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针刺治疗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的研究进展
Research Progress of Acupuncture Treatment of Motor Aphasia after Stroke
DOI: 10.12677/tcm.2024.136184, PDF, HTML, XML, 下载: 46  浏览: 107 
作者: 张诗雪: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黑龙江 哈尔滨;金 弘*: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针灸五科,黑龙江 哈尔滨
关键词: 中风运动性失语针刺机制Apoplexy Motor Aphasia Acupuncture Mechanism
摘要: 中风后运动性失语是指由于大脑语言中枢受损,导致患者丧失或部分丧失说话能力的一种语言障碍。目前西医治疗方法通常是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及语言康复训练等,除语言康复外,西医其他疗法疗效不显著。祖国医学对于失语的治疗有着巨大优势,通过中药、针灸、推拿等多种方式,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本文梳理了近年来针刺治疗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的临床研究和实践成果,其中许多研究表明针刺疗法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及大量的医疗实践,为本病的治疗提供宝贵的经验。未来应进一步深入探索针刺治疗的作用机制,完善治疗方案,为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症患者提供更加有效的治疗手段。
Abstract: Post stroke motor aphasia refers to a language disorder in which a patient loses or partially loses their ability to speak due to damage to the language center of the brain. At present, Western medical treatment methods usually include drug therapy, physical therapy, and language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Except for language rehabilitation, other Western medical treatments have no significant therapeutic effect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as great advantages in the treatment of aphasia, and has achieved good clinical results through Chinese medicine,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massage and other methods.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clinical research and practical achievements of acupuncture treatment for post-stroke motor aphasia in recent years. Many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acupuncture therapy, with its unique theoretical system and extensive medical practice, provides valuable experience for the treatment of this disease. In the future, we should further explore the mechanism of acupuncture treatment, improve the treatment plan, and provide more effective treatment methods for post-stroke motor aphasia patients.
文章引用:张诗雪, 金弘. 论述针刺治疗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的研究进展[J]. 中医学, 2024, 13(6): 1213-1219. https://doi.org/10.12677/tcm.2024.136184

1. 引言

中风又称脑卒中,是内科常见病之一,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言语不利、口舌歪斜等为主要表现,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经济负担等特点[1]。中风后常伴有多种并发症,其中失语症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语言交流能力和生活质量。在失语患者中,运动性失语的发生率较高,特点为发音困难,但其听力、理解能力相对保留。此外,患者在其他方面也存在多种障碍,如命名、复述、阅读及文字书写等方面。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的治疗手段日益丰富。针刺治疗作为传统中医的重要疗法之一,近年来在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的治疗中显示出独特的优势,因其操作方便、费用较低、副作用小、疗效显著等特点,已成为治疗该病的首要选择。

2. 现代医学对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的认识

运动性失语症是因脑血管疾病引起,致使大脑优势半球额下回后部的Broca区及邻近区域发生病变,呈现出言语交流障碍,在听、说、读、写等方面出现功能不全或丢失。PSA的发病机制相对复杂,涉及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受损,导致语言功能异常。此外,神经递质失衡、神经可塑性改变等因素也可能参与其发病过程。其原因主要是脑血流灌注不足和代谢不足[2]。重点表现为局部组织损害,造成缺血缺氧、炎症反应等,从而导致细胞膜被破坏,氨基酸和氧自由基增加,线粒体凋亡因子和炎性细胞因子释放,逐步破坏轴突以及神经元的活性[3] [4]。此时伴随产生的还有远隔效应[5],即神经细胞的相互影响。主要指与病灶较远但有神经联系的脑区受损,因神经元兴奋性降低,两者连接的神经纤维中断,神经纤维通路受阻,传入信息无法到达,皮质下结构与皮质中语言功能区之间的联系阻断,最终导致失语。

现代医学对于失语并无特效药物,临床治疗多基于脑部疾病的治疗原则,采用作用于神经及血液循环的药物,常用药物为多巴胺类、胆碱能类、脑保护药物等。此外还有针对性治疗包括语言康复训练和物理治疗。然而,西医药物治疗虽然有一些疗效,但是却具有耐药性、副作用大以及时效性等缺点,不利于广泛使用。

3. 祖国医学对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的认识

中国古代医家并未将“中风后失语”命为病名,而是当做中风的兼症,相当于中医概念中“喑痱”、“风喑”、“舌强”、“謇涩”、“难言”范畴。在中医理论中,中风后运动性失语多由于气血逆乱导致脑络瘀阻。其主要病机为气血阻滞、经脉失养、脑络不通。其病因多与脏腑功能失调、气血不足等内因相关,同时亦受外感六淫、情志过极等外因影响。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气血逆乱于上,蒙闭清窍,进而导致失语。

具体来说,脏腑功能失调是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的重要内因[6]。肝主疏泄,肾主藏精,脾主运化,肺主气,心开窍于舌。五脏亏虚,则疏泄失司,藏精不足,运化不能、心脉痹阻,气血亏虚,清阳之府失于濡养,终致神志昏聩而失语。此外,外感六淫、情志过极等外因亦可诱发或加重中风后运动性失语。外感六淫之邪侵袭人体,损伤正气,使机体抗病能力下降,易导致中风发病。而风火痰瘀等病理因素在发病过程中亦起重要作用,风邪内动,火邪上炎,痰浊阻滞,瘀血内停,均可导致脑络瘀阻,神机失用。此外情志过极,如暴怒、忧思等,可致气机逆乱,气血失和,进而诱发中风,影响舌体功能导致运动性失语等症状加重。综上所述,中医对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的病因病机的认识涉及多个方面,包括脏腑功能失调等内因以及外感六淫、情志过极等外因。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导致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的发病。

4. 中医针刺治疗方法

4.1. 体针疗法

王森[7]采用以哑门、天鼎、关冲、间使为主的体针治疗中风后失语,对比应用刺激促通疗法的对照组。得出结论,治疗组以体针为主的疗法总有效率为81.2%,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69.9%。结果表明运用体针对于中风后失语的治疗具有改善作用。郭思伶[8]采用经验穴位膻中配间使穴治疗失语症患者,连续治疗2周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70.00%,得出结论:以膻中配间使穴治疗提高患者的语言功能的效果更佳,患者接受度更高。王儒蒙等人[9]采用通里穴加上常规穴位治疗中风后运动性失语患者,2个疗程后,发现针刺通里穴的治疗组疗效比对照组显著。封丽华[10]临床研究发现采用风府、哑门为主的针刺手法治疗中风失语患者能够改善言语障碍。由此可见,单独体针的应用或体针结合其他疗法对PSA的治疗明显有效。

4.2. 头针疗法

头部在中医理论中属于阳气聚集之所、神志活跃之地。西医生理研究,头皮层布满神经血供丰富,在特定区域针刺,能起到刺激皮质层的功能活动作用[11],一般可在CT辅助下进行精准针刺。楼喜强[12]等通过对采用头针治疗的脑梗死亚急性期运动性失语患者进行疗效观察,发现头针治疗具有靶向性好、见效明显、不易耐受等优点。姚滔涛[13]采用头针配合言语训练治疗失语症患者,最终结果表明可显著改善患者失语评分,优于采用单一言语康复训练的对照组。藤莹颖[14]采用头针针刺运动区配合言语训练治疗中风后运动性失语,治疗后观察组有效率为45.7%,对照组有效率为24.4%,比较结果显示头针配合言语训练在语言功能改善情况与疗效评价上均优于单一言语训练。金荣祥等人[15]对79例失语症患者进行疗效对比研究,治疗4周发现头针联合语言训练治疗有效率为65%,明显高于单一言语训练的41%,并且研究发现头针联合语言训练治疗的临床疗效具有持续性。综上所述,头针治疗或结合言语康复训练治疗较常规西医治疗更为有效。

4.3. 舌针疗法

目前临床多采用的舌针疗法为靳氏舌三针和管氏舌针。靳氏舌三针被广泛应用于言语功能障碍的治疗,是由针灸学家靳瑞教授所创立的独特取穴方法,也称为靳三针疗法。江钢辉等[16]收集76例中风后运动性失语患者,治疗组采用靳氏舌三针,对照组应用常规穴位治疗。对比研究后发现,治疗组患者的言语功能方面得到显著改善,总有效率达到了92.50%,远超过对照组的72.22%。祝勇强[17]治疗66例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的病人时,采用舌三针疗法,在行针过程中嘱患者配合发音训练,与单纯提插捻转法治疗对比,治疗4周后,发现舌三针运动针法疗效显著。刘群霞[18]在治疗中风后失语的患者时,选取舌三针,配穴加取哑门、通里,金津、玉液,结果显示治疗效果良好。管氏舌针疗法是管正斋教授参照《内经》中所记载的舌与脏腑经络之间的关系作为理论基础后,结合自己数十年的临床经验,最终创立出的一种作用于舌部的特殊微针刺法[19]。李莉等[20]研究采用管氏舌针配合颅底七穴的方法治疗失语症,对照组选用针刺常规穴位。治疗2个疗程后结果显示,管氏舌针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的临床效果。许慧倩等人[21]采用管式舌针治疗卒中后运动性失语,舌针取穴心穴、肝穴、脾穴、肾穴、金津、玉液。治疗4周后,结果显示舌针在改善听力功能、表达能力、视文字能力等都较常规治疗疗效显著。因此,舌针疗法能显著改善中风后运动性失语患者语言功能障碍的问题。

4.4. 电针疗法

电针在针刺治疗的临床过程中应用广泛,通过不同强度的电流刺激起到不同的治疗效果[22],具有促进机体气血运行、止痛、增强针刺效果等作用。汪瑛[23]等人采用头电针配合Schuell 刺激疗法治疗中风后运动性失语作为治疗组,对照组给予Schuell刺激疗法治疗,治疗组给予头电针Schuell刺激疗法治疗,结果显示两组有效率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 < 0.05)。郑约保[24]等人对120例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治疗组采用电针廉泉穴、率谷穴结合言语康复训练,对照组仅采用言语训练治疗,治疗后得出电针廉泉穴、率谷穴能有效改善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的语言功能、失语程度。梁洁玲[25]采用电针配合常规西药的方法治疗失语症,3个疗程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达到了93.33%,显著优异于对照组的71.43%。赖文焘[26]等学者发现治疗6个月时加用电针的观察组评分高于治疗3个月时,且治疗3个月和6个月两组数据均有效于未使用电针治疗的对照组。综上可得电针治疗失语症效果显著,且对于重型颅脑损伤后失语患者,治疗时间越长,相关功能恢复越好。

4.5. 针刺联合中药

袁志刚等人[27]采用针药联合治疗缺血性中风后运动性失语,对照组采用焦氏头针,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黄芪、天麻、石菖蒲等中药,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的语言功能恢复情况好于对照组。汪晗[28]对150例患者进行研究,对照组采用语言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针刺与自拟健脾开窍汤联合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可以更有效地改善患者语言 功能及神经功能。浦建能等[29]采用针刺治疗结合自拟中药汤剂活血祛瘀通络方、言语训练治疗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结果显示联合治疗的有效率高于单一言语训练治疗。卢英等[30]用针刺联合自拟中药汤剂活血开窍通络方治疗,发现针药并用可明显改善患者语言功能、降低神经功能缺损和血液粘稠度,疗效优于单纯使用语言康复训练治疗。侯宝国[31]采用针刺联合化痰解语汤对100例中风后失语患者进行分析,证明了针刺联合化痰解语汤可以促进患者语言功能恢复。由此可见针刺联合中药治疗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的效果十分可观。

4.6. 针刺联合穴位注射

刘文健[32]对76例中风失语症患者进行研究,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针刺穴位选用百会、四神聪等常用穴,注射药物的穴位选用上廉泉、心俞,注射药物为复方甲钴铵,结果表明此疗法对失语症治疗有效。王静[33]等人观察发现通过局部穴位注射生脉注射液和乙酰谷酰胺联合针刺治疗,能大幅度改善失语症患者的神经受损程度和运动功能。张小英[34]用舌针联合穴位注射对44例中风后失语患者进行疗效评析,研究结果证实了舌针联合穴位注射治疗失语症的有效性。多个观察结果可得穴位注射对中风后失语症有确切疗效。

4.7. 针刺结合其他疗法

其他疗法包括捏拿法、穴位贴敷、刺络放血、艾灸等。何青等人[35]观察三联疗法(舌三针、颞三针、捏拿法)治疗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的临床疗效,治疗组在语言康复训练基础上加用三联疗法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证实三联疗法治疗中风后失语具有显著作用。张野[36]选用头针舌针结合解语膏贴敷劳宫穴、涌泉穴作为治疗方法,研究得出该法能明显改善患者语言功能的结论。孙宇[37]对40例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治疗组采用金津、玉液刺络放血联合语言康复,结果有效率高达97.50%。证明刺络放血可以活血气、通经脉,开舌窍。古春青[38]对缺血性中风中失语患者采用艾灸督脉配合梅花针叩刺治疗,结果证实此法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语言功能和血液流变学,提高治疗效果。王自励[39]采用醒脑开窍针法配合艾灸温和灸神阙穴治疗中风后运动性失语患者,治疗4周后,得出针刺联合艾灸的总体临床疗效更显著。综上所述,针刺联合艾灸同样对中风后失语有一定疗效,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及推广。

4.8. 针刺结合西医疗法

胡舫[40]、赵黎婷[41]、刘薇[42]、谢静霞[43]等人采用头针结合语言康复训练治疗失语患者,此法临床效果较好,可促进患者失语症状的恢复。韩程雁[44]采用通督调神针法治疗中风后失语,并在留针时进行语言康复训练,结论发现联合治疗效果优于常规药物及康复训练。杨泉等人[45]治疗脑梗死运动性失语患者时,采用针灸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治疗后发现该法疗效更佳,值得推广。李文涛[46]等人证明经颅磁刺激结合醒脑开窍针法能够有效提升失语患者语言功能,并且对改善左侧大脑中动脉的血液流速和血流灌注具有显著疗效。徐梦[47]在针刺治疗的同时对语言神经和肌肉给予电刺激,以此观察脑梗死失语患者的临床改善状况,结果获得了更高的有效率。王莉平[48]采用针刺舌根部穴位配合电刺激疗法治疗失语患者的临床研究结论进一步支持上述论点。周俊杰[49]等人选取128例老年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探究头针结合镜像疗法对老年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的失语程度、语言动能、神经功能治疗效果。结果表明头针结合镜像疗法可以对脑部相关语言区域重塑和功能性重组,从而改善患者的语言、神经功能以及失语程度。刘刚[50]等人对60例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进行分组治疗,治疗组采用头电针配合口服盐酸氟西汀胶囊,结果表明针药结合更能改善患者语言功能以及神经缺损症状。丁晓燕等人[51]将失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2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言语训练、头针治疗,治疗组再加取高压氧治疗,3个疗程后,得出高压氧联合头针与常规康复训练结合的效果更佳。事实证明联合疗法的疗效一般优于单一治疗手段,特别是在两种方法已均证实临床有效的情况下。

5. 总结

通过查阅近年来有关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的最新文献,针刺治疗除了直接作用于神经系统外,还能够对患者的心理与认知产生积极影响。中风后患者往往伴随着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这些问题会进一步影响患者的恢复进程。针刺治疗能够调节患者的情绪状态,缓解焦虑等心理问题,提高患者的康复信心。同时,针刺还能够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提高患者的注意力、记忆力等,有助于患者更好地进行康复训练。综上所述,针刺治疗在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的治疗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作用机制。通过与药物治疗、康复训练等其他治疗方法的结合应用,可以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然而,当前针刺治疗仍存在一些局限性。比如,针刺治疗的效果受到患者个体差异的影响,不同患者对针刺治疗的反应存在差异。其次,针刺治疗的疗程较长,需要患者长期坚持。所以,未来仍需要不断探索和改进。我相信随着研究的深入和临床实践的积累,针刺治疗将在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的治疗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NOTES

*通讯作者。

参考文献

[1] 《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20》编写组. 《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20》概要[J].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2022, 19(2): 136-144.
[2] Zhang, Y., Wang, Y., Wang, C., et al. (2006) Study on the Pathogenic Mechanism of Broca’s and Wernicke’s Aphasia. Neurological Research, 28, 59-65.
https://doi.org/10.1179/016164106X91889
[3] 姚婧璠, 陈红燕, 张玉梅. 弥散张量成像对皮质下失语症发病机制的研究[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18, 24(8): 869-879.
[4] Bohra, V., Khwaja, G.A., Jain, S., et al. (2015) Clinicoanatomical Correlation in Stroke Related Aphasia. Annals of Indian Academy of Neurology, 18, 424-429.
https://doi.org/10.4103/0972-2327.165469
[5] 余齐卫, 王红. 卒中后失语症弥散张量成像的研究进展[J]. 广东医学, 2016, 37(5): 769-772.
[6] 马岱朝, 陈会生. 《医学三信编》论治中风病探讨[J]. 西部中医药, 2021, 34(2): 64-66.
[7] 王森, 梁希森, 霍晓宁. 针刺治疗中风后失语症39例临床观察[J].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6, 29(4): 23-24.
[8] 郭思伶. 针刺膻中、间使穴治疗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症的临床研究[D]: [博士学位论文]. 广州: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
[9] 王儒蒙, 焦杨. 针刺通里穴治疗运动性失语的临床疗效观察[J].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8, 18(1): 135-136, 151.
[10] 封丽华, 王河宝. 针刺风府、哑门穴为主治疗脑卒中失语60例[J]. 江西中医药, 2015(10): 57-58.
[11] 金海鹏, 李相良, 叶清景, 等. 双侧头针电刺激对皮质型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造影时间学参数和皮质兴奋性的影响[J]. 针刺研究, 2020, 45(6): 473-479.
[12] 楼喜强, 刘襄, 刘春花, 等. 头针调衡电刺激治疗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疗效观察[J]. 中国针灸, 2021, 41(11): 1211-1215.
[13] 姚滔涛, 汪敏, 萧仁杰. 头针联合语言功能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失语的效果评价[J].当代医药论丛, 2018, 16(15): 49-50.
[14] 滕莹颖, 洪珏. 头针联合语言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运动性失语的临床观察[J]. 针灸推拿医学(英文版), 2017, 15(2): 104-108.
https://doi.org/10.1007/s11726-017-0984-0
[15] 金荣祥, 张成, 倪红雷, 等. 头针联合语言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症患者的疗效研究[J].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18, 41(12): 1503-1507.
[16] 江钢辉, 李湘力. 靳氏舌三针治疗中风运动性失语症疗效观察[J]. 上海针灸杂志, 2008, 27(7): 5-6.
[17] 祝勇强. 舌三针运动针法治疗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的临床观察[D]: [硕士学位论文]. 广州: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8.
[18] 王萍, 刘晓焕, 吴瑞娜. 刘群霞以“醒脑开窍, 通舌利咽”法舌针为主治疗中风后言语不利经验浅析[J].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8, 30(3): 415-417.
[19] 管傲然, 管薇薇, 李群, 丁丽玲, 王苏娜, 管遵惠. 舌针治疗作用机理的探讨[J]. 时珍国医国药, 2016, 27(4): 914-915.
[20] 李莉, 王祖红, 易荣, 丁丽玲, 郭翠萍. 管氏舌针治疗缺血性中风后失语30例临床观察[J].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9, 40(12): 38-41.
[21] 许慧倩, 陈洁. 舌针治疗针对性改善运动性失语患者各项言语能力的临床观察[J]. 临床研究, 2020, 28(11): 103-104.
[22] 彭拥军, 吕鹤群, 乔玉, 等. 电针结合不同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临床研究[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 22(10): 1-4.
[23] 汪瑛, 汪节, 陈少飞. 电针配合Schuell刺激法治疗中风后失语的临床研究[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 40(4): 465-468.
[24] 郑约保, 林淑芳. 电针廉泉、率谷穴治疗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的临床研究[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8, 16(9): 122-124.
[25] 梁洁玲. 针刺加脉冲电针治疗中风后失语60例[J]. 广西中医药, 2010, 33(2): 30-31.
[26] 赖文焘, 叶新运, 冯开明. 电针联合语言训练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后失语症的效 [J].实用临床医学, 2020, 21(4): 21-23, 59.
[27] 袁志刚, 王维. 中药汤剂联合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的临床观察[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9, 17(6): 918-920.
[28] 汪晗. 针药并用联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语言功能、神经功能改善的影响[J]. 环球中医药, 2017, 10(6): 750-753.
[29] 浦建能, 党宝齐, 袁媛, 等. 针药并用联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语言功能、神经功能的影响[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9, 28(15): 1665-1667, 1677.
[30] 卢英, 廖炼炼, 梁辉. 针药并用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语言功能、神经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 39(9): 1138-1142.
[31] 侯宝国, 张志兰, 孙金华, 等. 针刺结合化痰解语汤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失语症的临床疗效[J].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7, 14(11): 1545-1546, 1549.
[32] 刘文健. 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中风失语76例[J]. 针灸临床杂志, 2009, 25(3): 8.
[33] 王静, 陈军军, 李惠萍, 等. 针灸推拿联合穴位注射疗法对颅脑外伤瘫痪患者神经综述64功能和运动功能的影响[J]. 中国医药导报, 2019, 16(13): 136-139.
[34] 张小英. 舌针配合语言区穴位注射治疗中风失语症44例疗效观察[J]. 黑龙江中医药, 2010, 39(5): 31-32.
[35] 何青, 戴碧华, 刘益, 等. 中风后失语症三联疗法临床疗效观察[J]. 时珍国医国药, 2021, 32(5): 1167-1168.
[36] 张野. 解语膏穴位贴敷与针刺联合治疗中风后运动性失语[J].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1, 31(4): 70-72.
https://doi.org/10.16458/j.cnki.1007-0893.2021.04.033
[37] 孙宇. 刺络放血结合语言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运动性失语40例临床与护理[J]. 中国医药指南, 2016, 14(16): 225.
[38] 古春青, 武继涛. 艾灸督脉配合舌尖梅花针治疗缺血性中风后失语症的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8, 16(21): 3096-3099.
[39] 王自励. 醒脑开窍针法配合艾灸神阙治疗中风运动性失语疗效观察[D]: [硕士学位论文]. 广州: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8.
[40] 胡舫, 赵涌琪. 头针结合语言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运动性失语效果观察[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0, 13(31): 143-144.
[41] 赵黎婷, 李谊深, 和莹, 等. 头针结合言语训练对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社区康复方案的疗效观察[J]. 中国社区医师, 2020, 36(27): 92-93.
[42] 刘薇, 朱文宗, 宋丰军, 等. 头针配合言语功能训练治疗中风后运动性失语临床研究[J]. 新中医, 2020, 52(6): 132-134.
[43] 谢静霞, 陈庆亮, 吴倩. 头针结合言语训练治疗运动性失语的疗效观察[J]. 中医外治杂志, 2020, 29(1): 32-33.
[44] 韩程雁, 杨婷, 周亮. 通督调神针刺法留针时言语训练对脑卒中后失语症的疗效研究[J]. 健康研究, 2020, 40(1): 85-88.
[45] 杨泉, 陈敬君, 鲍晓, 等. 针灸结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脑梗死运动性失语的临床效果[J]. 中国当代医药, 2020, 27(12): 49-52.
[46] 李文涛, 秦合伟, 魏霞, 等. 醒神开窍针刺法联合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临床观察[J].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1, 37(5): 858-860.
[47] 徐梦, 郭杨. 针刺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脑梗死失语患者的效果[J]. 中国民康医学, 2021, 33(23): 127-129.
[48] 王莉平, 马念, 凤楠. 针刺舌根部穴位法配合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症疗效观察[J]. 海南医学, 2021, 32(23): 3065-3068.
[49] 周俊杰, 王静敏. 头针联合镜像疗法治疗老年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临床观察[J]. 中国疗养医学, 2021, 30(8): 839-841.
[50] 刘刚, 赵淑芳, 师帅, 等. 针药并用对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抑郁状态的影响[J]. 上海针灸杂志, 2021, 40(3): 298-302.
[51] 丁晓燕, 周宏图, 范宏娟, 等. 高压氧联合头针治疗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疗效观察[J]. 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 2020(2): 184-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