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数字鸿沟的生成原因与消弭路径
The Causes and Ways of Eliminating the Digital Divide of the Aged
DOI: 10.12677/ar.2024.113105, PDF, HTML, XML, 下载: 48  浏览: 86 
作者: 王媛媛:南京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南京
关键词: 老年数字鸿沟生产原因消弭路径The Digital Divide of the Aged Cause of Production Path of Elimination
摘要: 在数字化与老龄化交织的社会背景下,我国许多老年人难以融入数字化社会,面临着巨大的老年数字鸿沟,老年数字鸿沟作为数字鸿沟的一种分支,具体可以分为“接入沟”“使用沟”和“知识沟”三种基本类型。老年数字鸿沟生成的原因是多个方面的,老年群体的特殊性、数字技术产品的狭隘性以及老年数字教育资源的匮乏性都是造成老年数字鸿沟的重要原因。因此,必须加强政府的引领推动作用、推动数字技术适老化改革、激发老年人的主体作用以及进行全方位的数字反哺来消弭老年数字鸿沟,帮助老年人融入数字化时代,安享“数字红利”。
Abstract: In the social background of digitalization and aging, many elderly people in China are difficult to integrate into the digital society, facing a huge digital divide for the elderly. As a branch of the digital divide, the digital divide for the elderly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basic types: “access gap”, “use gap” and “knowledge gap”. There are many reasons for the generation of the digital divide for the elderly. The particularity of the elderly group, the narrowness of digital technology products and the lack of digital education resources for the elderly are all important reasons for the digital divide for the elderly.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leading role of the government, promote the reform of digital technology for aging, stimulate the main role of the elderly, and carry out a full range of digital feedback to eliminate the digital divide of the elderly, help the elderly to integrate into the digital era and enjoy the “digital dividend”.
文章引用:王媛媛. 老年数字鸿沟的生成原因与消弭路径[J]. 老龄化研究, 2024, 11(3): 792-796. https://doi.org/10.12677/ar.2024.113105

1. 引言

自21世纪初中国正式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我国老龄人口数量不断增长,人口老龄化呈现加速趋势。据测算,2035年左右,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在总人口中的占比将超过30%,中国将步入重度老龄化阶段。与此同时,随着我国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化服务得到广泛应用,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当今世界正进入一个数字化、智能化不断发展的新时期。在互联网及数字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智能化操作已成为绝大多数生活场景的“标配”,普及到支付缴费、交通出行、沟通联络、看病就医等生活的方方面面。然而,越来越数字化的生活给不少老年人带来许多烦恼,许多老年人被屏蔽在数字世界之外,陷入了数字鸿沟。在数字化与老龄化交织的社会背景下,如何加快推动社会数字化转型,消弭数字鸿沟问题,让老年人也能融入数字社会,安享数字红利,继而利用“数字机遇”解决老龄化问题,是当前老龄化社会的一个重要任务。

2. 老年数字鸿沟的概念

美国学者阿尔文·托夫勒于1990年在他的著作《权利的转移》中提出了“数字鸿沟”这一概念,认为数字鸿沟就是信息和电子技术方面的鸿沟(阿尔温·托夫勒,1991) [1],而正是信息和电子技术造成了发达国家和欠发达国家之间的分化。1999年,美国国家远程通信和信息管理局(NTIA)发表的报告《在网络中落伍:定义数字鸿沟》中首次对数字鸿沟进行了界定,认为数字鸿沟是信息富有者与信息贫困者之间的鸿沟,包括不同国家、人群等,也称为“信息鸿沟”(苗政军,2023) [2]。数字鸿沟是在获取、使用数字技术方面所产生的各种不平等现象,用来表示人们对信息传播技术,特别是互联网的接入和应用上存在的差距,对于老年群体而言,则表现为互联网或数字技术的可及性和使用能力上的差异。老年数字鸿沟是数字鸿沟的一种分支,即在数字化的不断发展、现代化进程不断推进的过程中,老年人群体在接触和使用数字技术时产生了限制。老年数字鸿沟具体可分为:“接入沟”“使用沟”和“知识沟”三种基本类型。“接入沟”是老年群体和青年群体在接入可及性上的差异,属于老年数字鸿沟的“前端”问题,是老年人数字融入的“基础鸿沟”,老年人能够接入网络的基础设施和智能设备,获取数字化信息资源与服务资源是老年人数字融入的基础和前提;“使用沟”是老年群体与青年群体在使用能力方面的差异,属于老年群体数字鸿沟的“中端”问题,是老年人数字融入的“应用鸿沟”,在基础设备和网络条件具备的前提下,老年人也面临着技术应用的困难。老年人在数字应用方面普遍存在着应用类型单一、适用范围狭窄、数字技能操作不熟练等情况(刘雪倩,2023) [3];“知识沟”是指因数字接入可及性、使用方式和技能的不同而导致最终知识信息获取结果上的差异,属于老年群体数字鸿沟的“末端”问题。即便接收到同样的信息,不同受众类群对信息的认识、处理效率也是不同的,从而造成获得的知识量也不同,从而产生“知识鸿沟”。

3. 老年数字鸿沟形成因素探析

3.1. 老年群体的特殊性

老年人群体由于生理和心理等方面的特殊性,在客观条件和主观意愿上对数字技术力不从心。一方面,老年人生理机能退化是影响数字产品使用、形成数字鸿沟的原因之一。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项身体机能的退化,表现在老年人认知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的下降;视力、听力、记忆力、感觉能力的衰退等,由于生理机能的下降,老年人在学习和使用数字设备时困难重重,难以驾驭新的数字技术和产品。另一方面,心理因素也是部分老年人不愿接受数字产品的重要原因。现实生活中,许多老年人面对新事物,通常倾向于保持传统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认为没有必要使用数字化的生活方式,接受新事物的主观意愿不强。由于老年人学习和接受新事物难度较大,也更加容易产生无力感和抵触心理,甚至产生科技恐惧感。同时一些老年人不能完全信任数字设备的安全性,缺乏设备信任,这也是导致老年人对数字技术的接受意愿较低的重要原因。

3.2. 数字技术产品的狭隘性

现代数字技术产品的狭隘性也是老年数字鸿沟的形成原因之一。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老年数字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不足。现阶段数字产品的受众群体中,老年人占比较小,这导致许多企业出于经济效益的考虑,产品多是为了迎合年轻人的需求和特点而研发,而从老年人特殊需求出发而供给的数字化产品和服务仍不足。另一方面,老年产品诸如智能养老设备等的适老、亲老性不足。现在数字终端遍布社会方方面面,数字化操作正逐步代替社会生活中常见的传统业务,但多数的数字终端在研发设计时,只关注产品的功能性、智能性、美观性等,忽略了老年群体的生理状况和使用需求,未能充分考虑老年群体的特殊性,缺乏“适老化”的包容性、人性化设计,忽略了数字终端智能化与适老化并行。数字技术产品在研发和设计上的狭隘性,无形中造成了老年人数字化生活的隐性社会排斥,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老年数字鸿沟的形成。

3.3. 老年数字教育资源的匮乏性

老年人融入数字社会的影响因素,除了老年群体自身的特殊性和数字技术产品的狭隘性以外,教育资源与公共服务也是一个重要的衔接桥梁。与数字化进程相比,老年数字化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当前,老年群体学习智能终端、互联网应用的渠道较少,现有数字化学习资源难以满足老年人学习需求。家庭和社区、街道等作为老年人生活的主要场所是他们获取教育资源的重要来源,而在家庭场域中,许多年轻人因工作原因和生活压力没有太多时间陪伴家中老人,未能很好地发挥数字反哺作用。大多数社区、街道周边鲜有专门供老年人学习数字技能的有效渠道。尽管像老年大学、老年活动中心等能够提供老年教育的机构和组织数量不断增多,但是所能覆盖的老年群体有限,相比于庞大的老年人群还是供给不足,只能为少部分老年人提供服务,难以下沉到基层。同时,虽然当前我国老年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和网络老年数字化学习空间已经汇集了大量教育资源,但对于那些缺乏接受意愿、主动性不强的老年人来说依然无法产生实际作用。

4. 老年数字鸿沟的消弭路径

4.1. 加强政府引领推动作用

消弭老年数字鸿沟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应建立政府主导,社会、企业、家庭及个人共同参与的整体性治理格局。从政府角度来看,要充分发挥政府在治理老年数字鸿沟中的引领推动作用。一是要完善老年数字鸿沟的法律保障和制度规范。法律和制度规范是老年人数字鸿沟治理的行为标准和运行依据。要加快老年教育服务立制改制工作,确保在治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以法律的形式明确老年人数字鸿沟治理的合法性,保证在进行治理实际过程中能够有效厘清主体职责,发挥主体合力。注重加强网络安全监管与立法,对网络诈骗等互联网违法行为加大处罚力度,依法保障老年人的数字权利,维护老年人的数字诉求。二要完善相关政策措施,根据老年人在数字应用过程中面临的现实问题,制定具体的政策,围绕“老年数字教育、产品设计与开发、数字安全与风险、数字化基础设施体系建设”等问题细化配套设施,健全老年数字技术教育的管理服务保障机制,为老年人打造健全的数字公共服务,建设数字包容环境。三是完善财政支持政策,加强资金保障。进一步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老年人应用产品与适老化产品设计给予资金支持、对国家智慧养老示范企业加大扶持力度,积极引导相关部门进行数字化技术的适老化改造,吸引和鼓励多元主体参与助力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的行动实践。

4.2. 推动数字技术适老化改革

从供给端出发提升老年数字产品与服务质量,推动数字技术应用的适老化改革是消弭老年数字鸿沟的重要方面。在老龄化的社会背景下,科技、通讯、互联网等相关企业应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在涉老产品研发上不应只注重科技升级,还要加强数字产品的人文关怀,提升技术赋能产品与服务“适老化”的精准度与适用性,完善“适老化”产品的设计与开发,从安全便捷、产品功能、外观设计、操作使用等多维度出发进行优化与升级,注重老年用户的使用体验,为老年设计和开发专属智能终端产品及配套服务。如在老年数字产品的交互设计方面,由于老年人的反应能力下降,点击、长按、双击、拖动等传统交互操作的正确性也大大降低,因此可以通过降低操作难度、设计较大点击图标等形式提高老年人操作的正确性;在产品功能上,可以增加听辅设置、朗读功能、AI翻译等模块以满足老年人的多样化需求;在产品的操作系统和终端设计等方面应综合考虑老年人特殊的生理特点和实际需求,图文应尽量简洁清晰,界面易于操作;在产品的外观设计上,应以安全性作为核心原则,设计具有防滑、防水、耐摔等功能的产品。通过推动数字技术适老化改革,降低老年人数字生活门槛,使老年人能够使用、愿意使用并爱上使用数字技术产品和服务。

4.3. 激发老年人的主体作用

增强老年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消弭数字鸿沟的内生动力。老年群体应树立终身学习理念,积极参与社区老年人数字技能培训,主动拥抱数字技术,享受美好幸福的数字化生活。因此应鼓励和帮助老年人克服守旧思想,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增强老年人主动跨越老年数字鸿沟、融入数字化生活的意愿,提高老年人的数字素养。加强宣传未来数字化生活的发展趋势以及掌握数字技能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帮助老年人树立积极老龄化观念,使老年人意识到数字化生活在强化其社会角色、拓展社会关系、提高社会参与、便利日常生活以及满足情感慰藉需求等层面具有的重要价值(王铎,2023) [4]。例如可以通过视频广告宣传的方式,将数字化生活带给老年人生活的变化展现出来,介绍互联网和智慧养老设备在日常照料、休闲娱乐、养生保健等方面的用途,激发老年人的学习使用兴趣,激发老年人融入数字生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可以开展朋辈互助学习等活动加强联系与交流,发挥朋辈引领作用,为老年人更好地克服心理障碍提供信息与情感的双重支持,使老年人主动融入数字生活成为一种新的潮流。

4.4. 全方位进行数字反哺

树立全社会数字反哺意识,构建家庭、社区和社会组成的全场域数字反哺网络是消弭老年数字鸿沟的有效路径。首先,居家养老是我国目前最重要的养老方式。家庭是开展数字反哺的主要场所,家庭晚辈有义务主动帮助家中长辈学会使用互联网和智能设备,帮助老年人学习数字生活技能,通过数字反哺帮助家中长辈有效融入数字社会。其次,社区在数字反哺的重要作用也不容忽视。由于社区的组织性、集中性更强,相比家庭数字反哺也更具有稳定性和持续性,因此其成为家庭数字反哺的助力场,同时社区中的同辈群体也对老年人主动学习新技术具有正向激励作用(王珂,2023) [5],可以依托社区、街道的力量开展老年人数字教育培训课程,为老年人传授基本的互联网使用知识、智能设备的使用方法,普及网络安全知识,帮助老年人提升网络信息安全意识,学会辨别网络谣言,保护好自己的隐私和财产。还可以定期举办公益讲座,邀请专业人士进行讲解和指导,同时发挥社区志愿者的力量,针对老年人的疑问进行答疑解惑,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服务。最后,应将数字反哺从家庭和社区拓展到社会场域。可以统筹借助多方社会力量,如公益团体和社会组织等,拓宽老年人数字信息化教育渠道,提高老年人的数字信息知识和智能科技的应用能力。总而言之,汇聚各主体合力,多元共治为老年人打造一个安全、舒适、友好的数字化环境,营造社会数字包容的氛围,助力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

5. 结语

数字化和老龄化相互交织的社会背景下,许多老年人面临着巨大的数字鸿沟,具体表现为数字接入、数字使用和知识上的鸿沟。老年数字鸿沟生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老年群体的特殊性、数字技术产品的狭隘性以及老年数字教育资源的匮乏性都是造成老年数字鸿沟的重要原因。破解老年群体数字技术应用难题、弥合老年数字鸿沟需要多方主体的共同参与和努力,因此必须加强政府引领推动作用、推动数字技术适老化改革、激发老年人的主体作用、全方位进行数字反哺。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让老年人更好地跟上时代步伐、搭上数字快车,拥有更多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乐享数字生活,安享“数字红利”。

参考文献

[1] 阿尔温∙托夫勒. 权利的转移[M]. 北京: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1991: 87.
[2] 苗政军. 老年群体数字鸿沟之弥合路径[J]. 长白学刊, 2023(1): 123-130.
[3] 刘雪倩. 老年教育数字化发展的现实困境及转型出路[J]. 中国成人教育, 2023(7): 16-21.
[4] 王铎. 数字化时代老年人数字鸿沟的表现、成因和弥合路径研究[J]. 南都学坛, 2023, 43(2): 95-98.
[5] 王珂. 代际数字鸿沟中的数字反哺现象研究[J]. 传播与版权, 2023(4): 8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