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Clinical Research Progress in the Treatment of 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OI: 10.12677/tcm.2024.136179, PDF, HTML, XML, 下载: 7  浏览: 16 
作者: 高 猛, 秦若超: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王树人*: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药治疗方法研究进展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Methods Research Progress
摘要: 神经根型颈椎病(CSR)是颈椎病中最常见的类型之一,其发病率超过60%。目前,颈椎病越来越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可伴有头晕目眩、颈部僵硬疼痛、上肢麻木酸痛、转侧不利、劳累后症状加重等症状。这些慢性疾病已经严重地威胁着我们的身体健康,并且对我们的经济和社会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手机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各行各业的人都变成了低头族,长期低头族是颈椎病的高发人群,再加上空调的普及,以及年轻人喜欢喝生冷饮料,所以常伴有寒邪入侵。针灸科里,有40%以上的病人,都是因为长期使用电子设备而进行颈椎牵引、针灸和理疗治疗。本文通过对传统中医药治疗颈椎病的研究进展进行分析,探讨中医药在颈椎病防治中的应用价值。
Abstract: 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 (CSR)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types of cervical spondylosis, and its incidence rate is more than 60%. At present, cervical spondylosis is increasingly threatening human health, accompanied by symptoms such as dizziness, neck stiffness and pain, numbness and soreness in the upper limbs, poor lateral rotation, and worsening symptoms after fatigue. These chronic diseases have seriously threatened our physical health and caused significant negative impacts on our economy and society.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odern technology, mobile phones have become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our lives, and people from all walks of life have become the “bowhead tribe”. Long term bowhead tribe is a high-risk group for cervical spondylosis, coupled with the popularity of air conditioning and young people’s preference for drinking raw and cold drinks, which is often accompanied by the invasion of cold pathogens. In the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department, more than 40% of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cervical traction,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and physiotherapy because of long-term use of electronic equipment.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cervical spondylosis and explores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cervical spondylosis.
文章引用:高猛, 秦若超, 王树人. 中医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进展[J]. 中医学, 2024, 13(6): 1183-1187. https://doi.org/10.12677/tcm.2024.136179

1. 引言

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颈椎退行性疾病,其临床症状可分为颈型、神经根型和脊髓型,其中神经根型是最常见的颈椎退行性疾病,约占所有颈椎病的60.2% [1]。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原因众多,主要是由于年龄增长导致的颈椎骨质增生、颈椎间盘突出,或是生活、工作过程中的一些不良姿势,导致颈椎的生理曲度发生变化,导致周围组织的变性,对颈神经根造成了压力,导致了颈神经根的损伤,出现了放射性疼痛、麻木,同时还会出现颈部不同程度的疼痛和活动受限等症状[2]。西医学认为颈椎病是一种由生物、化学和力学因素共同作用的颈部退行性病变,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采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功能锻炼、物理治疗等,效果不理想的情况下,多采取手术治疗,但存在创伤大、局部创伤较大等不足。CSR的治疗要根据病因、症状、体征等综合情况,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采用手术和非手术治疗。而非手术疗法由于其经济、安全、负担小,深受广大病人的欢迎[3]。中药、针灸、推拿、针刀等是中医常用的治疗方法,其疗效显著,副作用小,易于临床实施,患者易接受。本文就中医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进行论述,现综述如下。

2. 颈椎病的中医病因病机

神经根型颈椎病与中医“颈肩痛”、“痹症”、“项强”等中医范畴相似,是以正气亏损,风寒湿邪侵入机体所导致本病的发生,正气藏于体内,可抵御外邪侵袭,故《黄帝内经》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济生方》指出:“体虚,腠理空疏,受风寒湿气而成痹也。”外邪入侵也是导致颈椎病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病人的体质虚弱,卫气不能防卫机体,所以风寒湿邪就会趁机攻击病人的颈部,导致身体的血液循环受阻,气血无法对颈部的肌肉和骨骼进行濡养,从而导致颈部僵硬、酸痛、四肢出现疼痛、麻木等症状。《诸病源候论》云:“若中风寒,随邪所中之筋则挛急,不能屈伸”。风属善而变化多,侵袭太阳经,导致颈部出现僵硬疼痛;寒邪入侵机体,很容易导致体内的阳气受阻,阳气不足,气血不畅,就会出现疼痛[4]。湿邪重浊粘稠,一入侵机体即迁延不散;风寒湿邪往往同时侵扰身体,阻滞经络,从而导致本病的发生。中医认为,劳累也是颈椎病的一个重要原因,病人长期处于同一体位,会造成颈肌僵直,气血不畅,筋络不能滋养,这与《张氏医通》中所说的“观书对襄久坐致脊背痛。”有异曲同工之妙。另外,创伤也能引起CSR,损伤筋脉,血流不畅,则发为痹症。风寒湿邪等在CSR发生发展过程中亦起着重要作用。

3. 颈椎病的中医治疗

3.1. 中药内服法

3.1.1. 葛根汤

葛根汤出自《伤寒论》,原方由葛根、麻黄、桂枝、芍药、姜、大枣、甘草等组成,在此基础上,选用葛根汤在上方基础上加以改良,加入地龙,其中葛根具解肌发表、生津舒筋之功效,葛根活性成份可缓和颈部平滑肌的紧张程度,并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本方具有清热镇惊,通经络,平喘利尿的功效;片麻黄具有利水消肿,发汗散寒,舒筋活络的作用,其中的有效组分还具有抗肿瘤,抗炎镇痛,抗血栓和提高免疫力的作用。桂枝能散寒止痛,温通经络,助阳化气;白芍能活血化瘀,活血止痛,其提取物对神经根部的缺血缺氧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大枣具有养血安神的功效;甘草的主要作用是缓急止痛。以上几味药合用,达到气血畅通,疏风散寒的目的[5]

3.1.2. 归芎活血行气汤

归芎活血行气汤具 有活血止痛、通痹化瘀之效。当归活血行气,川芎活血行气,活血化瘀,黄芪、红花活血,白芍、炙甘草缓中止痛,白芍、炙甘草缓中止痛,活血通络;没药、乳香、没药、乳香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桑枝、木瓜善治风湿;伸筋草祛风散寒,舒筋止痛;葛根生肌;延胡索散瘀行气,通血活血;姜黄善治风湿痹痛。二者配伍,具有行气养血,活血通络,舒筋止痛的功效。当归能够提高NSCs的增殖能力,减轻 SCI后的损伤程度,并提高其运动能力[6]。葛根、川芎具有抗炎、抗红细胞聚集、抗炎作用,能有效地减少血管阻力,改善微循环,促进机体各脏器的血液供应。

3.1.3. 独活寄生汤

独活寄生汤中含有独活、寄生等活血化瘀的药物,可以缓解颈椎病导致的局部血液运行不畅出现疼痛、僵硬等症状;独活、川芎等舒筋活络,可减轻颈椎病所致的颈肌紧张、痉挛,并可提高颈项肌的活动能力;阿胶对神经功能有一定的调理作用,对颈椎病导致的头晕、头痛等神经症状也有一定的缓解作用;白芍可以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从而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林纯瑾等[7]认为,独活寄生汤加减辅助塞来昔布可安全有效地减轻急性期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疼痛,总有效率为90.38%。

3.1.4. 附子汤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病机多为外感风寒湿邪所致,与湿邪密切相关,与《内经》学说相一致。又提出“风湿相搏,周身皆痛,其法当发汗解之”、“痰饮以温药化之”“温化”之治则,故治宜助阳解表寒,散风寒,化湿为本,故以桂附附方为桂枝散表散寒,附子汤以桂枝散表散寒,附子汤以桂枝散表散寒,附子方助阳化气,温经助阳化湿,两者配伍,既能祛风除湿,又能温经助阳止痹。甘草姜枣调和营卫。欧阳艳菲等[8]认为,附子汤加味治疗CSR急性发作期的疗效明显,总有效率为95.35%,可有效减轻疼痛,改善临床症状与颈部活动度,以及改善颈部血液循环障碍。

3.2. 中医外治法

3.2.1. 温通刮痧

温通刮痧疗法是一种将艾灸、刮痧、点穴、热疗等几种中医传统疗法结合起来的创新疗法。以温为通,以艾为补,以刮为疏,刮灸结合,旨在改善血液循环,温通经络,止痛,调整阴阳。温通刮痧主要通过艾灸产生的温热效应,使患者放松,同时温和的能量磁场让穴位和经络更好地打开,有利于将体内的邪气毒素宣泄出来。艾灸产生的温热阳气一方面温化阴邪,一方面鼓动脏腑正气,层层深入,最大限度地以热治寒、以热引邪,消瘀散结,软坚散结,调整阴阳。温通刮痧是一种操作简便、安全有效的新疗法,近年来在颈椎病的临床应用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颈椎病的疼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睡眠障碍等方面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李志锋等[9]认为,温通刮痧是一种新型的中医外治法,结合了艾灸和刮痧治疗为一体,使两者的治疗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和相互促进,达到协同治疗的效果。

3.2.2. 手法治疗

推拿疗法具有松弛颈部肌肉、缓解局部痉挛、矫正关节错位和失调、调整颈椎内、外粘连的作用。通过对“筋出槽,骨错缝”的有效调节,使其达到平衡的目的。最近的研究表明,短杠杆微调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要优于单纯的宣教和传统的长杠杆手法[10]。脊柱微调手法的核心思想为“筋骨整体观”,注重对人体中轴的空间曲线进行最优调节。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过程中,脊柱微调手法以病变节段上、下椎体的横突、棘突,使病变处的上、下两个关节突发生松动,矫正矢状面上的错位与不稳定,恢复小关节间的咬合,恢复颈椎曲度,增大神经根的体积,减少突出物或增生的骨赘对神经根的刺激,减少神经根的高张力,提高神经根的血液供应,减轻对神经根的压迫,减少炎症反应,促使炎症物质吸收,最终达到缓解或治愈的目的。

3.2.3. 热敏灸

艾灸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温通经络,扶正祛邪的作用。热敏灸为陈日新教授独创的一种灸法,在传统灸法的基础上,更注重对患者进行个体化的灸量,因此,可以更好地提升艾灸的效果。相对于其它治疗方法,热敏灸更注重病人在施灸时的感受,这可能是由于穴位的腧穴热敏化是腧穴敏化的一种新类型。极易激发经气感传,至气至病所,气至而有效。叶雅仙等[11]认为,热敏灸结合针刺治疗急性期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总有效率为 92.05%,降低TNF-α、IL-1β和IL-6等炎性因子的水平。

3.2.4. 耳穴贴压

耳穴压豆是一种中医外治法耳针的方法,通过在耳朵上的穴位上贴药豆或王不留行籽等进行刺激来治疗疾病。其机理主要是通过药物对穴位产生的机械性刺激、温热刺激和化学刺激来调节机体功能。作为一种临床上常见的治疗系统疾病的方法,是以人体为载体,通过穴位贴压的方法,使经过穴位的经脉血液循环通畅,从而达到止痛的目的。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耳穴贴压可以抑制交感神经的兴奋性,促进血液循环,对皮质下穴位进行刺激,可以调节自主神经和大脑皮层的兴奋性,达到快速缓解疼痛的效果。李雪松等[12]认为,在进行耳穴贴压的同时,还可以配合活血化瘀类的中药进行穴位热敷,可以使神经根型颈椎病病人的症状得到明显的改善,同时还能减少疼痛,提高睡眠质量。

3.2.5. 针刺

针刺疗法作为中医传统疗法的一种,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运用针刺来防治疾病。在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中,针刺疗法通过刺激天柱、百劳、大杼等特定的穴位,来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释放内源性物质如内啡肽、血清素等,从而达到镇痛的效果。同时,针刺还可以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促进炎症的吸收,减轻疼痛症状。针刺还能调节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和抑制性,改善受损神经的传导功能,促进神经细胞的再生和修复,增加神经递质的释放,提高神经传导速度,从而改善神经根受损引起的症状。谭黄圣等[13]证实,针刺手三阳经输穴配合颈夹脊穴治疗急性期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总有效率为91.1%,可减少临床症状,缓解疼痛。

4. 总结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颈椎病类型之一,主要伴有颈痛和颈部发僵、肩痛,以及患侧上肢感觉沉重、握力减退和上肢放射痛等。在严重的情况下,患者还可能出现肌萎缩及肌束颤动等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降低其生活的质量。目前在临床中,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西医主要治疗方式为药物治疗,包括消炎止痛类、解痉类的药物,但上述药物可存在一定的副作用,而中医疗法具有安全性高、副作用小的优点,近几年已成为治疗恢复期颈椎病的主要治疗方式。本文就治疗方法进行归纳总结,为此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NOTES

*通讯作者。

参考文献

[1] 蒋和平. 补中益气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辅治气虚血瘀证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J]. 临床合理用药, 2024, 17(8): 61-64.
[2] 阳扬, 廖媛嫔, 马海霞, 等. 红炉拨筋罐在风寒痹阻型项痹患者中的临床疗效观察[J/OL]. 重庆医学, 1-8.
http://kns.cnki.net/kcms/detail/50.1097.R.20240305.1413.016.html, 2024-03-28.
[3] 李良, 吴秋潼, 李吉平. 葛根汤联合中药热敷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风寒阻络证临床观察[J]. 光明中医, 2024, 39(4): 711-714.
[4] 张雪, 罗汉华. 颈椎病中西医病因病机研究[J]. 吉林中医药, 2011, 31(12): 1177-1179.
[5] 林少平, 伦婷婷, 王世雄, 等. 葛根汤联合高能量体外冲击波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J/OL]. 中华中医药学刊, 1-11.
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21.1546.R.20240306.1737.002.html, 2024-03-28.
[6] 李闯. 归芎活血行气汤配合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观察[J].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4, 40(2): 213-215.
[7] 林纯瑾, 邹丽芬, 骆雍阳, 等. 独活寄生汤加减联合塞来昔布对急性期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疗效[J]. 中成药, 2021, 43(12): 3552-3555.
[8] 欧阳艳菲, 黎小霞, 廖春容, 等. 附子汤加味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寒湿阻络证)急性发作期的疗效观察[J]. 中国中医急症, 2023, 32(12): 2164-2166.
[9] 李志锋, 林彩玉, 高海威. 温通刮痧治疗颈椎病的研究进展[J]. 中国医学创新, 2023, 20(22): 168-171.
[10] 孙武权, 房敏, 周楠, 等. 颈椎特异性短杠杆微调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多中心临床研究[J]. 中医正骨, 2018, 30(5): 1-5.
[11] 叶雅仙, 徐霖, 姚捷. 热敏灸结合针刺治疗急性期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J]. 中国中医急症, 2015, 24(6): 1091-1093.
[12] 李雪松, 张艺. 耳穴贴压联合中药穴位热敷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J].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7, 17(5): 609-611.
[13] 谭黄圣, 邓鹏伟, 何升华. 针刺手三阳经输穴配合颈夹脊穴治疗急性期神经根型颈椎病56例[J]. 中国针灸, 2024, 44(5): 537-538+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