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数字化背景下乡村教师数字素养提升的路径探析
An Analysis on the Path of Improving Rural Teachers’ Digital Literac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ducation Digitization
DOI: 10.12677/ae.2024.146933, PDF, HTML, XML, 下载: 28  浏览: 80 
作者: 钟雯君:广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广西 桂林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乡村教师数素养提升路径Digital Transformation Rural Teachers’ Digital Literacy Improving Path
摘要: 教育数字化转型是推动我国教育现代化发展及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而乡村教师数字素养是乡村教育实现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影响因素。就目前而言,我国乡村教师的数字素养发展存在诸多问题,如乡村教师数字化意识不足、数字化知识与技能欠缺、数字化技术应用能力偏低。提升乡村教师的数字素养,不仅有利于促进教师本身的专业发展,帮助学生全面发展,更有利于推动乡村教育数字化转型,为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活力。面对当前乡村教师数字素养现状,本研究将从政策保障、资源共享、培训优化和意识加强四个方面探讨乡村教师数字素养的提升路径。
Abstract: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education is a key link i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modernization and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in our country. The digital literacy of rural teachers is an important influencing factor in realizing th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rural education. At present,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digital literacy of rural teachers in China, such as lack of digital awareness, lack of digital knowledge and skills, and low application ability of digital technology. Improving the digital literacy of rural teachers is not only conducive to promoting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themselves and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but also conducive to promoting th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rural education and injecting vitality into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rural education. In the face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rural teachers’ digital literacy, this study will explore ways to improve rural teachers’ digital literacy from four aspects: policy guarantee, resource sharing, training optimization, and awareness strengthening.
文章引用:钟雯君. 教育数字化背景下乡村教师数字素养提升的路径探析[J]. 教育进展, 2024, 14(6): 295-300. https://doi.org/10.12677/ae.2024.146933

1. 引言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发展,数字技术成为驱动人类社会实现全方位变革、创新乃至应对危机挑战的引领性力量,数字化转型也成为国际范围内教育转型的重要载体和方向。教育部在2023年的世界数字教育大会上正式发布了《教师数字素养》行业标准,明确将教师数字素养定义为:教师适当利用数字技术获取、加工、使用、管理和评价数字信息和资源,发现、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问题,优化、创新和变革教育教学活动而具有的意识、能力和责任[1]。同时,该标准将教师数字化素养框架细分为“数字化意识”、“数字技术知识与技能”、“数字化应用”、“数字社会责任”以及“专业发展”5个维度,该标准的研制和发布为教育管理部门、学校和教育机构在发展教师数字素养方面提供了指导,也为建设教师数字素养培训资源、开展监测评价提供了依据,有利于推动教师队伍建设的数字化转型。而乡村教师是支撑发展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乡村教育的基石,同时也是推动乡村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力量。乡村教师数字素养的提升有利于建设高素质乡村教师队伍,改善乡村教育质量,从而推动乡村教育数字化转型[2]。本文主要以“乡村教师数字素养提升”为切入点,探索其在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提升路径。

2. 乡村教师数字素养现状

实现数字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这一总体目标,需要全面提升农村教师队伍的数字素养[3]。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乡村教师数字素养提升的工作进展缓慢,乡村教师数字素养主要有以下三大薄弱之处。

2.1. 数字化意识不足

数字化意识是指客观存在的数字化相关活动在教师头脑中的能动反映,是教师在数字时代有效开展教育教学和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4]。乡村教师的数字化意识包括他们能理解数字技术对于推动乡村教育数字化转型的价值和意义,愿意主动将数字技术融入日常教学并运用数字技术积极展开教学实践创新活动,并且勇于战胜数字化实践过程中面临的困难。研究显示,当前乡村教师对乡村学校实施数字化转型的意义缺乏深刻认识,缺少运用数字技术创新教学实践活动的理念[2]。2022年,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上线,推出了丰富的优质教育资源和公共服务,对高质量教育发展具有溢出效应[1]。然而,由于乡村地区较为偏远,交通不便,信息较闭塞,相比于发达的城市,乡村教师接触新的教学理念机会较少,学习新兴信息技术手段途径有限,学校内以及社会上的教育机构所提供的培训机会也较少。在此环境影响下,乡村教师会忽视数字素养提升,主动改变的意识和动力不强,逐渐习惯且满足于运用自己擅长的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的教学工具。并且,许多乡村教师没有转变固有思想,依然将数字技术视作短期的应急工具或举措,教育数字化被简化为仅仅使用简单信息化设备进行教学,技术被视为单纯的“信息传递”工具[5]

2.2. 数字化知识缺乏

数字技术知识与技能是指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应了解的数字技术知识与需要掌握的数字技术技能,是教师实现数字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基本要求[4]。相关研究表明,当前乡村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知识有限,仅处于及格水平[6]。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首先,由于职业性质,教师扮演的角色多样,任务繁重多样,无暇他顾。教师是知心姐姐、家长、朋友等多重身份的集合体,不仅需要完成好繁多的教学任务,寻求教学质量提升的途径,还要处理好学生、家长、学校的工作,保证学生健康成长。尤其是乡村教师,大多数还面临着环境恶劣的干扰。面对如此高强度的工作内容,在课余时间,乡村教师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去思考当今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去研究如何将数字化技术应用到自己的课堂,无法寻求自身数字素养的提升。其次,虽然近年来在国家政策大力推动乡村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各教育部门都有所行动,重视加强乡村教师现代信息技术培训工作,但培训内容主要是以操作性知识为主,理论性知识较少,这使得教师对于理论类知识了解较少,缺乏一定的理论支撑,影响教师对数字化知识、能力的理解深度。实践依靠正确的理论来指引方向,只有先稳固好教师的数字化理论知识基础,才能更有效地指导教师开展实践,提高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

2.3. 数字化技术应用能力较低

数字化应用是指教师应用数字技术资源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服务于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学业评价与协同育人等教育教学全流程。该维度既是教师数字素养的核心体现,也是教师实现数字化教育教学的核心要素[4]。有关调查显示,乡村教师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较弱[7]。首先,乡村教师职前受到的信息技术教育不足。虽然在当今科技革命的时代,大多数高校都遵循国家政策的方向,按照国家教育部门发布的人才培养标准来设计培养方案、安排课程,但很多高校都更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忽视将信息技术看作是师范生必备的知识能力内容之一。因此,虽然高校开设有计算机的相关课程,但课程内容较为老旧,未根据新的潮流趋势及时更新课程学习内容,这导致学生未能及时学习掌握最新技术,影响学生未来职业生涯中数字素养高低。此外,大多数高校的信息技术类课程时间较短,学生实际学习到的理论知识有限,操作应用的机会更是少之又少。其次,乡村教师在职时接受的信息技术培训机会有限。由于经济条件和意识观念的限制,乡村教师能接受到的信息技术培训机会少,且在教学实践中,也缺乏专业的技术指导。

3. 乡村教师数字素养提升的价值

教师数字素养是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关键软实力,是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关键性支撑。从教育强国建设的要求来看,我国中西部地区以及乡村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是重中之重,探索乡村教师数字素养的提升路径,不仅对教师本身的专业发展有益,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帮助,更对乡村教育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

3.1. 促进乡村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数字素养的提升能够促进教师本身教学能力的提升,推动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随着教育数字化的深入,教师数字素养已成为教师专业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专业能力的一大体现。教育部在《教师数字素养》行业标准中提到,“专业发展”是教师数字素养的五大内容之一,指教师利用数字技术资源促进自身及共同体专业发展的能力[4],主要包括数字化学习与研修,以及数字化教学研究与创新。当教师的数字化教育意识得到提高时,教师会有意识地利用身边一切有利的数字化资源去优化自己的教学,形成一套涵盖数字化教学设计、数字化教学实施、数字化学业评价以及数字化协同育人等数字化系统教育模式,通过数字化技术提高教学质量,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在数字化技术方面的知识得到扩充和丰富,数字化教育教学能力能够不断提升,从而促进教师整体的专业能力发展。

3.2.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师数字素养的提升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字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当今新兴科技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的时代,数字技术是驱动人类社会进步发展的引领性力量。学生作为国家乃至世界未来发展的重要储备军,不仅需要具备基础的知识和技能,还需要形成数字化意识、掌握基础的数字化知识与技术、发展运用数字化技术的能力。尤其是在当前青少年数字素养能力整体偏弱,乡村学校的数字素养教育能力和资源仍较为有限的背景下,提升乡村青少年数字素养与技能应当被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而教师作为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引路人,对学生的引导和影响至关重要。只有拥有较高数字素养的教师,才能够有意识的引领学生学习数字化技术,在日常的教学活动和课外活动中,积极为学生创造数字化学习环境,为学生尽可能多地提供数字化资源和工具,潜移默化地向学生传达数字化意识,让学生的数字素养在耳濡目染中得到提升,为未来发展打下基础,为以后为国家、世界的发展注入活力做好准备,让更多乡村孩子成为建设“数字中国”的栋梁之才。

3.3. 推动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

教师数字素养的提升有助于促进教育公平,推动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高质量的教育,归根到底,是以全面育人为根本任务的,公平、健康、植根于智能技术的教育[8]。由此可见,教育公平是高质量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体现,而教育数字化转型是实现教育公平的有效途径。在数字化时代,信息技术为教育提供了丰富多样的资源、工具和平台,为教育创新提供了广阔空间。教育数字化可以利用新的技术手段,快速高效地把分散的优质教育资源聚合起来,在突破时空限制的基础上实现跨学校、跨区域、跨国家的传播分享,从而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不断扩大,消除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数字鸿沟,促进教育公平。例如,共享全国名师、名家、名校、名课资源不仅有利于提高乡村学生的学习素养,还可大力缩小城乡、区域教育鸿沟与数字差距。如果教师能够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就可以通过教育数字化拓展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优化教学过程、个性化教学服务、实现精准评价等,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大力促进教育公平。

4. 乡村教师数字素养提升路径

乡村教师是支撑发展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乡村教育的基石,同时也是推动乡村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力量[2]。面临当今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挑战,如何把握教育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机遇,探寻乡村教师数字素养提升路径,成为实现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目标的关键。

4.1. 提供政策保障,扩大优质数字资源共建共享

教育部于2018年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指出开放共享的资源平台对于实现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9]。数字技术资源是乡村教师数字素养提升的基础保障。国家可扩大信息技术资源共建,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乡村教师数字素养的发展。

第一,提供数字教育资源。国家可以积极投入资源,为乡村教师提供丰富的数字教育资源。这些资源包括优质的教学课件、教育软件、在线课程等,以满足乡村教师在不同学科和领域的教学需求。学校也可通过提供多样化的数字教育资源,乡村教师可以更好地利用数字技术提高教学效果。

第二,建设数字教育平台。国家可以推动建设专门的数字教育平台,为乡村教师提供在线学习和交流的平台。这个平台可以包括在线课程、教学资源库、教学论坛等功能,让乡村教师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交流和分享。通过数字教育平台的建设,可以促进乡村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提高数字素养。

第三,鼓励数字技术应用。国家可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乡村教师在教学中积极应用数字技术。不同的时代背景,不同的教育发展现状,国家会采取不同的教育政策,以解决当前教育存在的具体问题[10]。近年来,国家逐渐加大了教师数字素养培育力度,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法规作为制度保障,并在行动层面通过“国培”“省培”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教师数字素养教育[3]。此外,教育部门还应设立数字技术应用奖励机制,表彰在数字教学中表现优秀的乡村教师。通过这些关于数字技术应用的鼓励政策和措施,可以推动乡村教育的数字化进程,提高乡村教师的数字素养。

4.2. 优化培训,强化教师数字化素养知识与能力

自2013年启动新一轮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以来,教育部相继颁布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课程标准(试行)》《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指南》和《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等规范性文件,这为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建设提供了标准,是开展教师培训的基本依据[11]。相关培训部门应当认真学习、充分领会其中精神要求,严格落实,确保实效提供技术支持和培训,帮助乡村教师解决在应用数字技术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第一,制定培训计划。在培训乡村教师数字养之前,培训部门要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培训计划应该包括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时间、培训人员等。在制定培训计划时,还要充分考虑乡村教师的实际情况和需求,确保培训内容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第二,开展集中培训。培训部门可以组织集中培训,让乡村教师系统地学习数字素养知识,包括数字技术基础知识、数字化教学资源制作数字化教学应用等方面的内容。在集中培训中,还可以邀请专业人士进行授课,为乡村教师提供实践指导和操作演示。

第三,实践操作。实践操作是提高乡村教师数字素养的重要环节。培训部门应注重提供教师实践操作的机会,让乡村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用数字技术。在实践操作中,注重引导乡村教师结合学科教学实际,设计和制作数字化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同时,鼓励乡村教师将数字技术应用到课堂管理和学生评价中,提高工作效率和评价效果。

4.3. 树立正确观念,更新教师数字素养意识

正确的观念是正确行为的先导,要提高乡村教师数字素养,首先必须引导乡村教师树立正确的数字化观念,让其深刻理解在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提升自身数字素养的必要性与重要性。突破乡村教师对教育数字化认识的局限性,更新其数字化意识,是其发挥主观能动性,应用数字化技术的先导条件[2]

第一,强化数字化教学理念。强化乡村教师的数字化教学理念是提升其数字养意识的关键。组织研讨会、观摩示范课等活动可加强乡村教师深入理解数字化教学的内涵和优势,树立数字化教学理念,鼓励教师将数字化教学理念与学科教学相结台,提高教学效果。

第二,培养数字化合作精神。培养乡村教师的数字化合作精神是提升其数字素养意识的重要环节。校际合作、在线协作等活动可鼓励乡村教师与其他教师进行数字化教学的合作与交流,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引导教师积极参与到教育信息化进程中,共同推动乡村教育的发展。

第三,增强信息安全意识。增强乡村教师的信息安全意识是提升其数字素养意识的必要条件。开展信息安全知识讲座、网络安全培训等活动可帮助乡村教师了解并遵守信息安全规范,保障个人信息和数据的安全。此外,要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到网络安全宣传活动中,提高自身的信息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第四,培养持续学习意识。培养乡村教师的持续学习意识是提升其数字素养意识的长期保障。通过组织定期培训、在线学习等活动可鼓励乡村教师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和技术水平。同时,要注重引导教师关注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了解新的教育理念和技术应用,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竞争力。

5. 结语

教育数字化转型是当前我国教育事业的核心任务之一,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我国农村教育的数字化进程将大大加快,乡村教师数字素养的提升不仅是当前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不可逆的必然趋势,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学生全面发展和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面对目前乡村教师数字素养存在的三大主要问题:教师数字化意识不足、数字化知识缺乏、数字化技术应用能力较低,需要国家、社会、学校以及教师自身的多主体共同协作,以提供政策保障为基石,以扩大数字化资源为利剑,以加强数字化培训为助力,以深化数字化意识为先导,全面促进乡村教师数字素养的提升,推动乡村教育数字化纵深发展,为乡村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为我国教育数字化发展增添活力。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在世界数字教育大会上的主旨演讲: 数字变革与教育未来[EB/OL].
https://news.eol.cn/yaowen/202302/t20230214_2299148.shtml, 2023-02-14.
[2] 肖菊梅, 赵静.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乡村教师数字素养提升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进路[J].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3, 36(5): 108-113.
[3] 刘福才, 高杰, 王学云. 农村教师数字素养培育的现实困境与建设路向[J]. 中小学校长, 2023(7): 33-37.
[4] 吴砥, 陈敏. 教师数字素养: 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教师发展重点[J].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23(5): 4-7.
[5] 杨晓哲, 王若昕. 困局与破局: 教育数字化转型的下一步[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23(3): 82-90.
[6] 张旭如, 高倩. 乡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现状调查研究——以山西省六市为例[J]. 中国教育信息化, 2020(14): 64-68.
[7] 《我国乡村学校数字素养教育现状与需求调研报告》发布建议多方共建培养体系[EB/OL].
http://www.xinhuanet.com/tech/20220708/0618ad827db445eeb4abfc60a7f99b4f/c.html, 2023-07-15.
[8] 蒋敏娟, 翟云.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公民数字素养: 框架、挑战与应对方略[J]. 电子政务, 2022(1): 54-65.
[9]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通知[EB/OL].
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s3342/201804/t20180425_334188.html, 2022-05-17.
[10] 黄小倩, 沈小强. 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策略研究[J].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2, 38(9): 70-76.
[11] 苗培周. 数字化境遇中教师专业发展能力现状分析与改进策略研究[J]. 中小学教师培训, 2016(12): 3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