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文新诠——甲骨文在文创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A New Interpretation of Oracle Bone Script—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Oracle Bone Script in Cultural and Creative Design
DOI: 10.12677/design.2024.93290, PDF, HTML, XML, 下载: 69  浏览: 188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王 晨, 亢 康, 王 怡:扬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江苏 扬州
关键词: 甲骨文象形文字文创设计创新发展Oracle Bone Script Ideographic Characters Cultural and Creative Design Innovative Development
摘要: 目前为止,甲骨文是中国发现的最早的成熟文字,其承载了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近年来,以甲骨文为文化视点,挖掘其独特性、审美性,并创新赋能文创产品设计的现象不在少数。这不仅丰富了现代艺术语言、开拓了艺术创作的新空间,也推动了甲骨文研究的深化,有力地传承和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文首先从甲骨文的基本含义、历史地位入手进行研究;其次探究甲骨文创新的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接着分析了甲骨文在文创设计中的创新应用;并在最后指出甲骨文在文创产品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未来发展展望。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为当代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中广泛应用传统文化元素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努力为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中华文化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Abstract: So far, oracle bone script is the earliest mature script discovered in China, which carries the profound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heritage of the Chinese nation and has extremely high historical and artistic value. In recent years, the phenomenon of using oracle bone inscriptions as a cultural perspective, exploring their uniqueness and aesthetics, and innovating and empowering the design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s is not uncommon. This not only enriches the language of modern art and opens up new spaces for artistic creation, but also promotes the deepening of research on oracle bone inscriptions, effectively inheriting and promoting excelle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This article first starts with the basic meaning and historical status of oracle bone inscriptions for research; secondly, it explores the research value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oracle bone script innovation; then, the innovative application of oracle bone script in cultural and creative design is analyzed; and at the end, it points out the problems and future development prospects of oracle in the design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s. Through this study, the aim is to provide new ideas and methods for the widespread applica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al elements in contemporary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 design, and strive to contribute to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excelle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and the promo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cultural undertakings.
文章引用:王晨, 亢康, 王怡. 骨文新诠——甲骨文在文创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 设计, 2024, 9(3): 85-93. https://doi.org/10.12677/design.2024.93290

1. 引言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也是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成熟文字,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文字进入了象形阶段。人类的思想、社会活动以及自然现象等能够被记录下来得利于甲骨文的发掘,其对人类文明的进步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多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以甲骨文为代表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的传承与发展,强调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1]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社会对传统文化元素的关注度曾出现过下降的情况。鉴于此,将甲骨文作为文化符码应用到文创设计中,营造出富有民族特色的产品就显得十分有必要。有关甲骨文的资料卷帙浩繁,让优秀传统文化不再边缘化、碎片化,满足人们对个性化与文化灵韵兼具的产品的需求,有效促进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播与发展。

但在文创设计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也会遇到这样的一些问题,某些博物馆或不知名艺术馆内的文创商店常常出现无论什么文化元素或传统元素通通生搬硬套到一个载体上的情况,作为消费者,我们常会因为其出现在博物馆里而盲目消费、忽视或回避其设计上的问题,导致很多的博物馆纪念品的设计自逞己见地出现“换汤不换药”、同质化的情况,文化没有得到充分弘扬,消费者也逐渐审美疲劳,长此以往便形成消费“被迫受限”与“消费闭环”的情况。在这种语境下,作为设计专业的学生、如何创造出既富有民族特色又兼具设计感的产品成为一个不可悬置、亟需解决的问题。

2. 甲骨文的研究概述

2.1. 基本含义与历史地位

甲骨文又叫“卜辞文字”、“契文”或“殷墟文字”,是我国出土的最早的汉字,是殷商时期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一种古老文字,内容多为占卜的记录,为公元前十四世纪到十一世纪 [2] ,是商朝晚期的历史文献,虽然甲骨文已被证实已经失传了很长一段时间,但甲骨文中蕴藏的资料对研究商朝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方面的情况具有重要价值,在历史地位上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甲骨文是当时环境下最普遍使用的文字,在历史上曾经作为重要史料帮助人们了解当时的社会风貌。在当今社会,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国历史文化,我们应再次从甲骨文入手挖掘中华文化之根,对甲骨文深入研究的同时也为现代艺术设计提供一定借鉴思路。

2.2. 对现代汉字的影响

甲骨文的创造过程,是古人通过对客观物体的观察之后,对其进行形象的概括而得出的,体现出了甲骨文的“意”与“象”的本质特征,同时也形成了甲骨文特有的审美意象 [3] 。

图画作为人类最初的记事和交流工具,被视为文字起源的源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交流需求的增加,单一的图画无法满足人们复杂的语言表达需求,象形文字应运而生。甲骨文以象形字居多,象形文字的出现,标志着人类开始将特定的符号和图形结合起来,以此为每个词语赋予一定的形式表现方式,进而形成可以构成语言的单词。这种运用特定符号和图形的共契方法对于创作者或设计师来说也是设计理论与新设计方法的突围。

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文字系统,对现代汉字产生了决定性影响。作为中国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许多现代汉字的字形就源自甲骨文,以及在字义的发展、语言结构的构建,甚至文化传承和艺术创新中都有着甲骨文的存在。

例如书法艺术中的篆书就是以甲骨文和金文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从甲骨文到金文,鱼字鱼尾形状被简化成“人”形(见图1),篆文将“人”变形为“火”。隶书阶段,篆文字形中的“火”演变为“四点底”。楷书时期,则依据草书字形将“四点底”简化成一横 [4] 。

Figure 1. The evolution of the character “Fish”

图1.“鱼”字的演变

3. 甲骨文创新的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

3.1. 学术价值

甲骨文创新的学术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字形字义的发掘,二是文化信息的解读。

在字形字义的发掘上,甲骨文是世界上最早的成体系文字之一,对甲骨文的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文字的起源和演变。在新字典、辞书的编纂中,发现了4300多个甲骨文单字,但这其中仅有1300多字被破解并取得共识,另有500多字尚在争议中,其他大部分尚未有人涉及 [5] 。这说明甲骨文的字形字义研究仍有很大的空间,每个新的破译都是对中文文字学的重大贡献。

在文化信息解码的领域中,甲骨文作为商代历史文化的核心承载媒介,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在《商代史》及相关的商代历史思想研究文献中,经常因为研究者对卜辞中特定字词的识别不足,导致无法完全挖掘和解释卜辞条目中内含的深层文化价值。这一现象揭示了甲骨文研究的双重价值:不仅能够加深我们对商代历史文化的认识,而且有助于揭示古代人民的思想观念、社会制度及日常生活等多方面的信息。

3.2. 实践意义

甲骨文创新的实践意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学术研究方面,二是教育应用方面,三是数字化保护和研究。

在学术研究方面,学者们通过对甲骨文研究,对古代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这对历史学、考古学等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例如,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引发了从1928年至1937年的15次殷墟发掘,并且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自1950年至今仍在继续的殷墟考古发掘。这些工作使得一座失落的商王国都城重新进入了人们的视野,使得殷墟在世界文明史上所占的重要地位得以确立。

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中,教育学专家倡导通过编纂甲骨文相关教材和开展甲骨文的教学活动,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举例而言,在儿童汉字教学的领域内,有研究者采用将甲骨文卡通化的方法,利用图像化的手段辅助儿童学习汉字(见图2)。甲骨文的象形特性以及其与现代汉字的紧密联系,为儿童提供了一个更为生动和直观的学习媒介,这种卡通化的甲骨文不仅能够激发儿童学习汉字的兴趣,还能帮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汉字的含义。

Figure 2. Creative transformation effect of oracle bone script font

图2. 甲骨文字体创意变形效果图

在数字化技术应用方面,甲骨文数字化工程是新时代对历史文化保护和研究的需求,其目标是最大限度地保护甲骨文的原始面貌,实现其永续传承。同时,这个工程也让甲骨文“活化”,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字的历史故事。

例如,故宫博物院和中国国家图书馆正在进行全面整理甲骨文材料,其中国图收藏了35,000多片,故宫博物院藏甲骨有22,000多片,这些工作充分说明甲骨文材料还在深度发掘、积极整理中 [6] 。这不仅对甲骨文的研究有重要意义,也对甲骨文的数字化保护和传承起到关键作用。

3.3. 对中华文化传承的意义

甲骨文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瑰宝,对其进行创新研究并加以现代化应用,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公众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和接纳度。

首先,甲骨文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文字,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作为甲骨文发现地,河南省安阳市的殷墟遗址在我国历史研究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被认定为中国历史上首个通过文献记载并通过考古挖掘得到验证的商代晚期都城遗址。

其次,甲骨文的整理和研究工作对于深化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传承具有重要意义。如故宫博物院已完成《故宫博物院藏殷墟甲骨文》的编纂,并即将出版;郑州大学完成开封博物馆藏甲骨整理,并出版《河南藏甲骨文集成·开封博物馆卷》。这些甲骨文的深度发掘、积极整理,使我们能进一步理解中华文明的源头,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具有重要作用。

4. 甲骨文在文创设计中的创新应用

甲骨文的文字表现力强,适合撷取其精华进行视觉艺术创作。艺术家们将甲骨文的形象元素与现代视觉艺术元素相结合,创作出富有现代感和艺术感的作品。

4.1. 甲骨文在标志设计中的应用

甲骨文的字形独特而且具有较高的辨识度,这使其成为标志设计中独特的设计元素。甲骨文在标志设计中的应用,可以通过将甲骨文的字形和纹饰结合现代设计元素,营造出具有历史感和现代感的标志设计 [7] 。

随着国内大批博物馆、艺术馆的数字化转型,近些年甲骨文的视觉形象设计有了新的发展。就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会徽符号——“中国印·舞动的北京”进行胪举(见图3)。奥运会徽融入了甲骨文元素,赋予了甲骨文符号一定的当代内涵 [8] 。

4.2. 甲骨文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个产品的包装设计无疑是提升其市场竞争力的关键要素,它不仅直接影响消费者的第一印象,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产品的市场表现和品牌形象。优秀的包装设计既是一种高效的市场营销工具,也是品牌故事和价值观的视觉传达者。

包装设计师在创作过程中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通过包装的形状、色彩、材质选择以及图案设计等元素,巧妙地结合产品的特性和目标市场的偏好,以创意和象征的手法,充分展现产品的个性和特点。这不仅需要深厚的艺术功底和市场洞察力,还要求设计师具备跨文化的沟通能力和创新思维。

特别是将甲骨文这样的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到现代商品的包装设计中,不仅可以让产品在众多同质化商品中脱颖而出,拥有更加独特和吸引人的外观,还能够增强消费者对产品的文化认同感和情感联结。这种设计策略不仅有利于提升消费者对品牌的好感和忠诚度,而且通过这种创新的方式,有效地传播和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为消费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文化体验,进而促进了文化和创意产业的融合发展。通过这样的设计实践,包装不仅仅是一个保护商品、方便运输的实用工具,更成为了一种有力的文化传播媒介和艺术表达形式。

Figure 3. Sports icons for the 2008 Beijing Olympics

图3. 北京2008年奥运会体育图标

4.3. 甲骨文在数字文创设计中的应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甲骨文也多被用于数字艺术的创作,如动画、游戏、数字插画等,这种跨界融合使甲骨文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数字表情包作为当代网络文化的一个显著特征,扮演着传递情绪、信息和增添在线交流趣味性的关键角色。这些表情包通过其独有的视觉形式和创意内容,有效地简化和加强了数字时代人们的沟通方式。

在众多创新尝试中,部分内容创作者通过将甲骨文元素与现代流行的表情及动作相结合,开发了一系列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趣味性的甲骨文数字表情包(见图4)。这种创新不仅展示了甲骨文的历史和文化价值,还将其转化为一种富有现代感和生动性的新型表现形式。通过这样的融合,古老的甲骨文在当代的网络文化环境中获得了新生,为现代数字沟通提供了独特的文化维度和审美体验。

这种融合古典文化与现代表达形式的做法,不仅加深了人们对甲骨文及其背后文化的认识和兴趣,也促进了文化遗产的传播与现代化转化。通过这种方式,甲骨文的独特魅力得以在全球范围内的年轻一代中传播,增强了文化的活力和传播力,同时也为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此外,这种跨时代的文化创新活动为探讨数字时代下的文化传播机制提供了宝贵的实践案例,有助于学术界进一步研究和理解数字文化产品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传播路径和影响力。

甲骨文在文创设计中的创新应用,反映了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的高度融合,这不仅丰富了艺术形式,也拓宽了甲骨文的应用领域,使其在现代社会中得到了新的诠释和发展。

Figure 4. Oracle bone script emoji pack

图4. 博物汉字《甲骨文表情包》

5. 甲骨文在文创产品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展望

5.1. 存在的问题

美国著名作家、伦敦经济学院高材生Jamie Mustard曾指出:“在所有的媒体渠道中,只要经过足够多的重复,概念块都可以转化成令人难忘的符号,这是发布信息并吸引关注的基本法则。”但在密集且高强度的互联网环境下,人们一昧追求即时消费的内容,一首简单的“口水歌”也能通过多轮的信息传播成为网络热门曲目。在这样的互联网洪流下,那些富有文化深度的优秀设计作品也逐渐被“网红”快消品“稀释”或“同化”,特别是在甲骨文相关的文化创意产品领域,出现了质量低劣、设计创新不足乃至对甲骨文结构的擅自修改等现象。这需要设计师坚守职业道德与规范,做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不应随意篡改传统文化元素。在当今社会,模仿、重复在某种程度上是必要的,但有时“过度”与“过量”让也可能引起公众的不适。

5.2. 未来展望

甲骨文的创新应用可不单单局限于平面设计类中,还可以应用到数字媒体中,通过VR技术进行产品展示等 [9] ,实现甲骨文文创产品的多维建构,拓宽单一平面设计的版图。随着技术的发展,甲骨文的元素也被广泛应用于数字媒体和多媒体领域中,特别是通过虚拟现实(VR)技术,可以为甲骨文的展示和学习提供更加生动和沉浸式的体验。利用VR技术,可以构建三维的甲骨文展览空间,让观众通过虚拟环境直观地探索甲骨文的历史背景、艺术特征和文化意义,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这一古老文化遗产。

此外,数字媒体的互动性可以使甲骨文的学习和研究变得更加动态和参与性强。例如,通过虚拟增强现实(AR)技术,甲骨文的字符可以被动态地展现在用户的现实环境中,与用户进行互动,增强学习体验。此类技术的应用不仅使甲骨文的展示更加生动和有趣,也有助于推动甲骨文研究的现代化和普及化。

在教育领域,将甲骨文与数字媒体技术相结合,可以开发出各种互动式学习材料和平台,使学习者能够通过游戏化的学习环境来掌握甲骨文知识,从而激发他们对甲骨文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情。此外,数字技术的应用还能够促进甲骨文的国际化传播,通过网络平台,人们无论身在何处都能够接触和学习甲骨文,进一步扩大了甲骨文的影响力和传播范围。

甲骨文超越了文字本身的含义。这些镌刻中华文化基因的古老文字就像高质量的“文化原石”,若想让它们融入当代大众生活,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不仅需要学术性研究和开凿,更需要各个领域对其进行艺术化、数字化打磨 [10] 。

6. 结论

甲骨文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在当代艺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和深远的影响。艺术家们通过对甲骨文的创新性解读和再创作,赋予其现代意义,使其在各个领域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此外,甲骨文的图画性和象形性使其成为了富有表现力的艺术元素,被广泛地运用在各类文创产品中。这些创新性实践既丰富了当代艺术的表现手法,也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当下很多甲骨文应用在文创产品中的设计表现手法不够多样化,常常出现载体单一、创意性不明显的情况,不能够充分展现甲骨文的深刻文化内涵与趣味性,不能升维。作为设计师要厘清文化产品与物质商品的区别,摆脱惯性、突破“茧房”,避免掉入盲目跟风的漩涡。在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过程中,设计者不应仅限于对产品外观形态的关注,而应更深层次地探索将甲骨文字符元素与文化创意产品的深度融合,旨在积极传递甲骨文所承载的丰富文化内涵。这一过程涉及对甲骨文历史与文化价值的深入理解和创造性转化,以确保在设计文化创意产品时,能够有效地反映甲骨文的文化精粹,并通过现代设计语言和手段,使这一古老文化遗产在当代社会中得以传承和普及。此举不仅有助于提升产品的文化价值和市场吸引力,也为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了新的路径。

在当前文化创意产品市场中,数字化产品日益成为消费者偏好的焦点。鉴于此,设计师们被寄予了结合最新科技趋势、扩展视野以及丰富文化创意产品表现形态的期望。这不仅要求设计师们洞察时代发展趋势,还要深刻理解目标受众的情感需求和关注点。以此为基础,采用数字化表现手段对甲骨文进行创新设计,创造出符合“新时代”特征的甲骨文文化产品,旨在将甲骨文深厚的文化内涵传递至更广阔的领域。这种方法不仅能够有效地利用数字化技术的优势来保护和弘扬传统文化,同时也为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播和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平台。

综合上述分析,可以预见甲骨文研究的前景是十分光明的。该领域的深入探索不仅对于我们深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传承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而且还为甲骨文的创新设计及其应用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可能性。通过整合甲骨文独有的艺术魅力与当代设计理念及技术实践,可以有效拓展甲骨文的表现方式和应用范围。这不仅促进了这种古老文字符号艺术形态在现代社会的创新与发展,也有助于其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传播和认知,为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的融合提供了典范。

基金项目

江苏省研究生实践创新项目序号:SJCX23_1888。

注释

图1图2来源:[4]

图3来源:网页引用,https://www.gov.cn/ztzl/beijing2008/content_564271.htm

图4来源:微信公众号截图引用,博物汉字体——甲骨文表情包

参考文献

[1] 邓雅. 甲骨文应用创新对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的启示[J]. 文化软实力研究, 2019, 4(1): 23-29.
[2] 柳学智. 甲骨文与甲骨文书法[D]: [硕士学位论文]. 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 2002.
[3] 吴静. 从“骨”至今——甲骨文在文创产品中的设计与开发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海口: 海南大学, 2023.
[4] 贾婷婷. 造字理据影响下的甲骨文字体创新设计研究[J]. 美与时代: 创意(上), 2020(11): 63-65.
[5] 王宇信. 甲骨学120年的辉煌成就[N]. 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9-11-26(001).
[6] 刘一曼, 甘一凡. 绝学薪火: 甲骨学百余年传承发展——访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刘一曼[J]. 人生与伴侣, 2021(30): 14-16.
[7] 高秋. 文创设计中甲骨文元素的应用研究[J]. 鞋类工艺与设计, 2023, 3(6): 79-81.
[8] 隋嘉慧, 王晓丹. 甲骨文创新设计价值研究[J]. 艺术科技, 2023, 36(20): 178-180.
[9] 陈月. 甲骨文在中国文字博物馆文创产品中的应用设计[D]: [硕士学位论文]. 西安: 西京学院, 2022.
[10] 陈楠. 汉字创意设计的传承与创新[J]. 语言产业研究, 2019: 9-30.