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利弊合
Advantages, Disadvantages and Fusion of Multimedia Technology in 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DOI: 10.12677/ae.2024.146954, PDF, HTML, XML, 下载: 23  浏览: 45 
作者: 钱 利:平阴县安城小学,山东 济南
关键词: 语文教学多媒体Chinese Teaching Multimedia Technology
摘要: 通过对多媒体和语文教学各自特点的深刻理解,合理有效地使用多媒体手段,使之为语文教学服务最大化,借助多媒体手段突破语文教学中的瓶颈,实现多媒体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有机整合。
Abstract: Through a deep understanding of the respective characteristics of multimedia and Chinese teaching, we can use multimedia reasonably and effectively to maximize the service for Chinese teaching, break through the bottleneck in Chinese teaching by means of multimedia, and realize the organic integration of multimedia technology and Chinese teaching.
文章引用:钱利.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利弊合[J]. 教育进展, 2024, 14(6): 434-438. https://doi.org/10.12677/ae.2024.146954

1. 引言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持续深入推进,多媒体技术、信息技术、智能技术渐次进入各级各类学校,信息技术的使用已成为当前教学的常规手段[1]。作为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中目前应用最为普遍的一类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使作为戴尔“经验之塔”中塔尖的语言和视觉符号这一最抽象的教学内容表征形式直观呈现[2],遵循了近四百年前夸美纽斯提出的直观性教学原则,提升学生认知水平的同时,促成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生成性加工[3],激发了学生学习乐趣。语文教学同样也受益于以上多媒体技术的特点,但不容忽视的是,小学语文教育作为以文化人、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4],在教学过程中过度使用则容易造成小学生的思维留白较少,不利于高阶思维的养成,造成价值窄化、审美淡化、情感浅化等问题[5]。基于此,研究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经验,就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利弊合进行例证和探究,以期为对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中的应用提出合理的建议和对策。

2. 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利

2.1. 培养小学生对美的感知

多媒体一般是音频、视频、图像等多种媒体形式的综合[6],这为实现教师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互动,达到多种可能提供了科技支撑。多媒体是“现实”,是提供给学生的是最直接、最真实的第一手资料,而语文是“理论”,是更高级的表述,蕴含有丰富的哲理和寓意。二者的有效结合,可以起到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作用。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唤醒学生感知美、发现美、挖掘美的意识尤为重要,这是“培育德智体美劳综合发展的人才”的重要组成[7]。在审美意识培养过程中,学段中的心理差异会导致教学策略、教学技术和方法使用的不同。多媒体技术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是生动的画面,真实的场景,让学生如临其境,并且多媒体还可以虚拟现实,变“想象为真实”,变“昨日为今朝”,在很大程度上培养了小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同时这也这符合语文核心素养中“语运用”的要求[8]

2.2. 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小学生对新鲜事物往往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同时注意力不能持久也是多数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他们的学习经验、生活经验、心理经验、情感经验比较匮乏,尽管现行教材较好的照顾到了学生的这些特点,但是学习中仍然存在部分无法消除的困难,特别是在学习兴趣激发方面。在信息技术介入前,为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注意力,教师往往只能借助于口头描述或者是挂图等一些有限的手段辅助教学,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消解这一困难带来了实践可能[9]。多媒体技术能够将抽象的文字转化为直观的、感性的、体验感强的内容,进而借助视频、音频、图像等媒介传递给小学生。如此,既能生动的进行语文内容的教学,又能使小学生的注意力长时间集中,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多媒体技术的引入可以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引导学生根据兴趣和水平实现学习内容定制化,增加学科吸引力[10]

2.3. 培养小学生语言运用能力

例如:北师大课文四年级下册第一课里面有一篇讲述神奇语言的文章。在繁华的巴黎大街的路旁,站着一个衣衫褴褛,头发斑白,双目失明的老人。他身旁立一块,上面写着:“我什么也看不见!”的木牌在乞讨。街上过往的行人很多,那些穿着华丽的绅士、贵妇人,那些打扮漂亮的少男少女们,看了木牌上的字都无动于衷,有的还淡淡一笑,便扬长而去。法国著名诗人让·彼浩勒也经过这里,拿起笔悄悄地在那行字的前面添上了“春天到了,可是……”几个字,就匆匆地离去了。对于这一内容的分析,传统教学多以教师描述,学生发挥想象来表达两种语境不同所产生的不同效果。如果采用多媒体技术,配上春意盎然的自然美景、惬意美满的家庭旅游和怡然自得的老年下棋场景,则能迅速使小学生体验到双目失明的遗憾,产生同理心,同时使之体会到语言运用的魅力。

2.4. 给语文教学引入社会生活的源头活水

课程作为文化传承的工具,行使着复制、维持与传递社会文化的外在化的、他律性的功能与使命[11]。课程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视为高度浓缩的文化的载体,使用多媒体技术将知识、思想、信仰、技能文化元素等融入课程之中,能够对小学生形成良好的文化浸润,同时培养小学生的高阶思维。此外,可遵循“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教学思想,利用多媒体技术把第二课堂如走入社会、走入自然等活动“内转”为室内教育,拓宽小学生语文知识视野与空间,发给语文教学引进社会生活的源头活水。

3. 多媒体过度使用在语文教学中的弊

3.1. 不利于小学生语感的培养

人们把对语言文字直接、迅速的感悟能力称为语感,语感是一种经验色彩很浓的能力,其中牵涉到学习经验、生活经验、心理经验、情感经验,包含着理解能力、判断能力、联想能力等诸多因素。良好的语感有利于小学生迅速理解文字所传达的意思,进而与自己的情感体验产生共震,引起共鸣,即所谓的“君心似吾心”。培训语感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读、全身心投入地读、诵读。如果教师过度使用多媒体技术,语文课容易演变成为艺术课或者是美术与音乐相结合的艺术课,更有甚者成为表演课,如此导致诵读基本上是一带而过。正所谓:“游词足以埋理,绮文足以夺义”,语言独特的魅力则容易迷失在在绚丽的多媒体面前。

3.2. 不利于小学生思维的拓展

多媒体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培养专注力,但使用过度同样也会扼杀好奇心、制约想象力[12],“学会学习”是语文课堂教学中需要实现的一般目标,课堂结束面对学生整齐划一的“明白了”往往与学生真正“懂得了”相去甚远。因多媒体在实现教学的知识目标和顺利完成教学进度方面有着天然优势而被部分教师喜用、乐用、多用,如此学生则会在课堂中失去跟着教师板书空隙思考的机会,导致学生的思维赶不上鼠标点击的速度。本应成为课堂教学中心和主体的学生卷入多媒体美轮美奂的声音和图片环境中,不知不觉中交出了主动权,沦陷在教师教育教学思想的个人意志体现的多媒体课件内容中,再次成为学习的被动接受者。

3.3. 不利于小学生的身体健康

公开课获奖、优质课获评、教学名师等已成为当前中小学职称晋升的不二利器,所有这些的发轫点在于课堂教学的“表演程式”是否得到最大程度的体现。目前不少小学教师为了上好一堂公开课,“多媒体教学演练”成为日常教学常态,孜孜不倦于多媒体技术和功能的开发,这导致了多媒体等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过度使用。为获得良好的演映效果,需将教室内的窗帘拉下、灯光熄灭,如此造成光线昏暗、空气流通不畅,在很大程度上容易造成学生的眼睛疲劳,不利于学生的身体健康。在电子设备产品广泛应用于教学、学习的今天,小学生的视力健康已成为当前社会亟需解决的问题。美国儿科学会(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 AAP) [13]明确规定青少年每日屏幕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这一规定至今被诸多学者广泛应用于青少年健康研究。多媒体的使用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屏幕时间,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学生视力的下降。

3.4. 不利于文学教育价值的正确传递

文学教育价值历来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目标取向,它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历史、认识社会、评价生活[14]。在当前的多媒体技术使用中,部分教师由于综合素养不高,上课过度依赖多媒体,且制作不够精良,使用的插图、文案等并不能与教育内容“应景”,导致小学生在学习时未能“对号入座”,文化教育的发轫点因此出现了偏差,文学教育的目标则谬以千里。因此,在语文教科书中包含的民族文化、民族智慧等内容的教学时,一定要合理使用多媒体技术,以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作为语文教育的使命,促进小学生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的培养。

4. 多媒体与语文教学中的融合

凡事都带有两面性,有其利必有其弊,多媒体和语文的关系亦是如此。那么如何才能让多媒体更好的为语文教学服务呢?语文教学中对于多媒体手段的使用要使之不与语文教学的特点相抵触,使其最大化的为语文教学服务,不能因多媒体介入使语文课堂变质。

4.1. 做好多媒体使用与传统教学方式的融合

在语文教学中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手段,可以让教师把一篇内描写美轮美奂的课文、形象化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但是如果使用不恰当则会抑制学生抽象思维的活动,抑制学生的想象力的发挥。在多媒体内容展示过程中,如果色彩艳丽的画面过多,势必会降低学生对文字表象内容的感知。“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优良习惯不应丢弃,应该让学生用笔在书上标出重难点,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就像古人写书评那样。如果把语文课变成单纯的多媒体展示课就失去其服务于语文教学的真正意义,语文的主位不能让多媒体这位“宾客”夺去。

4.2. 发挥多媒体的弥补、延伸和拓展功能

多媒体课件的应该是语文教学的弥补、延伸和拓展。如果不恰当地展现课文中描写的画面,让学生描术看到的真实画面,就会束缚学生的想象力,就不可能突破展示在学生面前的画面所描述的内容,升华不了思维,也就很难让学生感受到语文,“言尽而旨远”的艺术魅力。所以,把握好多媒体课件呈现的时机是很重要的!再者使用多媒体忌面面具到,要打造出中国山水画那样的“看虚不看实”的效果,“浓重的笔墨”其实是为了更好的表现“虚”的内容。正所谓“星繁则月失明,连林则独树不奇。”切不可让多媒体掩住语言这颗“珍珠”的光华。

4.3. 借助多媒体形成生良好的师互动

如《鸟的天堂》一课中有关榕树以及鸟国的概念,北方的同学但从语言描述中可能构建不起具体的形象,只能得到一些模糊的认知,与作者的情感体验相去甚远。当成百上千只鸟归巢的图片展现在学生面前时,学生则会彻底领悟到鸟的天堂的真正含义。鸟是栖于树上的,这样的树不恰恰是鸟类最理想的家园吗?成百上千的鸟儿栖于此怎能不是鸟的王国呢?当同学们构建起鸟国的思想,老师问到为什么用“逼近”一词而不用“靠近”时,同学们则已化身为鸟国一员亲身体验着异类的“逼近”。便能说出在鸟儿的眼里人就是入侵者,当作者一步步的靠近鸟的天堂的时候不就一种入侵吗?这么复杂的情感,仅“逼近”一词足矣,这一词用的恰如其分,令文笔生辉。此时,多媒体的使用有效突破了重难点,为教学铺平了道路。

5. 结语

现如今多媒体与语文教学已是形影相随,密不可分,成为语文课堂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随着数字技术革命的推进,多媒体技术在未来必然会被赋予多样的形态,使用得当,对于培养小学生美的感知、激发学习兴趣、文化传承等方面将会起到更为积极的作用。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多媒体的过度使用也会带来诸多弊病,尤其在语文教育的关键环节,应本着“惜墨如金、宁缺毋滥”的原则,重点考虑语文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与情感体验,同时又要兼顾多媒体助力语文的特点,以其为语文教学服务最大化来用,切不可喧宾夺主,适得其反。

参考文献

[1] 朱京曦, 张志祯, 陈书琴. 信息技术支持我国课堂教学变革的发展阶段和内在逻辑[J]. 中国远程教育, 2023, 43(3): 73-80.
[2] 陈维维. 审视与反思: 戴尔“经验之塔”的发展演变[J]. 电化教育研究, 2015, 36(4): 9-14+27.
[3] 严莉, 苗浩, 王玉琴. 梅耶多媒体教学设计原理的生成与架构[J].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13(4): 38-47.
[4] 曹桂府. 论小学语文教育中的文化育人——以中国古代诗词教学为例[J]. 人民教育, 2024(2): 68-69.
[5] 李明超, 李学斌. 论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儿童诗阅读教学[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2024, 25(1): 53-58.
[6] 许保富. 多媒体环境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策略研究[J].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 2024(2): 150-151+154.
[7] 程瑞瑞. 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培育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的方法[J]. 天津教育, 2023(11): 137-139.
[8] 刘雪娇. 小学语文课堂与信息技术相融合的探索与实践[J]. 学苑教育, 2024(6): 94-96.
[9] 裴秋根. 如何让学生感知语言文字的魅力[J]. 江西教育, 2022(36): 45-46.
[10] 史彩霞. 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的实施路径思考[J]. 今天, 2022(11): 109-110.
[11] 王彬, 向茂甫. 课文化——从工具论到本体论的认识[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2004(4): 8-9.
[12] 唐爱民. 警惕过度使用多媒体的副作用[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18(19): 69-70.
[13] AAP (2013) Policy Statement-Children, Adolescents, and the Media. 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 132, 958-961.
[14] 李广. 中日小学语文课程价值取向跨文化研究[D]: [博士学位论文]. 长春: 东北师范大学, 2008: 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