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视角下红色文化融入初中英语课程的教学策略研究
A Study on the Teaching Strategies of Integrating Red Culture into Junior Middle School English Cours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Confidence
DOI: 10.12677/ae.2024.146946, PDF, HTML, XML, 下载: 29  浏览: 62 
作者: 文依扬*, 雷琬瑢: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湖南 长沙
关键词: 文化自信红色文化初中英语教学策略Cultural Self-Confidence Red Culture Ju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Strategy
摘要: 在英语教学中有效融入红色文化,是提升青少年的文化认同度与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举措,可以深化历史认知、提高道德修养、强化文化传承、促进国际交流。研究发现,当前,红色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面临诸多困境,如教材资源不足、教师专业素养挑战以及应试教育倾向等困难。为此,文章提出优化教材内容、补充红色资源、开展小组合作、拓展校园文化、加强与高校联合、改进评价机制等教学策略。
Abstract: Effectively integrating red culture into English teaching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enhance teenagers’ cultural recognition and self-confidence, and to build a socialist cultural power. It can deepen historical cognition, improve moral accomplishment, strengthen cultural inheritance, and promote international exchanges. It is found that the application of red culture in English teaching is faced with many difficulties, such as insufficient textbook resources, challenges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quality and the tendency of exam-oriented education. To this end, the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teaching strategies, such as optimizing textbook content, supplementing red resources, developing group cooperation, expanding campus culture, strengthening union with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improving evaluation mechanism.
文章引用:文依扬, 雷琬瑢. 文化自信视角下红色文化融入初中英语课程的教学策略研究[J]. 教育进展, 2024, 14(6): 386-391. https://doi.org/10.12677/ae.2024.146946

1. 引言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教育部出台的《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要求学生在学习和运用英语的同时,逐步形成跨文化沟通与交流的意识和能力,树立国际视野,涵养家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2022)”中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新要求为我国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

在这一背景下,中国教育界强调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即对本国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红色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革命传统和民族精神,对于青少年的价值观塑造具有深远的影响[1]。然而,在当前的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将红色文化与英语课程内容相结合,仍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旨在探讨在文化自信视角下,红色文化融入初中英语课程教学的有效策略,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2. 红色文化的内涵及价值

教育部印发的《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明确指出,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其中,红色文化的传承与教育成为了彰显文化自信、培育新一代核心价值观的关键环节。从内涵上讲,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长期斗争实践中创造的先进文化,包括革命精神、革命传统、革命事迹、革命人物、革命文艺等多种表现形式,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2]。青少年作为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在英语课程教学中融入红色文化,对于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提升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价值。

2.1. 深化历史认知与教育

红色文化如同一本生动立体的历史教科书,详实地记载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以及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壮丽史诗[3]。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融入红色文化,能够让青少年在掌握英语知识的同时,亲身触摸历史的脉络,从多个维度深入了解中国的国情、民情以及社会发展历程。这种浸润式的教育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客观公正的历史观,让他们学会尊重历史事实,珍视和平发展的不易,从而形成健康的历史情感态度和价值观[3]

2.2. 提升道德品质修养

红色文化中蕴藏着无数英勇无畏、舍己为人的英雄形象和震撼人心的故事,它们就像一座座照亮人生道路的灯塔,引导青少年树立高远的理想信念,磨砺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4]。通过在英语课堂上讲述这些红色故事,我们可以借助英文这个国际通用的语言工具,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鼓励他们培养敢于担当、乐于奉献的精神风貌,从而在道德品质教育层面取得更实质的效果[4]

2.3. 强化民族精神传承

红色文化深深地烙印着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特质,诸如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等,都是中华民族精神内涵的生动展现[5]。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巧妙融入红色文化元素,能让学生在跨国界、跨文化的语境下,更深入地理解并认同这些精神内涵,从而提升自身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同时,这也有助于他们自觉地成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的传承者和传播者,用实际行动践行和发扬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

2.4. 促进文化国际传播力

当红色文化与初中英语教学相结合时,青少年在学习和熟练掌握英语技能的同时,也学会了如何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传播红色文化。这种方式无疑增强了我国文化软实力,使世界得以通过一种更为广泛接受的语言媒介,了解到中国的历史、现状和未来愿景。此举不仅能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及其文化的理解和认同,还能培养出一批具备全球视野、善于用英语展示中国风采的新时代青年[6]

3. 红色文化融入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现状与困境

如前所述,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融入红色文化,可以提升他们的文化自信。但通过对部分初中学校进行走访和调研,我们发现在具体实践中面临许多困境。

3.1. 红色教育资源供应与整合难题

当前,红色文化在初中英语教学资源中的体现并不充分。教材中专门针对红色文化的内容较为稀缺,且配套的教学资源更新速度较慢,未能紧跟时代需求。教育资源的获取渠道相对集中,网络或其他开放平台上的优质、多样化的红色文化教育资源并未得到充分利用。这种情况使得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必须额外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去搜寻、筛选和改编适合英语教学的红色文化素材,而对于信息化教学技能相对较弱的老年教师群体而言,这一挑战尤为突出。

3.2. 教师专业素养与教学创新能力的考验

红色文化融入初中英语教学,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需要熟悉红色文化的基本内容和深层含义,还须具备将这些内容与英语语言学习有效融合的教学智慧。这就涉及到如何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比如通过角色扮演、情景对话、视频鉴赏等形式,生动再现红色文化故事;并在课外活动中策划红色文化主题的英语角、戏剧表演等,以此深化学生对红色文化的理解。但现实状况是,不少教师在实践操作中面临如何跨越语言教学与文化教育之间鸿沟的困扰,难以确保红色文化教育深度和广度的双重实现[7]

3.3. 应试教育倾向与红色文化情感教育的失衡

现行教学环境下,初中英语教学往往偏向于满足应试教育的需求,重点关注词汇、语法、阅读理解等基本知识点的教学以及考试答题技巧的训练,而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教学过程中的情感教育和价值观塑造[8]。尤其是在教授红色文化时,若仅依赖于单向传输和记忆背诵,容易造成红色文化教育表面化、机械化的现象,无法触及学生的情感深处,无法激发他们对红色文化的内心认同感和情感共鸣,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红色文化融入初中英语教学的实效性。因此,如何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兼顾知识传授与情感教育,切实发挥红色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育人功能,成为亟待解决的现实困境。

4. 红色文化融入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策略

英语教学不仅仅是语言知识的传授,更是文化交流的过程。文化自信可以作为外语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通过红色文化融入英语教学,能够增强学生对本国文化的理解和自信[9]。同时,文化自信的提升也能够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外语文化,形成积极的跨文化交际能力[10]。以下是将红色文化融入初中英语课程的主要教学策略。

4.1. 优化英语教材注入红色文化内容

目前我国学生用的最多的人教版英语教材内容多是传播英美等西方国家的文化和价值观。在文化自信政策下,教育教学的使命则是让学生学会用英语来弘扬中国文化。最基础增加文化培养和吸收红色知识的方式,需要通过课本知识来实现,并形成师生循环。只有基于课本,学生才能给老师最好的反馈。为了有效地将红色文化融入英语教学,教材内容的选取和设计应当注重红色文化元素的引入。这包括选择与红色文化相关的阅读材料、课文和案例,以及设计与红色文化相关的语言练习和项目任务。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在学习英语的同时,了解和体验红色文化的魅力。

红色人物和红色精神无疑是红色文化的重要代表,不难看到,红色人物教育对中学生的素质养成和全面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11]。在七年级上册教材中,第三单元“Is this your pencil”讲到“dictionary”这个单词,可引入有关刘少奇的红色故事——“一本被翻的残缺不全的《新华字典》”。在七年级下册教材中,第十单元“I’d like some noodles.”中,可引入杞县红色故事——“一碗白面条”。在九年级教材中,第一单元“How can we become good learners?”讲到单词“partner”,可引入一对长征老搭档——姚运良与周纯麟的故事……我们需要充分发挥教材的可利用性,老师教予学生,学生再反馈老师,以达到将红色文化潜移默化地融入中学英语教学中。

4.2. 运用互联网资源增加红色文化元素

当代学生生活在信息和网络化的时代,手机电脑等成为其获取信息和学习资源的重要工具,这为红色文化融入初中英语课程的教学革新带来了重要的启示。视频资源作为当代学生喜闻乐见的媒介传播手段,已经在学生群体中成为一种被认可的文化载体[12]。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运用视频资源或网上调研的方法增加增红色文化元素,丰富红色文化内涵。例如:在讲到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What’s the best movie theater”时,可播放红色爱国电影及电视剧——《长津湖》《觉醒年代》等视频片段;第五单元“Do you want to watch a game show?”讲到单词“cartoon”时,可加入红色国产动画——《那年那兔那些事儿》《翻开这一页》等视频片段。除了播放视频资源外,还可加强利用电子教材网上的正版资料辅助教学。只有利用最新最好的资源,才能与时俱进的教授学生。互联网资源与红色文化课堂的有效融合无疑会使其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有益于红色文化得到学生的认同与接受,提升学生们对红色文化的认同和热爱。

4.3. 通过小组协作交流红色文化精神

在课堂上,小组协作既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引发学生对红色文化的深层思考,从而更有效地进行有关红色文化精神的交流。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协作学习红色文化,主要目的是希望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并传承好红色文化,所以协作学习也是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并进一步达成目的的重要方式。协作学习主要是以小组成员和团队来进行学习的一种策略,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对文化的知识和信息进行探索和发现。例如,教师可以用一些红色经典作品,如:《红岩》《青春之歌》等,让小组分章节进行演讲,完成对话,在协作中达到预设目标及对红色文化进行自我教育,自我学习的目的。在进行小组协作这一课程活动的同时,教师也一定要具备与时俱进的文化观,学会积极地创设外语学习的情境。

4.4. 拓展校园红色文化活动

中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校园之中度过的,很多习惯、品德、价值观都形成于此,为学生营造红色文化的校园环境能够有力的传承红色文化。学校可以发挥其所在地优势,带领学生在春秋游参观红色文化遗址,鼓励学生用英语写观后感或介绍文化遗址,还能在英语演讲比赛加入红色故事的部分。在日常教学中,举办国际交流节,展示优秀配音作品、开展英语红色故事文艺汇演、制作红色英语手抄报、学校英语角粘贴红色文化专栏等。

4.5. 高校结合,将师范院校大学生和中学生相联系

根据教育教改,中小学应当减轻孩子教程负担,培养多方面兴趣爱好,丰富课外教学内容,但目前在培养内容上还有着很大的空缺[13]。将大学师范院校和中学英语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既减轻中学教师教学负担,又重视学生在丰富的课外活动中发挥能动作用。例如,师范院校外院可以联合美院制作红色故事英语绘本,或者拍摄,收集,制作相关引入类教学视频经教师审核后,利用互联网分享至各中学,在宣传红色文化的同时,加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丰富校园生活。

4.6. 改进教学评价机制

教学评价机制不仅关注学生的语言知识掌握情况,还包括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情操等方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因此,为了确保红色文化融入英语教学的效果,需要建立相应的教学评价机制。这包括对学生的红色文化知识掌握程度、语言运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进行评估。评价机制应当多元化,既包括传统的笔试和口试,也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同伴评价以及教师的观察评价。教学评价机制的建立的同时,还能鼓励教师不断探索和实践新的教学方法,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实际,更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吸收和应用。

5. 结语

基于文化自信的理论视角,本研究重点探究了将红色文化有效融入初中英语课程教学的内涵、困境和教学策略,旨在提升初中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同时,引导他们深刻理解和积极认同红色文化,从而有力增进其文化自信。红色文化与英语教学的结合具有显著的教育价值和社会效益,但现实实施过程中也面临诸如教材资源开发受限、教师相关知识储备及教学技巧不足等挑战。因此,未来研究应当聚焦于解决这些实际难题,通过持续优化已提出的教学策略,探寻如何确保其在不同教学环境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此外,还需积极探索将成功案例和实践经验推广至更为广泛的英语教学实践,以期培养更多具有深厚中华文化底蕴和国际视野的新时代人才。

NOTES

*通讯作者。

参考文献

[1] 李艳. 让初中英语课堂融入红色文化[J]. 中国教育学刊, 2022(6): 104.
[2] 史杰. 新时代红色文化的价值实现研究[D]: [博士学位论文]. 济南: 山东大学, 2022.
https://doi.org/10.27272/d.cnki.gshdu.2022.000275
[3] 郑爱龙. 浅析我国学校历史教育中价值观培育功能的实现[J]. 历史教学(下半月刊), 2014(7): 69-72.
[4] 谢乾丰. 让红色文化传承不息[N]. 中国文化报, 2023-07-20(07).
https://doi.org/10.28144/n.cnki.ncwhb.2023.003087
[5] 王渊博. 新时代青年爱国主义教育的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J]. 教育教学论坛, 2023(37): 161-164.
[6] 李志亮, 禇丁庆. 逻辑理路、意蕴内涵及实践路径: 新时代青年爱国主义教育的三维探析[J]. 高校共青团研究, 2020(Z2): 38-47.
[7] 顾玉珍. 探究中华传统文化与初中英语教学融合路径[J]. 海外英语, 2019(22): 202-203.
[8] 文娱. “大思政课”视域下高校红色文化育人模式研究[J].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3(10): 84-87.
[9] 黄娜. 文化育人视角下英语教育融入红色文化的研究[J]. 经济师, 2020(12): 191-192.
[10] 郑子娟. 初中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实证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南昌: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2022.
https://doi.org/10.27751/d.cnki.gjxkj.2022.000261
[11] 孙少帅. 论中国共产党历史自信: 理论特质、价值意蕴、实践进路[J]. 邓小平研究, 2022(5): 97-106.
https://doi.org/10.16870/j.cnki.51-1763.2022.05.010
[12] 杨瑷宁. 我国红色文化教育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与对策[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22, 44(S2): 91-93.
[13] 邵馨杰. 文化育人视角下红色文化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渗透路径[J]. 英语广场, 2023(4): 83-86.
https://doi.org/10.16723/j.cnki.yygc.2023.04.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