语,该生已学过4年的中文,汉语水平为中级水平,年龄为11岁,使用的教材是中国部编版小学语文课本,学习三年级上册第14课《小狗学叫》。

本人在备课时搜集了十几种动物的叫声视频,比如:小猫、小羊、牛、青蛙、鸭子等。准备在上课时播放视频让学生模仿动物的叫声以导入新课。上课时:第一,组织教学:询问学生能不能听到我的声音和看不看得到PPT课件,然后询问学生今天有没有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用中文给我介绍一下。第二,利用视频导入新课,然后让学生带着“小狗是怎么样学叫”的问题朗读课文和生字,纠正发音,然后带着学生概括课文大意。出乎意料的是花了20分钟朗读了课文,概括了课文大意,并且认读了生字后,就发生了让课堂难以正常进行下去的小插曲。以下以对话形式展开。

老师:我们这篇课文已经讲完了,对于文章中的词语和句子你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吗?

学生:老师,我在课外看小说的时候,看到了狗仗人势这个词语,我想请问一下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呢?

老师:非常感谢你的提问,哇塞,你看中文课外书的这个习惯非常棒,狗仗人势的意思是坏人依靠某些力量欺负别人,也就是坏人借助其他人的帮助欺负他人。

学生:那这里的狗是什么意思?

老师:这里把狗比作成做坏事的人了。

学生:为什么要把狗比作坏人呢?不可以换成其他的动物吗?比如猫、老虎、猴子等动物。

老师:这个词语从中国古代就有的。中文有很多带有狗的词语或谚语,并且大都是含有贬义的意思,就是描述行为和人物不好的意思。比如说人模狗样、鸡鸣狗盗、狗腿子、落水狗、狗嘴里吐不出象牙。这些词语有用狗来骂人的意思。至于为什么一定要用狗这个动物,你可以课后查好了资料,下节课分享给大家。

学生:老师,我觉得这样很不好,我非常爱狗,我觉得狗很可爱,我们家的狗是我家的家庭成员。我家有爸爸、妈妈、姐姐和我,还有狗。

老师:对的,每个国家对狗的态度都是不一样的哦,其实也不是说每个中国人都讨厌狗,也有很多中国人喜欢狗呀,比如我最喜欢的动物就是狗,我家里也养了一条狗,我们全家人都很喜欢它。好,这个问题结束啦。还有其他问题吗?

学生:老师,我听说中国人吃狗肉,这是真的吗?

老师:嗯,确实有一部分中国人会吃,但是大部分中国人还是不会吃的,就比如像我和身边就没有听说会吃狗肉的哦。每个国家都有不同自己的饮食文化。

学生:哦,好吧,但是我觉得这样是不对的。小狗那么可爱,为什么要吃狗肉呢?这个是非常可怕的事情。

老师:嗯,你的想法很好。那我们就不继续这个话题了哦。

老师:好的,时间到啦,我们这节课的作业是你去搜集一些关于一些国家不同的饮食文化的资料,比如哪些国家吃的什么食物,是让你们不能理解的[6]

5. 案例分析与讨论

5.1. 文化冲突的应对策略——《小狗学叫》案例分析

1) 在学生提问“狗仗人势”时,老师表扬了学生看中文课外书的行为,解释了该词的意思,并且扩展了一些词汇和谚语。本意是想给学生拓展一些带有狗字并且同样含贬义的词语和谚语。老师已经说了让学生课后搜集相关资料,本人下节课会解答继续追问出敏感话题。没想到学生并不满足于老师的答案,继续追问“中国人为什么会吃狗肉”这个问题。这个现象在中国的确存在,而且老师自己也是一个非常喜欢狗的人,所以面对学生犀利的提问,老师的第一反应是有些生气,但是对于一个从事两年对外汉语教学的老师来说,面临这样的情况不能在课上严厉批评学生,所以老师简单解释了一下,并且布置任务给学生想赶快跳过这个话题,然后继续完成本堂课的教学任务,结果下课时间到了,双方都非常不愉快地下课了。下课时,学生板着脸,显然不满意老师的回答。最后在课下老师也没有搜集资料去给学生解释该问题,学生也没有按照老师的要求去查阅相关资料来课上分享,这个小风波就这样不了了之了,现在回想看来,确实有很多做得不到位的地方。本节课显然没有实现教学目标,如果按照正常教学计划来看,在朗读课文、概括课文大意、认读生字后会解释生字词意思。本来打算用20分钟解释生字词,却全部用来讨论了“狗仗人势”和“吃狗肉”这个话题。

2) “中国人吃狗肉”一这是很多外国人对中国人的刻板印象之一,也是很多国外学生,特别是青少年学生常常问到的问题。刻板印象不一定都是负面的,例如“中国留学生理科一流”也属于刻板印象,但并非负面评价。但人们常常会以偏概全,或者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因此,老师在回答“为什么中国人要吃狗肉”这个问题的时候,要注意两点:第一要回答为什么,帮助对方“知其所以然”,二要回答得全面,让对方看到更大的“一幅图”,消除刻板印象,不再以偏概全。首先老师要指出,在国外特别是在西方国家,很多人把狗作为宠物甚至亲如家人,从这种习惯和情感出发,他们自然无法接受吃狗肉的做法。而在中国把狗作为宠物的家庭相对较少,对狗不见得都有“情同家人”的特殊感觉。对很多人而言,狗肉与其他任何动物的肉都没有本质的不同,他们接受吃狗肉,就像世界上多人都接受吃鸡肉、吃羊肉一样。在他们眼里,狗肉与法国菜里的马肉、青蛙肉、蜗牛肉、兔肉是一样的。此外,有人相信狗肉有药用价值,认为在冬天吃狗肉可以驱寒、暖身。基于这个认识,在亚洲其他一些地区也有一些人食用狗肉。其次,老师要指出问题中的说法不严谨,没有展示事件的全貌。“中国人吃狗肉”这种说法本身其实是以偏概全,因为不是所有的中国人都吃狗肉,也不是中国人常常都吃狗肉。尽管没有专门的统计,但是通过生活中的观察不难发现,“中国人吃狗肉”无论是从人口数量上,还是从行为频度上,都不是普遍现象。最后,老师可以强调中国同样也有不少的动物保护人士反对吃狗肉。比如在某地宣布举办“狗肉节”前,就有很多人积极建言,要求取消活动。一部分中国人有吃狗肉的行为,但是这绝不意味着“吃狗肉”就是所有中国人的风俗,也不意味着吃了狗肉就是坏人[7]

3) 众所周知,在国外的网站上经常有一些诋毁中国的讯息,例如“中国人吃狗肉”就被视为“陋习”。案例中的华裔学生生在国外,会说中文,长着中国人的长相,当身边的人谈论这个话题时,会询问该华裔学生,所以该学生在课堂上很想知道这个答案以便去回复身边的人。但是在整个课堂问答环节,老师一直在逃避该话题,虽然正面承认了吃狗肉这一事实,但是没有作出让学生满意的答复,所以导致该堂课以不愉快而告终[8]

5.2. 《小狗学叫》的施教体会

1) 课前:在备课的时候应该查阅充足的资料,考虑语言与文化的结合。首先要提前查阅好相关文化现象,并预备合理的解释。可以提前查阅资料包括:世界上其他国家关于狗的看法;中国人把狗作为宠物的数量多少;其他国家有没有某方面的饮食文化是别的国家所不能理解的;可以预见学生会问中国人吃狗肉的问题,提前准备好答案。此外还可以提前观摩在线上给华裔青少年授予部编版小学语文课本的优秀视频,积累相关的教学方法和技巧。

2) 课中:第一,当学生提问到“狗仗人势”这个话题的时候,就应该猜测到学生要提出一些敏感的问题,所以在这个时候要及时转移话题,让学生去课下查阅资料他们国家的语言中有没有带狗字的词语、谚语或者句子等,然后下节课来分享,做一个中外文化对比。第二,如果学生已经提出了中国人为什么吃狗肉这个问题,那么老师不应该回避话题,首先要承认确实有这个现象,表示遗憾;然后介绍中国也有很多爱狗人士,并且有很多宠物救助站、流浪狗保护协会等组织,介绍这些例子来证明不是所有的中国人都好吃狗肉。紧接着把话题转移到其他国家有哪些饮食文化是别的国家所不能接受的。就算这样耽误了正常上课的进度但是在查阅资料、分享看法的过程中,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汉语口语表达能力、激发了学生的汉语学习兴趣,并且也培养了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观,也为以后出现文化冲突时提前做了心理上的铺垫。

3) 课后:方法一,在课后及时搜集资料,通过聊天发信息的形式向学生反馈这个问题的答案;方法二,布置作业让该学生去查阅不同国家对狗的态度的资料,在下次课口头进行汇报;方法三,自己搜集资料,做一个文化专题的讲解,题目如《不同国家对于狗的态度》和《不同国家的的饮食文化》等[9]

5.3. 案例启示

1) 充分备课。

作为国际中文教师,我们需要备学生、备教材、备教法。在本案例教学中,我们要充分查阅关于巴西的资料,了解该国的政治、宗教文化等。比如本课的课文《小狗学叫》,需要去了解巴西人对于狗的看法,或者了解巴西人对于狗有什么禁忌,由此我们在上课时如果遇到文化冲突就可以巧妙的应对,以助于避免文化冲突,保证课堂正常进行下去。

2) 以学生为中心。

为了避免出现可能的文化冲突,任课教师应该在课前充分查阅资料、课中巧妙应对文化冲突现象、课后通过查阅资料或补充讲座等方式积极反馈、合理引导,尽可能消除文化冲突。并且积极的师生关系对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线上教学的模式下,师生与生生间在课外鲜有交集,学生们容易感到疏离和陌生。若想在网络中文课堂中拉近师生距离、培养师生间的互信,老师需要付出加倍的努力,充分利用线上互动平台和课堂交流机会增进对学生的了解,由此可以设计出适合该学生的教学法,充分体现出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

3) 与时俱进。

线上教学由于网络资源和网络设备更新迭代快,老师在选取教学资源时要与时俱进,在设计教学PPT时,也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在学习中国文化时除了教授传统优秀文化以外,也要补充现当代的中国文化。除此之外,我们在教学方法方面也要与时俱进,比如可以充分利用图片、视频、游戏等丰富教学方法。

总之,为了避免出现可能的文化冲突,任课教师应该在课前充分查阅资料、课中巧妙应对文化冲突现象、课后通过查阅资料或补充讲座等方式积极反馈、合理引导,尽可能消除文化冲突。

NOTES

*通讯作者。

参考文献

[1] 吴勇毅. 新时期海外华文教育面临的形式及主要变化[J].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35(2), 13-22.
[2] 林秀琴, 吴琳琳. 关于线上国际中文教学的调查与思考[J]. 国际汉语教学研究, 2020(4): 39-46.
[3] 刘珣. 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 北京: 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2012.
[4] 巴丹, 杨绪明, 郑东晓, 等. “汉语国际教育线上教学模式与方法”大家谈[J].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21(2): 1-14.
[5] 刘晓懿. 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案例分析——以《本人有一只小猫》为例[D]: [硕士学位论文]. 沈阳: 沈阳师范大学, 2022.
[6] 叶军. 国际汉语教学案例分析与点评[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5.
[7] 朱勇. 国际汉语教学案例与分析[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3.
[8] 黄燕飞. 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案例分析[D]: [硕士学位论文]. 长春: 吉林师范大学, 2021.
[9] 武悦. 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案例分析[D]: [硕士学位论文]. 北京: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