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运动员赛前心理调控策略
Pregame Psychological Regulation Strategies for Basketball Players
DOI: 10.12677/aps.2024.123070, PDF, HTML, XML, 下载: 20  浏览: 38 
作者: 刘恩祈:西北民族大学体育学院,甘肃 兰州
关键词: 篮球比赛运动员心理调控Basketball Game Player Psychological Regulation
摘要: 篮球运动属于同场竞技对抗性运动项目,篮球比赛的最终成绩会受到来自球员自身的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影响:球迷的呐喊、裁判的判罚、教练员的安排、球员自身的技、战术掌握程度,都或多或少地会给运动员带来心理压力,影响比赛最终结果。因此为了取得篮球比赛的胜利,篮球运动员不仅要有高超的技、战术水平,也要有强大的心理素质,可使运动员在比赛中可以及时调节自身状态应对比赛。本文针对篮球运动员赛前心理调控策略对运动员的影响进行分析,旨在帮助运动员在赛前对自身生理及心理状态进行调整,在比赛中可以拥有更好的运动表现。
Abstract: Basketball belongs to the same competitive confrontation sports, the final result of the basketball game will be affected from the players themselves internal and external factors: fans cry, the referee’s decision, the arrangement of the coaches, players’ own skills, tactical mastery, are more or less will bring psychological pressure to the athletes, affect the final result. Therefore, in order to win the basketball game, the basketball players should not only have superb skills, tactical level, but also have a strong psychological quality, so that the players can timely adjust their own state in the game to deal with the gam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fluence of basketball players’ psychological regulation strategies on athletes, aiming to help athletes adjust their physical and psychological state before the competition, so as to have better sports performance in the competition.
文章引用:刘恩祈. 篮球运动员赛前心理调控策略[J]. 体育科学进展, 2024, 12(3): 483-487. https://doi.org/10.12677/aps.2024.123070

1. 引言

随着现代竞技体育比赛的发展,运动员要想获得良好的比赛成绩,他们必须学会如何有效地应对比赛压力,从而降低或避免赛前焦虑、紧张等负面情绪对其运动技能水平发挥的负面影响,使自己保持在适中的任务唤醒水平完成预期的比赛任务[1]。所以运动员在赛前应掌握并熟练应用对自身心理状态进行调节的正确方法。在训练期间,教练员可以通过比赛前队员的身体表现及心理状态,帮助运动员对自身参赛的情绪进行正确的引导。

2. 赛前对自身情绪的认知表现

心理学中心理状态是指特定时间内心理活动的特点。这些心理活动是与一定的心理过程及生理功能相联系的,是人对内外环境因素作用的反映。运动员心理状态是一种整体综合的东西,例如,由动机的斗争而引起的状态,虽然通常归属于意志,但它却包含有认识和情感的成分[2]。篮球运动员想要在比赛中取得胜利,会在赛前进行高强度的专项技、战术能力的训练,但结合运动员对自身的生理、心理机能的变化认知的不明了,会使运动员在参赛前的情绪波动变化。认知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实际上是一个知识、信息再加工的过程,这个过程主要体现在人对社会事物的理解和整合方面。人的认知活动主要是通过知识的获取程度、事物与情感的体验活动及事物与情感的反思过程来实现的[3]

2.1. 赛前的压迫感

运动员在赛前所感受到的压迫感源于:

1) 碰到过于强大的队伍,运动员自身会滋生出无缘比赛胜利的念头,失去竞争的意念。

2) 争夺冠亚军的同时又身处客场中,来自比赛冠军之争的压力,再受到主场球迷的“呐喊”,会使运动员产生神经的过度紧张出现头晕现象、体力消耗过快。

3) 运动员赛前的身体、心理状态并未达到巅峰,会使运动员在比赛前过于思考怎样合理“分配”体力和精力,分散运动员在技战术方面的注意力,影响比赛的最终结果。

2.2. 过度的兴奋感

运动员比赛前产生过度兴奋感受有多种因素影响,如下:

1) 追求比赛的胜利:为了能够在大型赛事中取得满意的结果,对于篮球运动员有着知名的吸引,运动员为了取得比赛的胜利,要经历长时间的训练积累才能得到完美的提升,参加大型赛事并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不仅可以使运动员的心灵得到满足感,也从正面反应出篮球运动员技、战术的增长水平。

2) 追求能与同等级对手的对决:遵循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准则,运动员经过较长阶段的训练,会在潜意识中对自己的实力产生模糊的认知,篮球作为竞技体育同场对抗性项目,是通过在比赛中展现的自身技、战术水平及团队技、战术配合为评判自身实力标准,对于竞技体育运动,只有通过与强队的对决,才能正确的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用以磨练自身。

3) 追求比赛后胜利带来的“利益”例如:奖金、名声、等级证书等因素。运动员对于比赛的重视程度的决定运动员赛前的兴奋程度,运动员赛前过度兴奋会导致运动员产生心理应激反应,可以明显的从运动员的身体看出:运动员身体止不住的轻微颤动、手掌及面部有轻微的充血现象、眼神会下意识的聚焦。这些会导致运动员在赛前产生不必要的体能“消耗”。

3. 赛前恐惧的行为表现

3.1. 自我否认

篮球运动中的技、战术是复杂多样的,篮球的技、战术动作可简分为走、跑、跳、投等。篮球运动属于同场对抗竞赛,一支球队想要取得比赛胜利,需要球员自身的技术动作够扎实,球员之间的配合够默契。

1) 在投篮时,从接球、持球瞄篮、直到出手瞬间,如果身处被包夹的位置或最后2秒出手时间,持球队员的慌忙出手投篮会影响本次投篮的命中率。

2) 在执行进攻战术时,从持球队员的传球、无球队员的多人掩护、摆脱跑动至有利进攻位置接球,在处于比分相差不超过3分的赛点时,对方的防守队员会更加难以摆脱,接球队员不一定能够跑到有利的进攻位置;

3) 在执行防守任务时,以多防少、以少防多、错位防守、补防、换防等,多种技战术的转换与衔接的过程中,都会受到来自对手不同程度的干扰。

在赛前运动员对自身技战术实力的不自信,影响情绪波动过大,导致运动员在赛前思维散发阈值过宽,精神状态过于紧绷,运动员的技战术水平在比赛中会达不到预期的水平,进而影响比赛的最终结果。

3.2. 盲目自信

决定一次篮球比赛的最终获胜方是根据最终比分决定的。在党和政府的重视下,篮球运动得到迅速普及与发展,我国篮球运动员、篮球教练员和相关从业者,以高昂的革命热情,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迅速提高了篮球运动竞技水平[4]。我们国家地域辽阔,同时处于不同地域的球员,其特点也各不相同,因此常会发生教练员对自身队伍实力的评估偏差过大等现象,从以下两点可看出:

首先,认知方面。篮球是一项团体配合运动项目,每只队伍都拥有各自的特点,为取得比赛的胜利,在技、战术方面的安排都是以己之长攻彼之短。在赛前,球队中的任何一名球员如果产生“自己身经百战、对手又是手下败将、还将对方的技、战术分析了一遍”的思想,都将影响比赛的最终结果。

其次,参训阶段。在参加重大赛事之前的训练中,教练员会根据队员的长、短板进行针对性训练,由于一直处于训练中,并没有合适的比较对象,直至赛前,运动员的身体素质上升幅度越大,造成运动员自信心过于膨胀的几率越大。如果不能正确的认识和对待训练成果,都将导致运动员在比赛中失利。

4. 赛前影响运动员情绪波动的因素

4.1. 内部因素

对于篮球运动员来说,每场比赛的胜利都离不开每位运动员的共同努力,即每个人的临场发挥;队友们之间的配合默契程度;技、战术方面的合理运用。对拥有国家二级及以上水平的篮球运动员来说,更为重要的是个人心理因素和团队默契方面的问题。

首先,心理方面:篮球比赛中各队员按照自身素质及技战术特点的不同,分别被分为1号位控球后卫、2号位得分后卫、3号位小前锋、4号位大前锋、5号位中锋这五个位置:

1~3号位不仅要拥有身形灵敏特点的同时还要有深厚的篮球基本功力;4~5号位的队员一般都是由队内在身高、体型方面具有优势的成员担任。

运动员需要根据场上发生的不同事件对相应的技、战术进行调整,每回合进攻总时长24秒,前场持球最多可待8秒,再次期间进攻和防守的球员需要对各种技、战术拥有娴熟的掌握,才能使得进攻或防守流程保持流畅。但随着球员在场中的消耗,球员自身体能也会随之变化,这时对内心的慌乱、焦虑、急躁等负面情绪所能的承受最大阈值将会产生或大或小的波动,将会影响球员自身技战术水平的发挥。

其次是团队配合方面:在比赛中场上情况多变,会受到可控及不可控因素的影响运动员的发挥,在赛中运动员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体能也会随之消耗,将导致运动员不能紧随场中攻防状态转变、比分落差变化、自身状态等因素进行及时的自我控制和情绪调节,容易使比赛场面难以控制:将会造成战术使用不合理、比分由优变劣、自身状态没有得到好的调整,最终导致比赛失利。

4.2. 外部因素

在篮球比赛中能够影响运动员发挥自身技、战术水平的因素除球员自身外,还会受到来自队友、对方、裁判、及赛场之外的观众等因素影响,例如:在赛前运动员的情绪处于负面状态、在比赛中处于关键球权的争夺时对裁判的判罚产生不满的情绪、受到来自主客场球迷的“呐喊”等影响因素,都会对运动员的心理状态产生负面效果。若运动员对自身的情绪调节及控制能力不强,最终会对赢得比赛产生阻碍。

5. 篮球运动员赛前心理调控策略

5.1. 增强心理抗压能力

篮球比赛中,运动员拥有优秀的篮球技、战术能力和强大的心理素质,将会对比赛结果产生优良的效果。当双方比分正处焦灼状况或自身身体素质急剧消耗的状态时,强大的心理素质益于运动员展现更加完美的自身技、战术水平,助于其进行更好的自我控制。加强运动员的心理抗压能力,可以帮助运动员及时调整自身情绪和心理状态,帮助运动员更有效的抓住精准的进攻或防守机会。

5.2. 教练员的多重引导

强大的意志力是训练和比赛中重要的心理能力。篮球这项运动项目与其他运动项目还有所区别,篮球比赛包含个人能力和团队配合能力的展现,篮球运动员在比赛中展现出的强大心理素质与自我控制能力,对比赛的胜负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在日常的训练中,教练员要熟练结合能够强化心理素质的训练方法,在对运动员的技战术进行强化水平的同时,也要对运动员的心理进行正向的引导,从而为运动员在比赛中可以有更好的运动表现,进而为取得优异的比赛成绩奠定基础。

5.3. 球员之间的相互协调

篮球运动员在比赛前,不仅需要教练员对球员进行心理的正向暗示,更需要场上球员自身和队友之间进行互相暗示。面对焦虑的情境时,需将注意力及时的转移,并对自身的情绪进行调节,从而使自身得到心理上的放松。

其次,每个队员之间的比赛经历也多有不同,低年级运动员因接触篮球时间较短,其比赛经历浅薄,高年级运动员的比赛经历颇丰,因此在比赛中的调控能力更加的稳重。比赛经历丰富的队员在场上面临“高压”的情况时,自身能够及时地做出调节;比赛经历较少的队员需要自身进行调节时会遇到一定的困难,对于比赛中的强度、风格及节奏的变化难以迅速地进入“状态”。因此高年级的运动员也可以帮助低年级运动员进行心理疏导,助其快速地进入状态,然而低年级运动员可以通过自身的积极性来帮助经验丰富且又是消极态度的运动员进行互补。

有效的心理调控方法有助于篮球运动员及时调节自身心理和生理状态,在比赛中更好地发挥自身技、战术能力,获得佳绩。

参考文献

[1] 孙拥军, 张力为, 吴秀峰. 自我控制资源有限理论与运动表现失常产生机制[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9, 32(7): 112-116.
https://doi.org/10.19582/j.cnki.11-3785/g8.2009.07.033
[2] 左钧升, 季淑华, 姜立嘉. 篮球比赛中教练员对运动员心理状态的影响[J].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1): 97-101.
[3] 沈玉洁. 射击运动中的运动心理学因素影响研究[J]. 当代体育科技, 2020, 10(18): 19+21.
[4] 陈钧, 孙民治. 我国竞技篮球运动发展的回顾、反思与展望[J]. 首都体育学院学, 2021, 33(2): 140-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