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人教版教材文化知识分析
An Analysis of Cultural Knowledge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English Textbooks
DOI: 10.12677/ae.2024.146907, PDF, HTML, XML, 下载: 13  浏览: 39 
作者: 罗 艺:三峡学院外国语学院,重庆
关键词: 文化知识初中英语课标Cultural Knowledge Ju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Curriculum Standard
摘要: 英语是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沟通工具,义务教育英语课程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核心素养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英语课程的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其中文化意识体现核心素养的价值取向,即英语学科要培育学生的文化意识,发展跨文化交际能力。课程教材是教学开展的重要资源,教材分析是教师教好的前前提和基础,也是学生学好的关键。英语教材中的文化内容及其呈现方式与学生的文化意识及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息息相关。本文主要就初中人教版英语教材,采用文本分析法,对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材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后,发现教材文化涉及的比率和内容分布比例不均衡,作为教师首先应该提升自我跨文化交际能力,然后充分开发教材,补充相应的学习资源,灵活处理教材中的文化内容,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Abstract: English is an important communication tool for international exchange and cooperation, and the compulsory English curriculum embodies the unity of instrumental and humanistic. The core quality of English curriculum includes language ability, cultural awareness, quality of thinking and learning ability, among which cultural awareness reflects 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the core quality, that is, English discipline should cultivate students’ cultural awareness and develop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ability. Course material is an important resource for teaching. The analysis of course material is the prerequisite and basis for teachers to teach well, and also the key to students to learn well. 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ju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textbooks published by People’s Education Press by text analysis. After analysis, it is found that the proportion of teaching materials involved in culture and the proportion of content distribution are unbalanced. As teachers, we should first improve our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bility, then fully develop teaching materials, supplement corresponding learning resources, flexibly handle the cultural content in teaching materials, and consciously cultivate student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bility.
文章引用:罗艺. 初中英语人教版教材文化知识分析[J]. 教育进展, 2024, 14(6): 135-141. https://doi.org/10.12677/ae.2024.146907

1. 课标概述

市面上存在各种各样的教材版本,“一纲多本”的教材政策和越来越开放的市场,那如何选择合适的教材进行教学。面对众多的教材,就需要对其进行系统科学的分析,这样才有利用更好的选择和使用教材。本文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分析:教材中选择和呈现了哪些文化内容?教材中的文化内容与《课程标准》(2022)版中的要求是否匹配?

《英语课标》(2022)针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文化知识内容做出了明确的要求,按学段设置三个级别,本研究主题为初中英语,对应的是文化知识内容要求的三级要求,具体内容见表1

Table 1. Requirements for content of Cultural Knowledge in English Curriculum Standards for Compulsory Education (2022) (Ministry of Education, 2022)

1.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文化知识内容要求(教育部,2022)

级别

文化知识内容要求

三级

1) 世界主要国家接人待物的基本礼仪和方式,体现文化的传承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

2) 具有优秀品格的中外代表人物及其行为事迹;

3) 中外优秀艺术家及其代表作品以及作品中的寓意;

4) 中外优秀科学家,其主要贡献及具有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

5) 中外主要节日的名称、庆典习俗、典型活动、历史渊源;

6) 中外餐桌礼仪,典型饮食及其文化寓意;

7) 世界主要国家的名称、基本信息(如首都、地理位置、主要语言、气候等)、社会发展、以及重要标志位的地点、特征和象征意义;

8) 中外名人的生平事迹和名言,以及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9) 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关于生命安全与健康的态度和观念;

10) 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理财观念和方式及其带来的影响;

11) 中外大型体育赛事的项目名称、事实信息、历史发展、优秀人物及其传递的体育精神;

12) 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劳动实践和劳动精神;

13) 不同国家青少年的学习和生活方式;

表1显示,《英语课标》(2022)的三级文化知识内容要求详细且全面,融合了各种文化分类理念,不同地域文化、不同类型文化均有涉及,充分体现了“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多元文化与本土文化并重。教材中的内容要符合《英语课标》(2022)的文化知识要求,基于教材中的文化内容将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有效结合,从而实现发展语言能力与培养文化意识的目标[1]

2. 教材与课标(2022版)

课标(2022版)中提出:文化知识既包括饮食、服饰、建筑、交通,以及相关发明与创造等物质文化知识,也包括哲学、科学、历史、语言、文学、艺术、教育,以及价值观、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劳动意识、社会规约和风俗习惯等非物质文化知识[2]。并对义务教育阶段文化知识内容做了分级要求,7~9年级学习三级内容,其中文化知识内容要求的三级要求包含13个条目[3]。文化知识内容要求三级,具体的13个学习目标在教材中的体现如下:

目标1:世界主要国家待人接物的基本礼仪和方式,体现文化的传承和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

这一目标几乎在整套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材中都有体现,各个单元的对话部分都是基本礼仪的体现[4]。在七年级上册一单元中,主要是介绍自己、打招呼、询问电话号码等来交新朋友。在该书二单元中,主要向介绍和描述自己的家人。七年级下册五单元和七单元分别是对自己喜爱的动物的描述和运用电话礼仪来描述天气。八年级上册的第九单元的邀请方式;八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的关心他人健康状况及恰当地提供相应建议;第三单元中礼貌要求;九年级全一册中的第三单元中的问路礼仪,及学习对于厕所(洗手间)的不同称呼,第十单元中各个国家的首次见面的问候方式、家规、餐桌礼仪以及与人外出的行为规范。

目标2:具有优秀品格的中外代表人物及其行为事迹

在八年级下学期教材的首篇章节里,我们看到了两则令人敬佩的故事。首先,王平(Wang Ping),一位来自中国的驾驶员,他展现出了无私的精神,积极地协助了一名心脏病患者获得及时救治。其次,Aron Ralston,一位美国登山者,他的故事展示了他坚定的信念和勇气。尽管失去了一只手臂,他仍然勇敢地追求着心中的热爱,继续攀登。这两位看似普通的个体,却在关键时刻展现出非凡的品质。当大部分人都选择袖手旁观时,王平毫不犹豫地主动询问病情并迅速采取行动,将突发心脏病的陌生人送往医院,成功挽救了生命。同样,面对困境,Aron Ralston并未放弃,而是冷静分析,做出了最佳的选择。他们的行为彰显了他们卓越的人格特质。在九年级全一册第四单元,讲述了亚裔歌手王心恬通过她的努力、发挥她的天赋,从一个害羞的女生蜕变成流行歌手的事迹;十五岁留守男孩李伟(音译)因父母外出打工引起的孤独感,导致学业下降并产生社交障碍,通过与父母的沟通,最终李伟及时调整了心态和状态,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再次优秀起来;第十一单元皮特踢足球的故事,讲述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个人的成长依托于集体,集体的精诚合作也离不开每一位队员的齐心协力;第十三单元讲述了来自英国的艾米、香港杰西卡·王和上海王涛三人的环保事迹,呼吁大家关注地球环境,学会循环使用日常物品、变废为宝。

目标3:中外优秀艺术家及其代表作品,以及作品中的寓意

这套教材中呈现的中外艺术家及其艺术作品有: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提到了华尔特·迪斯尼,及其首部有声动画片《汽船威利》和享誉全球的米老鼠,同时也同提及了中国民间故事《花木兰》;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海明威及其作品《老人与海》;八年级下册提到了很多中国传统民间故事,如《愚公移山》《女娲补天》《后羿射日》《西游记》以及西方童话故事,如《睡美人》《灰姑娘》《小红帽》《国王的新衣》和《汉塞尔与格雷特》;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提及了西方文学作品,有《爱丽丝梦游仙境》《小妇人》《金银岛》《雾都孤儿》《鲁滨逊漂流记》《汤姆历险记》及美国乡村歌手加斯·布鲁克斯;九年级全一册第二单元提到了查尔斯·狄更斯的《圣诞颂歌》;九年级全一册第八单元提到了J·K罗琳;九年级全一册第九单元提及了一些影视作品,有《泰坦尼克》《蜘蛛侠》《功夫熊猫》《黑衣人》《帝企鹅日记》,以及中国民间音乐家阿炳及其音乐作品《二泉映月》。其中华尔特·迪斯尼、《花木兰》《鲁滨逊漂流记》《国王的新衣》和《汉塞尔与格雷特》《西游记》《愚公移山》和阿炳及其音乐作品《二泉映月》有详细的描述,其他大部分作品只是提及而已,并没有详细讲述。

目标4:中外优秀科学家,其主要贡献及具有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

总览整套教材,我们发现了许多来自世界各地的历史与现代科学家的卓越成就。例如,贝尔,他是电话的创造者,以及拉链的发明者,他们的名字都出现在了这些资源中。中国历史上两位杰出的文化人物——茶道大师陆羽以及农业科技的开创者神农氏,他们的成就都得到了广泛的认可。然而,我们不能忽视另一位同样重要的历史人物——威特康姆·贾德森。他的贡献不仅体现在他所处的领域,还影响了整个社会的发展。两次提及到这个主题是在九年级全一册的两个不同部分,分别是第一单元和第六单元。重点强调了贝尔如何通过不断克服挑战并从中吸取经验,从而成功地研发出电话这一创新成果。这表明了他具有强烈的学习欲望以及面对困难时的坚定决心。科学界中的杰出人物,如那些在第九学年全套教材第六部分出现的学者们,展现了坚定不移的品质。

目标5:中外主要节日的名称、庆典习俗、典型活动、历史渊源

教材中呈现中外节日及其相关信息的有:儿童节、国庆节、妇女节、新年、端午节、感恩节、中国云南和泰国的泼水节、父亲节,母亲节,潍坊国际风筝节、复活节、愚人节、万圣节及圣诞节等。其中详细介绍了中国的春节、中秋节和西方的圣诞节、复活节和感恩节,讲述了节日的历史渊源及庆典习俗、典型活动。九年级全一册第12单元介绍了西方愚人节的一些趣闻。详见表2

Table 2. List of main festivals in teaching materials

2. 教材中的主要节日分别情况一览表

教材

单元

节日

国家或地区

七年级上

U8

儿童节

国际性节日

国庆节

妇女节

新年

七年级下

U6

端午节

中国

八年级上

U8

感恩节

西方多国

九年级全

U2

端午节

中国

春节

元宵节

中秋节

泼水节

中国云南、泰国

父亲节

国际性节日

母亲节

复活节

西方多国

万圣节

U5

潍坊国际风筝节

中国

春节

U12

愚人节

西方多国

目标6:中外餐桌礼仪,典型饮食及其文化寓意

在七年级上册的第十单元,探讨了许多不同类型的食品,例如中国传统美食如宫保鸡丁、麻辣豆腐、水饺、绿茶以及各类粥品,以及西方餐饮如汉堡包、沙拉等,都是各自领域中的代表性食物。在全球范围内,发现有许多独特的食物被用于庆祝生日,其中包括冰淇淋与英国薄饼等。八年级上册第八单元“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详细探讨了这些令人垂涎的食物。“制作一个香蕉奶昔吗?”这个说法包含了香蕉奶昔、水果沙拉、罗宋汤、爆米花等各种食品的概念。在中国,我们有丰富的传统美食文化,其中包括各种美味佳肴,如三明治、火鸡、苹果派和奶酪等西式食品,以及月饼、汤圆、粽子和云南米线等中式特色食品。这些食物不仅满足了我们的味蕾,也展示了中国饮食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在第五单元中,我们探讨了安溪和杭州两地的茶叶生产;而在第六单元里,我们深入了解了薯片的起源。

目标7:世界主要国家的名称、基本信息(如首都、地理位置、主要语言、气候特征等)、社会发展,以及重要标志位的地点、特征和象征意义

在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及到了澳大利亚及考拉、南非的狮子、中国的熊猫、泰国及泰国象等;第六单元提到了中国深圳和美国纽约;第七单元中谈论到了中国北京、上海和哈尔滨,俄罗斯莫斯科,加拿大多伦多,美国波士顿及欧洲等地的天气,第十二单元讲到了印度。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涉及了纽约及美国中央公园,中国贵州黄果树瀑布、三亚、香港、泰山天安门广场、故宫及北京胡同,马来西亚槟城、升旗山、乔治城、海墘街;第四单元讲到了美国的格林伍德公园。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讲到了美国纽约世贸中心;第七单元讲到了喜马拉雅、里海(黑海)、尼罗河、撒哈拉沙漠、扬子江、亚马逊河、太平洋、日本、中国明长城、成都熊猫研究中心;第九单元讲了美国计算机博物馆、印度国际马桶博物馆、杭州的中国茶叶博物馆、迪斯尼乐园、西安兵马俑、北京鸟巢、新加坡。九年级全一册第二单元出现了泰国清迈;第五单元提到了中国安溪和杭州的茶、日本的相机、法国服饰、瑞士手表、在美国旧金山购物买到中国制造、中国山东潍坊和德国;第八单元关于英国巨石阵的未解之谜;第十单元讲了巴西、美国、日本、韩国、哥伦比亚、挪威、瑞士、印度和法国等国家和地区的一些社交礼仪;第十二单元讲述了纽约世贸中心和新西兰地震。

目标8:中外名人的生平事迹和名言,以及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在八年级的教材中,第五单元深入探讨了华尔特·迪斯尼及其开创性的作品——第一部有声动画电影《汽船》。在本单元中,我们探讨了两位世界知名的文化人物:“威利”和“米老鼠”。此外,我们也深入研究了一位著名的美国作家——欧内斯特·海明威及其著作《老人与海》。《海洋之歌》是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阅读材料,其中详细描述了马丁·路德·金在1968年四月的活动情况。在教材中,我们详细探讨了一系列令人敬佩的人物和他们的成就。例如,在第七单元中,我们深入研究了埃蒙德·希拉里和丹增·诺尔盖这两位勇敢的探险家,他们在首次成功攀登珠穆朗玛峰的过程中展现出了无畏的精神。同时,我们也关注到了田部井淳子这位杰出的女性,她是世界上第一位登顶珠峰的女性,她的故事激励着我们追求梦想并勇往直前。此外,我们在九年级全一册的第五单元中,也讨论了诸葛孔明如何利用孔明灯来实现他的目标。这个话题让我们了解到孔明灯在历史上的重要作用,以及它在不同时期的应用方式的变化。在第六单元中,我们学习了贝尔发明电话的过程,以及詹姆斯·奈史密斯是如何创造出篮球这项运动的。这些伟大的发明者和创新者的故事,激发了我们对科学和技术进步的热情。最后,在第九单元中,我们重点关注了中国著名的民间音乐家阿炳和他那首广为传颂的《二泉映月》。通过了解阿炳的故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以及它在世界音乐舞台上的地位。

目标9: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关于生命安全与健康的态度和观念

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Do you like bananas?”中在讲到关于食物的知识的同时传递了健康饮食的重要性。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中涉及到运动、饮食、睡眠及业余活动等的频次问题,辨别好习惯与坏习惯,“Old habits die hard”,鼓励同学们多运动,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第三单元“I’m more outgoing than my sister”中,通过outgoing、friendly等词汇,引导学生积极与同学、他人交往,讲述朋友、友谊的重要性。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What’s the matter?”中介绍了一些常见的身体不适症状,如头痛、发烧、胃痛、牙疼、受伤等,以及不同的处理方法,并讲述了一个众人帮助一位突发心脏病的路人,使其得救的故事,以及一位失去手臂的美国人身残志坚、继续攀爬、挑战自我、活出自我的故事,引导学生关注身体和生命安全,树立良好的安全和健康意识;第四单元“Why don’t you talk to your parents?”中提到了一些亲子关系、同伴关系等人际交往时常出现的一些情况,出现各种问题如何处理自己的情绪呢?时常沟通,可以当面交流亦可以书信沟通,还可以向他人寻求帮助。九年级全一册第十一单元“Sad movies make me cry”中谈到了生活中遇到的一些事情给自己带来的感受,是生气、难过、快乐、紧张还是放松等,通过一个时常担忧的国王的故事来引导学生养成积极乐观的心态;第十二单元也有异曲同工之妙,亦是描述生活中一些突发事件,并通过讲解愚人节的一些趣闻,引导学生笑对生活;第十三单元“We’re trying to save the earth”中提到了当前,我们正面临着一系列环境问题,其中包括大气污染、水质污染以及空气质量恶化等问题。人类的健康状况深深地受到其心理和生理状态的影响。然而,若我们未能给予足够的关注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那么这种影响最终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为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以及实际行为,我们采取了教育策略,期望他们能将这种理念融入日常生活中。具体来说,这包括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关注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并在他们的能力范围内尽其所能地参与环保活动。积极地执行每一个任务,即使是微小的行动,也能够产生巨大的影响。

目标10: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理财观念和方式及其带来的影响

在七年级上册第七单元“How much are these socks?”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价格是在选购物品时,需要参考的一个重要因素,商家也往往会通过降低价格来吸引顾客。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What’s the best movie theater?”中,通过进行对比做出最佳选择,这时就不能仅仅从价格来考虑了,需要综合考虑,比如说个人的喜好、舒适度或口感、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等等各种因素。八年级下册第十单元“I’ve this bike for three years”中介绍了国外一种常见的、独特的文化现象,即“庭院拍卖”,指的是他们利用周末将家中闲置的物品放在自家院子中廉价出售,品类繁多,且价格优惠,所以广受欢迎。

目标11:中外大型体育赛事的项目名称、事实信息、历史发展、优秀人物及其传递的体育精神

在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Do you have a soccer ball?”中提及到了乒乓球、排球、足球、篮球和棒球等运动事项。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Can you play the guitar?”中提及到了足球俱乐部、游泳俱乐部等,其中也有一些其他的运动项目。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中提到了美国摇摆舞、足球等运动;第六单元“I’m going to study computer science”中,关于将来想发展的方向时,有部分内容呈现的是足球或篮球运动员。九年级全一册第六单元“When was it invented?”中讲到了篮球的发明及其规则,其中也提到了1936年的᷿林奥运会、NBA、CBA等体育赛事;第七单元的阅读资料中介绍了一位热爱跑步的青少年;第十一单元讲述了一位参加足球队的少年,在比赛中失误,通过调整心态与团队合作,最终成长的故事。

目标12: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劳动实践和劳动精神。

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谈论了学生多久做一次家务,八年级下册第6单元“I’m going to study computer science”讲述了有关未来职业发展的内容,及为达到理想所需作出的计划。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Could you please clean your room?”讨论家务活,例如:丢垃圾、铺被、洗碗、叠衣服、拖地之类的,都是常见家务劳动,是学生会做并应做的家务,通过两篇阅读材料,引导学生意识到劳动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以提高学生的劳动意识并学会主动分担家务。总体说来,此板块在初中英语人教版教材中涉及得不是特别多。

目标13:不同国家青少年的学习和生活方式

教材的编写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主体这一原则,几乎整套教材的各个单元语篇中都有体现这一目标,教材单元话题紧贴学生生活与学习,如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Is this your pencil?”谈论教室物品及物品归属,第四单元“Where’s my schoolbag?”谈论家里物品及物品所在位置,第五单元“Do you have a soccer ball?”关于朋友,第八单元“When is your birthday?”中关于学校开放日以及运动会等内容。第九单元“My favourite subject is science”关于自己的喜好、喜欢的科目;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Can you play the guitar?”关于学校社团、俱乐部还有个人技能,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What time do you go to school?”关于询问路线和时间的方式、第四单元“Don’t eat in class.”关于课堂教室学习的规则、第六单元“I’m watching TV”关于谈论日常活动的方式和第十二单元“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关于学生周末的活动方式,以及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关于日常生活作息;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Why don’t you talk to your parents?”关于中美孩子的学习压力及课后辅导,九年级全一册第一单元“How can we become good learners?”关于青少年的学习,第十单元“Sad movies make me cry”关于学生的情感等。像这样的内容还有很多很多,在此就不一一列举。

3. 总结

教材编写者在教材编写时是比较注重语言的交际功能和学生的主体性。但也需要注意到其中有些条目涉及到的内容很少,比如说条目4 (中外优秀科学家,其主要贡献及具有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条目10 (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理财观念和方式及其带来的影响)以及条目12。而且其中有些内容涉入的程度不够,相对浅显,涉及的范围也是比较小的,比如说条目10和条目12。

教材中的文化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还是有一定差距的,同时亦不能满足初中阶段学生的文化知识的需求;对于教材中的中外文化主题,本土文化主更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与兴趣,外国文化内容则与之相反。总的说来通过教材中文化内容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5]。那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引导者,要帮助学生最大化地开发教材中的文化内容、补充相应的学习资源,帮助学生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 邹丽英. 跨文化交际视角下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材文化内容分析[D]: [硕士学位论文]. 昆明: 云南师范大学, 2023.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2.
[3] 刘玉玲. 基于文化教学对冀教版初中英语教材中外文化元素的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重庆: 西南大学, 2020.
[4] 梅德明, 王蔷.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2.
[5] 程晓堂. 英语教材分析与设计[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