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篇研读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Practical Implementation of Discourse Analysis in Ju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Reading Instruction
DOI: 10.12677/ae.2024.146917, PDF, HTML, XML, 下载: 31  浏览: 76 
作者: 柴淳译:云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云南 昆明
关键词: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语篇研读Ju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Reading Instruction Discourse Analysis
摘要: 语篇研读是引导学生开展主题意义探究活动、培养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前提。但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仍存在教师语篇意识不足、教材语篇意义不足等情况,使教师对如何通过开展语篇研读提升阅读教学实效存在困惑。因此,本文以人教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下册Unit 5 Section A 3a阅读教学为例,阐述了如何通过语篇分析创设与单元主题密切相关的教学文本,促进综合教学与评价。通过语篇研读,教师可以加深学生对文本信息和知识的理解和内化,并促进独立主体知识的转移和创新,提升阅读教学效果和促进学生深层学习。此外,本文还强调了阅读教学中持续评价的重要性:教师通过循环的评价、反思和调整,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语篇研读技能,从而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实现有效的教学成果。
Abstract: Discourse analysis serves as a prerequisite for guiding students to engage in thematic exploration activities and cultivating core literacy skills in English language studies. However, in ju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reading instruction, challenges persist due to insufficient awareness of discourse analysis among teachers and inadequate discourse significance in teaching materials. This paper takes the eighth-grade Unit 5 Section A 3a reading instruction from the People’s Education Press ju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textbook as an example to illustrate how to enhance reading instruction effectiveness through discourse analysis. By employing discourse analysis, teachers can deepen students’ understanding and internalization of textual information and knowledge, facilitating the transfer and innovation of independent subject knowledge and promoting deep learning among students. Furthermore, the paper emphasizes the importance of ongoing evaluation in reading instruction. Through cyclic evaluation, reflection, and adjustment, teachers can continuously enhance their discourse analysis skills, thereby fostering students’ core competencies in English language studies and achieving effective teaching outcomes.
文章引用:柴淳译. 基于语篇研读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J]. 教育进展, 2024, 14(6): 197-202. https://doi.org/10.12677/ae.2024.146917

1. 引言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的推出明确了英语课程的育人价值,强调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人才。随着时代进步和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新课标》重新构建了英语学科课程目标,突出了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目标[1]。阅读课作为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主要途径,有助于形成适应个人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因此,阅读教学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教学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2. 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自《新课标》实施以来,尽管新课程理念受到了广大英语教师的认可,但英语教学仍然存在碎片化、表层化和标签化等问题。尽管英语阅读教学受到一定程度的重视,但在实践中仍然存在文本信息碎片化、活动思维层次偏低、文本结构割裂等问题。出现以上问题的原因有以下方面:

1) 主观方面:语篇研读的认知不足

语篇是表达意义的语言单位,是人们运用语言的常见形式。语篇赋予语言学习以主题、情境和内容,并以其特有的内在逻辑、问题特征和语言形式,组织和呈现信息,服务于主题意义的表达[2]。但在阅读教学中,一些教师对阅读课中语篇的认知与研读不够充分。他们未能意识到语篇作为表达意义的语言单位,在课堂上过于强调孤立的词汇和语法讲解,忽略了语篇内容与主题意义的联系,导致学生无法通过结构化的知识呈现来构建文本的整体意义,从而无法培养高阶思维能力。

2) 客观方面:教材语篇的意义不足

教材中存在语篇意义的不足与缺失[3]。一些教师过分依赖教材,认为其中提供的语篇总是完美的,但实际上教材提供的语篇并非总是完整的。因此,教师需要根据自己的语篇知识来弥补教材中语篇的不足。如果教师不具备鉴别和判断的能力,可能会陷入教学误区。

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提升教师的语篇意识。教师应该基于语篇研读,深入分析教材阅读语篇的形式、意义和内容,批判性地评估其主题意义的完整性和清晰度,并根据学生核心素养的构建需求设计适当的语篇。这样的阅读教学方法能够为师生双方带来成就和发展。

3. 基于语篇研读的阅读教学实践

根据《新课标》要求,英语课堂教学需要转变,不再以知识和技能传授为主,而是以主题为引领,以语篇为支撑,活动为途径的新教学模式。语篇在此起到了基础作用:没有语篇作为载体,主题意义无法呈现;没有语篇作为引导,课堂活动设计将缺乏针对性。因此,教师对教学语篇的理解与解读深刻影响学生的阅读体验与收获。简而言之,教师提高语篇研读能力是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实现学生深度学习的关键。

本文结合人教版英语教材《Go for it!》八年级下册Unit 5 Section A 3a的阅读教学实例,探讨如何以语篇研读为切入点,通过概念化和结构化,引导学生深度理解并内化教材语篇的信息与知识;并结合自身经验,实现知识在独立主体上的迁移与创新。

3.1. 以主题意义为引领,确立教材语篇的结构功能

“主题”是语篇语义表达所围绕的中心议题,为言说和探讨等语言应用提供范围或语境[4]。而“语篇”是英语教学的基础资源。语篇赋予语言学习以主题、情境和内容,并以其特有的内在逻辑、问题特征和语言形式,组织和呈现信息,服务于主题意义的表达[2]。因此,对于某个阅读课语篇的准确研读,必须建立在对本单元主题意义的准确把握基础之上。

在初中英语教材中,一个单元包含多模态的语篇材料,这些语篇服务于该单元的主题。教师需要找寻在这一确定单元主题的引领下,各语篇材料的逻辑关系,建立起不同文本基于主题意义的结构化链接。学生通过该篇阅读的学习,就能将前后知识练习起来,构建个体的单元知识网络。

该篇阅读所在单元的主题(theme)为“past events”,本课之前的Section A 1a~2d部分介绍了发生在普通百姓与学生身上的过去普通经历(ordinary past events);而该篇阅读的话题(topic)涉及难忘的过去经历(unforgettable past events),unforgettable便是这篇文章着重突出的关键;之后Section B阅读学生将会学习一篇有关恐怖主义袭击(terrible past events)的文章。所以,整个Unit5围绕着单元主题past events展开了多角度的探索:ordinary events,unforgettable events and terrible events,如图1所示:

Figure 1. The unit discourse structure diagram for Unit 5

1. Unit 5的单元语篇结构图

教师在理清授课阅读文章的语篇结构功能后,就能明确自己这堂阅读课的目的。然后便进入下一个问题的解决:教材的现成语篇能否满足实现单元主题意义下的教学目的?

3.2. 以语篇研读为切入点,创设合适的综合语篇

1) 语篇研读的内涵

教师要以语篇研读为逻辑起点开展教学设计。开展语篇研读,教师要明确主题意义,提炼语篇中的结构化知识,建立文体特征、语言特点等语主题意义的关联,挖掘文化内涵和育人价值[1]。教师在研读语篇时重点回答三个基本问题:第一,语篇的主题和内容是什么,即what的问题;第二,语篇传递的意义是什么,即why的问题;第三,语篇具有什么样的文体特征、内容结构和语言特点,即how的问题[1]。what-how-why三维问题不是简单指教师提问以这三个词开头的疑问句,结合在教学设计中,应理解为:

what:教师需考虑学生对主题信息的整合情况,协助其形成有结构的知识,建立知识间的逻辑连接;

how: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语篇的文体特征、语义连贯和信息组织方式,同时挖掘文字背后的深层含义和语言特点;

why:教师应引导学生基于主题,分析论证和批判评价语篇传递的价值及其背后的意义,促使其形成新的主题认知和态度。

2) 为分析教材语篇特点而研读

Unit 5 Section A. 3a阅读文章的体裁为记叙文,记叙了历史上真实的卡米拉飓风(Hurricane Camille)在袭击美国阿拉巴马州时的情况:人们在飓风来临前互相帮忙做准备;在灾难后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一起。全文共有4个自然段。基于语篇研读三维度:what-how-why,笔者的分析如下:

【what】 P1描述了飓风来临前的环境和氛围,应用了black,dark,felt like midnight等表象具体的词汇;P2~3运用了本单元的核心语法结构过去进行时(was/were doing…)来描述飓风来临前人们的活动,如:Ben’s mom was making sure…;Ben was helping…,最后P4展现了飓风过后街区的情况:人们看到了被飓风折断的树木、破碎的窗户,但也看到了升起的太阳。

【how】该文是一篇记叙文,以事情的发展变化为主线。文章通过第一自然段的环境描写,渲染了飓风来临前黑暗可怖的气氛,比如:With no light outside, it felt like midnight.第二至第三自然段通过过去进行时,给读者呈现出灾难来临之际,人们有条不紊地,忙碌地进行准备的画面,与第一自然段的末世氛围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最后第四自然段是文章的高潮和结局:自然灾害与人类最终迎来了决战。飓风吹倒了树木,打碎了窗户,却没能阻止太阳的再次升起(When Ben woke up, the sun was rising)。相反,人们更紧密地团结在了一起(it brought families and neighbors closer together)。

【why】本文通过描述飓风与人类的遭遇,让读者体会在自然灾害面前,人类互助精神的可贵。

以上是对原教材语篇从what-how-why三维度的研读。笔者在此研读中发现,原教材语篇存在一些不足:描述人与自然灾害斗争的文章,除了强调“人”的力量之外,还应该有对自然的敬畏。但原文语篇没有对飓风这一可怕自然灾害的力量进行实际的描述,仅在最后一自然段出现这样一句话:the wind was dying down at around 3:00 a.m.飓风不仅不可怕,似乎还显得挺“仁慈”。另外,自然灾害中的存活者对于这样的经历肯定有许多感受和想法,但也许是受篇幅限制,本教材语篇没有提到任何幸存者的感受和言语,这就使得最后文章的主题升华略显突兀。

3) 为创设综合新语篇而研读

因此,为补充原教材缺失的语篇意义,笔者以单元主题和原语篇事件为索引,增添并创设了两段出自大学教材《高级英语》Lesson 1: Face to Face with Hurricane Camille的语篇作为补充(原文经修改以适合初中生阅读能力)。下面作者以第一段作为语篇研读示例,见表1

Table 1. Supplemental Discourse 1 (the critical situation during the hurricane)

1. 增补语篇1 (the critical situation during the hurricane)

内容

At first, the roar of the storm was so loud. The house was shaking, and the ceiling in the living room was falling piece by piece. The glass door was blown away by a strong wind. When the front door started to break away from its frame, Ben and his father were putting their shoulders against it. But a strong wave of water pushed the door open and made them fall on the ground. The water was rising quickly [5].

【what】该语篇用若干过去进行时的句子表达呈现出灾害发生时的危急情况:房屋在震颤;天花板一片一片地掉落;冲进屋子的水位在急速上升。填补了原教材语篇存在的信息差,真实地展现了自然灾害的无情与危急。

【how】本语篇中也大量使用了单元核心语法结构过去进行时,与原语篇反映人们忙碌与仔细不同,该语篇侧重表现了人在自然灾害中命悬一线的危急,必须迅速采取行动。通过两个语篇的结合,学生们更全面,更自然地掌握了语法结构的功能。这契合了《新课标》中在语篇中教授语法的思想。

【why】通过对自然灾害力量的认识,学生们补全了教材语篇在主题意义上缺失的另一块:除了赞美人类的力量,我们还需尊重自然。

而第二段增补的语篇则让主题思想的升华更加自然,见表2

Table 2. Supplemental Discourse 1 (the thoughts and actions of Ben’s father)

2. 增补语篇2 (the thoughts and actions of Ben’s father)

内容

When the neighbors and Ben’s family came out after the storm, they were completely shocked. They stood in silence. They were trying to understand what just happened. At the same time, Ben’s father was picking up wreckage (残骸) of the home. Strangely, he didn’t seem sad because each item was the symbol of a little victory over the natural disaster.

“Let’s not cry about what’s gone. We will just start all over.” Ben’s father says [5].

【what】该语篇阐述了Ben的父亲在灾后的行为、思想及话语。这让学生能更真切的体会到人物随着事件发展变化而产生的变化。学生们便能更由衷的体会到为什么灾难能让人类更加团结在一起。

【why】该语篇最后对Ben的父亲的话语转述,让学生们能体会到灾难发生时,人们需要互帮互助,共克时艰;而在灾后,则需要放下过去的伤痛,重新对未来怀有希望。

这样,增补创设的语篇补全了原教材语篇在“人与自然”这一大主题下的缺失:该自然事件的真实情况如何?人们在这场自然事件中收获的“好”与“坏”是怎样的?这样的自然事件对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应有哪些启示?

3.3. 以教学评价为观察点,反思语篇研读

教师通过语篇研读,发现原语篇的不足并创设语篇群进行补充是一个体现教师主观性的活动,同时阅读教学是一个注重师生双方共同参与及体验的活动。这就需要教师通过评价,根据教学效果的反馈反思、修正、完善自己下一步的语篇研读。评价要服务教学、反馈教学、促进教学[2]。我们教师在阅读教学的活动中应突出评价的过程性和形成性特征,观察学生在语篇群阅读中的收获与体验;合理地选择即时反馈或延后反馈,通过课堂提问、监控或课后作文习作评价学生是否理解语篇的深层次含义,是否能针对作者的观点或语篇意义给予评价,是否发展了学生的高阶思维等。

比如:本节阅读课结束后,笔者布置了一篇课后作文写作:An Unforgettable Day,来检验学生对本节阅读课知识与内容的应用与实践,迁移与创新。学生在本节阅读课学到了一些概念化的知识:表达危险环境的词汇;描述事件或动作急遽发生或变化的语法结构等;另外也认识了对于记叙文写作,描述过去难忘事件时需要注意的结构化特征,即作文中需谈到:the nature of environment,the attitudes of people from their activities and personal evaluation这三个方面。教师通过研读并评价学生作文的语篇,就能对自己的本节阅读课教学进行有效观察,总结与反思。

这样的反馈有利于教师对自己新阅读中的语篇研读做出针对性的反思与调整,不断提高自己的语篇研读水平。这样就能形成以评促学,以评促教,“教–学–评”一体化的良性循环。阅读教学中的语篇研读流程如图2所示:

Figure 2. The flowchart for discourse analysis in reading instruction

2. 阅读教学中语篇研读的流程图

4. 结语

语篇研读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的重要前提和基础。特别是在初中英语人教版教材因编制年代久远而存在局限的情况下,教师培养语篇意识、加深语篇研读能力显得尤为关键。这为教师提供了机会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理念与方法,进行重塑与创新。通过对不同语篇的探索与创编,教师能够获得创造的乐趣,并将积极体验融入教学设计中,促使学生主动探究,实现从文本到素养的转化。这样的教学方法有助于真正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实现学科育人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2.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20.
[3] 程晓堂. 基于语篇分析的英语教学设计[J]. 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 2020, 43(10): 1-8.
[4] 王春晖. 英语教材语篇分析须把握的几个要义——以人教版中学英语教材为例[J]. 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 2019(3): 3-7.
[5] 张汉熙, 主编, 王立礼, 编. 高级英语2第3版重排版[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