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按揉五脏背俞穴融合五音疗法对缓解大学生焦虑现象的实验研究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Effec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ubbing the Five Internal Organs Back-Shu Points and Integrating Five Tones Therapy on Alleviating Anxiety in College Students
DOI: 10.12677/tcm.2024.136174, PDF, HTML, XML, 下载: 16  浏览: 35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郑博慧, 余 瑾: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康复临床医学院,广东 广州
关键词: 背俞穴五音疗法大学生汉密尔顿焦虑量表Back Yu Point Five Tone Therapy College Students Hamilton Anxiety Scale
摘要: 目的:现阶段焦虑已成为当代年轻人普遍存在的现象。由调查显示,33.3%的大学生群体存在焦虑现象,本研究希望基于中医按揉五脏背俞穴融合五音疗法的运用下,通过治疗大学生焦虑现象的疗效分析,期望缓解大学生焦虑现象。方法:选取700多名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选择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为严重焦虑的233名被试进行为期三个月的按揉五脏背俞穴兼五音疗法干预,观察被试干预前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的变化情况,后通过SPSS25.0软件与脑电图对研究结果进行科学性分析。结果:中医按揉五脏背俞穴兼五音疗法干预后严重焦虑患者的HAMA量表平均分明显低于干预前的得分平均值,脑电图β波与θ波显著降低,提示患者低落压抑情绪减轻,P值<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按揉五脏背俞穴融合五音疗法对减缓大学生焦虑现象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与研究意义,可以有效舒缓大学生情绪,降低大学生心理负担,改善大学生身心健康状态,有助于培养新时代大学生的健全人格。
Abstract: Objective: At present, anxiety has become a common phenomenon among contemporary young people. According to the survey, 33.3% of college students experience anxiety. This study aims to alleviate anxiety among college students by analyzing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assage of the five internal organs back-shu points and the integration of five tones therapy. Method: More than 700 college students were selected as the survey subjects, and 233 participants with severe anxiety on the Hamilton Anxiety Scale (HAMA) were selected for a three- month intervention of massaging and kneading the acupoints of the Five Zang Organs and the Five Tone Therapy. The changes in the Hamilton Anxiety Scale (HAMA) scores before and after the intervention were observed, and the research results were scientifically analyzed using SPSS 25.0 software and EEG. Result: The average score of the HAMA scale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anxiety after the interven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assage of the five internal organs back-shu points and five tone therapy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average score before the intervention, and the electroencephalogram (EEG) β wave and θ wav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indicating that the patient’s depression and suppressed emotions were alleviated, with a P-value less than 0.05 indicating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Conclusion: The integr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assage of the five internal organs back-shu points and the five tone therapy has certain social value and research significance in alleviating anxiety among college students. It can effectively alleviate their emotions, reduce their psychological burden, improve their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and help cultivate a healthy personality for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new era.
文章引用:郑博慧, 余瑾. 中医按揉五脏背俞穴融合五音疗法对缓解大学生焦虑现象的实验研究[J]. 中医学, 2024, 13(6): 1153-1160. https://doi.org/10.12677/tcm.2024.136174

1. 引言

伴随社会发展的节奏加快,青年焦虑已经成为备受关心的社会热点话题。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饱受焦虑现象的困扰,其中以大学生群体最为显著。据调查分析显示[1],33.3%的大学生存在焦虑现象,其中轻度焦虑约为50%,中度焦虑约为36%,重度焦虑占比高达约14%,形势较为严峻。研究表明,过度的焦虑现象会干扰群体的正常生活,易导致较严重的心理障碍或疾病。如若焦虑状态得不到有效的管理与控制,将会给大学生的身体健康带来更加严重的影响。焦虑症状属于精神情感障碍疾病常见表现之一[2],由世界卫生组织发表的一项报告显示[3],截止至2020年,已有近10亿人患精神障碍,包括全球14%的青少年在内,自杀占死亡人数达1/100以上,并且58%的自杀发生在50岁之前。在《柳叶刀》近期刊登的一篇综述中提到[4],疫情导致2020年后焦虑症患病率上升为4802.4/10万,增长幅度约25.6%,即全球共3.74亿人患焦虑症,其中年轻人受到的影响最大。与老年人群相比,年轻人更容易受到焦虑症的影响,重度焦虑症在20~24岁的人群中达到顶峰,并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每10万人中约增加1331例焦虑症,且复发率可高达60%~70% [5]。焦虑症状在年轻群体中拥有患病率高兼复发率高等特点,现已被列为严重危害人类身心健康的精神类疾病,给个人、家庭及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精神和经济负担。因此,迫切需要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降低大学生心理负担,缓解大学生焦虑现象。

焦虑是个体因压力、烦躁、抑郁、怨恨等多种因素引起的一种心理状态或情绪体验,它可以对个体的情绪、认知和身体层面产生消极影响。如出现情绪层面上的紧张、不安和恐慌;认知层面上的思维混乱、注意力不集中、难以入睡等;身体层面上的头晕头痛、肌肉紧张、心悸、疲劳和呼吸困难等症状。大学生焦虑的现象是多方面因素导致的[6],主要受学业焦虑、就业焦虑及社交焦虑三方面因素影响。处于大学阶段的学生群体可能存在对本专业兴趣度不高、对专业未来前景迷茫的心理,因而失去学习动力与前进方向,长此以往陷入困惑焦虑的情绪之中。同时,由于人才市场的逐步饱和,就业岗位愈发稀缺,对即将面临就业的大学生群体造成重大的心理压力[7]。竞争的加剧兼自我期望较高等多重影响就业因素的干扰下,大学生群体易感到茫然而无所适从、焦虑不安。而大学生不但受到学业就业的双重压力,还需面对各式各样的人际交往问题,如评奖评优、集体合作等现状,处理不当易引发人际关系矛盾,进而造成焦虑现象。

焦虑现象主要是由心情不畅、气血不调等因素引起。根据中医理论与研究证实,背俞穴位于膀胱经的第一侧线上,是输注五脏六腑之气血于背腰部的穴位,与五脏六腑的生理、病理功能状态密切相关,可通过按揉背俞穴调节脏腑之气血,直接影响脏腑的功能活动,近而改善焦虑心态。而人体中含有一种负责向大脑神经细胞传递信息的神经递质,即“5-羟色胺”的化学物质[8]。“5-羟色胺”水平过高或过低、较低的人群容易产生焦虑、恐惧、抑郁等情绪[9],经实验证明,神经回路传导不畅是产生焦虑或者恐惧的神经生理病因[10]。神经机制理论认为音乐对边缘系统和下丘脑有影响作用,可调节“5-羟色胺”分泌,使儿茶酚胺分泌减少,能够调节自主神经系统使得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改变,因而调节人的心理反应,减缓焦虑问题[11]。因此,该实验试图通过中医按揉五脏背俞穴融合五音疗法干预,以有效舒缓大学生焦虑情绪,减轻心理负担,改善大学生焦虑现象。

2. 方法

中医认为,肝主怒,心主喜,脾主思,肺主悲(虑),肾主恐,即五脏主五志[12]。《灵枢·卫气》中记载,“神生于五脏,舍于五脏,主导于心。”故可看出五脏中尤以心较为显著,肝气郁结、心情不畅均可致五脏不调而引起五志不畅,进而导致焦虑现象。五脏背俞穴指的是肺俞、心俞、肝俞、脾俞、肾俞,分别位于第3、5、9、11胸椎棘突下与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肺俞调肺和营、补劳清热;心俞清心除烦、宁心安神;肝俞可宽胸理气、疏肝解郁;脾俞可运化水湿、健脾益气;肾俞补肾纳气、培补肾元。五脏之气输注于背腰部,故按揉位于背腰部的五脏背俞穴可通调五脏气机,调节相应脏腑的病证,缓解大学生焦虑状态。

从现代解剖学角度[13],膀胱经背部节段位于脊柱两侧,研究表明俞穴正好是12对胸神经及腰神经离开椎间孔的位置,并指出交感神经的走行与膀胱经在体表投影的吻合度较高,刺激相应背俞穴比刺激其他经穴传入脑中枢的途径更短,经脑中枢传达到交感神经从而影响相应内脏功能。交感神经属于植物神经,故背俞穴与植物神经关系密切,而现代医学认为焦虑现象的发生多因植物神经功能紊乱造成的。因此,按揉刺激背俞穴能够改善植物神经的功能,调节体液代谢,从而起到缓解焦虑、治疗疾病的目的。

五脏背俞穴与五音疗法密不可分,融合运用可增强二者疗效。早在《灵枢·邪客》中就有记录,“天有五音,人有五脏;天有六律,人有六腑。此人之与天地相应也”。首先把五音引入医学领域,将五音对应五行,与五脏、五志相关联[14]。《黄帝内经·素问》中首次提出“五音应五脏”观点,认为“五音”与人体五脏存在密切的联系。即把五音阶中宫、商、角、徽、羽与人的五脏(脾、肺、肝、心、肾)和五志(思、忧、怒、喜、怒)等生理、心理内容用五行学说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如《灵枢·邪客》云:“肝属木,在音为角,在志为怒;心属火,在音为徵,在志为喜;脾属土,在音为宫,在志为思;肺属金,在音为商,在志为忧;肾属水,在音为羽,在志为恐。”而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恐伤肾,悲伤肺,持久不良的情绪可造成焦虑现象[15]。中医五音疗法通过音乐对患者进行调息、调心、调形,使患者养心安神,吐浊纳清,运行气血精气,增强定力,缓解精神心理状态,改善焦虑现象。

通过与广州中医药大学大学生访谈得知,经常按揉五脏背俞穴与进行五音疗法的同学精神状态与积极情绪反映明显更优,能够改善与放松注意力,令身体素质更佳。中医按揉五脏背俞穴融合五音疗法对他们的心身状态层面起着积极的作用,提升了他们的身体素质,使得他们更能调节自身积极情绪,减缓内在负荷,进而改善自我状态,促进焦虑现象的缓解。

因此,本研究基于广州各所高校出发,通过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量表)筛选出焦虑程度较高的233名大学生作为实验对象,让他们与无焦虑症状的同学一同进行为期3个月的按揉五脏背俞穴融合五音疗法干预,每日施术者两手置于被施术者背部膀胱经,术前搓热双手,首先以掌侧大鱼际于脊柱两侧自上而下涂抹5次,后握拳,用拇食二指指腹分别由上而下按揉两侧五脏背俞穴,按揉的手法要均匀、柔和、渗透,力量由轻到重,以局部有酸痛感为佳。早晚各一次,每次按揉2~3分钟。五音对五脏,五脏系五行,同时融合五音疗法,每日于不同时刻闻五音[16]各15分钟,具体步骤如表1所示。3个月后再用同一量表对原焦虑程度较高的大学生进行评估,前后对照观察疗效。同时通过脑电图(EEG)对该被试进行按揉五脏背俞穴兼五音疗法干预各时间点脑电图各波平均功率值比较,对波值前后对照进行分析讨论。

Table 1. Daily intervention time distribu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ive tone therapy

1. 中医五音疗法每日干预时间分布

五音

对应五脏

对应曲目

对应时间

功效

羽音(6-La)

《梅花三弄》

7:00~11:00

强壮肾脏功能

宫音(1-Do)

《十面埋伏》

12:00~13:00

减轻脾胃负担

商音(2-Re)

《阳春白雪》

15:00~19:00

平衡肺气、润肺

角音(3-Mi)

《胡笳十八拍》

19:00~21:00

疏肝利胆、解郁养肝

徵音(5-So)

《紫竹调》

21:00~23:00

降心火过旺

2.1. 调查对象

以随机自愿为原则,本研究选取广州市番禺区、越秀区、天河区与海珠区共17所大学中700多名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743份,剔除无效问卷35份,回收有效问卷708份,有效回收率95.29%。

2.2. 研究方法

2.2.1. 量表评价

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由 Hamilton于1959年编制,是精神科临床中最早常用的量表之一。《CCMD-3中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将其列为焦虑症的重要诊断工具,临床上常将其用于焦虑症的诊断及程度划分的依据。

量表共14个条目,每条从无症状到极重分为0~4五级评分,总得分在0~56分之间。分数越高,表示焦虑程度越高。该量表的主要内容分为躯体性焦虑与精神性焦虑两大板块。HAMA总分能较好地反映焦虑症状的严重程度,可以用来评价焦虑和抑郁障碍患者焦虑症状的严重程度和对各种药物、心理干预效果的评估[17]

根据HAMA量表的评分标准划分焦虑程度水平,总分 ≥ 29分,可能为严重焦虑;≥21分,肯定有明显焦虑;≥14分,肯定有焦虑;>7分,可能有焦虑;<7分,没有焦虑症状。随机选取肯定有焦虑现象(≥14分)的233名同学进行中医按揉五脏背俞穴融合五音疗法干预,以达到缓解大学生焦虑现象的目的。

2.2.2. 脑电图评价

采用脑电图各波功率的平均值来评价受试者的脑电波变化情况。脑电图有αβδθ四种基本波形[18]。a波是正常人处于安静状态下的主要脑电波。当情绪出现紧张或焦虑现象时,α波消失,而β波增多。θ波主要在人体在焦虑或失望时发生,δ波常出现在成年人极度疲劳和麻醉或昏睡状态下[19]。通过脑电图各波干预前后功率的平均值比较,以得到实验结论。

2.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Epidata3.1软件建立数据库并录入数据,运用SPSS25.0对有效回收的问卷进行统计分析。该统计学方法为描述性统计分析、t检验分析。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在708名调查对象中,男性319名,占45.1%;平均年龄为20.44岁。各项目分布情况详见表2

Table 2. Basic information about the survey subjects (N = 708)

2. 关于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N = 708)

项目

类别

人数

构成比(%)

性别

319

45.1

389

54.9

年龄

17

43

6.1

18

52

7.3

19

78

11.0

20

169

23.9

21

174

24.6

22

127

17.9

23

65

9.2

3.2. 调查对象总体HAMA量表得分的分布情况

研究对象HAMA量表的总平均分为10.58分,各HAMA量表得分水平的人数分布情况如表3所示。

3.3. 实施中医按揉五脏背俞穴融合五音疗法干预前后同学的焦虑现象对比分析

为深入了解中医按揉五脏背俞穴融合五音疗法对大学生焦虑现象的影响,对随机选取的233名具有焦虑现象的被试进行中医按揉五脏背俞穴融合五音疗法干预,对实施前后的两组间水平采用t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两组间的焦虑水平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远小于0.05),中医按揉五脏背俞穴兼五音疗法干预后的HAMA量表平均分为7.09分,明显低于干预前的得分平均值17.41分。说明实施中医按揉五脏背俞穴融合五音疗法干预对于缓解大学生焦虑现象具有一定的启示与作用。

Table 3. Distribution of the number of respondents with different HAMA scale scores (N = 708)

3. 关于调查对象总体各HAMA量表得分水平的人数分布情况(N = 708)

HAMA得分水平

人数

构成比(%)

可能为严重焦虑(≥29分)

34

4.8

肯定有明显焦虑(≥21分)

58

8.2

肯定有焦虑(≥14分)

245

34.6

可能有焦虑(>7分)

268

37.9

没有焦虑症状(<7分)

103

14.5

Table 4. Analysis of differences in HAMA scores among students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assage of the five internal organs back-shu points and fusion of five tones therapy (N = 233)

4. 进行中医按揉五脏背俞穴融合五音疗法干预前后同学的HAMA量表得分差异分析(N = 233)

组别

平均值

个案数

标准偏差

标准误差平均值

显著性(P值)

Sig. (双尾)

干预前

17.41

233

1.403

0.092



干预后

7.09

233

2.232

0.146

0.001

0.000

通过脑电图各波数据采集,233名具有焦虑现象的被试者各时间点脑电图与中医按揉五脏背俞穴融合五音疗法干预前比较。结果如表5所示,干预3个月后β波与θ波值显著降低(P < 0.05)。

Table 5. Comparison of the average power values of EEG waves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 during the interven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assage of the five internal organs back-shu points and fusion of five tones therapy (N = 233)

5. 中医按揉五脏背俞穴融合五音疗法干预各时间点脑电图各波平均功率值比较(N = 233)

组别

时间

α

β

θ

δ

中医按揉五脏背俞穴融合五音疗法干预组

干预前

62.27 (35.88, 152.69)

26.78 (18.89, 59.46)

25.45 (16.27, 41.35)

17.98 (12.41, 31.26)

干预6周

63.24 (36.18, 195.76)

23.95 (17.78, 53.32)

22.69 (15.38, 33.53)

18.37 (14.82, 25.59)

治疗3个月

61.26 (33.64, 176.23)

21.63 (13.92, 49.78)

17.21 (12.66, 28.77)

17.58 (13.66, 28.12)

4. 讨论

经络上,五脏背俞穴是背腰部的重要位置,中医按揉五脏背俞穴融合五音疗法在缓解焦虑现象上具有安全便捷、高效实惠、不良反应小等优势[20]。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实验研究对存在焦虑现象的大学生进行一段时间的中医按揉五脏背俞穴融合五音疗法干预后,由HAMA量表评分与脑电图波值进行分析,发现其焦虑现象有了显著缓解,并且前后所测焦虑水平的差异达到了统计学意义(P < 0.05),证明了中医按揉五脏背俞穴融合五音疗法对减缓大学生焦虑现象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与实践意义。

5. 结论

从中医角度看,五脏之间互相制约起作用,从而使五脏保持稳定状态。五脏功能旺则神气充足,五脏衰弱则神不明、志不坚、虑不远、智不聪,因而造成身心衰弱,易导致焦虑现象。本研究选用按揉五脏背俞穴这种安全舒适的方法,帮助起到安神、疏肝健脾、养心益肾作用[21],同时融合五音疗法,宫、商、角、徽、羽五音对应脾、肺、肝、心、肾五脏,共同作用可使得疗效增强,适用于广大人群,不仅有效地缓解大学生焦虑现象,而且在平时也可采取此种方式来舒缓身心,预防焦虑现象的发生,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

焦虑现象的发生主要是由于阴血耗损,肝郁化火,因血不足以荣养心神,致使心神失养。故焦虑现象与心、肝等五脏功能失调有密切关系。通过本研究结果看出,中医按揉五脏背俞穴融合五音疗法能够有效缓解大学生焦虑现象。将按揉刺激五脏背俞穴与五音疗法内外相结合[22],可改善大学生身体机能,从生理及心理双层面出发,于深层次中帮助大学生调理五脏、调畅气机、疏通气血,使得阴阳平衡,有效解决大学生焦虑问题,帮助其构建健康人格。

当代大学生应正视自身焦虑问题,积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应对措施以减缓焦虑现象。中医按揉刺激五脏背俞穴融合五音疗法,既能通过调节中枢神经,将紊乱的神经递质调节正常,从而改善受试者的焦虑现象,提升身体机能,又能通过音乐舒缓情绪,释放压力,调节情感体验[23],帮助大学生有针对性地解决心理与情绪上的问题,减缓焦虑现象,促进大学生身心的良好发展。本研究立足于当代大学生普遍面临的焦虑难题,论证了中医按揉五脏背俞穴融合五音疗法对大学生焦虑现象干预的有效性,期望能为大学生减轻焦虑问题提供一条安全高效的新途径,值得尝试与推广。

基金项目

广州中医药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2310572191X。

参考文献

[1] 方皓. 基于生涯建构理论的大学生就业焦虑干预策略研究[J]. 中国军转民, 2024(4): 20-22.
[2] 汤思尧, 马子杰, 陈熔宁, 等. 中国大学生焦虑与无法忍受不确定的纵向研究[J]. 中国学校卫生, 2024, 45(2): 240-243.
[3] 王鹏洋.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创业焦虑心理的成因及对策研究[J]. 新闻研究导刊, 2024, 15(6): 166-168.
[4] (2021) Global Prevalence and Burden of Depressive and Anxiety Disorders in 204 Countries and Territories in 2020 Due to the COVID-19 Pandemic. The Lancet, 398, 1700-1712.
[5] Zhu, S., Zhuang, Y. and Lee, P. (2022) Psychometric Properties of the Mindsets of Depression, Anxiety, and Stress Scale (MDASS) in Chinese Young Adults and Adolescents. Early Intervention in Psychiatry, 16, 380-392.
https://doi.org/10.1111/eip.13177
[6] 覃永丹, 刘伟, 周芷伊, 等. 00后大学生心理焦虑的表现及应对策略[J]. 西部素质教育, 2024. 10(6): 111-114.
[7] 范文洁, 张婕. 大学生就业焦虑与职业决策困难、自我效能感的关系探究[J]. 科教文汇, 2024(5): 177-180.
[8] 李典育, 房星宇, 李辉, 刘健, 等, 基于PI3K/Akt信号通路探讨小分子肽-SMT(S)改善失眠的分子作用机制[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24: 1-10.
[9] 张静, 李伟彪, 王雪霞, 等. “从气守神”推拿法治疗广泛性焦虑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5-羟色胺、P物质的影响[J].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 1-11.
[10] 王丹阳, 孙源, 范蓓, 等. 去甲槟榔碱对慢性不可预知应激所致焦虑小鼠改善作用及机制研究[J]. 现代药物与临床, 2024, 39(4): 801-809.
[11] 金霞霞, 周锋, 雷正权, 等. 针刺调控5-羟色胺-谷氨酸/γ-氨基丁酸长神经环路防治广泛性焦虑障碍的作用机制探讨[J]. 安徽医药, 2024, 28(3): 441-446.
[12] 王莹, 张闯, 张子扬, 等. 基于“调脏通络解郁”思想论治广泛性焦虑症[J].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 39(8): 855-859.
[13] 王丹丹. 背俞穴温针灸联合刺五加注射液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研究[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3, 21(21): 4011-4015.
[14] 张琼梅. 中医五音疗法联合推拿按摩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疗效观察[J].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 37(7): 1234-1236.
[15] 董静雯, 焦凤丽, 贾红玲, 等. 中医五音疗法治疗抑郁症的研究进展[J]. 中国民间疗法, 2024, 32(6): 101-107.
[16] 安云霞, 蒋涛, 崔艳菊. 皮内针联合子午流注五音疗法用于心脾两虚型不寐临床观察[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4, 22(7): 91-94.
[17] 梁胤褚, 昭萍, 舒念, 等, 伴有焦虑抑郁的OSA患者血清IL-18、EDS状态与不良情绪的相关性[J]. 浙江临床医学, 2024, 26(3): 362-364.
[18] 王绚, 赵庆盼, 梁冰. 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音乐疗法对乳腺良性肿瘤手术患者的影响[J]. 临床研究, 2024, 32(4): 102-105.
[19] 晁静, 巩尊科, 王世雁, 等. 脑电图在脑卒中后认知功能评定中的应用[J]. 中国康复, 2024, 39(3): 150-154.
[20] 张婉瑜, 邱晓科, 冯大铭, 等. 原络配穴联合背俞穴刺血拔罐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J]. 上海针灸杂志, 2024, 43(3): 318-323.
[21] 宋帅, 贾聪聪. 背俞穴隔药灸配合天灸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观察[J]. 上海针灸杂志, 2024, 43(3): 307-311.
[22] 丁吉平, 钟海燕, 王宝家, 等. 耳穴贴压联合五音疗法干预大学生肝郁化火型亚健康失眠临床研究[J]. 现代中医药, 2024, 44(2): 63-68.
[23] 蔡飞亚, 陈非, 蒋平静, 等. 被动舒缓音乐疗法对老年轻度认知障碍睡眠情况的影响[J].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2024, 51(1): 139-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