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非遗文化在食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Shandong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Food Packaging Design
摘要: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食品包装作为商品的重要外在表现形式,其设计不仅关乎商品的视觉效果,更承载着文化传播的重要使命。本文将通过对山东非遗文化和食品包装设计的分析研究,深入探讨山东非遗文化在食品包装中的应用,分析其在提升包装文化内涵、促进非遗文化传承以及推动商品销售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本文的意义在于进一步挖掘山东非遗文化价值,同时为山东非遗文化与食品包装设计的融合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globalization and the increasingly frequent cultural exchanges, the protection and inheritance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has gradually attracted the attention of all walks of life. As an important form of external expression of commodities, the design of food packaging is not only related to the visual effect of commodities, but also carries the important mission of cultural communication. Through the analysis and research of Shandong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and food packaging design, this paper will deeply discuss the application of Shandong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 food packaging, and analyze its positive role in enhancing the connotation of packaging culture, promoting the inheritance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and promoting commodity sales. The significance of this paper lies in further exploring the value of Shandong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At the same time, it provides new ideas for the integ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handong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and food packaging design.
文章引用:倪鹏飞, 毕修涵. 山东非遗文化在食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 设计, 2024, 9(3): 655-659. https://doi.org/10.12677/design.2024.93365

1. 引言

随着现代化和全球化的迅速发展,文化元素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非物质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被各族人民世代相传,代表着人类文明的结晶和最宝贵的财富,承载着浓厚的历史色彩。然而,传统手工艺、民间艺术和文化传统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因此,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关于非遗文化保护和加强的政策。

2005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颁布了《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其中的附件《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平等暂行办法》中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界定为:“各族人民世代相传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2021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1]。如果将非遗文化元素应用在包装设计中,一方面有助于非遗文化的延续和推广,加深大众对于自身文化的认知和认可,另一方面促进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明晰,通过设计手段提升产品包装,能够更加吸引受众的注意。

食品包装作为商品的外在表现形式,其设计不仅关乎商品的视觉效果和吸引力,更承载着传播商品信息、塑造品牌形象以及体现文化内涵的重要功能。从目前的发展现状来看,食品包装设计的内涵正在不断扩大,我国广大消费者对于包装设计已不满足于当下的功能、结构、材料等方面,而是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而我国丰富的文化积淀正为此提供了创新的源泉。当下的包装设计需要不断发掘新的内涵来融入当下时代的发展要求。将非遗文化融入包装设计中,不仅能够提升包装的文化品位和艺术价值,还能促进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增强商品的文化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而设计师也通过借鉴和融合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了设计理念和手法,不仅使得传统元素在新的语境下焕发出新的生机,同时也赋予了纸质包装设计更多的文化内涵和社会价值[2]

2. 非遗文化的内涵与作用

非遗文化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人类传统交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人类智慧和创造力创造的,以口头传承、行为表演、社交实践、节庆活动、节令习俗等多种形式表现出来的文化遗产[3]。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涵盖范围广泛,它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广泛的社会基础,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形式各异,它不仅是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社区认同感和归属感的重要来源。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代社会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对民族传承、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交流、提升个人素养、丰富精神生活以及带动文化交融等方方面面都具有着重要意义。

首先,非遗文化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对于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意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传的宝贵财富,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然而,随着大机器时代进程的加快,在当代的市场环境中产品的同质化现象严重,并且许多非遗文化面临着渐渐消失的风险。将非遗文化元素融入包装设计中,不仅可以使这些文化元素得到更好的展示和传播,还可以提高公众对非遗文化的认知度和保护意识。通过这种方式,非遗文化可以在现代社会中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其次,有助于推动包装设计的创新与发展。传统的包装设计往往注重实用性和美观性,而忽视了文化内涵的表达。而非遗文化元素的引入,可以为包装设计注入新的创意和灵感。通过对非遗文化元素的提炼和再创造,从而丰富现代包装设计的语言和表达形式。此外,也有助于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产品要想脱颖而出,除了品质和性能外,还需要具备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视觉冲击力。将特定的非遗文化元素融入食品包装设计中,可以使包装在视觉设计上传达出独特的文化底蕴和艺术魅力,从而吸引更多消费者的关注和购买。这种文化附加值的提升对提升品牌形象和知名度有一定的作用。最后,非遗文化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还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可以更好地挖掘和传承非遗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

非遗文化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具有深远的意义和价值,加强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和探索,为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然而,在当今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推进,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形式逐渐失去了生存和发展的土壤,面临着消亡的危险。因此,如何充分发挥好其在当代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等问题随之诞生,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许多学者研究的一项独特而宝贵的议题。

3. 食品包装设计概述

食品包装设计是保护食品,方便运输携带,并且具有美化和宣传作用的包装形式[4]。包装要求在食品运输流通的过程中对食品起到安全防护的作用,保证其安全性,所以对食品的包装设计要求非常严格。食品包装设计需要根据产品的性质、特征、消费者的心理和习惯等,通过一定的市场调研与分析,采用某些艺术手法表达产品信息,从而创造出可以满足消费者某些心理需求的商品包装。通过设计对食品包装进行提升,从而使消费者能够了解到食品的相关信息,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对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起到了积极作用的同时也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因此,食品包装设计在宣传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需要运用科学的、综合的一些策略方法进行操作。

在我国,食品包装设计形式在广义上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现代化模式下的包装形式,另一种是传统手工制作的食品包装。手工制作的包装主要以规模不大的一些私营商贩为主,根据地域文化特色的历史传承下来的一些经验,就地取材,加以加工和制作,形成了兼具本地特色的一些包装。

4. 山东非遗文化在食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策略

4.1. 山东非遗文化在食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方式

4.1.1. 图案元素的应用

图案纹样的应用是在包装设计中最为常见的形式。山东非遗文化中丰富的图案元素为食品包装设计提供了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这些图案往往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反映了各地区的民俗、生活方式、宗教等各个方面。每个非遗文化都有其独特的审美和设计风格,设计师可以从中汲取灵感,创造出独特的包装设计风格[5]。将这些图案、纹样巧妙地运用在食品包装上,使包装更具艺术性和文化内涵,能够直观地表达商品的特色和主题。例如,在传统手工艺品的包装设计中,可以运用刺绣、剪纸等非遗文化中的图案元素,通过巧妙的构图和色彩搭配,展现出商品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内涵。比如潍坊风筝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凭借其独特的产品造型、精美纹样以及绚烂的色彩引人注目,潍坊风筝中常见的题材非常广泛,包括人物、飞禽、鱼虾等等,风筝艺人往往会把以上题材绘成象征吉祥的装饰图案,这些图案都可以被用于食品的包装设计中。

4.1.2. 色彩元素的应用

在包装设计中,许多设计师通过巧妙的色彩元素搭配,将现代的设计理念和传统的文化元素相结合,使作品呈现出独特的气质。色彩搭配的应用往往是在食品包装设计中的重要形式之一,在食品的包装设计中,色彩的选取与应用可能会直接影响到包装呈现的视觉效果,这就进而影响到了对于消费者的吸引力。非遗文化中的色彩搭配往往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格,能够为包装设计带来独特的视觉效果。设计师可以通过研究非遗文化中的色彩运用规律,将其运用在食品包装设计中,使包装更具民族风情和视觉冲击力。

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色彩元素包括刺绣、蜡染、雕漆等艺术形式中的色彩运用。例如,在刺绣中丰富多彩的色彩搭配方式,如鲁绣中蕴含着齐鲁文化悠久浓郁的地方特色和人文内涵,鲁绣的色彩淡雅,展现了山东非遗文化中色彩元素的独特魅力。

4.1.3. 故事传说的应用

非遗文化中的故事和传说也可以作为食品包装设计的创意来源。通过讲述与产品相关的非遗文化故事,可以为食品包装增添更多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色彩。设计师可以通过插画、文字等方式,将非遗文化中的故事元素融入包装设计中,使消费者在欣赏包装的同时,也能了解到产品的文化背景和故事内涵。

综上所述,非遗文化在食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形式多种多样,包括图案元素的应用、色彩元素的应用、故事传说的应用等。这些应用形式不仅能够提升食品包装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还能为消费者带来更加独特和深刻的购物体验。

4.2. 非遗文化在食品包装设计中的优势

4.2.1. 提升包装文化内涵

将非遗文化的元素融入食品包装设计中,可以使包装成为传递文化信息的载体,能够提升食品包装的文化内涵,可以使包装不再仅仅是商品的附属品,而成为一种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艺术品。购买食品不仅是一种物质需求,更成为了一种文化体验。每一种包装都成为了文化的回忆,历史的回味。通过运用非遗文化中的图案、色彩、材质和工艺等元素,可以使包装设计充满文化气息和艺术魅力,从而提升包装的文化内涵和价值。消费者在购买和食用食品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非遗文化的魅力,从而增强对产品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这种文化内涵的提升,也有助于提升产品的品牌形象和市场竞争力。

4.2.2. 使设计元素多元化

非遗文化为食品包装设计提供了丰富的创意灵感。非遗文化包含了众多的传统手工艺、民间艺术、民俗风情等元素,这些元素都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设计师可以从非遗文化中汲取灵感,将其融入到食品包装设计中,能够使其在商品流通和消费者使用过程中得到广泛传播和认知,使包装呈现出独特的风格和韵味。这种融合传统与现代的设计方式,既能够吸引消费者的眼球,激发消费者对非遗文化的兴趣和好奇心,又能够为传承和弘扬非遗文化作出有力的贡献。

非遗文化中的传统手工艺和民间艺术等丰富多彩的元素,都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多元化的元素为设计师提供了无穷的灵感。将这些元素运用到食品包装设计中,可以使包装呈现出独特的视觉效果和感官体验。这种审美体验的提升的同时能够使消费者在购买和使用产品时获得更加愉悦的感受,从而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和吸引力。

4.2.3. 促进非遗文化传承

非遗文化在食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有助于推动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在漫长历史长河中的智慧结晶,是文化多元性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将非遗文化元素融入到食品包装设计中,可以让越来越多的群体接触到非遗文化,使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到非遗文化,而食品的包装设计正是一种很好的传播载体,通过在包装中应用图案纹样、传统色彩的搭配等方式,在促进消费的同时让包装承载着文化的魅力,让消费者接触到这一方面,化被动认识为主动认识,从而激发他们对非遗文化的兴趣和热爱。这种传承和发展的方式,既能够保护非遗文化的独特性和多样性,又能够推动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创新和发展,这对于促进非遗文化的推广是有积极作用的。

5. 结束语

随着国家经济文化的持续发展和民族文化自信在各个方面的提高,非遗也会被发掘出更多的可能性[6]。非遗文化在食品包装中的应用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了一种情感诉求,需要通过深入研究非遗文化的内涵和特点,将其巧妙地融入包装设计中,创造出既具有民族特色又符合现代审美需求的优秀包装设计作品。同时,不能忽略了非遗文化在包装应用中的挑战与问题,积极寻求解决之道,推动非遗文化与包装设计的融合发展。

在未来的包装设计中,我们应更加注重对于文化的挖掘与运用,通过创新设计手法和理念,将文化的精髓与现代设计元素相结合,打造出更多具有文化内涵和市场竞争力的优秀包装设计作品,也为更好地挖掘本土文化提供有力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EB/OL].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https://www.gov.cn/zhengce/2021-08/12/content_5630974.htm, 2024-04-12.
[2] 王奕秋, 于钦密, 王伟. 非遗视域下恭城油茶交互式包装设计[J]. 中国包装, 2023, 43(8): 85-88.
[3] 杨静静. 非遗文化在农产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 绿色包装, 2023(12): 136-140.
https://doi.org/10.19362/j.cnki.cn10-1400/tb.2023.12.028
[4] 王志鹏. 中国当代食品包装设计的嬗变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海口: 海南师范大学, 2022.
https://doi.org/10.27719/d.cnki.ghnsf.2022.000328
[5] 郭星星. 非遗文化在纸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J]. 中华纸业, 2023, 44(22): 67-69.
[6] 韩志孝. 黄河流域非遗文化元素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J]. 中国包装, 2021, 41(6): 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