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何以再生产:影视解说类长视频的内容分析研究——基于Bilibili网站Up主“木鱼水心”的调查
Reproducing Knowledge: A Content Analysis Study of Film and Television Explanatory Long Video—A Survey Based on Bilibili Uploader “Muyu Shuixin”
DOI: 10.12677/jc.2024.123112, PDF, HTML, XML, 下载: 11  浏览: 67 
作者: 倪恺彬:苏州大学传媒学院,江苏 苏州
关键词: 影视解说长视频互动仪式链木鱼水心Film and Television Narration Long-Form Video Interactive Ritual Chain Muyu Shuixin
摘要: 短视频时代,长视频内容在数字媒体平台上的生存更加艰难,获取受众吸引力也更加具有挑战性。Bilibili网站视频创作者“木鱼水心”却在视频时长的增加的同时,实现了粉丝数量的上升。基于这种现象,本文试图结合“互动仪式链”理论,探究“木鱼水心”的长视频内容在创作和吸引观众方面的特点,以及评论区互动在影视解说长视频的成功中所扮演的角色,进而研究长视频内容创作的吸引机制,理解观众参与和互动的关键因素,以期为数字媒体环境中的内容创作者提供建立忠实观众群体的建议。
Abstract: In the era of short videos, the survival of long video content on digital media platforms has become more difficult and the acquisition of audience appeal has become more challenging, but Bilibili’s video creator “Muyu shuixin” has achieved a rise in the number of followers at the same time as the length of his videos has increased. Based on this phenomenon, this paper attempts to combine the theory of “Interaction Ritual Chain” to explo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uyu shuixin” long video content in terms of creating and attracting viewers, as well as the role of the interaction in the comment section in the success of the long video, and then study the attraction mechanism of the long video content creation, in order to understand how the long video content is created and how it attracts viewers. The study then examines the attraction mechanism of long video content creation and understands the key factors of audience participation and interaction, with a view to providing content creators in the digital media environment with suggestions for building a loyal audience base.
文章引用:倪恺彬. 知识何以再生产:影视解说类长视频的内容分析研究——基于Bilibili网站Up主“木鱼水心”的调查[J]. 新闻传播科学, 2024, 12(3): 699-704. https://doi.org/10.12677/jc.2024.123112

1. 问题的提出

影视解说类视频是创作者对影视资料编码创作后的视频作品,是作为解码者的解说主体利用剪辑技术对原作影视文本和叙事方法进行主观性选择和艺术化编码后以解说形式来传递信息、交流情感的一种原创短视频作品。现在短视频平台的影视解说类短视频总时长大多为6~12分钟,并根据视频平台的不同特征对视频进行分割,如在抖音平台,整个视频一般被分为3份视频,以适应抖音平台的传播模式,其口号是“三分钟让你看完某某电影”。这种速食化的电影文本与电影原片存在很大不同,视频创作者在拆解电影的同时,建构着自己的视听逻辑,产生了新的范式、形态和传播路径。在庞大的短视频受众需求下,“电影解说”短视频的规模飞速扩张。近年来,各视频平台涌现出大量十万至千万级粉丝量的“电影解说”短视频账号,成为新媒介影视传播的全新赛道。

Bilibili视频平台(以下简称B站)头部影视解说up主木鱼水心,是2018、2019、2020、2021、2022年b站百大up主,拥有1212万的粉丝,在B站平台有着较强的知名度。他广泛涉猎于电影、电视剧和动画的影视解说。通过观察,他从2016年开始进行影视解说的创作,他的作品一开始是3~5分钟左右,接着逐年开始增加,2017年他的视频时长变化为普遍10~20分钟,再到2018年他的视频时长变化为普遍20~30分钟,2019年他的视频时长首次突破了30分钟,再到如今的2023年,他的视频时长已经普遍在40分钟左右。

短视频时代,长视频内容在数字媒体平台上的生存更加艰难,如何获取受众吸引力也更加具有挑战性。而“木鱼水心”却在视频时长的增加的同时,其粉丝数量在不断上升,并在2018年首次成为百大up主,这和短视频时代的传播趋势相悖。针对这种现象,本文试图研究并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 “木鱼水心”的长视频内容在创作和吸引观众方面具有什么特点?

2) 评论区互动在影视解说长视频的成功中扮演了什么角色?

3) 观众在评论区的行为如何形成一个活跃的社交环境?

通过回答这些研究问题,本文将探讨长视频内容创作的吸引机制,理解观众参与和互动的关键因素,并为数字媒体环境中的内容创作者提供有关建立忠实观众群体的见解和建议。

2. 文献综述

2.1. 影视解说与版权侵权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对影评和影视解说类短视频展开了研究,且研究领域大多集中于其侵权行为的认定和分析、视觉文本的媒介批判。当前影视解说类视频创作者沉迷于“流量为王”的泥淖之中,甚至不惜以实施版权侵权等违法犯罪行为为代价,以微博博主谷阿莫为例,其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犯罪事实清晰,已经得到了应有的惩罚[1]。短视频的“二次创作”究竟应该在何种边界内实现,合理使用与不当使用的界限为何,这些问题在法律层面的讨论仍处于被遮蔽的状态。

随着智能传播环境对短视频生产方式的影响程度不断加深,算法推荐影响了内容的生产与分发,侵权内容生产与传播效率随着智能技术的引入而迅速得到提升,在这一背景下,短视频的“替代效应”加剧[2]

2.2. “二次创作”短视频

在传播学角度,王肖认为影视解说类视频时长短、“高频输出”的内容会导致知识传递的“碎片化”以及理论解读的“简单化”,让观众逐渐形成惰性思维和简单逻辑[3]。冯怡琳借助新卢德主义的部分观点,从观众对这一媒介形式的批判透视人与技术的伦理关系[4]。庞佳奇以费尔克拉夫的三维批评性话语分析框架与动态语篇的多模态话语研究框架对影视解说类视频进行分析,探讨其背后的文化境遇以及变迁、意识形态的呈现与权力关系的转换[5]

总而言之,目前对于影视解说短视频的研究多聚焦于对于影视形式和内容的批判,而对其中长视频的传播规律的研究相对较少,也很少有以创作者和受众关系为视角进行的研究。因此,本文会以木鱼水心等影视解说类视频创作者的创作风格为切入点,并以互动仪式链的理论分析他们的粉丝忠实度是如何形成的,以期为新媒体环境下影视解说应当如何合理有序地创作提出建议。

3. 木鱼水心影视解说长视频创作特点

3.1. 影片内容的清晰讲述

詹金斯在《文本盗猎者》中指出,电视粉丝热衷于对媒体文本进行各种自主性的符号阐释,并且从大众文化资源中盗取零散的片段,加以挪用,讲述自己的故事,制造出新的意义,达成自己的目的[6]

在部分“速食”影视解说中,创作者正是这样的“文本盗猎者”,为了节约时间,降低创作成本,他们会赋予剧中角色以特定的符号和指代。如身材壮实的男的叫“大壮”,长得漂亮的女的叫“小美”,长得帅的男的叫“小帅”,黑社会的打手叫“丧彪”……“美”与“帅”作为一对模糊的名词和概念,与营销号追求的神秘与悬念相吻合,并且成功代指了电影的主要角色,同时也并未向观影者表露出更多信息,从而实现剧情发展的未知性。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快餐式、碎片化的解说,降低了观众的阅读观影能力,稀释与消解了原有影像的丰富涵义,破坏了电影艺术本身的完整性和魅力[7]

而木鱼水心则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了视频的简短性,不过度迎合部分受众“短时间高效益”的需求,通过描述清晰的人物形象、分析人物的社会关系,最大程度还原影片的叙事逻辑。例如,在为观众讲解影片《奥本海默》时,木鱼水心即认真查阅资料,梳理影片中出现的人物与男主角奥本海默的故事,给观众带来较好的观看体验(见图1)。

Figure 1. Character relationship chart [8]

1. 人物关系图[8]

3.2. 电影语言的详细输出

电影艺术(影视艺术)的独特之处,不仅在于故事情节和影片内容本身,更在于其用镜头语言讲述故事的形式。镜头语言是影片制作者营造视觉奇观、阐释哲学主题、表达独特见解的关键方式[9]

在一般的“速食”影视解说中,短视频影评虽然满足了观众对影片的快速体验,但是破坏了所谓的电影美学,忽略电影的镜头语言而着重将时间放在对于故事情节的讲述,这在解说一些依赖于镜头语言的运用和叙事顺序的铺设而表达隐喻的电影时会力不从心。而在木鱼水心的视频中,观众通过观看他的镜头分析,依赖他的解释和观点来更好地理解电影。这种依赖关系使观众更容易沉浸在故事中,他们借助木鱼水心的分析建立了对电影内容的更深刻的理解。在这一过程中,观众不仅仅是在被动消费视频内容,更是通过他的分析与电影产生更深层次的联系。

Figure 2. Illustration of J-cut editing techniques [10]

2. J-cut剪辑手法说明[10]

如电影《hello,树先生》追求影像对现实表象的穿透力,意图用镜头语言去描绘一个巨大的社会转型时代普通人所要承受的代价和命运。影片还通过剪辑和叙事手法将影片分为现实和幻想两部分。影片的33分28秒,树在游荡时看见一辆搬家的白色货车行驶着。从这之前,发生的都是现实的真事。而这个画面在影片1小时18分52秒再次出现,这期间发生的事都是树的梦境。木鱼水心通过讲解和叙述本影片中所运用的剪辑和叙事技巧,向观众们真实还原了导演所要表达的影片内涵,同时科普了相关的电影镜头语言知识(见图2)。

3.3. 多元化内容策略

移动互联网出现后,受众打破了传播者的垄断地位,传受双方权力此消彼长。人们基于兴趣和偏好主动选择信息和渠道,而内容生产者主动迎合这些偏好生产信息。这对于媒介产品生产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即为了达到受众所喜爱的文化标准,需要研究不同圈层受众的爱好兴趣,同时注意潜在受众[11]

木鱼水心根据观众的兴趣和需求,为不同的观众群体提供不同的内容,覆盖了影视、动画、电影史、热门资讯等多个方面,建立了大大小小30个栏目。如“非凡情报局”栏目结合了当下热门资讯,增加内容的实时性和互动性,吸引了喜爱追踪热点的受众。“电影史话”栏目涵盖了深度的技术讲解和导演背后的故事,满足了电影爱好者的知识需求。“一千零一部”主要讲解电视剧,更容易吸引偏爱观看电视剧的受众观看……

这种多元化的内容策略有助于吸引不同兴趣和需求的观众。观众可以选择观看与自己兴趣相关的栏目,从而提高了此账号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4. 互动仪式链视域下的粉丝身份认同

木鱼水心通过上述影视解说长视频创作特点如清晰讲述影片内容、详细输出电影语言和分众化传播策略吸引了受众观看其视频,而在一系列互动仪式的浸染下,受众获得了作为木鱼水心粉丝的身份认同,用户忠诚度不断上升。兰德尔·柯林斯在《互动仪式链》一书中提出了互动仪式链理论,该理论认为互动仪式的发生需要具备四个条件:身体共在、仪式准入机制、共同焦点、共享情感体验[12]

4.1. 身体共在

首先,影视解说的观众通过在线观看的方式完成了虚拟在场。在B站这个共同的虚拟观看空间中,观众们不需要亲临电影院或与其他观众面对面接触,却能够分享一种独特的互动体验。他们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置身于一个虚拟的观看空间中,与其他观众分享着相同的视觉和听觉感受。

4.2. 仪式准入机制

木鱼水心制作的视频内容具有高质量和吸引力,这是仪式准入机制形成的关键因素之一。观众之所以愿意观看他的视频,是因为他们相信视频会提供有价值的内容,例如深入的电影分析、技术讲解等。观众首先要被视频的内容吸引,才会考虑参与互动。此外,用户根据自己的喜好观看其特定类型的栏目,对视频的社群素质和质量产生较好的印象,并将这些视频分享给其他人,从而扩大了观众群体。观众对视频内容的高度评价和推荐是仪式准入机制的一部分,这些因素激发了更多观众参与观看木鱼水心的视频。

4.3. 共同焦点

观看同一风格类型“电影解说”的观众往往有着共同的情感倾向,而视频弹幕则提供了自我情感表达的出口与通道,使他们获得了同一群体的身份认同。

此外,由于木鱼水心的视频不仅仅是简单地介绍电影情节,他还进行了深入地分析和讲解。观众对于电影的深层理解和解析构成了共同焦点。

在B站特有的弹幕评论系统中,观众通常在弹幕评论中讨论电影的情节、解释、争论和提问。他们分享视频中关于共同焦点的理解和观点。例如在木鱼水心关于俄剧《叶卡捷琳娜》的解说中,评论区就展开了对与俄罗斯皇室历史这一“共同焦点”的激烈讨论,并进行了认真、严谨的参考文献引用,这种互动使观众之间形成了一个共同关注的核心,他们知道自己是与其他观众拥有共同兴趣的,有助于建立粉丝的身份认同感。

4.4. 共享情感体验

在视频的最后,观众通过在弹幕称赞视频质量、感谢视频创作者、交流改进意见等偏向积极的共同情感表达完成了共享情感体验。

总之,木鱼水心通过清晰讲述影片内容、详细输出电影语言和分众化传播策略吸引了观众观看其视频,而在互动仪式链的浸染下,观众不仅仅成为观众,还建立了与创作者的身份认同。这一身份认同通过虚拟在场、共同焦点、情感表达和社交互动等互动仪式要素的共同达成完成构建,从而使观众更加忠诚于木鱼水心的内容。

5. 结语

本文围绕B站头部影视解说up主“木鱼水心”的长视频内容创作特点及其观众忠诚度的形成进行了深入分析。我们发现,木鱼水心通过清晰讲述影片内容、详细输出电影语言和采用多元化内容策略,成功构建了与观众的深度互动和身份认同。他的视频不仅仅是简单的情节解说,更深入地剖析了电影艺术,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解读和批判内容,这种深度的内容创作,形成了观众忠诚度的重要基础。

此外,互动仪式链在构建观众身份认同和增强粉丝忠诚度中的重要作用,其不仅促进了观众之间的社交联系,更加深了观众对视频内容的情感投入。尽管这种互动模式在“木鱼水心”的案例中表现突出,但我们也须认识到,这种模式的成功依赖于内容的质量和创意,以及平台特定的弹幕功能,其为观众提供了即时反馈和互动的机会。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不同平台上互动仪式链的表现形式及其对观众观看行为的具体影响,以期更好地理解数字媒体环境下的观众参与动态。

参考文献

[1] 郭智荣. 视频影视解说视听传播中的侵权现象分析及其规制[J]. 西部广播电视, 2023(16): 170-172.
[2] 彭桂兵, 丁奕雯. 智能传播中短视频平台版权争议及其治理路径——兼评“首例算法推荐案” [J]. 新闻记者, 2022(9): 86-96.
[3] 王肖. 大学生短视频热现象的原因分析、潜在风险及应对策略[J]. 思想理论教育, 2021(1): 93-97.
[4] 冯怡琳. 影视解说视频从“万众追捧”到“低能元凶”——基于新卢德主义人文维度批判的分析[J]. 新媒体研究, 2023(15): 54-57+63.
[5] 庞佳奇. 影视戏说类短视频的多模态批评性话语分析[D]: [硕士学位论文]. 上海: 上海师范大学, 2021: 1-56.
[6] 亨利∙詹金斯. 文本盗猎者: 电视粉丝与参与式文化[M]. 郑熙青, 译.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6.
[7] 谭昆, 刘晓雅. 意义建构与边界反思: 一项关于影视解说短视频的扎根理论研究[J]. 中国文艺家, 2021(11): 32-34+59.
[8]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Uw411Q7xa
[9] 韩佳彤. 情节∙功能∙叙事: 电影空间设置圈层研究[J]. 电影评介, 2019(10): 40-43.
[10]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jJ411r7EL
[11] 党李丹. 圈层传播:新媒体时代分众传播的新趋势[J]. 青年记者, 2018(14): 6-7.
[12] 兰德尔·柯林斯. 互动仪式链[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2: 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