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XX”构式的构式化研究浅析
The Constructionalization Analysis of “Zhen XX” Construction
DOI: 10.12677/ml.2024.126443, PDF, HTML, XML, 下载: 24  浏览: 43 
作者: 雷 琳:广西大学外国语学院,广西 南宁
关键词: 构式构式化“真XX”构式Construction Constructionalization “Zhen (真) XX” Construction
摘要: 构式语法跳脱出传统语法理论对形式和意义的禁锢,重点研究语言范式的特征。构式主义认为语言变化的主要类型有构式变化和构式化两种,其中构式化是语言符号新形式和新意义的结合体,灵活又广泛地运用在人类语言环境中。本文选取北京语言大学汉语语料库(BCC)中含有“真XX”词组的语句,研究“真XX”构式从真 + 形容词、动词到真 + 短语再到主语 + 真 + 句子的构式化过程,以此为例探究构式化过程中构式形式、意义、语用的演变过程。
Abstract: Construction Grammar jumps out of the confinement of traditional grammar theory on form and meaning, and focuses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anguage paradigm. Constructionism holds that there are two main types of language change: constructional change and constructionalization. Constructionalization is a combination of new forms and new meanings of language symbols, which is flexibly and widely used. This paper selects the sentences containing the “真XX” phrase in the Chinese corpus of Beijing Language and Culture University (BCC), and studies the constructionalization process of the “真XX” construction from “真 + adjective”, “真 + verb” to “真 + phrase” and “subject + true + sentence” as an example of exploring the evolution of construal forms, meanings, and discourse of construction.
文章引用:雷琳. “真XX”构式的构式化研究浅析[J]. 现代语言学, 2024, 12(6): 130-135. https://doi.org/10.12677/ml.2024.126443

1. 引言

构式这一术语最早出现在Fillmore & Kay的框架语义学和Langacker认知语法理论中,他们认为构式是形式和意义配对的语言研究单位,具有非转换性[1]。Goldberg近一步指出,构式具有不可预测性,意义不能从语言形式或者现存的语言构式推断出来[2]。构式的不可预测性概念的提出及研究应用,让构式语法成为一种新的独立语法理论。而构式化理论融合了构式语法理论和历时语言学研究理论,去探究构式的产生、发展以及演化规律[3]。构式化的研究方兴未艾。Rostila最早提出构式化这一概念,他在研究法语否定词pas的词汇化语法化过程中,将研究的焦点放在不同类型的语法演化上[4]。Traugott和Trousdale在2013出版的Constructionalization and Constructional Changes则将构式化研究推向了高潮,他们详细地研究介绍了构式化的主要特征、语法构式化、词汇构式化、构式演练和构式化的区别,以及构式化的语境等问题[5]。Traugott和Trousdale的理论也掀起了国内学者对汉语构式化研究的热潮,具有代表性的如杨旭对汉语趋向连动式的构式化研究[6],张谊生对“X有加”的构式化研究[7],石锓和王秀云研究了“一X就Y”的构式化过程和构式演变过程[8]等等。詹芳琼和郑友阶在2019年将Constructionalization and Constructional Changes译成《构式化与构式演变》并在国内出版[9]。构式化探究构式如何演化并形成新形式新意义的过程,是一种研究语言范式的新途径。值得一提的是,构式化含括了构式从演变到形成新的语言结点的全过程,用历时发展的语言观去看待语言的变化,而不是仅仅研究共时语言的使用特点等。有关于“真XX”的表达范式在日常生活中比比皆是,最常见的便是“真 + 形容词”和“真 + 动词”的表达范式,在这种表达中形式与意义的结合了然于目。在其构式化的浮现过程中,真的本义逐渐被弱化,情感表达的语用功能反而得到重视。本文将简单介绍构式化相关理论,并运用构式化理论探讨“真XX”构式的发展演变过程,并分析其在语境的功能。

2. 构式化

构式化意味着新形式和新意义组合而成的语言符号的产生,并表示该构式被一定数量的语言使用者所使用,在他们共用的语言网络中产生的新的类型节点,这些节点被赋予了新的句法功能、新的形态以及新的语义。

构式化的进程可以粗略的分成三个阶段:(1) 语义发生变化后开始用于新的语境,当该用法被规约化,也就实现了从原语义到新语义的转变;(2) 新语义又会引发原语义句法结构的重新分析,因此原句法结构又会向新句法结构发生转变;(3) 重新分析后,原语义和原句法结构不变,新语义和新句法结构相联结成为新的构式。前两个阶段只是构式演变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并没有新的语言网络节点产生,就像是质变发生前量变的积累过程,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质变,质变发生后新的量变也随即开始积累。构式演变发生在构式化前被称为前构式化演变,构式化或新构式产生后的构式演变被称为后构式化演变,但是目前仍没有明文规定新语言网络节点产生或者新构式产生的标志是什么决定的?该语言节点的使用人数?多少个人使用才能表示规约化?或者说该新构式成功登上了大雅之堂,成为字典词典可以翻阅到的一部分?文旭和杨坤总结出两种构式化的最重要的实现形式。一种实现形式是语法中某些“形式”与“意义”的配对构成了新的规约化表达,这种形式的构式化主要是共时的,是语言创新的一种活动。另一种实现形式是一个构式的“形式”和“意义”在一定语境下发生一系列的、渐进的变化,从而导致新形式的产生并具备新的功能,这是历时的构式化[10]

构式化具有三个基本特征:1) 图式性增加。所谓图式是指围绕某一个主题组织起来的知识表征和储存方式。从我们呱呱坠地到百年之后,一生要接触大量的信息和知识,这些内容并不是杂乱无章地保存在脑中,而是可以像图书馆保存图书有专门的索引和分类,围绕某一主题相互联系起来形成一定的知识单元。比如我们见到某种动物的图片,就能够很快地检索出它相关的体态特征、气味、颜色、生活习性等等。构式化代表着新的语言网络节点产生,意味着人们习得并储存了新的图式单元去指导自己的语言使用。2) 能产性增加。龙国富和陈光认为能产性指的是一种语言对某一特征或型式的利用[11]。换言之,一个语言范式能产生不同的组合并且运用于多种场合,那么该型式的能产性就比较高。语义越虚化,构式主体词之间的组合就越具有能产性。比如在构词时,-ness相对-th来说能产性更高。3) 组合性降低。构式是形式和意义的结合体,构式化则意味着原有的构式在演变过程中被赋予了新的形式和意义。组合所表达的意义与功能是一个统一体,并不是组合内部成员单一意义和形式的简单相加,合并是组合性的主要方式,合并为一个组合后,原来单个的语言因素的韵律独立性会丧失,位置变化也会减少因此,构式化在形式和意义上有固定的搭配,句法上有约定俗成的语言顺序。

3. “真XX”的构式化浅析

形式和意义的结合体会随着语境变化发生一系列变化、重组、增补等过程。构式经过系列演变后重获新生,具备了新的意义和语用功能,这一过程就是构式化的浮现过程。在网络功能的强大作用下,信息的交换和传播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光速时代,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构式化具有演变迅速、传播范围广、更新迭代快等特点,其语义和语用功能也远远超过人类的认知和想象。例如,网络上曾流行的“蓝瘦香菇”表示难受想哭、“远方传来风笛”表示滚的表达范式,它们跳脱了形式和意义的结合,前者是利用谐音将意义和形式巧妙结合,后者则是将使用者的口头禅当作意义和其网络名称的形式结合。这两种构式是网络语言创新的成果,符合共时性构式的特征。而“真XX”构式则是在传统语义和语法搭配的使用上发生了系列性改变,符合历时性构式的特征。

“真”在新华字典的详细解释中按照词性被分成三类:1) 为名词,本义是道家称存养本性或修真得到的人为真人,后又将道人居住的地方成为真人府,再后将其引申为本性或原,如《庄子·秋水》中的谨守而勿失,是谓反其真。2) 为形容词,真实,与假、伪相对,比如有真伪一说;本来的,固有的,如苏轼《题西林壁》中的“不识庐山真面目”。3) 真为副词,有实在,确切的意思,如韩愈《杂说》中的“真无马邪?真不知马也”。随着语言的发展,“真”的部分意思渐渐地淡出了人们日常使用的范围。本文选取了北京语言大学汉语语料库(BCC)中关于“真XX”的表述:

(1) 真 + 形容词

a. 他刚才对那个老人伸出了援手,他人真好啊!

b. 她考试又是第一名,她真棒啊!

在(1) a、b中是常见的真 + adj的表达方式,汉语中常用这种方式来表情达意,诸如“真好”、“真棒”、“真乖”、“真可爱”、“真厉害”此类的表达来释放人们的善意和赞许;诸如“真坏”、“真可恶”、“真恶心”等表达人们的反感与讨厌的感情,在真adj中真保留了副词的词性去修饰形容词,并且保留了本意“实在,的确”,但是去掉“真”并不影响原本意思的表达。“好”、“棒”、“乖”、“可爱”、“厉害”、“坏”、“可恶”、“恶心”等词汇去掉真的修饰,顶多是表达情绪或者情感的程度稍微减弱,但并不影响整体意义的表达。这时真adj范式还不够成构式之中,因此单个的词汇意义加在一起就成为了词组的意义。

(2) 真 + 动词

a. 我就说说而已,你真做啊。

b. 你这孩子开个玩笑而已,怎么还真动手了。

在(2) a、b中真V的表达方式也常常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但与(1) a、b不同的是,真 + 动词的表达方式的功能发生了一些潜移默化的变化。首先,真 + 动词的范式中,真虽然仍然是副词,但“真”的意义不完全等同于“实在、确切”了,反而多了一丝与“假”、“非”和“没有”等相反的意思。其二,真 + 动词的范式中,表达情感的功能也发生了细微的变化,在真 + 形容词中,表情达意全然是真和形容词意义的简单相加总和,只是程度加深,而在真 + 动词的表达范式中,带有一丝惊讶,表示与原预期的结果不相符合的意思。“真做啊”表达的是以为你不会做,但你做了;“真动手”表达的是没想到你会动手,但你却动手了。在真 + 动词的范式中,少了“真”一字,表达的意思就会稍有偏差,这表示,真 + 动词的形式和意义已经开始初步的组合了。

(3) 主语 + 真 + 词组

a. 我从来没见过有人把简单的事情搞得这么复杂,你真行啊。

b. 每天都和我穿一样风格的衣服,你真会模仿哈。

c. 大家都能够准时来,就你迟到,你真是独一份呵呵。

在(3)主语 + 真 + 词组中,发生了一下变化。一是“真”的本意发生的增补。这里的“真”不单单是副词“实在、确实”的意思,而是在原意上加上了反语“不可”“不该”的意思。其二,在主语 + 真 + 词组中,“真”字往往要重读,“真”字成为句式的核心词汇。其三,在主语 + 真 + 词组中,意义的表达不再来自后面的词组,而是来自重读“真”的发音、动作以及神态,词组的原义不再重要,只是对这一范式在特定语境下的修饰与补充说明,而且主语 + 真 + 词组一般运用在说话人生气、无语、无奈等负面情绪下,表达说话人或愤怒或生气等负面的阴阳怪气的情绪。若在真前加上“可”字,嘲讽的意味会更加深厚。

Figure 1. Frequency diagram for the search formula “Zhen + adj” over time

1. 历时检索式“真adj”的频次图

Figure 2. Frequency diagram for the search formula “Zhen + V” over time

2. 历时检索式“真V”的频次图

图1图2是来自北京语言大学汉语语料库收集的真 + 形容词和真 + 动词的使用情况,从图标中可以看出,真 + 动词的使用情况整体多于真 + 形容词的使用情况,并且真 + 动词的使用经历的三个高峰期,可以推断这是真 + 动词构式逐渐变成约定俗成的表达的过程。从(1) a、b到(2) a、b再到(3) a、b,真 + 形容词到真 + 动词再到主语 + 真 + 词组,其实是一个逐渐发生构式演变到形成构式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真”的本义逐渐被凸显并被赋予其他的意义,从语音上看,重音从真后面的词或词组逐渐转移到“真”上,当新构式主语 + 真 + 词组产生时,词组的本义变得不再重要,整个构式表达的就是说话人讥讽的意思。这时,该构式成为了人们所使用的语言网络中新的节点,“真”的图式性和能产性增加,而固定的形式和意义表达导致了主语 + 真 + 词组的搭配组合以及位置不可以随意改变,其组合性减少。

4. 结语

构式化从历时语言学的角度去研究语言的范式,将语言的变化过程看作语言形成的一个整体而不是分散的表达,这是语言研究的一个新的路径。但构式化研究并不完全脱离于认知语言学、框架语言学以及构式主义的理论,而是用新的角度新的思维将这些语言学理论集齐所长另辟蹊径地运用在语言研究上。构式化的研究刚刚进入起步阶段,国外学者Traugott和Trousdale出版的Constructionalization and Constructional Changes呈现出了构式化研究的第一个大成果,区分了构式演变与构式化的区别,介绍了语法构式化和词汇构式化的基本特征,用图式性、能产性和组合性来解释构式化的基本内涵,但这并不会成为构式化的终点。“真XX”构式从最开始的真 + 形容词、真 + 动词的范式发展到真 + 短语、主语 + 真 + 句子的范式,该构式的能产性增强、运用范围扩大、语句含义更为丰富、语用功能也产生了变化。科技日新月异,网络功能的强大支撑着网络语言在日常生活用语的大部分占比。大量的网络用语如同流量数据般推送到人们的生活中,语言范式的构式化进程会越来越快。

参考文献

[1] 张娟. 国内汉语构式语法研究十年[J]. 汉语学习, 2013(2): 65-77.
[2] Goldberg, A.E. (1995) Construction: A Construction Grammar Approach to Argument Structure. University Chicago Press.
[3] 文旭, 杨旭. 构式化: 历时构式语法研究的新路径[J]. 现代外语, 2016, 39(6): 731-741+872.
[4] Rostila, J. (2004) Lexicalization as a Way to Grammaticalization.
http://www.ling.helsinki.fi/kielitiede/20scl/Rostila.pdf
[5] Traugott, E.C. and Trousdale, G. (2013) Constructionalization and Constructional Change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https://doi.org/10.1093/acprof:oso/9780199679898.001.0001
[6] 杨旭. 汉语趋向连动式的构式化研究[D]: [博士学位论文]. 重庆: 西南大学, 2016.
[7] 张谊生. 试论“有加”的附缀化与“X有加”的构式化[J]. 中国语文, 2017(3): 299-308+383.
[8] 石锓, 王秀云. “一X就Y”的构式化与构式裂变[J]. 语言科学, 2021, 20(6): 623-644.
[9] 詹芳琼, 郑友阶. 构式化与构式演变[M]. 上海: 商务印书馆, 2019.
[10] 文旭, 杨坤. 构式语法研究的历时取向——历时构式语法论纲[J]. 2015, 12(1): 26-34.
[11] 龙国富, 陈光. 试论构式化的概念及其理论发展[J]. 外语研究, 2018, 35(2): 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