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课教师考核评价系统观念运用分析
Analysis o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Concept of Evaluation System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Teachers in Universities
DOI: 10.12677/ae.2024.146932, PDF, HTML, XML, 下载: 33  浏览: 59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李 君:天津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
关键词: 高校思政课教师考核评价系统观念Teachers of Ideological & Political Courses in Universities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System Concept
摘要: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是办好思政课的关键所在,关系到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落地落实。在队伍建设中,如何用好考核评价这根“指挥棒”,不断提升思政育人成效,对促进新时代高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针对高校思政课教师考核评价在考评主体、考评内容、考评方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建构系统性思维路径,充分发挥考核评价导向功能,是各高校做好当前工作的迫切要求,有助于建强新时代思政课教师队伍,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整体优化。
Abstract: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in universities are the key courses to implement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cultivating morality and talents. The teaching staff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universities is the key to runn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well, which is related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is fundamental task. In team building, how to make good use of the baton of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to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promoting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era. In response to the problems in the evalu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teachers in universities, such as the evaluation subject, evaluation content, and evaluation methods, a systematic thinking construction path is proposed, which is an urgent requirement for doing a good job in current work. It helps to fully play the role of evaluation guidance, focu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new era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teacher team in universities, and achieve the overall optimiz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 in universities.
文章引用:李君. 高校思政课教师考核评价系统观念运用分析[J]. 教育进展, 2024, 14(6): 290-294. https://doi.org/10.12677/ae.2024.146932

1. 引言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2021年,教育部修订了《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标准(2021年本)》,基于不断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学质量和成效的发展目标,提出要在健全课程质量评价、重构教师教学评价、改革学生学业评价等方面发力,切实发挥好考核评价“指挥棒”作用,进一步明确了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建设的任务书和路线图。确然,考核评价关乎思政课改革建设方向,而作为关键课程的关键所在,如何通过制定与之相适应的考核评价体系,以更加科学有效的方式建强高校思政课教师这支主力军、生力军队伍,是强能力谋长远,扎根中国大地办好社会主义大学,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关键之举。

2. 高校思政课教师考核评价系统观念运用的重要作用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系统观念。万事万物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只有用普遍联系的、全面系统的、发展变化的观点观察事物,才能把握事物发展规律。”[1]坚持系统观念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创新与发展,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在系统性的哲学升华,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坚持的重大方法论原则。高校思政课教师考核评价是一项重要工程,同时,因其具备指导、激励、调控等作用功能,亦是一项涉及众多环节、关系诸多层面的系统工程。由此,更好地以系统观念全面推进高校思政课教师考核评价改革十分必要,且意义重大。

(一) 有利于进一步坚持党对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全面领导

加强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是持续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中心问题。随着新时代面临的新矛盾新问题频现,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的问题也呈现诸多新发展新变化,如有的高校表现为对思政课重要性认识不足、对思政课教师的选配培养力度不足、思政育人实效不佳等有待提升和改进之处。纵观历史,思政课建设自始至终都是党的教育工作重要一环而非单兵作战。由此,理应将思政课改革创新置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整体布局和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历史阶段中予以整体谋划,秉持系统观念,突出战略部署,全面彰显党对思政课建设在新时代的新认识以及改革创新的新思路。这既是实现党对思政课由宏观理念上的领导到全面领导的时代必然之需,也是思政课对自身发展问题意识和目标意识的自我跃迁和自我升华。

(二) 有利于进一步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素质能力

回顾我国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发展历程,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规模稳步提升,可以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诸多亟待破解的难点与瓶颈,高校思政课教师“多而不优”“多而不强”等问题制约着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其素质能力直接影响“关键作用”的发挥。因此,无论从思政课教师个体、团队还是社会角度,都仍需从政治立场、理论素养、品格风范、素质能力等方面加以锤炼,努力适应新时代新形势发展要求。这就离不开在设置考评体系时强化系统观念,以贯通思政课教师成长成才各阶段、各环节、各要素的明确要求和方法论指引,最大限度发挥驱动效应和同化效应,主动而为、乘势而上,积极应对教育背景的日益复杂化和教育对象的日益多元化,真正实现以评促建、评建结合、重在建设。

(三) 有利于进一步推动高校思政课教师考核评价改革

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质量是一项长期工程,贯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始终,必须系统盘活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有效激发思政课教师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此,既要把思政课教师考核评价纳入学校党的建设工作考核、办学质量和学科建设评估标准体系中,更要加大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力度,汇聚建设思政课各方合力,推动形成全党全社会努力办好思政课、教师认真讲好思政课、学生积极学好思政课的良好氛围,着力形成思政课体系化建设新局面。

3. 高校思政课教师考核评价机制的系统建构

系统是指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诸多事物,按照一定的内在联系所形成的统一整体。自觉运用和体现这种整体性和相互联系性的思想意识,就是系统观念。系统观念的突出特点是:全面地而不是局部地看问题,连贯地而不是孤立地看问题,发展地而不是静止地看问题,灵活地而不是呆板地看问题,为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2]。为此,构建高校思政课教师考核评价体系,应在研究教师队伍建设规律中自觉运用系统观念,以联系的、综合的、多维度的考评机制,形成科学评价、合理评价、有效评价,进一步促进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切实提升思政育人实效。

(一) 着力形成考评主体的全域覆盖

高质量推进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建设,关键是构建大课堂、搭建大平台、建设大队伍,以“大思政课”为依托凝聚起全员育人的磅礴力量。这就要求专职思政课教师要与其他各类教育力量形成合力,推动“大思政”格局落地生根。因此,在构建考核评价体系时,应进一步倡导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协同发挥育人优势。具言之,一是合理统筹校内各方力量。高度重视校领导、相关职能部门、“课程思政”教师、辅导员、同行以及学生评价情况,通过多层次多类别的考评主体打分,综合分析、衡量各项评价数据,充分展现思政课与学校育人目标的契合度、与其他各门课程的协作度、带给学生的获得感与满意度等,进而全方位全过程考评思政课教师工作实效。二是精准善用社会各方力量。囿于思政课教学内蕴着“情感”“意志”“价值”等要素,且效果的产生具有长期性、隐蔽性和一定的滞后性,因此,可积极引入第三方评价[3]。积极邀请校外领导干部、改革先锋、模范人物等社会人士参与思政课教师考核评价中,通过跟踪问效、群智联动等措施,使校内和校外相互支撑、理论和实践相互印证,共同将思政课建设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收益、毕生难忘的优秀课程。总之,考核评价主体的构成要符合思政教育的本质和规律,契合高校思政课改革发展目标,为考准考实奠定基础。

(二) 持续精细考评指标的体系建设

对高校思政课教师进行考核评价,要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基本价值遵循,坚持“以人为本、以质为本”理念,将提升思政课教师教学质量作为考评的关键抓手[4]。因此,在构建考核评价体系时,一方面,应持续关注对思政课教师的政治信仰、职业道德、教学态度、教学能力、教学效果等方面的考核评价,把政治素质考核作为“硬杠杠”,强化师德师风建设,督促其立好三尺讲台,以“三为”“六要”“八统一”为标尺,扎实履行好传道授业解惑的光荣使命。另一方面,还要大胆改革单一的评价体系,着力解决现行考评内容片面注重教学的情况,合理设置评价内容及评价结果中的教学、科研、育人以及社会服务等方面占比,激励思政课教师讲好每一堂课、做好每一项科研、带好每一个学生、关注每一步社会发展,实现自身的全面成长。同时,在充分尊重每个教师个体独特性与差异性的基础上,也从整体教师队伍的结构性、层次性与演化性层面思考,通过制定与不同年龄阶段、不同职称阶段、不同发展特点相匹配的具像式评价标准,发挥考核评价鲜明的导向功能。总之,考核评价内容的设置要充分考虑思政课教师成长发展规律,为其实现“经师”与“人师”相统一提供指引,为考准考实提供依循。

(三) 不断深化考评结果的综合运用

加强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既要注重对思政课教师工作实绩的肯定,同时,也应加强监督管理,秉持严管厚爱的原则,以考核评价激发其成长发展的内生源动力,以考评倒逼工作,以激励提升实效。因此,在综合运用考评结果时,一方面,要将考评结果与教师激励奖励相结合,勇于打破思想藩篱,改进方法路径,从职称晋升、经费支持、选树典型等方面入手,“加大培养和激励工作力度,落实各项政策保障,提高这个岗位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让思政课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真正让其工作有条件、干事有平台、待遇有保障、发展有空间。另一方面,要将考评结果与教师管理培训相结合,针对考核评价过程中发现的苗头性问题,采取主动约谈等方式进行警示谈话,及时提醒帮助,防止“蚁穴溃堤”;针对考评结果不甚理想等情况,持续完善待岗、转岗、解聘、辞聘等处理方式,进行差异化整改处理。同时,为其调整工作任务,督促其加强磨课练兵,强化日常校内外学习培训,坚决杜绝“一考了之”。总之,考核评价结果的运用要切实达到“指挥棒”功效,为思政课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教、舒心从教、精心从教提供制度支撑,真正形成“奖优罚劣”的价值氛围。

4. 结语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立足现实,着眼未来,大力推动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考核评价机制建设,既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必破之题,更是造就高素质大国良师的关键之举。从这个意义上说,应坚持系统全面思维,加强“点线面结合”,推动考评方式从“传统单一”向“创优多元”转变,推动考评内容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识别”转变,推动考评结果从“孤立静止”向“融会贯通”转变,考出实事、实情、实绩,从而为建设新时代高素质思政课教师队伍、锻造更多优秀思政课教师注入强大动力。

基金项目

2021年度天津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青年一般课题“‘扎根理论’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评价体系构建研究”(项目编号:EIE210306)。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22: 20.
[2] 杨莘. 坚持系统观念——深刻学习领会“六个坚持”之五[N]. 人民日报, 2022-11-23(9).
[3] 于安龙.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逻辑依据、现实挑战与实践进路[J].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与研究, 2023, 3(4): 138-146.
[4] 陈静, 耿富云. 高校思政课教师考核评价的价值定位和实践路向[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3): 10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