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治理视角下营造清朗网络空间的困境与策略研究——以“清朗”系列专项行动为例
A Study on the Dilemmas and Strategies of Creating a Clear Network Spa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igital Governance—Taking the “Clear” Series of Special Actions as an Example
DOI: 10.12677/ass.2024.136464, PDF, HTML, XML, 下载: 25  浏览: 45 
作者: 葛鑫雨: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北京
关键词: 数字治理网络空间Digital Governance Cyberspace
摘要: 营造清朗网络空间,是新时代网络法治的重要内容,对于我国的网络法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数字化条件下,治理的数字化转型已成必然趋势。但是数字治理视域下,我国网络空间的营造仍面临着治理体系不健全、治理观念不明确、治理素养不统一、治理生态不充分等现实困境。因此想要落实全面依法治国的时代要求,净化网络空间,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必须要健全数字治理体系、运用数字治理新技术、创新优化数字治理平台、培育良好的数字治理素养,切实管理好网络空间,提高我国网络空间数字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Abstract: Creating a clear online space is an important aspect of the rule of law in the new era, and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rule of law in China’s network. Under digital conditions, th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governance has become an inevitable trend. However,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igital governance, the creation of cyberspace in China still faces practical challenges such as an incomplete governance system, unclear governance concepts, inconsistent governance literacy, and insufficient governance ecology. Therefore, in order to implemen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era of comprehensive rule of law, purify the cyberspace, and create a clean and upright cyberspace, it is necessary to establish a sound digital governance system, apply new digital governance technologies, innovate and optimize digital governance platforms, cultivate good digital governance literacy, effectively manage cyberspace, and improve the modernization level of China’s digital governance system and governance capacity in cyberspace.
文章引用:葛鑫雨. 数字治理视角下营造清朗网络空间的困境与策略研究——以“清朗”系列专项行动为例[J]. 社会科学前沿, 2024, 13(6): 30-36. https://doi.org/10.12677/ass.2024.136464

1. 引言

随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网络空间已成为信息传播、社会交往乃至经济活动的重要平台。然而,网络空间的复杂性和匿名性也带来了一系列治理难题,如信息泛滥、虚假传播、网络犯罪等。因此,数字治理视角下的清朗网络空间建设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清朗”系列专项行动为例,深入探讨营造清朗网络空间的困境与策略。通过分析行动的目标、措施及成效,旨在揭示当前网络治理的难点与挑战,并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以期为构建健康、有序的网络环境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2. 数字治理概念与网络空间现状

数字治理是指利用数字技术和数字化手段对社会进行治理,以达到提高治理效率、提升治理水平的目的[1]。数字治理的核心是数字化、智能化和信息化,它可以应用于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各个领域,以实现更好的治理和服务。随着科技的发展与社会的不断进步,数字治理的重要性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和重视。新冠疫情期间,各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数字治理措施来应对疫情。例如,一些国家利用数字技术和大数据分析,对疫情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及时采取措施遏制疫情的扩散;一些国家利用数字化手段,实现了在线医疗、远程办公等,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2]。这些措施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也彰显了数字治理的重要性和价值。

此外,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促进了数字治理的重视。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数字治理也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数字治理可以通过数字化手段,提升经济效率、优化产业结构、提高服务质量,促进数字经济的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数字治理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重要议题,必须得到重视和推广。数字治理可以提高治理效率、优化治理结构、提升服务质量,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网络空间是指由互联网、移动通信等技术构成的虚拟空间,它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空间的现状是快速发展、不断扩大和日益复杂。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空间中涌现了大量的信息和数据,人们在其中交流、学习、娱乐、购物等。但是,网络空间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难题,如虚假信息、网络欺诈、侵犯个人隐私、网络攻击等,这些问题已经成为数字治理的重要任务[3]

为了解决网络空间存在的问题和难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其中“清朗”系列专项行动是其中一个重要的举措。这个行动旨在加强网络空间的管理和监管,整治网络空间中的违法违规行为,提升网络空间的安全和信任度。通过这个行动,可以加强网络空间的治理,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促进数字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对从数字治理视角出发,探讨营造清朗网络空间的困境与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4]

3. 清朗行动

“清朗”系列专项行动是中国政府在网络空间治理方面推出的一系列重要举措,旨在加强网络空间的管理和监管,整治网络空间中的违法违规行为,提升网络空间的安全和信任度[4]。这个行动的背景是,随着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空间中出现了大量的虚假信息、淫秽色情、网络欺诈、侵犯个人隐私等问题,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工作,也对数字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清朗”系列专项行动的目标是,通过加强网络空间的治理和监管,打击网络空间中的违法违规行为,提升网络空间的安全和信任度,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促进数字经济的健康发展。

在实施方面,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强化网络空间的监管和管理,打击网络诈骗、网络赌博、网络传销、网络黄赌毒等违法违规行为,加强网络安全和数据保护,推进网络空间的法治建设等[5]

在政府的不断努力下,“清朗”系列专项行动所取得的成果和效果十分显著。中国政府成功打击了大量的网络犯罪行为,维护了网络空间的安全和稳定,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同时,这个行动也促进了数字经济的健康发展,为数字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2019年,中国公安机关共破获网络赌博案件2.4万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8.8万余人。2020年,中国公安机关共破获网络传销案件1.5万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6.9万余人。2021年上半年,中国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组共清理整顿了2.1万余家互联网金融机构,取缔了1.6万余家非法互联网金融机构。

这些数据表明,“清朗”行动在打击网络违法犯罪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有力地维护了网络空间的安全和稳定。这些数据也反映出中国政府在数字经济发展方面的决心和努力,为数字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同时,这些数据也提醒我们,网络空间中仍然存在着各种违法违规行为,需要继续利用数字治理加强监管,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6]

4. 数字治理视域下我国网络空间面临的困境

4.1. 治理体系不健全

在数字治理视域下,我国网络空间的营造仍然面临着治理体系不健全的问题。首先法律法规不完善。我国的网络空间法律法规体系尚未完全健全,一些重要的法律法规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例如,网络安全法和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规虽然已经出台,但是在实际执行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7]。千龙智库舆情系统监测数据显示,2020年9月1日至12月21日,涉及人脸识别技术被滥用的现象、问题以及隐患、风险等方面的内容,共计53.2万条。“广西南宁业主刷脸房子被过户”等事件引发广泛关注。由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机构成立的App专项治理工作组发布的《人脸识别应用公众调查报告(2020)》指出,9成受访者称“使用过人脸识别技术”;6成受访者认为该技术“有滥用趋势”;3成受访者表示个人隐私或财产安全已因此受到损失。由此可见,纷繁复杂日新月异的网络环境与匿名制土壤下仍然滋生着无数的问题,而对于新技术的监管治理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2022年3月1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新时代的中国网络法治建设》白皮书。该白皮书明确表示中国的互联网治理要努力构建完备的网络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网络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网络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网络法治保障体系,体现了面对数字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国家正视问题,夯实治理体系基础,着力通过完善治理体系破解网络空间困境的决心。

4.2. 治理观念不明确

网络空间的治理观念不明确是一个目前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目前,政府、企业和个人在网络空间中的行为、权利和责任等方面存在不同的理解和观念,这可能导致一些混乱和矛盾的情况。清朗行动中重要打击的对象之一是微博平台上的饭圈粉丝。部分饭圈粉丝在社交平台上不断发布不实信息、恶意评论和垃圾信息。该行为严重影响了其他用户的使用体验,但在清朗行动开启之前,该平台相应的管理措施不够及时和有效,导致平台粉丝骂战不断,甚至网络暴力不断波及用户[8]。作为粉丝聚集的社交平台,很明显缺乏明确的治理观念。此外,一些企业和机构在网络广告、数据隐私和网络诈骗等方面存在违规行为,而治理观念的不明确给了这些违规行为可乘之机。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网络空间治理的法制化、标准化和透明度,使各方对网络空间的治理规则有明确的认识,共同构建一个安全、有序、健康的网络空间。

4.3. 治理素养不统一

数字治理视角下,治理素养是指政府和各种组织在数字化和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能够高效地处理信息、制定政策以及执行决策的能力。它包括理解数字化和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中获取信息,对信息进行分析和利用以及制定政策和执行决策的能力。

如果治理素养不高,政府和各种组织可能会面临许多数字化时代的挑战与困境。2020年黑龙江雪乡因游客吐槽物价过高被推上了风口浪尖,官方解释后本已风平浪静,然而黑龙江日报一篇名为《叹一声“雪乡”窦娥冤》的文章却再次引发了网络爆点。文章中反问的霸道语气,以及推卸责任的口吻引起了无数网友的反感,掀起了一场舆论大战。这场风波直接导致了黑龙江官方政府名誉受损,旅游收益直线下降。此次失败的回应也窥探出政府与各种组织在数字化不断发展的趋势下,治理素养不统一的问题。首先该政府对数字化和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了解不够,在如今短视频传播已成常态的时代,仍然选择纸媒进行宣泄,致使政府无法发挥其最大的潜力和优势回应公众。其次,政府对数字化和互联网技术的应用理解不全面,存在部分认知误区,盲目认为发布“短视频”是挑衅的行为,怀有错误认识导致政府治理舆论的决策失误。最后对数字化和互联网技术领域内的法规和规范了解不足,未能了解游客关注痛点,导致行为违法或不规范,影响治理成效。

4.4. 治理生态不充分

数字治理视角下,治理生态是指信息化和数字化技术应用带来的科技创新、行为规范、资源配置和生态环境等多维度要素相互作用和协同发展的局面,涉及政府、企业、民间组织以及个人等多个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治理生态环境涉及的主体包括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公众等。在面对数字化带来的挑战面前,我国治理生态依旧面临不充分的困境。

首先信息传递不畅,政府的决策和政策无法及时传播。而公共信息不对称则会引起社会不满和不稳定因素。成都四十九中事件中,公安警方发布的信息完全被网络舆论所淹没,导致权威及时的案件信息很难第一时间被公众所知晓[9]。权威信息被淹没的情况下,更浮现出我国网络空间治理生态不充分的问题。其次随着我国网络空间不断发展,网络主体也更加多元化。政府入驻自媒体平台,企业进军社交媒体宣传自身,社会组织和公众也成为网络空间中的重要一员。主体的多元带来了思维的碰撞与冲击,近些年以多个社交平台为依托,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之间的冲突日益增加,事态也逐渐严重,造成了政府公信力缺失等等问题。一系列问题都体现了我国目前数字治理还需要面对治理生态不充分的问题[10]

5. 数字治理视角下营造清朗网络空间的创新性策略

5.1. 健全数字治理体系

现如今数字治理视角下,健全网络法治建设体系需要政府、企业、公众等多个主体共同努力,实现下面的措施:政府需要制定完善和落实相关法规和规章,推行全面的源头治理,加强对网络治理的监管,严厉打击网络犯罪和违法行为。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所发布的《新时代的中国网络法治建设》白皮书中着重表明将要从建立网络权益保障法律制度,健全数字经济法治规则,划定网络安全法律红线等方面夯实网络空间法治基础,健全数字治理体系。同时企业需要加强企业内部网络安全保护,倡导自律与规范化经营模式,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以及道德规范,同时不断加强信息技术投入,提升技术水平。公众需要在网络安全意识方面进行教育,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举报违法行为,积极参与网络治理。我们国家在数字治理不断被重视的情况下,也将数字治理不断付诸到网络法治建设之中。2016年,中国银监会颁布了《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互联网平台在业务活动中必须遵循信用透明、信息披露等法规要求。2019年7月,最高人民法院等四部门发布了《网络侵权司法保护规定》,对于一些网络侵权行为的司法解释进行了规范,确保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2019年11月,工信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行为认定标准》,明确了APP违法收集、使用、泄露等行为及相应的处罚措施,强化了对APP企业行为的监管。这些案例表明,我国政府在加强网络法治建设、推行网络法规和规范企业行为等方面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不过仍有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善,数字治理需要不断完善和创新。

5.2. 运用数字治理新技术 创新优化数字治理平台

数字治理需要借助新技术和新平台来支持治理工作,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新技术和新平台:

1) 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处理和分析大数据,配合智能算法来快速处理和识别大量数据中的信息和模式,因此可以被用于政务决策和行政管理。

2) 物联网:物联网技术可以帮助政府开展智慧城市、智慧交通等领域的建设,提升业务效率和公共管理水平。

3) 云计算:云计算技术能够将数据存储在云端,实现数据的共享和协作,并且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4) 区块链:区块链技术可以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真实性,防止数据篡改和泄漏,因此可以被用于政务信息的管理和存储。

新技术与新平台的运行也需要不断地完善,完善基础设施将大力支持新技术和新平台的应用。技术是关键点,因此更需加强技术储备和培训,培养技术人才。同时,宣传推广优秀数字治理案例和经验,在多个领域开展应用和实践,增强人民对数字治理的深度认知。创新和探索新的数字治理模式和应用场景,满足不同领域的治理需求。建立标准和规范,明确数字治理的管理要求和程序。进一步推动数字化进程,发挥新技术和新平台的作用,将更好地支持数字治理的工作。

5.3. 培育良好的数字治理素养 融洽治理生态

数字治理素养是指个人或组织在数字化环境中管理、分析和应用数据的能力和技能。它包括了对数字技术和数据的基本理解、数据隐私和安全的保护、数据分析和应用的能力等方面。在当今数字化的社会中,数字治理素养越来越重要,因为数据在各个领域中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然而,当前数字治理素养面临着一些困境。首先,由于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更新,许多人缺乏对新技术的了解和应用能力。其次,数据隐私和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许多人缺乏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和应对能力。此外,数字治理素养的提高需要长期的学习和实践,但许多人缺乏时间和资源来进行这些方面的投入。

为了培育良好的数字治理素养,融洽治理生态。《新时代的中国网络法治建设》白皮书指出,要完善网络生态治理规范,制定民法典、网络安全法、《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明确网络信息内容传播规范和相关主体的责任,为治理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公共利益、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违法信息提供了法律依据。与此同时2023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重拳整治9大网络生态突出问题。包括自媒体乱象,网络水军,网络传播秩序以及未成年人等等九大网络生态突出问题,力求保障融洽的治理生态。同时还需要多方助力,政府和企业可以加强对数字治理素养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人们的认识和应用能力。积极倡导数字化和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提高人员对其的认知和理解。加强数字技术和数据分析技能的培训,提高信息处理、分析和利用的能力。

此外,加强对数据隐私和安全的保护,提高人们的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也是重要一环。《新时代的中国网络法治建设》白皮书还指出,面对数字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中国愿同国际社会一道践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共同推动全球互联网治理法治化进程,加强与相关领域的交流和合作,借鉴国际先进经验,不断优化治理手段和方式[11]。最后,个人也可以通过自我学习和实践,提高自己的数字治理素养,加强信息安全意识,严格遵守网络法规和规范,规避违法和不规范行为的风险。从而更好地适应数字化社会的发展。各方共同助力,推进数字化和互联网技术在治理领域中的应用,逐步打造数字化治理体系。

6. 结语

在数字治理视角下,营造清朗网络空间是一个重要的任务。然而,当前数字化社会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网络安全问题和信息泛滥现象,这给营造清朗网络空间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因此,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清朗”系列专项行动不仅旨在加强网络空间治理,打击网络违法犯罪行为,维护网络安全和秩序。更让我们看到一些有效的策略和经验。首先,需要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管理和监管,建立健全的信息管理和监管制度。其次,需要加强对网络安全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高网络安全的防御能力。此外,需要加强对网络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维护网络安全和秩序。最后,需要加强对网络素养的培养和普及,提高公众的网络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

总之,营造清朗网络空间是一个复杂而又长期的任务,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共同努力。只有通过多方合作,加强对网络安全和治理的投入,才能够实现数字化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繁荣。展望未来,数字治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各方都应不断前行,共筑美好数字未来。

参考文献

[1] 赵姗, 黄娜. 政府数字治理下的信息安全体系构建[J]. 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 2024(4): 106-108.
[2] 罗楚湘. 网络空间国际治理中国方案的形成、遵循与路径[J/OL]. 广西社会科学, 1-11.
http://kns.cnki.net/kcms/detail/45.1185.C.20240329.1040.010.html, 2024-04-10.
[3] Mei, A. (2024) On Global Governance in Cyberspace. China Legal Science, 12, 24-45.
[4] 李平. 2021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重拳整治网络乱象[J]. 网信军民融合, 2021(5): 25.
[5] 2022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十大重点任务[J]. 广播电视信息, 2022, 29(4): 12-13.
[6] 国家网信办: 推进“清朗”系列专项行动, 百度、新浪微博、斗鱼、豆瓣等履行主体责任不力被约谈[J]. 中国有线电视, 2023(5): 34.
[7] 安静. 习近平关于网络强国建设的科学思维[J]. 思想教育研究, 2024(3): 23-28.
[8] 王劲嵛, 吴婕. “清朗”行动对“饭圈”粉丝行为的规训效果、局限及其逻辑——基于“后全景敞视主义”对微博“饭圈”的观察[J].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23, 40(5): 58-65.
[9] 刘远, 李勇男. 突发性热点事件舆论发展演化及治理策略探究——以成都四十九中事件为例[J]. 情报探索, 2022(12): 84-91.
[10] 周甄武, 余群. 从管控到防控: 网络舆情治理方式的反思与构建[J]. 晋中学院学报, 2021, 38(1): 1-6.
[11] 方禹. 2023年中国网络安全领域法治建设进展[J]. 中国信息安全, 2023(12): 3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