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受网络亚文化影响情况及引导策略研究
Research on the Influence of Internet Subculture and Guidance Strategies of College Students
DOI: 10.12677/jc.2024.123099, PDF, HTML, XML, 下载: 28  浏览: 82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王小磊:滁州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安徽 滁州
关键词: 大学生网络亚文化影响引导策略College Students Cyber Subculture Influence Guidance Strategy
摘要: 在对网络亚文化的概念和特点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发现网络亚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认知情感和行为上。基于此,高校及相关政府教育机构提出了以加强网络亚文化引导教育建立积极健康的网络亚文化氛围为主要内容的引导策略,并通过实地调研和案例分析对其有效性进行了验证并提出了展望和讨论。本研究对增进大学生对网络亚文化的认识和提高大学生网络亚文化引导工作的效果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Abstract: By examining the concept and characteristics of online subcultures, it was found that their impact on college students mainly manifests in cognitive, emotional, and behavioral aspects. Based on this, the study puts forward guidance strategies for college students regarding online subcultures, including strengthening guidance education on online subcultures and fostering a positive and healthy online subculture atmosphere. Through field research and case analysis,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guidance strategies was verified, and prospects and discussions for future guidance strategies were provided. This research has certain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enhancing college students’ understanding of online subcultures and improv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guidance work on online subcultures for college students.
文章引用:王小磊. 大学生受网络亚文化影响情况及引导策略研究[J]. 新闻传播科学, 2024, 12(3): 617-622. https://doi.org/10.12677/jc.2024.123099

1. 网络亚文化研究背景

网络亚文化现状

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人们的社交、娱乐和信息获取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为网络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平台。人们对个性化、多元化的需求增加,促使各种亚文化群体的出现。其中年轻人通常是网络亚文化的主要参与者和创造者;科技的发展也促使信息的快速传播使得网络亚文化能够迅速扩散。随着铺天盖地的言论与鱼目混珠的信息越来越多,人们对传统价值观产生质疑,亚文化也成为表达和探索新价值观的途径。

2. 网络亚文化的概念及特征

2.1. 网络亚文化的定义与分类

网络亚文化(Network Asia Culture)是指在网络空间中形成的、成员通常具有共同兴趣、思想或行为特征的特定文化群体。这些特定的文化群体,通常以特定的网络社群或平台为载体,以沟通和传播为目的,在网络上形成了独特的社交圈子和语言体系。“对网络亚文化的精准定义与理解同样至关重要,网络亚文化是基于网络发展而衍生的,现如今在网民群体中广泛流传,属于非主流文化范畴,丰富了主流文化。” [1] 网络亚文化根据其形成的方式和内容特点分为游戏玩家文化、动漫粉丝文化、二次元文化、科技Geek文化等多种类型。网络亚文化的每一种类型都有其对不同群体认知和行为影响深远的独特特点和影响。

2.2. 网络亚文化的特征与形成因素

网络亚文化具有包括虚拟性,共通性,非正式性,变革性等在内的明显特征。首先,网络亚文化是虚拟的,以网络社区、论坛、博客等为平台,进行成员间的交流互动,其社交活动和文化表现主要发生在虚拟空间。第二,网络亚文化具有共通性,成员之间形成紧密的社交群体,其爱好、价值观、行为习惯通常是共同的。再次,网络亚文化表现出非正式性,成员之间通常以不受传统社会规范约束的随意性和自由性的方式进行沟通和互动。最后,对传统文化和社会结构构成一定挑战和影响的是网络亚文化的变革性,其内容和观念的不断更新。

网络亚文化的形成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网络科技的发展、个体心理和社会环境等。首先,网络科技的快速发展为网络亚文化的形成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各种社交平台和信息传播工具为不同类型的网络亚文化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其次,个体心理因素在网络亚文化的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个体对于特定文化内容的认同和追求导致了网络亚文化的形成和传播。再次,社会环境的变化也对网络亚文化的形成产生着深远影响,社会结构的变革和文化认知的多样化为网络亚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提供了土壤。

2.3. 网络亚文化在大学生群体中的表现

在大学生群体中,网络亚文化表现出多样化和普遍性。大学生作为网络时代的主要群体之一,其对网络亚文化的认同和参与程度较高。在大学校园中,游戏玩家文化、动漫迷文化、二次元文化等各种网络亚文化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成为了大学生群体中的重要文化组成部分。此外,在大学生群体中,网络亚文化不仅仅是一种文化娱乐方式,更是一种社交和认同的表达,对大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产生着深远的影响。网络亚文化在大学生群体中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包括线上社交、线下聚会、文化创作和思想交流等,对大学生群体的发展和成长产生着积极而复杂的影响。

3. 网络亚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

3.1. 心理、价值观与行为习惯影响

网络亚文化的传播和影响主要是通过心理、价值观以及行为习惯的改变来实现的。心理学认为,网络亚文化是一种与现实生活中主流文化不相容的特殊文化现象,其作为一种消极文化形态,会对人们的行为方式产生重要的影响。从一定程度上说,大学生对非主流文化的认可和追求是受网络亚文化影响的。

网络亚文化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网络亚文化以其独特的方式传达了一种群体价值观,这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主流价值观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其次,网络亚文化具有独特而鲜明的个性特征,这就决定了大学生不可能完全遵循主流价值观进行自我认知和价值判断。再次,网络亚文化对大学生行为习惯、生活方式、人际关系以及思维方式等方面都产生了巨大影响。最后,受网络亚文化影响后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已经超出了大学生对其进行积极反应所能够控制和解决的范畴。因此,作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须要引起重视。

网络亚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以及行为习惯的影响可能会使大学生产生价值认同上的矛盾心理,这种矛盾心理可能会让大学生感到困惑和不安,不知道该如何选择和定位自己。“在对待主流文化上表现出反对单向度灌输的主流价值传输模式,主张采取边缘化的手段对传统伦理规范与行为准则发出柔性抗争;” [2] 他们可能会在追求个性和自由的同时,又担心违背传统观念;或者在接受新观念的同时,又对旧有的价值观感到犹豫。其次,大学生可能会因为价值观认同问题而出现网络中常见的“逆反”现象,试图反抗传统或主流的价值观。这种“逆反”现象可以是一种对自我认同的探索,也是对固有观念的挑战。不过,“逆反”并不一定是坏事,它也可以是大学生成长和发展的机会。通过反抗和挑战,大学生可以更加清楚地认识自己的价值观和立场,并且学会独立思考和自主决策。当然,对于这种“逆反”行为,社会应该以理解和引导的态度来对待,给予大学生一定的自由和空间去探索。重要的是,要建立一个开放和包容的环境,让大学生能够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最后,大学生可能会因为网络亚文化而对主流文化产生抵触情绪。网络亚文化往往具有独特的风格、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可能与主流文化存在差异。当大学生沉浸在亚文化中时,他们可能会对主流文化的规则、观念和传统产生质疑或反感。这种抵触情绪可能表现为对主流文化的不认同、对传统观念的挑战,或者对主流价值观的排斥,这些心理变化对于高校教育工作者来说是一种挑战和考验。

在我国高等教育阶段,高校教育工作者都必须意识到:面对网络亚文化这一社会思潮、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对大学生进行引导教育所带来的巨大挑战。面对网络亚文化冲击和影响大学生主流价值观形成及认同问题时所带来的冲击和影响时必须要引起重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国高等教育阶段人才培养质量、维护好我国青年一代健康成长、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3.2. 学习与生活方式的变化

大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生活方式的改变,都不能忽视网络亚文化的改变。一是在学习方面,网络亚文化的兴起,使大学生通过网络平台获取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信息,而不是局限于教师的课堂讲授。在学习方式和学习效果上受到一定影响的同时,也使大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更加多样化、更加便捷。传统教育中存在着些许不合理的教学模式和评价方式。而网络时代则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多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的机会。大学生可以利用互联网来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而且通过网络也能够获取到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资源往往是免费获取而非付费获取,这对于大学生们来说是一种非常好的激励机制和动力机制。但是在学习资源丰富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弊端,网络学习需要一定的硬件设备作为支撑,这就使得很多学生在网络中花费大量的时间来寻找自己感兴趣的学习内容,而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复习和巩固。

同时,网络亚文化的传播也使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内容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在大学生的学习中逐渐融入了一些新的网络知识和文化形式。其次,在生活方式上,通过网络社区寻找志趣相投的朋友,参加各种线上活动,深刻影响了大学生在生活方式上,网络亚文化的影响力,使大学生的生活方式更加多元化、个性化。因此,网络亚文化对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方式的改变,有着非常现实的意义,影响也是非常深远的。

3.3. 社交关系与人际交往的影响

网络亚文化在很多方面都影响着大学生的社交关系和人际交往。“网络亚文化交流和互动不仅给大学生带来了更广泛的人际交往机会,也通过各种网民的观点、评论、转发等方式形成了新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 [3] 首先,在社交关系方面,网络亚文化的传播使得大学生的社交圈更加广泛和多元化,可以通过网络平台结识不同地域、不同背景的朋友,这对他们的社交关系、人际交往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大学生的社交关系、社交同时,网络亚文化也为大学生提供了丰富大学生社交生活的更多社交方式和话题。其次,在人际交往方面,网络亚文化的影响使大学生通过网络平台匿名沟通、表达,从而在情感沟通、认知互动等方面产生一定影响的人际交往更加多元化、虚拟化。同时,一些网络亚文化现象也可能对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和社交行为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如沉迷于网络而导致的社交隔离等问题 [4] 。因此,网络亚文化对大学生社交、人际交往的影响是复杂的,也是多维度的,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并加以引导。

4. 大学生网络亚文化引导策略研究

4.1. 学校及教育机构的引导策略

学校及教育机构对大学生网络亚文化的引导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高校应不断完善网络亚文化监管体系,加强对各种网络亚文化的分类管理,通过后台密切关注各种网络亚文化的发展动态,一旦发现问题,应及时采取相关措施加以制止并进行有效引导,尽量避免网络亚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念和行为选择的负面影响与渗透。” [4] 第一,学校要加大网络亚文化的导向教育力度,通过开设相关的课程或讲座,使学生对网络亚文化有正确的认识和理解。其次,学校要充分利用各类教育资源,如学生社团活动和青年志愿者协会等,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另外,学校还可以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来明确学生在网络使用中的行为规范,从而对网络亚文化有有效的管理和引导作用。

教育机构也应当在大学生的网络亚文化引导工作中起到积极的作用,可以与学校合作开展网络亚文化的引导活动,向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引导资源,同时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对网络亚文化的研究与实践,为学校提供更科学更系统的引导策略,进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亚文化观念,增强抵御不良网络影响的能力,通过学校与教育机构的通力合作,使大学生网络亚文化观念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4.2. 家庭与社会的引导策略

家庭和社会在学校和教育机构的指导策略之外,还有必不可少的作用。网络亚文化对大学生的引导至关重要,家庭是大学生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社会单位。大学生上网行为应引起家长、长辈的重视,引导大学生正确上网,培养网络健康生活方式。家庭能够增强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与互信,通过亲子交流、家庭教育等方式,为抵御不良网络亚文化的侵害,为大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

对大学生进行网络亚文化辅导,社会也要给予强有力的支持。社会各界可为大学生营造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氛围,通过举办网络亚文化引导活动、开展公益宣传等多种方式进行宣传。同时,社会要加大对大学生的关爱和帮扶力度,鼓励大学生投身社会实践、投身公益活动,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使命感。通过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全方位的支持和保障网络亚文化对大学生的引导策略。

4.3. 个体自我调节与成长

此外,个体自我调节与成长也是大学生网络亚文化引导战略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大学生要自觉提高自身的网络素养,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学会正确分辨和拒绝不良网络亚文化的影响,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形成正确的网络亚文化价值观,树立积极健康的网络行为风范,主动寻求心理辅导与成长指导,建立自我调节的心理机制,使大学生网络亚文化引导战略的成效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同时,大学生还应对自身社会适应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进行不断的培养和提高,主动参加学校和社会的各种活动,增强自身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的同时,对网络亚文化有正确的认识,增强大学生的自我保护和自我发展的能力,通过个体的自我调节和成长。对大学生进行更好的引导。

5. 大学生网络亚文化引导策略效果与展望

5.1. 现有引导策略的效果评估

对大学生网络亚文化引导策略的实施进行评价,以更好的了解实际影响和潜在问题,首先可以采用定量调查与定性访谈相结合的办法对大学生的网络亚文化认知情感态度和行为进行系统性的分析和评价。对大学生网络亚文化认知与行为的比较分析可以揭示大学生对亚文化的接受程度,从而有针对性地引导大学生网络亚文化。

对大学生认知水平的引导作用,可以从测量大学生对不同网络亚文化的了解程度,认同程度以及对网络亚文化价值观的影响程度等方面入手。另外,还可结合大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术成就以及思考方式的变化,综合考核引导策略对大学生认知水平的整体影响,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大学生思想教育。

在情感态度上,可以通过调查大学生对网络亚文化的喜好程度、参与亚文化活动的程度、对网络亚文化背后理念的认同程度等方面的情感态度变化,来评价大学生对网络亚文化的情感态度变化。这对我们理解《大学生情感态度指导策略》的指导作用是有帮助的。

在行为上,我们可以评估指导策略对大学生行为的影响效果,比如观察网络亚文化活动的参与频次、参与方式以及行为举止的变化等大学生日常的行为表现。同时,指导策略的实际效果也可以综合考虑大学生在社交关系、人际交往方式、社交参与度等方面的变化进行综合评估。

通过以上评估方法,我们能够更全面、客观地了解现有引导策略的效果,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调整和改进,以确保引导策略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对大学生网络亚文化的引导工作做出积极的贡献。

5.2. 未来引导策略的发展趋势

今后,网络亚文化引导战略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发展将会呈现出一些显而易见的趋势。一是网络亚文化形态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更新而更加多样化、复杂化。因此,未来的引导策略需要在应对不断变化的网络亚文化形态时,更加注重多元化的网络亚文化的引导,包括但不限于在线游戏文化、二次元文化、内容创造文化等。“随着网络亚文化的不断演变,未来的研究也可能更多关注新兴的亚文化形式和社交媒体平台的影响,进一步研究网络亚文化与社会问题、政治参与和文化认同之间的关系。” [5]

未来的引导策略,会更多地把注意力放在引导大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在网络上。我们将更加注重通过倡导积极的网络文化行为,培育健康的网络文化氛围,来引导大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网络亚文化情感态度,鼓励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亚文化价值观。培养积极健康的网络亚文化行为,引导策略将更加注重引导和规范网络亚文化对大学生的认知、情感态度和行为方式。

今后的指导方略还将更加重视指导教育的作用。为了加强对大学生的网络亚文化的指导教育,未来将在课程设置上多下功夫,对网络亚文化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和认知;在宣传教育上多下功夫,使大学生对网络亚文化有正确的认识和态度;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多下功夫,使大学生对网络亚文化有深入的认识和体会。通过这些方式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网络亚文化,提高其网络素养和文化修养,使之更好地适应和引导对当下和未来网络文化发展的需求,从而为大学生对网络文化的了解和运用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

基金项目

滁州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编号:2023CXXL210)。

参考文献

[1] 张蓓. 网络亚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影响与引导[J]. 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 2022, 41(4): 90-92.
[2] 李雅楠, 陈勇. 丧系网络亚文化对青年奋斗精神的消解及应对[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2): 95-104.
[3] 江晓莉. 媒体融合时代下大学生网络亚文化现象探研[J].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4, 45(2): 125-128.
[4] 王谦, 顾胜楠. 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网络亚文化现象的反思[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3, 22(22): 97-100.
[5] 秧志强. 大学生网络亚文化现象的生成及教育引导研究[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 7(27): 184-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