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与高校商务日语教学融合探析——以《商务日语》课程为例
Exploration of the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with Business Japanese Teaching in Universities—A Case Study of the “Business Japanese” Course
DOI: 10.12677/ae.2024.146892, PDF, HTML, XML, 下载: 38  浏览: 76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方飞卡:上海商学院商务外语学院,上海
关键词: 课程思政商务日语融合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Business Japanese Integration
摘要: 思政元素融入商务日语教学不仅是国家教育形势所需,更是外语教育的特殊性以及商务日语课程自身改革所需。本文提供了课程思政融入商务日语教学的基本思路和两种基本策略,并以上海商学院的商务日语课程为例初步探讨了商务日语课程中思政元素的融入。要把课程思政完美地融入商务日语教学中,首先要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将教学理念的内涵进一步细化,把主要思政教育内涵体现在教学理念中。而课程思政融入商务日语教学的基本策略可以采取自上而下逐步细化的策略或者从下而上逐步提炼的策略。在具体操作上可以通过课程大纲教学目标的修订和商务日语知识体系中的思政元素挖掘等方式进行,而如何使用这两种策略或者通过两种策略相结合的逐步推进将是一个今后的新课题。
Abstract: The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to business Japanese teaching is not only required by the national education situation, but also by the particularity of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and the reform of business Japanese curriculum itself. This paper provides the basic ideas and two basic strategies for the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business Japanese teaching, and takes the business Japanese course of Shanghai Business School as an example to discuss the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business Japanese teaching. In order to integrat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business Japanese teaching perfectly, teachers should first update their teaching concepts, further refine the connotation of teaching concepts, and embody the main connot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eaching concepts. The basic strategy of integra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to business Japanese teaching can adopt the strategy of gradual refinement from top to bottom or the strategy of gradual refinement from bottom to top. The specific operation can be carried out through the revision of the teaching objectives of the syllabus and the excavation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 the knowledge system of business Japanese, and how to use these two strategies or gradually promote the combination of the two strategies will be a new topic in the future.
文章引用:方飞卡. 课程思政与高校商务日语教学融合探析——以《商务日语》课程为例[J]. 教育进展, 2024, 14(6): 45-49. https://doi.org/10.12677/ae.2024.146892

1. 引言

20世纪90年代以后,为了培养更符合时代要求的日语人才,国内各高校纷纷开设商务日语相关课程,现阶段可以说绝大多数的高校日语专业中均已设置了商务日语系列相关课程,商务日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在2016年12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特别是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以来,关于课程思政与高校商务外语教学融合的相关研究依然很少,特别是关于课程思政与高校商务日语教学融合的相关研究寥寥无几。本文以《商务日语》课程为例,探析课程思政与高校商务日语教学融合。

2. 课程思政融入商务日语教学的必要性

2.1. 响应新时期教学改革的要求

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 [1] 。教育部在多个文件中都强调了这一点,如《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等。这些文件均明确指出,课程思政建设不仅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要手段。通过课程思政,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具有高尚品德和社会责任感的人才。同时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和机遇。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新的探索和实践,可以更好地适应这种变化,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由此可见,无论哪门课都必须进行课程思政建设,都应融入学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都要服务于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

2.2. 外语类专业本身的特殊性

外语类专业培养的学生,相较其他专业学生,大多从事教育、翻译和跨国商务活动,是与外国企业和人员,乃至外国文化接触比较多的群体。一方面,外语类专业教学的特点使得学生有更多机会了解外国文化知识,因而学生很容易受到外国思想文化的影响和冲击。而这些学生对国内外制度、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理解直接影响着相关人员对这些方面内容的理解;而另一方面,这些学生的形象在各类国际活动中直接代表着中国形象,是国外了解中国制度、文化等各方面的重要窗口。此外,外语交际能力发展的过程,也是建立知识与人、生活、社会、自然多维度交融发展的价值体系的过程 [2] 。因此可以说外语类专业的课程思政建设较其他专业课程具有更为重要的战略意义。

2.3. 商务日语课程自身改革的所需

商务日语是指含就职活动、商务礼仪等在内的,为完成商务工作的一种专门性日语。其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日语语言应用能力、基础业务能力以及跨文化交流能力。因此很多商务日语课程都通过设置模拟真实情景进行实训、亦或通过增加实习等扩展实践教学的广度和深度来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基础业务能力,但受限于海外实习机会的匮乏、跨国际交流条件的不足等,如何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成为了商务日语课程自身改革更为迫切的要求。而更加重要的是一直以来的商务日语课程中跨文化交流能力缺乏科学方法论的指导,这就导致部分学生一味的认为国外的东西都是比国内好的。思政元素的融入不但可以为商务日语课程建设提供马克思主义辩证思维方式,培养学生客观分析和理解跨文化差异的能力,还能在无形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诚信意识、法治意识以及社会责任等,让学生更加具有职业专业素养。因此,可以说课程元素融入商务日语课程自身改革所需。

3. 课程思政融入商务日语教学的基本思路和策略

课程思政可以说不仅是一种新的课程观或是教育理念,还是一种是教育教学体系 [3] 。因此,课程思政不但要全面融入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并且要实现每个过程都是有机衔接且具有一贯性。要把课程思政完美地融入商务日语教学中,首先要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将教学理念的内涵进一步细化,把主要思政教育内涵体现在教学理念中。如在商务日语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以培育学生专业精神为教学理念,但对其内涵往往仅表述为具有很强的日语语言应用能力,能很好的在企业中使用日语开展工作等,也就是只突出了育才,而却忽视了育人。从育人角度来看,职业精神、国际视野、商业伦理意识、社会责任感等都是商务日语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元素,因此无论是在教学大纲还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都要有所体现。

课程思政融入商务日语教学的基本策略,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两种策略。第一种是自上而下逐步细化的策略。首先可以从上层的日语人才培养方案出发,基于日语人才培养目标对商务日语课程教学大纲进行重新修订,并制定新的商务日语课程育人目标。之后可以结合商务日语现有的知识体系对该课程育人目标进行进一步的分解并提炼主要思政目标。然后基于各个思政目标进行相应的教学设计,并在教学过程中以“为国育人”的理念,“身正为范”的态度,“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进行开展。最后,结合课程目标进行相应的教学评价,同时不断接收学生的反馈,改进教学过程。这种策略的优点是目标明确,整个教学过程一旦完成后体系会较完备,且具有一贯性。缺点是设计的课程目标并不一定能跟现有的知识体系相一致,有可能造成现有的知识体系的破坏。

第二种则是从下而上逐步提炼的策略。首先从现有的商务日语知识体系或者教材出发,提炼出每个部分或章节中所蕴涵的思政元素。如文化自信、国际视野、人文科学素养、合作精神、创新精神、法治意识、职业精神、商业伦理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等元素。然后对各个思政元素在整个商务日语知识体系中的占比进行分析,提炼占比较多的思政元素为主要思政目标。这就要求要善于挖掘语言材料中隐含的价值标准,同时还要能进一步挖掘这些价值观反映的是何种价值、谁的价值。这种策略的优点是可以在不破坏原有的商务日语知识体系下进行思政育人。缺点是最终提炼出的思政育人并不一定能跟日语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育人目标相一致。

4. 课程思政融入商务日语的教学初探

4.1. 《商务日语》课程简介

《商务日语》系列课程是上海商学院日语专业课程的必要组成部分,主要分布在大二大三的四个学期。与基础日语学习不同,该系列课程旨在培养了解日本的商务礼仪和习惯、能阅读日本公司内外部报告、使用恰当的商务日语进行交流、并能在理解跨文化差异的基础上去完成工作的商务型日语人才。课程主要通过讲授、对话模拟、课堂发表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每次课前都会布置一定的任务,在课中都会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模拟日本商务场景进行日语对话练习,并在每次课后进行评测和点评。

4.2. 现阶段《商务日语》课程的问题点

《商务日语》系列课程的主要目标可以简要的归纳为日语应用能力、基础业务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但在这三个方面上都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在日语应用能力培养方面,《商务日语》课程中虽然加入了不少场景设定和对话模拟,但教学方式依旧过于单一,教学模式也过于死板,缺乏对于商务场景中充满的各种变化的训练,特别是缺乏实际案例分析,这使得学生难以在真实的商务交流中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缺乏实战能力和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其次,在基础业务能力培养上,讲授内容却基本上只限于日本方面的商务礼仪和基本企业文化等情况,忽视了中国本土的一些商务礼仪、规则、文化等的学习。而通过具体这势必造成学生知识结构的不完整性,从而导致产生误区。这也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发展观存在不一致。最后,在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方面,基本只是简单介绍或罗列了一些日本方面的基本情况并介绍该情况的形成原因,而缺乏中日文化内涵的差异及文化背后的价值体现的客观分析。更不用说同时采用正面教育的方法来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中日文化差异,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这也不符合马克思主义辩证思维理论。

4.3. 《商务日语》课程中思政元素的融入

1) 修订课程教学大纲,特别是要对课程教学目标进行更新,有机融入课程思政目标。可以把原来的课程目标改为“本系列课程旨在培养了解中日的商务礼仪和习惯、能使用日语阅读公司内外部报告、使用恰当的商务日语进行交流、并能在理解跨文化差异的基础上去完成工作的商务型日语专业人才”。这里强调三点。一是不局限于日本的商务礼仪,也要注重中国本土的商务礼仪等基本情况。二是不要把就业对象局限于日本企业。三是强调专业人才,其中要蕴含国际视野、职业精神、商业伦理意识和文化自信等主要课程思政元素。

2) 在商务日语知识体系中深入挖掘思政元素。首先从商务礼仪和跨文化交际角度可以挖掘不少思政元素。在商务日语中,礼仪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商务场合中的问候、称呼、交换名片等礼仪规范,引导学生理解并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商务习俗,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如在商务日语1第一课《问候》的相关内容中可以加入中日对比元素,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做学完日本的问候相关的基础知识之后,做出如下归纳分析,并提炼背后潜藏的原因。在日本,早上、中午和晚上都有不同的寒暄方式,且打招呼时常常伴随着鞠躬,同时鞠躬的度数也会根据场合和心情的不同而有所变化,这些反映了日语中寒暄语的使用非常细致且多样化。相比之下,中国的寒暄语则更加自由自在,没有固定的模式。人们会根据不同的时间、场合和对象,选择适合的寒暄语。例如,早上遇见同事可能会说“早啊”,晚上出门遇见邻居可能会问“吃饱了吗”。这些寒暄语不仅表达了问候和关心,也体现了中国人热情、友好的性格。这些差异的产生与中日两国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密切相关。日本是一个注重礼仪和规矩的国家,因此其寒暄语也体现了这种特点。而中国则更加注重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和互动,因此寒暄语更加灵活多变。

其次,从商务沟通角度挖掘思政元素。商务日语中涉及大量的沟通技巧和策略。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商务邮件、商务谈判、商务报告等文本材料,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沟通技巧,提高沟通能力。同时,我们可以结合案例,让学生了解在商务活动中如何遵循诚信原则,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从而深化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如在商务日语3的第三课《赞成》中,要指出当赞成对方的意见,要说出赞成的理由。而对于对方的意见无法马上表态,或难以判断时,最好不要使用赞成的表达方式,当然,对于对方的意见,在恰当的时候附和一句也是很重要的。再次,我们还可以从商务文化角度挖掘思政元素。商务日语中蕴含着丰富的商务文化元素,如企业文化、管理理念、市场策略等。我们可以通过分析这些元素,引导学生了解不同企业的文化特色和管理模式,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跨文化管理能力。如分析日本式经营的三大神器——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制、企业工会时,要同时分析其给日本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巨大成功和失败。同时,我们可以结合企业文化案例,让学生理解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应承担社会责任,关注可持续发展,从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最后,我们还可以从日语语言本身挖掘思政元素。日语作为一门语言,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表达方式。我们可以通过分析日语中的敬语、谚语、成语、惯用语等,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哲理和智慧,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日语的敬语体系体现了对他人的尊重和谦逊,这与我们倡导的尊重他人、以和为贵的思政理念相契合。例如,在商务场合中,使用适当的敬语可以表达对对方的尊重,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商务关系。这种尊重和理解的态度,正是我们在商务沟通中需要强调的思政元素之一。又如“一生悬命”(竭尽全力)体现了对工作的执着和忠诚,“相互提携”(相互提携,即互相帮助)等则强调了团队合作和和谐的重要性。如这些词汇体现了日本商务文化中的合作精神,强调双方或多方在商务活动中相互支持、共同发展。这与我们思政教育中强调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合作共赢的理念相吻合。

5. 结语

课程思政融入商务日语教学不仅是国家政策的形势所需,更是自身改革的所需。本文提供了课程思政融入商务日语教学的基本思路和两种基本策略,并以上海商学院的商务日语课程为例初步探讨了商务日语中课程思政的融入。课程思政不但要贯穿商务日语的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并且要实现每个过程都是有机衔接且具有一贯性。这就要求教师更新教学理念,采取自上而下逐步细化的策略或从下而上逐步提炼的策略。在具体操作上可以通过课程大纲教学目标的修订和商务日语知识体系中的思政元素挖掘等方式进行,而如何使用这两种策略或者通过两种策略相结合的逐步推进将是一个今后的新课题。

基金项目

上海商学院商务日语1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成果。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J].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19(9): 26-30.
[2] 张敬源, 王娜. 外语“课程思政”建设——内涵、原则与路径探析[J]. 中国外语, 2020, 17(5): 15-20 29.
https://doi.org/10.13564/j.cnki.issn.1672-9382.2020.05.003
[3] 胡杰辉. 外语课程思政视角下的教学设计研究[J]. 中国外语, 2021, 18(2): 53-59.
https://doi.org/10.13564/j.cnki.issn.1672-9382.2021.0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