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域下电子商务助推农民工乡愁化解分析
Analysis of E-Commerce Assisting Migrant Workers in Resolving Homesicknes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DOI: 10.12677/ecl.2024.133487, PDF, HTML, XML, 下载: 95  浏览: 235 
作者: 马 磊:贵州大学哲学学院,贵州 贵阳
关键词: 乡村振兴电子商务农民工乡愁Rural Revitalization E-Commerce Migrant Workers Homesickness
摘要: 在城乡发展不平衡的背景下,许多农民工为谋求更好发展而不得已远离乡土去往远方的城市打拼,而他们在面临难以融入城市群体和远离家乡的双重压力时,便不可避免地产生农民工乡愁问题,并随之产生一系列问题。近年来国家大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发展乡村产业,构建现代农村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这为许多奔波在外的农民工提供了返乡就业的机会,以实现留守故土与谋求发展间彼此兼容,由此使农民工乡愁问题得到化解,并进而促使随之而产生的乡村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问题随之得以进一步解决。而在这一过程中,电子商务在其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通过电子商务,一方面搭建乡村商品营销数字化新平台,丰富乡村产业生产模式;另一方面通过电子商务构建乡村消费新市场,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国内经济大循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由此带动乡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收入的增长,助力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进而促进农民工乡愁的化解。因此,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电子商务是助推农民工满怀的乡愁得到化解的重要路径之一。并且,在化解农民工乡愁的同时,也促成了随农民工乡愁而产生的一系列问题的解决。
Abstract: In the context of imbalanced urban-rural development, many migrant workers have to leave their hometowns and work in distant cities in order to seek better development. When they face the dual pressure of difficulty integrating into urban groups and being far away from their hometowns, they inevitably encounter the problem of migrant worker homesickness, which leads to a series of problems. In recent years, the country has vigorously promoted the strategy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developed rural industries, and built a modern rural industrial system, production system, and management system. This has provided many migrant workers who are traveling abroad with opportunities to return to their hometowns for employment, to achieve mutual compatibility between the left behind homeland and the pursuit of development, the problem of homesickness among migrant workers is resolved, and the resulting problems of rural empty nest elderly and left behind children are further resolved. In this process, e-commerce plays a crucial role. Through e-commerce, on the one hand, we can build a new digital platform for rural commodity marketing and enrich the production models of rural industries; On the other hand, building a new rural consumption market through e-commerce can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smooth the domestic economic cycle, and promote high-qual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This drives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economy and promotes the growth of farmers’ income, assist in the smooth implementation of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thereby promoting the resolution of homesickness among migrant workers. Therefore, in the process of implementing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e-commerce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paths to help alleviate the homesickness of migrant workers. Moreover, while resolving the homesickness of migrant workers, it has also facilitated the resolution of a series of problems that arise with their homesickness.
文章引用:马磊. 乡村振兴视域下电子商务助推农民工乡愁化解分析[J]. 电子商务评论, 2024, 13(3): 4000-4006. https://doi.org/10.12677/ecl.2024.133487

1. 引言

在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实背景下,农民工家乡的客观条件无法实现其对生存发展的追求,基于这一现状,他们不得不趋向于条件更为优越的城市寻找发展机遇,追求更好的未来。但是,如此一来他们便不得不远离故土,客居异乡。因此客居的不便、与城市的格格不入及对故土的深沉思念致使农民工们陷入身、心矛盾,形成了农民工乡愁,并随之带来乡村的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劳动力缺失等一系列问题。导致农民工们乡愁的根本原因在于城乡发展的不平衡,而针对这一现实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把“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因此党的十九大以来国家大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以统筹城乡,以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在此时代发展大势之下,乡村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这也为农民工留乡发展创造了条件,为农民工乡愁的化解提供了可能。而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过程中,电子商务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有力助推了农民工乡愁的化解,并促使一系列乡村问题得到解决。电子商务以其独特优势拉近了消费者与产品商家之间的距离,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彼此间直接对接,如此农商完全实现自产自销,这便省去了许多环节从而节约销售成本,而且拉近了城乡之间的距离,促进了城乡经济往来及融合发展。对于乡村产品,尤其就农产品而言,农民的收入相较传统营销方式而言有了大大提高,而且他们通过淘宝、抖音等途径经营电子店铺,将商品流通到更为广阔的市场,打开了农产品的销路,且能形成一定的规模,因而改善乡村发展。综合而言,乡村产品通过电子商务平台交易大大提升了农民商家的收入水平。另一方面,电子商务遍及乡村而打开其消费市场,促进乡村发展与国内经济循环相畅通,实现高质量经济发展,由此增进城乡融合与乡村发展,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因此,在电子商务的助力下,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吸引外出务工农民工返乡就业,实现在家乡谋求幸福生活的理想,化解奔波打拼的浓重乡愁,进而使得乡村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普遍问题有所改善。本文拟就城乡发展不平衡现象及原因、农民工乡愁现象、乡村振兴视域下电子商务助推农民工乡愁的化解及其现实价值等论域展开论述。

2. 城乡发展不平衡与农民工乡愁现象

自改革开放发以来,我国城乡地域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相比较而言,乡村的发展与城市的发展并不完全同步。城市发展势如破竹,城市化进程突飞猛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乡村的发展相对迟缓,现代化进程较慢,因此呈现出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状态,乡村发展大大落后于相同地理区域的城市,东、中、西不同区域间的对比更甚。而在当前我国城市化以快节奏向前迈进的情形下,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现状更加凸显。

城乡发展不平衡的具体体现在于村民收入大大低于城市居民收入、乡村地域教育水平和资源等远远落后于城市教育,乡村的医疗、交通等公服公用设施普遍缺失或落后,乡村金融投资、社会保障及其他政策供应不足或标准较低等。这些方方面面的情况都明晰凸显出乡村发展与城市发展差异巨大的现实,如以城乡差距中最为核心的个人收入为例,研究表明,2021年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7,412元,而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其半数不到(18,931元) [1] 。由此可见,乡村与城镇之间的发展差距犹如难以逾越的一道鸿沟。而这种发展的不平衡便形成了我国城乡二元化结构现状。

肇始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而其中最为重要原因有二,一是历史原因,二是自然原因。

一方面,从历史眼光来看,近代以来我国积贫积弱,又饱受战争创伤,因此在建国之初为尽快解决各方面实力弱、底子差的问题,国家优先选择工业化战略,以快速实现富国强国。而城市作为国家推进工业化战略的重要载体,相较于乡村便具有更优越的发展条件,故而得以快速发展。正如陈思为所指出:“工业化快速发展是当时发展战略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城市作为工业化发展的主要地点,得到了国家最为主要的资金、政策、劳动力等资源的支持。” [2] 在此历史背景下,大量优势资源向城市倾斜,加快了城乡差距。同时,为尽快实现工业化,国家又统筹乡村资源助力城市发展,陈思为便认为“农民通过农业税、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为国家工业化积累资金,造成了城乡关系的严重偏斜和农业农村自我发展能力的丧失,同时也极大程度地限制了农村的发展。” [2] 就城乡发展现实而言,这无疑会使本不平衡的城乡发展又一涨一消。耳这也是具体历史时期基于具体国情所必然经历的发展历程。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于严重偏斜的城乡关系有所调整,实施了家庭联陈承包责任制,进而又取消农业税,并发放农业补贴等促进乡村发展。在政策、资金等资源支持下,乡村经济获得了较好发展,乡村居民收入有了显著提高。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城市为中心的第二、三产业与乡村第一产业之间的生产效率差距日益拉大,这又直接加剧了城乡发展之间的差距,因此,即使城乡皆取得显著发展成效,然城乡的差距也是日益加大的,城乡居民收入比较高,“仍保持在两倍以上的高位水平。” [3] 。

另一方面,从自然地理角度看,我国国土幅员辽阔,经纬跨度较大,因而我国境内自然条件存在显著差异。根据现实发展所呈现的结果,大城市大多集中于气候适宜、土地平坦肥沃的东南沿海一带,相较而言发展态势较好。而贫困落后乡村大多位于西部地区,这些地区普遍都存在交通不便、信息相对闭塞的不利于经济发展的现象,而这些也就成为西部农村地区的发展大幅度落后的重要原因,进一步加大了城乡发展的不平衡之势。

在城乡发展不平衡且差距不断拉大的现实情况下,乡村不仅很难具备足够的吸引力以吸引外来资本且自身大量劳动力在不断流失,大量资本和劳动力集体涌入城市,因此给乡村发展带来了极大的阻力。而乡村越难以实现自身的发展,就越需要依赖于城市发展,由此恶性循环,落后的乡村想要打破困局也就愈发困难。

因此,乡村农民工身处此时代背景下,为谋求生存与发展就必然会趋向于物质基础更为优越的城市,故而不得不背景离乡奔波于外。对于涌向城市的农民工来说,他们面临的不仅是身体上跨越巨大空间所带来的陌生感与不安,更有心理上因难以融入城市群体的剧烈客居孤独感,因此,在此身心二重压力下,“他们往往能够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压力,这种压力让他们对城市的生活感到陌生和害怕。” [4] 因而他们内心深处对于乡村、对于家人的留恋与思念会更加强烈,对于乡土社会和基于血缘、地缘的乡土社会关系产生无法割舍的深深情怀,故而在大量进城谋发展的农民工身上都产生了浓厚乡愁,推而广之,在整个社会便形成了乡愁现象。

这浓烈的乡愁是由乡村进入城市的农民工在身体上完成空间转换而内心留守在故土的身与心、肉与灵发生分裂的巨大矛盾而产生的。贫穷落后的乡村故乡容不下肉身,而条件优越的城市难以寄托情感、安放灵魂,由此便致使农民工乡愁问题的产生。

3. 电子商务助推农民工乡愁化解的现实意义

农民工乡愁现象的根源是城乡发展的不平衡,而城乡发展不平衡在导致农民工乡愁的同时也随之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因此,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通过电子商务促进乡村经济发展,不仅化解了农民工乡愁,同时也使与之相关的一系列问题相应得到有效解决。故而,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中,电子商助推农民工乡愁化解具有多方面重要现实意义。

首先,电子商务助推农民工乡愁化解的必然结果是增进农民工自身的幸福指数。在乡村振兴战略初现成效的当下,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大批农民工开始返乡就业、创业,一度成为“返乡潮”。由此不难看出,大量外出务工的农民工远离故土实属无奈。一旦乡村故土得以振兴,家乡经济获得良好发展,故乡具备农民工回家发展的条件后,他们便将返乡就业作为最优选。因为对于大多数农民工而言,在乡村故土就近就业实现对生存发展的追求,既能兼顾到肉身对于生存发展的物质需要,同时又能很好地兼顾到内在心灵上情感对家园故土的寄托与回归,实现物质需求的同时关怀精神家园,于故乡安放灵魂,化解身心分裂的矛盾。于是,成千上万返乡就业的农民工的幸福感与获得感得到较大满足,生活和美快乐,而这也正符合乡村振兴战略中为城乡人民创造和美幸福生活的目标追求,更符合于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而实现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需要的伟大理想。

其次,电子商务助推农民工乡愁化解的同时促进乡村空巢老人问题的解决。在城乡发展失衡的状况下,大量农民工外出谋求发展,其子女则外出求学,因此,在故乡便只剩空巢老人。这些老人们在暮年急需儿孙陪伴的时候却不能不面对同儿孙天各一方的凄凉现实,这是空巢老人所面临的精神层面的问题;同时,他们中的许多人又往往已经年迈体衰、行动不便,甚至疾病缠身,这则是空巢老人所面临的物质层面的困难。由此,空巢老人身心皆饱受摧残,其临终关怀面临极大困难,而这确是过去我国乡村普遍存在的情况。而农民工在乡村振兴的基础上得以返乡就业,回到故乡家人的身边,空巢老人便不再空巢。因此,农民工在自身乡愁得以化解的同时,也使得乡村空巢老人问题随之得到解决。

再次,电子商务助推农民工乡愁化解的同时促进乡村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过去,很大一部分农民工外出打工而将幼小子女留与祖父母,造成普遍的留守儿童问题。这些留守的儿童因为常年远离父母,缺少父母的关爱与陪伴,故而往往会导致许多心理问题,使留守儿童成为大量问题儿童,其教育也由此受到严重影响。因为心理问题而形成问题儿童、问题少年,于内造成家庭矛盾,于外造成社会治理问题,于己则是导致难以治愈的创伤。因为教育问题,于私难以成才立业,于公不利于国家人才培养,影响国家建设和社会服务。而农民工返乡就业,化解自身乡愁的同时,也促进乡村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农民工由此可以陪伴自己的子女,极大避免其身心问题,也能较好改进子女的教育状况。

最后,电子商务助推农民工乡愁化解的同时也必然会为乡村带来大量劳动力和资源,这必将反哺于乡村振兴战略,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形成良性循环的乡村经济发展,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同时也推动电子商务创新发展及繁荣勃兴,加快乡村数字经济发展,加快乡村现代化进程。

综上所述,在电子商务的助推之下,乡村振兴战略提振乡村经济而促使农民工返乡就业,不仅使农民工乡愁得到化解,而且同时也促成乡村的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劳动力缺失等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进而,贫困、落后的乡村必将打破困局,开创乡村经济发展的新局面。逐渐形成乡村经济稳定而快速上升的发展态势,进而缩小城乡发展的差距,进一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确保乡村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最终实现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

是故,在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当下,电子商务助推农民工乡愁的化解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4. 电子商务助推农民工乡愁化解的主要举措

城乡发展的不平衡是导致农民工乡愁的根本原因,因此要化解农民工乡愁,就必须釜底抽薪,振兴乡村经济,并进而融合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如此方可治标且治本。

而我国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的方针策略正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标志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重心从偏向城市、工业向乡村、农业转移” [5] 。因而在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后,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又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2021年、2022年、2023年接连发布的中央1号文件都多次强调要持续推进乡村振兴工作。

而在乡村振兴实施推进的过程中,电子商务被作为主要抓手,有效助力了振兴乡村的伟大举措。电子商务是乡村振兴的推动力,乡村振兴则是农民工乡愁得以化解的前提。因此,借助电子商务发展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城乡融合是一重要途径。由此振兴乡村经济,创造乡村就业机会,吸引大量外出农民工返乡就业,由此使农民工乡愁得以化解。故而,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电子商务是助推乡村发展进而化解农民工乡愁的重要途径。而电子商务助推农民工乡愁化解的切实举措主要分为两个方面。

一方面,通过电子商务搭建乡村商品营销数字化新平台,并逐步形成与之相应的乡村农业产品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丰富了乡村产业模式。

首先,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实现了农户到农商的转变。研究表明,在2013年时我国涉农电子商务交易总额已占全年所有电子商务交易额的四分之一,且在不断稳步上升 [6] 。而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与农业的进一步融合,通过电子商务进行农产品营销的模式也越来越为农民们所肯定和接受,基于此,越来越多的农户便借助互联网之便,利用淘宝、抖音等数字化工具搭建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使自己生产的农产品直接流通到整个电商市场。因而,越来越多的农民便逐渐发展成为网商,形成自己的农产品产销机制及经营模式。

传统上,农民基本不直接参与商品流通的市场,农产品往往是经过多层中间环节才流向市场,这便导致农产品只能给农民带来较低的收益。而在电商运行模式下,农民化身农商而直接参与市场,他们可以直接和顾客对接而进行交易,因此省去了繁复的中间环节,这不仅节约了农民的营销成本而大大提高了农产品收益,极大提高了农民收入,而且数字技术的应用更是大大提高了农产品销售的效率,使得农商与顾客的交易过程更加高效快捷和便利。同时,传统上农民所面临的因滞后于市场而形成信息差所导致的一系列问题将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从而最大程度上确保农民产品交易的市场性。由此,可时时根据市场情况调节而生产状况,由此保持生产与市场相适应的科学供求关系,有利于提高农业产业效益和收益。故而农民借助电子商务化身为电商平台的农商,极大地促进了乡村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乡村振兴战略,创造大量就业机会,使得大量外出农民工得以返乡就业。

其次,通过在乡村进一步构建更具影响力的专业化、体系化、规模性的电商平台,逐渐形成了乡村农业产品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随着涉农电子商务交易的发展,其产品的范围逐渐扩大、种类不断增多,交易商品已由原来单一的粮食逐渐拓展到瓜果、蔬菜、畜产品、粮食副食、鱼产品及一些简单加工的食品等。基于此,乡村有意识地打造更具影响力的系统专业的带货平台,使平台与农户相合作,通过平台的代理而将不同农户的各类产品统一销售出去。基于平台的更大影响力,将大大提高农产品销售的效益与收益,并形成一定的规模。同时,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根据商品属性或平台特色而打造多个的分门别类的平台,各行其是,形成乡村范围内的大规模电商平台。由此,较好整合了资源,更大程度地实现乡村农产品的经济价值。如此便形成了乡村农业产品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进一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另一方面,通过电子商务构建乡村消费新市场,利用淘宝、抖音等线上平台,配合线下物流运输、农村淘宝等实体建设,在乡村构建电商消费平台,激活了乡村电商交易的庞大市场,进而促进整个乡村市场的流通。由此,以乡村消费市场的流通而接通到整个经济市场,打破城市与乡村的空间距离,拉近彼此关系,在将乡村产品外销的同时,构建乡村电子商务消费市场,打通城乡经济循环发展,进而形成二者间的良性经济循环,促进高质量经济发展,更好地推动城乡一体化经济发展,更快实现城乡融合发展。

故而,电子商务的助力,使得乡村经济得了到较好的发展,为乡村振兴推动城乡一体化融合发展发挥了关键作用。正如郑慧敏所指出的“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成为了推动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7] 在电子商务的助推下,乡村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且通过与城市间的货物往来使得彼此间互联性进一步加强,城乡融合发展又向前推进了一步。

在城乡发展的不平衡的现实情况下,农民工不得已而背井离乡以寻求发展。而通过电子商务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则较大程度振兴了乡村,实现乡村经济发展,创造就业机会,进而吸引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由此便达成了农民工乡愁的化解,进而促进乡村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劳动力缺失等问题的解决。

5. 结语

从建国以来,我国便存在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城乡呈现城乡二元结构,且这一状态已持续多年。在此背景之下,乡村贫困落后,难以很好地为人们提供生存与发展的相应物质基础,因此大量农民工由乡村转向城市谋求发展。这些农民工因远离故土,客居异乡,故产生浓厚乡愁,进而形成农民工乡愁现象。同时,也随之带来乡村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劳动力缺失等一系列问题。近年来国家积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力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城乡一体化进程,进而以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而电子商务在这一过程中始终发挥着极为关键的作用,通过电子商务促进乡村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从而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因而,电子商务助推乡村振兴为外出务工的农民工提供返乡就业的机会,实现在家乡谋发展,由是化解农民工乡愁,并进而使乡村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劳动力缺失等问题也得到有效解决。基于此,逐步实现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伟大理想。

参考文献

[1] 杨新宇, 朱玉春. 农村电子商务建设能促进农民消费吗?——来自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政策的准实验证据[J]. 中国经济学, 2024(1): 180-212 291-293.
[2] 陈思为. 城乡发展不平衡现象探究[J]. 现代商贸工业, 2021(23): 12-13.
[3] 王彩娜. 城乡融合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必由之路[N]. 中国经济时报, 2021-07-20(001).
[4] 郑欣, 赵呈晨. 乡愁的守望: 新生代农民工集体记忆与城市适应研究[J]. 河南社会科学, 2015(9): 12-19.
[5] 李晋红. 加快城乡融合实现乡村振兴[J]. 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 2018(3): 63-65.
[6] 罗丹程, 黄月, 彭颜颜. 解析涉农电子商务发展现状与发展策略——兼评《新三农与电子商务》[J]. 农业经济问题, 2017(12): 91-92.
[7] 郑慧敏. 数字经济时代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研究[J]. 全国流通经济, 2024(1): 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