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母语迁移对第二语言词汇习得影响及对策研究
Influence of Mother Tongue Transfer on Second Language Lexical Acquisi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DOI: 10.12677/ae.2024.146955, PDF, HTML, XML, 下载: 17  浏览: 36 
作者: 谭 红:重庆三峡学院外国语学院,重庆;白 群:重庆市酉阳县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桃花源街道中心小学,重庆
关键词: 母语迁移二语习得词汇学习英语Native Language Transfer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Vocabulary Learning English
摘要: 母语迁移一直是二语习得研究中比较重要的研究课题。母语迁移不仅能对二语习得产生积极反拨作用,也能产生消极反拨作用。为了更好地发挥母语迁移对二语习得的积极作用,本文将从词汇层面分析和总结第二语言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母语迁移现象。针对以上现象,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解决对策,为第二语言词汇的教学和学习提供参考意见,从而提高第二语言的学习效率。
Abstract: Mother tongue transfer has always been an important research topic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research. Mother tongue transfer can have both positive and negative effects o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In order to better leverage the positive role of mother tongue transfer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this article will analyze and summarize the phenomenon of mother tongue transfer among second language learners at the lexical level.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auses of the phenomenon, solutions such as enhancing cross-cultural awareness are proposed, providing reference opinions for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of second language vocabulary.
文章引用:谭红, 白群. 论母语迁移对第二语言词汇习得影响及对策研究[J]. 教育进展, 2024, 14(6): 439-444. https://doi.org/10.12677/ae.2024.146955

1. 引言

20世纪60年代末,国内外学者开始广泛关注二语习得研究,二语习得在随后几十年间获得了长久发展。二语习得的影响因素大体可分为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外在因素包括语言输入形式、第二语言学习环境以及母语迁移作用等;内在因素包括学习者本身的因素,涵盖了年龄、性别以及性格等方面。其中母语的作用一直是很多外语教师以及学者密切关注的对象。第二语言学习很大程度上受母语思维习惯以及语言形式影响,其中涉及到第二语言的发音、词汇、词法、句法等方面[1]。词汇是语言的基石,无疑是二语习得的重要组成部分。词汇量是语言学习和语言能力提升的前提。但目前的研究主要将重点聚焦在母语的负迁移上,忽略了母语的正迁移作用。因此,本文聚焦于词汇层面,侧重于英语学习者在词汇学习过程中的母语迁移现象,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给教育工作者或者第二语言学习者一些思考与建议。

2. 母语迁移的概念及分类

2.1. 迁移的定义

语言迁移是外语学习过程中比较普遍的一个现象。Odilin认为“迁移是目标语言和以前(也许不完全)获得的任何其他语言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所产生的影响”[2]。二语习得建立在母语学习的基础之上。当母语与第二语言在发音、词汇、词法、语法等方面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对二语习得产生影响时,则称为“母语迁移”

2.2. 母语迁移的分类

造成母语迁移的原因是目的语和掌握度不足的语言之间存在相似性或差异性。根据对比分析假说,当目的语和母语高度相似时,母语对目的语的习得容易产生正向促进作用,体现为母语正迁移;当目的语和母语差异较大时,母语对目的语的习得会产生阻碍作用,体现为母语负迁移。已有研究表明,负迁移和正迁移是母语迁移的两种主要表现形式。

很多以汉语为母语的英语学习者会在学习过程中发现,当英汉两种语言存在高度相似时,英语学习会相对容易。例如,学习一些简单句时,英汉都遵循主谓表达顺序。汉语中“我喜欢阅读”,可用英语表达为“I like reading”。二者表达顺序相同。反之,英汉两种语言差异较大时,学习者就会囿于母语固定思维,对目的语产生负迁移,加重学习负担。如汉语表达在于尾重,时间地点在前,内容重点在后;而英语则是首重,内容重点在前,时间地点在后。如“我今天早上八点钟吃的早饭”,英语表达为“I ate breakfast at eight o’clock this morning”。初学者缺乏英语思维,句子表达容易跟着汉语表达,从而出现典型错误的中式英语表达。

3. 二语习得

二语习得是指在母语以外的第二语言的学习过程。这个过程不仅仅是语言知识的获取,还包括语言技能的培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3]。二语习得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阶段,但通常在儿童期和青少年期最为活跃。众多学者对二语习得现象进行研究。Stephen Krashen (1985)提出输入假说。他主张二语习得是通过理解性输入(comprehensible input)实现的。理解性输入是指学习者能够理解的语言材料,它应该略高于学习者的当前水平。输入假说强调了语言输入的质量和可理解性对二语习得的重要性。Merrill Swain (1985)则提出了输出假说,它强调输出(output)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输出是指学习者尝试用目标语言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过程。输出假说认为,通过输出,学习者可以发现自己的语言不足,并通过修正来提高语言能力。

监控假说是由Peter Robinson提出的,它认为二语学习者在使用目标语言时会进行有意识的监控,以确保语言的正确性。监控是一个有限的心理资源,它在语言产出时起到调节作用。监控假说解释了为什么学习者在某些情况下能够说出正确的语言,而在其他情况下却不能。此外,中介语作为二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临时的语言系统,它包含了母语和目标语言的元素。中介语并不是一种稳定的语言状态,而是随着学习者语言能力的提高而逐渐向目标语靠拢的过程。中介语理论认为,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会经历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不规范到规范的过渡阶段。

4. 母语迁移对第二语言词汇习得的影响

母语不是一件外衣,学习者在踏进外语教室之前可以将其脱下,弃之门外。可见,母语迁移难以不可避免。对于母语迁移,我们不能回避,应该正视其存在。我们既要认识到它对外语学习产生的积极作用,也要正视其消极作用。在我国,特别是欠发达地区,英语基本是从中学开始的。此阶段的孩子已经有母语的大量词汇积累,也形成了中文逻辑思维。因此容易借助一定的汉语知识对所学二语进行二次加工、处理,以便其理解与储存。在这个加工过程中,二语习得必然会受母语影响。

4.1. 正迁移

母语的迁移对第二语言词汇习得的积极影响主要是由于两种语言的共通性。学习者可以利用母语知识来促进二语的学习。

4.1.1. 词义的正迁移

英语和汉语的词汇都比较丰富。学生在学习具体的词汇时,可以借助图像或者多媒体帮助理解词汇。比如学习“house”的时候,可以借助房子的图片帮助理解。但是在学习一些抽象名词时,如“记忆,时间,文化,家”等词时,没有实物来帮助学生理解。此时就可以利用母语的正迁移。例如“home”,在学生学习初期,可以适当用汉语补充家的概念。并且区分“house”和“home”的区别。”母语在词义的理解过程中就起了一个中介物和催化物的作用。

4.1.2. 语义的正迁移

中英文存在大量同义词。不同词汇意思相近,用法不同,学习者需要根据具体语境选择恰当词汇。例如“politician”和“statesman”,二者都有政客之意。Politician指玩弄权谋的政客,含轻蔑之意,指毫无原则和理想、只考虑个人或自己政党利益的人,多为贬义;statesman指做实事的政客,多指代有超人的判断力、精明能干、善于治国安邦的人,多为褒义。通过中文字面的理解,学习者可以更加理解这两个单词的用法。

由此可见,母语迁移早期在二语习得中,利大于弊。此时,学习者尚未建立完整的二语语言体系和发展规则。不断探索第二语言学习的过程中,更容易建立起母语与目的语的联系。

4.2. 负迁移

根据结果来看,可将母语迁移消极影响细分为过少运用、过度运用和运用错误三种(Odlin, 1989) [2]。本文主要关注运用错误这一消极影响。运用错误涵盖了词性错误、词意错误、近义词混淆、词汇搭配错误、词汇单复数问题和拼写错误等词法、句法和语法方面。

4.2.1. 词意错误

词意错误是指在英语的词汇学习过程中,中西方文化背景和社会习俗存在差异,有的词汇虽然意义上相同,但是所指的范围和概念却不同。无法准确用中文准确表达英文所指。所以,学习者在学习此类词汇时,倾向于将母语概念迁移到部分对等的二语词汇上,导致词意误用[4]。例如,汉语中存在“外婆”、“奶奶”、“祖母”等称呼的区别。但是在英语中找不到完全对应的单词。英语中没有此类概念,只是统称为“grandmother”;英语词汇中“sir (先生)”与汉语中的“先生”存在较大区别。由于地方习俗不同,先生被赋予了很多含义。可以是老师,长辈及上级等。在英文中则没有这么丰富的含义。此外,词汇除了有概念意义,还有内涵意义、外延意义以及情感意义等。中西方巨大的文化差异,导致学生无法了解词汇背后的文化差异,只关注中英相同的概念意义,就会造成语义理解错误。

非常典型的词意错误就是绿茶和红茶的表达。很多初学者在翻译绿茶和红茶时就会直接翻译为“green tea”和“red tea”。这就是受了母语负迁移的影响。在英语中,我们可以用“green tea”表示绿茶,但是红茶要翻译为“black tea”。

4.2.2. 词性错误

词性错误是中学生最常见的问题。很多学生没有词性的概念。因为汉语中没有严格的词性变化。从意义上我们就能区分词语的词性。比如,“我很开心”,这里的开心就是形容词,“开心才重要”这里的开心就是名词。但是英语对词性使用上的要求比汉语更加复杂和严格,开心作为形容词的时候就是“happy”,但开心作为名词时就要变成相应的名词形式,变为“happiness”。学生在词汇学习时只关注词义,忽略词性。在初级学习阶段,经常发生词性错误现象。二语学习者在选择相关词汇时会受到母语词汇的影响而发生词性错误。

4.2.3. 词汇搭配错误

词汇搭配错误是指一个词与另一些词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形成的固定搭配习惯。不同语言有不同搭配习惯。二语学习者容易将母语的搭配习惯迁移到二语使用过程中,但是英语词汇搭配有自己搭配规则。比如在汉语中“看电视”、“看书”、“看比赛”等都是共用一个“看”字。但是在英语中就有自己的搭配习惯。“看电视”要用“watch”、“看书”要用“read”;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There be句型的学习时,学生经常根据汉语思维,将There be句型和have放在句子中。这样就是典型的汉化的错误表达。

4.2.4. 词法误用

英语词汇存在屈折变化和派生变化,词汇可以通过改变单词形态实现句法功能;汉语没有屈折变化。主要词法误用是名词单复数和动词时态的转变。在英语中,动词屈折变化可以实现时态转变;而汉语动词没有时态变化这一说法。在二语习得的过程中,囿于母语表达习惯,学习者往往忽略屈折变化,造成句法错误。例如,学生可以指一个学生,也可以指很多学生。但在英语使用时,当表达很多学生时,就要变成“students”。

5. 解决对策

综上所述,母语迁移对二语习得作用是双面的,既有正面作用,也有负面作用,且这种影响无法避免。因此,师生应该采取对策,努力发挥积极影响,最大程度避免消极影响。

5.1. 合理利用正迁移,正确面对负迁移

词汇是英语教学的基石。对于母语在词汇学习过程中的积极影响,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利用母语知识帮助学生理解词汇的概念意义以及内涵意义[5]。教师可以利用母语与目的语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来提高目的语教学效果。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中外语言差异,不能完全依靠母语教学的积极反拨效应。同意英语词汇无法在中文里找到完全对应的解释,可见教师还是要以二语教学为主。其次,学生在词汇使用方面由于母语的负迁移,容易出现词意错误、搭配错误、词性错误等。教师在词汇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结合语境帮助学生避免此类错误。以词汇搭配问题为例,“吃药”为take medicine,但由于汉语的影响,学生极其容易记成eat medicine,kill time有消磨时间的含义,但学生容易理解为“杀死时间”,针对这些情况,教师应该着重强调对比此用法,积极消除负迁移的作用。

5.2. 增强跨文化意识

通过对母语负迁移产生的分析,词汇误用源于对中西方文化差异了解程度不高。在传统的词汇教学中,教师更多关注语音以及词义上,而忽略了词汇所包含的文化意义。文化和语言是密切相关,教师不仅要主动增强自身跨文化意识,树立跨文化视野;也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发展跨文化能力。课堂上,教师要有意识讲解中西方文化差异及思维差异。创造语境,语篇材料多样化,使学生结合语境深刻了解词汇在实际语言文化中的内涵与应用[6]。颜色词、动物词以及数字词是每种语言中都普遍存在的词汇。但是这些词汇背后所象征的文化内涵以及情感色彩却存在较大差异。教师在教授此类词汇时,要有意识地比较中西方文化,如汉语中的“红色”和英语中的“red”中的内涵意义有着明显不同。教师在教授红色词汇时,可以将西方人眼里的红色表示暴力、流血等贬义色彩的文化补充出来,如“a red battle”表示血战等,一方面给学生扩充词汇量,一方面能够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5.3. 调整心态,建立学生学习自信

学生在初学英语时,受到母语迁移影响,会感觉学习一门新的语言会非常吃力。尤其是在词汇记忆上面,会出现反复忘记的现象。此时他们容易产生畏难情绪。要让学生意识到在词汇学习过程中,受母语负迁移影响犯错误,是正常现象。语言的习得本身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学生只有对自己有信心,对英语学习有信心,并结合自身情况设立一定的词汇学习目标。这样学习起来才会有成效。

6. 结语

总之,英汉虽属不同语系,但也有其相似之处。教师和学生都有必要了解母语正迁移和负迁移产生的现象和原因,以此来发挥正迁移的作用,削弱负迁移的作用,从而提高英语词汇学习的效率。

参考文献

[1] 张萍. 二语词汇习得研究: 十年回溯与展望[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6(6): 21-26.
[2] Odlin, T. (1989) Language Transfer.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https://doi.org/10.1017/CBO9781139524537
[3] Ellis (1953) 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outon.
[4] 寮菲. 第二语言习得中母语迁移现象分析[J]. 外语教学与研究, 1998(2): 60-66.
[5] 葛紫薇. 第二语言习得中的母语迁移与英语教学[J]. 英语教师, 2019(20): 16-18.
[6] 袁玲丽. 母语迁移与二语词汇习得[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 2006(5): 106-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