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入境旅游经济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
The Analysis on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hinese Inbound Tourism Economy—Empirical Test Based on Provincial Panel Data
DOI: 10.12677/orf.2024.143272, PDF, HTML, XML, 下载: 21  浏览: 57 
作者: 蒋怡婷, 李 冰: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上海
关键词: 入境旅游经济影响因素固定效应区域异质性Inbound Tourism Economy Influencing Factors Fixed Effects Regional Heterogeneity
摘要: 旅游业是国家或地区之间文化交流与增进友谊的桥梁,而目前我国的入境旅游市场仍存在较大发展空间。本文基于中国2000~2019年31个省市(不包括港澳台地区)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入境旅游经济的影响因素,并进一步比较东部、中部和西部的地区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水平、贸易开放度、生态气候条件、旅游接待能力和旅游资源禀赋是促进入境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其中,经济发展水平的促进程度呈现中部、东部和西部递减,生态气候条件则呈现西部、中部、东部递减趋势,而贸易开放度和旅游禀赋程度在西部地区的正向影响程度高于东部地区。
Abstract: Tourism is a bridge of cultural exchange and friendship between countries or regions, but there is still a large space for development in Chinese inbound tourism market. Based on the panel data of 31 provinces or cities (excluding Hong Kong, Macao and Taiwan region) in China from 2000 to 2019, this paper empirically analyzes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inbound tourism economy, and further compares the regional differences in eastern, central and western China. The results show that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industrial structure level, trade openness, eco-climate conditions, tourism reception capacity and tourism resource endowment are important factor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inbound tourism economy. The promotion degre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is decreasing in the order of the central, the eastern and the western regions, while the eco-climate conditions are decreasing in the order of the western, the central and the eastern regions. The positive influence of trade openness and tourism endowment degree in the western region i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eastern region.
文章引用:蒋怡婷, 李冰. 中国入境旅游经济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J]. 运筹与模糊学, 2024, 14(3): 341-349. https://doi.org/10.12677/orf.2024.143272

1. 引言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旅游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在国内旅游方面,1999年9月国务院颁布《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并决定增加公众的法定休假日,引入“黄金周”概念,从而推动我国旅游需求的迅速增加[1],促使国内旅游业蓬勃发展;在出入境旅游方面,自2001年中国加入WTO后,出入境旅游市场逐步开放,吸引越来越多境外游客到中国观光旅游,为中国入境旅游业的长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2]。此后,假期旅游不仅成为人们偏爱的主要消遣方式,同时逐渐发展成为国家战略性支柱产业[3]

然而,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的数据统计显示,2019年海外友人入境游仅占到中国GDP的0.5%,远低于其他主要国家,而中国的入境游潜力非常巨大,据估算,若能提升入境游占比一个百分点,将为中国GDP带来超过13,000亿的增长空间。2021年,国家旅游局印发《“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亦提出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有序实施入境旅游振兴行动,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可见,研究考察新世纪以来我国入境旅游业的发展进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助于指导相关政策和实践,推动中国入境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2. 文献综述

旅游业作为一个综合性较强的实体产业,据已有研究表明,旅游地的经济发展、贸易平衡、文化环境等多方面要素对旅游经济发展趋势具有显著性参考价值。陈锦龙等(2011) [1]在对我国省级国内旅游和入境旅游的影响因子面板模型构建研究中,发现人均GDP对旅游经济发展具有正向影响作用。鲍富元等(2023) [4]利用静态SDM模型就外资和外贸对入境旅游的影响进行面板计量研究,发现本地区和邻近地区的外资开放度、外贸开放度每提高1%,均能对本地区的旅游开放度产生不同程度的正向促进作用。魏敏等(2023) [5]对我国293个地级市进行基准回归检验,结果显示区域数字经济的建设对区域旅游经济的促进作用需要建立在该地的旅游资源禀赋程度和接待能力两者的有效整合基础之上。柳建坤(2023) [6]通过构建动态面板模型研究中国各省文化吸引力对区域入境旅游发展的差距现象,结果表明省域国际知名度对入境旅游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钟林生等(2011) [7]基于国内外相关研究基础,从旅游资源、旅游市场、旅游产品、旅游服务体系和旅游经济效益五个方面定性分析得出气候变化条件对中国旅游业起到重要作用。王绍媛等(2022) [8]利用固定效应模型经验分析中国城市卫生绿化建设对旅游外汇收入的影响,得出结论:城市清洁道路面积和城区绿地面积对旅游外汇收入具有正向作用,但后者并不显著。潘盛俊(2013) [9]从实际有效汇率波动角度对我国入境旅游影响效应进行定量分析,检验结果表明人民币有效汇率的变动与入境旅游外汇收入间存在长期稳定关系,但对其影响程度较小。而在陈怡宁和张辉(2010) [10]的计量结果中显示,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变动与境外旅华游客的需求存在着反向关系。桂文林、韩兆洲(2010) [11]以SARS为例,利用TRAMO/SEATS季节调整模型对事件发生后的月度数据进行时间序列分析,发现公共危机事件对入境旅游外汇收入的季节特征影响趋势不显著。但Ren等(2022) [12]引入一系列回归模型量化新冠疫情对韩国济州岛入境游客的旅游行为的动态影响时,得出疫情等突发事件会对入境游客的旅游目的产生异质性影响。

此外,除了大量有关入境旅游经济影响因素的研究内容以外,还有许多学者集中于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差异程度展开研究。如张军谋等(2016) [13]利用空间自相关理论对中国31个省市(不包括港澳台地区)国际旅游外汇收入的集聚程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全域空间内呈现较低水平的空间正相关关系,而局部空间内不同地区分布可主要划分成四种空间集聚形态。周强等(2018) [14]将省际旅游产业发展的空间差异纳入模型并综合分析不同影响因素的显著性和作用程度,其研究结果表明省际旅游产业发展在空间结构上呈现由东向西阶梯化差异特征。马丽君等(2015) [15]构建对外贸易面板数据的推拉方程,考察得出东西部地区在入境旅游与进出口贸易间的表现方式与作用强弱都具有较大的区域差异。薛晨浩等(2019) [16]采用GWR模型对西部地区2009~2017年间入境旅游发展水平的空间格局变化进行分析得其经济差异先缩小后增大且空间结构趋于集聚的趋势。同时,也有一部分研究以个别省份为地区代表更加深入地分析了某一因素对旅游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张娜等(2013) [17]针对黑龙江省的旅游收入和经济增长进行协整分析,得出黑龙江省内各地市间旅游经济效应存在差异化促进效果。赵晓俊(2019) [2]通过建立VAR模型对山西省经济与入境旅游间关系进行研究,发现短期内入境游对经济增长具有单向促进效益。而胡炜霞等(2006) [18]通过单纯矩阵和模糊数学相结合的方法,从山西自然生态旅游资源角度出发,得出其国际吸引力不强的结论。高子轶等(2024) [19]基于密度场热点探测器、协同区位商及空间约束多元聚类模型对青藏高原地区的生态旅游资源与基础设施空间分布格局进行区划研究,结果表明两者间总体协同水平较差,不同县域间具有显著差异。

根据上述文献可以发现,多数学者主要对国际旅游外汇收入进行分析,也有不少学者着眼于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在省市间或地区内差异进行研究。本文综合两种研究方向,基于现有入境旅游经济主要讨论的影响因素研究,结合实证检验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以描绘我国区域间入境旅游经济的异同。其中,我国区域省份的地区类别划分依据参考国家统计局发布标准。

3. 实证研究设计

3.1. 数据来源

本文以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作为研究对象,选取2000~2019年作为研究时段进行实证分析。在面板回归分析中,将国际旅游外汇收入作为研究样本用于考察特定范围内的入境旅游的经济情况。鉴于港澳台地区统计旅游外汇收入时对入境游客的认定方式存在差异,故本研究的空间范围不包括港澳台三个地区。

本研究采用的省级旅游数据(国际旅游外汇收入)来源包括国泰安数据库和国家统计局出版的《中国统计年鉴》。各省、市、区的社会经济数据(地区生产总值、第三产业产值、贸易服务进出口总额等)、基础设施建设数据(铁路营业里程、公路里程等)、气候条件数据(年降水量等)、环境绿化数据(城市绿地面积等)则来自于《中国统计年鉴》及各地方统计局出版的统计年鉴。各省、市、区的星级饭店数量、自然保护区数量及博物馆数量等数据来源于《中国旅游统计年鉴》,其中部分年份缺失数据来源于相应的地方统计年鉴。此外,各省份5A级景区数据及国家级世界文化遗产数据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的官方网站。

3.2. 变量选择

入境旅游业是我国对外贸易服务外汇收入的重要来源,在现有文献中关于区域入境旅游业发展的研究表明,学者们(如陈锦龙等(2011) [1],周强等(2018)等[14])通常偏向于关注区域的经济发展状况、居民生活水平、旅游资源等方面的指标。因此,在研究中合理选取指标进行实证分析,将直接影响研究结果的产生。

3.2.1. 被解释变量

中国入境旅游经济的衡量指标众多,包括旅游外汇收入、入境旅游人数等,其中国际旅游外汇收入与旅游经济之间关联最为密切,被认为是最为适宜的指标之一,故选取其作为被解释变量,并结合各年份对应的人民币汇率进行换算。国际旅游外汇收入是海外游客在中国各省份、直辖市、自治区(不包括港澳台地区)旅游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系列商务性支出和劳务费用支出总和,其中包括观光游客和商务游客两类入境游客类别[20]。这一指标不仅直观反映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状况,也展现了地区的国际旅游服务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21]

3.2.2. 解释变量

Table 1. Variable definition

1. 变量定义表

变量

定义

国际旅游外汇收入(Y)

各省份国际旅游外汇收入(用人民币汇率进行换算,并取对数)

经济发展水平(X1)

各省份地区生产总值/人口数量(取对数)

产业结构水平(X2)

第三产业产值占GDP的比值

贸易开放度(X3)

货物服务进出口总额占GDP的比值

交通网络密度(X4)

单位省域面积内公路、铁路及内河航道总里程数的年增长率

生态气候条件(X5)

各省份年降水量(取对数)

城市绿化建设(X6)

城市园林绿地面积的年增长率

旅游接待能力(X7)

各省份星级饭店数量(取对数)

旅游资源禀赋(X8)

各省份5A级景区、世界文化遗产、自然保护区、博物馆数量总和(取对数)

Table 2. Descriptive statistics

2. 描述性统计

变量

样本量

均值

标准差

最小值

最大值

Y

620

3.559

1.728

−2.666

7.271

X1

620

10.108

0.862

7.880

12.009

X2

620

0.427

0.091

0.286

0.835

X3

620

0.298

0.370

0.013

1.721

X4

620

0.073

0.189

−0.165

1.847

X5

620

6.611

0.633

4.316

7.986

X6

620

0.142

1.060

−0.957

24.687

X7

620

5.622

0.735

2.485

7.064

X8

620

4.889

0.793

2.708

6.468

综合考虑现有文献关于入境旅游产业发展影响因素以及数据获取的难易程度、可量化程度等因素后,本文采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水平、贸易开放度、交通网络密度、生态气候条件、城市绿化建设、旅游接待能力、旅游资源禀赋作为解释变量纳入模型,用以分析入境旅游经济的影响机制。由于区域间数据差异程度较大,因此在引入模型前对部分变量数值进行取对数处理,消除量纲对模型的影响。各变量的定义详见表1。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

3.3. 模型构建与估计方法

基于上述变量分析对我国入境旅游外汇收入的具体情况,本文旨在为不同区域制定相关的规划措施提供参考。将上述数据预处理后,构建如下回归模型:

Y it = i=1 8 β i X it + μ i + φ i + ε it (1)

其中, φ i (i = 1, 2, 3, 4, 5, 6, 7, 8)为待估系数;i表示省份、直辖市或自治区;t表示时期; μ i φ i 分别表示地区固定效应和时期固定效应; ε it 为模型的随机误差项。

根据估计方法而言,本文用F检验结果来判定选择固定效应模型还是混合估计模型,若检验结果拒绝原假设,则选择固定效应模型;反之则选择混合OLS模型。如果选择固定效应模型,则进一步根据Hausman检验结果再判别选择固定效应模型还是随机效应模型,若检验结果在一定置信水平下拒绝原假设,说明模型个体效应或时间效应与解释变量相关,选择固定效应模型;同理反之则选择随机效应模型。

4. 实证结果分析

由于进行F检验和Hausman检验结果均拒绝原假设,故最终选择固定效应估计方法来研究中国入境旅游经济的影响因素,具体回归结果见表3。检验结果显示,交通网络密度(X4)在全国范围内对国际旅游外汇收入产生促进影响;城市绿化建设(X6)可能带来环境和生态平衡问题,从而限制了全国入境旅游的外汇收入,但从统计意义上来看,两者并不够显著,可能是由于指标设计或其他因素造成。

表3的全国估计结果可以看出:经济发展水平(X1)、产业结构水平(X2)、贸易开放度(X3)、生态气候条件(X5)、旅游接待能力(X7)和旅游资源禀赋(X8)均在一定置信水平上显著,说明上述六个因素的发展,可有利于全国国际旅游外汇收入的增加。在已有文献中,众多学者均认同经济发展水平对国际旅游发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长期的经济发展能够为入境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增长动力,有助于形成旅游产业链,稳定入境旅游外汇收入,因此入境旅游业在经济增长过程中表现出更为持久的发展趋势。旅游业作为具有代表性的第三产业,随着我国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渐增加,这推动了入境旅游产业的多元化发展和整合能力提升,智慧旅游、康养旅游等新型旅游业态的涌现,也为旅游业发展注入新活力。国家货物服务进出口总额是一个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反映一国对外开放程度和国际经济联系的密切程度,也是推动我国旅游业走向全球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促进国际间交流合作,提升国际旅游服务竞争力,有助于增加我国的入境游客数量和入境旅游外汇收入。适宜的气候条件使得入境游客拥有更为舒适的旅游体验,延长其在旅游地的停留时间,增加入境旅游支出,从而带动入境旅游收入;同时气候条件也直接影响旅游业的季节性特征,不同季节的气候特点很大程度上塑造了入境游客的目的地选择和旅游活动类型。优质的旅游接待能力不仅能提供丰富多样的旅游产品和服务,同时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和质量,提高入境游客满意度和消费意愿,是提升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关键因素。独特和丰富的旅游资源能够提升旅游地的口碑和知名度,结合多元化的旅游体验和消费选择,从而增加游客选择该地旅游的意愿,吸引入境游客流量,推动旅游业可持续增长。

Table 3. Estimation results of influencing factors of foreign exchange earnings from international tourism

3. 国际旅游外汇收入的影响因素估计结果

变量

因变量:Y

全国FE

东部FE

中部FE

西部FE

X1

1.686***

1.906***

0.755***

1.999***

(15.810)

(17.988)

(2.180)

(11.869)

X2

1.934***

−0.331

−0.057

5.168***

(3.868)

(−0.912)

(−0.060)

(5.074)

X3

0.372**

0.705***

−0.191

3.584***

(2.445)

(6.607)

(−0.153)

(4.095)

X4

0.067

0.153

−0.130

0.146

(0.337)

(0.944)

(−0.444)

(0.515)

X5

0.645***

0.245***

0.407***

1.065***

(12.442)

(5.732)

(4.027)

(12.789)

X6

−0.027

−0.028

−0.203

0.073

(−0.939)

(−1.409)

(−0.523)

(0.853)

X7

0.461***

0.238***

0.888***

0.513***

(7.610)

(4.762)

(5.671)

(5.267)

X8

0.725***

0.647***

−0.396***

1.021***

(12.335)

(13.294)

(−2.739)

(11.728)

F检验

5.160***

10.473***

9.493***

9.988***

Hausman检验

126.399***

101.094***

22.201**

98.297***

R2

0.8520

0.9461

0.8864

0.8806

检验结果

固定效应

固定效应

固定效应

固定效应

注:******分别代表1%、5%、10%的显著性水平。

5. 区域异质性分析

鉴于我国不同地区在经济发展水平、贸易开放程度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导致不同地区的国际旅游外汇收入也会存在地区性差异。为深入研究这一现象,本文采用个体虚拟变量对全国整体样本进行分组,进而针对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地区的子样本进行面板数据回归模型的分析。由于直接分组回归可能受不同组间数据大小的影响,于是分别对三个地区的回归模型进行似不相关估计。在假设模型的随机误差项之间存在相关性的情况之下,通过系数差异检验来验证原假设,从而确定区域分组模型中的回归系数是否具有可比性。

在排除全国回归结果中不显著的影响因素后,对剩余解释变量进行系数差异的似不相关检验,结果显示产业结构水平(X2)和旅游服务能力(X7)的回归系数不存在区域异质性。然而,经济发展水平(X1)、贸易开放度(X3)、生态气候条件(X5)和旅游资源禀赋(X8)这四个因素的回归系数在不同区域之间存在着显著性差异。

根据表4的回归结果可知,经济发展水平(X1)和生态气候条件(X5)对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入境旅游外汇收入均具有促进作用。具体而言,经济发展水平(X1)对入境旅游外汇收入的促进程度呈现出“中部 > 东部 > 西部”的趋势,而生态气候条件(X5)则呈现出“西部 > 中部 > 东部”的趋势。这主要是由于我国东部和中部地区的产业结构主要集中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其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相对较高,活跃的经济活动和先进的技术条件为国际旅游经济提供了坚实支撑,形成了集聚效应,有利于促进入境旅游外汇增收。相比之下,西部地区的经济与技术水平较为滞后,产业主要以第一产业为主,尤其是传统的种植业和畜牧业,故地形、土壤和气候等多方面生态条件的共同作用在促进西部地区入境旅游经济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次,在贸易开放度(X3)和旅游资源禀赋(X8)因素方面,对中部地区并无显著差异,但在东部和西部地区均表现出“西部 > 东部”的促进作用。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东部地区对外贸易保持稳步增长,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加速推进。据国家统计局数据统计,2021年,我国东部地区外贸进出口4.8万亿美元,年均增长4.4%;同期,中西部地区进出口1.1万亿美元,而年均增长达到10.7%。尽管目前西部地区的贸易开放程度远落后于东部地区,但其发展速度却领先于东部地区,加以2000年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实施,通过大规模的优惠政策支持,极大程度上缩小了区域间的不平衡。此外,西部地区拥有更为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其独特的旅游景点和文化体验有助于吸引更多入境游客进行消费与投资。在经济水平和产业结构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其贸易开放度和旅游资源禀赋程度发挥作用的空间更为广阔,因此相对于东部地区而言,西部地区的贸易开放度和旅游资源禀赋程度对入境旅游经济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

Table 4. Regional heterogeneity analysis

4. 区域异质性分析

变量

因变量:Y

东部地区

中部地区

西部地区

SUR估计

X1

0.892***

1.087***

0.446***

37.02***

(15.35)

(11.46)

(6.18)

X2

−1.113***

−0.101

−0.230

1.22

(−3.01)

(−0.10)

(−0.18)

X3

1.494***

−0.675

4.771***

20.69***

(17.06)

(−0.54)

(6.03)

X5

0.189***

0.395***

1.035***

33.61***

(3.20)

(3.86)

(7.58)

X7

0.337***

0.471***

0.178

2.47

(6.21)

(2.62)

(1.57)

X8

0.376***

−0.205

1.016***

54.46***

(7.41)

(−1.46)

(9.63)

F检验

353.56***

85.73***

159.24***


R2

0.8834

0.7642

0.7543


注:******分别代表1%、5%、10%的显著性水平。

6. 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选取2000~2019年间的省级面板数据,将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和地区间差异研究相结合,通过对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实证分析,揭示了区域间入境旅游经济的异同,得出基本结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水平、贸易开放度、生态气候条件、旅游接待能力和旅游资源禀赋被证实为全国范围内入境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正向因素。2) 不同地区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态气候条件对区域入境旅游经济均产生积极正向作用,其中经济发展水平的促进程度呈现中部、东部和西部递减,生态气候条件则呈现西部、中部、东部递减趋势。3) 贸易开放度和旅游资源禀赋仅在我国东部和西部地区存在显著差异,均表现为西部地区的正向影响程度高于东部地区。基于以上研究所得结论,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首先,为促进我国区域入境旅游经济发展,应遵循分类指导的基本理念,根据不同区域入境旅游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差异化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策略。对于东部和中部地区,应充分利用其经济发达的优势,结合现有产业基础,将传统产业与旅游业相结合,打造特色产业旅游模式,提高区域的经济附加值。政府也应当提供相应政策支持,如坚持东北全面振兴战略,有效促进经济相对滞后的东三省地区吸引外资投入、转型发展传统装备制造业和培育冰雪旅游等经济新兴产业,实现入境旅游经济产业化。对于西部地区,应根据区域地形和气候差异打造特点鲜明的风景区域品牌,如建设特色旅游小镇和生态适应性旅游规划,以提升区域旅游国际知名度和吸引力;加强区域间及国际旅游市场的合作,实现旅游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引进智慧旅游等技术,提升入境游客的体验和安全感;同时结合西部地区独特人文景观,创新提供各项多元化旅游产品和接待服务,如举办国际性的文化旅游活动等,吸引更多入境游客体验西部地区独特的文化魅力。

其次,在我国政府旅游经济政策的方针指引下,实现宏观经济整体持续健康发展和提升居民人均消费水平是促进我国入境旅游经济发展的关键途径;通过制定个性化旅游产品、提升旅游路线体验、加强海外市场宣传推广和精准营销,以及持续优化入境签证政策包括简化流程和延长有效期等措施,进一步有效提升入境游客消费需求和水平。

最后,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中的重点产业之一,在整体产业结构中的地位和发展水平应受到重视。促进入境旅游经济与交通、餐饮、住宿、文化等其他相关产业经济之间的协同发展,进行产业融合,充分发挥旅游经济的带动作用,向上下游延伸产业链,构建完整的产业生态系统,多维度、多层次且最大限度地扩大入境旅游带来的经济效益。

然而,本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样本选择和变量设定可能对研究结果有一定的影响,未来的研究方向可以深入探讨不同因素间的相互作用,如政策因素、经济因素和文化因素之间的关联,以更全面地理解区域间入境旅游经济的形成机制。

参考文献

[1] 陈锦龙, 王良健, 李晶晶. 我国省际旅游业发展影响因素的空间计量研究[J]. 旅游论坛, 2011, 4(2): 41-46, 58.
[2] 赵晓俊. 入境旅游收入与经济增长实证研究——以山西省为例[J].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9(1): 81-86.
[3] 温永林, 张阿城, 王巧. 低碳城市建设与旅游业发展——来自中国城市的经验证据[J]. 旅游科学, 2024, 38(1): 101-119.
[4] 鲍富元, 周旗, 杨玉英. 外资开放度、外贸开放度对入境旅游影响研究——基于省际空间面板数据[J].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5): 118-131.
[5] 魏敏, 魏海湘, 许锐. 数字经济对区域旅游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J]. 统计与信息论坛, 2023, 38(4): 59-70.
[6] 柳建坤. 中国省域国际知名度对入境旅游业的影响——基于文化大数据的分析[J/OL].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
https://doi.org/10.15886/j.cnki.hnus.202301.0214, 2023-06-13.
[7] 钟林生, 唐承财, 成升魁. 全球气候变化对中国旅游业的影响及应对策略探讨[J]. 中国软科学, 2011(2): 34-41.
[8] 王绍媛, 赵双辰, 车睿. 中国城市卫生绿化建设对旅游外汇收入的影响[J]. 财经问题研究, 2022(9): 123-129.
[9] 潘盛俊. 实际汇率变动对中国入境旅游的影响研究[J]. 统计与决策, 2013(16): 124-127.
[10] 陈怡宁, 张辉. 汇率变动对海外旅华需求的影响[J]. 管理现代化, 2010(3): 56-58.
[11] 桂文林, 韩兆洲. 危机事件对中国入境旅游外汇收入影响评估[J]. 旅游学刊, 2010, 25(12): 28-36.
[12] Ren, M.Y., Park, S., Xu, Y., Huang, X., Zou, L., Wong, M.S. and Koh, S.Y. (2022) Impact of the COVID-19 Pandemic on Travel Behavior: A Case Study of Domestic Inbound Travelers in Jeju, Korea. Tourism Management, 92, Article ID: 104533.
https://doi.org/10.1016/j.tourman.2022.104533
[13] 张军谋, 周晓唯, 李蓓蓓, 焦贝贝. 我国省域国际旅游(外汇)收入的空间自相关研究[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 44(5): 94-101.
[14] 周强, 薛海燕, 马效. 旅游产业发展影响因素的区域差异研究——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分析[J]. 城市发展研究, 2018, 25(1): 12-17.
[15] 马丽君, 郭留留, 龙茂兴, 江恋. 1994年来中国入境旅游与对外贸易重心演变及其相关分析[J]. 经济地理, 2015, 35(11): 198-204.
[16] 薛晨浩, 任婕, 李陇堂. 西部地区入境旅游经济时空格局特征及影响因素[J]. 宁夏社会科学, 2019(6): 83-89.
[17] 张娜, 佟连军. 基于面板数据的黑龙江省旅游经济效应分异研究[J]. 经济地理, 2013, 33(2): 172-178.
[18] 胡炜霞, 吴成基. 山西自然生态旅游资源定量评价和区划研究[J]. 生态经济, 2006(5): 160-163.
[19] 高子轶, 卓玛措, 张俊英, 宋智渊. 青藏高原生态旅游资源与基础设施空间协同的区划研究[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24, 38(3): 172-181.
[20] 保继刚. 2024年中国旅游发展趋势预判[J]. 旅游学刊, 2024, 39(2): 1-2.
[21] 张振家. 新形势下我国旅游服务贸易出口竞争力研究[J]. 社会科学家, 2023(1): 3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