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式教学理论在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The Application of Scaffolding Teaching Theory to Continuation Writing Task Teaching in Senior High School
摘要: 高考新题型读后续写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语言运用能力、写作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知如何设计有效的读后续写教学活动,学生对读后续写兴致不高、缺乏续写能力,导致该题型得分率普遍较低。因此,本文将支架式教学理论引入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教学,阐述支架式教学理论和读后续写的内涵及理论基础,回顾国内外有关支架式教学理论、国内有关读后续写以及支架式教学理论运用于读后续写的研究现状,并对未来的研究作出展望,从而推动支架式教学理论在高中英语读后教学研究中的应用与发展。
Abstract: The continuation writing in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puts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students’ reading comprehension ability,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bility, creative thinking ability, language application ability, writing ability and so on. However, in the actual teaching, teachers do not know how to design effective activities of continuation writing and students are not interested in it and lack the ability to continue to write, resulting in a generally low score rate of this type of question. Therefore, this paper introduces scaffolding teaching theory into continuation writing task teaching in senior high school, expounds the connotation and theoretical basis of scaffolding teaching theory and continuation writing, reviews the current status of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research on scaffolding teaching theory, domestic research on continuation writing and the application of scaffolding teaching theory to continuation writing task teaching, and makes prospects for future research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caffolding teaching theory in continuation writing task teaching in senior high school.
文章引用:丁时美. 支架式教学理论在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教育进展, 2024, 14(6): 266-270. https://doi.org/10.12677/ae.2024.146928

1. 引言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修订)》提出在英语教学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其中包括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即五项基本语言技能:“听、说、读、写、看”[1]。其中,“听、读、看”属于理解性技能,“说、写”属于表达性技能。实际上,在英语的学习和运用中,这两种技能是相互促进的。而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写作技能的训练往往单独进行,忽视了对学生谋篇布局能力和写作策略运用能力的培养,导致英语写作的整体质量低下。针对此类问题,以王初明为代表的学者提出了读后续写教学,即结合阅读教学进行写作练习的一种方法。

2016年,浙江省首次将读后续写这一写作题型纳入高考英语试卷中。在浙江省这一高考改革试点省份的带领下,越来越多的省份在高考英语试卷中使用了该题型。随着新高考改革的推进,对高中英语读后续写的研究愈发显现出其重要的社会意义。它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顺应英语教学改革的方向。但是这一改革在实际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教师不熟悉读后续写理论,学生对读后续写兴趣不高等。针对上述困境,笔者引入了支架式教学理论。在读后续写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阅读材料,为学生搭建写作支架,循序渐进地训练学生将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从而促进语言理解与产出的紧密结合,以此提升学生的读后续写能力。

2. 文献综述

() 支架式教学

1) 概念界定

“支架”又称“脚手架”,源于建筑业。在建筑工地上,工人们用木料和铁钉等材料搭成支架(脚手架),支架用来支撑建筑物以帮助工人们安全顺利地施工,随着楼房的建成,这些支架会逐渐被撤掉。Wood, Bruner et Ross (1976)最早将“支架”应用于教学领域,并提出“支架式教学”这一概念[2]。所谓“支架”,是指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为学习者提供辅助性的概念框架,以帮助他们建构知识、解决问题。“支架式教学”指教师要在学生遇到困难时,适时地为他们提供支架,帮助学生顺利完成自己无法独立完成的任务,并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减少外部支持,逐渐撤去支架,直至最后由学生独自完成任务。

2) 理论基础

支架式教学缘起于Vygotsky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最近发展区是Vygotsky在论述教学与发展关系时提出的。他指出学习者有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现有的发展水平,即学生能够独立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潜在的发展水平,即学生在更高水平的成人或同伴帮助下解决问题的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距即为“最近发展区”[3] (Vygotsky, 1978)。支架式教学与最近发展区理论联系密切。教师为学生搭建支架时首先必须分析材料的难度、考虑学生现有的能力,将教学任务置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同时最近发展区不仅强调教师对学生的引导,而且强调学生的自我建构,因此由教师搭建的支架应该是动态的、逐渐弱化的。

() 国内外有关支架式教学理论研究

1) 国外有关支架式教学理论的研究

Wood, Bruner etRoss (1976)最早提出“支架式教学”,缘起于Vygotsky的最近发展区理论。Palincsar (1986)通过对师生之间对话的分析,证实了对话在支架式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他认为,支架式教学是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知识教授过程中,采用示范和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指导学生使用切实可行的方法来解决疑惑,最终完成作业的过程[4]。Hammond et Gibbons (2005)认为支架具有临时性,支架应该随着教学过程逐步撤去[5]。在应用研究方面,Liao (2015)将支架教学应用到中学生英语口语教学过程中,发现支架式教学能够提高中学生的口语能力[6]。Obeiah et Bataineh (2015)采用对比研究,发现支架式教学对学生的写作表现和技能有一定的影响[7]

2) 国内有关支架式教学理论的研究

何克抗(1997)系统地阐述了支架式教学理论融入教学过程的完整环节:搭脚手架–进入情境–独立探索–协作学习–效果评价[8]。第一,搭脚手架。教师需要分析学生、搭建支架。分析学生即了解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了解学生现有水平和即将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距。教师基于此搭建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教学支架,包括确定教学目标、设计问题情境、建立概念框架以及提供学习资源。第二,进入情境。教师引导学生进入一个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问题情境。第三,独立探索。起初,教师会给予适当的启发和引导,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随着学生对问题的深入理解,教师逐渐减少引导、撤去支架。第四,协作学习。通过小组协商与互动,学生能够共享彼此的观点、共同解决难题。第五,效果评价。效果评价是对整个支架式教学过程进行总结与反思的环节,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以及同伴互评。

其他学者就支架式教学理论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在理论研究方面,张国荣(2004)认为支架式教学是将学生作为主体,教师作为辅助的一种方法,这有利于增强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语言水平[9]。在应用研究方面,顾敏(2014)发现支架式教学理论运用到语法教学中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法知识点[10]。在此基础上,越来越多的学者探究了支架式教学理论对英语语言技能的影响,包括写作、阅读、听力、词汇等。

() 读后续写

1) 概念界定

读后续写这个概念最早由王初明教授提出,他认为“读后续写是一种将语言理解与产出紧密结合,能够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外语学习效率的方法[11]”(王初明,2012)。在新高考英语试卷中,读后续写具体的测试方法是:“给学生提供一段没有结尾的语言材料,要求学生理解该文本的故事情节、借鉴文本语言,根据所给段落开头语和关键词,在对原文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将其补全,形成一篇与原文内容、结构、语言和思维都保持和谐的完整文章[12]。”

2) 理论基础

读后续写兼顾语言输入与输出,因此其基础主要是输入假说和输出假说理论。

输入假说理论是由Krashen提出的。他强调(1982)大量可理解的输入语言是语言习得的重要条件,并且语言难度应略高于学习者现有水平[13]。为此他提出了著名的i + 1公式,i代表学习者现有的语言水平,1代表略高于学习者现有水平的语言材料,输入的材料只能略高于学习者现有的发展水平,即i + 1的水平,才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输出假说理论是由Swain提出的。他指出(1985)为了实现语言内化和提高学习能力,学习者必须进行大量可理解性输出,学习者只有同时拥有语言输入和输出,才能真正习得一种语言[14]

输入假说和输出假说理论反映在读后续写中,就是指阅读是语言输入的过程,写作是语言输出的过程。只有将语言输入与输出紧密结合,才能够同时发展学生的理解性技能和表达性技能,最终有效提高学他们的语言能力。

() 国内有关读后续写的研究

读后续写是由我国学者王初明教授结合我国外语学习实际情况所提出的教学方法和测试方式,外国尚没有研究读后续写的系统性文献,因此本文主要综述国内有关读后续写的相关文献。

王初明教授针对语言理解和产出的不对称性,于2012年提出了读后续写教学法。该方法结合阅读和写作,将语言的理解和产出、语言的模仿与创造性使用有机结合起来,以提高学生的外语学习效率。姜琳和陈锦(2015)发现读后续写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尤其能够促进写作语言的准确性和流畅性[15]。王初明(2018)提出“多轮续写”与“对比续写”两种续写形式[16],以应对文本互动性较弱、语言协调性较差的问题,以期最大程度地发挥续写的优势。

() 国内有关支架式教学理论运用于读后续写的研究

鉴于国外尚没有对读后续写进行系统性研究,本文主要探讨国内有关支架式教学理论运用于读后续写的研究。

薛静波(2016)提出教师在写作教学中要根据文本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有侧重地搭建写作支架,包含语言、内容、思维和情感四种支架[17]。许冰(2021)通过问卷调查发现支架教学能有效提升高中生英语读后续写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内在学习动力[18],并提出了一些有效的支架应用策略,如:教师教学前要考察学情,确定最近发展区;教学中要关注文章情境,搭建多元支架,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教学后要提供多元效果评价,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周艳惠(2021)通过对照研究发现支架式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续写策略使用频率[19],实验班学生在续写中运用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以及写作输出策略的频率较高。高丽(2023)提出了搭建读后续写写作支架的原则,包括问题驱动原则、话题搭建原则、创新和协同原则[20]。李麟(2023)通过行动研究,发现将支架理论运用到读后续写教学中,可以改善学生对于读后续写的认知[21]:减少学生的写作焦虑、增加学生的写作兴趣,最终改善学生写作的态度。

3. 对已有研究的评述

纵观国内外关于支架式教学理论的研究,可见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支架式教学理论逐渐被应用到各个教学领域。在英语方面,现存文献大多是对“听、说、读、写、看”五项基本语言技能进行单独研究,很少将支架式教学理论运用到同时培养多个语言技能的教学中,如:阅读和写作相结合的读后续写教学。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学者们应该重视支架式教学理论在读后续写教学中的应用,同时培养学生的理解性技能和表达性技能。

纵观国内关于读后续写的研究,可见以王初明教授为代表的学者对读后续写的理论研究较多,关于具体如何选择阅读文本、开展读后续写教学、多元评价学生所续写的作品的实践性文献较少,并且将读后续写与其他理论相结合的研究相对缺乏。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学者们应该将更多其他的教学理论运用到读后续写中,如将支架式教学理论引入到读后续写中,多途径提高学生的读后续写能力。

从国内支架式教学理论运用于读后续写的研究可见,由于读后续写在近几年才兴起,研究数量本就不多,将支架式教学理论运用到读后续写中的文献就更少了。但是从现有文献可以看出支架式教学理论在帮助学生提高续写能力、发展综合语用能力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因此,学者们在未来应该深入研究具体应该如何运用支架式教学理论设计读后续写教学活动,以提高读后续写教学质量。

4. 结语

支架式教学理论下的读后续写要求教师在教学前根据材料的难度和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预设写作支架,在教学中为学生搭建起完整的写作支架,包括内容、语言、思维、结构、情感、同伴等支架,以激活学生已有的背景知识,加深学生对阅读文本的情节设计、写作特点和语言特征的理解,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最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完成语言输入与输出的紧密结合。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 [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20.
[2] Wood, D., Bruner, J.S. and Ross, G. (1976) The Role of Tutirin in Problem Solving. Journal of Child Psychology and Psychiatry, 17, 89-100.
https://doi.org/10.1111/j.1469-7610.1976.tb00381.x
[3] Vygotsky, L.S. (1978) Mind in Society: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Psychological Processe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4] Palincsar, A.S. (1986) The Role of Dialogue in Providing Scaffolded Instruction. Educational Psychologist, 21, 73-98.
https://doi.org/10.1080/00461520.1986.9653025
[5] Hammond, J. and Gibbons, P. (2005) Putting Scaffolding to Work: The Contribution of Scaffolding in Articulating ESL Education. Prospect, 20, 6-30.
[6] Liao, W. (2015) A Study on the Practice of Applying Scaffolding Theory to the Teaching of Subjunctive Mood.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glish Language Education, 4, 37-48.
https://doi.org/10.5296/ijele.v4i1.8686
[7] Obeiah, S.F. and Bataineh, R.F. (2015) Does Scaffolding-Based Instruction Improve Writing Performance? The Case of Jordanian EFL Learners. Lublin Studies in Modern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 39, 106-123.
https://doi.org/10.17951/lsmll.2015.39.2.106
[8] 何克抗. 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5): 74-81.
[9] 张国荣. “支架”理论在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4(9): 37-39.
[10] 顾敏. 从同课异构看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支架”的有效性[J]. 教学与管理, 2014(1): 54-56.
[11] 王初明. 读后续写——提高外语学习效率的一种有效方法[J]. 外语界, 2012(5): 2-7.
[12] 教育部考试中心.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英语学科考试说明(高考综合改革试验省份使用) [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5.
[13] Krashen, S.D. (1982)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Pergamon Press.
[14] Swain, M. (1985)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Some Roles of Comprehensible Input and Comprehensible Output in Its Development. In: Gass, S. and Madden, C., Eds., Input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Newbury House Publishers, 235-252.
[15] 姜琳, 陈锦. 读后续写对英语写作语言准确性、复杂性和流利性发展的影响[J]. 现代外语, 2015(3): 366-375+438.
[16] 王初明. 如何提高读后续写中的互动强度[J]. 外语界, 2018(5): 40-45.
[17] 薛静波. 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教学中写作支架的有效搭建[J]. 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 2016, 39(9): 27-32.
[18] 许冰. 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教学中的支架应用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宁波: 宁波大学, 2021.
[19] 周艳慧. 支架式教学在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济南: 山东师范大学, 2021.
[20] 高丽. 浅析在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教学中有效搭建写作支架的策略[J]. 甘肃教育研究, 2023(11): 54-56.
[21] 李麒. 支架理论在高中英语读后续写教学中应用的行动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长春: 吉林外国语大学, 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