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狮子林与济南中山公园造景手法的共通性与差异性研究
A Study on the Commonal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Landscape Techniques between Suzhou Lion Forest Garden and Jinan Zhongshan Park
DOI: 10.12677/design.2024.93340, PDF, HTML, XML, 下载: 23  浏览: 47 
作者: 景 璟, 李 慧:山东建筑大学艺术学院,山东 济南
关键词: 苏州狮子林济南中山公园共通性差异性Suzhou Lion Forest Garden Jinan Zhongshan Park Commonality Differentiation
摘要: 中国古典园林作为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对自然的感悟和生命的追求。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手法包括叠山理水、植物搭配、建筑升华和空间营造等,其构成了中国古典园林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并对世界园林建造产生了深刻影响。本研究旨在探讨苏州狮子林与济南中山公园造景手法的共通性与差异性。通过对两处园林的实地考察和文献资料分析,研究发现,苏州狮子林和济南中山公园在造景手法上表现出一定的共通性,如运用自然元素、注重空间布局等。同时,两者也存在差异性,如文化背景、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
Abstract: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s, a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China’s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art, reflect the perception of nature and the pursuit of life. The techniques of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 design include stacking mountains and water, plant combinations, architectural sublimation, and spatial creation, which constitute the unique artistic style of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s and have had a profound impact on the construction of gardens around the world.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commonalities and differences in landscape design techniques between Suzhou Lion Forest Garden and Jinan Zhongshan Park. Through field investigations and literature analysis of two gardens, it was found that Suzhou Lion Forest Garden and Jinan Zhongshan Park exhibit certain commonalities in landscaping techniques, such as the use of natural elements and emphasis on spatial layout. Meanwhile, there are also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such as the influence of cultural background, geographical location, and other factors.
文章引用:景璟, 李慧. 苏州狮子林与济南中山公园造景手法的共通性与差异性研究[J]. 设计, 2024, 9(3): 452-459. https://doi.org/10.12677/design.2024.93340

1. 背景介绍

中山公园,坐落于济南市中南部,起源于清朝时期的庄园,于1912年改建为公园,以纪念孙中山先生。公园内自然景观如小河、人工湖泊与林木相得益彰,古老的亭台楼阁、蜿蜒的小径、石桥等建筑物点缀其间,共同形成了一幅宜人的风景画。其优越的位置使得邻近的千佛山风景区为其增色不少,游客可以在中山公园感受到山水相映的美妙景色。

苏州市的狮子林,其历史可以上溯到元朝,历经明、清两代的多次修缮与扩建;园林布局独特,构思巧妙,要素丰富,素有“园中之王”之称。狮子林是苏州最具代表性的园林建筑,它融合了儒释道三教的精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所在。景区内的狮子山,翠兰堂,碧波榭,亭台楼阁,廊桥,石狮,均显示出别具一格的艺术风貌。2000年,苏州教科文组织将其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并和苏州其它几个公园一起被称为“苏州古典花园”。总之,无论是济南中山公园还是狮子林,在各自的区域内,都有着自己的特色,彰显着中国古典园林的韵味和文化底蕴。

2. 中国园林概述

2.1. 园林的历史渊源

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园林景观建造的表现风格也变得丰富多彩。但中国古典园林崇尚自然、融入自然的造园思想一直没有改变,通过研究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手法,能为我国园林建设提供良好的理论和实践依据[1]。中国园林具有久远的历史,从公元前11世纪的奴隶社会的最后阶段到19世纪末封建社会的瓦解,经过三千多年的不断完善与发展,逐步形成了中国独特的景观园林体系。中国园林的历史自有文字记录以来,就一直显露于史籍文献之中。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经过前人的不断发展和创新,不管是造园的技术还是艺术理念,都从粗浅发展到精细。童寯先生在其书中开创性地提出了园林三境界“疏密得宜”“曲折尽致”和“眼前有景”,这是古代园林艺术研究中品评园林艺术的精髓之所在[2]

2.2. 园林的设计理念

传统园林的造园理念在中国文化发展过程中,儒家、道家和佛家的理论学说不仅体现在历史、政治和艺术等方面,还体现在古典园林的造景技法中。它们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3大组成部分,各自以不同的文化特征深深地影响着传统园林的造园思想[3]

在设计及思想上遵从“师法自然”的理念,使古典园林呈现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样貌[4]。其核心设计元素是将山水完美融合。通过精细的利用山川湖泊、假山和水池等要素,营造出一幅山水画卷,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在有限的空间中营造出浓郁的意境和情调,通过景点、亭阁、建筑、小桥流水等营造出一种强烈的禅韵与宁静。同时,在建筑设计上,注重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共生,如楼台楼阁;廊桥,石路,与山、水、木等构成了一种和谐的关系,反映了人与自然之间的亲密关系。中国古典园林独特的设计思想和风格,正是在这种设计理念的影响下形成的,体现了我们民族对自然、艺术和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

3. 苏州狮子林与济南中山公园造景手法共通性的分析

3.1. 对自然的借景与融合

历史上苏州园林的外围环境中景观格局完整,景物大多低矮,视觉上疏朗开阔,为借景创造了优越的条件。园林将自然与人工完美的融合在了一起,即模仿了大自然,并加以人为的改造,使自然更富有诗意。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这也是我们现在所要追求的理念。经过精心的合理的布局,将周围的山川、湖水等自然风光与园林融为一体;扩展了整个园林的层次,营造出一种宏伟的气氛。这样的借景方式,既能让公园更好地融入周围的环境,又能提高参观者的“沉浸”和“视觉感受”。

另一方面,山水意趣一直以来都是中国传统园林造园追求的意境,园无山而缺骨,无水而不活,造园必先理水,因此水、假山和峰石往往都是一个园林的焦点。狮子林与中山公园都强调了山水元素的融合,通过精巧的布局和景观设计,使山石、水池等自然元素与人工建筑相互交融,创造出充满诗意和意境的园林环境。这种山水元素的融合不仅美化了园林,也为游客带来了更加深刻的文化体验。

总体而言,狮子林与中山公园通过善于运用水景、构建亭台楼阁等共通的手法,它们以自然为基础,巧妙地营造出令人陶醉的园林景观,突显了园林艺术在与自然和谐共生中的独特魅力(图1图2)。

Figure 1. Lion Forest Garden water scenery

1. 狮子林水景

Figure 2. Water scenery of Zhongshan Park

2. 中山公园水景

3.2. 对空间的精妙利用

狮子林与济南中山公园在造景手法上表现出明显的共通性,特别是在对空间的精妙利用方面展现了相似之处。它们共同采用了合理布局景点的策略,通过巧妙的设计和安排使整个园区的空间得以充分利用,呈现出统一而有序的整体布局。假山幽深小径的设计是两者共同采纳的手法,通过曲折蜿蜒的小径引导游客逐步走向豁然开朗的新空间,为空间增添了深度感和探索的趣味(图3)。

在建筑元素的巧妙安排上,亭台楼阁、廊桥石径等建筑被巧妙地融入自然环境,既不显得拥挤,又形成了空间上的丰富层次感。水景的智慧运用在两者的设计中都得到了体现,人工湖泊等水体元素被巧妙地安排,不仅丰富了空间层次,也为整体景观增色不少。开放式景观空间是它们共同倡导的理念,通过大面积的绿植、草坪等自然元素,使游客在空间中感受到宽广和通透,营造出舒适宜人的氛围。最后,景观点的层次感通过地势差异和植被层次的精心设计,在园区内创造了丰富多样的景观点,使整体空间更具吸引力。

Figure 3. Rockery of Zhongshan Park

3. 中山公园假山

总体而言,狮子林与济南中山公园造景手法的共通之处主要体现在对空间的巧妙利用,展示了它们在园林空间设计方面的独特和精湛之处。

3.3. 对文化符号的综合运用

狮子林与济南中山公园在造景手法上共通之处主要表现在对文化符号的精妙运用。

首先,这两者都成功地融合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狮子林之所以闻名,主要原因是惟则禅师所弘扬的禅宗精神。假山拟狮的造型寓意于形、巧夺天工、妙趣自然,狮子林的清幽之境与玄远的禅境混为一体,在这里禅即是景,景即是禅[5] (图4)。通过亭台楼阁、曲桥流水和石刻艺术,展示了园林的深厚文化历史底蕴,同时也为游客带来了一种沉浸式的文化体验。济南中山公园围绕孙中山纪念地,以雕像和纪念馆的形式在园林景观中融入孙中山形象及理念,让园区成为历史人物纪念地和文化传承地(图5)。二是狮子林与济南中山公园均以其特有的建筑风格营造出别具一格的文化符号。诸如亭台和楼阁这样的建筑在外观上展现出了其独有的特色,它们通过这些独特的设计传达了丰富的文化意义,为整片园林带来了与众不同的视觉体验。另外,石雕艺术是二者共有的文化符号,狮子林素以石雕见长,济南中山公园则巧用石刻和其他要素,使得这些石雕作品既有高超的艺术技艺,又融合着深厚的文化寓意,是园林里一个醒目的文化符号。

Figure 4. Lion Forest Garden stone lion

4. 狮子林石狮

Figure 5. Zhongshan Park exhibition hall

5. 中山公园展馆

最终,两者都强调了自然与文化的融合,通过巧妙的设计将文化符号融入自然景观中,使文化符号更自然地融入园林,同时也使自然环境更富有文化意蕴。

4. 苏州狮子林与济南中山公园造景手法差异性的比较

4.1. 地域文化的影响

狮子林与济南中山公园在造景手法上展现了一些差异性,这些差异主要受到地域文化的影响。

首先,两者的造景手法因地理位置的不同带来了独特的元素。狮子林位于江苏苏州,江南水乡典型的地域文化影响了其园林设计。狮子林运用水景较多,通过利用周边水域,形成水景环绕的布局。相反,济南中山公园则地处山东,通过对山水景观的利用体现了更多地地域文化,以千佛山为邻,融入山地元素,打造出独具山水特色的园林。其次,区域文化对植物的选择起着重要的作用。江南是个多雨的地方,在狮子林中引进了大量的植物,比如苏州有名的“百草园”,构成了一片绿色的风景。济南中山公园在保护和利用山区植被方面,将更多的适合山东当地的气候条件,使其具有独特的山地特色。同时,区域文化对文化象征的选择具有特殊的影响。狮子林注重苏州古典园林的文化底蕴,将苏州古典园林中具有代表性的石狮、曲桥、亭榭等建筑要素与形象,充分体现了江南水乡特有的人文气息。与之相比,济南中山公园则是以孙中山为中心,凸显山东的区域历史与文化特色,以纪念馆、雕塑等形式来宣传孙中山的理念与精神,彰显山东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

总体而言,狮子林与济南中山公园在景观设计方法的差异很大程度上是由区域文化所决定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植被特征,历史文化传统等因素,对这两个地区的园林景观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一独特的区域文化,使每一座园林都有其独特的风格与文化内涵。

4.2. 历史时期的不同背景

狮子林与济南中山公园在造景手法上的差异性受到其所处历史时期不同背景的影响,反映了不同时代的审美观念和文化特征。

狮子林是苏州古代花园的一处古迹,始建于元朝。狮子林在明清两代曾多次重修、扩建。它的设计讲究自然景观与人造建筑相结合,重视意境的追求,以布局精巧,构思精巧,石雕狮别具一格。它体现了江南时期以山水为中心、以文人为中心的园林美学思想。济南中山公园是为了纪念孙中山而建立的,它与近代中国的大环境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其造景手法更受到近现代政治、历史和文化影响。公园内的建筑、雕像等元素以孙中山为主题,通过纪念性的设计,弘扬现代中国的爱国主义情怀,突显了近现代历史文化的特殊性。其次,狮子林的造景手法强调苏州园林的传统风格,注重自然山水的表现,而济南中山公园更侧重于通过纪念性建筑和雕塑来展示现代中国的历史文化,突显了两者在历史时期背景下对文化传承和表达方式的不同追求。

总体而言,狮子林与济南中山公园景观设计方法的差异,主要是因为二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区域文化背景的不同所致。狮子林注重江南古典的美学,济南中山公园则侧重于对中国现代历史的记忆与文化表现。正是由于二者的不同,才使二者在园林营造上呈现出各自的时代特征与文化传统。

4.3. 植物配置与风格差异

狮子林与济南中山公园在造景手法上的差异性主要表现在植物配置与园林风格上,反映了它们所处地域和文化的不同特点。北方园林种植在严谨中体现活泼,南方园林种植在变化中寻求统一[6]。在植物的布置上,狮子林依水而建,具有江南水乡特色,注重水景。柳树、荷花、水杉等水生植物与湖泊、流水相映成趣,形成了一幅令人心旷神怡的水乡美景。此外,狮子林还特别注意引进松树、竹子等绿化植物,营造出四季常青,绿意盎然的园林景观(图6)。而济南中山公园由于位于山东地区,所以在植物配置上更多地受到了山地的影响。园内植被多以山地独有树种为主,如松柏等,也有适合各种气候的灌木。其次,狮子林是一座具有江南水乡风情的园林,注重自然景观与人造建筑的完美结合。亭台楼阁,曲桥流水,石狮雕塑,配以花草树木,营造出一种诗情画意、意境盎然的园林风格。而济南中山公园,它更注重纪念与现代化的气氛。公园内的植物布置与风格,更多地集中于纪念近代伟人孙中山,以纪念馆和雕塑为主,体现了一种具有强烈爱国情怀的现代感。

Figure 6. Lion Forest Garden water scenery

6. 狮子林水景

总体来看,狮子林与济南中山公园在植物配置和造型上的区别,主要是由于两个地区的地理环境及人文环境的差异。狮子林是一处典型的江南水乡园林,强调水景与传统建筑相结合。而济南中山公园则侧重于山地植物与近代名人的纪念,体现了一种具有纪念意义与现代气息的园林风貌。

5. 保护与传承中国园林的价值

中国传统园林的保护和继承,具有深厚的文化、历史和社会意义。对于国人来说,“生生之谓易”,延续和自己生命、生活相关的园林的生命力是一种常态的需求[7]。首先,这是一种文化传统的继承,中国的传统园林蕴含了古人的美学思想、哲学思想和艺术理念,通过保护和继承,我们才能将这些传统价值延续至今,使其在现代社会依然发挥文化传统的重要作用。其次,园林的保存本身就是一种历史记忆,体现了各个时代的社会风貌与人民的生存状态,并通过对其进行保护与传承;我们可以保留那些珍贵的历史片断,为后代提供深刻的历史认知。

与此同时,对中国传统园林进行保护和继承,也将对其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起到积极的作用。中国古典园林因其独具的艺术风格、建筑构造、植物布局等特点,深受中外旅游者和研究者的青睐,通过对其进行保护与继承,使这一独具特色的园林艺术走向国际舞台,促进中华文化在全球的传播。总的来说,保护与传承中国传统园林不仅有益于文化传统的传承和历史记忆的保存,还对生态环境的维护、旅游业的促进和园林艺术的传播产生积极影响。

6. 结论

狮子林与济南中山公园在造景手法具有共通性,即尊重传统文化,追求自然、人文相融。二者均以巧妙的空间布局,曲径通幽的手法,营造出色彩绚丽的山水环境,并着重于文化象征的使用,表达对历史人物与传统文化的尊重。然而,二者在不同的地域文化、历史时期和园林风格又有着明显的差异。狮子林以江南水乡的特色植物及传统建筑为主体,着重于水景的应用,强调古典园林审美。而济南中山公园,以山地植被,现代历史人物为题材,体现了山水意境与现代文化的独特魅力。

总体而言,这两个园林在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历史时期,以不同的造景方法,表现出不同的风貌与文化特征。二者在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对历史人物精神的弘扬上达成了一致,但在植物的选择和园林风格的塑造上也表现出了各自的特点。

注 释

①图1来源:http://xhslink.com/FqJLqH

②图2,图3,图5来源:作者自摄

③图4来源:http://xhslink.com/DdwOqH

④图6来源:http://xhslink.com/75qPqH

参考文献

[1] 马玛骞, 林海. 中国古典园林造园手法探析[J]. 现代园艺, 2023, 46(16): 135-137.
[2] 王展鹏. 基于设计美学视域的苏州园林符号学研究[J]. 居舍, 2024(7): 111-114.
[3] 朱文泺. 传统园林造景手法在燕赵园林中的应用——以邯郸市赵苑公园为例[J]. 中国建筑装饰装修, 2023(16): 143-145.
[4] 王雯超. 园林景观设计中古典园林理念及传统文化的融合运用[J]. 中外建筑, 2020(4): 45-47.
[5] 郭润滋. 狮子林中的禅宗思想意境[J]. 今传媒, 2020, 28(8): 148-150.
[6] 骆珊珊, 李慧琳, 陈琳. 中国南北园林差异之比较[J]. 现代园艺, 2014(16): 131.
[7] 朱光亚, 余惟佳. 中国传统园林遗产保护的理念初探[J]. 建筑遗产, 2021(4):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