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歌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教学设计探究
The Teaching Design Exploration of Red Songs Integrating in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Colleges
DOI: 10.12677/ces.2024.126345, PDF, HTML, XML, 下载: 42  浏览: 69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董凌芳: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 杭州
关键词: 红色歌曲思政课精神Red Song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Spirit
摘要: 红色歌曲蕴藏着丰富的思政课教学资源,文本中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第八章第五节第四目“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成就”为例进行教学设计,以“红色歌曲 + ‘第一’成就 + 伟大精神”为思路,探索红色歌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一种实践路径。
Abstract: Red songs contain rich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resources. This paper takes “Achievements of Building Socialism in an all-round Way” as an example, which is in Section 5, Chapter 8 of the Outline of Modern Chinese History, to carry out teaching design, and takes “red songs + ‘first’ achievements + great spirit” as an idea to explore a practical path for integrating red songs in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colleges.
文章引用:董凌芳. 红色歌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教学设计探究[J]. 创新教育研究, 2024, 12(6): 7-12. https://doi.org/10.12677/ces.2024.126345

1. 引言

红色歌曲主要是指五四运动以来我国各个历史时期的革命歌曲,久唱不衰、健康向上的,歌唱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事业,歌颂英雄人物和伟大祖国的经典歌曲[1]。特色鲜明、曲调激昂、蕴藏着生动故事与感人精神的红色歌曲作为教育教学资源,可为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创新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有利于促进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改革[2]。本文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第八章第五节第四目“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成就”教学设计为例,探索红色歌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实践路径。

2. 学情分析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面向本科班大一学生开设,生源为专升本。

2.1. 学习本课必备的知识、技能准备情况

通过前期课程的学习,学生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艰辛探索和曲折发展的过程有了一定了解,对相应的理论有了一定的掌握,但是对这一时期所取得的具体成就不甚了解,对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历史与现实的呼应缺乏认知。

2.2. 学习者的学习态度和学习风格

专升本的学生学习态度认真、注重细节、求知欲强,大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较高,但是也存在着历史知识储备不足、自我探究意识缺乏等情况。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成就距离00后学生的成长时期较远,较难调动学生的记忆、引起共鸣。学生对于思政课有一定的“重理论轻实践”“枯燥无味”的刻板印象,但对于红色歌曲、具体案例等可以感知、吸引力强的载体,普遍充满兴趣。

2.3. 教学应对措施

以红色歌曲为载体,选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诞生且如今学生们较为熟悉、有真切感受的三个方面“第一”成就,生动、深入讲解成就的诞生过程,抽丝剥茧出成就背后的伟大精神。采用“以史鉴今”的方法,让学生探索当今我国在“三个第一”领域的成就,使学生能够立足于自身成长时期跨越历史,去理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成就取得的不易、重要意义。

3. 教学目标

3.1. 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根据课堂上讲授的三个“第一”成就搜集其他方面“第一”成就诞生的资料,包括成就诞生的背景、原因、意义。

3.2. 知识目标

学生能够列举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成就,说出成就取得的原因、重要意义。

3.3. 素质目标

学生能够感知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成就取得的艰辛,感悟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能够自觉对照当下,明确作为新时代青年自身的重任与奋斗目标,增强责任意识,传承奋斗精神。

4. 教学重难点及应对措施

4.1. 教学重点及措施

教学重点:掌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成就,传承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对应措施:选取这一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三个方面“第一”成就,详细讲解成就的诞生过程、相关的人物事迹,以小见大,并将案例讲解升华到精神诠释,让学生深切感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成就,深刻领悟成就背后的伟大精神。

4.2. 教学难点及措施

教学难点: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与00后学生成长时期建立链接,使学生能够真切感知成就、精神,为自身奋斗汲取精神力量。

应对措施:以节奏明快、故事感强的红色歌曲为载体,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让学生搜集与三个“第一”相对应的如今我国的成就,建立历史与现实的链接,从而使学生感知伟大成就的历史性跨越与生生不息的精神传承。

5. 教学过程

5.1. 语音导入

以一段录音导入本次课程:“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这段话就是对新中国成立初期工业建设、经济水平的真实写照。在此背景下,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工业建设和科学技术奇迹,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本次课将通过三首红色歌曲、三个“第一”来讲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成就。

5.2. 红歌导学

5.2.1. 新中国第一台拖拉机与歌曲《东方红》

百废待兴的新中国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四万万同胞的吃饭问题,而农业需要现代化装备“武装”才能提高生产力,1954年1月,中国第一拖拉机制造厂定址洛阳。1954年底,200多名装卸队员来到荒无人烟、大雪覆盖的“一拖”建设工地,设备简陋、原料不足、生活短缺。“没有专门设备,但有万能工人”,边土建、边安装、边生产。当时吊车很少,几十吨、几百吨的大型设备,基本上都是人拉肩扛安装好的。这些连拖拉机都没见过的汉子,用短短不到3年时间,硬生生“挑出”一座“十里红拖城”。1958年7月20日,新中国第一台拖拉机终于生产出来,中国不能造拖拉机的历史彻底结束了。

而在为这第一台拖拉机命名时,不论是“铁牛”还是“白马”“龙门”,都不能令人十分满意。时任一拖厂办副主任的安道平,在听到有人高唱歌曲《东方红》“东方红,太阳升……”时,认为“东方红”是多好的名字啊,唱出了歌颂新中国的豪迈之情,与生产新中国第一台拖拉机的感情十分相符,之后该名字也得到了全厂职工的认可和上级的批准。于是新中国的第一台拖拉机便有了“东方红”这个名称。

1962年我国发行的第三套人民币一元纸币上,有一位开着拖拉机的女性,她就是新中国第一位女拖拉机手梁军的原型。在北大荒原野为祖国耕耘拓荒的她,终于在1959年11月,开上了我们自己的“东方红”拖拉机。以梁军为代表的拖拉机手们发挥着“播种机”的作用,他们开着“东方红”把无数种子播撒在黑土地,播撒向全国,因此“东方红”拖拉机也被誉为“北大荒精神”的象征——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勇于开拓、甘于奉献,为中国人解决吃饭问题、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作出了突出贡献[3]

那么,同学们,你们知道如今我国在拖拉机或者农业机械方面的成就如何吗?(给学生三分钟的时间去搜集相应资料,根据学生搜集到的资料总结出:如今我国早已成为世界第一农机生产和使用大国)。

从第一台拖拉机到如今我国早已成为世界第一农机生产和使用大国,农业机械为乡村振兴、共同富裕、“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坚强的装备技术支撑,这个“第一”的背后,是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精神的赓续传承。

5.2.2. 新中国第一辆汽车与歌曲《老司机》

“同学们,汽车对于大家来说应该都不陌生,那么你们知道咱们新中国第一辆汽车是什么吗?”开国大典上,受阅装备有“万国杂牌”之称。建设自己的汽车工业成为了数代中国人的梦想,中国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承担了这项重任,来自全国各地的数万名建设者,源源不断地涌向“一汽”,不畏酷暑严寒日夜奋战在这片土地上。1956年7月13日,中国人自己制造出第一辆“解放”牌汽车,彻底结束了不能自己制造汽车的历史。那时诞生了一首歌曲《老司机》:“五十岁的老司机我笑脸扬啊,拉起那个手风琴,咱们唠唠家常啊,想当年我十八,就学会了开汽车呀,摆弄那个外国车呀,我是个老内行啊,可就是啊没见过,中国车呀啥模样啊。盼星星、盼月亮啊,盼的那个国产汽车真就出了场,哟嗬哎,咳……”欢快的曲调唱出了第一辆“解放”牌卡车司机的激动兴奋与全国人民的骄傲自豪[4]

“那么,什么时候才能坐上我们自己的小轿车呢?”1957年,在既无资料经验、又无工装设备的情况下,“一汽”员工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终于在1958年5月12日,生产出第一辆国产小轿车“东风”。然而“东风”的车身很小,“一汽”员工反复研发和试验,终于攻克了技术难关,8月1日第一辆高级轿车“红旗”诞生了。1959年,“红旗”轿车投入批量生产,向国庆十周年献礼。

因此,前面提出的问题有了答案,我国第一辆卡车是“解放”,我国第一辆轿车是“东风”,而我国第一辆量产轿车则是“红旗”。

同学们,将近70年过去了,如今我国的汽车又有哪些成就呢?(给学生三分钟时间搜集资料,根据资料总结出:如今我国已经连续15年汽车产销量位居世界第一)。

从第一辆汽车到如今我国汽车产销量连年保持世界第一,这个“第一”的背后,是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精神的代代传承。

5.2.3. 新中国第一艘核潜艇与歌曲《英雄核潜艇》

新中国成立后,面对西方国家的核威胁,毛主席提出“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从国外学成归国的一位青年许下承诺“一万年太久了,只争朝夕”。他是谁呢?他便是中国核潜艇首任总设计师彭士禄。他是农民运动大王澎湃的次子,是中国核动力事业的“垦荒牛”。当时一无图纸资料、二无权威专家、三无外来援助,仅有的参考资料是从报纸上翻拍的两张模糊不清的外国核潜艇照片和一个从美国商店买回来的儿童核潜艇模型玩具。搞核潜艇全靠4个字——“自教自学”。彭士禄带领科研人员用仅有的一台手摇计算机和几把计算尺,计算了十几万个数据,建立起中国核动力装置主要参数的计算方法。

中国第一艘核潜艇“上马”两年后开工,开工三年后下水,下水四年后列入海军战斗序列,创造了世界核潜艇史上罕见的速度。艇上4.6万个零部件全部由我国自主研制,没用一颗外国螺丝钉[5]

为了祖国的核事业,彭士禄隐姓埋名数十年。49岁时,胃部切除了四分之三,晚年基本失去了胃功能。58岁时,又被任命为大亚湾核电站建设的总指挥。而当一些人称他为“中国核潜艇之父”“中国核电站创建人”时,他坚决不同意。他说:“我充其量就是核潜艇上的一枚螺丝钉……”正如歌曲《英雄核潜艇》中所唱的那样:“大地上看不到我的身影,蓝天下不会与你相逢,你不会知道我在哪里,我在大洋深处默默潜行,波涛中我有钢铁的意志,英雄的自豪激荡在心中,我们紧盯世纪风云,用生命写下铁血的光荣……”也正如“两弹一星”精神那样诠释的: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

同学们,如今在“核”领域,我国有哪些“第一”的成就呢?(给学生三分钟时间搜集资料,根据资料总结出:我国已经跻身世界核电第一方阵,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站在我国投入商业运行)。

从第一艘核潜艇,到自主研发三代核电“华龙一号”使中国核电跻身世界第一方阵,再到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站在我国投入商业运行,一系列“第一”的背后,是自强自立、拼搏奉献精神的薪火相传。

5.3. 巩固与提升

除了拖拉机、汽车、核潜艇,还有“两弹一星”、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牛胰岛素、世界上第一株籼型杂交水稻,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还有“铁人”王进喜、“人民的好干部”焦裕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好战士”雷锋……在那个极端困难的年代,正是靠着伟大精神的指引,全国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建设了一个新世界,实现了伟大飞跃。

课后请同学们根据新中国历史上的其他“第一”成就,搜集与之相关的红色歌曲、伟大成就、伟大精神,形成800字左右的文稿。

6. 教学总结与反思

以“红色歌曲 + ‘第一’成就 + 伟大精神”的音乐思政、案例教学形式讲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成就,以红色歌曲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案例呈现“第一”成就增强教学的生动可感性,以伟大精神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但学生会存在相关基础知识不足的情况,应该在课前给学生布置任务,收集与“第一”成就相关的资料。

7. 结语

大部分红色歌曲与学生成长的年代较远,但并不代表学生对此不感兴趣。教学实践发现,学生对于红色歌曲充满好奇,能够调动其儿时听祖父辈、父辈唱红歌的美好记忆,有利于学生探究红色歌曲背后的故事、感悟背后的精神。而目前可应用于思政课教学的红色歌曲资源开发明显不足,需要思政课教师通过文献法、实地调研法等开发红色歌曲教学资源,实现历史与现实的融通、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为思政课教学改革提供创新方案。

基金项目

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优秀科研团队项目“红色歌曲融入高校思政课科研团队”研究成果,课题编号X2022023;2022年度浙江省教育厅一般科研项目“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研究”成果,项目编号Y202250455;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科研项目立项课题“‘后真相’时代数字青年的价值观培育科研团队”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X2023013。

参考文献

[1] 王树荫, 弓晓颖. 传唱红歌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高教版), 2012(2): 15-17.
[2] 王宁馨, 黄梅. “以歌育人”视域下红色歌曲融入高校德育的有效路径探析[J]. 皖西学院学报, 2021, 37(4): 41-44.
[3] 国家能源之声. “东方红”拖拉机问世[EB/OL].
https://m.thepaper.cn/baijiahao_14825820, 2021-10-09.
[4] 方若梅. 第一辆解放牌汽车的诞生[J]. 机电兵船档案, 2010(5): 76-77.
[5]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 百年瞬间/新中国第一艘核潜艇[EB/OL].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2132057544288120&wfr=spider&for=pc, 2021-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