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英语项目式学习路径
A Project-Based Learning Path for Se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Based on Core Competencies Cultivation
DOI: 10.12677/ae.2024.146896, PDF, HTML, XML, 下载: 54  浏览: 138 
作者: 赵佳佳:宝鸡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陕西 宝鸡
关键词: 核心素养高中英语项目式学习Core Competencies Se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Project-Based Learning
摘要: 项目式学习是建构主义理论下的一种学习模式,强调学习在真实的情景下开展,以解决问题为核心,通过团队合作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科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中英语项目式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体系,涵养文化品格,提高思维能力,提升学习能力。本研究首先分析项目式学习的重要性,以及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面临的问题,然后论述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英语项目式学习价值,最后基于真实案例分析核心素养培养导向下的高中英语项目式学习策略。
Abstract: Project-based learning is a learning mode under the theory of constructivism, which emphasizes that learning is carried out in real situations, focuses on problem solving, and develops students’ cooperative communication and problem solving abilities through teamwork. Project-based learning in se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under the guidance of subject core competencies can help students construct knowledge system, cultivate cultural character, improve thinking ability and enhance learning ability. This study analyzes the importance of project-based learning and the problems facing the cultivation of core competencies in the English subject, then discusses the value of se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project-based learning based on the cultivation of subject core competencies, and finally analyzes the project-based learning strategy of senior high school English under the orientation of core competencies cultivation based on real cases.
文章引用:赵佳佳.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英语项目式学习路径[J]. 教育进展, 2024, 14(6): 69-75. https://doi.org/10.12677/ae.2024.146896

1. 引言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标(2017年版2020年修订)》)明确指出教师要以发展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以主题语境、语篇类型、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等六要素为依托,整合课程内容( [1] p. 8)。项目式学习是以小组合作方式对真实的、复杂的问题进行探究,最终以产品形式呈现,学生在参与过程中逐渐建构知识网、掌握必备技能、实现综合发展的教学模式。因此,中学英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不断完善项目式学习流程,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 项目式学习概述

2.1. 项目式学习内涵

美国巴克教育研究所指出“项目化学习”是一套系统的教学方法,它是对复杂、真实问题的探究过程,也是精心设计项目作品、规划和实施项目任务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掌握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2] 。项目式学习是一种建构式的教与学方式,教师设计项目化学习任务,学生基于真实情境提出问题,并利用相关知识展开研究、设计和实践操作,最终完成问题的解决,并进行成果的展示和分享。

2.2. 项目式学习重要性

受“应试主义教育”的影响,填鸭式教学、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等现象仍然普遍存在于学校中,一些新的学习方式和理念不能很好地得到落实。而项目式学习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驱动,可以提供符合时代要求的育人方式和方法。

首先,项目式学习以任务为导向,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和完成真实任务,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设计任务时要基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提出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并且以任务为驱动,激发学生探究欲望以及思维,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

其次,项目式学习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合作,通过真实的活动和情境,培养学生的合作沟通能力。学生需要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通过合作学习,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技巧。合作与沟通能力是未来的学习者所必须具备的能力,而项目式学习可以发展这种能力。

最后,项目式学习强调学生的主动探究和发现,通过持续的探究和实践,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学生在项目式学习中需要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并将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基于此,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2.3. 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或利用收集的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项目式学习是一种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探究性学习模式。其强调小组合作学习,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需不停地与同伴进行交流。学生通过不断地解决疑难问题,从而完成对知识的意义建构。

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是项目式学习的另一个理论基础。区别于传统的旧三中心论,他提出了“儿童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的新的三中心论。项目式学习强调“经验”、“学生”和“活动”这三个中心。同时强调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学生通过各种探究活动,制作作品来完成知识的学习。

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纳提出了发现学习理论。他认为教学过程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的过程。于是,他设计了发现学习的程序:提出问题;创设问题情境;提出假设;验证假设,得出结论。项目式学习不是被动学习,而是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首先,学生就问题解决形成假设,并提出解决方案,然后通过各种探究活动以及所收集来的资料对所提出的假设进行验证,最后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结论。

3.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育面临的问题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课标(2017年版2020年修订)》将课程目标由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转向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个维度( [1] p. 5)。目前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育面临的现实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1. 语言能力方面,语言教学割裂化现象明显

语言能力构成英语核心素养的基础要素。语言能力指在社会情境中以听说读看写等方式理解和表达意义的能力。目前,英语语言教学存在割裂化现象,注重语法和单词的传授,而忽视了语言技能的培养。这导致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听力能力不足。

3.2. 文化意识方面,忽视语言的人文性特征

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可以帮助他们加强对国家的认同感,提升他们的文化自信,确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并教会他们如何成为一个有文化修养和社会责任感的人( [1] p. 4)。但是在当前的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往往更加侧重于语言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对文化意识的培养。也就是过于偏重工具性教学而忽视人文性。学生缺少对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的了解,只是陷入机械式背诵中,很难理解文化内涵,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3.3. 思维品质方面,高阶思维难以得到发展

思维品质指思维在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方面所表现的能力和水平。其发展有助于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领学生从多元视角出发观察和认识世界,实现从低阶思维向高阶思维的提升 [3] 。学习和使用外语可以丰富思维方式,促进思维能力提升 [4] 。但在实际英语教学中,因为培养学生高阶思维的互动提问需要大量时间、铺垫和准备,所以较多教师往往只是从教材的表层出发设计封闭式问题,涉及开放式问题较少,难以触发学生对教材单元话题的深度思考,缺少从低阶思维向高阶思维的进阶和发展。

3.4. 学习能力方面,自主学习能力尚未形成

英语学习能力是指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主动学习、积极调适和自我提升的意识、品质和潜能。其具有个性化、自主性、发展性、可迁移性、可持续性等特点。英语学习能力的培养,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适当的增加或减少学习内容,使学习生活化、信息化和实用化。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占主导地位,这也削弱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而碎片化的指导和空壳化的互动也会导致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难以得到发展,简单的语言学习很难真正达到自身能力的提升。

4.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英语项目式学习价值

4.1. 项目式学习有助于构建知识体系

英语核心知识体系的建构离不开真实情境中的亲身体验,学生需要在主题意义引领下,通过一系列具体活动学习如何获取、建构新知识,转化能力,形成素养 [5] 。“做中学”的核心思想是让学生通过运用有关的语言知识解决问题,完成项目,提炼出自己的核心知识,建立起自己的核心知识体系。在项目式学习中,通过创设真实的语言情境,激发了学生的知识储备,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独立地、有系统地进行探究。总之,项目式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提炼意义、建构观念,将零散的语言知识进行梳理整合,实现语言输出,以此来解决语言知识割裂问题,提升学生综合语言能力。以选修六Unit 2 Poems为例,教师通过播放童谣little star让学生跟着唱,一方面可以为学生创设情境,另一方面这是学生熟悉的歌曲,也可以激活他们已有知识和兴趣。项目任务可以设置为让学生探究其他几种诗歌的形式以及特征,最后让他们展示项目成果。

4.2. 项目式学习有助于涵养文化品格

文化意识指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是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现出的跨文化认知、态度和行为取向( [1] p. 4)。在项目式学习过程中,老师首先要从教学内容中提取出项目主题,分析并整理所包含的文化元素,然后了解并提炼出它的深层含义,从而引导学生理解语言中所蕴含的深厚的文化内涵。另外,在项目式学习过程中,教师营造的真实的语言情境还可以促进学生的文化体验,体会到文化内涵,加强语言的学习 [6] 。例如,项目主题为春节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情境,营造节日气氛,让学生在情境中开展一系列活动,包括贴春联、挂灯笼、拜年等,让学生真切感受节日内涵,实现文化品格的涵养。

4.3. 项目式学习有助于提高思维能力

思维品质体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心智特征。思维品质的发展有助于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项目式学习是一种以问题解决为导向的研究性学习方法。它让学生在真实环境中进行协作学习来解决一些比较复杂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 [7] 。当项目进行到一定程度时,通过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可以使学生的思考更加深刻。在项目活动的推进中,学生还会持续地发现新的问题,并对所获得的意见进行分析、判断、推理、证明。这个过程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因此,英语项目式学习有助于教师按照活动内容和认知规律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以人教版必修三Unit 2 Morals and Virtues为例,项目式任务是让学生进一步探究“林巧稚身上有哪些美德?”,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学习传奇人物身上的美德,学习如何抉择人生、如何思考和解决问题。林巧稚曾面对的道德困境和人生选择,也是学生们以后生活中可能面临的,从她的人生抉择中,能够感受到她是一个勇敢、善良、有责任感和爱心的人。这也能启发年轻人反思自我,思考如何面对人生抉择,认真选择未来的道路,全力以赴地面对人生的挑战。

4.4. 项目式学习有助于提升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条件。项目式学习为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供了更多的实践与展示的平台,学生在完成一个项目时,必须要使用不同的能力。例如,在项目开始之前,他们必须要具备一定的信息收集和整理能力,规划与设计能力。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学习能力会得到很好的锻炼与提升,从而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另外,项目式学习是一种综合性、系统性、过程性任务。它有助于教师对项目实施的整个过程进行评估,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实时监测,并对其进行反馈,对教学进行相应的调整,以改善教学,反过来推动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其它核心素养的发展。以必修二Unit 2 Wildlife protection为例,项目化任务是让学生收集濒危动物的图片并且了解动物濒临灭绝的原因,发起“保护野生动物”的倡议,设计宣传海报。完成这个任务过程中,学生搜集资料能力,想象力以及思维能力都会得到发展。

5.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英语项目式学习策略

5.1. 聚焦情境,设计项目式学习目标

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英语教材中的每一个单元主题都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息息相关,所以教师要聚焦单元教学目标,形成大观念。教师要以大观念为“桥梁”,架构起项目式学习与核心素养培育之间的衔接点,依据学情将大观念转化为核心素养目标,充分发挥项目式学习目标的顶层统筹作用。

以外研版高中英语必修五Module 6为例,项目主题是Saving the Antelopes,单元主题是Animals in Danger。本项目以教材主题“保护濒危野生动物”为依托,围绕保护藏羚羊开展探究学习。教材提供了藏羚羊濒临灭绝和动物捕杀及保护的一些词汇,但零碎分散,不成体系。文本只是简单呈现了藏羚羊被偷猎,数量减少,濒临灭绝的事实。学生需要参与项目探究,深挖偷猎者的动机及动物保护者誓死抗争的原因,进而探究出其他濒危物种的灭绝原因,思考保护的措施。最后通过小组协作,绘制保护野生濒危动物的海报,唤起人们爱护野生动物、保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首先,语言能力目标:学生能够通过梳理藏羚羊的信息,分析其灭绝的原因,并总结概括社会各界为保护藏羚羊所做的努力;其次,思维品质目标:学生在项目式活动中能够根据教材内容绘制思维导图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其内容;再次,学习能力目标:学生在项目式学习中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等方式分析偷猎者捕杀藏羚羊的动机,判断动物保护者冒死营救藏羚羊的原因;最后,文化意识目标:学生在项目式学习中能够通过小组制作保护野生濒危动物的海报,唤起人们爱护野生动物、保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5.2. 重视探究,设计项目式学习活动

项目式学习是一种探究性的学习,教师应以“核心素养”为目标,以“项目式学习”为主线,结合“英语学习活动观”的学习理念设计学习活动,启发学生的探究思维。英语学习活动观的特征是: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导向,以课程内容为中心,实现课程内容的整合。所以,设计项目式学习活动,要将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创新迁移上,丰富他们的学习体验,提高他们的核心素养。

以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三Unit 1“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为例,本单元主题是了解传统节日。基于此,项目式学习主题可以设计为“学习中国传统节日”。根据单元主题,可以设计以下项目式学习活动:

5.2.1. 学习理解类项目

活动一:感知与注意。教师通过Guessing game引出端午节、中秋节,激活学生的生活认知。引导学生初步了解“Dragon Boat Festival”“Mid Autumn Festival”等节日的英语表达方式。

活动二:获取与梳理。教师以“What’s the main idea of the text?”这一问题为导向,引导小组通过略读快速了解语篇的体裁特点和主旨大意。

活动三:概括与整合。教师可以让项目小组扫读小标题、关键词等信息,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结构脉络,并通过绘制思维导图,提取和归纳基本信息。

5.2.2. 应用实践类项目

活动一:描述、阐释与内化。教师给学生五个词what,why,how,when,where各个项目组从这五个方面着手来介绍一个节日,同时也起到了给学生搭建脚手架的作用。之后提问一些小组来分享他们的成果。

活动二:分析与判断。通过上面一个活动,学生已经对从what,why,how,when,where五个方面描述一个节日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教师打乱原有项目小组,重新分配小组,然后组内四个成员依次分别从五方面描述一个节日,其他同学进行猜测,可以很好的锻炼学生分析判断以及交流能力。

5.2.3. 迁移创新类项目

教师在设计创新迁移类活动的时候,要引导学生针对语篇背后的价值取向与作者或说话人的态度和行为,开展推理与论述活动。通过分析加深对主题意义的理解。本单元的迁移创新活动,教师可以设计一个问题“是否有必要庆祝中国传统节日?”让学生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并反问他们如果有人不同意呢?这可以打破学生思维定势,发展学生的逻辑性及思辨能力。课后拓展活动,让各个项目小组扮演记者就此问题在学校对其他同学进行采访,并撰写报告,形成项目成果,发展学生合作以及人际交往能力。

5.3. 精准反馈,完善项目式学习评价

在项目式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项目式学习的全过程,同时要做到教学评一体化。教师在评价时应该采用多元评价的方式以及基于核心素养评价。对学生的项目式学习过程进行全方位的反馈,并进行多角度的反思。

5.3.1. 基于核心素养评价

教师在设计项目式学习目标及活动时应该紧扣核心素养内容,从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维品质和文化意识四个方面进行设计,然后评价时基于目标的完成情况,从而能够对学生的项目式学习进行全面的反馈。比如,在评价“Saving the Antelopes.”时,教师可以根据4.1设计的目标,根据目标达成情况进行评价。

5.3.2. 坚持多元主体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遵循“多元评价”的原则,使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充分发挥作用。项目式学习开展的本质上是以学生为主体,所以学生参与评估可以使整体评估内容更加准确、全面和客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进行学生自评、小组内部成员相互评估和小组之间的评价。在此基础上,根据各项目组提交的成果,对各组进行评估,将过程性评估和结果性评估相结合,使评估更加科学、合理和完善,使“以评促学”的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6. 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英语项目式学习转变了传统的授课方式以及教师的教学理念,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能力得到提升。中学英语教师应积极地开展项目式学习,基于核心素养制定教学目标、活动及评价,优化相应的内容,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 [S].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20.
[2] 美国巴克教育研究所. 项目学习教师指南——21世纪的中学教学法[M]. 第2版. 任伟, 译.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8: 4.
[3] 陈则航, 王蔷, 钱小芳. 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中的思维品质及其发展途径[J]. 课程∙教材∙教法, 2019(4): 68-69.
[4] 刘道义. 谈英语学科素养: 思维品质[J]. 课程∙教材∙教法, 2018(8): 80-85.
[5] 王蔷, 周密, 蒋京丽, 等. 基于大观念的英语学科教学设计探析[J]. 课程∙教材∙教法, 2020(11): 106.
[6] 陈友军. 文化自觉下的基础英语教育之路探析[J]. 中国教育学刊, 2019(3): 69.
[7] 李会民, 代建军. 指向高阶思维的英语项目化学习研究[J]. 基础教育课程, 2021(6): 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