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思维培养视角下大学本科课程教学模式探析
Undergraduate Course Teaching Model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ivating Innovative Thinking
DOI: 10.12677/ae.2024.146956, PDF, HTML, XML, 下载: 15  浏览: 31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祖 霞, 涂振洲: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管理学院,四川 成都
关键词: 创新思维本科课程教学模式能力培养Innovative Thinking Undergraduate Courses Teaching Model Ability Development
摘要: 创新思维是当前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本文从创新思维培养的视角出发,通过对案例教学、项目式学习、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的探索,探索创新教学模式和多元化考核体系,以期实现教学过程的有效组织和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效培养。
Abstract: Innovative thinking is an important driving force for current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is article explores innovative teaching models and diversified assessment system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ivating innovative thinking, through the exploration of case teaching, project-based learning, flipped classroom, and other teaching models, aiming to achieve effective organization of the teaching process and effectiv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thinking abilities.
文章引用:祖霞, 涂振洲. 创新思维培养视角下大学本科课程教学模式探析[J]. 教育进展, 2024, 14(6): 445-450. https://doi.org/10.12677/ae.2024.146956

1. 引言

在当前全球化及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创新思维成为了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这种思维方式鼓励人们跳出传统框架,采用新颖的视角解决问题,从而在各行各业中创造出前所未有的价值。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系统,扮演着培养未来创新者的重要角色。作为管理学科的基础,管理学原理课程不仅向学生传授管理知识,更有责任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为学生未来在复杂多变的工作环境中解决问题和作出创新贡献奠定基础。

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以知识传输为主,忽略了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在这种模式下,学生更多地被动接收知识,而缺乏主动探索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这限制了他们创新能力的发展。针对这一问题,本研究提出通过教学模式改革,特别是引入案例教学、项目式学习和翻转课堂等教学方法,来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此外,当前教育领域正面临着如何有效评估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挑战。传统的考核方式往往关注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重现,而不是创新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的评价。因此,本文还将探讨多元化考核体系的构建,以更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并促进其全面发展。

2. 创新思维的特点和教学挑战

创新思维,作为一种能够在复杂环境中识别问题和探索解决方案的能力,要求个体能够跨越传统思维的界限,采用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Amabile, 1996; Sternberg, 2003) [1] [2]。这种思维方式不仅需要丰富的知识储备作为支撑,更重要的是需要能够具备自由探索、质疑现有假设和勇于尝试新方法的心态(Florida, 2002) [3]。然而,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侧重于知识的传递和记忆,忽略了创新能力的培养。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创新实践(Robinson, 2011) [4],从而制约了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面对这一挑战,管理学原理作为高校商科专业的基础必修课程,其教学改革就成为了提升商科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课程需要从单一的知识传授转变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平台,这包括批判性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Bereiter & Scardamalia, 1993; Sawyer, 2006) [5] [6]。这种转变要求教育者创造一个促进学生思考、探索和实验的环境,鼓励学生跨学科学习,以及通过实践活动和项目来解决真实世界的问题。只有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改革,才能真正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3. 创新思维培养视角下的教学模式探索

创新思维的培养不仅需要理论知识作为基础,还需要教学方法和实践活动的全面融合。现代教育理论如建构主义和经验学习理论,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合作交流,并通过实践活动进行知识的构建。基于这些理论,本研究提出的教学模式创新包括案例教学、项目式学习和翻转课堂等策略,旨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创新思维能力。

3.1. 案例教学与创新思维

案例教学法,在管理学领域尤其显得至关重要,它通过深入分析实际业务情境中遇到的复杂问题,促进学生的批判性思考、问题解决和决策制定能力。根据Christensen (1987) [7]的观点,有效的案例不仅要求有真实背景的支持,还应该包含足够的挑战性和开放性,以激发学生探索多种可能性。选取和设计案例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考虑到案例的时效性和创新性,挑选那些能够反映当前市场趋势、技术进步或管理创新的情境。例如,涉及到新兴技术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在不同行业应用的案例,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这些技术背后的管理原理,还能激励他们思考如何在自己的未来职业生涯中应用这些技术来解决实际问题。此外,案例的设计应当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包括但不限于财务、营销、运营管理等多个管理学科的视角,以及考虑法律、伦理和社会责任等方面的影响。

案例讨论活动的组织是案例教学法成功的关键。为了确保讨论的高效和深入,教师需要在活动前提供清晰的指导和预期目标,鼓励学生进行充分的准备。在案例讨论过程中,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辩论等互动形式,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讨论的活跃度。此外,教师可以利用图表、数据分析等辅助工具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案例中的关键信息和数据。例如,通过构建财务比率分析图表,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企业财务状况的变化趋势,从而在分析企业策略时做出更加准确的判断。案例讨论结束后,教师应当总结讨论的要点和学习的收获,指出不同小组间观点的异同,并强调创新思维在解决管理问题中的重要性。通过这种方式,案例教学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管理理论的理解,还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为他们将来的职业生涯提供宝贵的知识和技能。

3.2. 项目式学习:从实践中学习创新

项目式学习(PBL)是一种动态教学方法,它使学生通过参与和完成实际项目来获得知识和技能。根据Thomas (2000) [8]的定义,项目式学习不仅仅是一个教学策略,它更是一种让学生深入参与学习过程,通过实践活动深化理解、提升技能,并最终达到创新思维能力提升的教育理念。在管理学原理课程中,通过设计与实施项目式学习活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在设计项目式学习活动时,首先需要确保项目主题与课程内容紧密相关,并且具有实际应用价值。例如,可以设计一个项目让学生为一个真实企业制定市场扩展策略,或为社区解决一个持续性问题提出创新解决方案。项目应设计为学生能在其中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平台,鼓励他们从问题识别开始,自主进行信息搜集、方案设计、实施计划制定到最终的方案呈现。此过程中,教师的角色转变为指导者和顾问,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资源,帮助学生克服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挑战。为了增强学习效果,可以使用图表或模型来帮助学生组织和分析信息,例如使用项目管理工具如甘特图来规划项目进度,或利用SWOT分析模型评估方案的可行性。

实施项目式学习活动时,应注重过程的监控和反馈。定期的进度报告和小组会议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及时调整项目方向和学习策略。此外,鼓励学生进行同伴评价和自我反思,可以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项目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项目成果展示,让他们有机会向同学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呈现他们的工作,这不仅可以提升他们的汇报和沟通能力,还能激励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应用。在评估学生的表现和创新能力提升时,除了考量项目的最终成果外,还应重视学生在项目过程中的努力、团队合作、问题解决和创新思维的展现。

总之,项目式学习通过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应用和实践知识,不仅能够有效促进他们的知识理解和技能提升,还能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通过精心设计和有效实施项目式学习活动,管理学原理课程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从而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培养的平台。

3.3. 翻转课堂:促进自主学习和思维训练

翻转课堂模式,作为教育创新的代表,重新定义了传统的教学和学习过程。Bergmann和Sams (2012) [9]通过提倡这一模式,强调了将知识获取的部分转移到课堂外,从而在课堂内部留出更多空间进行深度学习活动的重要性。此模式特别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因为它提供了更多实践和互动的机会。通过利用线上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学生可以在自己的节奏下探索和吸收新知识,这样不仅能增加学习的灵活性,还能促进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深入理解。

为了支持自主学习,教师需要精心挑选和整合各种线上资源,如视频讲座、在线课程、电子书籍等。这些资源应覆盖课程的核心概念和理论,同时引入最新的行业案例和研究发现,以保持内容的前沿性和应用性。此外,教师可以创建在线论坛或社交媒体群组,鼓励学生分享他们的发现和见解,从而促进同伴间的学习和讨论。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获得知识,还能学会如何在网络环境中进行学术交流和合作。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基于实践的活动,如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通过模拟一个企业的决策过程,让学生在小组内担任不同的角色,面对特定的管理挑战提出解决方案。这种活动不仅能帮助学生应用他们在线下自学的知识,还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为了使学习成果可视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思维导图软件来组织和展示他们的思路,或者使用数据分析工具来支持他们的决策。

最后,为了评估学生在翻转课堂模式下的学习成效和创新思维的发展,教师需要设计多元化的评估机制。除了传统的笔试和作业,更应加入项目报告、口头展示、同伴评审等形式,以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表现。通过这样的评估方式,不仅能够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还能帮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这一教学模式下获得最大的学习效益。

4. 多元化考核体系与创新思维的评价

在当前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构建一个多元化的考核体系对于全面评估和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至关重要。传统的考核方法往往侧重于记忆和理解层面的评价,而对于评价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则显得力不从心。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多元化考核体系,旨在更加全面和深入地评价管理学原理课程中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首先,考核体系应包含项目式学习的成果评价。项目式学习作为创新思维培养的重要手段,其评价不仅要关注项目的最终成果,还要重视学生在项目执行过程中的创意发想、团队协作、资源利用和问题解决等能力表现。为此,可以设计一套包含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和教师评价的综合评估体系。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接受反馈,促进自我提升。

其次,课堂表现和参与度也是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和讨论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提问、讨论和案例分析等活动中的表现,来评价他们的主动性、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考能力。此外,利用电子学习平台记录学生的在线学习行为和讨论贡献,也可以作为评价学生课堂参与度的重要依据。

第三,实践能力的评估同样不可忽视。通过安排学生参与实际企业咨询项目或社会实践活动,直接考察他们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中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要评价学生提出的解决方案的创新性和实用性,还要关注他们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沟通协调、团队合作和领导力表现。

此外,期末综合评价是对学生整体学习成果的总结。除了传统的闭卷考试,还可以引入开放性问题、案例分析、口头答辩等形式,重点考察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应用。这种评价方式能够促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和技能整合应用,展现他们的创新潜力。

最后,对于创新思维的评价,应当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形成一个闭环的反馈机制。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持续关注学生的创新思维表现,及时提供指导和反馈。同时,通过定期的自我反思和同伴互评,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自己学习过程的评价中来,增强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5. 思政元素的融入

在管理学原理课程的教学改革中,融入思政元素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思政教育不仅强调知识的传授,更重视价值观的塑造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通过将思政元素与管理学原理课程内容紧密结合,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价值观形成和创新能力提升。例如,在讨论创新与创业主题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和理解国家创新发展战略,鼓励学生探讨如何将个人发展与国家需求相结合,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创新热情[10] (教育部,2010)。此外,通过分析具有社会影响力的管理实践案例,如企业的社会责任项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企业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如何承担社会责任,从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伦理观念。

进一步地,结合社会热点事件和经典案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和反思,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社会问题的解决中。这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管理学原理在现实社会中的应用,还能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将创新思维和创新行为应用于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之中(周兴铭,2018) [11]。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管理学知识的理解,还能够在实践中培养创新能力,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6. 总结

本文从创新思维培养视角出发,通过对案例教学、项目式学习、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改革,探讨如何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和多元化考核体系,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并将其融入到未来管理者的基础知识体系中。认为在教学实践中,需要注重引入创新元素、实践项目和思政元素,以期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实现教学过程的有效组织以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维提升、情感引领“四位一体”的教学目标。

基金项目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2023年本科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暨本科教学工程项目“《管理学原理》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参考文献

[1] Amabile, T.M. 创造性如何发生[J]. 心理科学进展, 1996, 6(5): 678-686.
[2] Sternberg, R.J. 创造性的本质[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
[3] Florida, R. 创造阶级的崛起[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
[4] Robinson, K. 学校杀死创造力[Z]. TED全球大会, 2006.
[5] Bereiter, C., Scardamalia, M. 超越知识传输的学校: 创造性知识的社会心理学[M].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3.
[6] Sawyer, R.K. 学习如何发生: 学习科学和教室实践[M].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6.
[7] Christensen, C.R. (1987) Teaching and the Case Method: Text, Cases, and Readings.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8] Christensen, C.R. (1987) Teaching and the Case Method: Text, Cases, and Readings.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9] Bergmann, J. and Sams, A. (2012) Flip Your Classroom: Reach Every Student in Every Class Every Day.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echnology in Education
[10] 教育部. 关于深化高等学校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Z]. 北京: 教育部, 2010.
[11] 周兴铭.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 高等教育研究, 2018, 39(4): 7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