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中“加强”英译研究
Study on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Strengthening” in Government Work Report
DOI: 10.12677/ml.2024.126438, PDF, HTML, XML, 下载: 22  浏览: 49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吴若存*, 冯梦娇, 丁若欣, 程佳慧:安徽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安徽 芜湖
关键词: 《政府工作报告》“加强”英译策略Government Work Report “Strengthening” English Translation Strategies
摘要: 《政府工作报告》作为国际社会了解中国形势和政策主张最重要、最权威的来源,其翻译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中,在介绍中国在不同领域的政策和成果时,“加强”多次出现,一词多用,凸显了不同层次的进步和发展。本文以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的英译材料为依托,利用语料库从搭配、范围、程度三个方面对高频词汇“加强”的英译进行统计研究,探讨其在英译中所使用的翻译策略。
Abstract: As the most important and authoritative source for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to understand China’s situation and policies, the translation of Government Work Repor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Among them, when introducing China’s policies and achievements in different fields, the word “strengthening” appears many times, which highlights the progress and development at different levels. Based on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materials of the 2023 Government Work Report, this paper uses a corpus to statistically study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the high-frequency word “strengthening” from three aspects: collocation, scope and degree, and discusses the translation strategies used in English translation.
文章引用:吴若存, 冯梦娇, 丁若欣, 程佳慧. 《政府工作报告》中“加强”英译研究[J]. 现代语言学, 2024, 12(6): 91-97. https://doi.org/10.12677/ml.2024.126438

1. 引言

《政府工作报告》是其他国家和国际社会了解中国发展情况、国情国力、外交政策最权威、最有公信力的信息文本。本文对《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的高频词汇之一“加强”进行研究。“加强”一词的多次出现不仅传达着中国在各领域的发展,还体现着中国政府和人民的不断进取。通过对“加强”一词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搭配、范围、程度以及文化性进行分析并总结其中的翻译规律和策略,对外宣翻译实践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2. “加强”的搭配

“搭配”(collocation)指的是词语习惯性地结伴使用。搭配以语义为基础,某一单词习惯性与另一单词共用,而不能与另一单词的同义词共用,限制因素不是句法,也不是概念含义,而是使用习惯[1]。“一种语言中可搭配的词语在另一种语言中不一定可搭配”(Zughoul, 1991) [2]。例如,中文中的“喝汤”与英文中的“eat soup”存在很大的搭配差异[3]。《政府工作报告》中多采用intensify、strengthen、improve等词进行翻译,这些词的中文释义中都有“(使)加强,增强,改进”的义项,常被用来相互释义,从语义学角度来说,它们都是近义词。而通过对语料库的研究表明,每一个词都有其独特的搭配行为,即使概念意义相近的两个词在搭配选择上并不能随意替换。在进行搭配选择时,应尽可能根据名词性宾语的类别(如抽象名词和具体名词)、动宾搭配频率和搭配强度等,来选择用来搭配的动词。

(一) intensify的搭配情况

通过美国英语当代语料库(Corpus of Contemporary American English, COCA)对intensify的名词搭配词和搭配词词频等进行检索(见图1),从结果中可以看出intensify后面直接修饰宾语时,其显著搭配词主要是抽象名词,分别有effort、pressure、competition、flavor、effect等。其中,与intensify搭配频数最高的词是effort,且在本族语中最常见的用法是intensify efforts to do sth的各种形式。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译者采用intensify与effort进行搭配,充分体现了搭配的地道性原则。

例1:加强农村义务教育薄弱环节建设

Intensified efforts to shore up weak links in rural compulsory education

(二) strengthen的搭配情况

在《政府工作报告》中,strengthen分别与oversight、management和work搭配。其中,“农村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项目在我们国家尚且薄弱,因此需进一步强化,以促进国家更好地建设,同时也体现了政府对于这些工作开展的信心和决心。

例2:加强市场监管,维护正常价格秩序

Market oversight was strengthened to maintain price stability.

例3:加强应急管理

Strengthened emergency management

例4:加强和改进侨务工作

Strengthen and improve our work related to Chinese nationals overseas

Figure 1. Collocations of “intensify”

1. “加强”的搭配

通过COCA,对strengthen进行检索,从结果中可以看出strengthen后面直接修饰宾语时,其显著搭配词往往是security、economy、system、efforts、ability等。而oversight与strengthen的MI值(Mutual Information相互信息值,MI值 > 3即为显著搭配,MI值越大,二者的搭配强度就越高)较大,但搭配频率很低;而management和work与strengthen的MI值和FREQ (frequency频率)都很低[4]。由此可见,这些用法和搭配的使用一方面可能由于译文受到原文搭配的负迁移影响,即照搬了原文的语义搭配;另一方面可能是中国学习者的创新,是中国的大国地位、发展日益强盛的国情以及英语学习的高涨热情等因素共同造就了属于中国学习者的独特搭配。

(三) improve的搭配情况

improve意为“to become better than before; to make sth/sb better than before”。单从词义上看,improve和上文中提到的strengthen意思相近,几乎没有区别。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译者选取improve一词来翻译“加强”,分别与“社会保障和服务”、“全面质量管理和质量基础设施建设”、“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搭配,一方面由于这几项工作早已开展,但仍有进行改进和提高的必要性,使用“improve”更为贴切。另一方面是考虑其在本族语中的搭配习惯。

例5: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和质量基础设施建设

Across-the-board quality management and national quality infrastructure were improved.

例6:加强社会保障和服务

Improved social security and social services

例7:加强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Improve urban-rural environmental infrastructure

通过COCA,分别对improve和strengthen进行检索,从结果中可以看出improve和strengthen后面直接修饰宾语时,都可以与service进行搭配,但MI值相差很大,分别为3.37和1.90,improve和service的MI值明显高于strengthen和service的MI值。而通过对比二者与service搭配的FREQ来看,improve和service的搭配频率也更高,在本族语中的使用也更为频繁,因此无论是从搭配强度还是搭配频率来看,improve和service搭配都更符合本族语者的使用习惯,更符合地道性原则。

3. “加强”的范围

汉语重重复,倾向于利用重复来增强上下文的逻辑,强调表达的含义等。而英语则与之相反,更重变化,通常会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而汉语和英语的这一差异也导致了在英译汉中,词汇的精确选择尤其重要,不可一蹴而就。就如古时翻译佛经需经历三个阶段,初时,“听言揣意、方圆共凿、金石难和”;进入第二阶段是“十得八九,时有差违”;而到了第三阶段,则如同“水中之乳”,“印印皆同,声声不别,斯谓之大备矣”[5]。而今,本节也将从范围、搭配、程度三个方面来讨论“加强”的英译。

在对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的研究中,能够发现“加强”一词有多种不同的表达方式,除去常见的“improve, strengthen, promote”之外,针对某些政治需要或实际实施情况而有体现加强的精确范围、程度深浅的表达方式,例如“take a full range of, redouble, greater efforts were made”等,这些表达方式所体现的不同信息对应着原文中“加强”一词所隐含的意义。

例8:持续加强社会治安综理

We continued to take a full range of measures to maintain law and order.

在这个句子中,“加强”被译为“take a full range of”,而这一短语的本意是指“采取全方位的……”,而这一短语也在原文的基础上增加了范围,原文中“加强”的对象是“社会综合治理”,意为要采取全方位措施加强社会综合治理,与其他重复的“加强”区别,强调了社会综合治理的重要性,顺应当前国家大力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趋势,而加强社会综合治理是其中的重要部分。而译文为了理清这一内涵逻辑同时强调“加强”的重要性,因此添加了范围,使原文的意义更加清晰明确。

例9:加强重要能源、矿产资源国内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

We should redouble efforts to explore and develop important energy and mineral resources, discover more reserves, and boost production.

在这个句子中,译文同样对“加强”增加了动作范围,与前文不同的是,在本句中范围更加精确。“redouble”意为“再加倍”,则意为本句中的“加强”在往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都有涉及。而开采矿产及增加能源储量一直是中国保持快速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因此在英译中需要体现出这一策略的重要性。但由于矿产的开采并不是无限制的,同时我国在近年对环境问题越发重视,因此对于矿产开采的范围限定的精确度尤为重要。因此,译者将“加强”译为“redouble”,既表达了对于开采矿产、增加能源储量的重视,但在加强开采的同时也为其划定了其开采的最大范围,体现出译者翻译的严谨性。

例10:加强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We have intensified comprehensive efforts to curb desertification, rock desertification, and soil erosion.

本句中的“加强”后跟的宾语为“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治理”,从背景可知我国对于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的治理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就开始了,因此针对其的治理在本年度的《政府工作报告》之前就存在。但从1998年国家林业局发表的材料可以看出,我国仍然是土地荒漠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可知最初的治理并不理想,而早期的治理也存在许多局限。而在本句中,译者将“加强”译为“intensified comprehensive efforts”,意为全面加强,为“加强”增加了范围,这样翻译不仅点明当前治理仍然存在问题,需要全方位加强,同时也顺应了当今我国建设绿色中国的发展趋势。

综上所述,“加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重复性很高,但由于语境或者政策的不同,内涵意义与侧重点也不同,因此对于其的英译表达方式各有不同,而对于“加强”一词的范围的判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宾语的重要程度以及其特性,对于需要强调重要性的对象,使用短语或词组为“加强”添加范围。而对于需要谨慎把握的对象,例如矿石能源开采,则应为“加强”划定高精度的范围。因此,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加强”一词的翻译中,对其隐含的政治意义及政治策略都应报以极大重视。

4. “加强”的程度

(一) 关于“加强”用法的辨析

要对不同语境下的“加强”进行英译,可以先将“加强”与其他相似词进行程度上的对比。首先,将“加强”与“增强”相比,“加强”指在原基础上增加某种力量,使更加坚强。这种力量可以是具体的,如“加强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也可以是抽象的,如“加强社会保障”。“增强”则只有抽象的含义,如“增强科技创新引领作用”。从运用上看,“加强”主要和动词搭配,也和个别名词性结构搭配,而“增强”主要和名词搭配。接下来,将“加强”与“推进”进行辨析,两者的含义和侧重点有所不同,“加强”比“推进”的程度更高,更侧重于强调加快发展,而“推进”只是进一步的展开。

从“加强”与其他相似词的对比中不难看出“加强”在不同的语境搭配中的含义更加丰富,相应地对英译的准确度要求更高,也更具研究价值。

(二) 关于“加强”英译中的比较级

在“加强”的英译中,采用比较级在不同语境下表达“加强”的含义是一个常见的方式。如:

例11: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

We took stronger action against monopolies and unfair competition.

例12:加强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Cultural heritage were better protected and preserved.

例13:加强廉洁政府建设

Greater efforts were made to build a government of integrity.

从以上的例子中可以看出,当“加强”与不同词组搭配时,在英译的过程中,可以采用stronger、better、greater等比较级来表达“加强”的程度。其中,用stronger是为了突出加强反垄断和不正当竞争的力度;用better则可以表达出更好地进行文物和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用greater可以与efforts搭配表达建设出更加廉洁政府的决心。另外,是否使用比较级以及如何选择比较级也要根据具体的搭配来选择。

(三) “加强”英译的文化性

从文化角度来看,“加强”的不同译法与中西方文化的语境有关。中国文化属于高语境文化。同属中华文化圈里的人们可以根据默认的文化交往模式,填补实际说话人的语义空白,捕捉其言外之意。而英美文化属于低语境文化,说话人需要直接详细地将要表达的内容传达给对方,否则会产生歧义。因此,我们需对“加强”的使用背景进行分析,在中英文模糊性的差异中寻求平衡,才能在不同情境下准确翻译。

以下将从“加强”的文化性入手,实例探究在对外宣翻译实践中,译者如何跳出文章羁绊,字斟句酌,努力将信息的损失减少到最小,力戒欠额翻译或过载翻译。

例14: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2021)

We will step up efforts against business monopolies and guard against unregulated expansion of capital.

例15: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2023)

We took stronger action against monopolies and unfair competition.

随着数字经济时代到来,各种平台垄断现象也愈演愈烈。数字企业竞争呈现“内卷化”格局,国家逐渐对平台经济领域进行反垄断强监管。通过梳理可知,公平竞争连续三年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之中。2021年、2022年在提到公平竞争时均要求强化反垄断,2023年则更强调用实际举措促进公平竞争,提振市场预期。这一政策的调整反映出近几年市场监管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由于2020年底平台经济领域垄断乱象频发,国家在2021年提出要加强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经过一系列整改后,2022年平台经济监管水平提高,使用“step up efforts”,体现出市场运行逐渐步入正轨,反垄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还需进一步推进国家管控,提升常态化监管水平。到了2023年,国家开始对过去反垄断成果进行总结,将“加强”译成“took stronger action”,体现国家过去两年里反垄断的程度之深、管制之强。国家在法治的轨道上,打破大型企业市场地位固化模式,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更多的机遇,形成市场公平竞争主导的经济发展大环境。

例16:加强妇女、儿童权益保障

Th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women and children were better protected.

近年来,国家对妇女儿童权益的保护日益加强。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要“严厉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行为,坚决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坚决防止和纠正性别、年龄等就业歧视,完善三孩生育政策配套措施,依据常住人口规模配置教育资源,保障适龄儿童就近入学。多渠道增加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强化未成年人保护”。在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的回顾中,使用“were better protected”进行翻译,一方面体现出国家对妇女儿童权益的重视,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方针政策,对弱势群体进行悉心保护,健全社会安全保障体系,真正做到了民有所呼,政府有所应。

例17:加强绿色发展金融支持

Financial support for green development was scaled up.

金融是绿色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在发展过程中,绿色经济、低碳经济离不开绿色金融的支持。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不断“加快绿色金融发展”,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流向绿色新基建项目,为传统行业转型升级、发展新兴产业提供支持。2021年“实施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专项政策”,绿色金融持续助推生态环境治理,不断推进生态文明改革,为环境污染防治做出突出贡献。2023年在对往期工作的回顾中,将“加强”译成“scaled up”,体现出金融领域对绿色产业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大,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乡村振兴与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等一系列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不断实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拉动。目前,在国家政策的支持和推动下,企业加大对绿色低碳技术和设备的研发投入,金融业不断完善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碳金融等产品体系,两者协同发力,有机统一,共同推动中国绿色低碳经济的不断发展。2023年是推进环境污染防治的关键时期,只有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政策和金融工具,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减污,才能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综上所述,“加强”一词在不同语境环境下的释义不尽相同,且在报告中多次反复提到,需要根据具体的语境来进行判断,使译文符合“雅”的标准。上述实例通过分析“加强”一词与经济、社会、生态等领域政策的搭配情况,体现译文对不同时期国家政策的解读。由此可见,报告翻译牵涉到文化背景、语言文字等方面的知识,译者需不断提高自身英译水平、翻译策略和翻译技能,满足时代性、发展性要求。

5. 结语

透过“加强”一词的高频出现以及丰富内涵,足以以小见大,看到中国在各方面发展的力度和决心。从以上对于《政府工作报告》中“加强”一词英译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中文的模糊度比英文高,作为译者,在处理高频词的翻译时,要根据具体的搭配和语境,抽丝剥茧,判断要表达的范围和程度,从而选择合适的翻译方法和策略进行翻译。同时,译者也要尽可能地忠实于词汇本身蕴含的政治内涵;充分考虑中外文化的差异,以及目的语读者的可接受性,创造出易于被读者广泛接受的译本,从而深化中外政治文化交流,讲好中国故事,让中国的声音走向世界。

基金项目

安徽师范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资助立项课题“政府工作报告中‘加强’英译研究”(项目编号:202210370201)。

NOTES

*第一作者。

参考文献

[1] 蔡力坚. 翻译中的词语搭配[J]. 中国翻译, 2019, 40(4): 181-183.
[2] Zughoul, M.R. (1991) Lexical Choice: Towards Writing Problematic Word Lists.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 29, 45-60.
[3] 唐义均. 党政文献汉英翻译中搭配冲突的调查[J]. 中国翻译, 2012, 33(1): 87-91.
[4] 武建萍, 侯珂. 基于COCA语料库的英语近义词对比研究[J]. 中国民族博览, 2020(16): 93-94.
[5] 粱僧佑. 出三藏记[M]. 北京: 中华书局, 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